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论语十则》课件3 冀教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论语十则》课件3 冀教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论语十则》课件3 冀教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论语十则》课件3 冀教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论语十则》课件3 冀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1、论语论语十则十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千山 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我们过去虽然没有学过文言文,但也经常听到或见到一些文言词语:例如“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赛场上,同学都各显其能,力争取得最好成绩”。二、文言文常识二、文言文常识一、文言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简练,可读性强。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叫文言文。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节选自二、我们学习文言文,有三条基本方法:一是最基本

2、的,反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背得烂熟,不要求背诵的也要读得十分流畅;二是用心领会课文的意思,不依靠译文;三是自己动手,积累词语。三、文学常识 一、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它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的影响。 二、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字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四、拼音 说(yu ) 愠( y n ) 罔 (w ng ) 殆(d i ) 矣(y ) 诲(hu ) 哉(z i )

3、 焉(y n ).诲女(r ) 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 )也 默而识(zh )之五、背诵理解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时习:按时温习而:连词,表顺接说:愉快知:了解愠:怨恨君子:有道德修养的人 朋友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旧知识 新:新的发现或体会 (这一则讲的是学习方法) 吐故纳新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而:连词,表转折 罔:通“惘”,迷惑 殆:疑惑 (这一则讲的是学习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六、你能说出译文吗? 一、孔子说:“学了知识再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

4、?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儿吗?(我有才学,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并不怨恨,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二、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就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的人可以作老师。”三、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七、总结归纳 这篇课文说明学习必须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所谓正确的态度,指的是要有勤学的精神,要有谦虚的作风,决不自满,善于向周围的人包括不如自己的人学习。要正确地对待别人和自己,对朋友要欢迎他们来访,对弟子要耐心教导,当自己不被了解的时候,也不抱怨别人。对待任何事不要不懂装懂,要老老实实。 所谓正确的方法,指的是要按时实习或温习学过的知识,并善于从旧知识中推导出新知识,不断扩大知识面。要把“学”与“思”结合起来,既不只顾吸收知识,又不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