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学习目标 1. 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2. 练习用作图法求两个力的合力一、实验仪器方木板、 白纸、弹簧测力计 ( 两只 ) 、橡皮条、 细绳套 ( 两个 ) 、三角板、 刻度尺、 图钉 ( 若干 ) 、铅笔二、实验原理1合力F 的确定:一个力F 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共点力F1 与 F2 共同作用的效果都是把橡皮条拉伸到某点,则F 为 F1 和 F2 的合力2合力理论值F 的确定: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 和 F2 的合力 F 的图示3平行四边形定则的验证: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比较F和 F 是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三、实验步骤1在方木板上用图钉固定一
2、张白纸,如图1 甲所示,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图 12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两个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将结点拉到某位置O,用铅笔描下结点的位置、细绳的方向,并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3如图乙所示,按适当的比例作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 和 F2 的图示,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以 F1、F2 为邻边画出平行四边形,并画出对角线F.4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拉到同一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的方向,并用同样的比例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5比较F 与 F 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是否相同,从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精选资料,欢迎下载。四
3、、注意事项1结点(1) 定位 O点时要力求准确;(2) 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后的O点必须保持位置不变2拉力(1) 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时要使拉力沿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2) 应使橡皮条、弹簧测力计和细绳套位于与纸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内;(3) 两个分力 F1、 F2 间的夹角 不要太大或太小3作图(1) 在同一次实验中,选定的比例要相同;(2) 严格按力的图示要求和几何作图法作出平行四边形,求出合力五、误差分析1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没调零会造成误差2使用中,弹簧测力计的弹簧和外壳之间、指针和外壳之间或弹簧测力计的外壳和纸面之间有摩擦力存在会造成误差3两次测量拉力时,橡皮条的结点没有拉到同一点会造成偶然
4、误差4两个分力的夹角太小或太大以及F1、 F2 数值太小,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时,都会造成偶然误差 .一、实验原理及步骤例 1做 “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的实验时:(1) 除已有的器材( 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细绳套、刻度尺、图钉和铅笔) 外,还必须有_和 _(2) 在做上述实验时,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上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另一端结两个细绳套, 通过细绳用两个互成角度的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使结点移到某一位置O,此时需记下: _; _; _. 然后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拉长,使结点到达_,再记下 _图 2精选资料,欢迎下载。(3) 在某次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结果如图 2
5、所示,其中 A 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 O为橡皮条与细绳结点的位置图中 _是力 F1 与 F2 的合力的理论值; _是力 F1 与 F2 的合力的实验值通过把 _和 _进行比较,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答案 (1) 三角板 橡皮条(2) O点位置 细绳所指方向 相应弹簧测力计读数同一位置O 点弹簧测力计读数和细绳方向(3) FFFF解析实验中要记录橡皮条拉伸后O点的位置、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及力的方向二、实验数据处理例 2某同学用如图3 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将一木板( 图中未画出 ) 竖直放置与铁架台和轻弹簧所在平面平行其部分实验操作如下,请完成下列相关内容:图 3(1) 如图甲,在木板上记下悬挂
6、两个钩码时弹簧末端的位置O;(2) 卸下钩码然后将两细绳套系在弹簧下端,用两弹簧测力计将弹簧末端拉到同一位置O,记录细绳套、的 _及两弹簧测力计相应的读数图乙中B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AO BO_N;(3) 该同学在坐标纸上画出两弹簧测力计拉力 FA、 FB 的大小和方向如图丙所示,请在图丙中作出 FA、 FB 的合力 F ;(4) 已知钩码的重力,可得弹簧所受的拉力F 如图丙所示,观察比较F 和 F ,得出结论:_.答案(2) 方向11.40(3) 如图所示精选资料,欢迎下载。(4) 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 F 和 F 相等三、实验注意事项及误差分析例 3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
7、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 实验时, 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 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1) 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C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2) 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讨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_A两细绳必须等长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答案(1)BD(2)BD解析(1) 该实验
8、的关键是等效替代,故选B、 D.1 ( 实验原理及步骤) 某同学做 “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实验时,主要步骤有:A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 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 O,记录下 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 和 F2 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E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的
9、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 的图示;精选资料,欢迎下载。F比较 F 和 F 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上述步骤中:(1) 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_和 _;(2) 遗漏的内容分别是_ 和 _ 答案(1)CE(2)C 中应加上 “ 记下两条细绳的方向”E 中应说明 “ 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解析(1)根据“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的操作规程可知,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 C、E.(2) 在 C 中未记下两条细绳的方向,E 中未说明是否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2 ( 实验原理及步骤) 李明同学在做 “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实验时,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条的结点位置O以及两只
10、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图4(a) 所示图 4(1) 试在图 (a) 中作出无实验误差情况下F1 和 F2 的合力图示,并用F 表示此力(2)( 多选 ) 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条的拉力大B橡皮条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分力C两次拉橡皮条时,需将橡皮条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效果相同D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而保持橡皮条结点位置不变,只需调整另一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即可(3) 如图 (b) 所示是张华和李明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哪一个实验比较符合实验事实? ( 力 F 是用
11、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时的图示)答案(1) 如图所示(2)AC(3) 张华的实验比较符合实验事实3 ( 实验注意事项)( 多选 ) 在做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时,先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 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两次须使橡皮条的结点达到同一位置,这样做是为了()精选资料,欢迎下载。A便于测量力的大小B使两个分力和它的合力产生相同的效果C使两个分力和它的合力有相同的作用点D便于画出分力与合力的方向答案BC解析两次使橡皮条沿同一方向伸长相同的长度,表明第一次对橡皮条所加的两个力与第二次对橡皮条所加的一个力是等效力,其次, 本实验是共点的两个力的合成,所以拉到同一位置也满足了共点的条件,故选
12、B、 C.课时作业一、选择题 (1 3 为单项选择题,4 为多项选择题 )1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要和用两只弹簧测力计拉时结点的位置重合,这样操作主要采用的科学方法是()A控制变量的方法B等效替代的方法C理论推导的方法D理想实验的方法答案B解析本实验中两个拉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拉力的作用效果相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图 12在 “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把橡皮条一端固定于P 点,另一端通过细绳套连接两只弹簧秤,并使该端拉至O点,测得 PO长为 L,如图 1 所示,则实验中()A选取的细绳套适当长一些B只需要记录弹簧秤的读数C两根细绳套间的夹角尽可能大些
13、D改用一只弹簧秤拉橡皮条时,只需使橡皮条的长度仍为L答案A解析为了减小实验测量的误差,选取的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故 A 正确实验中需记录弹簧秤的读数、拉力的方向以及结点O的位置, 故 B 错误 为了减小测量的误差,两根细绳套精选资料,欢迎下载。间的夹角要适当大一些,不是越大越好,故 C 错误为了产生相同的效果,改用一只弹簧秤拉橡皮条时,仍然要拉到同一结点,故D错误3在做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的实验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两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两细绳之间的夹角必须为90,以便求出合力的大小B用两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结点的位置必须与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时结点的位置重合C若用两只弹簧测
14、力计拉时合力的图示F 与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时拉力的图示F不完全重合,说明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不一定是普遍成立的D同一实验过程中,结点O的位置允许变动答案B解析理论上, 细绳之间的夹角是任意的,不需要计算, 可以用弹簧测力计和量角器测量力的大小和方向, A 错误; 前后两次结点的位置相同,力的作用效果才相同,B 正确, D错误;由于测量和作图存在误差,F和 F 的方向不一定重合,实验可以证明,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平行四边形定则总是成立的,C错误4在做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实验时,使用弹簧测力计必须注意()A测量前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点B测量前应把两弹簧测力计互相勾在一起并对拉,观
15、察它们的示数是否相同,应选用示数相同的一对弹簧测力计C在用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外壳不要与纸面摩擦D两根细绳必须等长答案ABC解析A、B 选项是为了读数准确,C 可以保证准确的测出拉力的大小,细绳的作用是能显示出力的方向,所以不要求必须等长,D 错误二、非选择题5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拴上两根细绳,每根细绳分别连着一个量程为5 N、最小刻度为0.1 N 的弹簧测力计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当橡皮条的活动端拉到 O点时,两根细绳相互垂直,如图2 甲所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可从图中读出精选资料,欢迎下载。图 2(1) 由图可读出两个相互垂直的拉力的大小分别为_N 和 _N.(2)
16、在图乙的方格纸上按作图法的要求画出这两个力及它们的合力答案(1)4.002.50(2) 见解析图解析由题图可知,竖直方向的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50 N ,水平向右的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4.00 N 因为读数2.50 N 、 4.00 N均是 0.50 N 的整数倍,所以选方格纸中一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0.50 N,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即可画出两个力以及它们的合力,如图所示6有同学利用如图3 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 和 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重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T 、 T和T ,回答下列问题:FO
17、AFOBFOC图 3(1)( 多选 ) 改变钩码个数,实验能完成的是 ( ) A钩码的个数 N1 N2 2, N3 4B钩码的个数N1 N3 3, N2 4C钩码的个数N1 N2 N3 4D钩码的个数N1 3,N2 4, N3 5(2) 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A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 OB、 OC三段绳子的方向B量出 OA、 OB、 OC三段绳子的长度C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绳子之间的夹角D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3) 在作图时,你认为图 4 中_( 选填 “ 甲” 或 “ 乙” ) 是正确的精选资料,欢迎下载。图 4答案(1)BCD(2)A(3) 甲解析 (1)对 O点受
18、力分析如图所示,OA、 OB、 OC分别表示 F、F、 F的大小,由于三个共点力处于平衡,所以F、F的合TOATOBT OCTOATOB力大小等于F,且F,即 |FF|FFF,故 B、C、 D 能完成实验FFTOCTOCTOATOBTOATOBTOCTOATOB(2) 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必须作受力图,所以先明确受力点,即标记结点O的位置,其次要作出力的方向并读出力的大小,最后作出力的图示, 因此要做好记录, 应从力的三要素角度出发,要记录钩码的个数和记录、三段绳子的方向,故 A 正确, B、C、D错误OA OB OC(3) 以 O点为研究对象, F3 的实际作用效果在 OC这条线上,由于误差
19、的存在, F1、 F2 的合力的理论值与实际值有一定偏差,故甲图符合实际,乙图不符合实际7. 某同学用如图5 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下端P用细线挂一重物 M. 弹簧测力计 B 的一端用细线系于 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 O静止在某位置 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 A和 B 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 O点的位置和拉线方向图 5(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 A 的示数为 _N.(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 ()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精选资料,欢迎下载。(3) 某次实验中,该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A 的指针稍稍超出量程,请您提出两个解决办法答案(1)3.60(2)D (3) 改变弹簧测力计B拉力的方向和大小;减小重物 的质量;M将 A 更换成较大量程的弹簧测力计( 任选其二 )解析(1) 由弹簧测力计可读出数据为3.60 N ;(2) 因为只要 O点受力平衡,三个力的合力为零即可,没有必要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故选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家居装饰一件代发及设计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财务顾问咨询及财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大理石路沿石石材行业创新研发与技术转移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马术俱乐部场地租赁及培训服务协议
- 二零二五版商业地产转让合同范本
- 2025版货车车辆买卖与绿色驾驶培训课程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防腐木地板安装工程承包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废旧电子产品回收与公司买卖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广告代理及推广服务合同范本
- 2025版地产开发项目佣金结算及支付合同
- T-CASME 1610-2024 淤泥土固化加固与处置技术规程
- 商用汽车金融方案
- 医药行业生产成本管控方案
- 上海市崇明区九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中英语试题
- 预拌混凝土试验室作业指导书(完整版)
- 2024年10月自考00312政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含评分参考
- 数学-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试卷和答案
- 浪潮集团在线测评题
- 电梯维保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2024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期末综合能力测评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