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TD-SCDMA基础及原理基础及原理 课程目标 v了解了解TD-SCDMA系统的发展系统的发展 历程历程 v了解了解TD-SCDMA网络接口网络接口 v掌握掌握TD-SCDMA系统物理层系统物理层 技术技术 v掌握掌握TD-SCDMA系统关键技系统关键技 术术 第一章 TD-SCDMA系统概 述 第二章 TD-SCDMA网络结 构 第三章 TD-SCDMA物理层 第四章 TD-SCDMA关键技术 内容介绍内容介绍 AMPS TACS NMT 其它 第一代 80年代 模拟 模 拟 技 术 GSMGSM CDMA CDMA IS95IS95 TDMATDMA IS-136IS-136 PDCPDC
2、 第二代 90年代 数字 需求驱动需求驱动 数 字 技 术 语 音 业 务 第三代 IMT-2000 UMTSUMTS WCDMAWCDMA CDMACDMA 20002000 需求驱动需求驱动 宽 带 业 务 TD-TD- SCDMASCDMA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发展 l1985年年, ITU 启动了启动了 FPLMTS(未来公共陆地移动通信系统)(未来公共陆地移动通信系统) l1991年年, ITU成立了成立了TG8/1工作组,专门负责工作组,专门负责FPLMTS 的标准制定。的标准制定。 l1992年年, WARC(世界无线电行政大会)对(世界无线电行政大会)对FPLMTS的的
3、频率频率进行了划分。进行了划分。 l1996年,正式更名为年,正式更名为IMT-2000. l1997年,征集空中接口的无线传输技术(年,征集空中接口的无线传输技术(RTT)的候选方案)的候选方案 l2000年,在芬兰年,在芬兰赫尔辛基赫尔辛基召开的召开的ITU TG8/1第第18次会议最终通过了次会议最终通过了IMT-2000无线接口无线接口 技术规范技术规范建议建议(IMT.RSPC)。最终确立了。最终确立了IMT-2000所包含的所包含的5个无线接口技术标准。个无线接口技术标准。 IMT-2000 的历史背景的历史背景 3G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 nITU :是一个政府间组织,在制
4、定标准时采用协商一致的原则。 n1865年成立,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 n1920年我国加入国际电联(1972年恢复)。 ITU-T: 电信标准部,电信标准部设有14个研究组 ITU-R: 无线电通信部,无线电通信部设有8个研究组 ITU-D: 电信发展部,电信发展部门旨在促进第三世界国家的电信发展 n3GPP:该组织由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电信标准化组织组成。 1998年12月,第三代协作项目组织成立 主要是制订以GSM核心网为基础,UTRA为无线接口的第三代技 术规范 n3GPP2: n该组织是于1999年1月成立 n 主要是制订以ANSI-41核心网为基础,CDMA2000为无线接口的 第三代技
5、术规范 。 ITU 3G标准化格局 日本 韩国 中国 美国 欧洲 美国 WCDMA TD-SCDMA CDMA2000 3G RTT技术要求技术要求 l数据速率要求数据速率要求 144kbps 车速环境 384kbps 步行环境 2Mbps 室内环境 lVoice AMR 4.75-12.2kbps l传输速率能按需分配传输速率能按需分配 l上下行链路能适应不对称需求上下行链路能适应不对称需求 时延时延 误码误码 background conversational streaming interactive 不同业务不同业务QOS要求要求 3G的业务应用的业务应用 话音话音 VoIP 视频电话
6、视频电话 Video Mobile TV Web浏览浏览 SMS Email FTP WCDMA、CDMA2000和和TD-SCDMA比较比较 各项指标WCDMACDMA2000TD-SCDMA 扩频类型扩频类型 单载波直接序列扩单载波直接序列扩 频频CDMA 单载波直接序列扩频单载波直接序列扩频 CDMA 时分同步时分同步CDMA 信道带宽信道带宽 /MHz 51.251.6 码片速率码片速率 /Mcps 3.841.22881.28 帧长帧长/ms102010(分为两个子帧分为两个子帧) 语音编码语音编码AMR可变速率声码器可变速率声码器AMR 扩频因子扩频因子4512243116 双工方
7、式双工方式FDDFDDTDD 基站间同步基站间同步异步异步(不需不需GPS)同步同步(需需GPS)同步同步 功率控制功率控制 开环,闭环开环,闭环(最高最高 1500Hz),外环,外环 开环,闭环开环,闭环(最高最高 800Hz),外环,外环 开环,闭环开环,闭环(最高最高 200Hz),外环,外环 检测方式检测方式相干解调相干解调相干解调相干解调联合检测联合检测 中国 3G 频谱分配 60 MHz 30 MHz FDDTDD 100 MHz 15 MHz 40 MHz 155MHz 178518501755188019201980 201020252110217022002400 Satel
8、lite Empty Satellite 2300 185019001950200020502100215022002250 ITU 185019001950200020502100215022002250 1880 MHz 1980 MHz1885 MHz 2025 MHz 2010 MHz IMT 2000IMT 2000 2110 MHz 2170 MHz MSSMSS 中国移动中国移动 1920 MHz TDD 中国三大运营商获得的中国三大运营商获得的3G频谱(频谱(2009年年01月)月) TDD FDD 1935 MHz FDD 2125 MHz FDDFDD 2130 MHz 2
9、145 MHz 1940 MHz 1955 MHz 中国电信中国电信 中国联通中国联通 TD-SCDMA标准发展历程标准发展历程 1998年6月 30日TD- SCDMA提交 到ITU 1999年12月TD- SCDMA开始与 UTRA TDD在 3GPP融合 2001年3月 TD-SCDMA写 入3GPP R4 系列规范 2002年10月 中国为TDD分 配155MHz频 率 1999年11月TD- SCDMA写入ITU-R M.1457 2000年5月被 WARC正式采纳 邮电部批准中国 提交TD-SCDMA标 准1998年1月 TD-SCDMA优势 v自主的知识产权,可以避免西方国家的技
10、术壁垒自主的知识产权,可以避免西方国家的技术壁垒 vTD-SCDMA的发展,可以拉动上下游经济的发展,可以拉动上下游经济 vTD-SCDMA可以保障国家的通信安全可以保障国家的通信安全 vTD-SCDMA可以保证技术的可持续性发展可以保证技术的可持续性发展 什么是什么是TD-SCDMA ?TD-SCDMA ? TD-SCDMA的概述 TD-SCDMA的概述 TD-SCDMA TD-SCDMA Time Division-Synchronizat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 码分多址。 ITU正式发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空间接口技术规范之一,它得到了C
11、WTS及3GPP的全面支持。 由中国提出的第一个完整的通信技术标准,是UTRA FDD的可替代方案。 集CDMA、TDMA、FDMA、SDMA等技术于一体。系统容量大、频谱利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 采用了智能天线、联合检测、接力切换、同步CDMA、动态信道分配等技术。 TD-SCDMA的概述 TD-SCDMA的概述的概述 工作频段工作频段: 根据ITU的规定,TD-SCDMA使用2010MHz-2025MHz频率范围,信道号为:10050-10125 工作带宽工作带宽:15MHz,共9个载波,每5 MHz含3个载波 信道号和载波中心信道号和载波中心频率的对应关系的对应关系: Ni=5F,其中F
12、为载波中心频率,0.0F3276.6MHz 载波中心频率载波中心频率: 2010.8 MHz、2012.4 MHz、2014.0 MHz; 2015.8 MHz、2017.4 MHz、2019.0 MHz; 2020.8 MHz、2022.4 MHz、2024.0 MHz 信道带宽信道带宽:1.6MHz 信道速率信道速率:1.28Mchip/s 扩频方式扩频方式:直接扩频码分多址DS-CDMA 扩频因子扩频因子:1-16可变(上行SF可取1、2、4、8、16,下行仅取1、16) 第一章 TD-SCDMA系统概 述 第二章 TD-SCDMA网络结 构 第三章 TD-SCDMA物理层 第四章 TD
13、-SCDMA关键技术 内容介绍内容介绍 TD-SCDMA网络结构图 RNSRNS NodeBNodeBNodeBNodeB RNC CN RNC IuIu Iur Iub Iub IubIub UE Uu UE的工作模式 vUE有两种基本的运行模式:空闲模式和连接模 式 v空闲模式:UE处于待机状态,没有业务的存在 ,UE和UTRAN之间没有连接,UTRAN内没有 任何有关此UE的信息;通过非接入层标识如 IMSI、TMSI或P-TMSI等标志来区分UE; v连接模式:当UE完成RRC连接建立时,UE才从 空闲模式转移到连接模式; 在连接模式下,UE有4种状态: Cell-DCH, Cell-
14、 FACH, Cell-PCH, URA-PCH Idle模式模式 l Idle模式下的UE驻留在一个Cell上; l 可以接收广播消息以及小区广播; l 可以进行小区重选; l UTRAN同UE没有任何联系,UE不占用任何 资源,UTRAN只能通过寻呼查找UE; l UE可以通过驻留小区的CCCH(RACH)信道发 起RRC连接建立请求; UE工作的模式和状态工作的模式和状态Idle模式模式 UE在连接模式下的状态 vCell-DCH: UE处于激活状态,正在利用自己专用的信处于激活状态,正在利用自己专用的信 道进行通信,上下行都具有专用信道,道进行通信,上下行都具有专用信道, UTRAN准
15、确的知道准确的知道UE所位于的小区。所位于的小区。 vCell-FACH(FACH,Forward Access Channel) UE处于激活状态,但是上下行都只有少量处于激活状态,但是上下行都只有少量 的数据需要传输,不需要为此的数据需要传输,不需要为此UE分配专用的分配专用的 信道,下行的数据在信道,下行的数据在FACH上传输,上行在上传输,上行在 RACH上传输,下行需要随时监听上传输,下行需要随时监听FACH上上 是否有自己的信息,是否有自己的信息,UTRAN准确的知道准确的知道UE 所位于的小区,保留了所位于的小区,保留了UE所使用的资源,所所使用的资源,所 处的状态等信息。处的状
16、态等信息。 UE在连接模式下的状态 vCell-PCH UE上下行都没有数据传送,需要监听上下行都没有数据传送,需要监听PICH ,以便收听寻呼,因此,以便收听寻呼,因此UE此时进入非连续接此时进入非连续接 收,可有效的节电。收,可有效的节电。 UTRAN准确的知道准确的知道UE所位于的小区,这样所位于的小区,这样 , UE所位于的小区变化后,所位于的小区变化后,UTRAN需要更需要更 新新UE的小区信息。的小区信息。 vURA-PCH UE上下行都没有数据传送,需要监听上下行都没有数据传送,需要监听PICH ,进入非连续接收,进入非连续接收, UTRAN只知道只知道UE所位所位 于的于的UR
17、A(UTRAN Registration Area,一,一 个个URA包含多个小区),也就是说,包含多个小区),也就是说, UTRAN只在只在UE位于的位于的URA发生变化后才更发生变化后才更 新其位置信息,这样更加节约了资源,减少新其位置信息,这样更加节约了资源,减少 了信令。了信令。 CELL_DCHCELL_FACH CELL_PCHURA_PCH IDLE DEAD- 搜索网络(PLMN) - “驻扎”小区(camp on) - 侦听paging channel - 小区重选 - 专用信道 - Radio bearers传输业务 - 高层信令触发 (CN) - 减少活动,DRX,节电
18、RRC connection 这些状态只用与这些状态只用与 UTRAN与与UE,对,对CN 来说,这些状态是透明来说,这些状态是透明 的的 UE状态示意图状态示意图 UTRAN通用协议模型 物理层物理层 信令承载信令承载 ALCAP 应用协议应用协议 无线网络层无线网络层 传输网络层传输网络层 控制面控制面 传输网络控制面传输网络控制面 用户面用户面 数据流数据流 数据承载数据承载信令承载信令承载 传输网络用户面传输网络用户面 传输网络用户面传输网络用户面 RRCRRC MACMAC 物理层物理层 BMCBMC RLCRLC RLCRLC RLCRLC RLCRLC RLCRLC RLCRLC
19、 RLCRLC RLCRLC PDCPPDCP PDCPPDCP 传输信道 逻辑信道 无线承载 Control Control Control Control Control 控制面信令用户面消息Uu接口边界 L1L1 L2/MACL2/MAC L2/RLCL2/RLC L2/BMCL2/BMC L2/PDCPL2/PDCP L3L3 空中接口Uu v无线接口从协议结构上可以划分为三层:无线接口从协议结构上可以划分为三层: 物理层(L1) 数据链路层(L2) 网络层(L3) vL2和和L3划分为控制平面(划分为控制平面(C-平面)和用户平面(平面)和用户平面( U-平面)。平面)。 vRLC和
20、和MAC之间的业务接入点(之间的业务接入点(SAP)提供逻辑)提供逻辑 信道,物理层和信道,物理层和MAC之间的之间的SAP提供传输信道。提供传输信道。 RRC与下层的与下层的PDCP、BMC、RLC和物理层之间都和物理层之间都 有连接,用以对这些实体的内部控制和参数配置。有连接,用以对这些实体的内部控制和参数配置。 Iub口 vIub接口是接口是RNC和和Node B之间的接口,完成之间的接口,完成RNC和和 Node B之间的用户数据传送、用户数据及信令的处之间的用户数据传送、用户数据及信令的处 理和理和Node B逻辑上的逻辑上的O&M等。它是一个标准接口等。它是一个标准接口 ,允许不同
21、厂家的互联。,允许不同厂家的互联。 v功能:管理功能:管理Iub接口的传输资源、接口的传输资源、Node B逻辑操作逻辑操作 维护、传输操作维护信令、系统信息管理、专用信维护、传输操作维护信令、系统信息管理、专用信 道控制、公共信道控制和定时以及同步管理。道控制、公共信道控制和定时以及同步管理。 Iu口 v Iu接口是连接接口是连接UTRAN和和CN的接口,也可以把它看成是的接口,也可以把它看成是RNS和核和核 心网之间的一个参考点。它将系统分成用于无线通信的心网之间的一个参考点。它将系统分成用于无线通信的UTRAN和和 负责处理交换、路由和业务控制的核心网两部分。负责处理交换、路由和业务控制
22、的核心网两部分。 v 结构:一个结构:一个CN可以和几个可以和几个RNC相连,而任何一个相连,而任何一个RNC和和CN之间之间 的的Iu接口可以分成三个域:电路交换域(接口可以分成三个域:电路交换域(Iu-CS)、分组交换域()、分组交换域( Iu-PS)和广播域(和广播域(Iu-BC)它们有各自的协议模型。它们有各自的协议模型。 v 功能:功能:Iu接口主要负责传递非接入层的控制信息、用户信息、广接口主要负责传递非接入层的控制信息、用户信息、广 播信息及控制播信息及控制Iu接口上的数据传递等。接口上的数据传递等。 第一章 TD-SCDMA系统概 述 第二章 TD-SCDMA网络结 构 第三章
23、 TD-SCDMA物理层 第四章 TD-SCDMA关键技术 内容介绍内容介绍 TD-SCDMA多址方式多址方式 FDMA、TDMA和CDMA的最优结合 1.6 1.6 MHzMHz 最多可达最多可达 1616个码道个码道 每个用户通过临时分配每个用户通过临时分配 到的到的CDMACDMA码来被识别码来被识别 时隙时隙 下行下行 下行下行 下行下行 上行上行 time energy frequency 帧结构 所有的物理信道都采用四层结构:系统帧号、无线帧、子帧和时隙/码 Radio frame 10ms System Frame Number Sub-frame 5ms TS5TS4TS0TS
24、2TS1 GP TS3 TS6 DwPTS UpPTS DataMidambleData 675us(864chips) g L1 144chips TD-SCDMA帧结构 每帧有两个上/下行转换点 TS0为下行时隙 TS1为上行时隙 三个特殊时隙GP, DwPTS, UpPTS 其余时隙可根据根据用户需 要进行灵活UL/DL配置 物理信道帧结构 v3GPP定义的一个定义的一个TDMA帧长度为帧长度为10ms。一个。一个 10ms的帧分成两个结构完全相同的子帧,每个子的帧分成两个结构完全相同的子帧,每个子 帧的时长为帧的时长为5ms。这是考虑到了智能天线技术的运。这是考虑到了智能天线技术的运
25、用,智能天线每隔用,智能天线每隔5ms进行一次波束的赋形。进行一次波束的赋形。 v子帧分成子帧分成7个常规时隙(个常规时隙(TS0 TS6),每个时隙),每个时隙 长度为长度为864chips,占,占675us)。)。 vDwPTS(下行导频时隙,长度为(下行导频时隙,长度为96chips,占,占 75us) vGP(保护间隔,长度(保护间隔,长度96chips,75us) vUpPTS(上行导频时隙,长度(上行导频时隙,长度160chips,125us ) v子帧总长度为子帧总长度为6400chips,占,占5ms,得到码片速率,得到码片速率 为为1.28Mcps。 物理信道帧结构 vTS0
26、总是固定地用作下行时隙来发送系统广播总是固定地用作下行时隙来发送系统广播 信息,是广播信道信息,是广播信道PCCPCH独自占用的时隙独自占用的时隙 vTS1总是固定地用作上行时隙。其它的常规时总是固定地用作上行时隙。其它的常规时 隙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配置成上行或下行以实隙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配置成上行或下行以实 现不对称业务的传输,上下行的转换由一个转现不对称业务的传输,上下行的转换由一个转 换点(换点(Switch Point)分开。每个)分开。每个5ms的子帧的子帧 有两个转换点(有两个转换点(UL到到DL和和DL到到UL),第一个),第一个 转换点固定在转换点固定在TS0结束处,而第二个转
27、换点则结束处,而第二个转换点则 取决于小区上下行时隙的配置。取决于小区上下行时隙的配置。 Data 352chips Midamble 144chips GP 16 Data 352chips 675 s 常规时隙 v由由864 Chips组成,时长组成,时长675us; v业务和信令数据由两块组成,每个数据块分别由业务和信令数据由两块组成,每个数据块分别由352 Chips组成;组成; v训练序列训练序列(Midamble)由由144 Chips组成;组成; v16 Chips为保护;为保护; v可以进行波束赋形;可以进行波束赋形; 常规时隙-Midamble码 整个系统有128个长度为12
28、8chips的基本midamble码,分成32 个码组,每组4个。 一个小区采用哪组基本midamble码由基站决定,当建立起下 行同步之后,移动台就知道所使用的midamble码组。Node B 决定本小区将采用这4个基本midamble中的哪一个。同一时隙 的不同用户将使用不同的训练序列位移。 训练序列的作用: 上下行信道估计; 功率测量; 上行同步 保持。 传输时Midamble码不进行基带处理和扩频,直接与经基带处 理和扩频的数据一起发送,在信道解码时它被用作进行信道估 计。 Data symbols Midamble Data symbols TPC symbols Time slo
29、t x (864 Chips) SS symbols G P 1 st part of TFCI code word 2 nd part of TFCI code word Data symbols Midamble Data symbols TPC symbols Time slot x (864 Chips) SS symbols G P 3 rd part of TFCI code word 4 th part of TFCI code word Radio Frame 10ms Sub -frame 5ms Sub -frame 5ms 常规时隙物理层信令TPC/SS/TFCI v 位
30、置:位于位置:位于midamble的两侧的两侧 v TPC: 调整步长是调整步长是1, 2或或3dB v SS;最小精度是;最小精度是1/8个个chip v TFCI;分四个部分位于相邻的两个子帧内;分四个部分位于相邻的两个子帧内 GP (32chips)SYNC-DL(64chips) 75 s 下行导频时隙DwPTS v用于下行同步和小区搜索;用于下行同步和小区搜索; v该时隙由该时隙由96 Chips组成组成: 32用于保护;用于保护;64用于导频序列;时长用于导频序列;时长 75us v32个不同的个不同的SYNC-DL码,用于区分不同的基站;码,用于区分不同的基站; v为全向或扇区传
31、输,不进行波束赋形。为全向或扇区传输,不进行波束赋形。 GP (32chips)SYNC-UL(128chips) 125 s 上行导频时隙UpPTS v 用于建立上行初始同步和随机接入,以及越区切换时邻近小区测用于建立上行初始同步和随机接入,以及越区切换时邻近小区测 量量 v 160 Chips: 其中其中128用于用于SYNC-UL,32用于保护用于保护 v SYNC-UL有有256种不同的码,可分为种不同的码,可分为32个码组,以对应个码组,以对应32个个 SYNC-DL码,每组有码,每组有8个不同的个不同的SYNC-UL码,即每一个基站对码,即每一个基站对 应于应于8个确定的个确定的S
32、YNC-UL码码 v NodeB从终端上行信号中获得初始波束赋形参数从终端上行信号中获得初始波束赋形参数 信道编码技术是通过给原数 据添加冗余信息,从而获得 纠错能力 适合纠正非连续的少量错误 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卷积编码 和Turbo编码(1/2,1/3) 无纠错编码:无纠错编码: BER10-1 10-2 不能满足通信需要 卷积编码:卷积编码: BER10-3 满足语音通信需要 Turbo 码:码: BER10-6 满足数据通信需要 信道编码技术 传输信道类型传输信道类型编码方式编码方式编码率编码率 BCH卷积编码 1/3 PCH RACH 卷积编码 1/3,1/2 DCH, DSCH, FA
33、CH, USCH 1/2 Turbo编码1/3 无编码 信道编码方案 调制和扩频的基本参数 码速率码速率 1.28Mcps 载波间隔载波间隔 1.6MHz 数据调制方式数据调制方式 QPSK 8PSK(可选项可选项) 脉冲成型脉冲成型 根升余弦根升余弦 滚降系数滚降系数 = 0.22 扩频特性扩频特性 正交正交 Q码片码片/符号符号, 其中其中 Q = 2p, 0 = p 目标SIR, 降低移动台发射功 率,若测定SIR目标SIR, 增加移动台发 射功率 闭环功率控制闭环功率控制 功率控制分类 v 开环功率控制开环功率控制 接收机测量接收到的宽带导频 信号的功率,并估计传播路径 损耗,根据路径
34、损耗计算得到 需要发射的功率。 接收到的功率越强,说明收发 双方距离较近或有非常好的传 播路径,发射的功率就越小 开环功控只能在决定接入初期 发射功率和切换时决定切换后 初期发射功率的时候使用。 NodeBUE 进行功率估计 接收机测量接收到的宽带导频 信号的功率,并估计传播路径 损耗,根据路径损耗计算得需 要发射的功率 开环控制原理开环控制原理 功率控制开环 功率控制的目的:使基站处接收到 的每个UE信号的bit能量相等 NodeB UE 下发TPC 测量接收信号 SIR并比较 内环 设置SIRtar 200Hz 每一个UE都有一个 自己的控制环路 功率控制闭环(内环) NodeBUE 下发
35、TPC 测量接收信号 SIR并比较 内环内环 设置SIRtar 可以得到BLER稳定 的业务数据 测量传输信道 上的BLER 外环外环 RNC 测量接收数据 BLER并比较 设置BLERtar 10-100Hz 功率控制-闭环(外环) 上行链路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下行链路 功率控制速率功率控制速率可变 闭环: 0-200 次/秒。 开环: (约200us 3575us 的延迟) 可变 闭环:0-200 次/秒。 步长步长 1,2,3 dB (闭环) 1,2,3 dB (闭环) 备注备注所有数值不包括处理和 测量时间。 开环功率控制:UpPTS、PRACH 闭环功率控制:DPCH 功率控制 TD-S
36、CDMA常用参数说明常用参数说明 PCCPCH RSCP(dBm)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的平均接收信号码功率(相当于G网FULL,但T网覆盖取F) DPCH RSCP(dBm)专用物理信道的平均接收信号码功率(相当于G网SUB) Path Loss(dB)主公共导频信道的路径损耗 UTRA Carrier RSSI(dBm) 载波RSSI Timing Advance(Chip/8)时间提前量 UpPCH TxPower(dBm)UE在一个载波上上行导频信道的平均发射功率 BLER(%)传输信道的块错误率(5%以上较差) UE_TxPower(dBm)UE在一个载波一个时隙上的平均发射功率 满载功率24 PCCPCH SIR(dB)主公共导频信道的SIR(信噪比) C/I(dB)载干比 UARFCN主服务小区的主频点 DRX CoefficientDRX循环长度系数,用于计算指定UE的寻呼次数 TrCH Count传输信道的总个数 CS Service(kbps)电路交换业务的编码速率 PS Service(kbps)分组交换的传输速率 SS帧同步偏移(确认BCH) TD-SCDMA常用参数说明常用参数说明 UARFCN主服务小区的主频点 CPI小区识别符 RSCP(dBm) 接收到的信号功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京工具式马道施工方案
- 世界肾脏日活动策划方案
- 残疾人社区营销活动方案
- 广东文旅水景施工方案
- 药品安全培训会议药监局课件
- 景观方案阶段设计合同5篇
- 《2024 秋季学期开学第一天学生安全方案》
- 图书馆管理系统系统分析
- 建筑单位大门建设方案设计
-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策略
- 华为TaiShan200-X6000服务器技术白皮书
- 地质勘查单位安全检查表-(修订本)
- 解读《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2022年体育与健康新课标专题PPT
- GB∕T 40853.1-2021 高频感性元件 电特性及其测量方法 第1部分:纳亨级片
- 建筑识图题库及答案
- 氨基酸溶解性(共1页)
- GDX2包装机组工艺流程简介
- 张家口至涿州公路张家口段(含连接线)建设项目水资源论
- 异质结TCO设备:RPD与PVD比较分析(2021年).doc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 螺纹知识 (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