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行书源流与赏析_第1页
第四课行书源流与赏析_第2页
第四课行书源流与赏析_第3页
第四课行书源流与赏析_第4页
第四课行书源流与赏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竹县文星中学 王波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了解行书的基本特征及发展演变情况。熟悉历史上有影响的行书名家风格及经典作品。了解行书的技法规律与审美标准,并能够用来分析鉴赏行书作品。内容结构分析 行书的产生及特点 行书的成熟与辉煌 行书的持久发展及多样化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了解历代行书名家风格及经典作品 运用行书的技法规律与审美标准来鉴赏行书作品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王羲之 兰亭序教学过程赵孟頫 闲居赋行云流水 行书其内容是十六国前凉西域长历李柏的信件草稿。技法上,当时的行书在用笔上还残留着隶书简朴敦厚的习惯,但结构上已经没有隶书的横平竖直的齐整特征。十六国

2、 李柏文书行书产生于人们日常应用时对楷书的快速手写体行书产生于人们日常应用时对楷书的快速手写体一、行书的产生及特点比一比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书体,在使用上比楷书方便快捷,又不像草书那样潦草难认,因而具有广泛的实用性。楷书草书行书 兰亭序为书法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传说其真迹被殉葬于唐太宗的昭陵中,现存的几件模本都是唐人双勾填墨的复制品。二、行书的成熟与辉煌王羲之 兰亭序 丧乱贴是王羲之书迹唐摹本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笔致爽劲,字态清新,神采潇洒,结体纵长,轻重缓疾极富变化,完全摆脱了隶书和章草的残余,成为十分纯粹的行草体。王羲之 丧乱贴 王献之在书法上继承家学并有所

3、发展,与其父合称“二王”。其行书面貌妍美流畅,喜欢将行书与草书结合起来。廿九日帖楷、行、草三种书体穿插互用,协调自然,虽是唐人摹本,但因为是从真迹上直接钩摹而成,所以能够忠实地保留了原作的精神风貌。王献之 廿九日帖 伯远帖用笔舒展流畅,字形飘逸秀雅。现存的东晋名家书迹均为后人勾摹或临写得复制品,只有此件是当时真迹,可谓凤毛麟角,异常珍贵。王珣 伯远帖 唐代擅长行书的有欧阳询、李邕、颜真卿及唐末五代时的杨凝式等人。其中颜真卿的行书苍劲洒脱,气势雄浑,能够摆脱魏晋行书的窠臼,在“二王”风格体系之外别树一帜,具有极高的水平和广泛的影响三、行书的持久发展及多样化颜真卿 祭侄稿 宋代是行书艺术的又一高峰

4、期。宋代文人普遍追求诗意化理想和闲适享乐生活的心态,所以有宋代书法“尚意”的说法。宋代行书最高成就的代表为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等人。1、宋代行书行书的第二高峰期苏轼 黄州寒食诗卷 米芾行书用笔起伏跌宕,爽利遒劲;结字聚散飞动,活泼多变,对后世影响极大。米芾 蜀素贴 赵孟頫在行、草书上专学“二王”,形神兼备,形成了圆润秀丽,风格秀美,显示出赵孟頫学习晋人又别开新面的艺术成就。2、元明行书复古之风赵孟頫 赤壁赋 董其昌在书法上博采众长,面目清新,行书尤其秀逸雅致。用笔潇洒流动,点画准确稳健;结字均衡稳妥,体势和谐安详;再加上喜欢用淡墨,所以风格面貌恬静淡雅,散发出空灵清秀的意趣董其昌 行书卷 王铎的行、草书在取法“二王”和米芾的基础上,注重个性的发挥和宣泄,将晋唐书法卷册之间的字形章法扩展到巨幅长轴之中,营造出一种飞腾跳荡,骇世惊俗的新奇效果王铎 行书条幅 到了清代,大量书法家向秦汉魏晋的碑刻中寻求新的营养,形成了一股大胆将石刻书法坚实奇纵特征引入行书的变革潮流。代表书家有何绍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