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曾丽莺)1_第1页
作文素材(曾丽莺)1_第2页
作文素材(曾丽莺)1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开发整合作文素材广西南宁市武鸣县实验学校 曾丽莺摘要 初中语文课堂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会积累作文素材,作文素材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素材积累,并开发整合,以便学生都能“借”好船,出好“海”。 语文课堂开阔了学生学习的视野,储蓄了更多的文化底蕴,也为作文素材提供了一个平台。关键词 作文素材 开发 整合 语文课堂现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学生总是硬着头皮地挤出作文素材。其结果是他们写出的作文大多数是语言干巴,内容贫乏、空洞、缺少真情流露。这与新课标的要求大相径庭。对于现在的中学生而言,他们的生活范

2、围非常狭小,甚至就是学校、家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有时科目的增多,上课次数的增加,学生阅读课外书物相对要少了许多。其实,初中语文教师如果能积极在语文课堂开发和整合作文教学的宝贵资源,就可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不断地去积累素材,写作时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就会走出一片新天地。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与说话完全一样,作文就是说话,是用笔来说话。”要说话首先就要知道自己要说什么,写作之前就必须有写作的素材,有话要说,有话可说,这样的文章才会有真情实感,在此基础上的作文当然就是好作文。语文课堂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会积累。没有积累,学生语文作文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

3、,作文素材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作文素材积累的薄弱成了他们写好作文持续发展的“瓶颈”。由于没有丰富作文素材的积累作“奠基”,写作的方法和技能就成了“空中楼阁”,学生语文能力的持续发展也就缺乏“后劲”,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成了子虚乌有。素材是文章的血肉。古人说,写文章是“七分实,三分文”;认为“胸藏万江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其实,素材,特别是选择素材,对作文优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语文课堂上,我是这样充分利用时间开发和整合学生作文教学的宝贵资源。实践证明,有一定的收效。一、课堂展活动:恒心为友,创设氛围语文课前三分钟活动是指语文课的头三分

4、钟时间,教师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上讲台或演讲,或说见闻,或谈感受,或朗读诗词美文,或猜谜语等。语文课前三分钟活动的教学模式由来已久,采用过的教师不计其数,但能坚持的似乎不多。爱因斯坦说“当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友”。每一学期我都在每一节课前三分钟订一内容,讲读者,讲成语故事,讲童年趣事,讲名著等。而每一周我都用一些时间给学生讲名著故事,如讲唐吉诃德我也整整用了一个学期。对于这活动的开展,学生热情高,也能很好地坚持下来。二、新课重词义:跳起舞蹈,释放魅力中学生怎样积累词语并开发为作文素材?是用以前那种逼迫学生死记硬背、反复抄写的方法,还是进行教学创新,寻找新的词语教学策略?我尝试了将“

5、抄写”拓展为练笔的教学。要求学生预习时查字典词典,把字音、字义、词义写在课本的该题目下,然后选用这些字词进行游戏性练笔:或编一个故事,或写一首诗,或串联字词成一段话,多用词语或表达新颖者都给分奖励。而这些内容都要求在新课堂上完成。这样,游戏性练笔便将传统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字词积累,转变为让学生享受文字学习的趣味活动。学生乐此不疲,佳作不断涌现。三、好篇要背诵:贴心聊天,丰富内涵重背读,轻分析。教学时,我要着重在熟读课文上下功夫;在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功夫。一堂课完了,通过检查是否读熟,是否能把该背诵的地方背诵出来,是否积累了好词佳句,能否把所积累的好词佳句恰当

6、地加以运用,作为评价自己教学成败的首要标准。同时,我还增加课本中的背诵量。就现用的教材来看,不论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含蕴隽永的诗歌,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优秀范文,但教材中要背诵的地方却为数不多。所以我除了落实课本的背诵量,每单元还挑选34个妙语佳句、精彩片段让学生朗读成诵,运用于片段练习。四、诗文需重视:时空对话,迁移文言知道许多精彩诱人的古代故事,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仓库。文言迁移法可以促进学生古为今用。在这里,我注重古代故事,以促进学生实现文言的多向迁移,以促进学生发展学用文言的能力,培养活用文言的习惯。我首先要引导学生使用文言迁移法,促进学生在自己的语言活动中自

7、觉运用文言词语,特别是至今任用的成语、格言、名句、典故等,增强学生语言的文化厚重感。同时,鼓励学生在说话中仿用、在作文中仿写一些文言名句,还可以使学生的语言典雅。当然,学生的文言迁移运用,是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迁移运用之妙,需要引导学生把古人的语言运用之妙与自己的生活经验沟通,需要创造文言迁移运用的时机,强化边学文言边灵活运用的意识。五、读书写随感:搭乘列车,直通心灵写随感,易于学生有感而发,率性为文,把练笔写得自然流畅、情感真切,不用无病呻吟,也易于动笔,易于练笔习惯的形成。在平日,我注重指导学生如何去写读书随感。在课堂上,每讲完一篇课文,我都会在每一节结束时留十分钟让学生自由及时地把阅读感受写下来。我认为,写读书随感比写读后感对中学生更有益。读书随感的灵魂在随,随趣而读,随意而感,随心而写,使读书和练笔成为一种自娱自乐、乘兴而为的享受,让学生在语文练笔中进入诗意的境界,飞翔心灵。六、成果重提炼:开发整合,鲜亮思想在语文课堂的作文素材实施过程中,我在开发了学生的思维,激活了学生的创作细胞,我更注重成果的整合提炼。只有这样,语文课堂的作文素材成果才不会付之东流,反而能“牵一发动全身”,让每一位学生尽情享受身边故事的喜怒哀乐,鲜亮自己的思想。学生选择读者的哲理故事和查阅的成语故事都编成册,相互传递。同时,我也注重及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