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古迹旅游导游词_第1页
四川古迹旅游导游词_第2页
四川古迹旅游导游词_第3页
四川古迹旅游导游词_第4页
四川古迹旅游导游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川古迹旅游导游词四川拥有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 132种,占全国资源种数的 70%, 为全国的资源、 能源大省。 今天学识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四川古迹旅游 导游词。四川古迹旅游导游词篇 1武侯祠位于四川成都南郊,占地 56 亩,是国内纪念蜀汉丞相诸 葛亮的主要胜迹, 也是成都市个主要的旅游参观点。 初与刘备昭烈庙 相邻,明初武侯祠并入昭烈庙。 1672 年重建,形成现存武侯祠君臣 合庙。武侯祠建于唐,唐朝大诗人杜甫曾有诗写到它: “丞相祠堂何处 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现在的武侯祠是清康熙年间重建的。它同先 主庙、刘备莫相毗连。 武侯祠主体建筑分大门、 二门、刘备殿、过厅、 诸葛亮殿五重,严格排列

2、在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上。一进大门, 浓荫丛中, 矗立着六通石碑, 其中最大的一通唐代 “蜀 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 ”,有很高的文物价值,被称为 “三绝碑 ”。唐 朝著名宰相裴度撰碑文,书法家柳公绰书写,名匠鲁建刻字。都很精 湛,因此被称为三绝碑。碑文对诸葛亮短暂而悲壮的一生,作了重点 褒评;竭力赞颂诸葛亮的高风亮节,文治武功,并以此激励唐代的执 政者。碑文特别褒奖诸葛亮的法治思想, 马谡因失街亭被诸葛亮依法处 斩,临刑,马谡哭着表示自己死而无怨。李严与廖立,两人都是被诸 葛亮削职流放的罪人,但他们也自甘服罪。当他们得知诸葛亮病逝, “闻之痛之,或泣或绝 ”。这些均属史实,裴度据史褒评,令人信

3、服碑 文通篇辞句甚切,文笔酣畅,使人百读不厌。诸葛亮之所以为后人所 敬仰,还因为他有着高尚的思想和作风,不利用职权谋私。他死后葬 在陕西勉县定军山下。 他在遗嘱里要求依山造墓, 墓穴能容下棺材就 行了,入殓时穿平常的衣服,不需要随葬器物。步入二门,一座气势 雄伟、宽敞的刘备殿呈现眼前。正中有刘备贴金塑像,左侧陪祀的是 他的孙子刘谌。为什么儿子刘禅在这里没有位置 ?据说,由于刘禅昏 庸无能,不能守基业,他的像在宋、明两代几次被毁,后来就没有再 塑。两侧偏殿,东有关羽父子和周仓塑像,西有张飞祖孙三代塑像。 东、西廊房分别塑有蜀汉文臣、武将坐像各十四尊。出刘备殿,穿过挂有 “武侯祠 ”匾额的过厅,便

4、到了诸葛亮殿。殿 内正中有诸葛亮头戴纶巾、 手执羽扇的贴金塑像, 像前的三面铜鼓相 传是诸葛亮带兵南征时制作, 人称“诸葛鼓 ”。鼓上有精致的图案花纹, 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出诸葛亮殿往西可到刘备墓,史称 “惠陵 ”。出“惠陵”是“武侯祠文物陈列室 ”,由郭沫若书题。陈列有出土的 蜀汉文物复制品和三国历史图片。武侯祠的字画、对联甚多,其中以 宋代爱国名将岳飞书写的出师表 ,现代书法家沈尹默书写的隆 中对最引人注目。四川古迹旅游导游词篇 2四川广汉南兴镇北, 古老的马牧河蜿蜒淌过, 在三星堆村形成一 月牙般弯道 月亮湾,河南岸是三个起伏相连的黄土堆与之相望,此即清嘉庆汉州志记载的 “三星伴月堆 ”

5、。这里就是古蜀先民生息 繁衍之地 闻名中外的三星堆遗址。三星堆遗址面积达 12 平方公里广阔,是四川境内目前所知一处 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 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 1988 年 1 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的发现纯属偶然, 但对三星堆遗址的发掘研究却数十 年持续不断。1929 年的一个春天,当地农民燕道诚在宅旁掏水沟时发现一坑 精美的玉石器,因其浓厚的古蜀地域特色引起世人广泛关注。 1933 年,前华西大学美籍教授葛维汉及其助手林名均首次对三星堆进行发 掘,其发掘成果得到当时旅居日本的郭沫若先生的高度评价。 由此拉 开了对三星堆半个世纪的发掘研究历程。以后

6、 40、 50、60 年代,四川考古界持续不断地在三星堆这片土 地上辛勤耕耘、探赜索隐。1980 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博物馆、四川大学历 史系联合对三星堆遗址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 揭露出大片房屋遗址并 进行了航拍。但真正使三星堆名扬四海的则是1986年79月两个商 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 两坑上千件国宝重器的轰然显世, 震惊了世界。 英国独立报撰文说三星堆的发现 “比有名的中国兵马俑更要非同 凡响。 ”后不久,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先生亲临三星堆遗址考 察并将其定性为 “古文化、古城、古国遗址 ”。前长张爱萍将军在参观 了三星堆两坑出土文物后, 更是满怀热情地挥笔题下了 “沉睡数千

7、年,一醒惊天下 ”的颂词1989 年,四川考古部门对三星堆进行解剖,证明系由人工夯筑 而成;1990 年,发掘东城墙局部并获确认, 同时发现 3000多年前的土 坯砖;1992 年,试掘西城墙并获确认 ;1994年,发现并发掘南城墙。 至 此,确证三星堆古城的存在,其东、西、南被三面城墙包围,北以鸭 子河为天然屏障, 其面积超过 3 平方公里, 这样大的古城在中国同时 期文化中也是罕见的。三星堆遗址文化距今48002800年,延续时间近2000年,即从 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至商末周初,这把四川的历史向前推进了 1000 多年,同时,三星堆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其陶器以高柄豆、底 罐、鸟头形把勺

8、为基本组合定式,其中还有瓶形杯,它是三星堆出土 的很有地方特色的器物,它被做成喇叭口、细颈项,圆平底,很像今 天我国北方地区用来烫酒的陶瓷酒瓶, 与日本人喝清酒用的酒瓶极为 相似。陶在遗址也有较多发现,颇具特色,一般高三、四十厘米,下 部为三只袋状足,中间是空的,可加大容量,一般认为它是用来温酒 器物,其玉石器则以祭天礼日的璧、璋为多,尤其是号称 “边璋之王 ” 的玉边璋,其残长达 159 厘米,厚厘米,宽 22 厘米,其加工精美, 棱角分明,其器身上刻有纹饰,这么大件精美玉器,在国内现有的考 古发现中仅发现这一件, 但在三星堆的发掘中, 又很少工具类的文物 出土,当时也缺乏比玉石更硬的金属,

9、 那么这些玉器是如何加工的呢 ?在三星堆的两个祭祀坑发掘中,还出土了共计 80 多枚象牙,它 的来源和作用在学术界有多种观点, 有的认为是通过贸易而来, 有的 认为在远古川内的生态环境适合大象的生存, 其证物主要是在当地发 现大量的半化石状乌木,单体巨大。但无论其来源怎样,都可以认为 它是统治者财富的象征。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有造型各异青铜人头像,出土时面部均有 彩绘,而且在耳垂上穿孔,用以挂戴耳环耳饰,看来我们的先人很爱 美的。除了这些青铜造像外,还有许多用祭祀的尊、等,有形态各异 的各种动植物造型,其中被誉为写实主义杰作的青铜鸡、有在全国范 围内首次出土的青铜太阳形器等一大批精品文物。 它

10、们皆与中原文化 有显著区别,这表明三星堆文化不仅是古蜀文化的典型代表, 亦是长 江上游的一个古代文明中心,从而再次雄辩地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 是多元一体的。不仅如此,三星堆文物还填补了中国考古学、美学,历史学等诸 领域的重要空白。使得世界对中国古代文明需重新评价, 三星堆文物 中,高达米、集 扶桑”建木”若木”等多种神树功能于一身的青铜神 树,其共分三层,有九枝,每个枝头上立有一鸟,它不是一般意义上 的鸟,而是一种代表太阳的神鸟。被誉为铜像之王的青铜立人像、有 面具之王美誉、作为 纵目”的蜀人先祖蚕丛偶像的青铜纵目面具,长 达米、作为权杖法杖的金杖,其器身上刻有精美和神秘的纹饰,两只 相向的鸟

11、,两背相对的鱼,并在鱼的头部和鸟的颈部压一只箭状物, 同时有充满神秘笑容的人头像。器身满饰图案的玉边璋以及数十件与 真人头部大小相似的青铜人头像,俱是前所未见的,作为集群展现的 稀世之珍,而在青铜器冶铸方面,范铸法和分铸法的使用,以铅锡铜为主的三元合金的冶炼, 表明在商周时期, 三星堆古蜀国即已有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 有力地驳斥了传统史学关于中原周边文化滞后的谬的确,古史关于古蜀历史的记载如凤毛麟角,杨雄蜀王本纪 也只是搜罗了一些关于古蜀历史的传说, 难以勾勒出古蜀历史的大体 轮廓。对今天研究三星堆文化及巴蜀文化具有重要参照价值的 山海 经鲁迅先生都视之为 “盖古之巫书也 ”,因而,前人治古蜀

12、历,大都 只能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 就连年代较为久远的唐代大诗人李白, 也 只能发出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的喟叹。四川古迹旅游导游词篇 3峨眉山是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位于四川中南部, 四川盆地 西南边缘的峨眉境内, 距成都约一百六十公里, 在峨眉山市西南七公 里处。高出五岳,秀甲天下。在我国的游览名山中,峨眉山可以说是 最高的一个,最高峰万佛顶海拔 3099 米。山体南北方向延伸,绵延 23 公里,面积 115 平方公里。长久以来,峨眉山以其秀丽的自然风 光和神话般的佛教胜迹而闻名于世。她古雅神奇,巍峨媚丽。其山脉 绵亘曲折、千岩万壑、瀑布溪流、奇秀清雅,故有 “峨眉天下秀 ”之

13、美 称。 1996年 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峨眉山像一道巨大的翠屏, 耸立在成都平原西南, 遥望弯曲柔美 的山体轮廓,犹如少女的面容和修眉, 于是人们很早便称它为 “峨眉 ”。 纵横 200 余公里的峨眉山,与 “亚洲脊梁 ”昆仑山的支脉邛峡山相连。 峨眉全山由大峨、二峨、三峨、四峨四座山组成,一般游人所到,主 要是奇峰攒聚、名胜荟萃的大峨山,这就是今日人们通常所说的 “峨 眉山”。峨眉山平畴突起,巍峨、秀丽、古老、神奇。它以优美的自然风 光、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而著称于 世。被人们称之为 “仙山佛国 ”、“植物王国 ”、“动物乐园 ”、“地质博物 馆”等,素有“峨眉天下秀 ”之美誉。唐代诗人李白诗曰: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