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一废水SS和浊度的测定课时安排:2学时??实验课(验证性)实验名称:废水悬浮固体和浊度的测定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悬浮物的基本概念。2、掌握重量法测定水中悬浮物的原理和方法。教学内容:1. 仪器操作演示。2. 基本理论知识的运用,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教学方式、手段、媒介:?方式与手段:讲课、讨论媒介:实验教材、板书具体内容:一、 实验目的-1、了解悬浮物的基本概念。2、掌握重量法测定水中悬浮物的原理和方法。二、实验原理水质中悬浮物是指水样通过孔径为 0.45卩m的滤膜(滤纸),截留在滤膜上并于 103C烘干至恒重的固体物质。按重量分析要求,对通过水样前后的滤膜进行称量, 算出一定量水样中颗
2、粒物的质量,从而求出悬浮物的含量。三、仪器和试剂1、仪器:常用实验室仪器和以下仪器:a 全玻璃微孔滤膜过滤器或玻璃漏斗;b. CN-CA滤膜(孔径0.45卩m直径60mm或中速定量滤纸;c. 吸滤瓶、真空泵;d. 电子天平;e. 干燥器。2、试剂: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四、操作步骤1、 采样:按采样要求采取具有代表性水样5001000mL(注意不能加入任何保护剂,以防破坏物质在固、液间的分配平衡。漂浮和浸没的不均匀固体物质不属于悬浮物质,应从水样中除去。)2、滤膜(滤纸)准备:将微孔滤膜(滤纸)放于事先恒重的称量瓶里,移入烘箱中于103105C烘干1小时后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其质量。
3、反复烘干、冷却、称量,直至两次称量的质量差w 0.2mg。3. 量取充分混合均匀的试样150mL全部通过上面称至恒重的滤膜(滤纸)过滤,再用蒸馏水洗残渣 35次,之后,仔细取出载有悬浮物的滤膜(滤纸)放在 原恒重的称量瓶里,移入烘箱中 103105C烘干一小时后移入干燥器中,使冷却 到室温,称其质量。反复烘干、冷却、称量,直到两次称量的质量差w 0.4mg为止。五、结果的表示悬浮物含量C(mg/L)按下式计算: 式中:C水中悬浮物浓度,mg/L;A悬浮物+滤膜+称量瓶重量,g;B滤膜+称量瓶重量,g;V试样体积,mLB.浊度的测定(光电式浊度仪)一、原理浊度是表现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
4、阻碍程度。水中含有泥土、粉砂、 微细有机物、无机物、浮游动物和其他微生物等悬浮物和胶体物都可使水样呈现浊度。水的浊度大小不仅和水中存在颗粒物含量有关,而且和其粒径大小、形状、颗 粒表面对光散射特性有密切关系。.:二、测定采用光电式浊度仪测定水样浊度。六、注意事项1、采集的水样应尽快分析测定。如需防置,应贮存在4 C冷藏箱中,但最长不得超过七天。2、滤膜上截留过多的悬浮物可能夹带过多的水分,除延长干燥时间外,还可 能造成过滤困难,遇此情况,可酌情少取试样。滤膜上悬浮物过少,则会增大称ll i -;量误差,影响测定精度,必要时,可增大试样体积,一般以510mn悬浮物做为量取试样体积的适用范围。参考
5、书目:高廷耀等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彭党聪水污染控制工程实践教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实验二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课时安排:?4学时??实验课(综合性)实验名称: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教学目的要求:(1) 加深对活性污泥性能,特别是污泥活性的理解。(2) 掌握几项污泥性质的测定方法。教学内容:1. 采用沉淀法测定活性污泥的SV值。2. 采用重量法测定活性污泥 MLSS值。3. 通过计算得出活性污泥SVI值,评价活性污泥性能。教学方式、手段、媒介:?方式与手段:讲课、讨论媒介:实验教材、板书具体内容:1实验目的(1) 加深对活性污泥性能,特别是污泥活性的理解。(
6、2) 掌握几项污泥性质的测定方法。2实验原理活性污泥是人工培养的生物絮凝体,它是由好氧微生物及其吸附的有机物组成的。活性污泥 具有吸附和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也有些可利用无机物质)的能力,显示出生物化学活性。 在生物处理废水的设备运转管理中,除用显微镜观察外,下面几项污泥性质是经常要测定的。这些指标反映了污泥的活性,它们与剩余污泥排放量及处理效果等都有密切关系。3实验设备与试剂(1) 水分快速测定仪1台(2) 真空过滤装置1套。(3) 秒表 I 块。il(4) 分析天平1台。(5) 马弗炉1台。(6) 坩埚数个。(7) 定量滤纸数张。(8) 100mL 量筒 4 个。(9) 500mL 烧杯 2
7、 个。(10) 玻璃棒2根。(11) 烘箱1台。4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1) 污泥沉降比SV( %)它是指曝气池中取混合均匀的泥水混合液100mL置于100mL量筒中,静置30min后,观察沉降的污泥占整个混合液的比例,记下结果(表6-1)。(2) 污泥浓度MLSS就是单位体积的曝气池混合液中所含污泥的干重,实际上是指混合液悬 浮固体的数量,单位为g/L。测定方法a.将滤纸放在105C烘箱或水分快速测定仪中干燥至恒重,称量并记录(W)(见表4-5) b.将该滤纸剪好平铺在布氏漏斗上(剪掉的部分滤纸不要丢掉)。c将测定过沉降比的100mL量筒内的污泥全部倒人漏斗,过滤(用水冲净量筒,水也倒人漏 斗
8、)od.将载有污泥的滤纸移入烘箱(105 C)或快速水分测定仪中烘干恒重,称量并记录(W)计算污泥浓度(g/L)=(滤纸质量+污泥干重)一滤纸质量x 10(3)污泥指数SVI污泥指数全称污泥容积指数,是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静沉后,1g干污泥所占的容积(单位为mL/g)。计算式如下SVI值能较好地反映出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活性)和凝聚、沉淀性能。一般在100左右有为 宜o(4)污泥灰分和挥发性污泥浓度MLVS挥发性污泥就是挥发性悬浮固体,它包括微生物和有机 物,干污泥经灼烧后(600 C)剩下的灰分称为污泥灰分。测定方法先将已知恒重的磁坩埚称量并记录 (W3)(表4-8-1),再将测定过污
9、泥干重的滤纸和 干污泥一并故入磁坩埚中,先在普通电炉上加热碳化,然后放入马弗炉内 (600 C)烧40min, 取出故人干燥器内冷却,称量(Wd)。计算1丁在一般情况下,MLVSSMLSS的比值较固定,对于生活污水处理池的活性污泥混合液,其 比值常在0.75左右。5实验报告记载及数据处理式中W滤纸的净重,mgW滤纸及截留悬浮物固体的质量之和,mV水样体积,Lo式中W坩埚质量,mgW坩埚与天机物总质量,mg其余同上式6注意事项(1)测定坩埚质量时,应将坩埚放在马弗炉中灼烧至恒重为止。(2)由于实验项目多,实验前难备工作要充分,不要弄乱。(3)仪器设备应按说明调整好,使误差减小。7思考题(1)活性
10、污泥吸附性能指何而言,它对污水底物的去除有何影响(2)影响活性污泥吸附性能的因素有哪些?(3)活性污泥吸附性能测定的意义。参考书目:高廷耀等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彭党聪水污染控制工程实践教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 I陈泽堂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实验三氯化铁的加药量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课时安排:4学时?实验课(综合性)实验名称:氯化铁的加药量对污泥脱水实验il/,:.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实验掌握污泥比阻的测定方法。I十| (2)掌握用布氏漏斗实验选择混凝剂。(3)掌握确定污泥的最佳泥凝剂投加量。 教学内容:1. 实验基本
11、原理。2. 如何运用本次实验结果指导实践,解决污水处理运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方式与手段:讲课、讨论媒介:实验教材、板书具体内容: 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掌握污泥比阻的测定方法。(2)掌握用布氏漏斗实验选择混凝剂。(3)掌握确定污泥的最佳泥凝剂投加量。二实验原理精心整理污泥比阻是表示污泥过滤特性的综合性指标,它的物理意义是:单位质量的污泥在一定压力下过滤时在单位过滤面积上的阻力。 求此值的作用是比较不同的污泥(或同一污泥加入不同量的混合剂后)的过滤性能。污泥比阻愈大,过滤性 能愈差。过滤时滤液体积V( mL)与推动力p (过滤时的压强降,g/cm2),过滤面积(cnl)
12、,过滤时间t ( s)成正比;而与过滤阻力R(cm*s7mL),滤液黏度卩g/(cm*s)成正比。V=(mL)4R (3-1)过滤阻力包括滤渣阻力艮和过滤隔层阻力R构成。而阻力只随滤渣层的厚度增加而增大,过滤速度则减少。因此将式(6-1)改写成微分形式。:,1 -dVpFdt-(Rz Rg)(3_2)I I J 由于只Rg比艮相对说较小,为简化计算,姑且忽略不计。dV _ pF _ pFdt 一 丄一, CVF (3-3)式中:a 单位体积污泥的比阻;:f I .f J /!s 滤渣厚度;C 获得单位体积滤液所得的滤渣体积。j I如以滤渣干重代替滤渣体积,单位质量污泥的比阻代替单位体积污泥的比
13、阻,则I i.(3-3)式可改写为2dV pFMCV (3-4)cm/g。 t式中,a为污泥比阻,在CGS制中,其量纲为s2/g,在工程单位制中其旦纲为在定压下,在积分界线由0到t及0到V内对式(3-4)积分,可得 C2 *VV 2PF2(3-5)式(3-5)说明在定压下过滤,t / V与V成直线关系,其斜率为2A C C (3-6)需要在实验条件下求出b及Cob的求法。可在定压下(真空度保持不变)通过测 定一系列的tV数据,用图解法求斜率(见图3-1)。C的求法。根据所设定义C二(Q -Qy)Cd (g滤饼干重/mL滤液)Qy参考书目:高廷耀等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4、2007 彭党聪水污染控制工程实践教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陈泽堂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实验结果整理1. 将实验所得数据按照表记录。2. 根据测的的滤液温度T ( OC,计算动力黏度卩:3. 计算C值4. 以t/V为纵坐标,V为横坐标绘图,计算b值5. 计算实验情况下污泥的比阻,并说明污泥的脱水性能 单位换算因素工程制(CGS单位换成(SI)单位乘以换算因子比阻(r)s2/gm/kgorcm/g9.8 1x 103压力(P)g/cm2PaorN/m9.8 1x 10动力粘滞系数卩g/(cm.s)2Pa.sors.N/m1.00 x 10-1一般认为:比阻在1
15、012-1013cm/g的污泥为难过滤污泥,比阻在(0.5-0.9 ) x 1012cm/g 的污泥为中等,比阻小于0.4 x 1012 cm/g的污泥容易过滤。初沉污泥的比阻一般为(4.616.08 ) x 1012 cm/g ;活性污泥的比阻一般为(1.652.83 ) x 1013 cm/g ;腐殖污泥的比阻一般为(5.988.14 ) x 1012 cm/g ;消化污泥的比阻一般为(1.241.39 ) x 1013 cm/g ;这四种污泥均属于难过滤污泥 一般认为进行机械脱水时,较为经济和适宜的污泥比阻是(9.811.39 ) x 1010 cm/g之间,故这四种污泥在进行机械脱水前
16、必须进行调理。实验四混凝实验课时安排:?4学时??实验课(综合性)实验名称:混凝实验教学目的要求:(1)加深对活性污泥性能,特别是污泥活性的理解。(2)掌握几项污泥性质的测定方法。教学内容:1. 采用沉淀法测定活性污泥的SV值。2. 采用重量法测定活性污泥 MLSS值。3. 通过计算得出活性污泥SVI值,评价活性污泥性能。教学方式、手段、媒介:?方式与手段:讲课、讨论媒介:实验教材、板书具体内容:一实验目的分散在水中的胶体颗粒带有电荷,同时在布朗运动及其表面水化膜作用下, 长期处于稳定分散状态,不能用自然沉淀法去除。向这种水中投加混凝剂后,可 以使分散颗粒相互结合聚集增大,从水中分离出来。由于
17、各种原水有很大差别,混凝效果不尽相同.混凝剂的混凝效果不仅取决于混 凝剂投加量,同时还取决于水的 pH值、水流速度梯度等因素.通过本实验希望达到下述目的;(1)学会求得一般天然水体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 药量、pH值,水流速度梯度)的基本方法;(2)加深对混凝机理的理解。二实验原理水中粒径小的悬浮物以及胶体物质,由于微粒的布朗运动,胶体颗粒间的静 电斥力和胶体的表面作用,致使水中这种含浊状态稳定。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后,由于(1)能降低颗粒间的排斥能峰,降低胶粒的Z 电位,实现胶粒“脱稳”。(2)同时也能发生高聚物式高分子混凝剂的吸附架桥 作用,(3)网捕作用。而达到颗粒的凝聚。三实验装置与设备(一
18、)实验装置混凝实验装置主要是实验搅拌机。搅拌机上装有电机的调速设备,电源采用 稳压电源。(二)实验设备及仪器仪表1 .混凝试验搅拌机ZR4-6型1台3光电式浊度仪GDS-3型 1台4. 酸度计pH 3型1台5. 磁力搅拌器1台6. 烧杯200mL1个7. 量筒1000mL1个8. 移液管 1、2.5、10mL各 2 支9. 注射针筒、温度计、秒表、卷尺等。四实验步骤混凝实验分为最佳投药量、最佳 pH值、最佳水流速度梯度三部分.在进行 最佳投药量实验时,先选定一种搅拌速度变化方式和pH值,求出最佳投药量。然后按照最佳投药量求出混凝最佳 pH值。最后根据最佳投药量、最佳pH值,求 出最佳的速度梯度
19、,在混凝实验中所用的实验药剂可参考下列浓度进行配制:1精制硫酸铝 Al2(SO4)3 18IHO浓度10g/L2三氯化铁FeCb 6HO浓度10g/L3聚合氯化铝A1 2(OH)Ql6-m浓度10g/L4化学纯盐酸HCI浓度10%IJ I5化学纯氢氧化钠NaOH浓度10%(一)最佳投药量实验步骤1. 确定原水特征,即测定原水水样混浊度、pH值、温度。如有条件,测定 胶体颗粒的Zeta电位。2. 确定形成矶花所用的最小混凝剂量。方法是通过慢速搅拌(或50r/min) 烧杯中200mL原水,并每次增加0.5mL混凝剂投加量,直至出现矶花为止。这时 的混凝剂量作为形成矶花的最小投加量。3. 用6个1
20、000mL的烧杯,分别放入1000mL原水,置实验搅拌机平台上。4. 确定实验时的混凝剂投加量。根据步骤 2得出的形成矶花最小混凝剂投 加量,取其1/4作为1号烧杯的混凝剂投加量,取其 2倍作为6号烧杯的混凝 剂投加量,用依次增加混凝剂投加量相等的方法求出 2-5号烧杯混凝剂投加量、 把混凝剂分别加入16号烧杯中。5. 启动搅拌机,快速搅拌半分钟、转速约 300r/min :中速搅拌6分钟,转 速约100r/min ;慢速搅拌6分钟、转速约 50r/min。如果用污水进行混凝实验,污水胶体颗粒比较脆弱,搅拌速度可适当放慢。X、:6. 关闭搅拌机、抬起搅拌桨、静止沉淀 5分钟,用50mL注射针筒
21、抽出烧杯 中的上清液(共抽三次约100mL)放入 200mL烧杯内,立即用浊度仪测定浊度,(每 杯水样测定三次),记入表1-1中。(二)最佳pH值实验步骤1. 取6个1000mL烧杯分别放入1000mL原水,置于实验搅拌机平台上。2. 确定原水特征,测定原水浑浊度、pH值,温度.本实验所用原水和最佳 投药量实验时相同。3. 调整原水pH值,用移液管依次向1号、2号、3号装有水样的烧杯中分 别加入1.5、1.0、0.5mL10%浓度的盐酸。依次向5号、6号装有水样的烧杯中 分别加入0.5、1.0mL10%浓度的氢氧化钠。该步骤也可采用变化pH值的方法,即调整1号烧杯水样使其pH值等于3, 其它水
22、样的pH值(从1号烧杯开始)依次增加一个pH值单位。4启动搅拌机,快速搅拌半分钟,转速约300r/min。随后从各烧杯中分别取出50mL水样放入三角烧杯,用pH仪测定各水样pH值记入表1-2中。5用移液管向各烧杯中加入相同剂量的混凝剂.(投加剂量按照最佳投药量 实验中得出的最佳投药量而确定).8启动搅拌机,快速搅拌半分钟,转速约 300r/min :中速搅拌6分钟,转 速约100r/min慢速搅拌6分钟,转速约50r/min。7. 关闭搅拌机,静置5分钟,用50mL注射针筒抽出烧杯中的上清液(共抽- . .|三次约100mL放入200mL烧杯中,立即用浊度仪测定浊度(每杯水样测定三次), 记入
23、表1-2中。五实验结果整理(一)最佳投药量实验结果整理1. 把原水特征、混凝剂投加情况、沉淀后的剩余浊度记入表。2. 以沉淀水浊度为纵坐标,混凝剂加注量为横坐标.绘出浊度与药剂投加量关系曲线,并从图上求出最佳混凝剂投加量o!;(二)最佳pH值实验结果整理1. 把原水特征、混凝剂加注量,酸碱加注情况,沉淀水浊度记入表。2. 以沉淀水浊度为纵坐标,水样pH值为横坐标绘出浊度与pH值关系曲线, 从图上求出所投加混凝剂的混凝最佳 pH值及其适用范围。六实验结果讨论1根据最佳投药量实验曲线,分析沉淀水浊度与混凝剂加注量的关系。2本实验与水处理实际情况有哪些差别 ?如何改进?附录:实验结果记录格式实验小组
24、号:实验日期:姓名:混凝剂:混凝剂浓度:原水浊度:原水PH:原水温度:最小混凝剂量(ml):相当于(mg/l):表1-1最佳混凝剂投加量1水样编号123456投药量mg/l初矶花时间矶花沉淀情况剩余浊度表1-2最佳pH234水样编号盐酸m烧碱ml水样PH 剩余浊度七注意事项1. 在最佳投药量、最佳pH值实验中,向各烧杯投加药剂时希望同时投加, 避免因时间间隔较长各水样加药后反应时间长短相差太大,混凝效果悬殊。2. 在最佳pH实验中,用来测定pH的水样,仍倒入原烧杯中.3. 在测定水的浊度、用注射针筒抽吸上清液时,不要扰动底部沉淀物。同 时,各烧杯抽吸的时间间隔尽量减小。参考书目:. -I具体内
25、容:一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颗粒自由沉淀的试验方法: 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自由沉淀规律,根据试验结果绘制时间沉淀率(tE),沉速沉淀率(u巳和G/C。u的关系曲线。 二实验原理沉淀是指从液体中借重力作用去除固体颗粒的一种过程。根据液体中固体物质的浓度和性质,可将沉淀过程分为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成层沉淀和压缩沉淀H h ipJ rj|高廷耀等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I彭党聪水污染控制工程实践教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陈泽堂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实验五自由沉淀实验课时安排:2学时??实验课(验证性)二实验名称:自由沉淀实验教学目的要求:(
26、1) 初步掌握颗粒自由、絮凝沉淀的试验方法:(2) 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自由、絮凝沉淀规律。教学内容:1. 实验基本原理。2. 如何运用本次实验结果指导实践,解决工程设计的实际问题。教学方式、手段、媒介:?方式与手段:讲课、讨论媒介:实验教材、板书等四类。本试验是研究探讨污水中非絮凝性固体颗粒自由沉淀的规律。试验用沉淀管进行,如图。设水深为h,在t时间能沉到h深度的颗粒的沉速u = h/t。根 据某给定的时间to,计算出颗粒的沉速u。凡是沉淀速度等于或大于uo的颗粒, 在to时都可以全部去除。设原水中悬浮物浓度为 co (mg/L),则沉淀率为: 在时间t时能沉到h深度的颗粒的沉淀速度为:式中:c
27、o原水中悬浮物浓度(mg/L)ct经t时间后,污水中残存的悬浮物浓度(mg/L)h取样口高度(cm) t 取样时间(min)自由沉淀试验装置三实验装置与设备1沉淀管、储水箱、水泵和搅拌装置2、秒表,皮尺3、测定悬浮物的设备:分析天平,称量瓶,烘箱、滤纸、漏斗、漏斗架J; 量筒,烧杯等。4、污水水养,采用高岭土配置。四实验步骤1将一定量的高岭土投入到配水箱中,开动搅拌机,充分搅拌。2取水样200ml (测定悬浮浓度为co)并且确定取样管内取样口位置。2. 启动水泵将混合液打入沉淀管到一定高度,停泵,停止搅拌机,并且记 录高度值。开动秒表,开始记录沉淀时间。3. 当时间为1、3、5、10、15、2
28、0、40、60分钟时,在取样口分别取水 200ml, 测定悬浮物浓度(Ct)。4. 每次取样应先排出取样口中的积水,减少误差,在取样前和取样后皆需 测量沉淀管中液面至取样口的高度,计算时取二者的平均值。5. 测定每一沉淀时间的水样的悬浮物浓度固体量。 首先调烘箱至105 1C, 跌好滤纸放入称量瓶中,打开盖子,将称量瓶放入 105C烘箱中至恒重,称取重 量,然后将恒重好的滤纸取出放在玻璃漏斗中,过滤水样,并用蒸馏水冲净,使滤纸上得到全部悬浮性固体。最后将带有滤渣的滤纸移入称量瓶中, 称其悬浮物 的重量(还要重复烘干至恒重的过程)6. 悬浮固体计算:式中:31 称量瓶+滤纸重量(g)3 2称量瓶
29、+滤纸重量+悬浮物(g)V水样体积(100ml)五试验结果整理1. 根据不同沉淀时间的取样口距液面平均深度h和沉淀时间t,计算出各种颗粒的沉淀速度ut和沉淀率E,并绘制沉淀时间沉淀率和沉速沉淀率的曲 线2. 利用上述资料,计算不同时间t时,沉淀管内未被去除的悬浮物的百分 比,即:P=( ct/co)x 100%以颗粒沉速u为横坐标,以P为纵坐标,绘制u P关系曲线。3. 讨论自由沉淀净沉曲线的意义。参考书目:高廷耀等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彭党聪水污染控制工程实践教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实验六废水好氧生物处理过程中氧总转移系数KLa的测定课时安排:?4
30、学时??实验课(设计性)实验名称:废水好氧生物处理过程中氧总转移系数_KLa的测定教学目的要求:1. 测定曝气设备(扩散器)氧总转移系数KLa值。2. 加深理解曝气充氧机理及影响因素。3. 了解掌握曝气设备清水充氧性能的测定方法,评价氧转移效率Ea和动力效率 教学内容:1. 氧总转移系数KLa在工程实际中的意义。2. 测试氧总转移系数KLa的方法。3. KLa对于评价曝气设备性能的作用。二 J教学方式、手段、媒介:?方式与手段:讲课、讨论媒介:实验教材、板书具体内容: ;1|1 匚 J一、实验目的j .-(1) 测定曝气设备(扩散器)氧总转移系数心值。(2)加深理解曝气充氧机理及影响因素。(3
31、) 了解掌握曝气设备清水充氧性能的测定方法,评价氧转移效率曰和动力效 率&二、实验原理根据氧转移基本方程式de= K_a(C s-C) dt积分整理后2.303(1 g(e s-e 0)-I g(e s-e t)可得氧总转移系数 K-a=t式中:心一一氧总转移系数,L/h; t曝气时间,h;es饱和溶解氧浓度;CoCt曝气池内初始溶解浓度,本实验中t=0时,Co=O; 曝气某时刻t时,池内液体溶解氧浓度,mg/L。曝气是人为通过一些设备加速向水中传递氧的过程。常用曝气设备分为机械曝气和鼓风曝气两大类,无论哪种曝气设备,其充氧过程均属传质过程,氧传递要理 为双膜理论。实验是采用非稳态测试方法,即
32、注满所需水后,将待曝气水以亚硫酸 钠为脱氧剂、氯化钻为催化剂脱氧至零后开始曝气,液体中溶解氧浓度逐渐提高, 液体中溶解氧的浓度c是时间t的函数,曝气后每隔一定时间t取曝气水样,测定 水中的溶解氧浓度,从而利用上式计算 a。CsC 0为纵坐标,以时间t为横坐标,如下式所示或以IgCs-CtCsC oK-aI g=.ICs-Ct2.303Ga在半对数坐标纸上绘图,所得直线斜率为2.303。曝气充氧装置示意图见图三、使用设备及仪器:曝气筒直径14.1cm, H=2.0m扩散器,转子流量计,秒表,压力表,空压机, 贮气罐溶解氧测定仪,碘量法测溶解氧的设备,天平,溶解氧瓶,滴定管,各种药品四、实验步骤1、计算投药量。脱氧剂采用结晶亚硫酸钠2NqSQ7HO+4 2NqSQ02= 32 = 12Na2SQ37H2O 504 15.8 投药量=1.5 1.58g=2.37g式中,1.5为安全系数要试验投药量为1.5g2.5g结晶亚硫酸钠。将所称药剂用温水溶解、待用。2、关闭所有开关,向曝气池内注入清水(自来水)至 1.9m。3、将用温水溶解的药由筒顶倒入,使其混合反应10min后取水样测溶解氧(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中女生德育大会课件
- 高三复习离子反应课件
- 2025-2026学年沪教版(2024)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75
- 夫妻离婚不离家共同处理婚姻关系及子女监护权协议
- 离婚协议范本:婚姻解除后的财产分割与子女监护协议
- 签订即编制明确的医疗机构检验科人员合作协议
- 汽车制造生产车间劳务承包与质量控制合同
- 离婚纠纷调解协议书范本:财产分割与子女抚养
- 离婚后房屋产权变更与共同财产分割执行合同
- 广告内容合规审核代理合同
- 售后索赔流程管理办法
- 2025至2030中国化妆品检测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及有效策略与实施路径评估报告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血管风险综合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2
- 2025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之综合思维培养(气候与建筑)课件
- 药学三基考试试题(带答案)
- 心衰中医护理课件
- 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 课件 第七章 婴幼儿语言发展与教育
- 2025年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报告-中国医学创新联盟
- 医德医风培训课件内容
- 挖孔桩孔内气体检测
- 2023年宪法学习宪法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