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期中复习及模拟试卷上海科技版知识精讲_第1页
八年级物理期中复习及模拟试卷上海科技版知识精讲_第2页
八年级物理期中复习及模拟试卷上海科技版知识精讲_第3页
八年级物理期中复习及模拟试卷上海科技版知识精讲_第4页
八年级物理期中复习及模拟试卷上海科技版知识精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用心 爱心 专心初二初二物理物理期中复习及模拟试卷期中复习及模拟试卷上海科技版上海科技版【本讲教育信息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 期中复习及模拟试卷 基本要求: 1. 通过对具体知识点的复习,唤起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回忆。 2. 通过教师的总结与复习,使同学们对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3. 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评,提高同学们利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 重点、难点 重点内容:知识体系的形成、应用能力的提高。 难点内容: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知识结构一. 力与运动知识结构 力和运动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物体的性质,与运动状态、受力无关同一直线二力合成同向,方向与原力方向相同反向

2、,方向与较大力方向相同二力平衡同体、等值、反向、共线等效于不受力作用 FFFFFF1212|(一)关于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主要内容回忆古希腊的学者亚里士多德早在两千年前就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他的根据是一个物体(例如一辆车)运动起来后必须用力才能使它不停地运动下去,失去力的作用,运动会停下来。初看起来,他的观点似乎符合实际情况,所以这个观点在人类的历史上统治了近一千七百年。1. 科学家对力和运动的关系问题的研究及结论:a.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和我们的教学实验:用心 爱心 专心b. 笛卡尔的补充c. 牛顿的总结英国的著名物理学家牛顿总结了前人研究的成果,建立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的第一条规律,

3、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伽利略第一次从实验出发,运用科学推理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错误的力的概念,这在物理学研究方法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物理学的正确认识只能来源于科学实验也只有科学实验对错误观点的批判才是最强有力的。亚里士多德错误的力的概念所以能延续两千多年,正是由于人们过分相信了“直觉”而没拿起“实验”这一科学研究的武器d. 由牛顿第一定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外力来维持。(2)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3)任何物体都有一种性质,也就是保持自己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的

4、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它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系。(4)惯性是维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原因。(5)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6)牛顿第一定律不是从实验中直接得出来的,也就是说它不是一个实验定律,当然也就不能用实验来验证。但是它又有深厚的实验基础。它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科学推理而得到的,由这个定律进一步得出的一切科学推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因此,牛顿第一定律早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2. 惯性与惯性现象任何物体都有一种性质,也就是保持自己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

5、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它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系。要求同学们能够解释一些惯性现象,特别要注意语言叙述的严密性。“惯性”的本质: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论宏观物体,还是微小粒子,不论固体、液体、气体,不论静止物体,还是运动物体,不论物体在地球上,还是在月球上,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刻,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不能说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时有惯性,而运动状态改变或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时就没有惯性,也不能说惯性“仅在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时起作用” ,而“在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或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时不起作用” 。对运动物体即使加上很大的阻力,要使它停下来仍需一段时间” ,正是运动物体要保

6、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表现;“对静止物体即使加上很大的推动力,要使它达到某一速度仍需一段时间”也正是静止的物体要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表现。“惯性”不同于“第一定律” 。同学们往往把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当作惯性概念,即“惯性”与“惯性定律”混为一谈。这也正是同学们认为物体只有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才有用心 爱心 专心惯性。为了纠正这种错误,除了使同学们能准确地叙述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同学们还要知道它们的区别: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是不依外界条件而改变的,它始终伴随物体而存在。牛顿第一定律则是研究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如何运动的问题,是一条运动定律,它指出了“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

7、原因。而惯性是“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特性;两者完全不同。为何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是因为定律中所描述的现象是物体的惯性的一个方面的表现,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不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但物体力图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仍顽强地表现出来。“惯性”不同于“力” 。同学们往往把“惯性”当做力,认为“子弹离开枪口后还会继续向前运动” , “水平道路上运动着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要向前运动”这些都是“惯性”这个力作用的结果等。惯性与力的区别:物理意义不同;惯性是指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而力是指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

8、始终具有这种性质,它与外界条件无关;力则只在物体与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才有,离开了物体就无所谓力。构成的要素不同:惯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和作用点,而大小也没有具体数值,无单位;力是由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要素构成。它的大小有具体的数值,单位是牛。惯性是保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力作用则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1)如何理解合力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则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称为这个力的分力) 。可见,合力概念是建立在“等效”基础上的。既然是从力的作用效果着手,因此在分析一个物体受力时,合力和分力是不共存的。(2)如何求合力求合力的方法叫力的合成

9、。最简单、最基本的合成是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它们的作用方向相同,合力的方向与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如果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作用方向相反,合力的方向为较大一个力的方向,合力的大小等于两个力大小之差。(三)二力平衡1. 什么是力的平衡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2. 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的平衡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根据同一条直线上力的合成的法则可知,当两个力彼此平衡时,物体受到的合力是0。3.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1

10、)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典型例题典型例题】 例题 1. 正在运动着的物体,若受到的外力都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用心 爱心 专心 A. 立即停止B. 改变运动方向 C. 先慢下来,然后停止D. 做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分析:此题研究的情况是一种理想的情况。根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可知,若受到的一切力都同时消失的时候,正在运动着的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答案:此题应选 D。 例题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 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C. 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D. 力是使物体运动速度不变的原因

11、 分析:分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如果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必须对物体施加力。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改变。 答案:答案:此题应选 B。 例题 3. 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则( ) A. 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 一定处于匀速运动状态 C. 一定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D. 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分析:分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我们知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 答案:答案:此题应选 D。 例

12、题 4. 掷出的篮球,在空中飞行时(忽略空气阻力) ,受到的力有( ) A. 手对篮球的作用力B. 手对篮球的作用力、重力 C. 篮球向前飞行的惯性力、重力D. 重力 分析:分析:篮球离开手以后,已不再受手的作用力。而惯性不是力,因而“惯力” 、 “惯性”等提法都是错误的。 答案:答案:此题应选 D。 例题 5. 在一段平直铁轨上匀速直线运动的列车车厢中,有位乘客仰起头时看到他头顶的正上方行李架上有一小包衣物放得不稳。那么在行车当中这小包衣物若落下来,将落在这位乘客( ) A. 后面B. 前面C. 头上D. 旁边 分析:分析:这小包衣物落下时,在水平方向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和列车相同的速度,所

13、以这小包衣物将落在乘客的头上。 答案:答案:此题应选 C。 例题 6. 下面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B. 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惯性越大 C. 物体受到外力越大时,它的惯性就越大 D. 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惯性越大 分析:分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运动状态、速度大小、受力大小等因素都没有关系,只与物体本身的质量有关系,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惯性就越大。 答案:答案:此题应选 D。用心 爱心 专心 例题 7. 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不动的电视机,受到彼此平衡的两个力是( ) A. 电视机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电视机的支持力 B. 电视机受到的重

14、力和电视机对桌面的压力 C. 桌面对电视机的支持力和电视机对桌面的压力 D. 桌面受到的重力和电视机对桌面的压力 分析: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每个力都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这个问题中被研究的对象是电视机,因此,凡是受力物体是电视机的力才是作用到电视机上的力。 电视机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是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方向竖直向下,受力物体是电视机;二是支持力,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桌子,方向竖直向上,受力物体是电视机。 电视机处于静止状态,说明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相等,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这时的重力和支持力是电视机受到的一对平衡力。 答案:答案:此题应选 A。 例题 8. 起重机吊着 2.5 吨货

15、物,甲货物以 4 米/秒速度匀速上升,乙货物以 2 米/秒速度匀速下降,丙货物静止在空中。那么起重机钢绳在以上三种情况下受力大小是( ) A. 甲最大B. 乙最大 C. 丙最大D. 三种情况一样大 分析:分析:货物受重力和起重机钢绳的拉力作用。在甲、乙、丙三种情况下,货物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这时货物所受重力和钢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重力大小不变,钢绳的拉力在三种情况下也就一样大。 答案:答案:此题应选 D。二. 质量和密度知识结构 (一)质量和天平用心 爱心 专心1. 质量的概念一切物体都由物质组成。物体是指某一件具体的东西,物质则是构成物体的材料,一个物体的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物体

16、的位置、形状、状态、温度变化而变化,应该注意的是形状变化指物体弯曲、伸长、压扁等形变,并不是指物体削去一部分或增加一部分。如:将钢锭压成钢板其质量不变;将钢锭锉成钢球质量要减少。要注意生产和生活中通常讲的“质量”与物理学中“质量”的意义不同。生产和生活中通常讲的“质量” ,着重在“质” ,物质材料的品质、产品的品质(包括性能、耐用程度)等等,要注意防止只重视“量”忽视了“质” 。物理学中把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是物质的量,着重在“量” 。两个物体的质量相等,可以是不同品质的材料,例如可以一个是金块、另一个是蜡块,只要含有物质的量一样多。2. 质量的单位质量单位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吨、千克

17、、克、毫克,它们顺次是千进位。3. 托盘天平的使用托盘天平必须置于水平台上使用,将游码归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即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被测物放左盘,砝码放右盘,调节砝码与游码使横梁再次平衡。砝码加游码所示的质量就是待测物质量,与任何测量仪器一样,所测物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秤量,也不能小于天平的最小感量。天平属精细仪器,必须保持清洁、干燥,要注意轻拿轻放。(1)空载平衡的调节天平必须置于水平台面上。游码拨到最左端的零位置。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横梁上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若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左侧,则需把平衡螺母向右移动,反之就向左移动。必须指出,调节平衡后的天平经移动后使用前仍

18、要重新调节空载平衡,不能直接使用。(2)游码的使用游码是天平测量准确度的标志。使用前首先认清游码上的最小刻度值。(3)载物平衡的调节称物体质量时,左盘放待测物,右盘置砝码,称量时首先估测物体的质量,选取砝码要由大至小顺序,以最小砝码加上后右盘微翘再移动游码使之平衡砝码数加游码数即得物体质量。必须注意的是在载物调平衡时,绝对不允许去移动平衡螺母。(4)天平的妥善使用天平属于精密仪器,因此在整个使用中必须注意:轻拿轻放,不可让天平受到强烈振动。干净卫生,不可让盘、梁等沾上污物或受到锈蚀。砝码必须使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取砝码,保证砝码的精确。用后应将游码归零,砝码归盒;横梁用固定圈固定,保证支架刀口

19、不受损伤从而增强灵敏度。(二)密度及其实验测定1. 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密度是表征物质特性的物理量。它表示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大小。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大小、体积大小无关。如:1 g 水和 1 kg 水密度是相同的。用心 爱心 专心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如:铁与铝的密度,油与水的密度都不相同。由于水的密度比油大,因此一滴水的密度仍要比一桶油的密度大。密度是个复合的物理量。根据密度的定义,可以得出密度计算公式 =m/V。绝不能认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密度公式的意义包含有:(1)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相等时,密度较大的物体其体积较小,如: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铁块,铜块

20、体积小于铁块体积。即当质量相等时,体积跟密度成反比。 (2)不同物质的物体,体积相等时,密度较大的物体其质量较大。如:同一个瓶装满水和装满油相比较,装满水的质量大。即当体积相同时,质量跟密度成正比。2. 密度的单位及换算在国际单位中,质量单位是 kg,长度单位是 m,体积单位就是 m3。根据密度计算公式可知密度单位是 kgm3。水的密度是 1.0103kgm3,其读法是:1.0103千克每立方米。意义是:1m3的水,质量是 1.0103kg。在常用单位中,质量单位经常取 g,体积单位经常取 cm3(即 mL) ,因此常用密度单位是 gcm3。它与国际单位的换算关系是: 以水的密度为例,可写成

21、1gcm3,其意义是 1cm3的水质量是 1g。密度的实用单位除 gcm3外还可用 kgdm3和 tm3,有时使用这些单位能使计算简化。3. 应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1)量筒(或量杯)的使用量筒(或量杯)是用来测定液体体积的仪器。利用排液法也可以间接测定固体的体积。量筒使用前应看清量程及每一小格所表示的体积,量筒(或量杯)的所示体积单位一般是mL,即 cm3。倒入、倒出液体时应小心,不能溢出。尤其是用排水法测固体体积时,预先放入的水要适量,水不能少得淹不住物体,也不能多得溢出量杯。读数时要注意两点:将量筒(或量杯)置于水平桌面上;观察时视线应与筒内液体的凸面顶部(如水银等)或凹面底部(如水等)相

22、平。(2)测不规则固体物质的密度固体的质量可直接用天平称得,外形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通过“排水法”来测定。从量筒中读出水面指示的两次体积之差即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也就是物体的体积。然后,根据密度定义公式求得密度。(3)测液体密度液体体积可以直接用量筒(或量杯)测出,其质量就要通过“补差法”来测定,即先称出容器的质量,再称出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两者之差就是倒入容器内液体的质量,再根据 =m/V,求得密度。【典型例题典型例题】 例题 1. 质量 2500 毫克的物体,它可能是( ) A. 一头羊的质量B. 一个小橡皮擦的质量 C. 一本物理书的质量D. 一个跳蚤的质量 分析:分析:物体的质量是 2500

23、 毫克=2.5 克。一头羊或一本物理书的质量都远远大于 2.5 克,而一个跳蚤的质量又远小于 2.5 克。只有一个小橡皮擦子的质量可能是 2.5 克。 答:答:此题应选 B。用心 爱心 专心 例题 2. 某人在地球上称得的质量是 50 千克,当他到月球上时,其质量( ) A. 大于 50 千克B. 小于 50 千克 C. 仍然是 50 千克D. 无法确定 分析:分析: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温度、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它也不随物体所在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所以,此人在地球上称得的质量是 50 千克,到了月球上时其质量仍然是 50 千克。 答:答:此题应选 C。 例题 3. 天平是测

24、量_的仪器,托盘天平测量前应调节_。当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边,应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之向_移动,使指针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分析:分析:天平是测量物质质量的仪器,托盘天平在测量前应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右端的零刻线处,然后调节横梁平衡。当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右边时,应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之向左移动,直至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答:答:此题应填物体质量,横梁平衡,左。 例题 4. 用托盘天平测量烧杯内盐水的质量,有下列一些实验步骤: A. 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B. 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C. 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的零刻线处。 D.

25、 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 E. 将盐水倒入空烧杯中。 F. 算出烧杯内盐水的质量。 以上这些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 分析:分析:用托盘天平测烧杯内盐水的质量时,应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横梁标尺的零位置上,调节天平使横梁平衡。然后,测出空烧杯的质量,再倒入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最后算出烧杯内盐水的质量。 答:答:以上这些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C、B、D、E、A、F。 例题 5. 一块冰化成水后( ) A. 密度不变,质量变小 B. 密度变大,质量不变 C. 密度变小,质量不变 D. 密度变小,质量变大 分析:分析:密度和质量有着密切联系,但它们却有不同的意义。物体中含

26、有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质量是描写“物体”性质的物理量。一块冰化成水只是状态变化了,其质量是不变的。因此选项 A、D 可以排除。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描写“物质”特性的物理量。冰的密度是0.9103千克/米3,水的密度是 1.0103千克/米3。因此冰化成了水密度是变大了,选项C 也可以排除。 答:答:此题应选 B。 例题 6. 测石块的密度 (1)用调节好的天平称石块质量,把石块放在天平的左盘内,当右盘内有 50 克的砝用心 爱心 专心码一个,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天平平衡,则石块的质量是_克。 (2)把石块放入盛有 40

27、 厘米3水的量筒以后,水面所达到的位置是 60 厘米3,则石块的体积是_厘米3。 (3)石块的密度是_千克/米3。 分析:分析:砝码的质量为 50 克,游码为 2.4 克,故石块质量为 52.4 克。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 厘米3,水和石块的总体积是 60 厘米3,所以石块的体积是 20 厘米3。石块的密度 mV5242026226210233././克厘米克 厘米千克 米 答:答:此题应填 52.4,20,2.62103。 例题 7. 为了测定蜡块的密度,先用天平测出它的质量是 36 克,用细线系一铁块,慢慢放入量杯的水中,量杯的读数是 40 毫升。然后用线的另一端系住蜡块,让蜡和铁块一起投入

28、量杯的水中,读数是 80 毫升。蜡块的密度是多少千克/米3? 分析:分析:蜡块单独放入水中,它将漂浮在水面上。因此要测蜡块密度,要用细线将它系一铁块,再慢慢地放入量杯的水中来测体积。由题意可知蜡块的质量是 36 克,体积为 40毫升。1 毫升等于 1106米3。 解:解:蜡块密度 mV36104010091036333千克米千克米./ 例题 8. 1 米3的冰,化成水后,它的质量是_千克,体积是_米3。 分析:分析:1 米3的冰质量是(冰的密度为 0.9103千克/米3) mV冰冰千克米米千克0910109103333./. 化成水后的体积(注意质量不变) Vm水水千克千克米米09101010

29、093333./. 答:答:此题应填 0.9103,0.9。 例题 9. 某工厂铸造车间有一个机器零件的木模,质量为 1.2 千克,木材的密度是用心 爱心 专心0.60103千克/米3,现在要用此木模浇铸铝铸件 30 个,至少要熔化多少千克铝?(铝=2.7103千克/米3) 分析:分析:先求出零件的体积 V,再用 m=V 的关系式求 m。 解:解:机器零件的木模的体积 Vm木木木千克千克米米120601020103333./. 机器零件的体积 V铝V木2.0103米3 机器零件的质量 m铝铝V铝 2.7103千克/米32.0103米3 5.4 千克 浇铸 30 个铝零件至少要熔化铝的质量 m3

30、0m铝 305.4 千克 162 千克 答:至少要熔化 162 千克铝。 例题 10. 体积为 20 厘米3的空心铜球的质量为 89 克,往它的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为 225 克,问注入的是什么液体? 分析:分析:在用密度公式做综合题时,一般的是用 m = V 的式子来列方程,这样较为方便易行。同时如果情况允许方程中各量可不代入单位,以简化方程式,但要统一使用国际单位制的单位。 解:解:设空心铜球空心处的容积为 V,则 空心时由 mV 的公式有 891038.9103(20106V) 空心处的容积 V 201089108910891010106333363.米米 设液体的密度为 ,则

31、将空心注满时 V89103225103 将已求出的 V 值代入,则液体的密度 225108910101013633633千克米千克米/./ 由密度的值可知,该液体为水银。用心 爱心 专心三. 浮力知识结构 (一)浮力1. 什么是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这就是浮力。2. 物体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重力和浮力,物体的运动状态由这两个力的合力效果决定。根据同一直线二力合成知识可知:当浮力小于重力时,合力方向竖直向下,物体就下沉。当浮力大于重力时,合力方向竖直向上,物体就上浮,直至部分物体露出液面,这种状态叫漂浮。当浮力等于重力时,二力平衡,物体在液内可以静止在任何一个位置,这种状态叫悬浮。由此可见,物体所处的状态由重力和浮力共同决定。需要指出的是,物体在悬浮或漂浮时,浮力都等于重力,所不同的是前者物体完全浸在水中(也叫浸没) ,后者物体部分浸在水中。由于我们也学习了后面的阿基米德原理,通过证明我们发现了物体浮沉条件的另一种表述也就是密度表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