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中庸之道的几点浅见一说起“中庸之道”, 很多人就认为它是一个相当保守、 相当市侩的东西,是不要原则,是滑头主义,是老好人。持 这种态度的人不外乎有以下这几种情况,一种是根本不懂中 庸思想,人云亦云;一种是对中庸认知肤浅的无知妄言;第 三种就是为了批判而批判的扭曲断言。笔者认为,中庸之道 不仅是一种实用的处世哲学,而且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中庸之道的内涵非常丰富,其中涵盖立身哲学、待人哲 学、享乐哲学、为人哲学、操守哲学、情感哲学。综合来说 就是一个人应该通过怎样的行为和思想面对社会、家庭、工 作和自己,最重要的还是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然后才 面对这个世界。中庸之道,主张以“不偏不倚”的心
2、态看待事物,适度合 理地处理问题, 还特别强调时时处处的自我修养, 自我约束。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立身处世,时时处 处都要十分谨慎,不让不正当的欲望滋长而做出一些有违道 德的事情来。但这并非要否定人的正常欲望。在修养方面, 要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而不是像虚伪的小人那样“前倨后 恭”。中庸思想十分注重“诚”,“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是故君子诚之为贵。离开“诚”,一切都难以存在,更何况作 为生命个体的人呢?所以人更加需要“诚”。 要做到“慎独”,必 2须先有“诚”的态度,才能端正心态,再以一种中正平和的心 态来修炼自我。这点对我们当代大学生而言,也是十分重要 的。学习不诚
3、,容易浮躁造作,学不到真正实用的东西;交 际不诚,谁愿和你做知心朋友?离开“诚”,人是很难立足于 社会的。 可以这么说, 有“诚”才能有“成”诚,是立身之本。 “诚 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中庸指出“诚”的根本意义所 在。中庸讲“不偏不倚”,有人据此提出质疑,“不偏不倚” 不就是一种折中主义吗?事实并非如此,“中庸”讲的“不偏不 倚”是指我们在主观上不要存在偏袒,强调客观理性。“中庸” 更加不是没有主见地左右逢迎。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 不和。 ”能够容许他人有不同意见, 并能和意见不同的人融洽 相处,也是中庸思想的一个体现。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 谓之和。 ”情
4、绪还没有表现出来时内心的原始状 态叫“中”,表现出来时又能恰倒好处,让别人欣然接受,就 叫做“和”。但“和”的前提是有“不同”,在儒家的观念中是十分 鄙视那些表面上一团和气、八面玲珑,实则言行不一,是非 不分的所谓“好好先生”的。 比如,人要适度工作,必须劳逸 结合;人都喜欢山珍美味,但食多伤脾胃,不食则饥,过饱 则伤;人都有悲痛之情,但如果悲伤过度,也会伤了身体, 所以聪明的人总是适度悲痛;人都难免发怒,但怒大伤身, 愤怒也不可过度,适可而行;人都会有忧伤为难之事,但忧 伤过度也会伤身,最好的办法就是时有远虑,有备无患;人 3的智慧各有不同,有人好呈能示强,有人唯唯喏喏,最聪明 的人总是尽其
5、所能,量力而行;有人喜欢思考,多思伤身, 必有其度;有人很自卑,有人很自负,自卑与自负都有害于 人,最合适的状态则为自信。凡修身、求学、处世、立事、 齐家、治国、平天下,坚守中庸之道就会有所成,丢弃中庸 之道必然难以成功。 所以,为人为友为政都离不开中庸哲学。 做任何事都必须不偏不倚,不左不右。否则,什么事都走极 端,就会过犹不及,使事与愿违。凡事,取乎中,是应付时代和任何事情的良方。中是不 偏不倚, 不左倾也不右斜的。 非中则不能正, 非正则不能稳, 非稳则不能久。人生处世的要点, 就在于“执中致和”。在市场 经济条件下,价值导向容易使人们急功近利,追求表面的外 在 的东西。而两极对立的思维
6、方式又容易使人们往往简单 地理解矛盾的两个方面。对满足、成功、富贵、权力等,总 是期望达到顶峰,人人在我脚下才好,而对空虚、失败、贫 穷、低下等,则惟恐降临自己身上。这样,他们处高位不觉 得满足,处低位反而一蹶不振。这两个极端都不会使人安宁 和快乐,并且,对位高者而言,他们难以守成,很快会转入 低下;而对位低者而言,他们欲速不达。结果是成功也好失 败也罢,一切都处在不安与失意之中。他们所缺乏的正是先 哲提出的并加以践行的“中庸”智慧。“中”与“和”是中庸之道的重要概念。中,就是不偏不倚, 4保持一种适可而止、恰到好处的处世态度,合乎自然的中正 之道;和,就是和谐,是指对待一切事物都能保持一颗平
7、常 心,不与自然规律背道而驰,无论是在自然环境还是人类社 会中,只有在“中和”的和谐环境里,万事万物才能平等共存。 “中”是天下最重大的根本,“和”是天下通行的道路。将“中和” 的原理发挥到极处,天地就清宁了,万物的生长就茂盛了。 “和”是人生实践中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它体现了通过实践 追求以使现实与理想统一的思想。 达到了“中和”的境界,天 与地也就各在其位了,万事万物也就欣欣向荣地生长发育 了。“和为贵”是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和重要特征。 “和”是宽容 主义精神的表现,是理性的体现。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 社会环境, 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以和为贵的观念, 对于纠正今天社会上人们浮躁
8、、暴怒的心态大有裨益。 “和” 是人际关系的减震器、润滑油,是生活的芳香剂。 “和”可以在 我们出现误会、产生分歧、发生矛盾时,充当调停人,化一 切既恼人又难堪又剑拔弩张的干戈为玉帛。所以,当我们争 吵得面红耳赤几乎兵刃相向时,为何不试着听从“和”的召唤 和教诲,心平气和地伸出双手与对方相握?当我们冷战静坐 相对无言时,为何不让“和”来修补我们生活中的裂痕。 “和”是 光与热,驱散我们心中的阴云与寒冷。中庸讲的是平凡与伟大的统一。就是说,人有远大 的目标,而又脚踏实地,不脱离凡俗的生活世界,在平凡的 5日常生活中追求真善美的合一的境界,实现崇高理想。我们 不必出家当和尚,不必离开家庭生活,要尽
9、孝,要养孩子, 要承担家庭的责任与义务;我们也不必离开平凡的岗位,不 离开日常琐碎的事务,要尽社会的责任,在一定的职位上尽 自己之责任与义务。人总是在家庭、社会中生活,然而就是 在凡俗的生活中,可以追求高明的境界。中庸开宗明义的三句话叫“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 修道之谓教。 ”告诉我们要守住本性,走人间正道,注重自我 修养。在日常生活里,有人过于追逐物欲,有人过份刻苦自 励;有人对金钱的使用浪费无度,有人则是一毛不拔,这都 不是正常的生活之道。就像一只手,始终紧握拳头是畸形, 只张不合也是畸形, 一定要拳掌舒卷自如, 这才正常。 所以, 凡事要适可而止,要不偏不倚,这就是中庸之道。如何才能 在日常生活里实践“中庸之道”呢?第一、不求苦而求恒。人生不能不学习、不工作,做 事当然要勤劳,但是也不能太辛苦;太辛苦了,以后做事就 畏难、畏苦,就不能长久,不能持之以恒。因此,饭要一口 一口地吃,事要一点一点地做。第二、享受生活而不纵欲。人不能没有物质生活,适 度的物质是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条件。但是有的人享用过 度,过份的放纵五欲之乐,例如,吃要山珍海味,穿要绫罗 绸缎、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中外剧目赏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藏省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数学七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亚洲地理及历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流行歌曲与通俗音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上饶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舞蹈基本功训练(4)》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传动装置智能化库存管理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老年休闲茶馆行业跨境出海项目商业计划书
- 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培训
- 会计实操培训
- 2025至2030中国建筑水泥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数据库市场研究报告
- 2024年包头市公安局招聘专职留置看护警务辅助人员笔试真题
- 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多学科实践共识解读(2025版)
- 母子暑假协议书
- 租房学位合同协议书范本
- 《初三化学教材中探究性实验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开题报告
- 国家社科基金申报培训
- 执勤语言与沟通空中安全保卫专业课件
- 实习生护理小讲课
- 人工智能在股票预测中的应用-全面剖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