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彪佳之寓园营造_第1页
祁彪佳之寓园营造_第2页
祁彪佳之寓园营造_第3页
祁彪佳之寓园营造_第4页
祁彪佳之寓园营造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祁彪佳之寓园营造祁彪佳(1602-1645)从仕十余年后, 于崇祯八年 (1635年) 告病辞官回到家乡山阴县林居八年, 开始了寓山兴筑。 祁彪佳将 自己的设计灵感付诸于文字, 花草书目都颇有讲究, 很多处妙景 佳构都有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今人所幸赏鉴到其当年寓园之 盛景,也多亏了这本寓山注。除非极恶天气或是病急缠身不 能亲自前往, 寓山工地的设计施工都是祁彪佳亲力亲为。 我们知 道自崇祯八年( 1635 年)至顺治元年( 1644年)的改朝换代只 有 9 年时间,时局不稳多地爆发农民起义,匪寇猖獗。九年二月 十一日, 与祁彪佳同门的一位师长王朝式寄来书信, 严厉斥责举 国不稳之际, 身为

2、一国臣子既没有为江山社稷出力, 也没有为百 姓黎民造福, 称其为了筑园享乐已经“病入膏肓”。 继十年二月 二十日又寄来书信称其有“四负”,有负于自己同是官员的父 亲,有负于血脉亲人,有负于自己,还有负有作为朋友的王朝式 自己。祁彪佳承认了自己的“四负”实有不对, 可是这完全没有 停止筑园, 重新振作起来的效果, 反而是次日另购一堂“名四负 堂,以志吾过。 ”有人会问为什么此时像祁彪佳这样的文人会热 衷造园?政治危机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文征明在 王氏拙政 园记中有云:“所为区区以岳自况, 亦聊以宣其不达之志焉耳。 而其志之所乐, 固有在彼而不在此者。 是故高官胜仕, 人所慕乐, 而祸患攸伏,

3、造物者每消息其中, 使君得志一时, 而或横罹灾变, 其视末杀斯世,而优游馀年,果孰多少哉?君子于此。必有所择 矣。徵明漫仕而归,虽踪迹不同于君,而潦倒末杀,略相曹耦, 顾不得一亩之宫以寄其栖逸之志, 而独有羡于君, 既取其园中景 物悉为赋之,而复为之记。”这是一个从官场昏暗一一造园避 世求得自在这么一个心理过程, 自古隐士所向往的便是山林 野趣般的生活。当然在林居期间,祁彪佳也是做了些关心民生, 改善民生的好事, 1960 年出版的祁彪佳集中,我们仍然可 以看到救荒全书小序,救荒杂议等著作。陈继儒在谈到王世贞对江南文人嗜园经典之说中曾载下: “王元美尝谓余,市居之迹于喧也,山居之迹也,惟园居在

4、季孟 间耳。 ”大自然的恩惠让我们领略到了山林野趣之乐, 洗刷了尘 世间的喧嚣和烦恼。祁彪佳在晚明昏暗的试图生活中游离挣扎, 在大环境坠入深渊而无法靠一人之力扭转的情况下, 退居山林早 已是他心中最最畅往的心事, 在这咫尺见方之中求得一安身立命 之所。“当予乞归时,便欲于定省之暇,适志园亭,而此斋实为 嚆矢,乃此是志吾之归也,亦曰归固吾志耳。”以观自然山野之 气,享宅院精巧之趣是大部分造园者都存在的心理初衷, 以晚明 祁彪佳为代表的文人造园者中并不存在自然与人工的完全对立, 很多刻意而为的景点被发现挖掘并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 反倒让 自然山水成为了让祁氏内心宽慰的最后一片乐土。 祁彪佳主动的

5、筑造寓园试图营造出后半生的安身立命之所, 寓山注中也细 致的记录下了他对造园认识上的点滴转变:卜筑之初,仅欲三五楹而止每至路穷径险, 则极虑穷思, 形诸梦寐, 便有别辟之境地, 若为天开。 以故兴愈鼓, 趣亦愈浓。 朝而出,暮而归,偶有家冗,皆于烛下了之。枕上望晨光乍吐, 即呼奚奴驾舟,三里之遥,恨不促之于跬步。祁寒盛暑,体粟汗 浃,不以为苦。虽遇大风雨,舟未尝一日不出。摸索床头金尽, 略有懊丧意。及于抵山盘旋,则购石庀材,犹怪其少。以故两年 以来,橐中如洗。予亦病而愈,愈而复病,此开园之痴癖也。没日没夜的把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在建筑营造上, 日复一日的 坚持亲自督工亲自参与设计, 小到园中片片石

6、材的摆放安置都由 祁公指示操办。筑园赏园的日子对于祁彪佳来说是陶醉的幸福 的,可是眼见即将陨落的大明王朝,内心却是痛苦和矛盾的,士 大夫的责任感和入仕心态依旧左右着祁彪佳的种种行为动向, 他 不是那种能够在乱世之中一味独享偏安之乐的臣子, 他也清楚筑 园是一时的,所以寓山注开篇便有读易居篇,其中谈到祁彪 佳有意营园, 做寓山能主之人的心愿, 也对今后园林易主有所预 感和无奈:自有天地,便有兹山,今日以前,原是培嵝寸土,安能 保今日以后,列阁层轩, ?峙乎岩壑哉。成毁之数,天地不免。 却怪李文饶朱崖被遣,尚谆谆于守护平泉。独不思金谷、华林。 都安在耶?主人于是微有窥者,故所乐在此不在彼。祁彪佳主

7、动地孜孜不倦的记录着筑园的点点滴滴, 他清楚的 认识到园林没有永久的家族继承性可言, 也不可能是恒久保存的 实体性建筑, 乱世之中土地的拥有便有了安全感, 土地是联系家 族繁衍生息的纽带, 通过自己孜孜不断的记录营造过程, 祁公在 时间和空间的长河中拥有这一瞬, 伴随文字性的述说, 证明这短 暂的拥有过, 我想对于祁彪佳的付诸来说也算是值得的。 住在这 “城市山林”之间既能享受物质充裕的生活, 也能踏花赏玩宛若 桃园仙境,过着亦仕亦隐的“中隐”生活。再来看寓山注中的让鸥池篇之景:“寓”之为山,善能藏高于卑,取远若近,而园足以贮之, 池又足以涵之。池南折于“水明廊”,北近“丰庄”,中引“踏 香堤

8、”,而以“听止桥”为素湍回合之所。 风动青波, 觳文细展; 影接岳 ?,若“三山”之倒水下,及于夕霭斜晖,迷离芦缪,金 波注射,纤玉腾惊,四顾泱漭,恍与天光一色,主人于此,亦云 乐矣,终不若轻鸥容与,得以抱挹波光,任是雪连澄泓,云涛飞 漱,在鸥不作两观。翻觉濠濮之想,犹有机心未净。主人故不敢 自有其池,而以让鸥。但恐鸥亦见猜,避而不受耳。“藏高于卑,取远若近”之意是山影入池,从水而得山,水 石两个元素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叠山与理水两个技法的巧妙叠 加。“园足以贮之,池又足以涵之”正是印证了文震亨 ( 1585-1645 年)的那句“一峰则太华千寻, 一勺则江湖万里。 ” 斜阳映照在波光淋漓的水面

9、, 池鱼涌动犹如片片金色润玉, 环顾 四周,池鱼与山色融为一体, 也正是祁彪佳筑园之始“相地”选 址之法的巧妙运用, 让鸥鹭有了天然的嬉戏之所, 凸显出园主人 自我筑园、自我陶醉、自我满足的一种价值态度。事实上造园之法也悉数遵循了前辈的一些经验之谈, 单从寓 山景中的“梅坡”便能领略到祁彪佳造园之胆大巧思: “予园率 以亭台胜,独野趣尚少,于是积土为坡,引流为渠,结茅为宇, 苹蓼萧萧,俨是江村沙浦,芦人渔子,望景争涂 ”这和完成 于崇祯四年( 1637 年)的园冶书中的开篇“相地”之法有 相似之处,作为园林史上的经典著作,计成的园冶留下了宝 贝的理论遗产。 因地制宜, 合理改造的建造法至今仍是

10、现代建筑 最优先考虑的要素之一。以至于规划最后寓园中才设有“幽 圃”“丰庄”等自给自足的农家生活园地, 做到了园区的多层级 全方位的建设利用。“以以五之三种桑,其二种梨、橘、桃、 李、杏、栗之属。庄奴颇率职,溉壅三之,芟 ?五之,于树下栽 紫茄、白豆、 甘瓜、樱粟, 又从海外得红薯异种, 每一本可植二、 三亩,每亩可收得薯一、二车,以代粒,足果百人腹。”一幅幅 农家景象,风致中亦见平淡,动荡中心之所向。表面上看上去和陶渊明视园林为归隐之地的观念一致, 地处 郊区也有如此美景可供欣赏, 然筑园花费的开销却是真隐士所不 能企及的, 明亡前夕的寓园显得是如此的梦寐, 对于祁彪佳来说 却又是如此的短暂, 短暂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