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第五章社会群体概述_第1页
《社会学概论》第五章社会群体概述_第2页
《社会学概论》第五章社会群体概述_第3页
《社会学概论》第五章社会群体概述_第4页
《社会学概论》第五章社会群体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社会群体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 社会群体是联系个人与社会的中介人“力不若牛,走不如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荀子王制一、人类生活的群体性(一)人类结群而生的意义1.生产上的需要始就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从一开是社会性的活动。2.安全上的需要最初的结群主要是为了共同预防和抗拒自然界。后来是为了抵御其他社会集团的侵袭。现代除了身体安全外还有事业和心理的安全。 3.精神上的需要 人的精神生活离开群体非但不会发生,而且也没有表达和交流的对象。 中外古人都意识到了群体对个人的重要性,把群体生活视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汉谟拉比法典逐出本地和家庭 “流放到西伯利亚”,“发配沧州

2、” 现代的“隔离试验”(二)动物结群与人类结群的区别1.只有人类的结群才具有非自然选择性。2.只有人类的群体生活才具有非本能性。3.只有人类的群体生活才具有剧变性。4.只有人类的群体生活才具有不可逆性。(三)社会群体的功能1.社会化功能 社会群体是个人获得社会性的摇篮,是个社会群体是个人获得社会性的摇篮,是个人通向社会的桥梁。人通向社会的桥梁。 社会群体为个人社会化提供了场所和条件,离开社会群体,人的社会化根本就不可能实现。 家庭、邻里、友群、单位都是社会化的场所2.全面满足人的各项社会需求 社会群体可以满足人的各种社会需要。3.维持社会秩序实现社会整合 社会群体是社会安定的基础,社会的稳定和

3、发展以社会群体的稳定和发展为基础。4.实现社会目标 社会群体是实现社会目标的具体单位,社会目标只有落实到群体中才能实现。 如、人口目标,只有在家庭中才能落实。二、社会群体的含义和分类(一)什么是社会群体1.定义:社会群体是指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或关系而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和达到一定目标的人群结合体。2.特征 群体首先要有量的特征,即群体人数要有下限两人以上。 有量的特征就是群体吗? 群体和人群一样吗? 看看下面几个概念指称的是否是社会群体 偶发聚集体: 一些人、碰巧遇在一起、互相没有意识到对方的存在、无共同目标 偶遇群体: 一些人、碰巧遇在一起、有共同的目标、有互动交流、但仅具有个人意义 松散联

4、合体: 碰巧在一起、有共同的目标、遇到共同的事情、联合起来、短暂的互动 它们仅具有群体量的特征,群体还有质的特征: (1)有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 群体成员至少有两个人,这是构成群体的主体基础。 (2)有一定的为群体成员所接受的目标。 群体目标是群体功能的具体体现,也是组织的灵魂。没有目标的群体是不可能存在的。 (3)有明确的成员关系,并形成归属感。群体成员之间互相依赖,在心理和行为上互相影响,围绕群体目标开展活动。(4)有一定的行为准则 群体规范有些是明文规定的,有些则是约定俗成的,它保证群体有秩序地、协调地开展活动。 (5)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任何群体都是现实的社会实体,它不仅占有一定的空

5、间位置,而且在时间上也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二)群体的分类1.按照群体中社会关系的性质为标准分为血缘群体、地缘群体、趣缘群体、业缘群体(1)血缘群体:在人类代际传递中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形成的群体。 最早出现的,如氏族、家庭、亲属群体。(2)地缘群体:人们依赖土地谋生形成的群体。 人类社会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如原始村落、现代邻里、老乡群。(3)趣缘群体:群体成员以共同的兴趣为纽带连接。 如:儿童游戏群、友群、兴趣小组。(4)业缘群体:以行业为基础形成的群体。 是人类社会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如机关、学校、工厂。2. 按照群体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为标准分为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主要划分标准是看成员

6、之间是否有经常的面对面直接交往。(1)初级群体:又称作基本群体、首属群体,是社会群体中最古老、最基本的形式,是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础群体。 如家庭、邻里、游戏伙伴等。(2)次级群体:又称作次属群体,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社会目的而建立起来的。 如学校、职业群体、社团等。3.按照群体中关系结构和组织功能为标准 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1)正式群体:是由上级社会结构组织起来的 (2)非正式群体:是在成员个人倡议的基础上建立的。是一种自发形成的、无正式组织结构、无正式章程的群体,如朋友群、游伴群等。 三、初级社会群体(基本群体)的特征(一)定义: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是最初接触到的、由经常面对面互动的

7、直接交往所形成的具有紧密人际关系的社会群体。 20世纪初由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来的。(二)作用1.是人们形成自我观念的单位或环境。 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他人交往中形成的,是对个人在社会关系中地位和角色的认识。2.是个人人格全部投入并得到充分体现的单位。3.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单位。(三)特征1.群体规模较小。2.成员直接交往。3.成员关系密切、聚合力强。4.成员位置的不可置换性。5.群体的持久性。(四)初级群体的功能1.社会化功能。 是个人获得社会性的摇篮、通向社会的桥梁。2.全面满足人的各项社会需求。3.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第五章 社会群体和组织第二节 家庭 家庭是否有起源? 是不是

8、有了人类就有了家庭?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血亲杂交血缘制家庭伙婚制家庭(普那路亚)对偶婚家庭父权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 一、家庭的涵义及建立基础 (一)定义及理解 家庭是由具有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的人们组成的长期共同生活的群体。 理解: 1.家庭以婚姻关系为基本特征,婚姻是家庭的起点和基础,是连接家庭的第一纽带。 2. 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是连接家庭中的第二纽带。 3.家庭以其成员的共同生活活动为存在条件。 4.家庭是正式群体。 (二)家庭的建立的基础婚姻 1.定义 婚姻是男女之间依照社会风俗或法律的规定结为夫妻关系的一种社会制度。 2.婚姻的属性 自然属性:两性差别、性本能。 社

9、会属性:克服主观随意性、符合社会规范 3.婚姻的动机 自然因素:生理要求、延续后代。 社会因素:经济、政治、职业、感情精神需求等各有侧重。 4.择偶标准 自然标准:年龄、相貌、身体。 社会标准:经济、政治、职业、文化、宗教等。 一般是双重标准 5.婚姻限制条件 血缘关系限制近亲 民族限制异族 宗教信仰限制异教徒 阶级、阶层限制门不当户不对 身体限制某些疾病二、家庭的类型 按照家庭婚姻和血缘关系以及家庭规模等综合指标分:1.核心家庭 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特点:只有一对夫妻关系、 Double income on kids丁克家庭 形成原因: 追求生活享受、不愿受孩子拖累。 为事业

10、 女性独立意识增强 减轻负担二、家庭的类型 按照家庭婚姻和血缘关系以及家庭规模等综合指标分:1.核心家庭 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2.主干家庭 由一对夫妇和一个已婚子女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特点:有两对夫妻关系,分别是两代人3.联合家庭 由一对夫妇与多个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特点:在第二代中有多对夫妻关系。4.其他家庭 除以上三种外地家庭汇总。 特点:无一对夫妻关系。三、家庭的功能 1.婚姻生活功能 2.精神生活功能 3.经济功能 4.生育、抚养和教育功能 5.赡养功能 6.生活稳定功能四、家庭关系及家庭问题(一)家庭关系及影响因素1.家庭关系的种类(1)夫妻关系姻亲关系(2)亲子关系直系血亲关系(3)兄弟姐妹关系第一代旁系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