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济南大学毕业论文摘 要重要性是指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或决策的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它是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和基本原则,在会计和审计理论与实务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受到国际会计审计界广泛重视。重要性原则对会计信息披露和审计意见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对提高会计工作和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运用重要性原则,有利于把握住问题的实质,抓住关键点,最终实现“较小的成本、较大的效益”的目的,因此,对其在会计和审计中的运用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我国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尚不深入,相关准则规定不具体、不便于实务操作的实际,重视和加强对重要性原则的应用研究及相关准则
2、的制定、完善工作乃当务之急。关键词:重要性;会计核算;审计意见 ABSTRACTImportance refers to the particular environment may affect the accounting statement users judgment or decision-making misstatements or omissions of severity. It is the accounting, audi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in a basic concept and basic principles, has a very
3、 widely used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by th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profession widespread attention. The importance of the principle of forma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audit opin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
4、y of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work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e importance of applying the principles conducive to grasp the essence of the problem, focus on key points, and ultimately the lesser cost, greater efficiency, the purpose, therefore, its use in the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of the
5、 research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 In view of the study of this subject is not yet in-depth, no specific provisions in the respective standards, the actual operation is not easy to practice, attention and reinforce the import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s of research
6、 and related standards, improve the work is imperative. Keywords: Importance; accounting; audit opinion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一、前言1二、重要性原则理论概述2(一)重要性概念2(二)重要性的判断标准2(三)重要性原则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31.重要性的判断环境32.重要性的目的33.重要性的运用对象34.重要性的考虑角度35.重要性与相关性3三、会计中的重要性4(一)会计中的重要性含义4(二)重要性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41.重要性原则使账户的设置完善细致42.重要性原则使核算方法的选择
7、准确高效53.重要性原则使会计信息合理可靠5(三)会计重要性的判断标准51.从定量和定性方面52.从是否已经在有关准则中作出规定方面6四、审计中的重要性7(一)审计中重要性理解7(二)审计中的重要性运用7(三)审计重要性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8五、会计重要性和审计重要性原则的相似与差异10(一)会计和审计中的重要性的相似点10(二)会计重要性和审计重要性之间存在的差异10六、我国重要性原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12结 语13参 考 文 献14致 谢15- 15 -一、前言对于会计准则和审计理论中的重要性原则来说,不管是对其重要性理论的研究还是对其在实务活动中的运用,都可以说是当下会计理论和实务研究人员最
8、值得关注和钻研的潮流问题。在全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以及市场经济全方位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界不得不每天都不加停歇的进行创新,全球经济一体化、社会网络化、信息数字化和无实体公司的扩大和流行都在促使着会计和审计界不断拓展和壮大自己的业务内容和范围,不断复杂化、精细化会计审计信息系统加工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重要性原则在会计和审计中的作用就越来越突出,如何才能实现既遵循重要性原则又按要求对会计信息进行充分披露,成了值得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不得不思考的难题和困扰。而且在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经济网络大环境中,信息用户可以多方面获得的信息越来越多,信息的质量也越来越难以保证,信息用户判别所得信息真实性的难度也
9、越来越大,这就为企业领导者操纵、隐瞒、欺诈等弄虚作假的行为创造了条件,使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企业的经济活动繁冗复杂,信息使用者对于同样繁杂多变的企业活动信息就要有所选择。这就要求会计审计信息必须遵循重要性原则,试想如果这些信息没有主次,面面俱到,不仅耗费财力,分散精力,还会使信息使用者忽视重点,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判断。遵循重要性原则对于简化核算工作、提高会计审计工作效率、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对于重要性原则的研究并不深入,有关准则规定也过于抽象,很难运用到实务操作中。本文以重要性为核心,结合重要性原则的理论和特质对其在我国会计和审计中的实际应用进行研
10、究,并发现其在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希望引起我国对会计和审计领域中重要性原则的重视和深入研究,不断完善有关准则和规定。二、重要性原则理论概述(一)重要性概念自上世纪30年代重要性这一概念提出直到今天,对于重要性原则的表述世界各国都难有统一的标准,但在关于对重要性的认识上世界各国却又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他们共同认定重要性就是说会计信息用户所做出的决定可能会由于信息的遗漏或发生错误而受到影响。在国际上,会计和审计界一直以来对于重要性原则的探究从未中断。在国际会计领域对于重要性的理解是指会计信息如果发生错误或遗漏会对报表信息使用者选择决策和作出决定产生影响。在国际审计领域对于重要性的理解是指被忽略或
11、被误报的财务信息的数量或其本身的性质, 在特定的环境下,不管是单个个体还是多个个体结合在一起,都会对使用这些财务信息的人做出正确决策和选择产生影响。而在我国,对于会计领域中的会计重要性,我国虽然没有在概念上对其作出明确的表述,但却在会计准则中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即在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会造成影响的情况下,对于那些相对来说不重要的业务或事项可以选择对其进行简化核算或者将其综合起来进行统一反映,但对于那些相对重要的经济业务,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应当做到单独核算和反映、追求准确并进行重点阐明。在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必须做到遵循重要性原则,这也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1而对于审计领域中的审计重要性,我国依
12、据审计准则对重要性的定义做出了明晰具体的指示。审计重要性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发生的不同程度的错误或遗漏,会对信息用户做出正确选择或决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重要性的判断标准重要性原则能否在会计和审计领域得到合理准确的运用,首先要做的最基础也最重要就是制定如何判定重要性的标准。在经济领域,人们对于同一件事物的看法可能会因为自身素质、身处环境等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报表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也随之不同,这就使得重要性的判断标准很难得到统一。也正因为此,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成了决定会计事项和各种经济业务是否重要的关键性因素。一般情况下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都是从质量和数量这两种相
13、对角度来判定该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是否重要。假如报表信息用户能否做出正确的选择或决策会因某些特定经济活动或会计事项的发生而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类经济活动或会计事项是重要的,这就是从质的角度判断重要性;假如报表信息用户能否做出正确的选择或决策不会因某项经济活动或会计事项少量次数的发生而受到影响,但当发生次数累计到一定程度并达到一定的比例后就会严重影响信息使用者作出决策,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说这项经纪业务或会计事项是重要的,这就是从量的角度判断重要性。(三)重要性原则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从重要性的概念及其内涵我们可以发现在重要性原则的运用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重要性的判断
14、环境重要性的判断必须要有特定的环境作为依托。判断重要性的标准会因会计单位的性质、大小不同或判定期间不同等各种因素而有所差异,并非一直没有变化。既没有绝对的重要也没有绝对的不重要,重要跟不重要的判断都是是相对的,因此对重要性的判定就需要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在对特定环境有了充分了解后再进行专业判断。2.重要性的目的重要性原则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高效又不失高质的实现低成本、高收益。3.重要性的运用对象重要性的运用对象主要是指会计报表。对于某项经济活动或会计事项重不重要的判断主要取决于在会计报表中,该项经济活动或会计事项发生错误或被遗漏时会不会对报表使用者正确做出选择或决策产生很大影响。如果报表信息用户做出
15、的选择或决策会因为某项经济活动或会计事项在会计报表中发生错误或被遗漏而受到影响,甚至会为此改变自己原有的决策选择,那么该事项是重要的;否则不重要。4.重要性的考虑角度在一般情况下,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必须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理解和运用重要性。因为会计报表本身的编制正是来源于报表使用者对于会计信息的需求。相应的,我们这里所说的报表用户并非是指所有的会计报表使用者,主要还是指那些对信息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而且能够据此做出理性判断和决策的报表使用者。 5.重要性与相关性重要性与相关性相似但不相同。所谓的相关性的实质可归结为“有用”二字,即决策者需要了解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在一般情况下就是我们所说重要的信
16、息。此外,重要性和相关性都要考虑信息对于用户的影响和由此引出的决策差别。但二者之间还是有很大的不同:能不能引起信息使用者的兴趣决定了信息的相关性,能不能对信息使用者起作用决定了信息的重要性。三、会计中的重要性(一)会计中的重要性含义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说明,会计重要性是指报表使用者在做出选择或决策时会因为那些被遗漏的或错误的信息而受到影响,进而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或决定。目前在我国,重要性原则在会计准则中还没有具体准确的定义,但对其实质内涵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理解并给出了充分的解释。在会计核算中,我们可以将会计重要性理解为用不一样的账务处理方法对重要程度不同的业务或事项分别处理并以此来加以区分。一般
17、而言,那些可能对资产、负债等产生重大影响的业务或事项就是重要的,因为报表使用者正是通过对它们的分析来做出最终判定。对于这样的业务或事项,报表使用者会特别关注,因此,会计人员必须按照特定的账务处理程序和方法对其进行重点核算和解释,同时还要在财务报表中做出重点标示,按要求详细、全面、精准的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做出披露;而对于那些不会对资产、负债造成很大影响,报表使用者不那么关注,性质也不那么重要,对报表信息用户进行正确的选择也不会产生影响的业务和事项,会计人员可以通过对其进行恰当的合并规整和简化处理,只在财务报告中做简略反映。(二)重要性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重要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在会计工作的各个
18、过程中都有所体现,并且在多个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重要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使得账户的设置更完善、更细致,使得对于不同核算方法的选择更准确、更高效,也因此使得会计信息更合理、更可靠。1.重要性原则使账户的设置完善细致重要性原则在在账户设置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会计账户根据经济活动或事项的重要性进行细分设置。在会计账户设置中最能体现重要性原则的便是“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两个账户的设置。在企业的经营所得中,绝大部分来自于日常经营收入,另有一小部分来自于其他方式所得的收入。而对于企业来说,日常经营才是企业最主要的经济活动,同理,日常经营收入才是企业最主要的收入所得,那么,根据重要性原则,就应该
19、对日常经营收入进行重点核算,因此,就特意设置了“主营业务收入”这一账户。而对于那些通过其他方式得来的收入相对而言就没有那么重要,因此,就只设置了“其他业务收入”这一账户来对其他收入所得进行核算。与之相类似,“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投资收益”、“累计折旧”等账户都是基于重要性原则设置的。2.重要性原则使核算方法的选择准确高效对于同一项经济活动的进行记录,其核算方法往往有很多种,但不同的核算方法的复杂程度、计算成本都有所不同,核算所得的结果也有所不同,如何选择核算方法对会计人员也是很大的困扰。运用重要性原则,会计人员就能对经济活动的重要程度进行区分,从而选择最合适的核算方法。例如存货
20、在发出的成本有先进先出、加权平均、个别计价等多种计价方式,加权平均法操作简单,但由此计算的存货成本可能不准确,而个别计价法计算的存货成本合理、准确,但工作量过于繁琐。这时,我们就要运用重要性原则对该存货进行重要性判断,对于那些数量少且无法代替的或专门购买及制造的重要存货,我们要使用个别计价法进行计算;那些经常交易且成本较低的存货则选用加权平均法。在对其他会计事项的核算过程中关于成本摊销方法的选择以及跌价准备计提方法的选择等也都是运用了重要性原则。3.重要性原则使会计信息合理可靠会计信息用户总是想要得到最全面、毫无遗漏的信息来确保他们决策或判断的正确性,但因为复杂的工作量及工作成本等原因,会计人
21、员并不能将所有的信息面面俱到的在会计报表或报告中进行记录,而是只能记录一部分。记录哪些内容、记录何种性质的内容就需要会计人员运用重要性原则。运用重要性原则,就是指对那些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性质较重要的业务或事项因,会计人员必须按照特定的账务处理程序和方法对其进行重点核算和解释,同时还要在财务报表中做出重点标示;而对于那些报表使用者不那么关注,性质也不那么重要,报表信息用户进行正确的选择也不会产生影响的业务和事项,会计人员可以通过对其进行恰当的合并规整和简化处理,只在财务报告中做简略反映。这样不仅减少了会计人员工作量,也使得信息用户得到的会计信息更合理、更可靠,有助于信息使用者高效率、高质量的
22、做出最后决策和判断。由上我们可以看出,重要性原则运用在会计实务的方方面面,给会计工作得以准确、合理、高效、高质的实施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在以后的会计工作中,我们更要始终坚持对重要性原则的应用。(三)会计重要性的判断标准就如何对会计重要性进行判定立标准,可以说是在会计实务中发挥重要性的实质作用最为基本的前提条件,没有标准作为依据,就不能对重要性做出正确的判定,那所谓的重要性也就成了空话。对于会计中的重要性判断标准,我们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从定量和定性方面所谓的重要性定量标准,就是规定一个公平合理且具体的数量作为判定会计重要性的参考值,一般情况下,若在数量参考范围内即为不重要,若超出了
23、数量参考范围则视为重要。目前,我国在关于重要性在会计应用中的判断标准已经根据会计实务经验制定了不少定量指标。例如会计人员需将发生的差错金额占总金额的比例超过10%的差错判定为重大会计差错,通过计算投资者拥有的表决权是否达到或超过20%来对其投资选择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2再如企业若对超过用于经营的资产的30%进行出售或抵押时,会计人员应将该事项判定为重要并将该事项对社会进行公告。2相对的,所谓的重要性定性标准,则更多地是从业务或事项本身具有的性质出发进行重要性判定。有的业务或事项,仅凭数量就进行判定可能不具有重要性,但从该事项的性质来看,其发生仍能从很大一方面对信息用户做出决策造成影响,那么该事
24、项依然是重要的。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人员在实际使用中还是更多的会运用定性方法来确定业务或事项的重要性。2.从是否已经在有关准则中作出规定方面尽管重要性原则在我国会计领域的发展时间算不上长,我们也无法对会计重要性给出具体准确的说法,但在我国的会计准则中,依然就部分业务或事项如何判定重要性做出了明确地原则性指导。那么对于这些已经有了明确指导的业务或事项,准则中是如何说明的,会计人员就要如何依照其对特定业务或事项做出重要性判断,任何情况下不能违背,并在做出重要性判断后在会计报表或财务报告中按标准或指示进行注明。这样已经被制定出明确判断标准的业务有很多,例如当资产连续中断超过三个月时,借款费用
25、的资本化应予停止。3再如在对应收账款进行列示时,要对应收账款进行分类,一般都是按照1年之内(含1年)、1年至2年(含2年)、2年至3年(含3年)和超过3年来进行分类的,这是因为3年以内的应收账款具有影响信息用户判断和决策的重要性。3由于重要性原则在我国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获得的相关的会计经验也较少,并不能对会计实务中出现的所有业务或事项的重要性判断一一制定出相应标准。对于那些在会计准则中没有统一标准可参考的业务或事项,则主要依靠会计人员对重要性的职业判断来进行确定。众所周知,对一项业务或事项重要性的判断必须要依托该事项所处的会计环境才有效。环境改变,对重要性的判断就会因不同的企业、企业的大小或
26、不同的时间点等各种因素而有所差异,并不能保证一成不变,既没有绝对的重要也没有绝对的不重要,重要跟不重要的判断都是是相对的。因此,当在没有统一具体的标准可以参考时,对重要性的评估就更多地依靠会计人员在考虑特定环境后进行的专业判断。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会计人员的会计知识和经验水平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四、审计中的重要性(一)审计中重要性理解 对于审计中重要性的定义更多的是来源于会计中关于重要性的定义,审计重要性是审计原则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特定环境中对于被审计单位错报或漏报金额及性质可能会对报表使用者作出决策产生影响,这就是审计中的重要性。若对于某项经济业务中发生的错误或遗漏,该错误或遗漏的单
27、个个体或者与多个相同或不同的个体结合在一起时会对报表信息用户的正确选择和决策产生影响,那么我们就认为该项经纪业务的错误或遗漏是重大的。审计重要性在审计事务中的表现是依靠重要性水平来实现的。重要性水平体现的其实就是错误的程度,重要性水平可以简单解释为我们日常理解的一个限度或范围,在这之内,不会对信息用户正确决策产生影响,就是不重要的,相反,在这之外,就会对其选择产生影响,就是重要的。(二)审计中的重要性运用在审计工作从计划到报告、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中都离不开对重要性原则的应用。报表使用者希望通过审计报告来确定审计风险,而审计风险的确定关键性因素就在于重要性的应用,因此,要想做出高质量的审计报
28、告,必须要在审计过程中运用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在审计实务中的具体运用在审计工作的筹备阶段、进行阶段和最后终结阶段都有所表现。在审计工作的最初筹备过程中,重要性原则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在其能够帮助审计工作者对最后所需审计证据的数目加以估算,然后审计人员依靠估算的数目先对审计工作的总体进行筹划,再具体制定进一步的审计计划。在审计工作开始前,审计人员必须对审计中错误项目的种类、错误的大小以及审计成本的高低进行初步预测来指导后续的审计工作,这就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来对其进行初步判断。进行重要性判断时最重要的就是确定重要性水平。在将重要性水平定的比较低的情况下,可容忍的错报、漏报的数量就越少、金额就越小,
29、与之相应,审计人员需要查出的错报就越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也越多,这不仅增加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量还增加了审计成本。而在将重要性水平定的较高的情况下,与之相反,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减少,检查风险、审计工作量和审计成本都会降低,但同时由此查出的错报就越少,这就很容易造成相关的信息用户无法做出合理的选择和判断。是以,重要性能不能客观准确的应用到审计工作中,最关键的还是在于能不能选择适合的重要性水平。而在审计工作的进行过程中,审计风险评估的关键性因素就是重要性判断。通过重要性判断,审计人员才能做出正确的风险评估,细致审计工作,制定具体详细的审计计划,进一步实现整体审计战略。 我们可以将审计风险简单理解为审
30、计人员可能会对当会计报表存在的错误信息或被遗漏的信息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审计工作者需要从报表信息用户的角度出发来考虑如何对重要性做出合理的判定。从对审计风险内涵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出,重要性水平低,重大错报就越容易被审计工作者忽视,相应的审计风险就会变大;重要性水平高,重要错报很难被忽略,审计风险小。因此我们可以说,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成反比。在审计工作的进行过程当中,审计工作者通过对重要性不断地进行评估和判定,最后确定一个合理的重要性水平,并按照该水平对相对应的审计风险做出准确的估计。在审计工作结束时,审计人员则要通过重要性判断对审计结果做出最后评价,审计意见的最终确定也要依赖重要性判断。审计人
31、员在最后确定审计报告时,要对还没有被被审单位更正的错报汇总数是不是会对报表及报表使用者产生重大影响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发表审计意见。若判断为不重要,那么审计人员出具无保留意见;若判断为重要审计人员就可要求被审计单位调整报表项目,若被审计单位不接受调整建议,则审计人员就可出具保留或否定意见。 综上所述,重要性原则在审计过程中的运用对于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和审计成本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3 (三)审计重要性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同重要性在会计中的运用相似,重要性原则在审计中应用时主要有如下问题值得注意: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审计重要性的判断必须要有特定的环境作为依托。同重要性在会计领域的判定一样,重
32、要性在审计中的判定标准也会因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大小以及判定时所处的期间等各种因素而有所差异,并非是一成不变。既没有绝对的重要也没有绝对的不重要,重要跟不重要的判断都是相对的,因此对重要性的判定就需要审计人员在了解了特定环境后再进行专业判断。审计人员在这一点上的共同经验认为,审计重要性同企业规模成反比。其次需要谨慎对待的是,重要性在审计中的应用主要是利用会计报表来实现的。对于某项经济活动或会计事项重不重要的判断主要取决于在会计报表中,该项经济活动或会计事项发生错误或被遗漏时会不会对报表使用者正确做出选择或决策产生很大影响。如果报表信息用户做出的选择或决策会因为某项经济活动或会计事项在会计报表中发
33、生错误或被遗漏而受到影响,甚至会为此改变自己原有的决策选择,那么该事项是重要的;否则不重要。再者需要注意的是,审计重要性的考虑对象主要是报表使用者。审计人员必须站在报表使用者的角度对重要性进行专业判断,因为审计报告的编制从根本上是来源于报表使用者对于审计信息的需求。对报表使用者有所了解才能使审计人员对发现的错报和漏报能不能对报表使用者作出决策产生影响进行正确的重要性判断。最值得关注的是审计重要性要从质合量两个角度加以衡量。假如报表信息用户能否做出正确的选择或决策会因某些特定经济活动或会计事项的发生而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类经济活动或会计事项是重要的,这就是从质的角度判断重要性
34、;假如该事项少次发生对信息使用者作出决策无影响,但多次发生有影响,那么从量的角度讲,该事项是重要的。末了,还要注意的一点是审计重要性的判定离不开需要审计工作者的职业判断。由于重要性原则的运用在我国审计准则中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所以目前如何才能正确恰当的运用重要性原则主要还是依靠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五、会计重要性和审计重要性原则的相似与差异(一)会计和审计中的重要性的相似点会计重要性和审计重要性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之间还是存在很多相似的地方,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补充,为将来重要性原则更广泛的运用奠定了基础。首先,重要性不论是在会计领域还是在审计领域被应用,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能够高效、
35、高质的完成会计审计中的各方面工作。当今社会,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经济活动日益增多,各式各样的会计审计信息铺天盖地向我们袭来,对于报表使用者来说,准确、相关又重要的信息才是他们所需要的。这就要求会计审计人员对大量信息做出筛选,而在此过程中,运用重要性原则就能对这些信息有重点的筛选、分类,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对重要性的判定,至今在会计领域和审计领域都没有得到统一的标准。会计和审计重要性的判断虽然有少数情况在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做出了规定,但绝大多数情况都是既没有明确重要事项有哪些又没有量化标准可遵循,因此,判断重要性最主要的还是依赖于会计和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再者,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对
36、重要性作出判断的依据都必须遵从质和量两个反面,而且不管是从质还是从量,判定的依据都要始终围绕着该业务能不能对信息用户正确决策产生影响。假如某事项发生会使信息使用者决策受到影响,从质的角度讲,该事项是重要的;假如该事项少次发生对信息使用者作出决策无影响,但多次发生有影响,那么,从量的角度讲,该事项是重要的。 最后,在进行重要性判断后,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都要对被认定为重要的事项进行重点核算和检查。往往被认定重要的事项便是信息使用者关注的事项,也是与其作出决策相关的事项,因此,对于被确认为重要的事项,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要根据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给出关于该事项最准确、最详细的评估。(二)会计重要性和审计重
37、要性之间存在的差异重要性原则在会计审计领域的运用都是以如何高效率、高质量的实现高效益和低成本作为基本出发点产生的,且两者之间相互补充、共同发展,但不管是在对两者定义的理解上还是在对两者的具体运用上,会计重要性和审计重要性之间依然存在些许差异。从对概念的理解来说,会计重要性主要理解为报表使用者只需要对他们而言重要的信息,审计重要性则主要理解为对可能被错报或漏报的重要事项的检查。这就导致会计重要性和审计重要性目的之间的细微差别:会计重要性的运用主要是为了发现重要信息并其作出重点说明和详细解释;审计重要性的目的则主要是为了能够既保障审计质量,又能够提高效率、降低风险。从对两者的具体运用来说,会计实务
38、中对判定特定事项是否重要主要是从数量和金额两个方面来考虑,判断标准也有相关准则可遵从,不会会计人员进行太复杂的专业判断,相对较简单;而在审计实务中判定重要性则主要是从质的方面去考虑,没有统一确定的标准可遵从,主要依靠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对审计人员各方面知识和经验的要求很高,过程也相对更复杂。此外,对于在重要性运用过程中发生的判断风险,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两者之间所要为此担负的责任也是不一样的。对于会计人员来说,除非是在明知会计准则的情况下故意违背,一般情况下的错误是不用承担责任的,但对于审计人员来说,信息使用者判断或决策直接受审计质量的影响,所以,审计人员就要承担相当大的风险责任。六、我国重要性
39、原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世界经济正在以十分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在世界经济的推动下,高效的市场经济也在我国得到了不断的开拓创新,重要性原则作为一项基本的会计原则,伴随其运用带来的高效、高质、大收益、小成本等好处越来越明显,其应用也越来越受到我国会计和审计界的重视,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我们在享受着应用重要性原则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关于重要性原则不论在国际还是国内都没有一套统一的、完整的、定量定性的判断标准。况且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历史短暂,仅凭自身的重要性经验无法对所有的重要性情况做出规范指导,这就造成了重要性原则在我国的会计审计界的随意运用。目前,我国在重要性原则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
40、表现在对重要性原则的滥用、会计虚假陈述以及不能完全客观的判断等方面。重要性标准的模糊不清使得重要性原则被滥用的几率变大,而审计会计中发生的错误会计处理也以此作为挡箭牌。而且,还容易使得企业只选择符合自身经济利益的事项进行披露,对于虽然重大却有损自身利益的事项进行隐瞒,从而造成虚假陈述。另外,我国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知识水平和经验水平都有很大差异,这就使得即使在相同的环境中工作人员对重要性的判定也可能有所不同,并不能保证完全从客观上对重要性进行判定。国际证券监管机构对会计和审计中重要性原则越来越多的滥用、误用现象非常的重视,并为此推出了重要性来引导对重要性的判断。因此,在我国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对重
41、要性的判断水平差异过大的现实状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借鉴国际证券监管机构的做法和规定等,不断增强和完善对我国重要性判断标准的研究和规范,不断提高我国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并同时进一步加强对重要性原则运用的外部监督,做好预防,为重要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审计界的广泛运用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结 语本文主要对重要性内涵以及会计重要性和审计重要性定义的差异与联系进行了分析,对重要性原则在会计和审计中的具体运用作了重点阐述,并以此发现了我国在重要性原则的运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以上内容的讲解,明确了重要性原则在会计和审计工作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应该引起我们对其运用的认识,并对相应的问题提出
42、了借鉴国际先进做法和经验并加大对重要性研究力度的解决措施。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深入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会计审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全面,重要性原则在简化核算工作、提高会计审计工作效率、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等的过程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而目前,我国对于重要性原则的研究并不深入,准则规定也过于抽象,很难运用到实务操作中。希望通过本文能为引起我国对会计和审计领域中重要性原则的重视做出一点贡献,也希望我国能对其进行深入钻研并不断完善有关准则和规定。尽管在撰写本文时查阅了许多相关的文献资料,但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有的问题也许没有被发现,文中一些论述难免过于狭隘,再加上自己的理论知识和科研水平有限,只能从宏观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还有很多欠缺之处有待于后续研究,文中疏漏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和老师批评指正。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知识产权部门培训计划课件
- 医疗质量联合监管-洞察及研究
- 知识产权调解培训总结课件
- 知识产权网上培训课件
- 知识产权深度培训总结课件
- 2025年慈善组织财务总监能力测试题
- 202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详解版
- 2025年病案编码员考试题库(六)资格证考试模拟试题练习(含答案)
- 知识产权培训讲师简介课件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漏洞扫描技术安全漏洞分析与利用案例研究
- 教学副校长给教师培训课件
- 一级建造师之一建矿业工程实务高分复习资料
- 交通信号设施施工技术交底
- 关于股权性质与货币市场的思考
- 市场监管个人纪律作风整顿心得体会
- 育婴员理论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 小学数学教师业务水平考试试题
-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支付申请表实用文档
- 杨式85式太极拳现用图解
- YY/T 1095-2015肌电生物反馈仪
- GB/T 2480-2022普通磨料碳化硅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