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医生英雄事迹材料三篇》_第1页
《赤脚医生英雄事迹材料三篇》_第2页
《赤脚医生英雄事迹材料三篇》_第3页
《赤脚医生英雄事迹材料三篇》_第4页
《赤脚医生英雄事迹材料三篇》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章赤脚医生英雄事迹材料三篇赤脚医生英雄事迹140年前,永州新田县新隆镇龙会塘村姑娘郑福翠因为聪明、能干,被推荐到新田县卫校学习。一年后,她回到龙会塘村当上了赤脚医生,这一当就是40年。40年来诊治病人不少于5万人次。如今,虽然已年近60,郑福翠每年出诊仍然有几百次,她说:尽管乡村医生待遇不高,又苦又累,只要村民需要,只要我还能动,我还会继续干下去。毫无疑问,郑福翠的扎根乡里、救死扶伤的事迹,不仅感动了她周围的村民,40年的坚持,也足以感染更多的人。她让日趋功利的当下社会了解到:在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也是一种可以发光发亮的人生选择。而更重要的是,郑福翠的事迹背后,其实折射出了赤脚医生这一具有

2、中国特色的基层医疗制度的历史功绩,以及至今仍难以替代的现实意义。40年,郑福翠以一人之力便诊治病人5万人次,而当初像郑福翠这样的赤脚医生粗略估算有近百万人。这批赤脚医生,行走在村间地头,将医疗卫生服务推进到最基层。虽然医疗水平还处于相对低级的层次,但是其预防疾病、推广医疗卫生知识、培养卫生生活习惯的功能,却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赤脚医生低成本、广覆盖的特性,直到今天还被国际上一些研究者推崇为值得推广和借鉴的公共医疗服务模式。我国已经提出到20_年基本医疗服务全民覆盖的建设目标,显然亦须从赤脚医生的历史经验中汲取改革与建设的营养。比如,北京市不久前就发布了关于加强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3、的实施方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赤脚医生重新纳入医疗卫生建设体系。赤脚医生,对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有积极促成作用,而其防治疾病避免因病致贫、返贫的特殊功能,对正在探索精准扶贫道路的湖南来说,更是值得深挖的制度性经验宝藏。但是,即便从郑福翠的身上也可以看得出,乡村医生队伍老化、待遇偏低、后继乏人的缺陷也正日益显现。这也提醒着,在被郑福翠这些老一辈赤脚医生先进事迹感动的同时,还当思考着完善、建设、改革与更新适合当下形势需要的乡村医生制度,方能不负郑福翠们的奉献,方能继承好他们赋予我们的精神力量,方能续写好赤脚医生的乡村故事。赤脚医生英雄事迹2在村提起这个名字,几乎是无人不晓。他是村里的赤脚医生,

4、从医已有四十多年。生于一九四六年,由于家庭条件艰苦,他并没有上过几年学。虽然他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是他却有着一颗为民的心。那时医疗条件相当差,尤其是在农村。他看到村民生病往往只能听天由命,不禁萌发了从医的理想。二十岁还不到的他就跟从老医生背起了药箱,走遍村的每-一个角落,走进家家户户。一年后,二十岁的他便开始了独立行医的人生。后来,村在一九六九年成立了医疗站,他就开始坐诊,一直到现在。不断学习,积极进取医生虽然已经在乡村医生的位置上坐正,但是他从来没有忘记学习,不断进步。只有几年上学经历的他深知知识力量的重要性,有许多医疗知识和药名都因为自己读书少而不能认识和理解,所以他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

5、分别取得了小学和初中的文凭。在医疗知识学习上,他在七十年代就不断去盛泽医院学院学习实用技巧,不久就取得了从医资格,后来取得了乡村全科医生证书。好学的他后来还学习了针灸和拔牙等技术,真正成为一名多面的全科医生。在思想政治学习上,医生也没有落后,他积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在一九九三年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直到现在,六十多岁的他还是会翻翻报纸,学习党的十九大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四十年如一日,平凡中见证不平凡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医生四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默默无闻。一个破旧的簸箕安静的躺在角落里,我不禁有些疑惑,该有个十几年了吧,旁边一位大妈露出笑容,小伙子,你再猜猜。

6、,原来这个簸箕也已经有四十年的历史,它就在角落里伴随医生度过行医的点点滴滴。大妈说:小伙子,张医生为我们一家三代都看过病。这个发自肺腑的感言深深的打动着每一个人,这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精神是多么不易,这种勤俭节约的精神多么值得学习。救死扶伤,淡薄名利要是半夜三更发病了,那该怎么办。还好,有医生在。医生往往会在半夜被人喊起,但是他从无怨言,救人就是我的职责,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是我的光荣。有时,风大雨急,却不能阻止他的脚步;有时,刚才躺下,急促的敲门声也不能阻止他的脚步。他为村的人民贡献了许多,却将前来答谢的村民拒之门外。他别无所求,只为他救死扶伤的高尚理念。多少年来,药贩子从来就没有停息过对他的

7、高额利诱,但是我们的医生从来没有动摇过,我是一名医生,不是一名商人。多少年来,医生已经深深的印入了村人民的心里。医生真是我们村的好医生。赤脚医生英雄事迹3整理新变化点亮30年行医路【画面】经过一段乡间小路,车子停在肥西县花岗镇过岗村卫生站门前。夏日明亮的阳光中,56岁的站长陈尚学正在门口等候。一方小小的院落、一片郁郁的绿色,卫生站的干净整洁和家一般的亲切让人惊喜。【记忆】我1971年初中毕业后,做过民办教师,当过会计,1975年,经推荐参加乡村医生培训班后,成为一名赤脚医生。但那时,生产队的一间简陋小屋就是医疗室,村医收入也较低,工资主要靠村里补贴。合作医疗制度虽为农民看病提供了一定保障,村民

8、每次看病,每人只需付5分钱的处方费,但因资金总量有限,生大病仍是大家最怕的事儿。上世纪80年代分田到户后,我自己开了个诊所。托改革开放的福,老百姓经济生活条件普遍提高,我的诊所也不断升级,房子、冰箱等很快都置办齐全了。好的诊疗条件给大家看病提供了方便,附近三四个村子的乡亲看病几乎全找我,每天都是早晨5点开诊,晚上披星戴月回家。同甘共苦撑起心中大爱【画面】病人的询问使采访不时被打断,药怎么个吃法、日常注意哪些事项、饮食如何调整陈尚学总是微笑着一一耐心嘱咐。一言、一行都能透出他与病人间令人感动的彼此信任。【记忆】早些年,农民普遍家庭经济困难。因为心里始终装着乡亲、装着病人,经营自己的诊所时,我就常

9、上门免费为五保户、孤寡老人看病,对于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农户,除减免医疗费用,还对他们赊账,也从不催债。但每次我到村里出诊,善良的乡亲们也会用一杯水、一顿便饭来表达他们的感情。如今,生活条件改善了、知识水平提高了,乡亲们的健康意识也明显提高。20_年非典、20_年手足口病以及今年的流感疫情期间,我们基层村医的宣传和排查任务虽然艰巨,但乡亲们普遍都能积极配合、自觉防控,我们卫生站每周更新一次的健康知识黑板报,他们没事总喜欢来研究一番。如今,各种传染病的防控知识可谓是家喻户晓,切身体会到提高健康保健水平带来的好处后,我们和乡亲们间的信任也更牢固了。受之于恩需用一生报答【画面】县优秀卫生站长、县卫生系统健康卫士、全省优秀乡村医生、全国优秀乡村医生提及曾获得的荣誉,健谈的陈尚学突然变得腼腆,国家培养了我,全身心为患者服务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记忆】上世纪80年代自己办诊所时,月收入已达20_多元,参加村卫生站后,个人收入减少很多。有人问值不值得,在我看来,这都是我必须对党、对人民的报答。当年,是政府送我去培训,不但学费全包,连生活费都会发到手上,由此成就了我的医生梦。实行乡村一体化后,我们每个村医还有每年至少一次的培训机会,从临床诊疗到中医药知识,培训内容丰富又实用。从医这30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