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茶叶病虫害及绿色防控技术 研究 济南祥辰科技有限公司 2013-10 目录 一、概论 二、主要的病害 三、主要的虫害 一、概论一、概论 茶树在生长过程中往往遭受各种病、 虫的危害,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茶叶的生 长以及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据估计,每 年因病、虫的危害产量损失可达 25 30%。因此,及时控制茶树各种病、虫 的危害,是保证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的 重要措施之一。本篇着重讨论茶树主要 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危害损失及综合防 治技术措施。 二、茶二、茶 树树 病病 害害 侵染茶树致病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是病 原真菌。目前世界上已记载的茶树 病害 有500多种。我国有138种,其中真菌病 害72种,线虫病
2、害9种,寄生性显花植物 16种,其它病原(类菌原体、细 菌和类 细菌)病害4种,地衣、苔藓25种,藻类 24种,非侵染性病害10种。山东有茶树 病害30余种,按照 危害 部位的不同,可 将茶树病害分为以下几大类: 1、叶部病害:茶白星病、茶饼病、茶轮 斑病、茶炭疽病、茶云纹叶枯病等。 2、茶树茎病:茶胴枯病、茶树溃疡病、 茶枝梢黑点病、茶枝癌肿病。 3、茶树根病:茶白绢病、茶紫纹羽病、 茶苗根结线虫病等。 第一节第一节 茶白星病茶白星病 一、病原 茶白星病最早于1887年在日本静冈县被发 现,当时误认为是一种由于气温冷暖剧变 引起的生理病。在病叶组织上散生的小黑 点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分生孢
3、子器球 形,分生孢子椭 圆 形、薄 壁、无色、单孢, 大小为35 x 23微米。 二、症状 茶白星病主要加害春茶和夏茶的嫩叶和新 梢。4月初茶叶展开时即出现初期病斑,46 月是发病高峰期。秋季低温多雨也有发生。开 始时病斑呈针头大的水浸状小点,以后逐渐扩 大成直径0.31.0毫米的圆形病斑,病斑周围 有黄色晕圈。同一病叶上可形成多个病斑,多 数病斑相互愈合成大型病斑,发生严重时可引 起大量落叶。叶柄和嫩茎感病后,初生暗褐色 病斑,后渐变成灰白色,嫩茎上着生的叶片常 出现卷曲,病部以上的组织最终枯死。 三、分布与危害 茶白星病在山东省主要分布于海拔高度900米以 上的茶园。此病主要危害茶树幼嫩芽
4、叶,形成大 量小型病斑。病梢百芽重减轻,对夹叶增多。病 芽叶加工的成茶味苦涩,汤色浑暗,碎末茶多, 对茶叶产量和质量均有明显影响(见下表)。 茶白星病对茶树新梢生长的影响 芽梢长度 (厘米) 百芽重(克)百芽叶数 (片) 健康芽叶 5.3433.1419 感病芽叶 3.6122.6358 病健比下降 33.5%31.7%14.6% 四、侵染循环与发病条件 茶白星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组织中越冬, 第二年春季当气温达10以上,在有水湿条件下, 形成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成为病害的初浸染 源,在遇到新梢芽叶时,便可萌发产生芽管从新 梢芽叶的气孔或从叶背面的茸毛基部细胞侵入。 叶片表面水膜的存在
5、是实现侵染的必要条 件。据研究,叶面必须保持5小时以上的湿 润,病菌才能萌发侵入,因此在连续降雨 情况下该病发生较重。茶白星病的适宜温 度范围是1232,在1624下斑病最 多,旬均气温25对发病不利。 五、防治五、防治 1、化学防治:茶白星病的防治中,化学防治占有 重要地位,对该病的防治以50%托布津或70%的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的多菌灵 可湿性粉剂和65%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 倍液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时间应在春茶萌 芽鱼叶展开期进行第一次喷药,必要时在710 天期间喷第二次。 2、农业防治: (1)加强茶园管理,及时中耕除草,改变小气候 环境,使之不利于
6、病原菌的生长和病害的发生。 (2)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可使树势强壮,增强抗 病性。 增施钾肥与茶白星病发病关系增施钾肥与茶白星病发病关系 钾肥用量 (斤/亩) 发病率(%) 病情指数 对照 0840 324 5710 299 10665170 2038487 (3) 对衰老病重茶园,有计划地实施台刈更新措 施,使茶树复壮,增强抗病能力。 (4)及时采摘,减少病原。 第二节第二节 茶饼病茶饼病 一一、病原 茶饼病的病原菌是一种专性寄生菌,菌丝体在病 斑的叶肉细胞间生长,子实体生于叶片下表皮, 呈白色绒毛壮突起。寄生茶叶表面的子实层在高 湿条件下可形成大量的担孢子;1个病斑上(疱斑) 可形成200万
7、个担孢子。担孢子的生活力较弱, 环境条件对其影响较大,光线是影响该担孢子萌 发的重要因素,也是该病是否构成流行的一个决 定性条件。该菌在黑暗条件下不能萌发,最理想 的光源是柔和的散射光。强光下担孢子萌发率显 著下降。担孢子的萌发和相对湿度有密切的关系, 担孢子萌发必须有水膜或100%的饱和湿度。据研 究,叶片保湿11小时是实现侵染的临界条件,以 保湿13小时发病率最高。 二、症状 茶饼病主要危害茶树的幼嫩芽叶和嫩茎。 最初症状表现为嫩叶上出现浅绿、浅黄或 略带红色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小型透明斑。 有时初期病斑在叶的两面都呈现暗红色。 病斑可逐渐扩大到0.61.2厘米,病斑周围 有一黄绿色晕区和一个
8、暗绿色带。以后病 斑正面逐渐凹陷,相应的叶片背面突出, 形成疱斑。病斑叶片正面较平滑,并略带 光泽,色泽较周围叶色浅。叶背突起部分 表面初为灰色,上覆一层白色粉末,这是 病原菌的子突层。 在同一叶片上,有时也同时存在正面突起和背面 突起两种类型病斑。后期,成熟的担孢子释放, 疱斑由白色变为黑色,并可被其它腐生菌侵染。 茎部的病斑略呈长形,将幼茎包围,色泽与叶部 病斑相似,但不形成红色。 三三、分布与危害 该病国内各产茶省区均有分布。云贵茶区发病较 重,已成为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一个重要病害。 在病害流行季节,局部茶园病梢率可达4050%, 严重时高达90%。感病芽叶加工的成茶,味腥、 苦,易碎
9、,质量明显下降。 四、侵染循环与发病条件 茶饼病在山东以菌丝体在病组织中越冬,当第二 年环境条件适宜时,形成担孢子进行传播,因此 病组织中潜伏的菌丝体是第二年病害初次侵染源。 在热带地区,全年的气候条件均适合发病,则不 存在初侵染源(接种体)。而另一些地区,在夏 季有一个盛夏期(如海南省),不利于发病,这 时病菌的越夏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一些阴湿环境, 阴山坡地上的茶树,往往是病原的越夏场所,从 这些病株上产生的病菌担孢子成为茶园中盛夏期 以后接种体的来源。担孢子靠气流传播,当它落 到幼嫩茶叶表面时,在叶片保持湿润11小时的条 件下,只须56小时即可萌芽,侵入寄主组织。 菌丝体在叶片下细胞间生长
10、,又向叶表皮上长出 子实层,在适宜条件下形成担孢子,担孢子成熟 后飞散进行再侵染。 该病的潜育期为59天。茶饼病的发生流行与下列 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 (1)湿度与发病的关系:连续 1015天的阴 雨 天气,如果有5天平均相对湿度达83%以上病区茶 饼病会中度以上流行,如果低于80%,则不 利于 发病。 (2)温度与发病的关系:温度对茶饼病发生的影 响主要表现在担孢子萌芽的速度和侵染后的病 斑 形成上。茶饼病的发病适温为1520,高温和 低温均不利于发病。 (3)日照与发病的关系:日照对茶饼病的影响, 表现在日光的短波光对担孢子的致死作用;日照 时间的增加,使湿度减小,这也间接影响茶饼病 的发
11、生。如果连续4小时的日照,对茶饼病的抑制 十分明显。 (4)降雨与发病的关系:降雨与相对湿度密切相 关。最有利于发病的是 1520低 温下的 连 续 1015天的小雨,这可使 叶片表 面保 持一 层 水 膜,有利于病原菌的萌发侵入和发病。 五、防治 到目前为止,还未找到一种较为有效的杀菌剂来 防治茶饼病。加强田间管理可以减轻该病的发生 与流行。 (1)及时中耕除草,降低茶园小气候,可增强茶 树生长,提高其抗病性。 (2)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可增加抗病能力。 (3)减少遮阴,增加光照,可抑制病害的发生与 流行。 (4)及时采摘和强采,减少病原,可减轻翌年的 病害发生。 第二章第二章 茶树害虫茶
12、树害虫 茶树害虫种类繁多,我国目前已知的茶树害虫已 达400多种,山东有230多种。根据为害部位和取 食方式不同,可归纳为以下三类。 一、刺吸危害茶树的害虫主要有:茶小绿叶蝉、 茶棍蓟马、茶蚜、螨类以及蚧类和粉虱类。 二、二、咬食茶树茶叶的害虫主要有:毒蛾类的茶毛 虫和茶黑毒蛾;尺蠖蛾类的云尺蠖、油桐尺蠖和 小白尺蠖;蓑蛾类的茶蓑蛾、大蓑蛾、小蓑蛾; 卷叶蛾类的小卷叶蛾;刺蛾类扁刺蛾、褐刺蛾等。 三、三、钻蛀枝干的害虫主要有:茶梢蛾、茶枝镰蛾。 第一节第一节 茶小绿叶蝉茶小绿叶蝉 茶小绿叶蝉,俗称浮尘子,叶跳虫。全省各茶 区均有分布。是山东省为害茶叶生产最主要的 害虫。其寄主还有油菜、山茶花及
13、杂树杂草等 60多种植物。 一、形态特征 成虫绿色,体长34毫米。头部三角形。前翅 浅绿色,半透明,后翅无色透明。后足发达善 跳跃。卵:香蕉形,白色透明,后期变为褐色, 经7天左右孵化为若虫。若虫与成虫相似,但 无翅(属渐变态昆虫)。 二、危害症状 以成、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消耗养分 和水分;雌成虫产卵于嫩梢组织内,使茶叶生 长受阻。受害叶片侧脉变红,叶尖、叶缘变红 褐焦枯;受害新梢节间缩短,芽叶枯萎。芽叶 生长缓慢或停止,新芽减少,甚至不能发芽。 严重时新叶全部焦枯脱落,以后各茶季长出的 芽头瘦小,新梢细短,从而严重影响产量和品 质。成品茶条索松散,碎末增多;冲泡后汤色 浑浊,滋味苦涩,香
14、气失常。全年以夏季茶受 害最重,发生严重的茶园,可使夏秋茶无收。 幼龄茶园和重修剪或台刈后萌发的新梢更容易 受害。 三、生活习性 茶小绿叶蝉成、若虫均活泼,多栖于幼嫩叶 背面取食,受惊则飞、跳、或沿枝叶爬行,以 便逃脱、隐蔽。弱光下,多停于茶蓬上部叶片 上取食;强光则转移到下部阴凉处隐蔽。若虫 3龄前主要在叶背取食,3龄后善横行,取食危 害范围逐渐扩大。雌成虫以产卵器刺入茶树嫩 梢组织内产卵,1个孔仅产1粒卵。春季产卵量 多达32粒,夏秋季只有912粒;成虫产卵期 达20多天(世代: 1012代)。该虫以受精雌成 虫在茶树下部叶片、茶园杂草及园外冬季作物 上越冬,翌年34月份开始产卵危害。 四
15、、发生条件与消长规律 茶小绿叶蝉越冬后冬后,在春季气温升高到10后 即开始活动。当候均温在1626之间,对其 生长发育较为适宜;这时期茶树生长旺盛,幼 嫩芽叶最多,食料充足,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第一虫口高峰期出现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当 候均温升到26以上不利于该虫的生长发育, 虫口数量显著减少。当气温低于26以后,虫 口密度又开始增加,第二虫口高峰期出现在8 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秋末冬初平均气温下降到 10以下,该虫就停止活动进入越冬。 五、综合防治五、综合防治 根据害虫综合治理的原则,结合该虫的发生危 害特点,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 为主,化学防治为辅”,控制该虫暴发成灾, 减少
16、危害损失。 1、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合理采摘, 控制该虫的发生危害。茶树嫩梢是该虫危害和 繁殖的主要部位,及时采摘,可避免新梢被害, 可带走产于嫩梢组织中的虫卵,降低虫口基数, 同时还减少该虫的食料和产卵场所,影响该虫 的生长发育和种群数量的增加,据调查,及时 采摘可降低虫口密度8095%。 2、化学防治:在虫口密度高峰期前一旬,用化学农 药进行第一次防治,可杀灭茶园内的大部分成、 若虫,间隔一周后,进行第二次防治,可将孵化 不久的低龄若虫消灭绝大多数,两次连续防治效 果可达8590%以上。杀虫剂以内吸性的吡虫啉 效果较好。 第二节第二节 茶棍蓟马茶棍蓟马 茶棍蓟马是山东茶区主要害虫种
17、群之一。近年 来全省各茶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日趋严 重。个别茶场该虫暴发成灾,夏秋茶无茶可采, 损失达50%以上。 一、形态特征一、形态特征 卵:白色、肾形,约0.1毫米;若虫白 色透明至乳白色、浅黄色、黄色,体长 0.250.85毫米;蛹:黄褐色,体长 0.70.85毫米;成虫:黑色,雌成虫体 长0.80.9毫米;雄成虫腹部背面中央呈 白色,体长约0.60.65毫米。 二、世代二、世代 茶棍蓟马在田间发生世代 重 叠 严 重,难于分 辨;经室内饲养观察:春季气温15以上完成 一代需2025天,夏、秋气温较高,完成一代 需1823天。在 贵 州 该 虫 一年可完成 89 代。 三、主要习
18、性三、主要习性 取食危害特点:该虫以成、若虫锯吸危害茶叶 嫩梢,主要集中在新梢基部叶片背面取食危害, 芽和老叶不受该虫危害。危害症状:夏茶初期, 虫口密度低,新梢叶片轻度受害,叶片微卷, 叶色暗淡,后期虫口密度高,受害叶片褐变, 叶片背面布满褐色小点及条状疤痕,严重时叶 片枯焦、脱落、仅留芽头。产卵习性:雌成虫 产卵于新梢幼嫩叶背面叶脉两侧的组织内,主 脉两侧较多,25粒排列,也有单产1粒的, 产卵量2030粒。越冬场所:冬季该虫以成虫 在茶蓬下部叶片背面越冬。化蛹场所:主要在 茶树枝干及根颈部化蛹,羽化率较低。 四、虫口密度消长规律四、虫口密度消长规律 在夏茶期间,由于气温适合该虫的生长发育
19、,又有 充足的食物,虫口密度增长较快,呈指数形式增长。 增长方程为N=2.6352eo.5604t(N:头/尺2;t:候;t0=6月 20日) 五、防治指标五、防治指标 由于该虫主要危害夏秋茶,茶青单价以每公斤1 元计算,对该虫的防治连续防治二次为最好, 防效达90%;防治费用每亩按10元(含农药、 人工及其它)计算,将不同产量(采摘一批次 的产量)类型茶园的防治指标制定如下表。 不同产量茶园茶棍蓟马的防治指标不同产量茶园茶棍蓟马的防治指标 产量(公 斤/亩) 50403020 允许损失 率(%) 22.227.837.055.4 防治指标 (头/m2) 104129168247 六、防治 1
20、、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合理采摘和强 采,能有效地控制该虫的虫口密度,起到防治该 虫的作用。及时采摘可降低虫口密度50%以上, 强采可降低虫口密度96%以上(见下表)。 不同采摘方法虫口密度减退率不同采摘方法虫口密度减退率 采 摘 方 法 采前虫口密度 (头/尺2) 采后虫口密度 (头/尺2) 虫口密度 减退率(%) 常规采摘 强 采 7.5 8.7 3.5 0.3 53.3 96.5 2、化学防治:当必须进行化学防治。剂防 治以20%菊马乳油和50%马拉硫磷乳油 1000倍液为好,防治效果可达88%和92% 以上。 第三节第三节 茶毛虫茶毛虫 茶毛虫是我省发生较普遍的一种害虫。 一、形
21、态特征: 成虫:雌蛾浅黄色,体长813毫米,翅展 2631毫米。触角双栉齿状。前翅布满 褐 色鳞片,翅尖有2个黑点。后翅均散生浅褐 色鳞片。腹部淡黄色,腹 端 有 黄 褐 色丛 毛。雄蛾体长 610毫米,翅 展2028毫 米,第一代黑褐色,第二代与雌虫同色。 其它特征与雌蛾基本相同。 卵:球形,淡黄色,直径约0.8毫米。卵块椭 圆 形,卵粒60200粒,卵块表面被有较厚的黄色 毛状物。 幼虫:初孵幼虫淡黄色,历时50多天老熟,老熟 幼虫体长20毫米,头部较小,淡褐色,前胸两侧 毛瘤较大,着生白色长毛数根反指向前方。体黄 褐色,背部各亚背线与背线之间,腹、背各节均 有黑色毛丛两丛,形成两条黑色纵
22、线,在黑毛丛 中混有白色短毛。 蛹:黄褐色,长912毫米,被黄褐色短毛。 二、发生与危害 为害特点:幼虫咬食叶片,严重时连芽叶、花和 幼果都被吃光,仅留秃枝,不仅影响当年产量, 而且严重催残树势,次年也难恢复。虫体上的毒 毛,触及人体皮肤,痛痒红肿,影响采摘加工和 茶园管理。茶毛虫在山东一年发生两代,以卵在 茶丛下部叶片背面越冬,第一代于4月上旬孵化, 幼虫于5月下旬至6月中旬入土化蛹,6月下旬至7 月上旬羽化产卵。第二代幼虫于7月上旬出现,8 月下旬入土化蛹,9月中旬至10月中旬羽化产卵 越冬。 雌成虫飞翔力较弱,多在早晚活动,有趋 光性,白天栖于茶丛中下部叶背不动。晴 天早、晚多在茶丛叶背
23、交尾,雨天则在中 午交尾的较多。交尾当天或第二天产卵, 产卵时间从晚上911点时最盛,卵常一次 产光,聚集成块。雌蛾产卵后,将腹末的 丛毛盖于卵块上。每雌产卵量60200粒, 也有300余粒的,每块产在叶片背面近中脉 处。 卵多在上午孵化,孵化率较高,室内可达 98%以上,而室外由于天敌影响,仅有约 76%孵化。 幼虫具群集性,常有数十头至百余头聚集在 一起。1、2龄幼虫头部向内围成一圈,取 食茶叶表皮和叶肉,留下一层表皮和叶脉, 被害叶片形成枯黄色半透明的膜状斑。2龄 幼虫有的爬到叶缘咬食成缺刻。3龄以后食 量大增,并开始分群转移到其它枝叶上取 食危害,能吐丝结网,取食叶片成缺刻或 仅留主脉
24、和叶柄,受惊动则吐丝下坠。4龄 后幼虫常将附近茶丛叶片吃光,受惊扰而 停止活动,抬起头部并左右摆动,有时口 中吐出黄绿色液体。56龄幼虫食更大, 能吃光一枝或一丛茶树叶片。 幼虫共67龄,脱皮前常迁移到茶树部荫 蔽处,在叶片背面、枝干上或根颈部,头 向中央,排列成椭圆形休眠群。经12天 后开始脱皮,脱皮后双分散成数群,迁移 到别的枝叶上为害。 老熟幼虫迁移到茶树根附近的土壤裂缝中、 石块下或落叶间结茧化蛹,以落叶间和土 缝中为多。常数个或数十个茧缀连在一起, 也有少数不结茧而化蛹的。一般以湿润阴 暗的地方化蛹较多。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气候:茶毛虫第一代发生迟早与春季气温的高低 关系密切。气
25、温高,提早发生,气温低,推迟发 生。气温还影响成虫选择产卵场所。夏季气温高, 雌蛾选择繁茂荫蔽或阴坡茶园产卵;秋季气温低, 则多在阳坡温暖茶园产卵越冬。因此,一般第一 代幼虫以阳坡茶园发生较多,第二代以荫蔽或荫 茶园为多。成虫出现期间如遇高温干旱,久晴不 雨,则羽化率低,产卵量少。梅雨季节,阴雨潮 湿,有利于细菌软化病和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病的发生,对茶毛虫有抑制作用。 天敌:茶毛虫的天敌种类很多:捕食性的 有步行虫、蠼螋、猎蝽、蜘蛛和青蛙等; 寄生性的有寄生卵的赤眼蜂、寄生幼虫的 茶毛虫绒茧蜂、茶毛虫瘦姬蜂、细菌性软 化病和核型多角体病毒。 栽培管理:管理粗放、杂草丛生的茶园发 生较重。
26、四、防治方法 茶毛虫世代发生整齐,以卵块越冬,幼虫 有群集性,可以利用这些习性进行防治。 1、人工防治:摘除卵块、捕杀幼虫。对1、 2龄幼虫可采用此方法进行防除。 2、农业防治:结合中耕除草,适时培土灭 蛹。在茶毛虫大量化蛹后进行中耕,清除 枯枝落叶,可杀死大批虫蛹。茶树根颈部 培土,可防止成虫羽化出土。 3、生物防治:保护天敌昆虫,可以对茶毛 虫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喷施茶毛虫核型 多角体病毒液,可持续控制几代茶毛虫的 大发生,这是一条被证实的经济有效的方 法。Bt制剂也能很好地控制其发生危害。 4、化学防治:90%敌百虫1000倍液在3龄 前进行防治,效果良好。 第四节第四节 尺蠖蛾类尺蠖蛾
27、类 山东已查明有15种尺蠖类茶树害虫,主 要有云尺蠖,油桐尺蠖等。又叫卡步虫, 寸寸虫,食性杂,除危害茶树外,还危 害其它植物60多种。(以云尺蠖为例介绍)。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823毫米,翅展约70毫米。 翅底白色,前翅有两条黑色弯纹,后翅 有一黑色纹与前翅相连。 卵:球形、绿色、块产。每块卵有卵千余 粒,在茶园中多产在茶树树叉上,外有黄 色绒毛覆盖。 幼虫:初孵幼虫黑色,在茶蓬叶片正面取 食为害。老熟幼虫4665毫米,头呈方形, 布满瘤状物,腹部9节,第六节有足一对。 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蛹体黑褐色。 二、发生与危害 1年发生2代。以蛹越冬。第一代成虫于4月下 旬至5月下旬羽化。第一代幼
28、虫出现在5月中下 旬至6月中下旬。第二代成虫出现在7月中旬至 9月上旬。第二代幼虫8月中旬开始出现,10月 下旬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越冬。 初孵幼虫集中在茶树新梢嫩叶处取食危害,取 食叶片咬成小孔或取食上表皮。稍大则从叶缘 取食,仅存中脉。近老熟的幼虫食量更大,每 头每天可吃掉成叶两片。 三、防治 1、农业防治:在蛹期,结合冬季茶园管理 和夏季中耕除草,可消灭部分虫源。 2、生物防治:主要用云尺蠖核型多角体病 毒液喷施,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Bt制剂 的防治效果也较好。 3、化学防治:在初孵幼虫集中茶蓬面取食 叶片时(3龄前),可用触杀性或内吸性的 杀虫剂进行防治,防效可达90%以上。 第五节第五
29、节 刺蛾类刺蛾类 山东已发现的刺蛾类茶树害虫有20种,主要有 丽绿刺蛾、八角丁、扁刺蛾和褐刺蛾等。(以丽 绿刺蛾介绍)。 一、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18毫米,翅展3557毫米。 卵:椭圆形,扁平,淡绿色,块产于叶背,每 块30多粒。 幼虫:初孵幼虫淡绿色,老熟幼虫绿色,体长 1520毫米,宽6毫米左右。 蛹:茧黑褐色,长卵形,长约12毫米, 宽约7毫米。初蛹乳白色,近羽化前为深 黄褐色,长约11毫米,宽约6毫米。 二、发生与危害二、发生与危害 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基部结 茧越冬。 初孵幼虫集中在叶背取食叶肉,中下部 叶片受害较重。3龄后分散为害,可吃尽 全叶。造成秋茶及次年春茶减
30、产。 三、防治: 1、灯光诱杀:在成蛾羽化期,利用黑光灯 诱杀成虫。 2、化学防治:在幼虫期喷施薰蒸性杀虫剂 或触杀性杀虫剂进行防治,可收到较好的 防治效果。 第三章第三章 茶树病虫害综合治理茶树病虫害综合治理 第一节第一节 综合治理的概念综合治理的概念 第一节第一节 综合治理的概念综合治理的概念 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IPM)是近三十年才 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我国在70年代前 提出的“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 针,在实际防治工作中,只是各类防治方 法(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 学防治等)的拼合,相互间缺乏有机协调。 1974年对综合防治的概念解释为:“综合 防治是从农业生产的全局
31、出发,根据病虫 与农作物耕作制度、有益生物和环境等各 种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因地制宜;合理 应用必要的防治措施,经济、安全、有效 地消灭或控制病虫为害,以达到增产增收 的目的”,并指出“综合防治是以农业生 产的全局和农业生态系统、总体观点出发 的;要注意各种措施的配合协调;要考虑 经济、安全有效”。 但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新概念比综合 防治的含义更广泛,内容更丰富,它应用 生态系统,有害生物种群动态和经济学等 制定计划,以保持有害生物种群数量(密 度)低于引起经济损失的阀值;它并试图 消灭一个有害生物种,而是控制种群数量, 容许在低于经济阀值的水平下生存,以保 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综合治理
32、和综合防治在概念上的区别大至有三点: 综合治理不但强调各种防治方法的协调和配合, 并且提出要以“自然防治”为基础,因此一切方 法都要与自然控制因素相协调,特别是化学防治 和其它防治方法的协调;综合治理中强调了经济 损失和防治费用之间的协调,只有当危害损失达 到经济阀值时才进行防治,这和以前提出的“治 早、治少、治小”概念不同;综合治理不单纯考 虑防治效果,还要考虑到环境污染、生态平衡和 社会安全,特别是对化学防治来讲,应尽可能减 少施药量和施药次数,以减轻对自然生态系统中 其它成员的伤害。 茶树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是农业生态系统综 合治理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茶园生态系统 是农业种植制度中的一个子系统
33、,它与生 态环境息息相关。茶树生长发育与环境 (土壤与气候)和有害生物(病、虫)密 切相关。茶树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就是要根 据茶树的生长环境、协调各项防治措施, 将茶树病虫害控制在经济阀值以下,从而 达到“经济、安全、有效”的目的。 第二节第二节 茶树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内容茶树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内容 一、茶树病害综合治理的内容 (一)病害的正确诊断:病原的鉴定是病害综合治理的第一 步。对病原病害的诊断应遵循柯克法则; 微生物必须和病害稳定地相关连; 微生物必须能从有病寄主体内分离得到,并 在培养物上生长; 用培养的微生物接种到寄主体上,仍可重复 出现稳定的症状; 从接种后发病的寄主体上仍可分离到这种
34、微 生物。 (二)掌握茶园生态系统中病原种群组成和发生 规律:制定综合治理方案必须首先了解 优势病原种类和次要病原种类,同时还 必须对它们的发生生态、病害流行学以 及侵染循环等发生规律全面了解,这样 才能根据生态环境的变化预测这些优势 种和次要种的种群变化动态,并在此基 础上制定综合治理计划。了解病害侵染 循环的知识对制定综合治理计划是极其 重要的,它 包 括 病 原菌 的 越冬(越 夏)、传播和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三)协调病害的各种防治技术:要达到茶树 病害综合治理的目的,可采用以下措 施: 杜绝或避免病原菌的侵入:从理论上 讲,这是一项根绝性措施,在实践中往 往较难实现,这是因为病原菌的
35、传播、 蔓延难以发现的控制。这一措施对局部 性发生的病害来讲非常重要,检疫是这 一措施的最好方法。 减少染源:就是削弱“寄主病原环境” 三因素中病原这一因素。冬季深耕将土表 病叶翻入深层土中可以加速其腐烂,这对 茶云纹叶枯病、炭疽病、轮斑病等有减少 侵染源的作用;人工摘除病叶或修剪病枝 叶对叶部病害和茎病也有减少病源的作用; 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药剂直接杀灭病原菌, 其目的也是减少侵染源;生物防治利用有 益生物对病原菌的颉抗作用减少侵染源。 保护和治疗:主要依靠化学防治来达到 控制病害的目的。 抗病性的利用:这属农业防治的范畴。 茶树对病原菌的抗性有两种:一是茶树品 种对病原菌固有的抗性;二是通
36、过各种栽 培措施,增强树势,提高茶树的抗病性。 (四)、确定茶树病害的经济阀值:在有害生物 的防治体系中确立经济阀值,是有害生物 综合治理和过去综合防治的一个重要区别。 经济阀值是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确定是否进 行防治。它的建立基于如下概念,即确定 一个病害发生程序,如果进行防治后,茶 叶的产值增加(挽回的损失)得以超过这 种病害综合治理所花的费用。病害防治的 经济阀值是由病害引起的损失、茶叶的产 值、防治成本等因素所决定。 (五)、建立茶树病害的监测和预报系统:茶树病害 的综合治理系统中除了上述内容外,还需要建立 一个监测和预报系统,这是实现根据经济阀值进 行防治的关键。植物病害流行学就是研究植
37、物群 体中病害发生规律和预测预报以及系统管理的一 门分支学科。监测和预报系统应同时针对环境因 素和病原菌数量。对于单年流行性病害类型的茶 树病害,应特别重视环境因素的变化;对积年流 行性病害类型的茶树病害,则应重点放在病原菌 数量的监测上,然后根据监测和预报结果,确定 是否进行防治。 二、虫害综合治理的主要内容二、虫害综合治理的主要内容 (一)、茶树虫害的识别:这是茶树虫害综合 治理的基本要求,找准了目标才能做有的放矢。 (二)、全面掌握茶园生态系统中茶树害虫的 优势种群和次要种类及其发生规律:制定一个 茶园生态系统中茶树害虫的综合治理方案,首 先必须了解其优势害虫种群和次要害虫种类, 同时还要对它们的发生环境、发生规律等全面 了解。这样才能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和这些优 势种类的虫口密度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制定 出综合治理方案。 (三)、协调各种害虫的防治技术措施防治技术措施 1、农业防治: 是通过茶树栽培管理的措施来减轻、抑制和消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联网网关PCB集成方案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公司保安保洁服务合同范例
- 产权共有合同范例
- 三年级数学下册线上学习计划
- 服装行业面料管理流程
- 何为销售合同范例
- 化工厂设备操作及应急救援流程
- 重症医学科应急响应预案计划
- 供暖公司供暖合同范例
- 文化产权交易有限合伙投资合同
- Module6Unit2HappyMidAutumnFestival(课件)英语四年级上册
- 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跨学科整合
-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运营管理-理论与实践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中央财经大学
- 基于PLC的自动洗车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 职域行销BBC模式开拓流程-企业客户营销技巧策略-人寿保险营销实战-培训课件
- 二年级下册竖式计算题-大全-
- 【基于4P理论的得物APP网络营销策略优化探究14000字(论文)】
-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合一整合全套体系文件(管理手册+程序文件)
-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2022
- 外研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单词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