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化学说课稿集锦6篇_第1页
精选化学说课稿集锦6篇_第2页
精选化学说课稿集锦6篇_第3页
精选化学说课稿集锦6篇_第4页
精选化学说课稿集锦6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you cant control the weather, but you can change your mood.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精选化学说课稿集锦6篇 化学说课稿 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_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水的组成。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水虽然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是如何从化学的角度认识水,学生还是陌生的。本课题要紧扣教材,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开展,既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有利于缩小学生对于化学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从水的电解实验与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开始的,在此过程

2、中,直观的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与方法,这种展现方法能够有效的启发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本课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认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结合前一单元所学的氧气的知识,能够区别并归纳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由对水的分解反应的认识学习,深化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有新物质的生成,但元素种类不变。为今后学习元素的概念,正确书写化学式打下了基础。(二)、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2)了解氢气的性质。(3)了解单质与化合物的概念,并学会区分。2.过程与方法(1)结合教材,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过程中体会科学的探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

3、重要性。(2)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对电解水的化学实验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保持对生活的化学现象的好奇心与探究欲,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三)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水的组成。(四)教学难点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认识和区分。(五)教具准备试管、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水、电解水装置。二、说学生九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大脑机能显著发展并趋于成熟,首先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其次是知识基础:在生活中学生已经初步的对水的物理性质有所了解。最后是能力水平

4、:学生已初步具备了收集、分析、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也初步具备了与人合作、交流、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学好本节课的知识和能力。三、说教法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辨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采取演示教学法、课件展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诸方法之长,努力做到教法最优组织。四、说学法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需要学生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方法有:探究学习法、多种感官协同法、小组讨论法、自主学习法。五、说教学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的。为此我创设情境,为学生提

5、供丰富、生动、直观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如下:(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讲述:1977年11月9日,在印度东南部的马德里斯某一海湾的水域内,发生了一次大火。当时,海上风浪已经接连数日没有停息了,这天,一阵强大的飓风过后,海面上突然燃烧起熊熊大火,颇为奇观,火光照耀四周数十公里。剧烈的火焰竟使海天连成一片,形成半壁红彤壮观奇妙的景观,目击者无不目瞪口呆。海水为什么起火?事故发生后,据科学家研究,原来这场大火的原因是时速高达250公里的飓风与海水发生剧烈摩擦,产生的巨大能量使水分子分解,引起氢气燃烧。原来这场大火和水的组成关系密切,那么我们先来研究一下水的组成。我这样设计的目

6、的: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设置悬念,引入本课题。(二)演示实验 推进新课1.通过我演示电解水的实验过程,提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此时,再引导他们猜想、思考产生的是什么气体,接下来通过气体检验来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和氧气,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使用各种仪器做化学实验的能力。最后在我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得出实验结论。我这样设计的目的: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加深他们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和理解。鼓励学生对未知事物进行大胆猜测,调动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观察、总结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2.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阅读第47页有关氢气性质的内容,鼓励学

7、生归纳总结出氢气的性质,并加深学生对于氢气在使用前一定要先检验纯度这一认识,之后再为学生演示氢气验纯这一过程,接下来引导学生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并尝试写出化学式。最后让学生自由交流讨论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二是在上述这个变化的前后,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有无变化?在交流讨论后,询问学生的交流结果,再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总结,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参加反应的元素没有发生变化”两个重要结论。我这样设计的目的: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主动思考,而不是教师的直接灌输,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相互

8、合作、相互交流的能力。介绍氢气的多种用途:高能清洁燃料。(可用火箭、宇宙飞船的燃料);最常见的用途是充填氢气球和氢气飞艇;氢气跟氧气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氢氧焰可达3000的高温,用于焊接或切割金属;利用氢气的还原性,可以冶炼重要的金属。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拓展学生视野,活泼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放宽眼界,不要拘泥于课本,更多的知识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化学说课稿 篇2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我叫程志平,来自浙江省台州中学,我说课的主题是酚的性质和应用,选自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专题4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我将从思考、实践、反思三方面完成说课。一、我的思考环绕着本课题,我从以下5个方面作了分析与思考1

9、教学价值学科知识的建构价值有机化学基础介绍了常见几类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并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酚作为重要的一类有机物,它的出现可以完善有机物知识体系,丰富学生对有机物的认识。学科方法的发展价值酚继醇之后出现,同官能团性质却有较大差异的事实,让学生认识到有机物性质不仅取决于孤立基团的性质,还要考虑相互影响,丰富发展了结构决定性质的内涵,为以后复杂有机物性质的学习提供了方法指导,这是酚教学的最大价值。学科认知的情感价值酚可以造福人类,酚的不当使用也会污染环境,如何解决?关键还是靠化学本身,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化学的发展对社会、环境的影响。酚的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在原有认知基础上生长出的

10、新的知识。2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学生已学芳香烃和醇,掌握了苯环和羟基的性质。能力基础:学生已了解有机物学习的重要思想,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潜在困难:对结构决定性质的理解比较片面,大部分同学对于基团之间是否存在着相互影响以及如何影响不清楚;实验方案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比较薄弱。基于对教材内容和价值的理解,结合化学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情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酚的结构特点;掌握苯酚的性质,并能准确书写相应方程式;了解苯酚的常见用途;知道酚对环境的影响;知道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事实。过程与方法经历从结构预测性质,用实验探究性质的过程,认

11、识苯酚的性质;通过实际生活中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了解苯酚的用途及对环境的影响;应用对比分析、类比迁移、归纳总结等方法,形成基团间相互影响的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提高化学学习兴趣;通过基团相互影响的学习,树立事物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是物质世界普遍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这里重点体现过程与方法目标,因为只有在一定的过程和方法中才能落实知识、锻炼技能、提升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体我将在实践环节渗透介绍。4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苯酚化学性质的学习教学难点:分子内基团间相互影响观念的形成如何突破重难点,如何达成具体的教学目标,要选择一定的教法学法作为支

12、撑。5教法学法教法:通过情境创设,任务驱动、协作交流等形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完成知识的自我构建。学法: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学习方法自主形成概念,构建知识,发展观念。这是我选择的教法和学法,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则是帮助者、促进者角色。以上是我的5点思考,接下去我重点介绍我的教学实践。二、我的实践本课教学我将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第一环节:情境导入引出概念创设情境1,什么叫醇?唤醒原有的认知经验,醇含有羟基官能团。创设情境2,也含有羟基,为何叫酚?引发认知冲突,必然促使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得出酚含有羟基和苯

13、环,且要直接相连,从而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完成概念的顺应。发现了酚的本质特征后,学生自然能写出最简单的酚苯酚的结构简式。苯酚是酚的代表物质,它有何性质?本课进行到第二环节。第二环节:结构分析预测性质用结构指导性质的学习是有机研究的重要方法。教师提示新旧知识联系的线索:哪些物质含有苯环?学生想到了和,哪些物质含有羟基?学生想到了ch3ch2oh、h2o。进而提出一个驱动性的任务:根据苯酚的结构,分组讨论,写出你认为苯酚具有的所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说明理由。通过同伴互助,缩小认知差异;通过头脑风暴,激发创新灵感;通过展示交流,暴露认知困难。学生认为苯酚应该易溶于有机溶剂,而在水中溶解度意见出现

14、分歧,有些同学认为含有羟基,所以易溶,有些基于原有经验,含有苯环一般难溶,也有些同学认为两者都有影响,可能微溶。这是物理性质上的认知困难。对于化学性质,学生则写出了许多方程式:显然,学生将苯酚中的羟基同化为醇中羟基,将苯酚中的苯环,同化为苯,苯酚的性质是苯和醇性质的加和。对于这些反应是否全部都能发生以及有无其它反应学生不确定,这是化学性质上的认知困难。如何解决?实验就是一把最好的钥匙,本课推进到第三环节第三环节:实验探究归纳性质环绕着苯酚溶解性的分歧,采用分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由于之前猜想的分歧,所以学生是带着强烈的学习动机进入到探究活动中去的,更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引发思考。通过实验

15、,学生得出苯酚易溶于有机溶剂,而在水中溶解度不大的规律,同时基于好奇心和本能,学生会主动看,会闻,也发现了其它的物理性质。经历整个探究过程,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锻炼了技能,也感受到了探究的乐趣。性质反映结构,如何理解苯酚水溶性与结构的关系?通过反思策略,学生感悟到苯酚的水溶性不是由羟基和苯环单独决定的,而是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初步建立基团影响的观念。化学性质我不急于实验探究,而是设置如下三个疑问:苯酚中羟基的性质与醇的性质完全相同吗?苯酚中苯环的性质与苯的性质完全相同吗?苯酚的性质有无不同于苯和醇的特殊性质?这三个问题正是学生的认知困惑,于是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此时教师再

16、提供实验支持,学生则通过观察宏观的实验现象,分析微观的反应本质,并尝试用化学符号反应方程表示,经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协作交流,从而归纳出苯酚的化学性质。这与学生原有认知又产生了强烈的冲突,为何同为羟基,苯酚有酸性而乙醇没有?性质反映结构,对比醇、苯酚结构,感悟到是苯环对羟基造成了影响。为何同为苯环,苯酚更易发生取代反应?对比苯酚与苯的结构,感悟到羟基对苯环也造成了影响,从而得出基团间相互影响的观念性认识。而显色反应是醇和苯均不具有的性质,对比结构可知,只有同时含有苯环和羟基,且直接相连才具有这样的特殊性质,其它酚也应该有,用于检验酚的存在,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最后通过一个反思性的问

17、题:如何认识苯酚化学性质与结构的关系?让学生意识到不能孤立的理解苯环和羟基的性质,还要考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反思中完成观念和方法的顺应。化学研究的目的是利用和创造物质,造福人类,这是化学学科的价值所在,本课推进到第四环节。第四环节:拓展应用体验价值酚用途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造福人类;苯酚甘油说明书的阅读与分析,旨在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化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问题,同时也巩固加深了对苯酚性质的理解。化学的发展同样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我采用“抛锚式”的教学方法,创设“新安江苯酚污染事件”的真实情景,让学生意识到酚的不当处置也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但此时学生更加关注的是如何处理这一

18、危机,抓住学生这种强烈的心理动机,我提出了如下5个问题:1交警皮肤灼伤如何处理?2岸上泄漏苯酚如何处理?3泄漏点附近水域苯酚浓度较高,如何回收?4下游低浓度含酚废水可能如何处理?5教会普通市民如何用简单的方法检验家里的自来水是否遭到苯酚污染。问题解决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知识落实情况的反馈过程,而问题解决的结果也使学生意识到化学污染问题是可防可治的,而解决的主要方法还是靠发展化学,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同。课堂教学已经结束,但是我们的思考仍在继续。我布置课后作业1:实际工业上含酚废水的处理方法还有哪些?引导学生关心、关注环境治理的问题,拓展学生知识的广度。作业2是学生能力提升的需要,即从典型代表

19、物的性质迁移到一类物质性质的能力,也为下节课继续学习酚的性质提供铺垫。三、我的反思当完成本课教学后,我在思考到底什么样的知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最有意义?宋心琦教授认为,不是具体的化学专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本课教学中,如何学习苯酚的性质?结构预测,实验探究是两种重要的方法和手段。如何正确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应该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基团性质,因为不同基团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从而形成较完善的结构观。如何看待化学的发展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化学的发展是两条腿走路,既能造福人类,也会带来环境问题,这是事物的两面性,化学发展的目标是努力减少并消除污染,发展绿色

20、化学,从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当学生具备了这些基本的化学观念并将之内化为自身的认识后,原来有机物是用这样的结构观去认识的,用这样的实验观去探究的,用这样的价值观去对待的,学生也就具备了较高的学科素养和终身发展的能力,这不正是我们教育追寻的目标吗?以上是我说课的内容,不当之处请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化学说课稿 篇3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的内容,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节。金属单质的性质是金属元素性质的反映,是了解金属化合物性质的基础。本节以学生在初中学过的有关金属的性质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基础,选取典型的金属如钠、铝进一步学

21、习拓展金属的性质。通过本节以及后面章节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两章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在化学2中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另外,在本节学习中所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也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可为后继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论基础。(二)教材处理本节内容分三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为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第二课时为金属与水和酸的反应,第三课时为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本节课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思路。(三)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

22、读课本中的图片、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和加深初中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和规律。(2)通过观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其保存方法。(3)了解活泼金属(na、mg、al)与o2的反应;探索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的原子结构的关系,了解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金属钠、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探究活动,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学习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钠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钠的燃烧反应)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了解金属及金属氧化膜

23、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知道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质和发生的事情。(四)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和难点钠在不同条件下和氧气的反应及其产物的实验探究。二、教法和学法(一)教学方法本节教学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主要采用“演示实验法”。教师通过学生看到的客观事实或已学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二)学法指导本节课的实验大部分是演示实验,让学生熟悉实验正确操作。我在实验前会先讲清楚实验过程,强调操作注意事项以及观察要点;在实验过程中,我也会时时提醒学生注意哪些实验现象,并让学生描述出实验现象。通过两组实验,调动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深刻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

24、的过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思考、讨论、归纳与总结,认识实验的本质,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效果。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思考生活生产中的金属制品,举例,体现金属在生活和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三)复习旧知:课本p42“思考与交流”。1复习金属的物理性质。2回顾初中阶段学习过的有关金属的反应,并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通过提问,师生共同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盐反应;(2)金属与酸反应;(3)金属与氧气反应。3根据na、mg、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na、mg、al的原子结构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四)探索新知:实验探究金属钠的性质1提出问题:真金不怕火炼是什么意思?金子在

25、高温下不能发生反应,铁铝在常温下不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点燃条件下可以和纯氧反应,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呢?展示金属钠2介绍金属钠的保存,思考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用实物展示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学生总结概括。分析钠的切口变暗的原因,说明na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3引导学生进行钠的燃烧实验及总结归纳实验现象,4.回忆al在纯氧中的燃烧反应,对比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现象,说明氧化铝对al的保护作用5.拓展延伸:金属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金属氧化物,金属在反应中表现还原性,遇见其他氧化性物质也会发生化学反应,例如与氯气,与硫反应,生成相应的氯化物和硫化物,引导学生自己写出反应方程式。(五) 课

26、堂小结引导学生分析na、al和氧气反应过程中,na、al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以及在反应中na和al体现的性质,得出结论:na、al等金属单质具有还原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作还原剂。并进一步指出:由于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较少,最外层电子容易失去,金属单质往往表现出还原性,能与许多氧化剂发生反应。除了与氧气反应以外,金属单质还能和cl2、s等氧化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列出na与cl2反应、fe与s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六)布置作业:四、板书设计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质软、熔点低1na与o2的反应2 常温下: 4na + o2 = 2n

27、a2o (白色)加热条件下:(淡黄色)2铝与o2的反应4al + 3o2 = 2al2o33金属与其它非金属的反应 2na + cl2 = 2nacl fe + s = fes 1 2na + o2 = na2o2化学说课稿 篇4一,教材分析:碱金属化合物是高中化学重点内容之一。钠是碱金属元素的典型代表。而过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钠的化合物。学过过氧化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以后其他碱金属元素的学习有着重要意义,也有利于_知识的系统掌握。二,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了解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过氧化钠的氧化还原反应,掌握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和水,酸等的反应。并了解过氧化钠的漂白性,掌握过氧化钠与氧化钠的区别

28、与联系。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能力。3,情感目标: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化学的探索精神使学生会主动地学习化学。三,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1,新课的导入:过氧化钠为什么可以作为呼吸面具上和潜水艇里氧气的_?过氧化钠可以作为羽毛等的漂白剂而氧化钠却不可以,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些联系到生活的话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老师就可以轻易地把好奇的学生带到新课的教学内容之中。2,新课的讲解:(1)通过现场演示可让学生了解过氧化钠的一些物理性质(2)写出过氧化钠和氧化钠分别跟水反应的方程式,通过两个方程式的对比,让学生掌握过氧

29、化钠与水反应的特点以及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区别与联系。1)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而氧化钠与水是非氧化还原反应。2)氧化钠与水反应无氧气生成,而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有氧气生成,这就是过氧化钠可以作为呼吸面具上和潜水艇里面氧气的_的原因。而且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过氧化钠既作为氧化剂,又作为还原剂。3)两者都有氢氧化钠生成。(3)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的反应与过氧化钠跟水反应类似,可用相同方法分析。(4)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过氧化钠的漂白性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用实验方法验证过氧化钠的漂白性。1)将过氧化钠粉末假如到滴有酚酞的水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而向过氧化钠跟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

30、酞,溶液只变红不褪色。现象解释:开始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使酚酞变红,继续加入过氧化钠则煺色。通过以上实验演示,说明过氧化钠有强氧化性,将酚酞氧化使其煺色。2)将一有色羽毛放入试管,加水,再加过氧化钠粉末,也可见有色羽毛煺色。(5)为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主动思考的精神,让学生讨论:过氧化钠是否是碱性氧化物(6)用列表法比较过氧化钠和氧化钠。氧化钠过氧化钠颜色状态白色固体淡黄色固体生成条件常温下生成,不稳定加热或点燃钠生成,稳定所喊键型离子键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跟水反应只生成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跟二氧花碳反应只生成碳酸钠生成碳酸钠和氧气用途制氢氧化钠,用途少做供氧剂,氧化剂,漂

31、白剂(7)归纳总结:让学生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能对知识有个系统的掌握,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归纳总结的能力。(8)反馈学习: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对有疑问的地方提问,最后找一些有代表性的练习加以强化,使学生对本节的内容能更好的掌握。化学说课稿 篇5一 、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联系质量守恒定律和进行化学计算的“中介”,学生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要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而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又是进行化学计算的基础。化学方程式是继元素符号、化学式之后又学习的一种化学用语。从本节开始,以后所学的化学反应均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会写化学方程式显的尤为重要。教学目标分析。根据学生已有的

32、认知基础,结合教材和课标,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a、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知道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b、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步骤,初步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能力目标:通过对具体的化学反应的讨论、分析和解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二、教法分析本节课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在“想一想、猜一猜、试一试、练一练、议一议、做一做”的教流程中不知不觉获取新知识。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主动探索为主,教师的引导、点拨为

33、辅。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提高课堂效率。三、学法指导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教会学生如何学,是教师的职责,是培养能力的关键。本节课应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他们自己去观察、讨论、分析,培养其自主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这样做增加了学生参与机会,增强了参与意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四、教学程序。第一步:想一想(温故知新)(多媒体显示)煤饼燃烧后剩下的煤渣的质量与煤饼相比有什么变化?此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你能用化学方程式把这个反应表示出来吗?生:变小。遵守质量守恒

34、定律。c+o2点燃co2师:这个化学方程式表明了什么?生: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遵循哪两个原则?生: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师:c+o2点燃co2,是否遵守了书写原则?理由是什么?生:遵守了书写的两个原则。各物质化学式及反应条件符合事实,等号左右两边c和o原子总个数相等。设计意图:通过想一想,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为新授知识做好铺垫。通过想一想,把问题做为教学的出发点,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激情,从而引出如何写化学方程式。第二步:猜一猜(观察猜想)(多媒体显示):教材p96图片师:猜一猜,第一幅

35、图片揭示了一个化学反应是什么?左右平衡了吗?生:没有。师:这个式子左右两边h、o原子总个数相等吗?遵守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了吗?生:氧原子个数不相等。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师:猜一猜,第二幅图片左右平衡了吗?用一个什么化学方程式把它表示出来?生:左右平衡了。师:第二幅图中的平衡,是怎样从第一幅图中的不平衡变化来的?什么叫配平?生:将第一幅图中的h2o的前面配2,h2的前面配2。加在一起就配平了。在化学方程式两边的化学式前边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叫配平。设计意图:从图片上形象直观的告诉学生,h2和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如何配平的?学生很轻松的就接触到本节课的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为我们下一步突破教

36、学难点埋下伏笔。第三步:试一试(自主探索)师:你们看到过“找错误”这样的电视节目吗?现在我们也来试试。有人说,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这样的p+o2=po2请同学们找出这个化学方程式的错误有那些?生1:生成物可能不对,应该是p2o5生2:没有反应条件。生3:若生成物为p2o5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师:上述的化学方程式应该怎样改正?写化学方程式有那些步骤?(学生们热烈的讨论,找错误)生1:4p+5o2点燃2p2o5生2:第一步,将磷、氧气的化学式写在左边。p2o5的化学式写在右边。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画一条短线。第二步,配平:因为左边有两个氧原子,右边有五个氧原子,两数的最小公倍数10,所以在o

37、2前面配上5,在p2o5前面配上2。式子右边的磷原子个数是4,左边磷原子个数是1,因此要在p的前面配上4.第三步,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把短线改成等号。师:化学反应的信息是否都反应在化学方程式中了呢?演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的实验,有气体生成。生:没有。师:能不能在化学方程式中表示出这一信息?生:在氧气的化学示后面用向上的箭头表示。师:演示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的反应,有沉淀产生。怎样在化学方程式中表示这一信息?生齐答:在氢氧化铜的化学式后边加一个向下的箭头。师:是不是见气体和固体就加箭头呢?请你们看书自找答案。设计意图:强化理解、巩固练习。让学生们自主的去探索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使学生在尝试

38、中知道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步骤。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四步:练一练(讲练结合)(多媒体显示)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如不正确,为什么?(1)fe+o2点燃feo2 (2)fe+o2点燃fe3o4试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铝在氧气中燃烧(2)铁在氧气中燃烧(3)水通电分解(4)一氧化碳(co)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设计意图:学生动手独立完成,教师来回查看。帮助学生指点、纠正。反馈学生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上还存在什么问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本节重点。第五步:议一议(小结提高)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是什么?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意什么?(多媒体显示):书写化

39、学方程式的步骤(口诀):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写好化学式,记得要配平短线改等号,条件需注明气体和沉淀,箭头要分清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本节所学知识,师生共同小结。让学生体会要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第六步:做一做(课节巩固)根据信息写化学方程式(1)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等有害气体,可在用铂、钯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一种气体和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一种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在宇宙飞船的火箭推进器中,常装有液态肼(用n2h4表示)和液态双氧水(h2o2),它们混合时发生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知

40、识,通过学生的做,反馈学生存在的问,下次上课时予以纠正。布置相应的针对性训练题。化学说课稿 篇6一、说教材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初中化学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该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知识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从能量转换角度看,本节课程内容是对前一节课中“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能量也是守恒的;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从反应

41、物之间电子转移角度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二、说学情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及氧化还原反应等有关知识;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学生在生活中对电池也有所了解。学生喜欢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由实验现象推测反应原理,学生对本节课会有所期待。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当学生了解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之后,会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三、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清楚地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初步形成原电池概念。新浪微博:

42、广东省教师考试网 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基本过程和方法,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能对自己探究原电池概念及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奥秘,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能源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能源观。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教学难点:该内容特理论性强,抽象,难理解。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建立电子在原电池正负两极转移的微观模式。五、说教法教育学理论认为,选择和采用教学方法时,不仅要根据学科的特点,而且要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选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开了实验,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本课主要采用了实验探究法、再结合问题探讨法、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法等教学方法,更好地突出本课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在教学中还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便于新浪微博:广东省教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