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作物布局 n1 作物布局的意义与原则作物布局的意义与原则 n2 作物生态适应性作物生态适应性n3 作物布局设计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物布局设计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 作物布局的意义与原则作物布局的意义与原则 一、一、作物布局的含义作物布局的含义 作物布局作物布局(Crop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空间配置的总称。它包括两方面的含结构与空间配置的总称。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包括该单位种植作物的种类和品义,一方面包括该单位种植作物的种类和品种及其比例;另一方面包括各作物及品种的种及其比例;另一方面包
2、括各作物及品种的空间配置,即空间配置,即作物布局要解决的是种什么,作物布局要解决的是种什么,种多少和种在哪里的问题种多少和种在哪里的问题。 1 作物布局的意义与原则作物布局的意义与原则 二、二、作物布局的意义作物布局的意义 n(一)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n(二)适应国内及国际市场的需求n(三)有利于资源合理利用和实现 可持续发展n(四)有利于增进农民收入,充分 吸纳农民就业1 作物布局的意义与原则作物布局的意义与原则三、三、作物布局的原则作物布局的原则 n(一)(一)人的需要是前提人的需要是前提 (要与市场要求有效对接、要有利于人民生活质(要与市场要求有效对接、要有利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量的提
3、高) 人的需求包括两方面,一是自给性的需要,主要人的需求包括两方面,一是自给性的需要,主要是食品、燃料、饲料、肥源等的需要;二是社会的需是食品、燃料、饲料、肥源等的需要;二是社会的需求,包括国家和市场的需求,它往往以商品的形式出求,包括国家和市场的需求,它往往以商品的形式出现,主要是粮食、肉类、工业原料作物及精神生活等现,主要是粮食、肉类、工业原料作物及精神生活等的需要。的需要。 1 食物食物 基本满足我国人民正常活动每人每年的需要是:基本满足我国人民正常活动每人每年的需要是:口粮口粮250公斤、肉类公斤、肉类24公斤、蛋类公斤、蛋类12公斤、奶类公斤、奶类12公公斤、鱼类斤、鱼类9公斤、食油
4、公斤、食油6公斤、食糖公斤、食糖6公斤、水果公斤、水果20公公斤。斤。1 作物布局的意义与原则作物布局的意义与原则三、三、作物布局的原则作物布局的原则 2 饲料饲料 在植物性产品转化为动物性产品过程中,在植物性产品转化为动物性产品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在高水平下,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在高水平下,3公斤料换公斤料换1公斤鸡蛋,公斤鸡蛋,4-5公斤料换公斤料换1公斤猪活重(活重公斤猪活重(活重*0.75=胴体重),胴体重),1公斤料换公斤料换2.3公斤牛奶,公斤牛奶,7-10公斤料长公斤料长1公斤肉牛,还要搭配其他饲料。公斤肉牛,还要搭配其他饲料。因此,要做好农牧布局、粗饲料与精饲料作物因此,要
5、做好农牧布局、粗饲料与精饲料作物的布局、干饲料与青饲料、能量饲料与蛋白饲的布局、干饲料与青饲料、能量饲料与蛋白饲料等的布局。料等的布局。1 作物布局的意义与原则作物布局的意义与原则三、三、作物布局的原则作物布局的原则 3 燃料燃料 当前我国广大农村中,生物燃料是燃料的当前我国广大农村中,生物燃料是燃料的主要部分,约占农村能源的主要部分,约占农村能源的68.3%。而生物。而生物能源主要是秸秆和柴草,大致农村每人每年需能源主要是秸秆和柴草,大致农村每人每年需消耗秸秆消耗秸秆500公斤。而公斤。而1公斤经济产量可生产公斤经济产量可生产秸秆,水稻、玉米秸秆,水稻、玉米1公斤,小麦公斤,小麦2公斤,皮棉
6、公斤,皮棉7公斤。每亩各种类型树林可提供的柴草量:薪公斤。每亩各种类型树林可提供的柴草量:薪炭林炭林250-500公斤,用材林公斤,用材林50-100公斤,农公斤,农田防护林田防护林50公斤,灌木林公斤,灌木林50-75公斤,四旁植公斤,四旁植树每株树每株2-2.5公斤。所以,作物布局时要考虑公斤。所以,作物布局时要考虑燃料的需要。燃料的需要。 1 作物布局的意义与原则作物布局的意义与原则三、三、作物布局的原则作物布局的原则 n(二)(二)生态适应性是作物布局的基础生态适应性是作物布局的基础 (要与当地生态条件相吻合、要符合可持续(要与当地生态条件相吻合、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发展的要求)
7、作物生态适应性作物生态适应性(ecological adaptation)就就是农作物的生物学特点及其对生态条件的要求与是农作物的生物学特点及其对生态条件的要求与当地实际外界环境相适应的程度。一个地方能种当地实际外界环境相适应的程度。一个地方能种什么,不能种什么?什么能生长好,什么不能长什么,不能种什么?什么能生长好,什么不能长好,首先是由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所决定的,即看好,首先是由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所决定的,即看当地的环境条件能否满足作物本身的要求以及满当地的环境条件能否满足作物本身的要求以及满足的程度如何。足的程度如何。1 作物布局的意义与原则作物布局的意义与原则三、三、作物布局的原则作物布局
8、的原则 对作物布局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大范对作物布局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大范围内,首先决定于围内,首先决定于气候因素气候因素,尤其是热量和水,尤其是热量和水分,其次是分,其次是地学因素地学因素,即母质、土壤、地貌。,即母质、土壤、地貌。一般讲,决定一种植物能否生存的是气候因素,一般讲,决定一种植物能否生存的是气候因素,而决定是否繁荣的则要看气候及地学因素。在而决定是否繁荣的则要看气候及地学因素。在一个小范围内,气候差异很小,影响作物布局一个小范围内,气候差异很小,影响作物布局变动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土壤、肥力、地下水等变动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土壤、肥力、地下水等地学因素。地学因素。 1 作物布局的意义
9、与原则作物布局的意义与原则三、三、作物布局的原则作物布局的原则 n(三)(三)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因素是作物布局的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因素是作物布局的重要条件重要条件 (要有利于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要有利于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 1. 1. 经济效益经济效益 6. 6. 劳畜力机械化条件劳畜力机械化条件 2. 2. 市场与价格市场与价格 7. 7. 品种品种 3. 3. 人地比人地比 8. 8. 劳动者素质劳动者素质 4. 4. 水利条件水利条件 9. 9. 科学技术水平科学技术水平 5. 5. 肥料条件肥料条件n当前在作物布局时应注重以下农产品的开发与当前在作物布局时应注重以下农产品的开发与生产
10、:生产:n优质产品优质产品n功能性产品功能性产品n传统产品传统产品n地方性产品地方性产品n专用性产品专用性产品n新特产品短缺产品新特产品短缺产品n深加工产品深加工产品2 作物生态适应性作物生态适应性一、一、作物对光的适应性作物对光的适应性 光质、光量、光时光质、光量、光时 光是热量的来源,从大范围来看,光的光是热量的来源,从大范围来看,光的分布决定了热量的分布,使之形成不同的温分布决定了热量的分布,使之形成不同的温度带,因而就间接地对作物的分布起了重要度带,因而就间接地对作物的分布起了重要作用;若从较小范围来看(一个省、一个地作用;若从较小范围来看(一个省、一个地区),光对作物的直接影响是光合
11、作用,而区),光对作物的直接影响是光合作用,而对作物的分布就不如热量和水分影响显著。对作物的分布就不如热量和水分影响显著。 2 作物生态适应性作物生态适应性一、一、作物对光的适应性作物对光的适应性 1. C1. C4 4与与C C3 3作物的分布作物的分布 2. 2. 喜光与耐荫作物的分布喜光与耐荫作物的分布 3. 3. 长日照与短日照作物的分布长日照与短日照作物的分布光周期光周期 山西短、长、中日照作物都可种植生长,只是山西短、长、中日照作物都可种植生长,只是季节上的分布不同,长日照作物适于秋播或早春播,季节上的分布不同,长日照作物适于秋播或早春播,夏季收获,开花结实(真叶夏季收获,开花结实
12、(真叶- -花芽分化)正好利用长花芽分化)正好利用长日照季节,短日照作物则适于晚春播或夏季播种,日照季节,短日照作物则适于晚春播或夏季播种,秋季收获,又利用了日照短的生长季节,由此可见,秋季收获,又利用了日照短的生长季节,由此可见,日照长短直接影响一个地区作物的季节布局。日照长短直接影响一个地区作物的季节布局。 2 作物生态适应性作物生态适应性二、二、作物对热量(温度)的适应性作物对热量(温度)的适应性 (一)作物对热量的要求(一)作物对热量的要求 1. 常用的温度指标常用的温度指标 积温、三基点温度、生物学下限温积温、三基点温度、生物学下限温度、生育期天数、无霜期长短、界限温度、生育期天数、
13、无霜期长短、界限温度度2 作物生态适应性作物生态适应性二、二、作物对热量的适应性作物对热量的适应性 (一)作物对热量的要求(一)作物对热量的要求 2. 作物对温度的适应性作物对温度的适应性 喜凉作物喜凉作物喜凉耐霜型喜凉耐霜型喜凉耐寒型喜凉耐寒型喜温作物喜温作物温凉型温凉型温暖型温暖型耐热型耐热型亚热带及热带作物亚热带及热带作物2 作物生态适应性作物生态适应性表表2-1 我国各种积温(我国各种积温(0)地带的适宜作物与组合)地带的适宜作物与组合0积温(积温()无霜期(无霜期(d)类型类型适宜作物与组合适宜作物与组合10001500100寒冷作物带寒冷作物带早熟春小麦、青稞、豌豆、小油菜、马铃早
14、熟春小麦、青稞、豌豆、小油菜、马铃薯、芜菁、萝卜薯、芜菁、萝卜15002500100120温寒作物带温寒作物带亚麻、马铃薯、莜麦、大麦、春小麦、早亚麻、马铃薯、莜麦、大麦、春小麦、早谷子、甜菜、向日葵、水稻谷子、甜菜、向日葵、水稻25003500120150温凉作物带温凉作物带谷子、糜子、玉米、大豆、高粱、春小麦、谷子、糜子、玉米、大豆、高粱、春小麦、甜菜、向日葵、水稻甜菜、向日葵、水稻35004500140180温和作物带温和作物带冬小麦、玉米、高粱、豆类、早熟棉、水冬小麦、玉米、高粱、豆类、早熟棉、水稻、糜谷、饲料绿肥稻、糜谷、饲料绿肥45005500180200温暖带温暖带冬小麦、棉花、
15、花生、甘薯、水稻、小麦冬小麦、棉花、花生、甘薯、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甘薯玉米、大豆、甘薯55007500220280北中亚热带北中亚热带茶、油茶、油桐、竹、柑橘、马尾松、衫、茶、油茶、油桐、竹、柑橘、马尾松、衫、麦(油、肥、蚕豆)麦(油、肥、蚕豆)-稻稻-稻、麦稻、麦-棉棉75009500280360南亚热带及热带南亚热带及热带甘薯甘薯-稻稻-稻、香蕉、甘蔗、橡胶、油棕、稻、香蕉、甘蔗、橡胶、油棕、椰子、可可椰子、可可2 作物生作物生态适应性态适应性二、二、作物对热量的适应作物对热量的适应性性 (二)山西省热量资(二)山西省热量资源及特点源及特点 1. 热量资源分布热量资源分布 2 作物生
16、态适应性作物生态适应性二、二、作物对热量的适应性作物对热量的适应性 (二)山西省热量资源及特点(二)山西省热量资源及特点 2. 山西省热量资源特点山西省热量资源特点 (1)冬冷夏热,寒暑变化剧烈,气温年较差大)冬冷夏热,寒暑变化剧烈,气温年较差大 (2)昼夜温差大,积温有效性高,有利于作物)昼夜温差大,积温有效性高,有利于作物 干物质的积累干物质的积累 (3)雨热同期,水热利用率高)雨热同期,水热利用率高 (4)春季升温迅速,秋季降温急骤)春季升温迅速,秋季降温急骤 二、二、作物对热量的适应性作物对热量的适应性 (三)山西省作物的热量分带(三)山西省作物的热量分带 热量带热量带农业意义农业意义
17、E重旱区重旱区缺水缺水220-285方方/亩亩D干旱区干旱区缺水缺水160-220方方/亩亩C轻旱区轻旱区缺水缺水100-160方方/亩亩B微旱区微旱区缺水缺水40-100方方/亩亩A不旱区不旱区缺水缺水40方方/亩亩1温热作物带;温热作物带;0积积温温4500-5000 ,无霜期无霜期180-205天天一年两熟,可复播玉米,适一年两熟,可复播玉米,适宜中早熟棉花,早熟冬麦宜中早熟棉花,早熟冬麦1E晋南盆晋南盆地地2温暖作物带;温暖作物带;0积积温温4000-4500 ,无霜期无霜期160-180天天稳定型两年三熟,可复种谷稳定型两年三熟,可复种谷子黍等,适宜特早熟棉花,子黍等,适宜特早熟棉花
18、,中熟冬麦。玉米、高粱中熟冬麦。玉米、高粱2D 太原盆地区太原盆地区 2D中条山西中条山西段区段区2C晋城区、阳晋城区、阳泉区泉区3温和作物带;温和作物带;0积积温温3600-4000 ,无霜期无霜期140-160天天不稳定型两年三熟,可复种不稳定型两年三熟,可复种糜子葵花等小秋,棉花北界,糜子葵花等小秋,棉花北界,晚熟冬麦,玉米、高粱晚熟冬麦,玉米、高粱3D忻定盆地区忻定盆地区 3C黄河沿岸南黄河沿岸南段区、盂县昔阳段区、盂县昔阳县、上党北部区县、上党北部区3B上党中部区上党中部区 3B安泽山区安泽山区 4温凉作物带;温凉作物带;0积积温温3000-3600 ,无霜期无霜期120-140天天
19、一年一熟,可种喜温喜凉作一年一熟,可种喜温喜凉作物(玉米、谷子、马铃薯、物(玉米、谷子、马铃薯、甜菜、春麦),不能种冬麦甜菜、春麦),不能种冬麦4D1黄河沿岸黄河沿岸北段区北段区(3600-4000 )4C2大同盆地区、大同盆地区、灵丘繁峙区灵丘繁峙区4B1晋东丘陵区晋东丘陵区4B2汾河上游河汾河上游河谷区谷区 4B1吕梁山南吕梁山南段区,左权山区段区,左权山区4A1陵川山区、陵川山区、中条东段山区中条东段山区5温寒作物带;温寒作物带;0积积温温2500-3000 ,无霜期无霜期100-120天天一年一熟,以耐寒作物为主一年一熟,以耐寒作物为主(马铃薯、莜麦、胡麻、糜、(马铃薯、莜麦、胡麻、糜
20、、谷、豆类)谷、豆类)5B晋西北高原晋西北高原区区 5A太岳太行太岳太行山区山区6高寒植物带;高寒植物带;0积积温温2500,无霜期,无霜期100天天主要是树草植物,部分河谷、主要是树草植物,部分河谷、阳坡地可种耐寒作物阳坡地可种耐寒作物 6A 恒山区、恒山区、五台山区、吕梁五台山区、吕梁山北段山北段农业意义农业意义春、夏春、夏(伏伏)重旱重旱春旱重、夏旱春旱重、夏旱轻轻春旱、夏微旱春旱、夏微旱春旱轻、夏不旱春旱轻、夏不旱 春微旱、夏不旱春微旱、夏不旱注:注:1. 有有者气候由垂直变化的山区;者气候由垂直变化的山区; 2. 1、2、3带能种冬小麦,带能种冬小麦,4带中带中D1、B1区能种冬麦,
21、区能种冬麦,C2、B2区及区及5、6带不能种冬麦带不能种冬麦2 作物生态适应性作物生态适应性三、三、作物对水分的适应性作物对水分的适应性 (一)作物对水分的要求(一)作物对水分的要求 1. 1. 水分指标水分指标 (1)年降雨量及季节分布年降雨量及季节分布 250mm250-500mm500-750mm750-1000mm干旱气候干旱气候半干旱气候半干旱气候半湿润气候半湿润气候湿润气候湿润气候2 作物生态适应性作物生态适应性三、三、作物对水分的适应性作物对水分的适应性 (一)作物对水分的要求(一)作物对水分的要求 1. 1. 水分指标水分指标 (2)干燥度干燥度RTK1016.0干燥度干燥度湿
22、润状况湿润状况植被植被农业措施农业措施0.49很湿很湿 0.5-0.99湿润湿润森林森林水分过多,排水水分过多,排水1.00-1.49半湿润半湿润草原草原水分不足水分不足1.50-1.99半干旱半干旱干草原干草原需灌溉需灌溉2.00-3.99干旱干旱荒漠草原荒漠草原需灌溉需灌溉4.00很干旱很干旱荒漠荒漠需灌溉需灌溉2 作物生态适应性作物生态适应性三、三、作物对水分的适应性作物对水分的适应性 (一)作物对水分的要求(一)作物对水分的要求 1. 1. 水分指标水分指标 (3)地下水埋深地下水埋深 (4)(4)灌溉程度灌溉程度 (5)(5)潜在蒸腾蒸发(潜在蒸腾蒸发(PETPET) (6)(6)湿
23、润指数湿润指数 = P= P(降水)(降水)/ PET/ PET1WATHTWPET0.75极干极干旱旱干旱干旱半干半干旱旱半湿半湿润润湿润湿润2 作物生态适应性作物生态适应性三、三、作物对水分的适应性作物对水分的适应性 (一)作物对水分的要求(一)作物对水分的要求 2. 2. 大田作物对水分的适应性大田作物对水分的适应性 (1)喜水耐涝型)喜水耐涝型 (2)喜湿润型)喜湿润型 (3)中间水分型)中间水分型 (4)耐旱怕涝型)耐旱怕涝型 (5)耐旱耐涝型)耐旱耐涝型 (6)避旱涝型)避旱涝型 2 作物生作物生态适应性态适应性三、三、作物对水分的适应性作物对水分的适应性 (二)山西省水资源特(二
24、)山西省水资源特点点 1. 1. 降水分布及特点降水分布及特点 (1)山上多于平川,)山上多于平川,东南多于西北东南多于西北 (2)夏季)夏季秋季秋季春春季季冬季冬季 (3)年际间变化幅)年际间变化幅度大度大2 作物生作物生态适应性态适应性三、三、作物对水分的适应性作物对水分的适应性 (二)山西省水资源特(二)山西省水资源特点点 2. 2. 山西省水分余亏山西省水分余亏 A.A.不旱区不旱区 缺水缺水401100m 1900m (6)莜)莜 麦:北麦:北2000米米 (7)胡)胡 麻:晋西北麻:晋西北 (8)高)高 粱:适应性强粱:适应性强2 作物生态适应性作物生态适应性四、四、作物对地貌的适
25、应性作物对地貌的适应性 (二)地形对作物布局的影响(二)地形对作物布局的影响 1. 阳坡阴坡阳坡阴坡 2. 平原地区农田有高洼之分平原地区农田有高洼之分 10102020100%77%117%132%52%2 作物生态适应性作物生态适应性五五、作物对土壤的适应性作物对土壤的适应性 (一)土壤质地与作物布局(一)土壤质地与作物布局 沙土、黏土、壤土沙土、黏土、壤土 (二)土层厚度与作物布局(二)土层厚度与作物布局 土层薄的土壤、土层厚的土壤土层薄的土壤、土层厚的土壤2 作物生态适应性作物生态适应性五五、作物对土壤的适应性作物对土壤的适应性 (三)土壤含盐量与作物布局(三)土壤含盐量与作物布局 作
26、物的耐盐能力(以干土重作物的耐盐能力(以干土重%计)计)生长生长状况状况水稻水稻冬小麦冬小麦春小麦春小麦玉米玉米高粱高粱糜子糜子棉花棉花向日葵向日葵草木樨草木樨正常正常受抑制受抑制死亡死亡0.70.60.60.70.80.80.90.90.82 作物生态适应性作物生态适应性五五、作物对土壤的适应性作物对土壤的适应性 (四)土壤(四)土壤pH (1)适于在)适于在pH5.5-6的酸性土壤中生长的作物有:的酸性土壤中生长的作物有:荞麦、马铃薯、燕麦、甘薯、黑麦、烟草、芝麻、荞麦、马铃薯、燕麦、甘薯、黑麦、烟草、芝麻、绿豆、豇豆、杉木、茶、马尾松等。绿豆、豇豆、杉木、茶、马尾松等。 (2)适于)适于
27、pH6.2-6.9的土壤中生长的作物有:大麦、的土壤中生长的作物有:大麦、玉米、豌豆、花生、大豆、向日葵、亚麻、甜菜、玉米、豌豆、花生、大豆、向日葵、亚麻、甜菜、棉花、水稻、高粱等。棉花、水稻、高粱等。 (3)能在)能在pH7.5的土壤中生长的作物有:苜蓿、的土壤中生长的作物有:苜蓿、棉花、甜菜、草木栖、高粱等。棉花、甜菜、草木栖、高粱等。 2 作物生态适应性作物生态适应性五五、作物对土壤的适应性作物对土壤的适应性 (五)土壤肥力(五)土壤肥力 耐瘠性耐瘠性 耐肥性耐肥性 (六)养地与耗地作物(六)养地与耗地作物 1.富氮作物富氮作物 2.富碳耗氮作物富碳耗氮作物 3.半养地作物半养地作物3
28、作物布局设计作物布局设计一、一、作物布局设计作物布局设计 (一)(一)明确对产品的需要明确对产品的需要 自给性需要与商品性需要自给性需要与商品性需要 (二)查清条件、掌握情况(二)查清条件、掌握情况 1.1.自然条件:光、热、水、地貌、土地、土自然条件:光、热、水、地貌、土地、土 壤、植被、作物、灾害壤、植被、作物、灾害 2.2.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条件:肥料、能源、机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条件:肥料、能源、机 械、市场、价格、政策、交通、科技水平械、市场、价格、政策、交通、科技水平 3.3.掌握情况:现有种植制度、历年演变情况、掌握情况:现有种植制度、历年演变情况、 产值、收入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产值
29、、收入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3 作物布局设计作物布局设计一、一、作物布局设计作物布局设计 (三)(三)农作物生态适应性的确定农作物生态适应性的确定项项 目目播种播种出苗出苗分蘖分蘖越冬越冬拔节拔节抽穗抽穗成熟成熟共计共计作物要求作物要求15181214-20121616202022该地实际该地实际15181113-16-20 121517202125要求水分要求水分mm8064108148400实际降雨实际降雨mm512017571453 作物布局设计作物布局设计一、一、作物布局设计作物布局设计 (四)种植适宜区的划分(四)种植适宜区的划分 (五)作物生产基地与商品基地的确定(五)作物生产基地与
30、商品基地的确定 (六)作物组成的确定(六)作物组成的确定 (七)综合划分作物种植区划或配置(七)综合划分作物种植区划或配置 (八)可行性鉴定(八)可行性鉴定 (九)实施(九)实施3 作物布局设计作物布局设计二、二、作物布局研究法(实验中介绍作物布局研究法(实验中介绍) (一)生态适应性分析法(一)生态适应性分析法 (二)生物节奏与季节节奏平行分析法(二)生物节奏与季节节奏平行分析法 (三)相似分析法(三)相似分析法 (四)成本收益分析法(四)成本收益分析法 (五)相关分析法(五)相关分析法 (六)作物生态适应性回归法(六)作物生态适应性回归法 (七)规划法(七)规划法4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
31、业结构调整 一、农村产业结构的内涵及层次一、农村产业结构的内涵及层次(一)产业的划分(一)产业的划分 第一种第一种 根据产业的性质根据产业的性质(即物质生产性质即物质生产性质)来划分:来划分:第一产业第一产业,人类,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活动,如农业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活动,如农业(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包括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等林业等)与采矿业;与采矿业;第二产业第二产业,以第一产业提供的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以第一产业提供的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生产活动,如重工业、轻工业、建筑业等;生产活动,如重工业、轻工业、建筑业等;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为第一、二产业提,为第一、二产业提
32、供社会服务的各种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包括商业、运输业、服务业、金供社会服务的各种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包括商业、运输业、服务业、金融业以及科学、教育、文化、卫生、行政机关等。融业以及科学、教育、文化、卫生、行政机关等。 第二种第二种 从便于统计分析的角度来划分:从便于统计分析的角度来划分:第一产业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工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煤气水、电力、蒸汽、煤气)和建筑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第三产业,除上述一、二产业以外的,除上述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交
33、通、邮电、商业饮食、供销、仓储;金融保险、地质普查、其他各业:交通、邮电、商业饮食、供销、仓储;金融保险、地质普查、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技术服务;教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技术服务;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事业。等。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事业。等。4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一、农村产业结构的内涵及层次一、农村产业结构的内涵及层次(二)农村产业结构的内涵二)农村产业结构的内涵 农村产业结构是农村再生产过程中,第一、农村产业结构是农村再生产过程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各自所
34、处的不同地位、所占的不同第二、第三产业各自所处的不同地位、所占的不同比例比例 (三)农村产业结构的层次(三)农村产业结构的层次 4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二、农村产业结构现状二、农村产业结构现状(一)种植业结构(一)种植业结构 1粮食作物粮食作物 2经济作物经济作物 3其他作物其他作物 4主要大田作物生产的发展需求主要大田作物生产的发展需求 4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二、农村产业结构现状二、农村产业结构现状(二)农业生产结构(二)农业生产结构 1林业林业 (1)森林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多集中在边远地区)森林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多集中在边远地区 (2)用材林比重大,防护林和薪
35、炭林比重小,林种结构不合)用材林比重大,防护林和薪炭林比重小,林种结构不合理,影响全面效果理,影响全面效果 (3)宜林土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宜林土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 2畜牧业畜牧业 3渔业渔业 (1)海洋捕捞是我国渔业生产的主体)海洋捕捞是我国渔业生产的主体 (2)淡水和海水养殖的潜力很大)淡水和海水养殖的潜力很大 4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二、农村产业结构现状二、农村产业结构现状(三)农村经济结构(三)农村经济结构 n第二、第三产业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上升很快第二、第三产业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上升很快 n乡镇企业就业劳动力增加乡镇企业就业劳动力增加 1.乡镇企业发展存
36、在很大的地区差异乡镇企业发展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 4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三、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三、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n是加速农业生产商品化、专业化、产业化的客观要是加速农业生产商品化、专业化、产业化的客观要求求 n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需要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需要 1.是协调农村生产与商品经济要求间矛盾的需要是协调农村生产与商品经济要求间矛盾的需要 4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三、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三、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原则和步骤(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原则和步骤 1
37、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1)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提高社会效益为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提高社会效益为前提提 (2)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要以提高经济效)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益为核心 (3)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要注重提高生态效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要注重提高生态效益 4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三、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三、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原则和步骤(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原则和步骤 2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2)坚持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原则)坚持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原则 (3)坚持应用先进技术,加快农业现代)坚持应用先进技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化建设 4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三、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三、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原则和步骤(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智慧水利资源保护行业市场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智慧楼宇行业需求分析及投资布局规划报告
- 镇江市中医院腔内手术配合考核
- 衢州市中医院脑死亡判定脑电图考核
- 莆田市人民医院回肠膀胱术规范化操作考核
- 2025版无限期劳动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潍坊化学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合同转让协议范本模板
- 2025年社区智慧养老服务跨境智能终端市场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福建电工电路考试试题及答案
- 辨析wear-be-in-dress-put-on-配套课件
- 因公出国人员审查表
- GB/T 42698-2023纺织品防透视性能的检测和评价
- 髋臼及股骨骨缺损的分型及评价-课件
- 物流统计与实务PPT完整版全套教学课件
- 减少老年住院患者口服药缺陷次数的pdca案例
- 普通心理学感觉和知觉蔡笑岳
- 护理安全警示教育
- 草诀百韵歌原文及译文
- GB/T 12970.4-2009电工软铜绞线第4部分:铜电刷线
- 2023年兴海县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