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吴川一中高三上10月抽考--语文_第1页
广东吴川一中高三上10月抽考--语文_第2页
广东吴川一中高三上10月抽考--语文_第3页
广东吴川一中高三上10月抽考--语文_第4页
广东吴川一中高三上10月抽考--语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广东吴川一中2019 高三上 10 月抽考 - 语文本试卷总分值150 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本卷须知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2、选择题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本大题4 小题,每题3 分,共 12 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

2、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 分A、勾结 / 勾当扫除 / 扫帚咽气 / 狼吞虎咽兴奋 / 兴高采烈B、奔跑 / 投奔空 气 / 空闲累赘 / 罪行累 累丧礼 / 丧心病狂C、栏杆 / 竹竿侪 辈 / 肚脐投缘 / 不容置喙俘 虏 / 饿殍 遍野D、宣布 / 渲染凄怆 / 呛人旺盛 / 矫枉过正假 装 / 久假 不归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我国目前有1600 万教育工作者,他们长期以来兢兢业业,默默耕耘,甘为人梯,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耳濡目染,塑造出德才兼备的一代代新人,使漫漫教育征途薪火相传,生生不息。A、

3、兢兢业业B、不可磨灭C、耳濡目染D、薪火相传3. 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A、这位奋斗在科技领域的优秀共产党员,曾经获得 “全国劳动模范”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创业之星”等多项荣誉称号。B. 雷锋助人为乐、默默奉献的精神,曾激励着几代人,然而,在生活逐渐富裕起来的今天,雷锋精神难道被许多人冷漠乃至遗忘了。C、中国民众之因此对日方态度表示不满,是因为日方在一些历史问题上,没有采取正确的态度,没有客观、负责任地反省自身导致的。D、 10 年前,英国农民卡龙因银行操作失误“吞”了7 万镑存款,自此他一家人的生活便陷入困境,但银行却一味以“拖字诀”敷衍他。4、依次填入下面文

4、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塔里木河是一条河岸散乱的河流,夏季过去,汹涌的河水已变得平静和细瘦。车子向前,茂密的树林,渐次变得稀疏。 。尽管,他们也许差不多死去,年复一年的风沙,折断了树枝,剥开了树皮。 。我喜爱这些树,视他们为上天昭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这些树,多数差不多飘落了黄色的叶子,呈现出一种刚劲和苍凉。树的脚下,差不多薄薄厚厚地铺上一片黄沙。河的两岸,是密密麻麻的胡杨树林。但是树的残干依旧挺立, 像一群强悍的舞者, 向天空和大地坚韧地倾诉着它们的意志和信念。独立的树林,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铜雕。A、B、C、D、【二】本大题为7 小题,共 35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

5、9小题。亭林先生神道表清全祖望俗。最与里中归庄相善,共游复社。于书无所不窥,尤留心经世之学。其时四国多虞,太息天下乏材以至败坏。历览二十一史、十三朝实录 、天下图经,有关于民生之利害者随录之,旁推互证,务质之今日所可行,而不为泥古之空言。晚益笃志六经,而日知录三十卷,尤为 先生终身精诣之书,凡经史之粹言具在焉。乙酉之夏,太安人六十,避兵常熟之郊,谓先生曰:“我虽妇人哉,然受国恩矣,果有大故,我那么死之。 ”遗言后人莫事二姓。先生方应昆山令杨永言之辟,与嘉定诸生吴其沆及归庄共起兵,以从夏文忠公于吴。次年,几豫吴胜兆之祸,更欲赴海上,道梗不前。先生既抱故国之戚,焦原毒浪 ,日无宁晷。遍游沿江一带,

6、以观旧都畿辅之胜。戊戌,遍游北都诸畿甸,直抵山海关外,以观大东。丁巳,六谒思陵,始卜居陕之华阴。初先生遍观四方, 其心耿耿未下。 先生置五十亩田于华下供晨夕,而东西开垦所入,别贮之以 备有事。方大学士孝感以书招先生为助。答曰:“愿以一死谢公,最下那么逃之世外。”孝感惧而止。戊午大科,诏下,诸公争欲致之。先生豫令诸门人之在京者辞曰:“刀绳具在,无速我死! ”次年大修明史 ,诸公又欲特荐之。贻书叶学士訒庵,请以身殉得免。或曰:“先生盍亦听人一荐,荐而 不出,其名愈高矣。 ”先生笑曰:“此所谓钓名者也。 ”华下诸生请讲学,亦谢之。先生既负用世之略,不得一遂。徐尚书乾学兄弟,甥也,当其未遇,先生振其乏

7、。至是鼎贵,累书迎先生南归,皆不至。卒于华阴,年六十九。无子,徐尚书为 立从孙洪慎以承其祀。高弟吴江潘耒收其遗书,序而行之,又别辑亭林诗文集十卷,而日知录最盛传。徐尚书之冢孙涵持节粤中,数千里贻书,以表见属,予沉吟久之。及读王不庵之言曰:“宁人身负沉痛思大揭其亲之志于天下奔走流离老而无子其幽隐莫发数十年靡诉之衷曾不得快然一吐而使后起少年推以多闻博学其辱已甚! ”斯言也,其足以表先生之墓矣夫。( 节选自琦亭集 ,有删改 )【注】顾炎武(1613 一 1682) :明末清初闻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曾参加抗清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是清代古韵学的开山祖。太安人:是明清时代给朝廷命官之母或祖母

8、的封号,此指顾炎武之母。焦原:枯焦的大地。毒浪:比喻遭蹂躏。5、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A、其时四国多虞虞:忧患B、几豫 吴胜兆之祸豫:参与C、当其未遇,先生振其乏振:救济D、数千里贻书,以表见属见:表被动6、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 分A. 尤为 先生终身精诣之书徐尚书为立从孙洪慎以承其祀B. 尤留心经世之学诏下,诸公争欲致之 C. 孝感惧而 止荐而 不出,其名愈高矣D. 直抵山海关外,以 观大东而东西开垦所入,别贮之以备有事7、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顾炎武“落落有大志”的一组是 3 分最与里中归庄相善,共游复社焦原毒浪,日无宁晷与嘉定

9、诸生吴其沆及归庄共起兵东西开垦所入,别贮之以备有事书无所不窥,尤留心经世之学当其未遇,先生振其乏A、 B、 C、 D、8、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A、顾炎武的一生是为实现他的报国之志而劳苦奔波的一生,也是壮志难酬、 赍志以殁的悲剧的一生。B、文章第二段从太安人着笔,通过对太安人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的记述,含蓄而有力地衬托了顾炎武的高尚气节与抗清意识。C、明亡之后,顾炎武遍游大江南北、关河内外,六谒思陵,最后定居华阴,垦田经营,说明了他耿耿复明之志已慢慢消退。D、顾炎武三次放弃举荐为官的机会,他以死相拒的行为,说明了他心存明室、不事二姓的决心。9. 断句与翻译。

10、 10 分1用“ / ”为文中下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4 分【原文】 :宁人身负沉痛思大揭其亲之志于天下奔走流离老而无子其幽隐莫发数十年靡诉之衷曾不得快然一吐而使后起少年推以多闻博学其辱已甚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原文】:务质之今日所可行,而不为泥古之空言。【翻译】:【原文】:先生既负用世之略,不得一遂。【翻译】: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答题。 7 分题春晚周敦颐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1本诗的题目为“题春晚”,请分析诗句是怎么样紧扣诗题的。3 分2什么原因说本诗的意境是“静而不寂”?4 分11、补写出以下名句名篇

11、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项选择那么按前3 题计分 6 分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固山下 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诸葛亮出师表 3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屈原离骚 4是故,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中国文学经典之“道”观文学经典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其经典作品的确立是一个动态衍变的历程,然而透视经典生成和变化的历史痕迹,不难发明总有一些潜在的内核在这种变化中化为一种准那么与范式,这确实是文学经典之“道”,犹如自然之道,万物之母。正因为有了文学经典之“道”的潜移默化、导向

12、与规范,因此至今特别多经典能够穿越时空依旧存在。中国文学经典之 “道”实际确实是内化于中国人心中的儒、道性根源。传统的儒家之仁义、智慧、孝慈、忠臣的哲学思想,使中国文人有了入仕、建功立业的理想与抱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如此的理念使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特别多爱国题材的作品,并一直被誉为经典至今,屈原的离骚 、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等。又如讲述英雄造反起义的轰轰烈烈故事的水浒 ,其内核也基本上塑造、歌颂忠君爱民之事, “替天行道”的梁山宗旨、招安思报效朝廷的思想最终基本上以儒家思想为旨归。传统道家主张“无为而无不为” 、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使中国文人远离

13、庙堂而退隐山林, 回归自然, 这为中国文人在精神上提供了能够喘息、聊以安身的家园。 入仕之不得, 壮志之未酬, 尚能在自然界中找到生息之处,获得精神的寄托与愉悦。因此导致中国文人注重对自然山水风光的描写,出现了许多经典的作品,如陶渊明的 归园田居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王安石的石钟山记等等,然而这些对自然的优美描写之中却也隐含了归隐之郁郁不得志的无奈与苦闷。不管是儒家源于好学、行仁和人群的和谐;道家重个体自由理想、精神超越,重于逍遥自在、 无拘无碍, 心灵与大自然的和谐, 都对历来的文人在建构审美人格境界上产生了深厚的妨碍。 这种对审美人格理想与境界的追求,逐渐成为文学经典审美理想与境界的追求,通

14、过长期的潜移默化, 文学经典这种审美意识成为沉淀在个人心灵之中的无意识,甚至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传统的无意识。这些审美意识的积淀,对中国文学作品的立意、构思、用语、用情都产生了深远的妨碍,尤其是对文学经典作品的创作、同意与评判意义非凡, 这种审美意识成为一个不可逾越的尺度,要紧表达在两个方面,首先是重“品”情结。即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完美的人格,表现积极乐观的精神与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其次是重“情” 的追求。对情感的审美与追求,包涵了对人伦之情与对自然之情的理解与追求。这种尺度确实是历史文化的水平线, 它自动履行起评定经典裁判的职责。这种尺度动态的平衡于历史的进展过程之中。 在中国文学史上,只有

15、那些在这种尺度之下建构起来的、所描绘的世界、所表现的情感, 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得到读者的认同并产生心理与情感共鸣的作品,最终才可能成为文学经典作品。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 题选对两项给5 分,选对一项给 2 分,多项选择不给分12、以下对“中国文学经典之道 ”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A、中国经典文学之道确实是自然之道,万物之母,是内化于中国人心中的儒、道性根源。B、文学经典之道是中国人心中的儒、道性外化在文学作品的表现,通常是作者内在精神的表达与追求。C、文学经典之“道”能在不知不觉中妨碍与感染读者,成为读者评判文学经典的一个重要的尺度。D、

16、文学经典之道,确实是经典生成和变化过程中由潜在的内核变化成的一种准那么和范式。E、文学经典是经得起时间的洗礼与历史的考验的,因此中国文学经典之“道”具有历史的、文化的、民族审美的特质。13、以下选项不符合文中作者观点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A、注重对自然山水风光描写的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成为文学经典表达了文学经典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B、对文学经典作品的创作、同意与批判无不受沉淀在人们内心的对审美人格理想与境界追求的妨碍。C、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完美人格,表现积极乐观的精神与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是评定经典的重要条件。D、中国历来的文人在建构审美人格境界上要紧深受儒家好学、行仁和人群和谐思想的妨碍。1

17、4、按顺序分点列出源于儒道家的审美意识成为评判文学经典的重要准那么要经历哪几个步骤? 4 分15、依照文意,说说水浒传什么原因会成为中国文学经典。 4 分【四】本大 考内容的两 。每 3 小 ,共15 分。本大 的两 分 “文学 文本 ” 和“有用 文本 ” 。考生任 一 作答:作答前, 必先在答 卡上所 的括号里提 。漏提 、 提 、多提 的,答案无效。( 一 ) 文学 文本 湿湿的想念七十年前, 沿着一条沅水,走出大山, 走 那所无法 的人生学校, 那本未必都能看懂的大 。 后来,因 肚子的困窘和 的困惑,他也写了 多本小 和大 ,里面有 多特 美的文字和用文字作的特 美的画卷, 些文字与

18、画托 的永久是一个沅水 形成的理想。七十年后, 我第一次跑到湘西山地, 到沅水的上游, 找 一生都离不开的故水故土。正 冬季, 湘西竟 葱 青翠,与北方都市的昏灰底色成 亮 比。山依旧那座山,湾依旧是那道湾,但 已不是那座 ,房也不是那幢房,人是新人物,事是新故事了。 凰城里 味独特的吊脚楼,也被速生的 瓦楼慢慢替代, 片土地已悄悄 了模 。看不到了, ,你的印象或者只是你的梦想。你笔下的那种种 、 情和神奇故事,我如何想象它 曾 在 山地水域中 生 ,流 , 煌 , 耀 ?而眼前的 支清流,亦 ,亦推托,一点也不 声色。而我回到那个地方,并不是要 找你七十年前的起点,有多少 景将永久不能回来

19、,我只想 一 你的天地,那个地方有着无 刻意 而能留存下去的 西。在水 大、水 懂事, 的第一所学校确 是 条沅水。他在自 中 :“我感情流 而不凝固, 一派清波 予我的妨碍 在不小。我幼小 漂亮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能 是在水 的。我 美,学会思索,水 我有极大的关系。”水 三 西:水 了他想象力和自己的思索方式。 字, 是从私塾小学校开始,而他 本上无从写出的丰富人生,却是在校园外,在老街店 、 渡口、水上人家没有 来教他,他用眼睛、耳 和机敏的鼻子同意水 的光色、声音和气味 予一 小小心灵的感受,把各种事物的内容和意 在游 中融会,丰富了自己的想象,最 凝聚 他 生活 世

20、界的独特思索。水 了他 忍柔 的性格。 曾 :“水的德性 兼容并包,从不排斥以不同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离奇不 事物,却也从不受它的玷 妨碍。”水的性格大概特 脆弱,且极容易就范;事 上柔弱中有 ,如集中一点,即使涓涓 流,也能滴水穿石,无 不摧。水的性情品格, 恰好是 一生 世方式的写照。他是那么温柔, 又是那么倔,倔得从从容容。水激 他 人世 抱虔 的 与盼望。正如 的那 :“水教 我黏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 , 并作横海 帆的美梦。 ”“美梦” 中 含着他的人生 望。他 著地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 古代文明的美 朴 的理想。尽管他不奢望以此取代社会理想,然而他 切地盼望能 百病 身的民族 回一些

21、健康的 、美好的梦想。 曾 :“ 得回 的哀 人事常是湿的。”如今我的眼睛也是湿的了。 能体会他那 情洋溢之中的 ,幽默后面的 痛,微笑之 的悲凉, 悲凉之外的深重的 !特 多年,我 和他一起生活,但是我 不懂。水 学校水 ,我是否来得太晚?尽管 从二十 起就离开了家 ,但 一片水土上的光 ,在 生命中 生不 。我 得 最后的目光,默默地,停留在窗外的四季中,停留在 去的 景里。爷爷,有一天我要送你回来,轻轻地,回到你的土地,回到你的风景里。那风里雨里,透明的阳光里,透明的流水里,有我湿湿的想念,永久永久。取材于沈红湿湿的想念注释:本文中的“爷爷”指作家沈从文1902 1988。16、文章第一

22、段指出 “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久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 ,说说这 “理想”是什么? 4 分17、结合“湿”字在文章中的特定含义,说说什么原因沈从文认为“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 5 分18、沈从文从二十岁起就离开了家乡,有位评论家却说“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 。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 6 分二有用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 题杨绛和他的父亲孙莲莲杨绛, 原名杨季康, 江苏无锡人。除了作为钱钟书夫人为人所熟知外, 她本人更是一个颇有妨碍的作家、 翻译家和闻名学者。 她的父亲杨荫杭, 是江苏最早从事反清革命运动的人物,曾经留学日本和美国。他表面看起来凝

23、重有威,因而孩子们都怕他。但他却从不打骂孩子,假如有人不乖, 他只会叫急,喊妻子过来把淘气的孩子提溜出去训斥。 因此孩子们怕虽怕,却都喜爱和父亲亲近。钱钟书初见他时未免有点可怕,但接触久了,即摸出其“望之俨然,接之也温”的性子。杨绛的父亲有时也特别严肃。那年杨绛 16 岁,正在振华女中的高中部读书。那时北伐战争差不多胜利, 学生运动特别多, 常要游行开群众大会等。 一次学生会要各校学生上街宣传确实是拿一条板凳, 站上去向街上的行人演讲。 杨绛也被推选去参加。 但她却担心自己的个头小, 一着急就涨红了脸。 而且当时苏州风气闭塞, 街上的轻薄男子又专爱欺负女孩子。她怕自己一站上板凳, 就会被人看猴

24、儿似的拢上来看, 可不能有什么人正儿八经地听演讲。只是,女学生只要说“家里不赞成” ,就能够豁免。许多旧家庭里的大小姐就如此推掉了。她因此周末回家向父亲求救,问能不能也说“家里不赞成”。父亲却一口拒绝,说: “你不肯,就别去,不用借爸爸来挡。”杨绛说:“不行啊、少数得服从多数呀。”父亲说:“该服从的就服从;你有理,也能够说。去不去在你。”并告诉她,自己从前做江苏省高等审判厅厅长时, 有一次张勋不知打败了哪个军阀胜利入京、江苏省的士绅联名登报拥护欢迎。他的下属擅自把他的名字也列入了欢迎者的名单,以为名字见了报,他即使不情愿也只好罢了,但他坚持“名与器不能够假人”,马上在报上登了一条大字的“启事”

25、,声明自己没有欢迎。他对女儿说:“你明白林肯说的一句话吗?DaretosaveNo! 敢吗 ?”杨绛第二天到了学校,坚持说:“我不赞成, 我不去 ! ”为此还挨了老师狠狠的批判。 尽管这并不是为了什么伟大的目标,只是一个脸皮薄、 爱面子的女孩子不肯上街去出丑, 但父亲的做法在杨绛内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关于杨绛的学业, 父亲并不多加干涉, 而是放手让她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学习。 父亲钻研音韵学,常常把某字的平仄拿出来考她。 杨绛在高中还可不能辨平仄声, 父亲却也不急着教,只让女儿涵咏体会、还安慰她:“不要紧, 到时候自然会懂。 ”有一天她果然四声都能分辨了。父亲晚上常踱过廊前,敲窗考她某字读什么声。

26、女儿考对了,父亲快乐而笑。父亲的教育理论是孔子的“大叩那么大鸣,小叩那么小鸣”。杨绛只要对什么书表示兴趣,父亲就把那部书放在她的书桌上,即使有时他得爬梯到书橱高处去拿;但假如她长期放着不读,那部书就不见了父亲把书收走了,这就等因此父亲的谴责,无言的批判。杨绛喜爱读诗词小说,对父亲枯燥的音韵学“合口呼” “撮扣呼”之类不感兴趣。父亲也不强迫女儿学他的一套,还为她买来最喜爱的书籍。杨绛上大学分文理科的时候,因为各门功课都平均进展,因此为选专业一事颇费了一番踌躇。老师们推举她报理科,她回家去问父亲拿主张:“我该学什么呢 ?”父亲说:“没有什么该不该,最喜爱什么,就学什么。喜爱的确实是性之所近,确实是

27、自己最相宜的。 ”因此,杨绛终于不顾老师们的惋惜和劝导,选择了她喜爱的文科。父亲有一次问杨绛: “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如何样?”她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书呢 ?”她说:“一星期都白活了。 ”父亲笑了,说: “我也如此。 ”杨绛因此感受到自己大概已升做父亲的朋友了。杨绛是个贴心的女儿,每天早饭后,她总要给父亲泡一碗酽酽的盖碗茶。父亲饭后,她也要给父亲削个水果,或是给父亲剥风干栗子、山核桃等干果。中午饭后, 她特别懂事地带弟弟妹妹一哄而散,让父亲歇午。一次父亲叫住她说: “事实上我喜爱有人陪陪,只是别出声。 ”她就陪在父亲旁边看书。父女俩的感情确实是如此平淡而深厚。19、钱钟书觉得杨

28、绛父亲“望之俨然,接之也温” “温”的性格特点。 4 分,请问文中哪些内容具体表达了杨老先生20、第二段用了特别多文字引述杨绛与父亲的对话,如此写有什么作用?5 分21、传记往往给人以人生启迪,这篇传记在教育子女、子女与父母相处等方面给人怎么样启迪?请结合文本任选其中一个方面谈谈。 6 分【五】本大题两小题,每题6 分,共12 分。22 下图是“2017年广州亚运会志愿者标志”,是志愿者口号“一起来,更精彩!”的形象展现。它以红色调为主色调,把“心、脚”进行了融合。设计新颖,富有创意。请认真读图,根写一段说明文字并揭示它的内涵。 不超过 100 字 6 分23、今年世界“地球一小时”活动中,百

29、度引擎公司与该活动的发起者WWF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策划“标注你的位置,参与地球一小时”网络活动。网友进入百度“地球一小时”专题页面或世界自然基金会地球一小时官方网站, 填写姓名和电子邮件承诺熄灯一小时, 就能在百度地图上标注自己参与活动熄灯一小时的位置, 并能留下一个绿色的“碳印”。(6 分 )下面是学校团委会号召全体学生参与这一活动的倡议书,请你补出空缺的部分,要求包含活动的目的、方式等内容,并倡议全校同学积极参与这一活动。各位同学:本次“标注你的位置,参与地球一小时”网络活动,目的是A_,从而 唤 起 更 多 人 的 低 碳 环 保 意 识 与 责 任 心 。 盼 望 大 伙 进 入 积

30、极 参 与 这 一 活 动 , B_ ,以此表达表达支持熄灯活动, 用切身行动倡导低碳生活。为此,校团委会向每一个同学倡议:C_。六、本大题1 小题, 60 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 分人生如奔驰的列车, 观赏窗外变幻不定的景色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 但是有时因为打一个盹而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 奇景,也的确有些令人懊恼, 但这并不是多么了不得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没错过,抓住了,应好好珍惜;错过,溜走了,细细咀嚼,也能从怅惘中升华出省悟,酝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更有深度,你的心灵或许更添光彩。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

31、,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许多于800 字。广东省吴川一中2018 届高三 10 月份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 3 分此题考查考生正确识记现代汉语一般话字音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 级。【参考答案】: B。 A、 gu/g uso/s o yn xng/x ngB、bn/b n kng/k ngl i/l isng/s ngC、gnchi/q yun/hu f /pi oD、xun/xu nchung/qi ngwng/wngji2、C耳濡目染:因经常听到而不知不觉地受到妨碍,对象应该是受教育者而不是教师,改为“言传身教“。 3.B A“奖章”不是称号,定语与中心词搭配

32、不当;C 句式杂糅,可删去“导致的”; D应是“被吞”4、 B5. 3 分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级。【参考答案】: D。见:称代副词,我。 6. 3 分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B。【参考答案】: D. 均为连词,表目的;A 为:动词,表判断:介词,把;B 之:助词,的;代词,他; C 而: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转折,却。 7. 3 分此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筛选;能力层级B。【参考答案】: B。记叙现状;是写救济他人。8. 3 分此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

33、C。【参考答案】: C。应是“未灭” ,他经营垦田,的是以便起兵之用9. 10 分此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B。【参考答案】: 1 4 分宁人身负沉痛/ 思大揭其亲之志于天下/ 奔走流离,老而无子/ 其幽隐莫发 / 数十年靡诉之衷,曾不得快然一吐/ 而使后起少年 / 推以多闻博学,其辱已甚错两处扣1 分,扣完为止 6 分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能力层级E。顾炎武力求评定这些在当今能够施行的事,而不说拘泥于古代的虚而不实的话。评分建议:务:力求。质:评定。泥古:拘泥于古代。空言: 虚而不实的话,空话。先生拥有为世所用的谋略,却不能得到实现。评分建议

34、:负:拥有。遂:实现。【附参考译文】 :先生字宁人,后改名为炎武,学者称他亭林先生。 顾炎武年少时高超不凡, 有远大的志向,不与人苟且迎合,性格正直,超出世俗。和同乡归庄特别友好,一起游历复社。关于书籍没有不看的, 特别注重治理世事的学问。当时国内有特别多忧虑之事,他叹息天下缺少有才能的人以致国家败亡。他广泛阅读二十一史 ,有关于民生利害得失的事就随即记录下来,力求评定这些在当今能够施行的事, 而不说拘泥于古代虚而不实的话。 晚年更加专注于记述六经,而日知录三十卷,更加是先生终身学术研究最高境界的书,凡是经书和史书中精妙的话语全部收录在书中。乙酉年夏天,顾炎武母亲六十岁,到常熟的郊外躲避战争,

35、她对顾炎武说:“我尽管是一个妇道人家,然而承受朝廷的恩宠,果真国家有大的变故,我就为国而死。”给后人遗言不要侍奉二主。 先生正响应昆山县令杨永言的征召,和嘉定生员吴其沆以及归庄一起起兵抗清,到吴地跟随夏文忠公,起兵之事没有能够成功,先生和归庄侥幸得以逃脱。第二年,几次参与吴胜兆的起兵,更想到海上组织抗清,因为道路阻隔,没有能够前行。先生怀抱故国的悲伤, 国土遭受清人蹂躏, 每天没有一刻能够安宁。 游遍沿江一带的山水,来观赏旧都周围的美景。戊戌年,又游遍北都周围的地方。一直到山海关外,来观赏大东的美景。 丁巳年,第六次拜谒思陵, 开始选择定居在陕西的华阴。当初先生游遍观赏四方,他对明朝忠诚的心愿

36、并没有丢下,先生在华阴购买五十亩田地以供早晚辛勤耕种,而开垦收获所得,另外贮藏起来,以备起兵之用。大学士方孝感用信召见先生作为他的助手,先生说:“盼望以死推辞,最下的想法是逃到世外。”方孝感听后惊恐,就停止召见他。戊午年朝廷大规模选拨人才,皇帝诏书下达,众官员争相想招致他,先生预先让在京城的众门生推辞,同时说:“刀绳都有,不要让我快速死去!”第二年朝廷大修明史 ,众官员又想推举他,他写信给学士叶訒庵,请求一死而得以免去编修的职务。有人说:“先生为何不让人推举自己,只是不出去就任,那样名声会更大。”先生笑着说: “这确实是所谓的沽名钓誉。 ”华阴的诸生请求他讲学,他也推辞了。先生拥有为世所用的谋

37、略, 却不能得到实现。 尚书徐乾兄弟是先生的外甥, 当他们还没有做官时,先生救济他们,等到他们富贵了,多次写信迎接先生南归,情愿把别墅给他居住,同时买田来供养他,他都没有去。先生死在华阴, 死时六十九岁。 先生没有子女, 徐尚书把先生的从孙顾洪慎立为他的孙子,以便祭祀先生。他的高足吴江人潘耒收藏他遗留下来的书稿,作序并发行,又另外编辑了亭林诗文集十卷,而日知录最为广泛流传。徐尚书的长孙徐涵在广东做官,从数千里外写信给我,嘱咐我给先生写表文。我沉吟思考特别久,等到读到王不庵的话:“先生承受亡国的痛苦, 想在天下广泛宣扬他母亲的志向,到处奔波, 流离失所, 到老都没有儿子,他过着隐居孤寂的生活,数

38、十年没有吐露过的思想,难道不能够一吐为快,却让后起的少年从他的文集中增长见闻,那委屈已够大的了,如何能够不回望故乡,甘心死在外地啊?哎,实在哀痛啊! ”这话,大概能够用来为先生的墓作表文了。10、首句“花落”写暮春之晚1 分,“昏鸦数点”写乌鸦绕林,距离较远,模糊不清,是傍晚的景色1 分。樵渔归家也是写日之晚1 分。村野薄暮时分和谐、静谧并不显得清冷、空寂。因为“花”在“落” 1 分,“鸦”在“飞” 1 分,“人”在“归” 1 分,三个动词化寂为动,富有生机。1 分1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无贵无贱无长无少12、 AE A 中国经典文学之道

39、不是是自然之道,万物之母,是“犹如”E 因果倒置13、 D还有道家思想妨碍14、 1这种审美意识妨碍了文人审美人格境界的建构1 分2文人对这种审美意识的追求逐渐成为文学经典审美理想与境界的追求1 分, 3文学经典这种审美意识成为沉淀在个人心灵乃至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传统的无意识。 1 分4这种审美意识成为文学经典作品创作、同意与评判的一个不可逾越的尺度 1 分。每层意思一分,共4 分15、因为水浒传其内核是塑造、歌颂忠君爱民之事,是以儒家思想为旨归,符合人们在评判文学经典时对“品”的要求,因而能穿越时空依旧存在,成为经典。共 4 分16、 思路把握 4 分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以及古代文明的美,

40、为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经历、美好的梦想。考查对文中词语的理解和对文章思路的把握。提问点在第一段, 相关点是凭借内容上的关联来确定的。从题干锁定的句子来看,那个地方的“理想”与“文字与画”直截了当相关。第十段中既有与“理想”相呼应的信息“美梦”,也有与“文字与画”相呼应的信息“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古代文明的美”。而“美梦”的具体含义在第十段中揭示得特别清晰:“他热切地盼望能为百病缠身的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经历、美好的梦想。 ”将这些信息整合,便是对文中“理想”的到位且全面的解释。自然的美、人性的美以及古代文明的美为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经历、美好的梦想;答对一点得2 分。意思对即可。 17、 分析概括 5 分值得回忆的人事,往往是与河流水紧密相关的;鲜活、流动、有生命力;令人感动、催人泪下的;浸润着深沉情感的。 考查对作品内容的分析与概括。题目做出较为明确的提示:“结合湿 字在文章中的特定含义。”在文中,“湿”和水有关,也和泪有关下文有“我的眼睛也是湿的了”。和水相关的含义又有两层:一是外在,人事皆发生在水边第段;二是内在,水有流动性,有性情品格第段 。和泪相关的含义亦有两层:一是从客观感受对象上来说,人事有哀乐;二是从爷爷的主观性情上来说,他有着“热情洋溢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