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徽省六安市舒城晓天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莫把汉学当国学慕朵生日前,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携带曹寅与康熙等新书来华举办首发式,并在多所高校进行讲座,在学界和媒体引发新一轮“汉学热”。但笔者以为,“汉学”当热,然不可将之混同为“国学” 。汉学是外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学问,历经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以及侧重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中国学”等几大阶段,至今已有 600 多年历史。面对中国浩瀚的文化和复杂的现实,汉学家们皓首穷经,著书立说,既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 也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 甚至改写了世界的文明进程。比如,欧洲“启蒙
2、运动”就深受来华传教士介绍的儒学的启迪。不过,中国学界对汉学的追踪和介绍仅有 100 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其中,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国内曾分别兴起一股“汉学热” ,原因是这两个时段中国社会变动剧烈,思想争鸣活跃,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此次史景迁访华引发的新一轮“汉学热” ,则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时代背景下, 国人试图借助汉学对自己国家崛起和文化复兴进行的一种心理上的印证和调适。 不难看出,汉学不仅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 还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 通过汉学,中华文化既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长短处,也能了解自己在世界文化
3、生态中的方位和价值。然而,汉学虽有重要价值,但亦不可无限拔高。因为,汉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西学” ,是西方人用西方价值观念、学术范式来研究中华文化的学问。对汉学家而言,中华文化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就像实验室的试验品或博物馆的展览品一样,很难内在于自己的生命,灌注以自己的情感,更很少负有弘扬和光大的责任感。但是,中国人注定做不了中华文化的旁观者。因为千百年来积累沉淀下来的中华文化, 亦即通常所说的国学, 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正如国学大师章太炎所言: “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所以,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学者,须对国学有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4、的使命感;否则,遗失国学就等于抛弃了传统,丢掉了根本,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整个国家和民族就会得历史失忆症和精神分裂症。令人遗憾的是,百余年来中国人一度迷失国学,崇拜西学,形成了一种与“西学心态”互为表里的“汉学心态”前者指试图以西学取代国学,后者指像汉学家一样把国学仅视为学术研究的对象,不再用生命和情感去体验并证实国学的优美价值。尤其是近些年, 中国学界还出现了以获得外国汉学奖项为荣,谋求学术名望乃至经济利益的灰色学术现象。上述现象的实质是国学的“汉学化”。如任其发展下去,国学将会变成一种“在中国的汉学”,而汉学乃至西学则会变成“在中国的国学”。总之,汉学当热,但不能将之混同为国学,更不能以
5、之取代国学。我衷心祝愿汉学能早日成为国际显学,更希望中国能大踏步复兴自己的国学,同时热烈欢迎海外汉学回家,使自己成为世界汉学的中心。(选自 2014 年 4 月 1 日学习时报,有删改)1 下列对“汉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汉学是外国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一门学问,其研究介绍者主要是欧美国家的学者。B 汉学已有 600 多年历史,主要经历了游记性汉学、 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和“中国学”等几大阶段。C 汉学研究不但促进、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传播、交流与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的文明进程。D 汉学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通过汉学,中华文化能知道自己的长短与在世界文化生态中的方位和
6、价值。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 汉学与国学都是研究中华文化,而汉学仅仅把中华文化作为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B 国学的产生没有汉学早,国学研究仅有100 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C 汉学用西方价值观和学术范式研究中华文化,国学注重用生命和情感体验中华文化。D 国学是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中华文化,国学研究者应负有弘扬光大中华文化的责任感。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上世纪国内两次兴起“汉学热” ,因而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B 国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命脉,是立国的源泉;只要没有了国学,就丢
7、失了根本,丢失了历史,丢失了精神。C 近几年中国学界出现了国学的“汉学化”现象,国学已经变成了“在中国的汉学”,汉学也变成了“在中国的国学” 。D 作者认为,汉学当热,希望汉学能早日成为国际显学,但他同时指出汉学不可以取代国学,国学应当大踏步地复兴。【答案解析】 1C 2 B3 D1 试题分析:C项答非所问。本项表述的是汉学研究的作用; 另外,“促进、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传播、 交流与融合” 表述有误,原文是“既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也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 试题分析: B 项“国学的产生没有汉学早” ,无中生有;而且,“国学研究仅有
8、100 多年的历史”,应为“中国学界对汉学的追踪和介绍仅有 100 多年的历史”。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栾布者,梁人也。始梁王彭越为家人时,尝与布游。穷困,赁佣于齐,为酒人保。数岁,彭越去,之巨野中为盗,而布为人所略卖为奴于燕。为其家主报仇,燕将臧荼举以为都尉。臧荼后为燕王,以布为将。及臧荼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已而枭彭越头于洛阳下,诏曰:“有敢收视者,辄捕之。 ”布从齐还,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吏捕布以闻。
9、上召布,骂曰:“若与彭越反邪 ?吾禁人勿收,若独祠而哭之,与越反明矣。趣烹之。 ”方提趣汤,布顾曰:“愿一言而死。”上曰:“何言 ?”布曰:“方上之困于彭城,败荥阳、成皋间,项王所以遂不能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当是之时,彭王一顾,与楚则汉破,与汉而楚破。且垓下之会,微彭王,项氏不亡。天下已定,彭王剖符受封,亦欲之万世。今陛下一征兵于梁,彭王病不行,而陛下疑以为反,反形未见,以苛小案诛灭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请就烹。”于是上乃释布罪,拜为都尉。孝文时,为燕相,至将军。布乃称曰: “穷困不能辱身下志,非人也! 富贵不能快意,非贤也。”于是尝有德者厚报之,有怨
10、者必以法灭之。吴、楚之乱,以军功封俞侯, 复为燕相。燕齐之间皆为栾布立社,号曰栾公社。景帝中五年薨。子贲嗣,为太常,牺牲不如令,国除。太史公曰:“栾布哭彭越, 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史记 ?季布栾布列传)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彭王病不行不行:快死了B 若独祠而哭之祠:祭祀C 与汉而楚破与:亲附D 微彭王,项氏不亡微:没有5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及臧荼反 / 汉击燕虏布 / 梁王彭越闻之 / 乃言上请赎布 / 以为梁大夫B 及臧荼反汉 / 击燕虏布 / 梁王彭越闻之 / 乃言上请赎布
11、 / 以为梁大夫C 及臧荼反 / 汉击燕 / 虏布 / 梁王彭越闻之 / 乃言上 / 请赎布以为梁大夫D 及臧荼反汉 / 击燕虏布 / 梁王彭越闻之 / 乃言上 / 请赎布以为梁大夫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梁王是平民时,栾布就和他交好,因为贫困,栾布就给人作雇工,几年后又被人卖作奴仆。孝文帝时做了燕国丞相、将军。B 汉高祖诛杀了彭越,灭了三族,将彭越的首级悬于城头,不许任何人收敛。栾布却不顾这些,取下彭越的首级, “祠而哭之”,足见其重义轻生。C 由于栾布违反皇上旨意祭祀彭越而被逮捕,将要烹杀的时候,栾布沉着面对,据理直谏,最终皇上赦免了他,还任命他
12、为都尉。D 栾布去世后,他的儿子栾贲继承爵位,担任太常,因祭祀所用的牲畜不合法令的规定,封国被废除。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项王所以遂不能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 ( 5分)答:_(2)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 (5 分)答:_【答案解析】 4A5 C6 B7 (1)项王之所以不能顺利西进,就是因为彭越王据守着梁地,跟汉军联合而使楚为难的缘故啊。(2)栾布悲哭彭越,把赴汤看作像回家一样,他的确明白如何安排自己,不是顾惜自己的性命。即使是古代那些重义的人,又怎能超出他呢 !4 试题分析:文言
13、实词的理解要结合句子意思,本题 A 项“彭王病不行”的大意理解是“彭王因病不能前来” ,可见“不行”应解释为“没有出发”。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5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要先确定句子大意,本句大意理解是“等到臧荼作乱,汉王朝进攻燕国的时候,俘虏了栾布。梁王彭越听见了这件事,便向皇上进言,请求赎回栾布让他担任梁国的大夫” 。结合断句的一般规律,如“汉”“梁王彭越”作主语,其前断开。 “燕”“上”作宾语,其后断开。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6 试题分析: B 项“取下彭越的首级”有误,应是“在彭越的首级下汇报”。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
14、层级为分析综合C。7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要先确定得分点, 要依据上下文补充省成分,要调整特殊句式的语序。本题涉及的得分点有( 1)“所以” 的原因;“西”名词作动词,向西走; “徒”只是;“苦”使动用法,使楚地为难。(2)“趣”通“趋”,前往;“诚”的确;“所处”如何安排自己;“重”顾惜;“烈士”重义的人;“加”超出。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文言翻译:栾布是梁地人。当初梁王彭越做平民的时候曾与栾布交往。栾布家里贫困,在齐地被人招聘,替卖酒的人家做佣工。过了几年,彭越来到巨野做强盗,而栾布却被人强行挟制出卖,到燕地去做奴仆。栾布曾替他的主人家报了仇,燕将臧荼推荐他担任都尉。后来臧
15、荼做燕王,就任用栾布做将领。等到臧荼作乱,汉王朝进攻燕国的时候,俘虏了栾布。梁王彭越听见了这件事,便向皇上进言,请求赎回栾布让他担任梁国的大夫。后来栾布出使到齐国,还没返回来,汉王朝召见彭越,以策反的罪名责罚他,诛灭了彭越的三族。 之后又把彭越的头悬挂在洛阳城门下示众,并且下命令说:“有敢来收殓或探视的,就立即逮捕他。 ”这时候栾布从齐国返回, 便把本身出使的情况, 在彭越的脑袋底下汇报,边祭祀边哭泣。仕宦逮捕了他,并将此事报告了皇上。 皇上召见栾布,骂道:“你要与彭越一同策反吗?我禁令不论什么人不得收尸,你偏偏要祭他哭他, 那你同彭越一起造反已经很清楚了。 从速把他烹杀!”天子左右的人正抬起
16、栾布走向汤镬的时候,栾布转头说: “但愿能让我说一句话再死。”皇上说:“说什么?”栾布说: “当皇上你被困彭城,兵败于荥阳、成皋一带的时候,项王之所以不能顺遂西进,就是因为彭王据守着梁地,跟汉军联合而给楚为难的缘故啊。在那时候,只要彭王调头一走,跟楚联合,汉就失败;跟汉联合,楚就失败。再说垓下之战,没有彭王,项羽不会灭亡。此刻全国已经稳固了,彭王接受符节受了封, 也想把这个封爵世世代代地传下去。此刻陛下仅仅为了到梁国征兵,彭王因病不能前来,陛下就生疑,认为他要策反,但是策反的形迹没有显露, 却因苛求小节而诛灭了他的亲族,我担心有功之臣人人都会感到危险了。此刻彭王已经死了, 我活着倒不如死去的好
17、,就请您烹了我吧。 ”于是皇上就赦宥了栾布的罪过,录用他做都尉。汉文帝的时候,栾布担任燕国国相,又做了将军。栾布曾扬言说:“在本身穷困潦倒的时候,不能辱身降志的,不是好汉;等到了富有显贵的时候,不能称心快意的,也不是贤才。 ”于是对于曾有恩于本身的人,便优厚地报答他;对于有怨仇的人,一定用法律来撤除他。吴、楚七国作乱时,栾布因兵戈有功被封为俞侯,又做燕国的国相。燕、齐这些个地方都替栾布建造祠庙,叫做栾公社。汉景帝中元五年(前 145)栾布归天。他的儿子栾贲继承爵位,担任太常, ? 因祭祀所用的牲畜不合法令的规定,封国被拔除。太史公说:栾布痛哭彭越,把赴汤镬就死看得如同回家一样,他真正晓得要死得
18、其所, 而不是吝惜本身的生命。 即使古代重义轻生的人,又怎么能超过他呢!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问题。水村闲望俞紫芝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注】此诗作于诗人去官隐居之后。桡:原指桨,这里代指船。赊:在此为语助词。8 诗歌前六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5 分)答:_9 诗歌运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6 分)答:_【答案解析】 8描绘了诗人在秋日水村闲望所见的恬静、优美、朦胧的画面。(恬静、优美、朦胧答出其中任意两个词,即得2 分)沙滩上泊着小
19、船,隔岸草木凄迷萧疏。翠鸟卧眠在荷叶下,白鹭栖息在芦花丛中。溪云淡淡,渔屋迷茫,酒旗招展,构成了一幅恬淡、宁静、朦胧、优美的画面。(结合诗句描述完整、准确3 分,不完整、不准确酌情扣分)9 前三联借景抒情。借水村闲望的宁静祥和的田园之景,表达了诗人的悠然闲适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尾联直抒胸臆。通过感叹如画的美景无人描绘, 表达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进一步表达其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8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9 试题分析:诗歌前六句描绘了诗人在秋日水村闲望所见的恬静、优美、朦胧的画面,由此表达诗人内心的悠然。尾联”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的诗人, 不禁想劝一劝那些可
20、怜的身处”朱门务倾夺”中的人们,切莫”就中奔走费光阴”,自己多想画一幅水村闲望写意画,再题上这首诗送给他们。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松、菊表达自己高尚隐士节操的两句话:“_,_”(2)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中盛赞南昌人烟阜盛、富庶繁华的句子是:“_,_”(3)李密在陈情表中用“ _,_”表达自己家中人丁单薄,连勉强亲近的亲戚都没有。【答案解析】(1)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2)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3)外无期功强
21、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求学生对古代名篇进行理解记忆,回答问题时先明确句子考查的具体内容,之后正确书写字形,要对易错字、繁难字进行反复记忆。本题中的“闾阎、钟鸣鼎食、期功强近、五尺之僮”是需要特别注意的。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25 分)中国之蒿1969年,屠呦呦和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几位同事一同参与到“523 任务”中。那一年,屠呦呦 39 岁,职称是助理研究员。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是家中五个孩子中惟一的女孩。父亲摘引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为她取名呦呦,意为鹿鸣之声。谁能想到,诗句中的“野之蒿” ,竟真的与屠
22、呦呦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 1951 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生药学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的中药研究所工作。 由于屠呦呦的专业属于西医,中药所送她到中医学习班, 用两年半的时间系统地学习中医药。具有中西医背景,而且勤奋,屠呦呦很快崭露头角。她被任命为中药研究所“ 523 任务”研究组组长,带领 4 名小组成员寻找抗疟药物的线索。屠呦呦首先系统地整理历代医籍。她还四处走访老中医,就连单位的群众来信也仔细地翻阅了一遍。由此,她专门整理出了一本抗疟单验方集,包含 640 多种草药,其中就有后来提炼出青蒿素的青蒿。不过,在第一轮的药物筛选和实验中,青蒿提取物对疟疾的抑制率只有 68%,并
23、没有成为屠呦呦重点关注的对象。那时,她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胡椒上。这种在中国极为常见的植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 84%。这是一个很让人兴奋的数据,但此后的深入研究却事与愿违。 屠呦呦发现, 胡椒只能抑制疟原虫的裂变繁殖,灭杀效果却非常不理想。放弃了胡椒,她把目光又转向了效果并不突出、却在中医药典籍治疟药方中屡屡被提及的青蒿。早在公元前 2 世纪,中国先秦医方书五十二病方已经对植物青蒿有所记载;公元 340 年,东晋的葛洪在其撰写的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首次描述了青蒿的抗疟功能;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说它能“治疟疾寒热” 。但是,当屠呦呦利用现代医学方法检验青蒿提取物的抗疟能力时,结果却并不
24、理想,最初,青蒿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为 68%,但效果极不稳定,有一次实验,它的抑制率只有 12%。为什么在实验室里青蒿的提取物不能很有效地抑制疟疾?为什么同样的提取物却得出千差万别的结果?屠呦呦一时找不到答案, 她重新翻出古代医学典籍,一本一本仔细翻查。直到 1971 年下半年的一天,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 ?治寒热诸疟方中的几句话触发了屠呦呦的灵感:“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绞汁使用的办法,和中药常用的煎熬法不同。这是不是为了避免青蒿的有效成分在高温下被破坏?福至心灵的一个闪念,推开了紧锁青蒿素奥秘的大门。此后的情节被众多的讲述者概括为,屠呦呦用沸点只有 53的乙醚,成功提
25、取了青蒿素。其实,提取青蒿素实验的真实过程是繁复冗杂的。在 2009 年出版的专著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中,屠呦呦提到了当时的一系列实验。 这本专业性极强的书籍中记载的实验过程, 穿插着大量的化学分子式、 专业术语和数据, 在记者这样的外行人看来如同“天书”。只有几句高度概括的纲领性描述能够大致明白,读起来亦颇为艰涩:“青蒿成株叶制成水煎浸膏, 95%乙醇浸膏,挥发油无效。乙醇冷浸,控制温度低于 60,鼠疟效价提高,温度过高则无效。乙醚回流或冷浸所得提取物,鼠疟效价显著增高且稳定。 ”她还特别提示:分离得到的青蒿素单体,虽经加水煮沸半小时,其抗疟药效稳定不变, “可知只是在粗提取时,当生药中某些物
26、质共存时,温度升高才会破坏青蒿素的抗疟作用” 。在实验数据的一份效果对比图表中,利用水浸得到的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最低只有 6%;乙醇浸膏得到的挥发油毫无效果;乙醇冷浸得到的提取物则可达到 95%的抑制率;乙醚提取物的抑制率则是 100%!那是一种黑色、膏状的青蒿抗疟物质粗提物,离最终的青蒿素晶体尚有一段距离, 但确定无疑的是, 打开最后宝藏的钥匙找到了。(节选自北京日报 2011 年 10 月 25 日)相关链接:疟疾,又称为“打摆子” 。在人类与疟疾的持久战斗中,起初最有效的治疟药物源于另一种植物金鸡纳树。 19 世纪,法国化学家从金鸡纳树皮中分离出抗疟成分奎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金鸡
27、纳霜”。随后,科学家又找到了奎宁替代物氯喹。氯喹药物一度是抗击疟疾的特效药。但是,疟原虫渐渐表现出了强大的抗药性,上世纪60 年代,疟疾再次肆虐东南亚,疫情蔓延到无法控制的局面。2011 年 9 月,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2015 年 10 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1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5 分)A 19 世纪法国化学家从金鸡纳树中分离出了“金鸡纳霜” ,这曾是人类与疟疾的持久战斗中最有效的药物, 后又找到的奎宁替代物氯喹药物,一直是抗击
28、疟疾的特效药。B 屠呦呦的父亲摘引诗经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为她取名呦呦,寄寓颇深。 从北京医学院毕业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后, “野之蒿”真的与屠呦呦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C 本文以记叙为主,按时间顺序,用平实的语言,介绍了人类与疟疾斗争的历史, 尤其是以屠呦呦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世界抗疟作出了巨大贡献。D 为了避免青蒿的有效成分在高温下被破坏, 屠呦呦用沸点只有53的乙醚, 成功提取了青蒿素一种黑色、膏状的青蒿抗疟物质粗提物,成功找到了打开最后宝藏的钥匙。E 早在公元前 2 世纪,先秦医方书就已经对植物青蒿的抗疟药效有所记载,随后东晋的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书中描述了青蒿的
29、抗疟功能;本草纲目明确说它能“治疟疾寒热” 。12 屠呦呦为研制抗疟药物,在这个过程中做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6 分)13 文章划线的三处引用, 分别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 分)14 屠呦呦获奖,有内因,也有外因,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8 分)【答案解析】 11B3 分; D2分; A1 分。12 系统地整理、翻查历代医籍,专门整理出了一本抗疟单验方集;四处走访老中医,就连单位的群众来信也仔细地翻阅了一遍;进行了几轮药物筛选和实验; 利用现代医学方法检验青蒿提取物的抗疟能力;用沸点只有 53的乙醚,成功提取了青蒿素;出版的专著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 。(评分细则:每点 1 分,
30、答对6 点得 6 分。大意对即可。)13 引用诗经的诗句,交代主人公名字的由来,点明了题意;突出古代典籍对于青蒿素的发明起到的重要启发作用, 体现了屠呦呦勤于钻研的精神; 表现了研究发明过程的艰难, 突出表现屠呦呦科学严谨的实验精神。 (评分细则: 6 分,每点 2 分。大意对即可)14 从内因来看: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屠呦呦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生物学专业,同时系统学习过中西医,为后面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要有很强的实验操作能力; 勤奋坚持。 要有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细致严谨的科学素养。重视古籍,谦虚求教。她系统地整理历代医籍,多次翻阅;四处走访老中医,就连单位的群众来信也仔细地翻阅了一遍。有强
31、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她的科学研究与国家民族的需要以及世界人民的幸福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外因来看:祖国几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巨大的宝藏,为她的医药研究发明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祖国提供了研究平台, 组员齐心协力;(评分细则: 8 分,从 2 个角度答,每个要点 2 分,联系原文作答,要有分析,答出 4 个得满分。大意对即可。 )11 试题分析: A“后又找到”错, “一直”扩大了范围。原文表述是“科学家又找到了奎宁替代物氯喹。 氯喹药物一度是抗击疟疾的特效药”。“科学家” 这个主语不可缺少;“一度” 不能理解为 “一直”。C“按时间顺序”“全面介绍了”评价错。文章开头介绍屠呦呦参与到“5
32、23 任务”中,属于倒叙。文章重点介绍屠呦呦提取青蒿素的过程,而不是全面介绍人类与疟疾斗争的历史。 E“对植物青蒿的抗疟药效有所记载”曲解文意。文本只是提到了“中国先秦医方书五十二病方已经对植物青蒿有所记载” ,但没有记载其“抗疟药效”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2 试题分析:回答本题要先明确,筛选概括的是“屠呦呦在研制抗疟药物的过程中做的事”,这样就应该考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3 试题分析:传记中的引用往往起到的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等。本文多次引用,分别起到了不同的作用。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既解释了屠呦呦的名字来源,又照应
33、了题目“中国之蒿”。本草纲目“治疟疾寒热”,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等引用,突出了古代典籍对屠呦呦的启发。 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在的一段引用,则突出了屠呦呦的严谨精神。通过其表述的艰涩,表现了提取青蒿素实验的真实过程是繁复冗杂的。考点: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4 试题分析:屠呦呦获得成功的因素有很多,有她自身的因素,如对生药学的兴趣、有克服困难的执着品质、有实践操作能力、有团体领导能力等。也有外在的因素,如团队的共同努力,古代中医典籍包含的智慧等。学生做答要在文中找到相应的部分分析。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34、。能力层级为探究 F。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烈日炎炎,持续的高温让市民,省内各市纷纷“让洞于民”,免费向社会开放一批可用于避暑纳凉的人防工程。我县坚持文化“普惠”理念,先后投资 5 亿多元,建成了8 个文化中心,安装健身器材2600 多台,文体设施。“菊花节”期间,公园里摆放着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轻轻摇曳,仪态万千,赏花的市民流连其间,。A 不堪忍受日趋笃厚意兴阑珊B 不堪忍受日臻完善意兴盎然C 情何以堪日臻完善意兴阑珊D 情何以堪日趋笃厚意兴盎然【答案解析】 B试题分析:“不堪忍受”不能忍受。 “情何以堪”感情又怎么能承受这种打击呢?本句形
35、容炎热的天气让市民不能忍受, 应该用“不堪忍受”。“日臻完善”一天天达到完善。 “日趋笃厚”形容感情一天比一天深厚、越来越信任彼此、感情越来越坚定。本句形容文体设施不断完善,应该用“日臻完善” 。“意兴盎然”形容兴致很浓的样子。“意兴阑珊”形容一个人兴致已失的样子。本句形容市民兴致高涨的赏花,应该用“意兴盎然”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7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A 贾平凹的小说古炉的数字版权纠纷遭“围观”引出新话题数字时代,作家也需要经纪人。B 人大新闻专业将微博表现与成绩挂钩“织围脖”能力也成为课程的考核标准。C 语文“学案”是一种以学定教、
36、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为一体的语文学习。D 如果将中国最庞大的群体排斥在教育之外,排斥在文化之外,排斥在大学门外,那就是逆历史而行,反规律而动。【答案解析】 C试题分析: C 项搭配不当,应在“语文学习”后加宾语“活动方案”。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8把下列几个句子组成上下衔接,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故有“秋老虎”之说。“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被称为“多事之
37、秋” 。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和”字。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A BC D【答案解析】 A试题分析:是一个总起句,应放在开头,是从“秋老虎”和“多事之秋”两个方面说明“阳消阴长”的秋天气候特点的,两句是针对这些特点提醒人们要注意秋季养生,所以应放在最后。两句具有因果关系,在前,在后。在句中,“立秋至处暑”、“白露”等表示时间关系的词语提示我们,在前,在后。句具有因果关系,所以在前,在后;句也具有因果关系,所以在前,在后。因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
38、层级为表达运用 E。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6 分)虽说中国有五千年的饮食文化,烹调方法多种多样,但在营养师们看来, _,这是因为“蒸”不仅能保持菜肴的原形、原味,烹制出的菜比较清淡, 并且还在很大程度上保存食材的各种营养,更符合健康饮食的要求。 _,因此我国一直就有“无菜不蒸”的说法。在河北、 山西地区有不少菜就是多种蔬菜混合着蒸,蒸出来的菜五颜六色,让人很有食欲,也体现了饮食多样化的原则。 _,以便能更快地蒸熟。 比如将萝卜、紫甘蓝切成丝,山药、南瓜切成段。蒸熟后,依个人口味,可调汁拌着食用,如加蒜泥、姜醋汁
39、、芝麻酱等。答: _【答案解析】“蒸”这种烹调方式更值得推崇所有的菜都是可以“蒸”的上锅蒸的蔬菜体积不要太大(每句 2 分。意思对即可)试题分析:本段文字介绍的是饮食文化中“蒸”的烹调方式。第一空,结合后文内容,可知在营养师们看来, “蒸”是一种很好的方式。第二空,由后文“无菜不蒸”可知前句应该是“所有的菜都是可以蒸的”。第三空,由后文“以便能更快地蒸熟”的提示,可知要补充的是“上锅蒸的蔬菜体积不要太大”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10某校对高一年级280 名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开设外国名著阅读选修课程”的问卷调查,有关数据统计如下。请你用简洁
40、的语言从两方面概括图表的内容。(每条 25 字内)(5 分)对开设外国名著阅读课程的态度人数比例阅读外国名著的情况和比例喜欢或比较喜欢229818%读过外国名著者占576%,未读过外国名著者占424%不喜欢51182%读过外国名著者占88%,未读过外国名著者占912%(1)_(2)_【答案解析】(1)喜欢开设外国名著阅读课程的学生比不喜欢的多(或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开设外国名著阅读课程)。(2)读过外国名著者比没有读过的更喜欢这门课程。试题分析:本图表涉及的信息包括对开设外国名著阅读课程的态度的调查。通过数字和比例对比可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是喜欢开设外国名著阅读课程的, 并且这些学生中, 读过外国名著的人更喜欢这门课程。不喜欢这门课程的人大部分没有读过外国名著。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作文。(60 分)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 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 ;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软件设计师考试快速掌握试题及答案
- 操作系统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高考数学实践2024年试题及答案
- 网络服务的级别试题及答案分析
- 企业竞争策略与风险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软考设计师备考情绪管理试题及答案
- 2025农民土地流转合同范本
- 2025企业租赁合同标准范文
- 棉业公司范本章程
- 法学概论研究的国际视野与试题与答案
-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人物形象分析8500字(论文)
- 《结构式家庭疗法提升“丧偶式育儿”家庭亲密度的个案研究》
- 化学实验室废物处理管理制度
- 2024年六西格玛黄带认证考试练习题库(含答案)
- 第三章-足球-基本技术 足球运球绕杆 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
- 2024年同等学力英语考试真题及详解
- 会展活动场地布置与搭建技术规范手册
- “非遗”之首-昆曲经典艺术欣赏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北京大学
- 《药事管理学》习题库
- 水文地质技术员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下(多选、判断题)
- DZ∕T 0054-2014 定向钻探技术规程(正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