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产生的心理分析与对策建议_第1页
校园欺凌产生的心理分析与对策建议_第2页
校园欺凌产生的心理分析与对策建议_第3页
校园欺凌产生的心理分析与对策建议_第4页
校园欺凌产生的心理分析与对策建议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校园欺凌产生的心理分析与对策建议近两年来,校园欺凌屡屡见诸网络,令父母担忧,令学 校头疼,令社会不安。校园欺凌,发生在男生当中,也发生 在女生其间,发生在城市学生当中,也发生在农村学生之间, 小学有,中学也有,国内有,国外也有。至U底为什么会发生 校园欺凌,发生校园欺凌的心理动因或心理机制是什么,我 们来做一个心理分析,并在心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 议。一、青少年欺凌者的心理行为特点青少年欺凌者对有些同伴、同学怀有敌意。儿童青少年 攻击者中的大多数是男孩,他们用身体、用工具攻击,也用 语言攻击。也有一些攻击者是女孩,她们除了用敌意的语言 攻击那些容易受攻击的同伴,现在也发现她们也用身体和工

2、 具来攻击那些容易受攻击的同伴女孩。欺凌者往往都是同伴中逞能的孩子,比如年龄稍大、身 强力壮、性格蛮横、孩子王。青少年欺凌有始于儿童期情绪行为问题的早发型和始 于青少年时期的晚发型两种类型。早发型的儿童可能有喜欢攻击他人的遗传特质,比如生 活不规律、接受新经验较慢、情绪不安、消极和强烈的反应 等难照养型气质,如果父母不主动调整改进养育方式,他们 和父母容易形成拒绝型依恋,表现为生气、拒绝,有时候拍 打妈妈,爱哭闹,不容易被安抚。早发型的儿童养育比较困难,他们很早就情绪暴躁、好 动和任性,表现出有一些攻击行为,同伴拒绝,容易与与同 伴和成人发生冲突,甚至有的存在智力偏低,也存在一些认 知障碍。不

3、良的家庭氛围和父母养育方式 比如父母不 和、家庭缺少温暖,矛盾冲突不断,家庭教养严厉,缺乏管 教原则,会促使孩子把他们难于自控的行为转化成挑衅和持 续的攻击行为,长大以后,常常对人发火、身体攻击、摔打 东西、骂人打人、不遵守规则,如果再加上学习不良,被父 母和老师批评,被同伴拒绝,就更容易结交不良同伴,增加 暴力行为。晚发型的青少年表现出的欺凌和情绪行为问题,主要不 是生理遗传原因,而是儿童青少年期的不良同伴关系,以及 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所致。比如,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无 效,教育方法极端,或者家庭氛围不好孩子不愿意在家,或 者撒手不管,或者没有在身边陪伴孩子,孩子就容易加入不 良的小圈子而减

4、少孤单,其观念和行为就可能被小圈子同 化,屈从于同伴,在同伴压力下,不听父母的话,忽视学习, 表现出各种行为问题,包括结伴欺凌同学。二、受欺凌者的心理行为特点一些儿童青少年会频繁成为另一些青少年身体、工具、 语言或其他欺负方式的对象。 受到欺凌的孩子,往往很胆小、 被动甚至有些自卑,而且独来独往,较少朋友,当被欺负的 时候,他们会防御、哭泣、躲避或投降。这些受欺凌的孩子,在性格特点上具有天生的抑郁性气 质、不快乐、不合群,在身体特点上比较矮小瘦弱。在人际 互动关系方面,对同伴看对自己的方式有消极期待,并担心 被斥责和被攻击。实际上,早在幼年、童年时期,这些受欺 凌的孩子就会被同伴排斥,他们的气

5、质类型大多是“慢热型” 不活跃,对环境刺激反应消极、抑制,接受新经验慢。他们 在儿童期属于“被拒绝-退缩型儿童”,他们被动、害羞、不善 交往,他们会减少集体活动和同伴交往,因此,他们的孤独 感增强,学习成绩下滑,并且喜欢逃离幼儿园、 学校和班级、 同学,上学对他们不是一件乐事,他们很少朋友,适应比较 困难。当然也有少部分受欺凌的孩子,本身也是攻击者,他们 的儿童期是“被拒绝-攻击型儿童”,他们表现出很多攻击行为, 比如好斗冲动、用身体触碰他人,挑逗招惹他人,或者过度 活跃、缺乏注意力,而且他们还存在认知和情绪调节不良, 比如常把同伴的非敌意言行看成敌意的,把自己的不受欢迎 归咎为他人的过错。他

6、们挑起事端或者报复,而那些欺凌者 会再次欺凌他们,形成了一个延续欺凌的循环。不管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受欺凌者,这些孩子在家庭教 养中,大多没有得到良好的照应、 接纳、陪伴、关注和回应, 甚至有些孩子来自于单亲家庭或者由祖辈代养的家庭。他们 的家庭氛围、养育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早期没有建 立起安全依恋,而是回避型依恋或混乱型依恋,或者家庭教 养方式高控制,或者过度保护,这些教养行为都会引起孩子 焦虑、自卑、胆小、依赖和恐惧,使他们更容易受欺负,由 于受欺负可能导致适应困难,情绪沮丧、情感孤独、学业不 良,不喜欢学校、老师和同学,有的会有破坏行为。三、减轻和防止青少年校园欺凌的对策建议导致青少

7、年欺凌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与青少年的 先天气质、家庭关系、家庭教养、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都有 关系。减轻和防止青少年校园欺凌,需要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在多层面合作。1. 父母需要维护自身心理健康,改进教养方式。父母本身的心理健康对于养育方式和孩子发展有直接的关系,比如情绪抑郁、阴晴不定的父母,看待孩子比较消极,亲子关系 恶化,教养行为不一致,就会导致孩子缺乏规则意识和是非 观念,也不自信。所以,父母要在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 同时,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气质类型,改进养育方式,与 孩子建立安全依恋关系。2. 婴儿期养育对安全依恋和孩子适应有影响。母亲与婴 幼儿时期的孩子建立安全依恋,是孩子情

8、绪和行为健康发展 的基础,也可以减轻出现欺凌和被欺凌的可能性。婴儿期, 母亲的养育、家庭环境、收入水平、幼儿园的保育水平,都 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孩子能否形成安全依恋。父母需要从对孩 子健康成长的全面和长期影响,综合考虑,决定婴儿期适宜 的养育方式。3父亲的疼爱对儿童长期良好的发展有积极影响。父亲 对孩子的疼爱,比如照顾、拥抱、举高、游戏、锻炼、安抚、 夸赞、肯定、鼓励、支持,用语言和眼神表情表达的爱意, 能促进孩子良好的认知、情绪和社交发展,减少孩子青少年 时期的情绪、行为问题。同时,通过父亲一系列的疼爱陪伴 行为,可以增强孩子对父亲的安全依恋,孩子从父亲那里获 得了以后发展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力

9、量。父母的婚姻越和睦 幸福,父亲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越长,亲子关系越好,陪伴 越有效。所以,不同种族的文化都鼓励父亲参与孩子照料。4父母的养育方式影响孩子早期的同伴关系。比如父母 与同性子女游戏,父母带孩子与同伴玩耍,教孩子与同伴交 往、处理冲突,都会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同伴接纳能力 再比如,孩子与父母形成安全依恋的孩子,更容易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形成积极的和谐的同伴交往,拥有朋友圈和同伴 支持。5教被欺凌的儿童用非强化的方式应对欺凌者。教会被 欺凌的孩子交朋友,结伴同行,寻求老师和家人帮助,也可 以叫他们强身健体,提高自信,减少焦虑和退缩。6.教旁观的青少年团结起来,利用群体力量阻止欺凌。 研究表明有20%-30%的旁观者不会帮助受欺凌者,有的甚至 从众或屈从压力而参与欺凌。父母和老师要教育青少年正确 的价值观,求助老师和家长,共同抵制校园欺凌。7加强社会联动机制中的心理辅导和家庭治疗。减少青 少年欺凌的最好方法是改善整个社会的环境,建立良好的家 庭教养、学校教育和社区管理和法制规则,对于欺凌者和受 欺凌者,要进行心理咨询和家庭治疗,同时,让有暴力行为 的青少年参加学习、劳动和有意义的活动,不让他们陷入无 所事事和无人过问的境遇,远离有暴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