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和电压调整新_第1页
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和电压调整新_第2页
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和电压调整新_第3页
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和电压调整新_第4页
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和电压调整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和电压调整6-1电力系统总无功功率的平衡电力系统中的电压是衡量电能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保证供给用户的电压 与其额定值的偏移不超过规定的数值是电力系统运行调整的基本任务之一。从 前面分析可知,电力系统中的电压与系统中的无功功率密切相关,为保证系统 的电压水平,系统中应有充足的无功电源。本节就是分析无功功率与电压的关 系,以及对电压的调整问题。一、无功功率负荷和无功功率损耗1. 无功负荷:除白只灯消耗有功外,绝大部分异步电动机消耗无功。要保持负荷的电压水平,就得供给负荷所需要的无功功率,只有当系统有 能力供给足够的无功时,负荷的端电压才能维持在正常的水平。如果系统的无图43

2、综合无功负荷的 静态电压特性功电源容量不足,负荷的端电压将被迫降低,所以维持电力系统的电压水平与无功功率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电力系统综合无功负荷的静态电压特性如图 43所示。它的特点是:电压略低于额定值时,无功功率随电压下降较为明显;当电压下降幅度较大时,无功功率减小的程度逐渐变小。2. 变压器无功损耗变压器中的无功功率损耗分为两部分,即励磁支路损耗和绕组漏抗中损耗。其中,励磁支路损耗的百分值基本上等于空载电流I。的百分值,约为1%2% ;绕组漏抗中损耗,在变压器满载时,基本上等于短路电压Uk的百分值,约为10% 因此,对一台变压器或一级变压器的网络而言,变压器中的无功功率损耗并不 大,满

3、载时约为它额定容量的百分之十几。但对多级电压网络,变压器中的无 功功率损耗就相当可观。3. 输电线路无功损耗电力线路上的无功功率损耗也分为两部分,即并联导纳和串联电抗中的无功功率损耗。并联电纳中的无功功率损耗 Qb可表示为2 B-Qb = -U -2呈容性,又称为线呈感性。如果容性大于感可见,并联电纳中的无功功率与线路电压的平方成正比, 路的充电功率。而串联电抗中的无功功率损耗 Qx可表示为可见,串联电抗中的无功功率与负荷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以上两部分无功功率的总和反映线路上的无功功率损耗。性,则向系统输送无功;如果感性大于容性,则向系统吸收无功。因此,电力 线路究竟是损耗无功还是发无功,则需要

4、按具体情况作具体的分析、计算。二、电网中的无功电源1.发电机同步发电机既是有功功率电源,又是最基本的无功功率电源。在正常运行时,其定子电流和转子电流都不应超过额定值。设发电机额定视在功率为Sn,额定有功功率为Pn,额定功率因数为cos N ,则发电机在额定状态下运行时,可发出的额定无功功率为qn = sn sin nsin n = PNtg ncos n由上分析可知,发电机供给的无功不是无限可调的,当发电厂距用户较远时, 无功所引起的线损较大,这种情况下,贝师在用户中心设置补偿装置。2.电容器电容器只能向系统供给无功功率,它可以根据需要由许多电容器连接成组 因此,优点:静电电容器组的容量可大可

5、小,既可集中使用,又可分散使用, 使用起来比较灵活。静电电容器在运行时的功率损耗较小,约为额定容量的0.3 % 0.5 %电容器所供出的无功功率Qc与其端电压U的平方成正比,即U2Xc式中Xc电容器的容抗缺点:当节点电压下降时,它供给系统的无功功率也将减小,导致系统电压 水平进一步下降,这是其不足的地方。特点:电容器所供应的感性无功与其端电压的平方成正比,电容器分组投 切,非连续可调。3.调相机同步调相机实质上是只发无功功率的同步发电机,它在过激运行时向系统供 给无功功率,欠激运行时从系统吸取无功功率优点:平滑地改变它的无功功率的大小及方向,从而平滑地调节所在地区的 电压。但在欠激状态下运行时

6、,其容量约为过激运行时额定容量的 5060。同步调相机可以装设自动励磁调节装置, 能自动地在系统电压降低时增加输 出无功以维持系统电压。在有强行励磁装置时,在系统故障情况下也能调节系 统电压,有利于系统稳定运行。缺点:运行时要产生有功功率损耗,一般在满负荷运行时,有功功率损耗为 额定容量的 1.5 3,容量越小,所占的比重越大,在轻负荷时,这一比例数 也要增大;小容量的同步调相机每千伏安的费用大,故同步调相机适用于大容 量集中使用;同步调相机为转动设备,维护工作量相对较大。3静止补偿器和静止调相机静止无功功率补偿器 ( SVC)P245 页和静止调相机是分别与电容器和调相机 相对应而又同属“灵

7、活交流输电系统”范畴的两种无功功率电源。静止补偿器由电力电容器与电抗器并联组成。电容器可发出无功功率,电抗 器可吸收无功功率,两者结合起来,再配以适当的调节装置,就成为能够平滑 地改变输出 (或吸收 )无功功率的静止补偿器。静止补偿器有很多类型,目前较为完善的有直流助磁饱和电抗器型、晶闸管 控制电抗器型、自饱和电抗器型三种,如图 4-5 所示。这三种补偿器都有两个 支路,左侧支路为电抗器支路,右侧支路为电容器支路。它们的共同点是其中 的电容器支路,既为同步频率下感性无功功率的电源,又因电容 C 与电感 Lf 串联构成谐振回路,并作高次谐波的滤波器,滤去补偿器中各电磁元件产生的5、7、11、13

8、、,等奇次谐波电流,这类支路是不可控的。它们的不同点集中在电 抗器支路,直流助磁饱和电抗器和晶闸管控制电抗器都是可控电抗器,而自饱 和电抗器则不可控;晶闸管控制电抗器是不饱和电抗器,其他两种则都是饱和 电抗器。显然,静止补偿器向系统供应感性无功功率的容量取决于它的电容器 支路,从系统吸取感性无功功率的容量则取决于它的电抗器支路。(b)(c)图*5静止补偿器3)玄流购磯饱和电挾器璽 (b)晶闸皆控制电抗器型】(C)自询和虹抗器羽lTLb2-f优点:快速平滑地调节无功功率,以满足无功功率的要求,这样就克服了电 容器作为无功补偿装置只能作电源不能作负荷、调节不连续的缺点;与同步调 相机相比较,静止补

9、偿器运行维护简单、功率损耗小,能做到分相补偿以适应 不平衡的负荷变化,对于冲击性负荷也有较强的适应性,因此在电力系统中得 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缺点:费用高。三、无功功率平衡综合以上所述的无功功率负荷、无功功率损耗及无功功率电源,就可以作出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如果发电机所发无功功率为Qg,调相机所发无功功率为QC1,电容器所供无功功率为Qc2,静止补偿器所供无功功率为Qc3,而负荷消耗 的无功功率为Ql,变压器的无功损耗为:Qt,线路电抗无功损耗为:Qx,线路电 纳无功损耗为 Qb,因此,相似于有功功率的平衡,无功功率的平衡式为 Qg 亠二 Qci 亠二 Qc2 亠二 Qc3 = Ql :QT

10、:Qx - Qb(4-1)此式还可简写为二 Qgc 八 Ql 二 Q=(4-2)式中Qc无功功率电源容量之和;x Ql 无功功率负荷之和;q 电力网中的无功功率损耗。在无功平衡的基础上,应有一定的无功备用。无功备用容量一般为无功负荷 的7%8%,以防止负荷增大时电压质量下降。 通常将无功备用容量放在发电厂 内。发电机一般在额定功率因数以下运行,若发电机有一定的有功备用容量, 也就保持了一定的无功备用容量。应该指出,进行无功功率平衡计算的前提应是系统的电压水平正常。若不能 在正常电压水平下保证无功功率的平衡,则系统的电压质量就不能保证。从系 统综合负荷无功功率-电压静态特性曲线可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11、。当系统中某些负荷节点电压低落的原因是由于系统中无功电源不足时,那么调压问题就与无功功率的合理供应和合理使用是分不开的。如果不从解决无功 电力不足的问题着手,而是调节电源,使发电机多发无功,这是很不合理的。 因为电源与负荷间距离较远,发电机多发的功率在网络中的无功损耗也大,不 易调高末端电压。而且,为了防止发电机因输出过多的功率而严重过负荷,往 往不得不降低整个系统的电压水平,以减小无功功率的消耗量,所以这就不免出现电压水平低落和无功出力不足的恶性循环。因此,在个别负荷节点电压较低的情况下,就应想法增加无功补偿装置,补充系统的无功,从而抬高电压水 平。63 电力系统的电压调整一、调整电压的必要

12、性电力系统的电压和频率一样也需要经常调整。由于电压偏移过大时,会影 响工农业生产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损坏设备,甚至引起系统性的“电压崩溃“, 造成大面积停电。系统电压降低时,发电机的定子电流将因其功率角的增大而增大。如这时电 流源已达额定值,则电压降低后,将使其超过额定值。当系统电压降低时,各类负荷中占比重最大的异步电动机的转差率增大,从 而,电动机各绕组中的电流将增大, 温升将增加, 效率将降低, 寿命将缩短。 照明负荷,尤其是白炽灯,对电压变化的反应最灵敏。电压过高,白炽灯的 寿命将大为缩短;电压过低,亮度和发光效率又要大幅下降。系统电压过高将使所有电气设备绝缘受损, 而且变压器、电动机铁芯

13、会饱和,铁芯损耗增大,温升将增加,寿命将缩短。二、 电压波动和电压管理1 电压波动电压波动分为两类:周期长、波动面大、主要由生产、生活和气象条件变化引起的负荷变动所导致的电压变动。冲击性和间歇性负荷引起的电压波动。如往复式泵、电弧炉、卷扬机、通风设备等。电压闪变、电压跌落等。 习惯上所谓的电压调整是针对第一类的,对第二类可采取专门措施。 2 电压管理(1) 电压中枢点的选择电力系统调整电压的目的,是要在各种运行方式下,能维持各用电设备的端 电压在规定的波动范围内,从而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电能质量和经济性。由于电力系统结构复杂,用电设备数量极大,因此电力系统运行部门对网络 各母线电压及各用电设备的

14、端电压进行监视和调整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没有必 要。在电力系统中常常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点作为电压中枢点,运行人员监视 中枢点电压,将中枢点电压控制调整在允许的电压偏移范围内。只要这些中枢 点的电压质量满足要求,其他各点的电压质量基本上满足要求。所谓电压中枢 点系指那些能反映和控制整个系统电压水平的点。一般选择下列母线作为中枢 点:八、(1) 大型发电厂的高压母线 (高压母线上有多回出线时 ) ;(2) 枢纽变电所的二次母线;(3) 有大量地方性负荷的发电厂母线。图乩10电力系统中枢点的选择下图所示发电厂低压母线I和末端变电所二次母线H可作为中枢点。(2) 中枢点电压和负荷电压的关系为对中枢点电压

15、进行控制和调整,必须首先确定中枢点电压的允许波动范围。一般各负荷点都允许有一定的电压偏移,例如,负荷点允许电压偏移为士 5%,再计及由负荷点到中枢点的线路上的电压损耗,便可确定中枢点电压的 波动范围。这就是常说的电压的不等约束条件。对一个实际运行的系统,网络参数和负荷曲线已知后,要确定中枢点的电压波动范围,如图4-12 (a)所示由一个中枢点i向两个负荷j、k供电的简单网 络。设j、k两负荷允许电压偏移都为士 5%,如图4-12 (b)所示;负荷j、k 的简化日负荷曲线如图4-12 (c) (d)所示;设由于这两个负荷功率的流通,线L6kJ*160 030-0% I16珈时)图412简单网络的

16、电压损耗向单网堵;(b)负荷人k允许的电压傭移*(C)负荷j日负荷曲醱F(d)负荷k日负荷曲魏(e)左如的查化;(0脱如的变化路i-j、i-k上的电压损耗分别如图4-12 (e)、(f)所示。求中枢点电压Ui的波 动范围。即编制中枢点电压变化曲线。根据负荷对电压的要求,可求出中枢点电压的波动范围。 只满足j负荷时,中枢点电压应维持的电压为:08 时Ui = Uj+ :Ujj=(0.951.05)UN 0.04Un =(0.991.09)Un ;824时 Ui=Uj+ Uj=(0.951.05)UN 0.10Un=(1.051.15)Un。 只满足k负荷时,中枢点电压U应维持的电压为:016时U

17、i=Uk+Uik=(0.951.05)UN 0.01Un=(0.961.06)Un ;1624 时 Ui=Uk+ :Uik=(0.951.05)UN 0.03U n=(0.981.08)Un。根据这些要求可作出中枢点i电压的变动范围如图4-13所示。将图4-13 (a)、(b)合并,就可得同时满足负荷j、k要求的中枢点i的电 压允许变动范围,如图4-14 (a)中的阴影部分。250.99ChHI -一LL竺 _LJ5Cji 血To8jTI力?J於冷7杠么Z加L05Vh1.05Vn一蜩如一0.961/h卞莉厂| Q桃务|1I1 i丨 11 0,对s、I叱冷歼I01624g1624/() IS 4

18、-13中枢点i电压的允许变动拖圈(-)狠提员荷的畫求匸M 握姑负荷k的要求圏车14中枢点i电压的允许变动范围(強同吋淞只宿閒仁b帥專戏4】东豔冏时澹圧仍JK i_ k的醴或可见,同时满足j、k两点电压要求时,中枢点电压Ui的变动范围为:08 时Uj=(0.991.06)UN ;816 时Uj=(1.051.06)UN ;1624 时 Ui=(1.051.08)UN。由以上可知,虽然负荷j、k允许的电压偏移都是士 5%,即都有10%的允许变化范围,但由于中枢点i与这些负荷之间线路上电压损耗 Uj、超Uik的大小和变化规律都不相同,要同时满足这两个负荷对电压质量的要求,中枢点电压的允许变化范围大大

19、缩小了,最小时仅有 1%若同时考虑两个负荷,两个负荷对中枢点电压的允许波动范围没有相交的阴影部分,贝忡枢点不能同时满足两个负荷对电压的要求。例如,设824时,厶5增大为0.12,则816时,从曲线上找不到公共的阴影部分,中枢点i的电压就 难以同时满足负荷j、k对电压质量的要求,如图4-14 (b)所示。一旦出现这 种情况,仅靠控制中枢点电压已不足以控制所有负荷点的电压,贝S应考虑采取 其他措施。(3) 中枢点的调压方式当在实际运行的电力系统中,由于缺乏必要的数据而无法确定中枢点的电压 控制范围时,可根据中枢点所管辖的电力系统中负荷分布的远近及负荷波动的 程度,对中枢点的电压调整方式提出原则性要

20、求,以确定一个大致的电压波动 范围。这种电压调整方式一般分为逆调压、顺调压和常调压三类。(1) 逆调压。对于大型网络,如中枢点至负荷点的供电线较长,且负荷变动 较大,则在最大负荷时要提高中枢点的电压,以抵偿线路上因最大负荷而增大 的电压损耗;在最小负荷时则要将中枢点电压降低一些,以防止负荷点的电压 过高,一般对这种情况的中枢点实行“逆调压”。采用逆调压方式的中枢点电压, 在最大负荷时较线路的额定电压高 5%,即1.05Un ;在最小负荷时等于线路的 额定电压,即1.0Un。(2) 顺调压。对于小型网络,如中枢点至负荷点的供电线路不长,负荷大小 变动不大,线路上的电压损耗也很小,在这种情况下,可

21、对中枢点采用“顺调 压”。采用顺调压方式的中枢点电压,在最大负荷时允许中枢点电压低一些,但 不低于线路额定电压的+2.5 %,即卩1.025 Un ;在最小负荷时允许中枢点电压高一些,但不高于线路额定电压的+7.5 %,即1.075 Un。(3)常调压。对于中型网络,如负荷变动较小,线路上电压损耗也较小,这种情况只要把中枢点电压保持在较线路电压高2%5%勺数值,即1.02-1.05 Un,不必随负荷变化来调整中枢点的电压,仍可保证负荷点的电压质量,这种方式 称为“常调压”。以上都是指系统正常运行时的调压方式,当系统发生事故时,因电压损耗比 正常时大,故电压质量允许降低一些。如前所述,事故时负荷

22、点的电压偏移允 许较正常时再增大5%。(3)电压调整的基本原理VbVg如上图VGkiP jQPR QXk2所以调压措施有:1) 改变发电机端电压;2) 调节变压器分接头;3) 并联无功补偿;LJL-=-TA4)串联电容器补偿。因运行和技术 方面的原因,已很少用。1 -f _ I*11 tfflt1出号u颌图415同步发电机凋斤系纬胃珅區收 rAWYIJ1JK3CH-GiZs 2*2W220V | | jI图弘站发砲机时线迎调m的效果3 施单系瞬StBh W 电用分布情況四、借改变发电机端电压调压现代大中型同步发电机大都装有自动励磁调节装置,发电机端电压调整就是借助于发电机的自动励磁调节器,改变

23、励磁机电压而实现的。改变发电机转子 电流,就可以改变发电机定子的端电压。现在用于同步发电机的励磁调节装置种类很多,但原理是相同的。如图4-15所示,发电机的自动励磁调节器由量测滤波、综合放大、移相触发、晶闸管输 出及转子电压软负反馈等环节组成。当发电机端电压变化时,测量单元测得的信号与给定电压Ugo相比较,得到的电压偏差信号经放大后,又作用于移相触发单元,产生不同相位的触发脉冲, 进而改变晶闸管元件的导通角,使调节器输出发生变化,励磁机电压随之变化, 从而达到调节发电机端电压的目的。这种调压方法,不需增加额外的设备,因此是最经济合理的调压措施,应优 先考虑。但对线路较长且是多电压级网络,并有地

24、方负荷的情况下,单靠发电机调压就不能满足负荷点的电压要求。图 4-16所示为一多电压级网络,各级网络的额 定电压及最大、最小负荷时的电压损耗均标于图中。最大负荷时,从发电机至 线路末端的总电压损耗为35%,最小负荷时,总电压损耗为15%,两者相差20%, 而对发电机来说,考虑机端负荷的要求及供电至地方负荷线路上的电压损耗, 其电压调整范围为05%,因此,仅靠发电机机端调压不能满足远方负荷的电压要求,还应采用其他调压方法。1 瞅lOkV%怀8 3图46塞电压级网络及其电压损耗五、借改变变压器变比调压1、降压变压器普通双绕组变压器的高压绕组和三绕组变压器的高、中压绕组都留有几个抽头供调压选择使用。

25、一般容量为 6300kVA及以下的变压器有三个抽头,分别为 1.05 Utn、Utn、0. 95Utn处引出,调压范围为士 5%,其Utn为高压侧额定电压, 在Utn处引出的抽头被称为主抽头。容量为8000kVA及以上的变压器有五个抽头, 分别为 1.05 Utn、1.025 Utn、Utn、0.975 Utn、0.95 Utn 处引出,调压范围为 士 2X2. 5%。如上图,为一降压变压器,最大负荷时:U Imax高压侧母线电压;.-:U|max 归算到高压侧的变压器中的电压损耗;U TNi低压侧的额定电压;Umax低压侧要求的实际电压;U tlmaxkU imax U ImaxU Imax

26、 U tlmax=uimaximaxImaxUimaxU TNi最大负荷下:U2 li max -U I max) uU tl maxUTNiU imax最小负荷下:U_ (U I min U I min ) uUtlmi nUTNiU imin如果变压器为无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不能在线调节)UhUhtl maxtl minU tl2根据Uti选定一个最接近的分接头后,再按选定的分接头校验母线实际电压是否满足要求。其返回校验过程为:(1)求低压母线电压最大负荷时:U imax = U imaxU tl最小负荷时:Umin二Umin护U tl(2)求电压偏移百分数最大负荷时:UmaxU -UU

27、 imax U N 100%Un最小负荷时:-Umin如 100%Un应选择的高压侧分接头电压;Uimax-归算到高压侧的低压母线电压将上述结果与调压要求相比较,如果电压偏移均在要求范围内,即说明所选分 接头合适。例4-1图4-18所示某降压变电所装设1- 一台容量Sn为20MVA电压为110/ 11kV的变 叽5紳20MVA110/llJtV压器及其等值电路。要求变压器低压侧的电压偏移在最大、最小负荷时分别不超过额定值的2.5 %和7.5 %,最大负荷为18MVA最小负荷叭卜IO7.5kV咖0图4用 厠-I降压娈压器及等值电路为7MVA cos护=0.8,变压器高压侧的电压在任何运行情况下均

28、维持107.5kV,变压器参数为:Uk% 0.5 , Pk =163kW励磁影响不计,试选择变压器的分接头。解 变压器的电阻和电抗RtPkUN1000SN163 11021000 202=4.93(门)XtUk%UN100Sn10.5 1102100 20=63.5()末端最大、最小负荷为Smax =18cos申 + j18sin =18汇 0.8 + j18 汉 0.6 =14.4 十 j10.8(MVA)Smin =7cosj7sin =7 0.8 j 7 0.6 =56j4.2(MVA)最大、最小负荷时低压侧实际调压要求的电压为U 爲=10(1 +2.5%) =10.25(kV)U 爲n

29、 =10(1 +7.5%) =10.75(kV)在最大、最小负荷时,低压侧的电压由下式求得 (忽略变压器的功率损耗)U =uru=107 5_144.93 + 10&63.5U i maxi maxIm axmaxlu =u -3“07 554912UiminU imin U Im in U min IU / 5解得1Uimax =99.9(kV)得Uimin -104.6(kV)于是,可按式(4-5)、式(4-6)求最大、最小负荷时分接头电压_UIm axUiN11imax- =99.9107.2(kV)U imax1025UiN11mn 二Uimin也=104.6107(kV)Uim i

30、n10.75所以由式(4-7)得=:u 2业 二1072 !Z =107.1(kV)2 2故选择电压为110X (1 2.5 %) : 107.25kV 的分接头。校验:按式(4-8)求低压母线电压:最大负荷时U11u/ =u.亠=99 9疋=10.25kVi maxi maxUti107.25最小负荷时几亠證04.6侖T10.73kV按式(4-9)求电压偏移最大负荷时Umax =5竺 山 100%= 10.25-10 100%=2.5%Un10最小负荷时Uimin =U 皿 100% = 10.73-10 100% = 7.3%U N10可比较知,所选择的分接头满足调压要求。注意:只有当系统

31、无功功率电源容量充足时,用改变变压器变比调压才能奏效. 因此,当系统无功功率不足时,首先应装设无功功率补偿设备。2、升压变压器与降压变压器的区别只是功率流向是从低压侧到高压侧,故高压母线电压应与变压器损耗相加,其余步骤相同tlmin最大负荷下:UtImax二亟; U i max最小负荷下:(U imin U imn ) 口NiUtitl maxtl min3、三绕组变压器三绕组变压器在高中压绕组有分接头,可两次套用双绕组变压器分接头的 选择方法。一般先按低压侧调压要求确定高压侧分接头,然后再用选定的高压侧分接头考虑中压侧调压要求,确定中压侧分接头。最后再校验。4、有载调压变压器有载调压变压器可

32、以在带负载情况下调整分接头,可以在最大和最小负荷时 分别选用合适的分接头,而且调节范围比较大,一般在15%以上。图4-20是内部具有调压绕组的有载调压变压器的原理接线图。它的主绕组 同一个具有若干个分接头的调压绕组串联,依靠特殊的切换装置可以在负荷电流下改换分接头。切换装置有两个可动触头Ka和Kb,改换分接头时,先将一个图420有载调用变压器的原理樓线可动触头移到另一个分接头上,然后再把另 一个可动触头也移到该分接头上。这样在不 断开电路的情况下完成了分接头的切换。为 了防止可动触头在切换过程中产生电弧,造 成变压器绝缘油劣化,在可动触头Ka、Kb上 串联两个接触器KMa KMb将它们放在单独

33、 的油箱里。当变压器切换分接头时,首先断 开KMa将Ka切换到另一个分接头上,然后将 KMa接通。另一个触头也采用同 样的切换步骤,使两个触头都接到另一个分接头上。切换装置中的电抗器 L 是 为了在切换过程中限流用的,当两个可动触头在不同的分接头上时,限制两个 分接头之间的短路电流。对 110kV 及更高电压级的变压器,一般将调压绕组放在变压器中性点侧,因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后,中性点侧电压很低,可以降低调整装置的绝缘要求。三绕组变压器一般在高压侧有有载分接头,中压侧选平均值。63 借补偿设备调压和组合调压当系统中某些负荷节点电压低落的原因是由于系统中无功电源不足时, 那么 调压问题就与无功功率的合理供应和合理使用是分不开的。如果不从解决无功 电力不足的问题着手,而是调节电源,使发电机多发无功,这是很不合理的。 因为电源与负荷间距离较远,发电机多发的功率在网络中的无功损耗也大,不 易调高末端电压。而且,为了防止发电机因输出过多的功率而严重过负荷,往 往不得不降低整个系统的电压水平,以减小无功功率的消耗量,所以这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