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道路设计_第1页
1城市道路设计_第2页
1城市道路设计_第3页
1城市道路设计_第4页
1城市道路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城市道路设计城市道路设计的内容包括:路线设计、交叉口设计、道路附属设施设计、 路面设计和交通管理设施设计等五个部分。其中 道路选线、道路横断面组合、 道路交叉口选型等都是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重要内容。城市规划工作者必须掌握城市道路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一) 城市道路的设计原则1.城市道路的设计必须在城市规划、特别是土地使用规划和道路系统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必要时,可以提出局部修改规划的道路走向、横断面形式、道 路红线等建议,经批准后进行设计;2.要求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考虑道路建设的远近结合、分期发展,避 免不符合规划的临时性建设;3.要求满足交通量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要求;4.综合考

2、虑道路的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横断面布置、道路交叉口、各 种道路极限标难。(二) 城市道路的设计步骤1.资料准备进行城市道路附属设施、路面类型,满足行人及各种车辆行驶的技术要求;(1)设计时应同时兼顾道路两侧城市用地、房屋建筑和各种工程管线设施的 高程及功能要求,与周围环境协调,创造好的街道景观;(2)合理使用各项技术标准,尽可能采用较高的线形技术标准。设计需要准备下列资料: 城市规划确定的道路性质和控制性要求资料; 道路沿线的地质资料、水文资料和气象资料; 道路沿线现状地形图,其比例按平面图设计要求; 现状道路交通量资料和规划交通量资料。2.测设定线(1)先在现状地形图上(或较小比例地形图上

3、)按照规划给定的控制坐标及 红线、横断面等,初步确定道路的 走向及平面布置;(2)现场测设道路中心线,并按照道路中心线测量原地面的纵断面和横断面。3.综合进行路基路面设计和道路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的设计,以及附属 设施设计。4.完成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书;道路设计资料(现状及设计计算资料);道路设计图:平面设计图(含横断面)、纵断面设计图、交叉口设计图、 道路附属设施设计图(或选用标准图);施工横断面图及土方平衡表。(三)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城市道路路线设计包括横断面设计、平面设计和纵断面设计:部分是综合 考虑、协调进行设计的。1.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城市道路横断面是指垂直于道路中心线的剖面。

4、道路横断面的规划宽度又城市郊区道路一般属公路型,其横断面由路面(车行道)、路肩(人行道)和边沟(排水沟)三部分组成,如图8-9所示。图8-9城市郊区道路(公路型)横断面组成横断面设计就是根据城市规划确定的道路的性质、功能要求和规划交通量, 合理确定道路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宽度和高差。通常先确定道路的标准横 断面,在特殊地段要结合平面和纵断面设计进行调整和补充。1)机动车道设计不同类型的机动车有不同的净空要求,在机动车道设计时,要根据不同的 交通组织确定机动车道的具体尺寸。一般来说: 各类机动车混合行驶时,考虑最宽的净空要求,即每条车道宽 3.5-3.75m ; 各类机动车分道行驶时,每条小客

5、车道宽3.5m,其他车型车道当Vv40km / h 时宽 3.5m,当 Y40km/h 时宽 3.75m; 停车道宽3.0m。一条道路的机动车道需要多少条车道,取决于规划的要求及交通量的要求。 根据规划可以确定交通组织的方式,是否需要停车道,以及由于建筑艺术、城 市景观或政治国防等特殊要求所需要的路宽,如游行、临时起降飞机及与高层 建筑相适应的开敞街道等。根据交通量要求,机动车道的通行能力必须适应一 定时期交通量的发展。由于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又决定于车型、车速、服务水 平、交叉口折减、坡度折减等,计算比较复杂,实际应用时,各国都在规范中 给出一定的规定值或参考值。我国一般推荐的一条车道的通行能

6、力值如表8-3所示:称为路幅宽度,即规划红线间的道路用地总宽度。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带和分隔带四部分组成,如图8-8所示。图8-8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路 表8-4非机动车道车型组合情况表组合类型自行车/辆三轮车/辆兽力车板车/辆/辆13 5 (6)22132(1)143511627(1)1公共汽车总宽停站/辆/m4 6 (7)4.55.54.04.015.515.5表8-3 一条机动车道的通行能力推荐值车辆类型每小时最大通行车辆数小客车载重汽车公共汽车混合汽车500 1000300 60050 60400般从合理组织交通的观点考虑,城市道路机动车道的行驶车道

7、不宜大于(双向)4条车道。如果一条道路的交通量需要多于 6条的行驶车道,与其盲目加 宽道路,不如调整交通组织,加大道路网密度,开辟平行道路分散文通量更为 经济合理。2)非机动车道设计非机动车车型复杂、车速相差很大。当非机动车与机动车7昆行时,非机动车道经常受到机动车、特别是公共交通车辆停靠的干扰,非机动车也常驶入 机动车道。因此,非机动车道的设计需考虑各种情况的组合,根据组合情况选我国城市中兽力车和板车的货运日渐被机动车辆所取代,非机动车道逐渐 成为主要行驶自行车的车道。非机动车道的横断面设计可以按自行车带的标准进行设计,一条自行车带的通行能力在平原城市可选用1000辆/h,地形起伏大的城市可

8、选用500辆/h。依此,根据规划交通量确定所需要的自行车带的条数 和白行车道的宽度。但是,由于近年来城市货运三轮车的增加,单向非机动车 道的宽度以不小于4.5m为宜。3)分隔带、绿带与人行道设计(1)分隔带分隔带是为保证行车安全而设置的起分隔车道和导流作用的用地空间,活 动式的隔离设施(如混凝土墩柱、铁制柱链、栅栏等)也可起到同样的作用。分隔带常与绿化带结合布置。通常分隔带的宽度为1.5-2.5m,除为远期发展预留备用地之外,一般城市道路分隔带不宜大于4-6m,宽度不宜小于2m分隔带的绿化应以花草和低矮灌木为主,交通性干道的中央分隔带和导向 分隔带不允许种植高大乔木,也不宜布置灯柱、电杆。机动

9、车与非机动车分隔 带种植的乔木不得过密,过密种植的乔木会影响机动车司机的视线,容易发生 交通事故。(2)绿化带与人行道绿化带常与人行道组合布置。道路绿化带既是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 成部分,又是为步行、车行交通创造良好环境及分隔交通的重要手段。道路绿 化带的宽度一般占道路总宽的15 %-30 %为宜。绿化带的种植及宽度要求已在城 市绿地规划中有所论述,这里不再重复。人行道上的绿带和树穴的最小尺寸为定非机动车道的宽度。常见的组合情况如表8-4所示独立设置非机动车道机非混行时的 非机动车道一条步行带宽度/m般道路全市性生活干道大型公共设施附近0.750.851.01.25m。人行道的宽度可根据步

10、行交通量确定。在城市没有详细步行交通规划时, 可参照表85确定人行道的宽度。人行道与绿化带组合设计时,可先按步行量确定人行道的宽度,其余的做 绿带。如果车行道的交通量较大,可以沿车行道布置较宽的绿带,如果交通量 较小,则尽可能在靠近红线的一边布置较宽的绿带,或布置多条绿带。人行道和绿化带的宽度还必须满足埋没地上、地下管线的宽度要求。在南方炎热多雨的城市以及一些旧城狭窄街道的改建中,常在临街建筑的 底层设置骑楼式人行道(图8-11)以利于行人躲避雨淋日晒和拓宽旧有的狭窄道 路。(3)郊区道路路肩及边沟图8-11骑楼式人行道表8-5人行道宽度选用参考表4.5 6.06.0 10.0常用人行道铺砌宽

11、度/m2.53.0注:人行道模数为0.25m,常用人行道方砖尺寸为0.25 X 0.25m (包括灰缝)绿化带和人行道的布置形式一般有四种,如图8-10所示:图8-10绿化带与人行道组合形式郊区道路路肩兼有保护路面、人行、绿化、停车、避让的作用。每侧路肩国外一些城市近郊道路的边坡由若干个缓坡组合而成,坡度不少于1: 5,路旁的边坡铺上石块、种植草皮,连同自然地形融为一体,不但有利于车行安 全、而且可以取得好的景观效果,如图 8-12b。1)道路路缘石、横坡和路拱设计(1)路缘石道路铺筑部分两侧边缘常设置路缘石。车行道路缘石又称道牙路牙,分侧 石(立道牙、又称I型路牙)和平石(平道牙)两种。一般

12、道形侧石咼度为12-18cm、 标准采用15cm在居住区或郊区道路、工厂内部道路,可以将路缘石与路面基 本做平,遇特殊情况时可以利用路面外的地面调剂行车宽度,也利于自然排水。 平石宽度一般为30cm在一些城市也有将侧石、平石连在一起呈L形,又称L型路牙。每块路线石长度一般为 50cm=各类预制混凝土路缘石的断面尺寸如图8-13所示图8-13各种混凝土路缘石断面 (尺寸单位;cm)横坡道路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分隔带为自然排水,均设置横向坡度称为 横坡。横坡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铺筑的材料、纵坡和铺筑宽度。纵坡越大,横坡 可以减少;铺筑宽度越大,横坡越需加大。各种路面及道路组成部分的横坡如 表86所

13、示。表8 6道路横坡参考值高级路中低级路分隔广场、郊区道路车行道 次高级路铺砌人行 道绿化带带面面面停车场路肩横1.0% 1.5% 2.0% 1.0% 0。5%随路0.5% 2.5% 坡2.0%2.0%3.0%2.0%1.0%拱1.5%3.5%(3)路拱车行道横断面常采用双向坡面、由路中央向两边倾斜,形成路拱车行道路 拱形式有四种:a .直线形(图8.14) 计算公式:y=x i式中:y-纵距,cmx 横距,cm;直线型路拱常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顶制混凝土块路面、大块料石路面、 停车场广场以及单向排水路面宽小于 9m的较窄道路和设置超高的曲线路段在较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中亦可采用不同坡度直线组成

14、的折线形路拱。b 抛物线形(图8-15)式中:B路面宽度,cm;n抛物线方次,n=1.25 2.0上海采用修正三次抛物线形路拱,计算公式:4h 3 h y3XxB X B式中:h为路拱中心与路缘的高差,h= Bi/2抛物线形路拱常用于路面宽 Bv 20m横坡i v 3 %的道路 c.直线接抛物线形(图8-16)o北京采用变方二次抛物线形路拱,计算公式:n I路拱中部为抛物线形,两边接直线形,计算公式:曲线段 y=(2 n-1/B n-1)x n直线形 y=yT+(x-xT)i式中:xT直线与抛物线切点的横距,xT=B/2n1/(n-1)yT直线与抛物线切点的纵距,yT=(2 n-1/B n-1

15、)x nT直线接抛物线形路拱适用于各种宽度及横坡的路面,多用于超过20m宽的路面,外表平顺美观,排水效果较好。曲线段 y = (xT-x)2/2R+xi-E直线段 y = xi-E式中:xT为直线与圆曲线切点横距xT=K/2K为圆曲线长度K=B/3R为圆曲线半径R=K/2iE为直线形路拱中心与圆曲线中心高差E=x2T/2R直线接圆曲线形路拱适用于各种宽度及横坡的路面,多用于超过20m宽的路面,但路中心部分较平坦,排水效果不如直线接抛物线形。道路车行道横坡的坡向一般由路中向路边倾斜,人行道和绿化带的横坡则 采用直线形向路缘石方向倾斜。具体布置道路横向坡度时,要根据两旁用地的 高程及道路纵坡的要求

16、,对横断面上各车行道的横坡坡向进行组合,保证道路 两旁用地不被水淹。北00硬 路 肩5)道路横断面组合城市道路横断面一般是对称布置的,在地形复杂的地段及有其他要求时可 以不对称布置,如北方城市东西向道路的南侧人行道可以宽于北侧,以保证车 行道上的冰雪能得到日照及时融化。图8-18是几种不对称布置的横断面示例。图8-18道路横断面不对称布置示例 城市各类道路的标准横断面形式示例如下:(1)高速公路与城市快速路(图8-19),设计车速80-120km/ h图8-19高速公路与城市快速路核断面(单位:m)中央分隔带盂山缘24 0曲厲0X3.751车行潸3.0-4.5中央带0.5 口町週跑曲需用地斑罡

17、较大时由)道路询禳河布置缘堆时Id北方域市东西向直袴3少37”3.”iTo44.U中心拔I;机动车道图8-20全市性交通干道横断面(单位:m)左SE塚机动车逍一中夬带,3.0丰行逼人行道-+36.0 45.0(a) I =60- SO krti h中心线中心线机动车道(4.0)2X.5自行年道02.5人行道8人荷道I1干1 J担7.0L 1才8.0-4-M* -(K.0)112山n34ZW-+ 140 km/h图8-21全市性生活干道横断面(单位:m)2X3.75工u ( (2.S诈2小才际】才(b) f .40 km h中心醱-冊 f,J 40图8-23工业区干道横断面(单位:m)2O.4J

18、(a 门knrh图8-25 一般道路横断面(单位:m)郊区道路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与城市主要交通干道相连接的同级或高 一级的道路,可参照城市主要交通于道 (包括快速路)选定横断面;另一类可以 按照公路的标难选择横断面,有条件时应尽可能加大路肩宽度。我国国家规定L3*4.S(80)( (j J- JDhmhidl Mkm/h图8-24生活性次干道横断面(单位:m)的公路横断面标准见表等级计算行车车速 /km/h120车道数86行车道宽度2 X2 X/m15.011.25中央一3.01008060100444442 X2 X2 X2 X2X 7.57.57.57.07.52.01.51.58-7

19、。表8-7各级公路主要技术 高速公路60804060304020422221或22X7.59.07.0 7.06.03.5 或 6.0四分隔 带宽 度/m般 值 底 限 值2.01.5左路般0.750.75缘带值宽度底/m限0.50.5值硬路般3.25 或3.53.0肩值宽度底/m限3.02.75值上路般0.750.75肩值宽度底/m限值27.5 般值底42.535.028.026.0路基宽度/m限40.533.025.524.5值停车视距210160/m超车视距/m极限最小 平曲线半径650400/m不设超高 最小平曲线55004000半径/m最大纵坡3%4%0.50.50.250.250.

20、52.752.53.02.52.51.52.751.50.750.50.750.51.5 0.75 0.75 0.75 0.5 或 1.524.522.525.522.5 12.0 8.5 8.5 7.56.523.020.024.020.0 17.04.5 或 7.011075160751104075304020550200 350 150 200100250125400125 25060 125 3060152500150040001500 2500 600 1500 350 6001505%5%4%6%5% 7% 6% 8% 6%9%一般郊区道路至少保证有两条机动车道宽度的路面,有条件时

21、可以布置三 条车道或加宽路肩,以适应远期的发展。位于有可能形成市区的地段的郊区道127路,应为远期改建成城市型道路留有余地,主要是控制红线并按红线要求埋设 管线和植树等。6)横断面图的绘制常用比例为水平方向1: 200或1: 100,垂直方向1: 100或1: 50.(1)设计横断面内容包括: 适用范围(XX桩号一XX桩号); 各部分布置及尺寸、坡度、高差; 路拱;路面结构; 地上、地下管线位置。(2)施工横断面按桩号分别在现状地面横断面上,依照设计高程套入设计横断面,标注土 方填挖高程及原有的和设计的地下管线位置等。2、城市道路平面设计城市道路平面设计就是根据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和详细规划(或城

22、市用地的现状)确定道路中心线的具体位置(确定道路的直线、曲线线形,又称为“定线”); 按照标准横断面和道路两旁地形、用地、建筑、管线等要求,详细布置道路红线范围内道路各组成部分,包括道路排水设施(如雨水进水口)、城市公共交通停靠站台等其他设施和交通划线的布置(又称“平面布置”)在内;确定各路口、 交叉口、桥涵的具体位置和设计标准、选型、控制尺寸等(另进行交叉口设计和桥涵设计)。平面交叉口的平面设计一般绘入道路平面设计图中。道路平面设计要同道路的横断面设计、纵断向设计、交叉口设计、排水管 线设计、桥涵设计等结合进行。1)道路平面曲线设计道路平面曲线常采用圆曲线(图8-26)。(1)平曲线要素转点

23、:IP转角:a切线长:T曲线起点B. C,中点M. C,终点E. C曲线长:L半径:R外距:E图8-26平曲线要素 各曲线要素关系:T RtgL R180E R sec 1 2可根据a和计算选定的 R值,查阅圆曲线表得到T、L、E等要素;也可根 据a和T(或量E)的要求,查表得到R,再进行验算确定。(2)弯道半径选定根据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的力学分析。考虑汽车在横向离心力作用下抗倾覆的平曲线最小半径:V2127( i)式中:V设计车速;路面横向摩阻系数;i 道路横坡。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一般有较高的抗倾斜稳定性。考虑车辆行驶的安全, 主要应保证车辆横向滑移的稳定性,此时平曲线最小半径:V2式中:

24、卩一横向力系数,反映乘客的舒适程度。卩=0.10时,乘客不感到有曲线存在,感觉平稳;127平曲线半径最小平曲线半径/m*不设超高的平曲线允许半径/m*须设超高或降低车速。V2i超=主干道1502505001500道路等级次干道70 100150250住宅区街坊道路40 60100200Bi超卩=0.15时,乘客略感有曲线存在,感觉尚平稳;卩=0.20时,乘客感到有曲线存在,略感觉不平稳;卩=0.35时、乘客感到有曲线存在且不平稳;卩=0.40时,乘客感到很不稳定,站立不住,有倾倒危险。卩值大小与燃料的消耗和轮胎的磨耗合关。当卩=0.1时,燃料消耗增加10%,轮胎磨耗增加1.2倍;当卩=0.15

25、时,燃料消耗增加20%,轮胎磨耗增 加2.9倍。所以,综合考虑汽车运营的经济与乘客舒适程度的要求,卩以不超 过0.1为宜。道路平曲线半径主要取决于设计车速 V。同时要考虑地形、地物(建筑)所允 许道路通过的(视距)空间条件,在满足这两个条件的情况下,一般尽可能选用 较大的曲线半径。平曲线半径选用参考值如表88所示。表88城市道路平曲线半径建议值1.2ST0.5%0.1%R 蛍Rmin 2.4E 5cmWNmMRsijj图8-27平面弯道超高横坡变化Rj超高横坡度Tij道路设置超高后,需要有一个变坡的路段,称为超高缓和段(图8-28 )。超Bi超L超高缓和段长度i附式中:B路面宽;附由于超高而引

26、起的道路外侧增加的纵坡 (外缘纵坡与道路中心线纵坡 之差),一般附0.5%1.0%。山区附 2.0%。-j丄图8-28平面弯道超高及缓和段以,对于圆曲线半径 每条车道加宽值:圆曲线半径/m200250150200 100150 60100 506040 50 30 40 20 30小型汽车车型普通汽车铰接式汽车0.280.300.320.350.390.400.450.600.400.450.600.700.901.001.301.800.450.550.750.951.251.501.902.802e/m0.50.60.751.01.251.51.8 2.015 200.702.402.50

27、202.2(4)弯道加宽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所占用的行车宽度比在直线路段上行驶的宽度大。所RW 250m的城市道路的曲线路段的车行道需要考虑加宽2l 0.05R 2RVIs 0.035 -R式中:L为车身长;n条车道的加宽值为ne。同样,道路加宽时需要设置加宽缓和段,其长度不小于10米。同时设置超高时,通常加宽缓和段与超高缓和段合并设置,内侧增加宽度,外侧增加超高。(5)缓和曲线在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及一、二级公路设计中,为了避免行车时由于曲 率的突然变化而引起的离心力的突变,需要在直线进入圆曲线之间设置符合汽 车转向行驶实际轨迹,并使离心力逐渐增加的缓和曲线。当设计速度大于40km/h时,常采

28、用辐射螺旋线(或称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其可变曲率半径:cls式中:c参数,取决于车速V和角速度 ;ls 缓和曲线长度,为保证乘客的舒适,常选用V3ls 0.035-R实际使用时取5的倍数,有计算表可查。复曲线一般城市道路由于车速木高,同时考虑到沿街建筑布置和地下管线敷设的 方便,应尽可能选用不设超高的曲线半径,也不考虑加宽。超高和加宽可用于 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山城道路和郊区道路(包括风景区道路)。每条车道圆曲线加宽值如表89所示:表89(a),每条车道团曲线加宽值表8 9(b)城市道路双车道路面加宽值圆曲线 500 400 400 250 250 150125 9080 7060 50

29、45 3025半径/m道路平面设计中还会出现两段或三段曲线相接的情况。对于不设超高的相 邻曲线,一般允许直接衔接;设有超高时,两曲线之间应该设置改变超高的缓 和段,反向曲线之间的缓和直线段长度不小于两曲线超高缓和段之和。直接衔 接的相邻曲线要尽可能避免选用相差一倍以上的曲线半径。2)道路路段平面综合设计常用比例为:1: 500或1: 1000。平面图绘制范围:在城区一般要求超出红线两侧各 20m郊区约为道路中心 线两侧各50m左右。平面综合设计步骤如下:定线将现场测设的道路中心线(直线和平曲线)用细点划线画在现状平面图上, 标注中心线控制数据,如测量和设计控制点坐标、设计高程、桩号、平曲线各

30、控制点及曲线要素等。道路桩号一般采用公里桩,如1+250表示距起点1250m的桩号。在城市中心区内,可以利用交叉口作为平面转折点,在交叉口一般不 做平曲线,但转角不宜超过 300。(2)道路平面布置以道路中心线位置,按照标准横断面画出道路各部分用地的控制线,再根 据现状条件和规划设计要求具体进行布置,用粗实线画出车行道与人行道的分 界线(路缘石线),用粗双点划线画红线。确定两旁各建筑用地出入口的布置(宽度、转角半径等)。分隔岛的长度一般为50-100m,间隙8-10m。快速路的分隔岛在路段上不断 开。(3)设施平面布置用细实线画出绿地的布置,公共交通站台和各种停车场的布置。雨水进水 口的布置及

31、交通设备(包括信号灯、划线等)可用相应图例表示,还需标注各地 上、地下管线位置、桥涵的位置和技术指标等。根据交通规则要求,公共交通 停靠站台应距交叉口(常指转角曲线切点)不小于50m考虑2-3个停车位长度。3、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城市道路的纵断面是指沿道路中心线方向的剖面,道路纵坡是指沿道路中 心线方向的纵向坡度。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是根据城市竖向规划的控制标高, 按道路的等级,以及道路沿线地形、地物、工程地质、水文、管线等条件,确定道路中心线的竖向高程、坡度起伏关系和立体交叉、桥涵等构筑物控制标高,有时尚需确定道路排水设施(如边沟、盲沟)的纵坡、标高。要求道路线形起伏 尽可能平顺,土方尽可能平衡

32、,排水良好。当道路横断面为两块板不对称布置时,应分别确定两块板的道路中心线及 其纵断面,设置锯齿形街沟(详见本章第五节)时,需确定街沟的纵断面。1)道路纵坡道路纵坡常指道路中心线(纵向)坡度,在保证排水要求的条件下,设计中 应尽可能选用较平缓的纵坡。道路纵坡主要取决于自然地形、道路两旁的地物(建筑物出入口及散水高程)、道路构筑物的净空限界要求、车辆性能、车速、道路等级等。城市道路机动车道最大纵坡限制值如表8 10所示。表810不同车速机动车道最大纵坡限制值纵坡坡长自行车其他非机动车300200150150100设计车速/km/m806050403020最大纵坡4%5%5.5%6%7%8%设超高

33、时1超+i纵6.5%6.5%6.5%7%7%8%不大于表811城市道路较大纵坡坡长限制值设计车速60508040/km/m纵坡5%5.5%6%6%6.5%7%6%6.5%7%6.5%7%8%颇长限制600500400400350300350300250300250200表812城市各级道路最大纵坡建议值道路等级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设计车速/km/m60 8040 6030 4020 25最大纵坡3% 4%3% 4%4% 6%7% 8%不同路面纵坡限制值如表813所示表8 13不同路面纵坡限制值路面类型高级路面料石路面块石路面砂石路面最小纵坡0.2% 0.3%0.4%0.5%0.5%最大纵坡3

34、.5%4.0%7.0%6.0%城市道路多为高级路面,根据路面自然排水的要求,希望纵坡控制在0.2 % 一 0.3 %以上。城市道路非机动车道的纵坡应控制在 2.5 %以下,以使大多数骑 车人能够在上坡时不感到吃力。所以,一般城市道路的纵坡也应尽可能控制在2.5 %以下,平原城市机动车道的最大纵坡宜控制在5%以下。当纵坡大于2.5 %时,对非机动车道的坡长应有所限制,如表8-14所示。表8 l 4非机动车道较大纵坡坡长限制值2)竖曲线在道路纵坡转折点常设置竖曲线将相邻的直线坡段平滑地衔接起来,以使行车比较平稳,避免车辆颠簸,并满足驾驶者的视线(视距)要求。道路竖曲线也常采用圆曲线,圆形竖曲线(以

35、凸形为例)各曲线要素如图8-29所示。2.5%3.0%3.5%最小半道路类型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快速干道100002500全市性干道250040008001000次干道5001500500 600般干道500500坡度代数差i1 i2,坡度以上坡取正值,下坡取负值,即同向坡相减,异向坡相加;曲线半径:R曲线长:L RT RL切线长:2 2L2外距:E8R竖曲线分凸形竖曲线和凹形竖曲线两种。凸形竖曲线的设置主要满足视线 视距的要求,凹形竖曲线的设置主要满足车辆行驶平稳 (离心力)的要求。1.2需要设置凸形竖曲线的条件:ST式中:ST为停车视距,北京市规定城市干道0.5%,支路 0.1%时设凸形竖曲线。Rnin 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需要设置凹形竖曲线的条件:2.40.5%当外距E 5cm时,可不设竖曲线。城市道路竖曲线最小半径建议值如表 815所示表815城市道路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