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版写给新千年的第一个地球日_第1页
5A版写给新千年的第一个地球日_第2页
5A版写给新千年的第一个地球日_第3页
5A版写给新千年的第一个地球日_第4页
5A版写给新千年的第一个地球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A 版优质实用文档写给新千年的第一个地球日每年的 4月22 日被世界很多国家定为 地球日,到今年已经是第 30 个了。1970 年的 4 月 22 日,美国人丹尼斯海斯发动了第一次有全美各地 20GG 多万人参 加的保卫地球运动, 并很快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支持和关注。 1990 年 4 月 22 日, 海斯又组织了一次 世界地球日 活动,共有包括中国在内的 141 个国家的 2 亿 多人参加了这次运动地球日,是人类对地球母亲的忏悔日, 因为母亲带着生态的重负与创伤, 已很难 继续抚育她的儿女。母亲在呻吟,在流泪。同时也在呼唤,在期盼20 世纪是我们社会发展最快的时代。人类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上的

2、进步,几乎 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当人们陶醉在胜利的狂妄中是时, 我们是否想到留给地 球母亲的又是什么呢?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公布:全球每年有 600 万公顷 土地沙化,平均每分钟有 11.4 公顷被沙漠吞噬;全世界每年有 1100 万公顷森 林化为乌有,平均每分钟有 21 公顷消失;地球上已鉴定的生物有 170 多万种, 但今天正以每小时灭绝一种的速度减少。 另外还有由人类造成的: 酸雨污染、 土 壤流失、温室效应加剧、臭氧层破坏世界自然基金会近日消息: 1999 年度 全球环境指数整体下降, 从 1970 年到 1995 年,全球共下降了 30% 。这意味着 在短短 25 年时间,人类

3、拥有的自然资源骤减了三成,消耗数量相当于过去一个 世纪的总和地球母亲的身体已是 千疮百孔 ,就连哺育了人类近半数的河流也快干涸。 数年 来的黄河水长时间断流,长江的源头也正在逐渐萎缩7A 版优质实用文档7A 版优质实用文档四川成都消息, 据 长江万里行 经三个月的科学考察发现: 长江最上游的沱沱河 年水流量在十年中下降了 20% ,通天河流域开绐出现大量的干化、沙化、荒漠 化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给人类社会文明和物质生活带来了空前的进 步,但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人类为了自已眼前的利益, 正在肆 无忌惮的掠夺地球,母亲的乳房已近干瘪。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模式及大量的消费,

4、已导致了环境和生态的全面恶化从古老的空气样品中我们了解到,今天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工业革命前的1.25 倍。由于人类不停地燃烧矿物,不断地向大气释放热量,已导致了全球气 温普遍升高,温室效应加剧据世界科技译报 1999 年 10 月6 日消息,日本气象厅发表的观测报告中说: 日本的平均气温在 100 年来升高了 1.0 ,全球升高了 0.6 , 而原因是大气中二 氧化碳含量增高形成的温室效应造成。如果势态持续发展,那么 100 年后全球 气温还要再升高 1.0 到 1.3 ,其后果不堪设想 美国科学杂志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喷气推进试验室雷达科学家埃里克里 格诺特曼最近在关于南极的卫星图像中

5、发现:南极宽约 32.18 公里的派恩艾兰 冰川正以每年 8 公里的速度融化, 这是对 1992 年到 1996 年的卫星数据进行研 究后得出的结论另据报道,澳大利亚的海洋学家先后 6 次航行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并每隔50 公里测量一次从海面到海底的海水含盐量。研究测量发现:近 20 年来,在 500 米至 1000 米水深处的咸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急剧变淡, 据推测, 这主要 是全球变暖造成的结果7A 版优质实用文档7A 版优质实用文档从 1978 年到 1996 年,北极地区每年有将近 3.4 万平方公里的海上浮冰消失, 在喀拉海和巴伦支海出现了极其严重的冰融,融化的淡水沉入大洋深处流向

6、赤 道,从而淡化了海水自 1912 年 泰坦尼克号 撞冰山沉没之后, 国际海上巡逻艇队每天都要发布北纬42 度一带漂浮冰山的简报。但在去年冬天,巡逻艇第一次没有找到冰山。而在 往常的冬季,平均每年至少发现 480 多座最近,俄罗斯破冰船发现北冰洋的冰层厚度平均薄了 20%到 30% ,阿尔卑斯山 和格陵兰岛的一些冰川也后退了 1000 至 4000 米,预计 20 年后北冰洋将成为 不冻洋。科学家在南极考察也发现, 70 年代以来,南极冰面积缩小了 2.85 万平 方公里,南极的霍尔湖冰帽也薄了三到六米。如果全球气温继续升高 1.5- 4.5 , 海平面将上升 20-165 厘米,那时世界许多

7、国家如:马尔代夫、塞舌尔,巴哈马 和基里巴斯都将从地球上消失, 很多经济发达, 人口稠密的沿海城市和港口也将 被海水吞没法国科学家根据冰核中迹象表明,在最后地球上的十 G 五万年里,二氧化碳含 量低时都处于冰河期中, 而二氧化碳含量高时又都处于冰床融化期间。 科学家们 认为:五万年来地球气温升降都伴随有二氧化碳含量高低的规律波动由于温室效应造成冰川融化带来的灾难不仅仅是淹没陆地和城市, 还带来了许许 多多早已在地球上销声匿迹的恐怖细菌及病毒多少万年以来,地球上温暖的季风总是不知疲倦地把热带和温带的海水送往遥远 的极地冰带。无数矿物质和数不清的浮游生物及各种各样的动物尸体都被深深地 冻结在南极和

8、北极渺无边际的冰川里。 与此同时, 依附于这些物质上的许多曾经 肆虐过地球生物的病毒也被一同冻结在厚实的冰层中。 由于气温极低, 这些病毒7A 版优质实用文档7A 版优质实用文档即便经历数万年之久, 可依然还保持着一定的生命力, 一旦环境和温度条件适宜, 这些细菌和病毒就会再度活跃、繁殖、传播、甚至发生变异,引发大规模的疾病 和灾害。就在前不久, 海洋生物学家已经从格陵兰岛上的冰源深处发现了还活着 的,大约 1.3 万年前冻结在冰芯中损害植物的细菌及病毒科学家研究发现, 这些古老的病毒种类相当复杂。 如各种怪异的流感病毒, 骨髓 灰质病毒、 天花病毒,另外还有众多尚未探明的病毒。 美国细约州锡

9、拉丘兹大学 斯塔摩尔教授指出: 尽管还不能确定有多少病毒会重返现代社会,也不能确定 它们中有多少会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但确定无疑的是这一切将会发生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病毒学家加尔文博士对这些痍毒的极大危险性更是深信不 疑,他认为: 人类健康的自我防御机制不会预见到那些在人类社会中已经消失 了几千年的病毒会重新出现。因此,针对这些病毒和细菌的抵抗能力就很脆弱,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传染发生,就非常可能导致大规模疾病的流行。 由于温室效 应造成的气温普遍升高, 影响了全球的大气环流, 致使很多地区灾害不断。 美国 佛罗里达大学的奥利克斯格林说: 去年北大西洋出现的强烈飓风比过去大多数 年份多达 5

10、次。 意大利环境部在 20GG 年初公布的报告显示,意大利四分之一 的土地面临荒漠化威胁,其中南部的西西里岛、撒丁岛等五个地区 9 万多平方 公里的面积是受荒漠化威胁最严重的地区。 报告认为:温室效应是造成灾难的主 要原因。马克思在 130 多年前就曾指出: 文明如果是自发的发展,而不是自觉 地发展,则留给自己的是荒漠。 人类对于地球上发生的各种灾难,再也不能熟 视无睹。以 改造论和征服论来处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关系,人类是干了一系 列违背客观规律的蠢事, 走上了以牺牲良好的人类生存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 的错误道路。一位外国总统在就职演说中这样讲到: 世界是苦恼的,因为它不 知道自己的去向并疑

11、惑,自己是否会由于创造和发明而去向灾难。 德国的科学7A 版优质实用文档7A 版优质实用文档家通过计算机模拟表明, 由于气温增高造成北冰洋和南极洲许多冰川融化, 会有 大量淡水注入各大海洋,这将扰乱全球的海流规律,以致使欧洲大部地区骤冷。 而目前短期的增温, 将是下个冰河期的前奏。 如果气温继续升高, 有可能在 2200 年出现新的冰河期,人类和大部分生物将会面临严重的威胁 工业文明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 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正是由于人类的自以为是, 才造成了生态平衡和环境的破坏。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 一书中一针见血地明 确指出; 不要过分地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

12、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1978 年,美国科学家首次在南极上空发现臭氧层空洞。 在 以后每年以一个美国陆地面积的速度不断增大,到了 1998 年已达到 2720 万平 方公里。研究表明,大气层臭氧每减少 10% ,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辐射就会 增加 20% ,全球皮肤癌的发病率就会上升 25% ,每年增加 30 万病例。另外, 臭氧的减少还会破坏地球上的生态系统, 会使农作物的化学成分在成长过程中发 生变异,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农作物减产, 会使塑料等高分子材料更易分解、 老化据世界科技译报 20GG 年 1 月 26 日报道,来自世界各地的 400 多名专家在 1 月 22 日开始云集瑞典北部

13、基律纳的空间研究中心,展开迄今世界最大规模的 臭氧层研究活动, 探索北极上空臭氧层变薄的原因。 专家们将在长达两个月的时 间里通过 4 架飞机和 20 多个高空气球收集有关北极上空臭氧层变化的数据。 目 前欧洲上空臭氧含量比 1980 年时减少了 6% ,北极、英国、比利时、荷兰、德 国北部、瑞典南部和波罗的海的上空臭氧含量降到了创记录的程度 人类是环境的产物,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 人类从环境中吸取物质, 获得能量, 反过来人类回报给环境的是将天捅了一个大窟窿。 人类主观的, 违背自然规律的 活动,终于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7A 版优质实用文档7A 版优质实用文档在近期历史中, 人类作出了许多

14、错误的选择, 在对全球性的环境恶化问题进行反 思时,许多有识之士尖锐地指出: 人类的生存环境问题, 归根结底是人类自身的 问题,是人类生活方式的问题。爱护自然,无异也是爱护人类自身,现代文明的 发展必须兼顾人类长远的利益现代科学证明, 自然界是按照自身的本性运转的。 为了取得自然平衡, 总是通过 各个环节的相辅相成进行调节, 形成一个有序有规律的统一整体。 如果人为的因 素强加到自然中,就必然使自然失去平衡,引起各种不良现象的发生由于温室效应、 臭氧层破坏、 环境污染、土地沙化、森林锐减、化学农药、捕猎、 酸雨等多种因素, 目前自然界的生物正以每小时灭绝一种的速度递减。 而每一个 物种的消失,

15、又影响着十几种物种的生存。很多科学家认为,今后 30 年内,约 有 20% 的动植物物种将从地球上永远消失, 1988 年世界状况报告指出,地 球正外于多方面的恶化之中。 美国科学家因此警告说: 这可能是自地球诞生以来, 生物面第六次大规模灭绝,而这次是人类盲目破坏自然的结果在地球上,生物有机体与其所居住的环境之间, 生物与生物之间, 都是互相联系、 互相制约而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这一统一体叫做 生态系统 ,而地球上 的生态系统是脆弱的, 它是一个由许多环节相互供应、 相互依靠才能生存下去的 集合体。 生物进化的历史记录表明, 进化的类型不可能再回到祖先的类型, 后代 进化了的器官不可

16、能恢复到祖先的原始状态。这就是著名的 道罗定律 它说明造物主是不喜欢重复的,某物种一旦灭绝,造物主是决不会再造的 人类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 从科学和哲学角度讲,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每一事 物都不是独立的存在。 人类必须认识到, 每一个物种都是整个环境系统的重要组 成部分。 1935 年,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首次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生态7A 版优质实用文档7A 版优质实用文档系统不仅仅是由生物组成的有机环境, 它还包括由水、 土、大气等组成的无机环 境。而在这个巨大的生态系统中,任何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它们就 象一个完整的环形链条, 缺少了哪一个链节, 都无法正常运转, 每一个物

17、种的消 失,都会影响生态平衡。可以说: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环境,就等于保护 人类自己1999 年 10 月 12 日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确定,世界人口已达 60 亿,这确实是个 触目惊心的数字。随着人口的膨胀、森林锐减、大地沙化、淡水匮乏、有限资源 被无限掠夺、生活环境的污染和自然环境的恶化, 使地球已不再是人类的伊甸园。 今天,我们的文明与幸福归功于科技的进步, 热核技术的应用也为能源领域开辟 了一条新路。 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指出: 高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某些弊病与核战的阴 云也在危及着我们的地球早在 19 世纪初,太阳系第二颗和第四颗小行星的发现者奥伯斯曾提出了一个关 于小行星起源的假说。 他认

18、为既然按照丢斯 - 波特定则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应当存 在一颗大行星的话, 就可以认为现在的数亿个小行星带应该是由这颗大行星爆炸 后形成的碎块构成前不久国外一些科学家再次提出这种理论, 有人还为这颗曾经存在的大行星命名 叫法厄同 。科学家们通过坠落到地球上某些破裂行星的陨石分析, 发现有各种 有机化合物存在。 经研究认为, 这颗行星上的生物深化已经达到最高形态, 那里 的文明程度超过了我们地球人现在的水平, 而且可能掌握了热核技术。 但在 6500 万年之前, 这颗行星发生了无比巨大的核爆炸, 碎片形成了现在木星与火星之间 的小行星带。其中有一颗直径在 10 公里左右的碎块撞到了地球,使地球上百分

19、 之八十以上的物种和恐龙灭绝。 核爆炸的起因到目前任何人还不得而知, 但不排 除法厄同 人自我残杀毁灭的可能7A 版优质实用文档7A 版优质实用文档今天,我们地球人也掌握了热核技术及原子武器, 据说数量之大足可毁掉地球数 次,这不得不让愿意生存并期望和平的人们担忧, 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爱因 斯坦- 这位揭开原子序幕的伟大科学家曾说: 原子裂变改变了世界的一切,但 没能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因此,人类正在走向空前的灾难。 人类在科学技术 上的发展是飞速的, 但在精神领域的进步却显的缓慢。 人类以物质利益最大化的 原则去利用资源满足欲望, 而我们追求快乐的方式是否有点笨拙。 当有朝一日脆 弱的生态难以维持人类的消耗时, 我们将如何生存呢?早在 1992 年联合国环境 与发展大会通过的 21 世纪议程报告中就曾指出: 地球所面监的最严重问题 之一就是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