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司治理结构透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20210416042647)_第1页
从公司治理结构透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20210416042647)_第2页
从公司治理结构透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20210416042647)_第3页
从公司治理结构透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20210416042647)_第4页
从公司治理结构透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2021041604264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公司治理结构透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从公司治理结构透视财务管理LI标,应明确财务管理LI标,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财务管理的U标也不断的被完善。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其LI标必然受到 企业U标的影响。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多元的权力结构,LI的是形成决策权力、监督 权力相互分离、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从而达到规X管理,高效运作的L1 的。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公司治理结构确定了企业的口标,并提供 了实现LI标的手段。 本文从全新的角度认识企业财务管理H标,从公司治理结构的高度来把握财务管 理口标的发展变化,进而归结到根本性的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 公司制

2、的核心,当前我们在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的过程,如果不从根本上把握 公司法人治理的内在逻辑,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在其架构下运行的财务管理口标,企业 财务管理乃至一切管理活动也就难以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财务管理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 3 / 28 Abstract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management objectives should be clear that with th

3、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financial management has been the goal of being perfect. Financial management as part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e objective will be subject to impact business goals.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is a diversified power structure, aimed at the formation of

4、decision-making powers to oversee the separation of powers of each other, mutual coordination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checks and balances in order to achiev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and efficient operation.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is the core of the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corporate gove

5、rnance structure to determine the objectives of the enterprise, and provides a means to an end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new understanding of corporate financial management objectives, from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to grasp a high degree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in man

6、agement objectives, and then es down to fundamental issu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is the core of the system, the current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the corporate system to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if we do not grasp the fundamental corporate go

7、vernance of the internal logic, it can not be well understood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operation of its financial management goals, corporate management and all financial management activities will be difficult to meet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Corporate Governan

8、ce: Financial Management Goal; Shareholder Wealth Maximization ; Enterprise Value Maximizatio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第1章绪论1 1课题背景1 1.2英美法式的公司治理结构1 1.3日德式公司治理结构3 1.4美国一元式结构对日本的影响3 第2章公司治理结构及财务管理目标概述4 2.1财务管理目标4 2.1.1企业目标4 2.2财务管理目标5 2.2公司治理结构6 2.2.1公司治理结构的定义6 2.2.2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6 第3章不同公司治理结构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比较分析8 3不同

9、治理结构下的财务管理目标8 3.1.1股东至上模式8 3.1.2共同治理模式9 3.2我国国有企业的改制10 3.3国际性准则的制定11 3.4两种模式的比较分析12 341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12 3.4.2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13 3.4.3两种目标的比较13 结论16 致谢18 参考文献17 19 附录 1.1课题背景 公司治理结构是西方发达国家通行的一个关于公司战略导向的概念。尽管山于经 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历史演进轨迹的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司治理 结构存在着差异但最近20年来人们在对西方大公司的研究中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建 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极端重要性。因此,国际社会对于

10、如何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 结构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国家把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当作增强经济活 力、提高经济绩效的基本手段。众所周知,在世界各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模式中,主要 有以英美法为代表的一元制结构和以德国为代表的二元制结构。简单地说,所谓一元 制结构,就是公司的业务执行机关董事会与监督机关监事会合二为一,只设董事会, 而在董事会之下选任最高执行长官(CEO)负责经营,设立以独立董事构成的监督委 员会履行监督职责。二元制结构则是将业务执行机关的董事会与监督机关的监事会分 立,使其职责分明,各司其职。二者的优劣,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2英美法式的公司治理结构 近十年来山于美国经济的

11、强劲增长,美国式公司治理模式似乎已成为全球公司治 理的标准,但美国式公司治理模式并非完美无缺。在美国式公司治理模式中,山于股 权高度分散,所有者没有动力去监督管理层,内部人控制、决策短视等弊病也屡屡出 现。为解决这些问题,大多数美国公司设立了独立董事制度、期权激励制度等,以加 强对管理层的内部监督,激励管理层为长期利润最大化而努力。与此同时,采用中介 机构约束、强势监管、民事诉讼等配套制度以提高管理层的违规成本。但是,LI前的 华尔街危机却表明所有这些制度不仅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反而纷纷成为上市公司 造假的根源。 首先,美国的独立董事不能真正发挥作用。独立董事是指独立于公司之外,而乂 行使董

12、事监督职权的外部董事。在美国,独立董事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在一元权力模式 下加强董事的独立性使董事会能够对经理层履行监督职责。山于美国是一个為外部治 理机制为主的国家,所以它的独立董事制度在整个公司治理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 很多公司,独立董事占70%到80%以上。但是由于不存在对独立董事有效的监督和制 约,美国公司里的独立董事并不“独立”。在美国,25%的独立董事是所任职公司的 顾问或律师;或者为所任职公司提供经纪和投资银行业务,从公司赚取大量的咨询费 和其他收入。 其次,为激励公司管理层而设讣的股票期权制度成了公司造假的直接动力。20 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开始大力推行股票期权激励制度。股票期

13、权的本意是通过“公 司业绩一一股票价格一一高层管理人员回报”的联系,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激励制度, 促使经营者将自身利益与公司长远利益紧密结合,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 第三,公正的中介机构丧失了独立性。股权分散的投资者主要依靠财务报表了解 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则山外部审计师鉴定。在美国,独立的 会计公司负责定期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核查、认证并帮助加以披露,但是,近年来许 多审计公司既做审讣业务乂做咨询业务,而且其咨询业务的收入大大超过了审计业 务,占到事务所总收入的60%。审计业务需要绝对的独立性,要排除外界的任何干扰, 只针对数字说话;但是咨询业务却不仅要找出公司财务和管理的

14、漏洞,规避一些税收、 法律规定,釆取一些防X措施(如调整帐LI等),还要顺应管理层的意向。如果一个 公司同时从事这两种业务,就会产生利益冲突和技术标准的冲突,在利益冲突时当然 是收费较低的审计业务让位于收费很高的咨询业务,技术标准的冲突需要执业人员靠 道德去平衡,而道德是脆弱的。 第四,政府机构监管不力。由于薪水低,经费不足,人员流动性大,美国政府的 监管工作并不是很得力。 第五,外部市场体系失去了对管理层的约束作用。外部发达的资本市场及其作用 机制无疑是美国公司治理模式得以根植并在发展中得到强化的根源力量。发达的金融 市场、公司控制权市场、经理人市场等市场约束机制,能对业绩不良的管理者产生持

15、 续的替代威胁。但是,山于过分担心来自市场的威胁,管理层反而不能将注意力集中 于有效的经营管理业务上,而是追求利润的短期化。而山于内部治理不完善造成的信 息失真也使“用脚投票”、“恶意收购”和“代理权争夺”等外部市场机制不能发挥 作用。 1.3日德式公司治理结构 尽管日本现行商法自1898年制定以来经过数十次修改,但二元制的公司治理结 构基本未变。根据日本商法的规定,公司的机关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资本 金在5亿日元以上或者负债总额在200亿日元以上的大公司)构成。股东大会最主要 的职责之一是选任董事和监事;莆事会山代表董事和一般董事构成,代表董事具有业 务经营权,且可以不限于一人,董事

16、会具有业务决策权,同时具有监督代表董事和其 他董事的权利;监事会至少山3人监事组成,其中必须有独立监事和山监事互选出的 常勤监事。 日本学者普遍认为,二元制结构中董事会的构成特点源于美国法,是在日本原有 的公司治理结构上嫁接了美国法关于董事会的规定,其L1的就是希望通过强化董事会 对代表董事的监督权而提高监督效果。但是这一做法也受到一部分学者的批判,认为 这一做法不但没有实现原来的设想,相反由于董事会既作为业务的决策机关乂作为业 务的监督机关,结果导致董事会与监事会的职责发生重叠,使二者职责不清;同时被 监督者的代表董事乂是监督机关的成员,这样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自己监督自己的矛 盾。 1.4美国

17、一元式结构对日本的影响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后,山于美国经济的持续景气,英美法的一元制模式也受 到关注和青睐,甚至可以说成了世界各国纷纷效仿的对象。日本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 这一风潮的影响。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泡沫经济的破灭,使得日本国内开始出 现直接引进英美法的一元制模式的呼声。在这种背景下,从2000年起日本法务省提 出为确保公司治理的实效性、适应高度信息化社会的现实、改善企业融资的手段、对 应企业经营活动的国际化的角度出发,开始审议公司法修改问题。2002年2月提出 了商法部分修改要纲,并于同年5月得到国会通过,2003年4月开始施行。 第2章公司治理结构及财务管理目标概述 2.1财务

18、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是有关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财务 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的总目标,并且受财务管理自身特点的制约。 2. 1.1企业目标 企业是盈利性组织,其出发点和归宿是获利。企业一旦成立,就会面临竞争,并 始终处于生存和倒闭、发展和萎缩的矛盾之中。企业必须生存下去才可能获利,只有 不断发展才能求得生存。因此企业管理的LI标可以概括为生存、发展和获利。 (1)生存 企业生存的主要威胁来自两方面:一个是长期亏损,它是企业终止的内在原因; 另一个是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它是企业终止的直接原因。 力求保持以收抵支和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减少破产的风险,使企业能够长期、 稳定

19、的生存下去,是对财务管理的第一个要求。 (2)发展 企业的发展集中表现为扩大收入。扩大收入的根本途径是提高产品的质量,扩大 销售的数量,这就要求不断更新设备、技术和工艺,并不断提高各种人员的素质,也 就是要投入更多、更好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并改进技术和管理。在市场经济中, 各种资源的取得都需要付出货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 因此,筹集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是对财务管理的第二个要求。 (3)获利 从财务上看,盈利就是使资产获得超过其投资的回报。在市场经济中,没有“免 费使用”的资金,资金的每项来源都有其成本。每项资产都是投资,都应当是生产性 的,要从中获得回报。 因此,通过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

20、使企业获利,是对财务管理的第三个要求。 2.1.2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LI标是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 到的目的。 从根本上说,财务管理LI标取决于企业生存的LI的或企业LI标,取决于特定的社 会经济模式。企业管理LI标具有体制性特征,整个社会经济体制、经济模式和企业所 采用的组织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财务訂标的取向。根据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 论和实践,最具有代表性的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有以下儿种观点: 首先,利润最大化。此目标与企业目标最为接近。企业目标最具综合性的目标即 是获利。但其也存在缺陷: (1) 没有考虑时间因素。要实现利润最大化,要明确利润是此时的

21、利润还是未 来的利润,因为从资金时间价值角度考虑,现在的一元钱与未来的一元钱尽管金额是 相等的但在价值上是不等的。 (2) 没有考虑风险价值。如果企业要实现较多的利润则需要冒较大的风险。例 如,一个企业为了增加利润,可能放宽企业的信用条件,大量的赊销,尽管收入增加、 利润增大,但同时也形成了大量的应收账款,承担了更大的风险。 (3) 没有考虑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即只看利润的多少而忽略了成本的高低。 其次,每股盈余最大化。也可理解为每股收益最大化。这个U标克服了利润最大 化中没有考虑投入与产出直接的关系这个缺点。即每股收益最大化这个LI标能够体现 利润与投入直接的关系。每股收益二归属于普通股股

22、东的净利润/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 权平均数,这是会计准则中关于基本每股收益的一个定义公式。简单的理解分子就是 净利润,分母就是股数。净利润是一定资本投入的产出,而股数的多少代表一定量的 资本投入。因此每股收益是一个相对数字表示。但是每股收益仍旧是以净利润为基础 计算的,所以利润最大的另外两个缺陷仍然存在。 最后,由于每股盈余最大化仍旧没有克服利润最大化中的刃两个因素,所以提出 了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个忖标。首先应明确股东财富是什么,股东财富可以用股东权益 的市场价值来衡量。也就是一个企业的股东权益在市场上所能够体现出来的价值。股 东权益的市场价值简单的既是总的股价,也就是股数乘以每股的价值。而每股的

23、价值 就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因为要折现所以这个LI标考虑了时间价值因素。而要折现 就要知道折现率,折现率的确定要受风险因素的影响,所以他也考虑了风险因素的影 响。再者,折现率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也就是股东要求的最低的投资报酬率,从这个角 度说,他也考虑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所以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个LI标克服了利润最大 化的全部目标。但这个LI标也存在压力一个确定,即难以衡量。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个 LI标难以准确的衡量。 2. 2公司治理结构 2.2.1公司治理结构的定义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 ),或称公司治理结构 (STRUCTRURE)、公司治理系统(SESTE

24、M)、公司治理机制(MECHANISM), 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架构。现代企业制度区别于系统企业的根本点在于所有权 和经营权的分离,或称所有与控制的分离(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从而需要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机制,用以对企 业进行管理和控制。现代企业中的公司治理结构正是这样一种协调股东和其他利益相 关者关系的一种机制,它涉及到激励与约束等多方面的内容。简单地说,公司治理结 构就是处理企业各种契约关系的一种制度。 2. 2. 2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 公司治理结构要解决涉及公司成败的两个基本问题。 一是如何保证投资者(股东)的投资

25、回报,即协调股东与企业的利益关系。 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悄况下,山于股权分散,股东有可能失去控制权,企 业被内部人(即管理者)所控制。这时控制了企业的内部人有可能做出违背股 东利益的决策,侵犯了股东的利益。这种情况引起投资者不愿投资或股东“用 脚表决”的后果,会有损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公司治理结构正是要从制度上保 证所有者(股东)的控制与利益。 二是企业内各利益集团的关系协调。这包括对经理层与其他员工的激励, 以及对高层管理者的制约。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处理企业各集团的利益关系, 乂可以避免因高管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24 / 28 第3章不同公司治理结构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比较分析

26、3. 1不同治理结构下的财务管理目标 3.1.1股东至上模式 财务管理,作为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中存在和运行的一个重要管理系统,其H标直 接反映着理财环境的变化,并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适当地进行调整。公司治理的逻辑 变了,或者说公司的口标变了,则公司进行财务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必然要相应变化, 也就是作为财务运行驱动的财务管理标也要相应变化。不同的财务管理口标,将产 生不同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深刻理解公司治理结构这一南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正确 认识公司治理的逻辑,进而科学确定财务管理LI标,对于优化公司理财行为,实现财 务管理的良性遁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公司治理结构是西方发达国家通行的一个关于公司

27、战略导向的概念。尽管山于经 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历史演进轨迹的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司治理 结构存在着差异但最近20年来人们在对西方大公司的研究中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建 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极端重要性。因此,国际社会对于如何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 结构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国家把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当作增强经济活 力、提高经济绩效的基本手段。口前,西方的公司治理结构通常有美国式、日本式和 德国式等,各种模式的特点也广受关注,本文不再赘述。 但如果仅仅从这种经验的角度去认识公司治理结构,则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也 难以把握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趋势。建立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激励企业

28、更有 效地利用资源,以更好地实现公司的LI标。但公司的U标,也就是进行财务决策时的 目标,是追求股东财富的最大化,还是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在这样一个根本性问 题上,遵循不同的逻辑,将形成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从公司治理结构主体的角度来 说,前者不妨称之为“股东至上”模式,后者或可叫“共同治理”模式。两者之间的 本质差异在于,公司的LI标是只为股东(SHEAREHOLERS)的利益服务,还是为全 体利益相关者(INTEREST GROUOPS)或当事人(STAKEHOLDERS)的利益服务。 “股东至上”模式的公司治理结构,一直广泛流行于西方国家。在这样一种治理 逻辑下,股东作为物质资本所有者,

29、其地位是至上的,而人力资本则利小势微,获得 授权的经营者只有按照股东的利益行使控制权才是企业有效率的保证。因而这种治理 结构的出发点是,作为委托人的股东,如何设置一个最优的可以对经营者行为进行激 励和约束的机制,使其为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而努力工作。但是,山于经营者有着不 同于所有者的独立利益标,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条件下,经营者在获取企业控 制权方面处于有利地位,在信息非对称的条件下,其自山处置行为往往有损于股东利 益。至于债权人、职工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则因在企业中的声音弱小,相应的权益自 然也难以得到保护,这样就为经营者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创造了有利的生存环境。为 了克服这种治理模式的内在缺陷

30、,就需要实现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扬弃股东至上的 治理逻辑。 3.1.2共同治理模式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LI标并非唯一地追求所有者的资本收益最大化。 企业本质上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或者说是一X由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组成的“契 约网”,契约本身所内含的利益主体的平等性和独立性要求公司治理结构的主体之间 应该是平等、独立的关系。这些相互关联的主体,包括股东、债权人、经营者、生产 者、消费者、供应商及其他有关利益主体,组成利益相关者,而企业的效率则需建立 在利益相关者平等的基础上之上。在这样一种新的公司治理逻辑上,企业不仅要重视 股东的利益,而且要重视其他利益相关者对经营者的监控;不仅要强调

31、经营者的权威, 还要强调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实际参与。具体来说,在董事会、监事会中要有股东以外 的利益相关者代表(如职工代表、债权人代表),以发挥利益相关者的作用。这样的 公司治理逻辑就是共同治理模式。 企业还是一种团队生产或长期合作的集合,其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相互依赖, 任何一方的随意退出或机会主义行为都可使对方的利益遭受损失。为了保护依赖性资 源免于受损,团队成员只有缔结长期合约,以确保一个可预期的利益补偿。而这种多 边式的合作模式即共同治理恰恰有助于保持利益相关者的长期合作,从而逐步成为各 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现实抉择。 3. 2我国国有企业的改制 我国近些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着眼点始终是改进和

32、完善政府对企业经营行为的 激励和约束,即从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角度出发来构建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具 体表现为政府拥有经营者任免权,控制企业的重大决策,监督经营者的行为等。可见, 所有者利益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成了企业制度效率的基本标准。这样的改革思路 大致可以称得上是“股东至上”的治理逻辑。 在这样的治理逻辑下,我国整个国有企业改革的渐进过程就表现为政府对企业的 放权让利以及放权以后对经营者的监控过程。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以后,在设置 公司治理结构时也是按照股东资产收益最大化的原则设置激励约束机制。但是,山于 政府远在企业之外行使所有者职能,企业内并无所有者代表,不仅激励和约束机制最 终

33、难以形成,而且国有资本和政府权力的结合使得经营者可以随意剥夺其他小股东和 债权人的权益,企业职工应有的参与决策权、监督权也往往因职工代表大会流于形式 而难以实际发挥作用。山于国有企业这种股东至上的治理逻辑并没有解决关键的所有 者被架空、国有资产受到侵蚀的事例比比皆是,股东权益受到损害的非正常行为屡屡 出现。 党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 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提出,要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 分工监督的原则,逐步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和机制,建立与健全严格 的责任制度。要确保出资人到位。这为了解决公有制经济下独特的所有者缺位问题 创

34、造了条件。但要落实这一重要文献精神,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因经营者滥用权力 而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以及保护其他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的问题,还必须转变企业治 理的思路,遵循既符合我国国悄乂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共同治理”逻辑。 事实上,我国在共同治理”方面已有诸多实践,如在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中引 入职工董事和职工监事,债权人参与企业行为的监控,实行利润分享制度和员工持股 制度等。我国公司法还明确规定监事会中应有适当比例的公司职工代表;公司研 究决定听取公司工会和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等,这些都有助于改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 构。 但是,在我国将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时,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改 制过程并没有

35、按规X进行运作,特别是公司治理结构被严重扭曲。如有的公司董事长 和总经理一人兼任,在避免领导层内部矛盾的同时放弃了制衡;有的董事会成员与经 理成员高重合,为内部人控制敞开方便之门;有的对董事会集体决策、个人负责的议 事规则不以为然。严格的信托责任制度未能形成等。有些做法连公司治理结构中最基 本的要求都未能达到,更不用说长期以来就被忽视的企业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平等问题 To 3.3国际性准则的制定 1998年4月,山29个发达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立了一 个专门委员会,以根据世界各国的公司治理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来制定公司治理结构 的国际性准则。1999年5月,OECD理事会正式

36、通过了其制定的公司治理结构原 则,它是第一个政府间为公司治理结构开发出的一套国际标准,并得到国际社会的 积极响应。该原则旨在为各国政府部门制定有关公司治理结构的法律和监管制度框架 提供参考,也为证券交易所、投资者、公司和参与者提供指导,它代表了 OECD成 员国对于建立良好公司治理结构共同基础的基本考虑,其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1)治理结构框架应当维护股东的权利; (2)治理结构框架应当确保包括小股东和外国股东在内的全体股东受到平等的 待遇。如果股东的权利受到损害,他们应有机会得到有效补偿。 (3)公司治理结构的框架应当确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并且鼓励公司和利 益相关者为创造财富和工作机

37、会以及为保持企业财务健全而积极地进行合作。 (4)治理结构框架应当保证及时准确地披露与公司有关的任何重大问题,包括 财务状况、经营状况、所有权状况和公司治理状况的信息。 (5)治理结构框架应确保董事会对公司的战略性指导和对管理人员的有效监督, 并确保董事会对公司和股东负责。 以上儿点是关于公司治理结构最为核心的要素。尽管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并没有单 一的模式,但有关国家的实践表明,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必然具备某些共同要素。 这些原则就是建立在包容现有各种不同公司治理模式的共同要素之上的。山于该 原则考虑到各个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认识到一个公司的竞争力和最 终成功是利益相关者协同作用的结

38、果,是来自不同资源提供特别是包括职工在内的贡 献。因此,如果这些通用原则也可以叫作模式的话,从逻辑上判断,我们大致可以 称为共同治理模式。 现代公司是利益相关者之间缔结的“契约网”,各利益相关者或在公司中投入物 质资本,或投入人力资本,LI的是获得单个主体无法获得的合作收益。共同治理的逻 辑正是强调各利益相关者应将公司的适应性能力视作自身利益的源泉,进而发展到山 利益相关者共同拥有公司的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分配来相互制约。这种公司治理结 构主体的多元化,符合契约主体机会平等的基本思想和现代产权理论的基本内涵,因 而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3.4两种模式的比较分析 作为企业赖以运行的经济环境的一个

39、最直接部分,治理结构确定了企业的U标, 并提供了实现LI标和监督运营的手段。企业财务管理LI标服务于企业的LI标,当然也 是山治理结构确定。财务管理LI标制约着财务运行的基本方向,如果看不到公司治理 结构的发展变化,不能适时调整公司财务管理的标,财务运行机制就不可能合理, 进而影响公司治理的效率。 3.4.1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 在股东至上的公司治理逻辑下,财务管理的U标就是要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 股东带来最大化的财富。也就是说,企业财务管理的U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在股份 经济条件下,股东财富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因素决定,在股 票数量一定、股票价格达到最高时,股东财富也达到

40、最大,从而股东财富最大化乂演 变为股票价格最大化。 股东财富大化的财务管理U标,与本世纪50年代以前在西方根深蒂固的利润最 大化的财务管理日标相比,由于它考虑了不确定性、时间价值和股东资金的成本,无 疑更为科学和合理,有其积极的内涵。第一,对于额外的风险,要求有更高的预期收 益补偿,忽略风险的差别将会导致错误的决策;笫二,对于相同的投资报酬,现金流 入越早其价值越大,忽略现金流入时间的判别将会导致错误的决策。第三,当公司可 以通过一项新的投资提高盈利水平时,如果公司的股东用同样的资金在另一项风险相 同的投资中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率,那么只要从股东的利益出发,公司的经营者就会 投资于收益更高的项|

41、_|。可见股东财富最大化与利润最大化相比,优点其为明显:综 合地考虑了风险因素,因为风险的高低会对股票价格产生重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克 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不仅LI前的利润会影响公司股票价格,预期未 来的利润对企业股票价格也会产生重要影响;不仅要提高公司利润,还要权衡股东资 金的机会成本,不能因忽视相对比较而损害了股东的利益。 显而易见,由股东至上的治理逻辑所决定的,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U标只 强调股东的利益,而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重视不够。随着公司治理结构的创新, 共同治理的治理逻辑则强调现代企业只有通过为利益相关者服务才能获得可持续发 展,从而使企业价值最大化成了企业财

42、务管理的目标。 3.4.2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在共同治理的逻辑下,财务管理的LI标就是要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使企业总 价值达到最大。这一LI标考虑了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或长 期稳定发展。山于企业价值的大小可以用企业持续经营期间预期报酬(或自山现金流 量)的折现值之和来表示,而折现率乂与企业风险相适应,因而只有在风险和报酬实 现较好的均衡时企业价值才能达到最大。 3.4.3两种目标的比较 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U标相比,企业价值最大化同样充分考虑了不确定 性和时间价值,强调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并将风险限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x圉之内, 而且它还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第一,营造

43、企业与股东之间的协调关系,努力培养安 定性股东;第二,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关心职工利益,培养职工的认同感;第三, 加强与债权人联系,重大财务决策邀请债权人参与,培养可翥的资金供应者,第四, 关心政府政策的变化并严格执行,努力争取参与政府政策的变化严格执行,努力争取 参与政府制定政策的有关活动。此外,还要重视客户利益,以提升市场占有率,讲求 信誉,以维护企业形象等。显然,从经营者理财来说,以上利益相关者都能对企业财 务管理产生影响:股东大会或莆事会通过表决决定企业重大经理;债权人要求企业保 持良好的资金结构和适当的偿债能力,以及按合约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职工是企业 财富的创造者,提供了人力资本必

44、然要求合理的报酬;政府为企业提供了公共服务, 也要通过税收分事收益。正是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构成了企业的利益制衡机制, 如果试图通过损害一方利益而使另一方获利,结果就会导致矛盾冲突,出现诸如股东 抛售股票、债权人拒绝贷款、职工怠工、政府罚税等不利现象,从而影响企业的可持 续发展,最终损害了企业的价值。 股东至上的治理逻辑认为,股东承担了企业的全部剩余风险,因而也应享受因经 营发展带来的全部税后收益,即股东持有剩余要求权。与债权人和职工相比,山于股 东承担的义务、风险最大,从而享受的权利、报酬也应最大,即股东财富最大化。实 际上,现代企业不只是股东才承担风险,其他利益相关者也承担着相当大的风

45、险,企 业财务管理的LI标也就不能承担着相当大的风险,企业财务管理的U标也不能只强调 股东才承担风险,其他利益相关者也承担着相当大的风险,企业财务管理的LI标也就 不能只强调相当大的风险,企业财务管理的U标也就不能只强调股东的利益而不顾其 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比如债权人,山于现代企业充分利用财务杠杆而使负债率大大 提高,他们实际上已变成与股东共同承担着财务风险;至于企业职工,山于简单的体 力劳动越来越少,复杂的脑力劳动越来越多,他们向企业投入了大量专用性人力资本, 一旦企业亏损或倒闭,不仅面临投资损失,甚至会危及自己及家人的生存。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真正在企业中倾注心血的其实还是企业的经营者和

46、广大职 工,而许多物质资本所有者作为公司的股东常常在资本市场上扮演着投机者的角 色,他们只关心市场上资本价差所蕴含的套利机会,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并不在意。 如果投资的企业业绩不佳其至破产,他们首先想到的也是“用脚来投票”,从而解除 相关的利益关系。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企业和发展,物质资本所有者,而且这种依赖性越 来越强。山于现代市场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要获得更多的利润就必须有来自人 力资本的创新能力。如果没有富有创新能力的经营者和一批忠诚的职工支持,即使要 维持企业现状都难以做到。 鉴于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相对地位的变化越来越明显,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在促进 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

47、重要,那种股东至上的公司治理逻辑必然要求转变, 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LI标也需要相应优化。只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得到保 护和合理的满足,才有利于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股东的财富也才能增加;而企业 价值实现了最大化,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则都能有所增加。这样,在共同治理的治理 逻辑下,公司财务管理达到了一种良性循环。 结论 现代企业制度是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产权清晰、权责 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企业制度。在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公司法、 决定及其他有关规定,公司治理结构就是要形成这样的架构:所有者通过法定形 式进入企业行使职能,通过在企业内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

48、构和执行机构, 保障所有者对企业的最终控制权,形成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之间的激励和制衡机 制,并通过建立科学的领导体制、决策程序和责任制度,使相互的权利得到保障、行 为受到约束。 公司治理结构受到经济、社会历史传统和国家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没有 一个标准模式。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构建既不能简单地移植国外的现成做法,也不能 忽视已有的一些通用性基本原则,特别是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共同治理” 逻辑。我国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的背景下发展市场经济,可能更应强调利益相关者特别 是职工的利益,如果将职工作为治理结构的主体,山于其在企业内部而较为容易地观 察到经营者行为,从而将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

49、条件下难以监控经营者行为的难题。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国际资本流动使公司得以从更广泛的投资者中筹集资 金。而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是树立市场信心、鼓励更加稳定的长期国际资本流入的一 项重要手段。公司能在多大程度上遵守良好的治理结构的基本原则日益成为影响投资 决策的重要因素,许多国家已把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安排作为提升经济竞争力的途径。 近年来在金融市场的动荡中,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性再一次凸显出来。 当前,在明了公司治理结构作为公司制核心的基础上,认识到良好的公司治理结 构是提高经营效率的一个关键要素,进而设置好股东、董事会、经理层、职工以及其 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财务管理U标因应

50、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而变 化,进而通过财务管理活动在企业价值的增长中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对于保持 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没有一整套符合规x的公司治理结构,没有一系列 切合U标的科学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我们的现代企业制度就不能真正建立,我们的 经济效益就不能稳定提高。 致谢 经过3个月的忙碌和工作,本次毕业论文设计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个本科生的 毕业论文,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导师的督促指 导,以及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难以想象的。 毕业论文正代表着大学的终结,完成它既有一种收获感,乂有一种失落感,可 无论如何它代表着我四年的努力,代表了我四年的

51、历程。当它终于完工的时候,我不 禁想起了很多人,很多事,尤其是辛勤培养我的老师们,谢谢你们! 感谢我的论文导师王晓杰老师,感谢王老师在我的论文完成过程中给与的指导与帮 助,她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是我往后工作、学习中的榜样,让我得以顺利 地完成论文。 感谢孙德伟老师,他既是良师,乂是益友,他所教会我的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 还有着做人的原则与风骨。谢谢。 再次感谢曾经传授我知识的每一位老师,马上就要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 我将带着你们所传授的技能去打拼,去奋斗,多谢你们。 参考文献 1齐寅峰.公司财务学Ml.:中国物价,1997, 87-102. 邓恒,柳红泽,吴敬琏.OECD公司治理结

52、构原则及问答N.中国经济时报,2003, 4-8. (B1) 3 蒋茵.构建我国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现实思考J.会计研究,2005, 10. 4 X剑芝.我国企业集团公司治理问题探究J.特区经济,2006 (3). 樊行健.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J.会计研究,2005, 2. M周守华,杨济华.当代西方财务管理Ml. XX:东北财经大学,1997, 128-155. 7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2009, 3-18. 8 Douglas. R. Love Murray, John. D. Fennite. The panys Financial Management (

53、English) M. Beijing: Chinese People University Press , 2006, 220-239. 9 王庆成、王华成.西方财务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2005, 22-46. 101X翠萍.我国国有企业集团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硏究J.中国科技信 息,2006(21). 附录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is the core of the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to determine the objectives of t

54、he enterprise, and provides a means to an end 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as the core subsystem, but also the existence and operation in the framework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financial management objectives and serve the business goals. The panys management structure change

55、d, the financial decision-making the pany the starting point and destination point to the corresponding changes Different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will have a different financial management objectives First,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objectives determine the form

56、of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RC, China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fter several changes in management structure, experienced director,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party mittees in charge of the system manager - director (manager) responsibility system - joint-stock enterprises general meeting of sharehol

57、ders, boards of directors, managers responsible for system 3. To adapt, the goal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order to maximize product positioning - profit maximization - to maximize shareholder wealth to maximize corporate value Although the objective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over the existence of ce

58、rtain deficiencies, we need to further improve and perfect, but as a specific period of time the system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the product of the environment, in a certain period of its existence will be justified. United States shareholder-oriented corporate governance model, and adap

59、t the model, the pany s financial management objectives for the maximization of shareholder wealth. Japan is the main banks, mutual shareholding, lifetime employment system and the reactive sequence in the system for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Great importance to shareh

60、olders outside the pany in addition to other stakeholders, such as: employees, creditors, government and other interests. In such a mod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financial management the main ponent for the interests of stakeholders of the monwealth, therefore, targeting the financial man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