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了解几种常见的酸;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和拟人化的活动展示,培养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及与他人交流 合作能力。 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物质的利弊,掌握其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 【重点和难点】 指示剂、浓硫酸的腐蚀性。 【实验准备】 教师: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玻璃导管、烧杯、玻璃棒 学生:写有“食醋” “石灰水”“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石蕊” “酚酞”字样 的纸帽、试管、研钵、纱布、玻璃棒、小木棍、小块布、石蕊、酚酞、食醋、石灰水、 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浓盐酸、浓硫酸、牵牛花、月季花、紫甘蓝、
2、胡萝卜(可用其他 有色花) 【教材延伸】 实验10-2中的表格的下面加“保存方法”的内容对学生初次接触危险品是十分 重要的。 在盐酸和硫酸用途的表格右边还应加一个空表内容,让学生填“我知道的用 途”,这样更利于学生将已经认识的科学知识与新知识有机结合。 教材只讲了指示剂遇酸、碱时的变色情况,应该补充遇到中性溶液时的情况。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点评 第一板块:指示剂 用拟人化的手 引入、发现、提出问题 法展示物质,通过 情景问题引入:由问同学们熟知的哪些食物是酸、 碱入手,切入 人物的活动表示物 酸和碱的知识。 质间的反应,形象 学生探究结果:食醋、大多数水果(有酸味)中含酸;有些没熟 且生
3、动,充分让学 透的水果(有涩味)如青柿子,还有皮蛋有涩味等。 教师提出新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其他的酸也能使石蕊变红?”“碱又使石蕊变成什么颜色?” 实验探究指示剂变色规律 游戏:部分学生分别扮演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并分别戴上写有相应名称的帽子,手执一支试管。 另一部分学生扮演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 手执相应滴瓶,并将药 品滴入前面四种物质扮演者手中试管,让同学们观看颜色的变化。 分析讨论:完成书本P49页表格,探究出指示剂的变色规律;并 讨论出以上四种物质,哪种是酸,哪种是碱。 知识突破,引入新问题:“这里有两种其他液体,一种是自来水, 一种是食盐水溶
4、液,请我们两位指示剂朋友来鉴别一下, 它们是酸还 是碱? ”接着由同学扮演物质,做实验,观察现象,问这两种物质究 竟是酸还是碱。 学生探究结果:指示剂在这两种液体中颜色没有变化,说明它们 既不是酸,也不是碱,而是一种中性的液体。 课件演示指示剂变色规律:画面是一只变色龙,身上写着“石 蕊”两个字,跳动着分别走到写有酸、碱、中性溶液的烧杯前,分别 将左爪、右爪、尾巴伸入三个烧杯中,伸入后相应部位夸张一点适当 变大,并变各种颜色,且唱着歌:“我是一只变变变色龙,遇到酸我 就变成那红色,遇到碱我就变成了蓝色,通常的中性环境下我就是那 紫衫龙王。”歌声仿我是一只小小鸟,欢快、诙谐,男声唱。 师:请同学
5、们将酚酞遇酸、碱、中性液体的变色规律编成一些易 记忆的韵语或创作成其他活泼的形式来帮助我们记忆,内容不求完 美,只求有趣实用。 生自主活动探究,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 地位,教学形式有 其原创性。 大胆尝试突 破,教师还引入中 性溶液,突破了书 本的禁锢,又可以 对比学习知识,让 知识结构完整、清 晰;课件风趣、直 观,将学生的知识、 能力很自然地得到 了一次升华,又便 于学生记忆,值得 借鉴。 小块知识点也 能反映出认知规 律。本块教师采用 了“发现提出问题 实验探究 得出结论尝试 应用”的认知规律 学习指示剂,并用 它来认知酸碱,层 层递进,一气呵成, 既让学生掌握了知 生:创作形式多种,并纷
6、纷展示自己的成果。例如:“我也是一 种指指指示剂,我只在遇到碱时才变成红色娘子军。通常在中性环境 下我是无色的,就连酸也奈何不了我,无法让我变颜色(仿我是一 只小小鸟歌词)。” 发现其他指示剂酸碱使指示剂变色的应用 学生分组制取牵牛花、月季花、紫甘蓝、胡萝卜(或其他物质) 的酒精浸出液,再分别滴入前面四种溶液中,记录实验结果,由同学 们讨论交流,比较所制四种指示剂中,哪些变色效果好些。 第二板块:几种常见的酸 学生真情感受熟悉的物质 第一组物质:盐酸、硫酸、硝酸。 要求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但不能尝。 第二组物质:食醋、苹果、柠檬、橘子、山楂片、泡菜等。 要求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
7、闻,尝一尝。 探究几种常见的酸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自学P50页内容,自我 提问、自主探究,再汇报自己的理解和新发现。 学生讲述自学的教材内容,概括学习方法,补充新发现: 学生表现出两个亮点: 识,又潜移默化培 养了学生的学习方 法,知识和技能双 丰收。 自我提问 的问题 自主探 究结论 酸有什么共性? 都有酸味、都有酸性 在生活中发现有 哪些含酸的物 质? 我们在前面讲的一些水果、食物如:食醋、 苹果、柠檬、橘子、山楂片、泡菜等有酸味, 人在反胃时感到酸味。说明它们是含酸的物 质。 酸有什么作用? 酸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化工原料,人类社会 生活离不开酸。 (1)自我提问、自主探
8、究用表格展示内容: (2)概括学习方法和对教材的建设性意见: 记忆酸的物理性质时可用概括性的字表达理解知识的步骤。如 “色、态、味、沸、密等”; 教师引导学生 从实物鉴别入手, 调动学生的智慧, 学生看、摸、闻、 尝等感性活动,再 提问引起学生理性 思考,由感性知识 自然上升,过渡到 理性知识,课堂气 氛活跃而又不肤 浅,寓教于乐。学 生自我提问、自主 探究中的表格内 容,反映出他们的 自学的深度和广 度,也表现出他们 在探究中有意识地 注意创造好的学习 方法。学生所述的 第一张表的下面要补“保存方法”这一内容,因为酸是危险 品,是必须注意的内容; 第二张表格右边应加“我们已经知道的知识”,这
9、样就可以把 原有的知识和现在的新知识结合。 第三板块:浓硫酸的腐蚀性 课件展示:酸在工农业生活中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许多方便,再 展示浓硫酸伤人后皮肤照片、清华大学某学生用浓硫酸到动物园验证 狗熊是“聪明”还是“笨”的事件、酸使工厂设备加快腐蚀等画面。 观后教师评述: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我们做实验时不掌握好浓硫酸的这一“个性”,很可能就被腐蚀皮 肤、衣服等。 教师做游戏实验:用一支新毛笔蘸浓硫酸在宣纸上写“浓硫酸的 吸水性”。请同学们帮助讲解这一游戏的原理。 学生讲解:多个学生争先恐后上台讲解,突出强调了“原来浓硫 酸的腐蚀的原因就是它的脱水性造成的”。 教师扩展引导:其
10、实,除了浓硫酸有强烈腐蚀性之外,其他的酸 也都有一定的腐蚀性,例如在有酸时,铁锈蚀会快多了。所以我们要 全面掌握它们的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怎样稀释浓硫酸?请学生再 从两方面收集、整理信息。其一:教材中告诉我们什么?其二:观察 下一段课件内容。 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看书、课件展示稀释浓硫酸方法不当导致 危害的画面;规范操作稀释浓硫酸的步骤画面。 三个问题,其中一 条是总结自己的学 习方法,有两条是 对教材提出的建设 性意见,很有创见 性,它证明学生的 思维只有真实进入 探究后才会爆发出 最大的创造力。 浓硫酸的腐蚀 性虽然是一个较危 险的实验,但教师 并不是个人包办,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 下,教
11、师通过多种 途径和方法,让学 生充分地参与,深 刻地感受。从学生 探究结果看出,学 生是王动吸取基础 知识与技能,从 “启示”分析,他 们从浓硫酸的腐蚀 性中认识到生命的 脆弱、生命的可贵, 同时也感受悟出任 何事物都有有利和 有害的两面性,培 探究知识类别 探究结果 稀释浓硫酸不正确 导致伤人或腐蚀物品。 学生探究结果: 师生互动实验:教师先分步演示,要求学生观察、感知后探究出 原因。教师先演示实验10|4,第一步:向小烧杯中倾倒20毫升水, 再沿烧杯内壁注入10毫升浓硫酸,此时不搅拌;第二步:学生近距 离观看无色液体分为两层,分析讨论原因;第三步:边搅拌混合液边 让同学们摸烧杯的外壁。 操
12、作的后果 不慎将浓硫酸沾到 皮肤或衣服上后的 正确处理方法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对于皮肤还要尽快到 医院治疗。 浓硫酸具有腐蚀性 的原因 在于它的脱水性。 稀释浓硫酸正确的 操作方法 (见“师生互动实验”) 启示 我们不断要学会安全使用酸的方法,更应 该具备一个安全的“大脑”,这就是社会 责任感。要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健康, 在实验室里千万不能用酸和同学开玩笑。 第四板块:小结 教师引导:这一节课主要是同学们根据不同材料和实验自己探究 出来的,我们学到了一系列的知识,也学会了很多方法,同时也明白 了不少道理。知识、方法、道理就像我们到旅游区去各种景点一样, 我们是从哪里走进的,又是从哪里出来的?
13、现在请大家画一张探究旅 游的“导游图”,然后来比较看谁的“导游图”更明了、更科学。 养了学生辩证思维 的方法。 教师的小结是 一个智慧的亮点, 教师的小结不是重 复已有的知识点和 技能,而是抓住知 识、方法和明确的 道理“三维目标” 来全面整合所学习 的内容,小结的形 式采用的是画“导 游图”的形式,它 让学生感到耳目一 新。 学生画探究“导游图”: 收伏 逍理:理燧生 命,关爱他人 推郭、概括 檢游 知识 啊识:认识常见 酸的用谨5浓硫 战的腐蚀Ft 学生分组“画图”,形成多种小结方式。下面展示一组学生的“导游图”: 课题 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酸的通性及
14、原理,能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通过对酸和碱性物质的梳理,学习归纳方法;感悟对比、推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 方法。 体会化学与人类有密切关系,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同时提高实验过程中的“规 则意识”。 【重点和难点】 酸的化学性质。 【实验准备】 学生分组 :每张实验桌上摆放试管若干、滴管、 稀盐酸、稀硫酸、稀醋酸、稀硝酸、 NaCI溶液、NqSQ溶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洁净紫甘蓝叶片、剪刀、镁、锌、铁、 铜、生锈严重的铁钉、粗铜丝、试管夹、酒精灯。 【教材延伸】 活动探究(1)表格中应加一些生活可作指示剂的物质做对比实验,这样感性认 识会更丰富,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结合更紧密。在( 1)的表格下面
15、对应两种指示剂加 “规律性认识”,有利于小结、系统认识知识。 在除锈这一块应补充一点,“用物理方法也可以除锈”,这样使学生认识在不同 的场合或要求下可使用不同的除锈方法。 【教学设计】 环节一:慧眼识酸 教师:实验桌上有未贴标签的稀盐酸和 NaCI溶液,请同学们通过实验验证后给它 们贴上标签,注意实验安全。 学生:(探究活动1)滴加石蕊溶液;将紫甘蓝剪成细丝浸泡;放入洁净小 铁钉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我们按“安全、科学、简便、明显”的原则,来评价同学们的方案。 方案最优,方案次之,方案第三。 学生: (对教师提问)能否用酚酞溶液来区别? 教师:(将矛盾交给其他同学)哪些同学能解答这一问题? 学
16、生:不能!酚酞溶液遇酸和中性的 NaCI溶液都不变色。 教师:我今天还准备了其他一些新鲜蔬菜、鲜花等含指示剂的材料,请同学们自己 设计各种实验,进一步探究“认识酸的方法”。 学生:(探究活动2:设计近二十种实验,并在教材表中补充表格内容填写实验报 告) 花的种类 花汁在酒精中的颜色 花汁在稀盐酸中的颜色 花汁在稀硫酸中的颜色 玫瑰 粉红色 粉红色 粉红色 力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 大红花 粉红色 橙色 橙色 教师:同学们的创造力都很强,如果我们要检验某种物质是否是酸,手头又没有石 蕊溶液的情况下,就可以用上述方法。 教师:结合探究活动1和探究活动2的体会,思考稀盐酸中的什么成分使石蕊溶液 变红
17、? 学生:石蕊溶液本身含有水,因此不是水的作用;NaCI溶液中有CI-,而NaCI溶液 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那么也不是 CI-的作用;应该是酸中的H+使石蕊溶液变红。 教师:(教师从知识的角度及时提升方法)同学们分析正确,而且我们做出这些结 论时用到的就是推理方法。请同学们再用我们已经探索出来的方法去认识我们所知道的 其他酸是否也具有这些性质。 学生:(学生探究活动3)用稀醋酸、稀硝酸做正面证明;用 NaSQ溶液等非酸溶 液做反面证明。 点评:教师通过三个探究活动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由认识知识到认识方法,由书本知 识拓展到课外知识,三个活动层次逐渐深化,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的张扬,学生的学习 兴趣保
18、持在兴奋状态,学习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环节二:猜它是谁 教师:(设置游戏场景,有四个金属王国的“潜水运动员”要比赛潜水时间)学生 分别装稀盐酸、稀硫酸设置“游泳池”。学生用肢体语言、表情、声音等表现比赛的过 程,同组学生在纸上写出“运动员姓名”(金属名称)和潜水时的变化(化学方程式)。 学生:(此时游戏化)各组学生用桌上的药品做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后讨论结 论,并商量“表演方法”。 各组学生的表演形式不一样。现举一组学生表演例子: 运动员 肢体语言 表情 变化 名次 铜 摇晃、抖腿 冷笑 无气体产生 1 铁 耸肩、腿颤 皱眉、抽冷气 Fe+HSO=FeSG+Hd 2 锌 浑身乱晃 呲牙咧嘴
19、Zn+HSQ=Z nSG+Hd 3 镁 双手紧掐颈部 翻白眼 Mg+HSQ=MgS4+Hd 4 排名次的理由是:镁反应最快,在酸中呆的时间最短,名次最后;铜不反应,应得 冠军。 教师:请同学们总结酸的化学性质,还要小结原因。 学生:(用文字表达式和化学方程式快速描述出酸与活泼金属反应的性质,后分析 原因)原因:酸只能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以前的金属反应;是酸中的H+与活泼金属发 生了反应,放出氢气,另一种生成物的阳离子是相应的金属离子, 阴离子是酸的阴离子。 教师:通过学习酸的这一条性质,能不能将它提升成为我们的技能? 学生:(讨论,形成多种答案,一组学生代表发言)不可将醋放在锅中长时间烹调,
20、不可用铝制品调拌要放醋的凉菜。 点评:在这一板块中,教师用游戏的方式巧妙梳理了旧知,对金属拟人化的处理并 及时联系生活,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层面促进知识向运用层面转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 作充分,思维深刻,学习成为一种才艺的展示和心理愉悦的享受。 环节三:除锈专家 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除铁锈的方法,用到过哪些除锈的方法? 学生:小瓦片磨铁锅;砂纸打磨生锈的部位等。 教师:这都是物理方法除锈。在化工生产中人们用什么化学原理除锈?(教师演示 实验,用稀盐酸的量掌握合适,请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学生: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黄色。 教师:我还要请同学们帮助我分析其中的原理。(教师强
21、调用文字表达式和化学方 程式来说明) 学生:(一组学生展示自己小结的表格内容) 文子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三氧化二铁(铁锈的主要成分)+盐酸氯化铁+水 Fe2O+6HCI=FeC3+3HO 学生:(另一组学生发言)老师在做实验的同时我们也做了几个实验,把锈铁钉放 在NaCI溶液、NqSO溶液、水中不反应,这些实验也反证化学方法除锈只能用酸,而且 是酸中的H+在起作用。 学生:(第三组学生发言)我家附近有一家车辆翻新厂。师傅说有些金属仪器抛光 前、电焊前都要用酸除锈。我认为金属氧化物都能和酸反应。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做一次实验。 学生:(学生分组实验,由于没能掌握好酸的用量,出现了多种实验现象
22、。开始时 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黄色,当铁锈消失以后,铁钉表面会冒出气 泡,溶液颜色变淡,最后由黄色变成浅绿色。学生之间发言出现多种内容,一种与老师 实验现象相同,另一种是如实描述实验现象) 教师:(强调应当实事求是地汇报实验现象,即使实验失败,也可以从失败的实验 中得到教训) 学生:(学生通过争论一致赞同第二种意见) 教师:原因是什么? 学生:取用的稀盐酸或稀硫酸的量不同造成实验现象不一样。我们认为:当酸不足 或适量时,铁锈与酸反应;当酸过量时,与铁锈反应剩余的酸就会继续与铁反应。 教师:同学们从自己实验、观察、汇报及大家的讨论中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1酸也能和铁发生反应,所以
23、清除铁锈时不能把铁制品长时间浸在酸中。 学生2:反应产物氯化铁与氯化亚铁颜色不同。 学生3:做实验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要实事求是地描述所发生的现象。 教师:为了进一步证明酸是“除锈专家”,请你们利用桌上的仪器和药品,设计一 个实验来证明。 学生:(学生自主实验中出现了多种实验方案,其中一些组的学生展示了造“铜锈” 和除“铜锈”的实验)学生代表上台演示:将粗铜丝的一端缠绕在试管夹上,把另一端 在酒精灯上灼烧,形成约3cm长的黑色氧化铜薄层,趁热插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里, 20 s后取出:黑色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漂亮的淡蓝色,反应原理:CuO+2SO=CuSOHQ 点评:教师做完一个“较理想”的演示
24、实验后,在小结基础知识后,让学生自己来 重复刚才的实验,但未给学生点明“酸的用量”的要求,这样就挑起学生的一个新的 “思维矛盾”。在这个矛盾中学生通过争论、再探究等主动活动,理解了新知识,明确 了实验一定要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的价值观。最后又拓展学生思维,更全面、深刻地 认识了酸是“除锈专家”的内涵。 环节四:盘点收获 教师: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明确了哪些道理? 学生:知识类:酸的三条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是由它的H+体现出来的。 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遇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酸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以前的金属反应,越靠前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 酸能与一些金属氧化物
25、反应。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性质除锈。 方法类:类比迁移方法盐酸、硫酸使石蕊溶液变红,则硝酸、醋酸、苹果汁、 桔子汁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酸能除铁锈,也能除掉铜表面的氧化铜等。 归纳推理方法已知:2HCI+CaCOCaCb+HO+ca、 2HCI+NaCO=2NaCI+HO+Cd则可归纳推理出:含有 CO2-的化合物能与酸反应生成 HO CO与另一种化合物。 实验对比鉴定方法一一应用酸的化学性质鉴别稀盐酸和NaCI溶液等。 道理类:在学习中只有科学的态度,才能保证形成科学的方法,有了科学的方法才 能使我们的大脑真正聪明起来。 课题 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氢氧化钠的吸
26、水性和腐蚀性,了解其用途。 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归纳碱相似化学性质及其原因 【重点和难点】 重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难点: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准备】 药品:NaOh固体、20%NaO溶液、CaO固体、澄清的石灰水、盐酸、硫酸、蒸馏水、 乙醇、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洗净的鸡爪、去壳的熟鸡蛋 器材:导线、灯泡、烧杯、试管、软塑料瓶、表面皿、滴管、点滴板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点评 引入新课 演示: CO NaOHi 液 1.实验(如图)观察甲、乙中发生的现象 多么奇妙的化学世 界! 学生疑问: 1. 熟鸡蛋为什么会掉 下去呢? 2. “牛奶”能喝吗? 它的主要成
27、分是什么? 通过神奇 的化学实验把 学生轻松地引 入化学课堂。 1. NaOH是白色固体。 2. 表面吸水、溶解。 3. 试管外壁发热。 我从书本上找到了答 案: 1. 潮解。 2. 密封。 3. 能。 1.哇!真厉害! 看看书本上怎么 说 设计的问 题紧紧围绕实 验,简明扼要, 激发学生积极 探究思维的兴 趣,巧妙点拨, 在学生获得知 识的同时也进 行了安全教育。 2. 清水变“牛奶”:吹入CO使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冋题:大豕想一想,这些神奇的 现象存在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实验引导NaOF的性质及用途 取固体NaO觎察,放入表面皿上,在试 管中溶解固体NaOF并感知其温度变化。 问题:I.Na
28、OH固体表面溶解的原因。 2. 怎样保存NaOFB体? 3. 它能做干燥剂吗? 演示实验10-8 :观察用20%NaO溶液浸 泡过的鸡爪。 问题:1.鸡爪前后的变化及其原因。 2. 使用NaOH寸应注意什么? 3. NaOH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2. 使用它应小心,注 意安全。 3. 作用:化工原料、 清洁剂 实验引导Ca(OH的性质及用途 粉刷久后为什么会变 联系生活 材料引入: 白变硬呢? 实际,引出所讲 1.冬天园林工人用石灰浆将树干底部刷 涉及Ca(OH与CO发 化学物质,又从 白。 生了反应,生成了坚硬的 实验的角度感 2.用石灰沙浆砌砖抹墙很牢固。 CaCO。 知若干关于氢 3
29、.装石灰水的试剂瓶用久后瓶壁上有一 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 氧化钙的知识。 层白色的膜。问题: 与此相关呢? 学生在轻松的 上述材料中涉及到的物质和化学性质。 我想知道! 氛围中快乐学 演示实验109:取生石灰加水观祭现 1 放热 习的同时,真正 象。 2 消毒、建筑材料 体会到生活中 问题:1.实验现象及反应。 2.Ca(OH)2的用途是什么? 等 3 具腐蚀性,注意 处处有化学,并 学以致用。 3.使用它有哪些注意事项? 安全 分组实验活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1.遇石蕊都变蓝色! 学生自主 分组实验: 遇酚酞都变红色! 探究实验,在实 I.NaOH Ca(OH)溶液中分别滴加石蕊试 2.软瓶变瘪
30、! CO与 验中加以归纳, 液和酚酞试液。 NaOh反应后压强减小。 从感性认识到 2.充满CO的软塑料瓶中滴加NaOH溶 哦,蛋是这样掉下去 理性认识更加 液, 密封观察。 的! 深刻。教师的问 3.向澄清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气体。 3.石灰水变浑浊 题回应J最开 问题:1.上述三个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哦,“清水变牛奶” 始的实验,学生 2.熟鸡蛋掉下去的原因。 原理如此! 理解更透彻。竞 3.“清水变牛奶”的原因。 4.我能归纳碱的化学 赛活动的开展, 4.碱有哪些类似的化学性质? 性质。 强化了化学用 活动:竞赛书写相关的反应原理。 竞赛:我要夺第一! 语的学习。 实验引导酸、碱具有相似化
31、学性质的原 因 演示实验1010:分别试验盐酸、硫 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蒸馏水、 乙醇的导电性。 问题:1.上述哪些物质能导电? 2. 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3. 酸、碱如何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反思小结:通过本次学习,同学们有什 么收获? 学习掌握了哪些知识?学会运用哪 些方法?明白哪些道理? 我最怕书写化学方程式 了,但只要掌握规律就很 简单了。 真有趣!小灯泡发光 了! 1. 能导电的有硫酸、 盐酸、氢氧化钙溶液、氢 氧化钠溶液。 2. 导电是因为发生电 离,离解出自由移动的离 子。 3. 酸会离解出H;碱 会离解出OH。 我又有了一些进步! (从知识技能、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
32、与价值观三方面 小结) 这些短小 的问题点到了 学生的许多弱 点,促进学生在 学习过程中重 视反思、整理、 归纳、小结和交 流,使学生的知 识和技能方法 都不断提高。 课题1常见的的酸和碱导学案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导学目标知识点: 1、酸碱指示剂的概念。 2、酸碱指示剂与酸溶液、碱溶液作用的现象。 3、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 4、浓硫酸的稀释。 课时:一课时 导学方法:实验法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学生预习,并回答下列问题 1、酸碱指示剂(概念): 2、 初中所学的酸碱指示剂有两种,它们分别是 、。 3、 石蕊溶液遇酸变 ,遇碱溶液变。 酚酞溶液遇酸变 ,遇碱溶液变 。 二、课堂导学:
33、提问、了解课前导学情况 (一)实验:向溶液中加入酸碱指示剂,师生共同实验,学生谈现象,完成下表 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后的颜色 变化 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的颜色 变化 食醋 石灰水 盐酸 氢氧化钠溶 液 结论:1、上述4种物质中,可能是酸溶液的是 ,可能是 碱溶液的是。 2、 酸碱指示剂是o_ 3、 酸溶液变红色, 酸不变色, 碱溶液变红色,碱溶液变蓝色。 活动与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看书 结论:花可以制备指示剂。 (二)几种常见的酸 1探究盐酸的物理性质,探究硫酸的物理性质 实验10 2,学生填写P50表,归纳总结 结论:盐酸物理性质: 硫酸物理性质: 活动:学生自学盐酸和硫酸的用途。 常见的酸:硝酸
34、(填化学式) 2、浓硫酸的腐蚀性: ,醋酸(填化学式) 师生探究实验10 3,并完成表 结论: 浓硫酸稀释方法: 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 中洗,然后涂上 课堂练习: 1、 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溶液变 ,遇碱溶液变。无色酚酞 溶液遇酸溶液变,遇碱溶液变。 2、 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 性。稀释浓HSQ时,一定要把 着入 ,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切不可把。 3、 保存或使用浓盐酸的合理方法是() A、密圭寸保存在阴凉处B、与碱类物质放在同一药品橱内 C用广口瓶存放浓盐酸D 、把鼻孔凑到容器扣闻浓盐酸的气味 4、 如图所示的选项中,实验室装有浓硫酸的试剂瓶上应贴有图标是() 课外练习: 1、
3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质量会减少 B浓盐酸在空气中会白雾 C氯化钠溶液敞口一段时间后,溶质的质量会增加 D浓硫酸敞口一段时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2、在实验室常用浓硫酸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这是利用浓硫酸的() A、酸性 B 、吸水性C 、脱水性 D 、氧化性 3、白蚁能分泌出蚁酸。蚁酸的化学性质与盐酸相似,能腐蚀很多物质。下列最不 容易被蚁酸腐蚀的是() A、镀锌水管B、铜制塑像 C大理石栏杆 D、铝合金门窗 4、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下列有关做法中错误的是() A、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 B稀酸飞溅到皮肤上,立
36、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 3% 5%勺小苏打溶液 C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D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5、 如图所示是稀释浓硫酸实验的示意图 a、 (1)写出上图中,a、b两种仪器的名称: (2) b容器所盛的试剂是 “浓 (填“ 硫酸”)。 (3)稀释时,若两种试剂添加顺序颠倒,将会发生 【联系与拓展】某媒体报道,有一村民在家里误将装在酒瓶中的浓硫酸当成白酒喝 下,造成食道和胃严重损伤,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 这一事件警示我们, 家中存放或使用药物时应注意: 课题1常见的的酸和碱导学案 第二课时 导学目标知识点: 酸的化学性质 课时:一课时 导学方法:学
37、生预习,课堂实验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学生复习酸溶液、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酸溶液中滴加石蕊变 ,酸溶液中滴加酚酞变 色 碱溶液中滴加石蕊变 ,碱溶液中滴加酚酞变 色 2、复习Mg Zn、Fe分别与盐酸、硫酸反应的现象,化学方程式 二、课堂导学: 1学生探究酸与指示剂作用,并完成表格 加紫色石蕊溶液 加无色酚酞溶液 稀盐酸 稀硫酸 结论: 2、学生回忆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完成化学方程式: Mg + HCI Mg + H2SQ Zn + HCI Zn + H 2SQ Fe + HCI Fe + H 2SQ 学生分析上述化学方程式,反应物之间,生成物之间的共同点有哪些 结论: 3、
38、将一根生锈铁钉分别放入稀盐酸、稀硫酸中,学生观察现象,完成下列实验报 现象 化学方程式 铁锈+盐酸 Fe2Q+6HCI=2FeC3+3HQ 铁锈+硫酸 Fe2Q+3HSQ=Fe(SC4) 3+3HQ 学生讨论:1、生成物共同之处是 。 2、 该反应原理在生活中最显著用途是。 3、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1酸具有的化学性质: 酸溶液与指示剂作用: 酸+活泼金属一+ 该反应要求满足: 酸+金属氧化物一+ 2、酸之所以具有通性,是因为 课堂作业: 1用焊锡进行焊接前,常先用稀盐酸处理焊接处,其主要原理可表示为() A Fe+2HCI=FeC2+H T B 、FeO+6HCI=2FeC3+
39、3HO C Fe2Q+3H=2Fe+3HOD 、Fe(OHR3HCI=FeC3+3HO 2、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小烧杯盛的是紫色石蕊溶液,盛的是浓盐酸。片刻后, 可以观察到烧杯中液体的颜色是() A.紫色B.红色C.无色D.蓝色 课外作业:止上! 1下列反应能进行的是() A、用稀盐酸除铁锈生成浅绿色的氯化亚铁 B氧化铜溶解在稀硫酸中生成蓝色的硫酸铜 C铜溶解在稀硫酸中生成蓝色的硫酸铜 D铁溶解在稀盐酸中生成黄色的氯化铁 2、下列物质中,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的是() A、Cu B 、CuO C 、Fe D 、Fe2Q 3、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2Fe+6HCI=2FeC3+3H T B F
40、e2Q+4HCI=2FeCb+3HO C CuO+2HCI=CuC+HO D Zn+2HNOZn(NO)2+H T 4、用一种试剂一次能鉴别稀盐酸、氯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这种试剂是() A、水 B、紫色石蕊试液C、无色酚酞试液D 、氯化钠溶液 5、文文的家庭化学实验室有如下物品:试管 烧杯煤气和煤气炉托盘天 平筷子铁钉食盐食醋石灰水牵牛花汁(11)水(12)饮料吸管(13)胶头滴 管(14)小勺。只利用这些物品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A、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CO含量的不同 B探究牵牛花汁是否可作指示剂 C探究加速食盐溶于水的有效方法 D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 6、某些植物的花汁可做酸
41、碱指示剂。取三种花汁分别用酸溶液或稀碱溶液检验, 颜色如下: 花种类 花汁在酒精(中性)中颜色 花汁在稀酸中颜色 花汁在稀碱中颜色 玫瑰花 粉红 粉红 绿 万寿菊 花 黄 黄 黄 大红花 粉红 橙 绿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生活中食盐水、肥皂水、汽水、石灰水四种物质的酸碱性,应选择 汁,不选用其他花汁的原因是: (2)取所选花汁少许分别滴入下列四种物质中,请将所显颜色填入下表中: 物质名称 食盐水 肥皂水 汽水 石灰水 所显颜色 7、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不会与铁、铝等金属反应,故盛放或运输浓硫酸 时常用铁罐车。用水冲洗装过浓硫酸的铁罐时,要避免火种接近,否则有爆炸的危险, 写出两个
42、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8实验室有两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甲、 乙,推知它们只能是稀盐酸和硫酸钠 溶液。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用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区分它们。请回答有关 问题: (1)化学方法:在不选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的情况下,选择不同物质类别的 试剂进行区分(物质类别是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 所选试剂 实 验现象 及结论 方法一 方法二 (2)物理方法:小明同学仅使用了酒精灯和玻璃棒两种仪器,就把这两种无色 溶液区分开来了。请你猜测一下他的做法(简要叙述操作方法及判断方法) 课题1常见的的酸和碱导学案 第三课时 导学目标知识点: 1、掌握NaOH Ca(OH的物理性质、化
43、学性质。 2、NaOH Ca(OH的俗名。 3、NaOH Ca(OH 的用途。 课时:1课时 导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 氢氧化钠的俗名有 、 氢氧化钙的俗名 有、。 2、预习Pa以及结合生活中看到Ca(OH)试着说出NaOHCa(OH的物理性质。 3、氢氧化钠用途有: 4、Ca(OH)用途有 二、课堂导学: 1、实验,学生完成表格 结论:1、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氢氧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在空 气中易潮解,溶解时放热。用途:作某些气体干燥剂。 2、潮解:晶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表面溶解现象。(物理变化) 2、氢氧化钙 制取: 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 氢氧化
44、钙是一种白色固体,微溶于水 3、碱的化学性质 碱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滴加酚酞 i 碱溶液滴加石蕊 碱+某些非金属氧化物一+ Ca(OH+CO-NaOH+CO2 结论:氢氧化钠固体保存时要 原因有2个: 拓展:SO+KO 碱溶液之所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 。 学生自主归纳本节课内容 课堂练习: 1、 氢氧化钠俗名叫 、 是一种 色固 体,容于水,有强烈的 性,有性,可作某气体的干燥 剂。 2、 氢氧化钙俗名叫 、 是一种色状固体, 容于水。 3、 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4、实验室干燥二氧化碳时应选用的干燥剂是() A、生石灰B 、NaOHS体C 、浓 I4SQ D 、稀 I4SO 5
45、、下列各物质的俗名中,属于同种物质的是() A、烧碱、火碱、苛性钠B、熟石灰、消石灰、生石灰 C金刚石、大理石、石灰石D、沼气、天然气、水煤气 6、工业上广泛用于石油精制、造纸、印染、制肥皂等,则该物质是() A、硫酸B、氯化钠C、氢氧化钠D 、纯碱 课外练习: 1、下列物质中,不需密封保存的是() A、浓硫酸B 、氢氧化钠 C、大理石D 、澄清石灰水 2、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是常见的碱,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能用作建筑材料 B溶于水都能放出大量的热 C它们的溶液都能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D它们的溶液都能用于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3、 根据你所做过的家庭小实验,判断下列溶液能
46、导电的是() 食盐溶液 酒精溶液 糖水 石灰水 A、 B 、 C、 D、 4、氢氧化钙放入水中,得到的上层清液即为石灰水,下层浑浊部分称为石灰浆和 石灰乳。根据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 (1) 石灰水在实验室中的重要用途是: 。 (2) 生活中常用石灰浆来抹墙,其原因是: 。 (3) 保存石灰水时需注意的问题是: 。 5、氢氧化钠是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试剂。 (1)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而使表面覆盖一层溶液(这一现 象又叫“潮解”);它还能 ,_ 这一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可表示为。_ 所以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 (2)实验室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在常温下,
47、氢氧 化钠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缓慢地发生反应,产物使瓶口与瓶塞粘合在一起,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SiO2+2NaOH=X+H试推断X的化学式为。 6、 为了检验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 A、放入水中,看是否全部溶解 B滴加稀盐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C滴加酚酞,看是否变色 D用手接触,看是否有滑腻感 CO与NaOH溶液发 7、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足以说明 生了反应的是() ABCD 8某溶液可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则该溶液会使石蕊溶液( A、变红B 、变紫 C 、变蓝 D 、不变色 9、下列实验操作后,溶液温度升高的() 浓硫酸倒入水中 生
48、石灰放入水中 氯化钠晶体溶于水中 A、只有B C只有D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中 浓盐酸滴入浓烧碱溶液中 硝酸铵晶体溶于水中 、只有 、有 课题1常见的的酸和碱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酸和碱是生活中的化合物 2、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区分酸溶液和碱溶液 二、学习重点: 会用指示剂检验酸碱溶液 三、学习过程: 1、回忆与引入 你知道哪些酸和碱,请你说出它们的名称: 2、问题与讨论 我们怎样确定上述物质是酸还是碱? 3、探究活动 将8支试管分成两组,每组的4支试管中分别装有白醋、石灰水、稀盐酸、氢氧化 钠溶液。向其中一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向另一组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 察现象。 加入紫色石
49、蕊溶液后的颜色 变化 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后的颜色变 化 白醋 石灰水 稀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讨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你可得到的结论 4、观察与思考 取羽衣甘蓝,在上面滴加盐酸,你会观察到 。对羽衣甘 蓝遇盐酸变红的现象,你有哪些假设? 根据你的假设,请设计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并完成该实验 5、探究活动 你对羽衣甘蓝遇盐酸变红 现象的各种假设 你验证假设的实验 万案 实验现象 你的结论 6、探究活动 用自制指示剂实验在白醋、稀盐酸、食盐水、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中的 颜色变化 指示剂 (汁液) 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白醋 稀盐酸 食盐水 石灰水 氢氧化钠溶液 讨论:比较实验结果,哪些指示剂在酸或碱溶液
50、中变色效果较好?你认为这些指示 剂有什么用途? 7 四、学以致用 1有稀硫酸、石灰水、食盐水三种溶液,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鉴别它们 2、在家里收集白醋、果汁、石灰水、清洁剂液、自来水等物质,用自制的指示剂 检验它们的酸碱性。 五、自我检测 1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准备为同学们表演节目,方案如下:用干净的毛笔蘸取甲 溶液在白纸上画上一朵花,再用另一支毛笔蘸取乙溶液画上叶子,将白纸挂在墙上。待 晾干后,用喷雾器向纸上的画喷洒丙溶液,结果将出现“花红叶蓝”的画面。请根据所 学的知识,推断甲、乙、 丙 ; 选项 甲 乙 丙 A 醋酸 氢氧化钾溶液 紫色石蕊试剂 B 稀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无色酚酞试剂 C 氯化钠溶液 硫酸钾溶液 硫酸钠溶液 D 石灰水 稀硫酸 无色酚酞试剂 2、某同学在家中自制一种黄色的花汁,加到不同的试剂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试剂 稀盐酸 食盐水 蒸馏水 早木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业搬家搬运工健康保险合同书
- 2025年中国干簧式浮子液位控制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封垫片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四枪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半空心螺丝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亚销酸钠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丝扣式弯头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煤炭采掘机械设备项目建议书
- 油脂的化学性质及应用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病房护理设备器具合作协议书
- 第六讲探寻新时期中美正确相处之道-2025年春季学期形势与政策课件
- 与合作伙伴的战略合作洽谈纪要
- DB11-T 751-2010 住宅物业服务标准
- 《智慧化工园区系统运维管理要求》
- 电容式传感器教学课件
- 公益事业对外捐赠管理办法
- 尾矿库防汛演练
-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英语试卷(含答案)
- 【MOOC】心理学基础-上海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5届上海高中高考英语三模试卷含解析
- 国家安全反对邪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