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音乐”辨析_第1页
“原生态音乐”辨析_第2页
“原生态音乐”辨析_第3页
“原生态音乐”辨析_第4页
“原生态音乐”辨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原生态音乐”辨析? ? ?要:本文力图对“原生态音乐”现象从词 汇的产生、来源、使用等方面作深入的分析探索,对 “原生态”一词的概念、内涵和构成方式做了较为详 尽的辩析,并推论出这一称谓缺乏科学性,继而提出 民间音乐领域客观上存在着 “原生性”和“原生型” 两种形式,并尝试对其从称谓到内涵进行划分和界定。? ?丶 ? ?词:原生态;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型; 原生性;民间音乐? ?恳型挤掷嗪牛?J607J607文献标识码:A A文章编号: 1004-1004-21722172(20112011)0101 -0020-05-0020-05近年来,在我国艺术表演领域内被冠以 “原生态” 名目的形式愈

2、来愈多, 呈泛滥之势。比如原生态音乐、 原生态歌曲、原生态歌手、原生态舞蹈、原生态戏曲, 乃至冠以所谓“原生态”的 小说、建筑、食品、旅游?7?7醒胍衾盅r阂衾盅?系俞人豪教授在20062006年 就曾提议:“希望在原生态音乐 成为约定俗成的名 称之前,理清一下它的真正含义。如果使用它会让人 产生误解,甚至有害于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那就需要看看是否可以找到一个更确切的、更易懂的 称谓来表示这类艺术” 。我认为,俞人豪先生对 “原生 态”的态度是理性和审慎的。? ?廿北收吡?续看了三届全国青年电视歌手大奖赛 (以下简称:青歌赛 )“原生态”组的表演后,感觉目 前学术界对这一概念的内涵、范

3、围、标准在理论上尚 无明确的界定,在认识、理解上存在明显的歧义,在 使用上模糊混乱。因此,在这里就“原生态”一词谈 谈自己的看法。一、“原生态音乐”一词的由来“原生态音乐”最早始见于文学评论 20012001 年第 2 2 期,研究俄罗斯文评的直面原生态检视大流脉 一文。尔后,中华遗产20042004年第1 1期文化遗 产的原生态谈及几个民族所在的山川风貌及民族风 俗;东西南北 20042004 第 6 6 期杨丽萍:生活“原生 态”及新西部 20042004年第 7 7期云南映象杨丽萍 追逐“原生态”文中,既无一语涉及音乐, 更无对“原 生态”一词的解释。后在百度上看到一篇对印象 刘三姐的评

4、价的文章说: “张艺谋以桂林的 真山真水为舞台,让当地的农民尽情欢歌漫舞,模糊 的原生态艺术表演就这样被人们所发现了” 。同时还说 道:“杨丽萍和她的 云南印象 则把原生态表演发扬 光大从那时起,原生态才正式发芽了”。其间未见 国内音乐界甚至张艺谋、杨丽萍本人将其表演或音乐 称之为“原生态”。自各种“印象”演出后,形形色色 的“原生态”在各类舞台乃至各种商品宣传上屡见不 鲜,但何为“原生态” ,却未见科学定义。? ?二孀湃死嘧陨矶匀?球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毁坏, 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变化才引起高度重视,生 态平衡、生态环境、生态保护、生态危机等生态学术 语被广泛使用。在此情况下,有的评论者将

5、生态学的 “生态”概念套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艺术类, 经媒体反复引用后, “原生态”在社会上开始广为流传。20042004年第 1111 届“青歌赛”上,彝族民间歌手的 演唱被打分过低曾引发过关于民族唱法与所谓“原生 态”唱法的争论。但是什么是“原生态”?是形式还 是唱法?是形态、 状态还是生态?专家学者各持己见, 却终未见权威性结论。20062006年第 1212届“青歌赛”正式使用了“原生态” 这一称谓,并将各省、地区具“原生性”的民歌类演 唱划分为“原生态组” 。自此,“原生态”正式登上大 雅之堂。我们注意到,主持人在介绍到美声、民族、 流行类歌手时, 均称之为 “美声唱法”、“ 民

6、歌唱法”、 “流行唱法”,但介绍到“原生态” 歌手或组合时却称 之为“原生态形式” 未对“原生态”或“形式” 的概念、定义、标准做任何解释与说明。20062006 年以来,有关“原生态音乐”的文章渐见于 各类刊物,述其现象者为多, 究其概念、内涵者较少。 应该说,借用社会生态学“自然环境原生生态”的概 念来描述印象 刘三姐的实地表演场景是可 以接受的。因为它只是对还处于 “自然环境原生生态” 的“实地表演场景” 的定义。但是不能因此就将在 “实 地表演场景” 表演的, 具有原生性的歌舞定义为 “原 生态歌舞”,更不能将所有具有原生性的音乐现象简而 概之统称为 “原生态音乐”,并以此称谓来建立一

7、个新 的民族音乐概念。也许有的学者认为,可以借用“生 态”概念来反映某些民间音乐品种濒危的生态环境或 相对原始的演唱、表演状况,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却使人们不明白,“原生态” 这一颇具创意的词到底是 指:某种音乐现象的“原生”?还是“生态”?无论 是无可奈何的认同也罢,反对和怀疑也罢,事实上, 我们在懵懂中“被接受”了一个其实并不真正了解和 知晓其意义的新名词和新概念。遗憾的是这样的懵懂 至今仍在延续。二、“原生态音乐”概念定义不明确一个概念的定义必须明确清晰, 人们依靠定义来 明确概念的含义。如果定义项使用了含混的词语,那 么它本身就不是明确的,也就不可能起到明确被定义 项的作用。? ?卜

8、绻?说音乐的生态环境做为一种社会现象需要 借鉴社会生态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并在不久的将来建 立一门新的学科,那可能是值得推广的(如借用社会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来描述和概括民族民间音乐现象的 生态环境)。但音乐表演或许需要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但它本身却不是一种生态。 无论是自然科学的生态学, 还是社会生态学所使用的生态概念,都与“原生态音 乐”本身无关联和近似或可借鉴关系。生态学通常很 少就“生态”一词单独使用,更没有“原生态” 概念 或相关定义。 彼概念不能转换为此概念, 所以,把“原 生态”作为某种音乐的概念使用在笔者看来是不科学 的。? ?卜嗣窃谑褂谩霸 ? ?生态”这一概念时,谁也无法 准

9、确表述它的内涵,同时也解释不清它到底是指“原一一生态”还是“原生一一态”。正是因其本身的 歧义,才使得人们在应用上一再陷入误区。为了进一 步厘清所谓的“原生态” ,我们有必要来探讨由“原” 加“生态”组合能否形成概念:? ?丄谙执?汉语语法结构中,“原”作为定词用在某 词汇前组成词组时,通常是指原来、原先、原本等过 去的意思, 也有与现在、目前相对的意思。 定词“原” 加上相连接的词语后,使后面词语的意义具有了时态 性一般过去时,并均有与之对应的一般现在时词 汇。如:现住户、现地址、现单位、现有、现状等等。 但是,当“原”与“生态”相组合时,就定义不明也 找不到与之对应的词语。假定“原”为过去

10、的意思, 就该有“现生态”;假定“原”为旧的意思, 就该有“新 生态”;为“原始”的意思,就该有“现代、当代或文 明生态”;为“原状”的意思就应该有“现状生态” 。 查遍汉语词典, 终无典可查。 可见“原”用于“生态” 前时,其来路不明,意义不清,构建缺乏科学性。?7敲础霸?生”加“态”组合又将会形成什么概 念呢?“原生”一词,按笔者理解,应大致等同于原 初、原本甚至原始的意思,即事物最早的、未经人为 改变其状态、形态的意思。我认为,仅“原生”一词 本身就是对事物性质和属性的定义,原即原初、原本 等等,生即本身、土生土长的意思,其作主语时本身 就是一个清晰的概念, 如原住民、 原乡人等。但当“

11、原 生”再加上“态”时,则易导致混淆无法解释“态” 在此处说明什么?概括什么?如果它是说明并概括某 种音乐现象,那它到底是说明 “原生”的状态?形态? 还是动态乃至时态?如果“态”在此处不能概括“原 生”的状态、形态或是其他的什么“态” ,那么,它在 语法上作为“原生”一词的概括就失去意义,或者说 是多余的;它如果作为“原生”一词的概括,那么, 此“态”远远概括不了无数原生性音乐的状态以及多 姿多彩的形态。不仅如此,“态”还混淆模糊了“原生” 原本清晰的概念, 导致人们因“态”生畏并被它蒙蔽, 最终对“原生态”不知所云。? ?匕陨隙浴霸?生态”概念所作的推论表明:无 论是“原 + +生态”或“

12、原生 + +态”的内涵都没有准确的 定义,二者都不能形成关联,都不能反映事物的基本 属性。因此,笔者的结论是:“原生态”是套用生态学 概念而被人为硬性组合制造的。其称谓不科学,内涵 和定义不明确,在学术上不严谨,使用的结果只能是 混淆视听。三、“原生态音乐”所导致的歧义在我国,“原生态”一词正以讹传讹,引起各方 面的争议,为避免在学术界产生不良后果,学术界对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濒临灭绝,需要抢救和保护的品种 性质的界定一定要有个科学合理的称谓。?7?7浴霸?生态”产生后,借“原生态”之名,或 有名无实的东西比比皆是。 在笔者参与过的四川省 “非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申报和审核中,一些项目 改

13、编的证据确凿,如某地的竹麻号子、某地的川江号 子,某地的XX情歌,某地的多声现象等等,均被形 容为处于濒危、 灭绝边缘,“原生态” 的非物质文化遗 产,且所报项目多半居然也被审核通过。19901990 年前后我担任中国民族民间舞蹈 四川卷音乐编辑期间,曾为羌族祭祀歌舞“卡斯达 温”仪式全程记谱, 当 20052005 年笔者再到阿坝州黑水县 调查 “卡斯达温”的状况时,其现状令人瞠目。原为 祭祀英雄亡灵的、极具原始歌舞特征、风格苍凉悲壮 的“卡斯达温” 已变成了为旅游服务的喜事和丧事 “卡 斯达温”两种形式的民间歌舞,向游客介绍时均谓之 为“原生态”。20082008 年夏,四川省某机构举行的

14、为汶川地震灾区 乡镇文化站捐赠“原生态”歌曲光盘的仪式上,某公 司虔诚的向灾区捐赠 “原生态” 歌曲光盘 20002000 张,光 盘内约有 1010 余首歌曲。该公司抢救保护羌族文化的善 举令我十分钦佩,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歌曲全都是 使用了些许羌族音乐元素的创作歌曲我想指出, 如果这些歌曲作为“原生态”音响资料发往灾区各乡 镇文化站并反复播放,让羌族儿童天天耳闻其声嘴随 其唱,那么,其后果则很可能是灾难性的。? ?卍诮?三届“青歌赛”决赛“原生态”形式的歌 曲中,还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即:但凡组合则多为多 声现象,“多声”正成为“原生态”组合的普遍现象。 仅笔者对四川地区藏、羌、彝族民歌的了

15、解,从上世 纪 5050 年代起文化部门组织的采风,至 8080 年代中国 民族民间歌曲集成 四川卷的普查, 从未发现 彝族和藏族民歌中有多声现象的客观存在。在本届 “青歌赛”原生态形式的某节目中, 3 3 位嘉绒藏族 女歌手组合所演唱的多声部民歌,且不论她们的唱法 是否具有原生性,歌曲是改编还是创作,仅她们演唱 中所展示的多声现象, 在四土地区 , ,却是绝对不存在的。 但在羌族,仅茂县西河乡和黑水县尔麦人聚居区,长 期以来却确实存在着以平行大二度为主要特征的多声 现象。? ?夕梢钥隙乃担?目前国内舞台上表演的各种“原 生态音乐”,均为音乐工作者加工、 改编和创作的 “作 品”。所以,展现在

16、我们面前的“原生态”歌曲,在唱 法上多受民族或流行唱法的影响;构造上多将两首乃 至三 、四首民歌进行拼凑构成曲式上的 ABAB、ABAABA 或 其它结构;各种组合的演唱则多为“多声”形式;歌 手们均接受过相当时间的专门培训,其共性是:无不 具有专业音乐工作者雕凿的痕迹。? ?亍涫担?以上现象早就引起不少音乐学学者和各 族知识分子的不同意见。 笔者受命为近两届“青歌赛” 所改编的南坪琵琶弹唱 放风筝 和彝族 “朵洛荷”、 “阿妈尼惹” 组合,也曾受到质疑。因为,在南坪琵 琶弹唱中就没有舞蹈,在“朵洛荷”的原形活动中, 就没有男性青年的参与,而我为了众所周知的原因, 把原生型音乐进行了改编,并在

17、原生型音调的基础上 创作使用了非三度关系的民族和声和支声复调。 因此, 我所改编加工的歌曲只具有原生性,绝非“原生态” 。?/链耍?或许可以清晰地看出,由于“原生态” 一词的歧义,使我们把传统民间艺术品种的舞台表演 和民间自然状态两种形式混为一谈,并已经陷于不能 自圆其说的窘境。如果我们对这一问题不及时进行理 性的探讨并提出缜密的解决办法, 将使局面更加混乱, 学术界将耗费巨大的精力和漫长的时间及大量的例证 向社会做出解释和澄清。四、对歧义中所含内容的重新划分与定义 在对因“原生态”而产生的歧义做了必要的解析后,现在我们尝试就歧义所包含的内涵予以解析并重 新划分和定义。在此之前,有些问题必须预

18、先提出并 必须得到尽可能准确的答复。如果将所有经专业音乐人员改编加工过的民间艺 术品种概称为“原生态”的话,那么,那些仅存在于 特定民族、特定地域人群、未经专业音乐人员改编加 工,其功能不用于舞台表演、土生土长、完全处于自 然的自生自灭状态的民间艺术品种又如何称谓?? ?八质抵惺欠窨凸鄞嬖谝韵铝街中问剑?A A:仅存在于特定民族、特定地域人群、未经专业音乐人员改编加工、其功能不用于舞台表演,土生 土长,完全处于自然的自生自灭状态的民间艺术品种 的形式;B B:经专业音乐人员改编加工过的具有原生性的民 间艺术品种的舞台表演形式。?甚死辔幕?史上,前者A A和后者B B,到底谁先 客观存在?? ?

19、d鸢肝?:1?1?薄霸? ?生态”不等同于经专业音乐人员改编加工 过的具有原生性的民间艺术品种;反之,经专业音乐 人员改编加工过的具有原生性的民间艺术品种不是 “原生态”; 仅存在于特定民族、特定区域人群、未 经专业音乐人员改编加工、其功能不用于舞台表演, 土生土长,完全处于自然的自生自灭状态的民间艺术 品种目前尚无合适合理的称谓来反映;反之,目前尚 无合适合理的称谓来反映,仅存在于特定民族、特定 区域人群,未经专业音乐人员改编加工,其功能不用 于舞台表演,土生土长,完全处于自然的自生自灭状 态的民间艺术品种。2?2?痹诿窦浜臀杼峡凸鄞嬖谧 ?A?A、B B 两种形式。3?3?痹谌死辔幕?史上

20、,前者A A先于后者B B客观存在。? ?,崧郏骸霸?生态”不能涵盖现实中客观存在的A A、B B两项内容;人类社会 A A项早于B B项客观存在;B B 项目前定义不明确但有名称,而 A A 项则既无定义又无 名称;在逻辑上, A A 是母项, B B 是子项。? ?7 ? ?过如此推论,我们不得不尴尬的承认,目前 所使用的“原生态”只能是一个至今尚未出现的概念 的子项或是相关联项。尴尬的还不仅于此,子项 B B虽 然产生很晚且具歧义, 但尚有称谓; 而母项 A A 历史虽 然久远,却因“原生态”的误导而至今无名无份。于 是,世人就只知其子而不知其母了。? ?凵纤?述,我们对歧义的内涵就形式

21、做了 A A、B B 划分,就逻辑关系得出A A为母项,B B为子项,就“原 生态”不能含盖 A A、 B B 两个内涵得出了结论。 下一步, 为A A、B B命名、正名,是学术界必须面对的。五、我的建议一一“原生型”与“原声性”鉴于以上所述,笔者愿意尝试为以上两种形式暂 定名并供大家参考:将上一章节按顺序论证的“A A (母 项)”暂称为原生型,将“B B (子项)”暂称为原生性。 本节我将按逻辑关系的母项和子项的顺序进行论证, 按性质、功能、使用场合的不同分别予以定义。(一)什么是原生型音乐? ? ? ?生型音乐是人类社会某民族或区域人群文化 中土生土长,与生活习俗和生产劳动紧密联系,依靠

22、 口头传承,尚未受到外来音乐文化的侵袭,未被专业 人员加工处理过, 不依赖舞台存在和表演的民间音乐。? ? ? ?生型音乐是一个民族和区域人群音乐文化的 灵魂,是其他一切音乐类型产生的根源,是研究民族 和人群音乐文化的活化石。它具有从形式到内容,如 服饰、语言、风俗、生产方式等特性; 从更深层次讲, 包含了世界观、信仰、思维方式、宗教观、价值观、 心理结构、审美趣味、生活方式等长期以来形成的、 表现在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行为方式。这是一种不断 运动着的活态存在 , ,并主要依赖传承人口传心授的方 式传承 , ,是一定时代、环境、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产物, 是集体创造的结晶。? ? e ? ?生型音乐

23、与其他类型的音乐的不同还在 于以下几个方面:1?1?痹诘乩砩暇窒抻谔囟o拿褡搴颓?域人群。就民族而言,每一个民族或人群大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和 活动的区域,该区域的自然环境对该民族和人群音乐 文化的产生和形成有很大影响。离开了该地域空间, 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土壤和条件。如羌族释比、黑水 尔麦人的“卡斯达温” , 川江号子中的抢滩号子,佤 族、景颇族膘牛等特定场景的原生型音乐,只能在该 地域存在和使用。或者说,原生型音乐不能脱离特定 地域的历史、文化、经济、风俗和生产劳动方式的社 会生活大背景。2?2?痹诖? ?播上受语言、风俗的限制, 共同的语言是 民族共同体的特征之一,其语言下往往又分为方言、

24、 次方言或土语。语言是民歌的物质载体,和一个民族 的语言与音乐二者间的关系紧密而不可分割, 而方言、 土语在人类历史的各个阶段对民间音乐,尤其是民歌 的演变更是有着惊人的效果。? ?八傺览?音乐家佐尔丹柯达伊曾说过: “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己固有的音色、速度、节奏和 旋律,总之,有它自己的音乐”,说明了语言音调对音 乐风格、特征的实质意义。假定原始歌唱曲调来源于 原始语言音调,那么,这种语言音调则是人类音乐文 化中最为古老、持久、顽固的现象。语言音调是产生 歌唱曲调的物质基础,是其赖以存在的基本条件,因 而,无论一个民族的歌唱曲调怎样变化发展,都脱离 不了语言音调这一具有决定作用的因素的制约和影

25、响。? ?已捎谒?处地域的差异,各民族或地域人群的语 言在音调和发声上都具有各自的独特性,而正是在其 语言和发声方法的独特性的前提下,产生出特殊的音 调、唱法和风格的独特性。例:藏族、彝族、羌族语 言的音调和发声方法与北方(普通话)语言的音调和 发声方法的差异,使得其民歌具有完全不同的音调和 唱法的特征。傣族语言中的下属音使其音乐中下属音 的出现非常自然,壮、彝、苗等民族语言中真假声的 变换在其民歌中体现得非常充分不同的语言音调 和语言发声方法就表现为不同的唱法,所以,原生型 本身就是一种唱法,改变这种特殊的唱法,原生型歌 曲就失去了本质特征。反之,原生型歌曲的传播也受 到地域和语言的限制。?

26、 ?髅褡宥加凶约憾捞氐南八祝?如白族的三月三、 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羌族的哦尔哦觉、蒙 古族的那达慕等等,每种节庆活动的天数不等,但都 有相应的活动程序,即每天活动的内容不同,很多原 生型的音乐活动都在这些特殊的日子和场合进行。正 是这些特殊的习俗制约了相应的音乐活动不可能脱离 特有的文化空间。所以,当原生型音乐脱离了语言的 物质基础和特定的地域场景时,其传播速度和范围都 受到极大的限制。3 3?被钐?性表现。由于原生型音乐与民族或地域人 群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紧密联系,无论是在田间地 头,还是在特定的文化空间举行的仪式、节庆活动和 日常的娱乐活动中,都离不开社群民众的实际参与, 都是

27、在动态过程中表现和完成的。由于原生型音乐都 是由民间集体创作,经口传心授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因此,同一首歌(乐)曲因民众居住区域和传授个体 的不同而在形态和结构上有所差异;也因演(奏)唱 者个体的性格、心理、当时的情绪和对所演(奏)唱 歌(乐)曲的理解,演唱技能的高低和即兴的表演等 因素,使原生型音乐在这种动态过程中具有相当的活态性。4?4?逼渌? ?特征。原生型音乐产生于一个民族或地域 人群,在特定历史时期有特有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 方式,其存在也受到这种特有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 方式的制约。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社会生活和劳动方式也受到影响。有些劳动方式在一 些地区千百年来

28、基本不变,如:农耕、放牧等。有些 则随着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而改变,或消亡。社会生 活方面如:某些民族地区,因战争和械斗已不复存在, 其原有的征战类仪式失去了使用价值,现在已演变成 了为旅游服务的表演形式 (四川黑水地区尔麦人的 “卡 斯达温” 仪式)。生产劳动方式方面如: 四川境内的川 江各流域延续千余年的木船航运业, 在上世纪 7070 年代 被机船航运代替后,导致整个川江木船航运业萎缩并 逐渐消亡。而木船航运业载体的消亡进而导致川江号 子这一流传了千百年的原生型劳动类歌曲的不复存在; 四川的某些地方,历来有将竹子打成浆用来生产纸张 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竹浆纸已不再被人们所使 用。由打竹

29、浆这一生产方式所伴随的原生型劳动类歌 曲竹麻号子,从上世纪中叶便逐渐消失;原在城镇中 走街串巷的磨刀、理发、打井、掏沟的工匠和货郎、 卖小食品的商贩等行业,也因城市的工业化、商品的充足而消失,所吆喝的各行各业原生型歌谣亦随之消亡。由此可见,部分原生型歌(谣)曲与以所依托的 行业的生产劳动方式有着彼在己在、彼亡己亡的附属 关系。同时还表明,这种类型的原生型音乐还具有自 生自灭、不可复制、不可再生、唯一性的特征。(二)什么是原生性音乐? ?e ? ?生性是指原生型民间艺术品种经专业人员浓缩加工发展后,保持了原有的性质和特征,由特定民 族或区域人群的语言和民众所表演,属于民间艺术范 围,用于各种场合

30、表演,使原品种具有升华性质的表 现形式的总和。? ? ? ?生性音乐属于音乐表演范畴。“原生”是指:处于原初、原本、最早甚至原始状态的事物,是事物 的本质。“性”在此处指:性能、性质、特征、标准以 及范围,是事物的属性。讨论至此,我们已不用再就原生性概念的内涵做 刻意和详细解释,因为,读者们在本文前面几个部分 已多次看见这一称谓。简言之,目前我们在电视或舞 台上所看到的、被统称为“原生态”的音乐,以及各 届青歌赛“原生态”组中所有除创作作品外的 形式基本都可包含在这一概念中。不仅如此,随着原 生型音乐的抢救、保护、整理,原生性音乐的品种还 会不断增加,范围还会不断扩大,我国各民族和地区 的优秀传统音乐将会越来越多的被介绍给更多的观众 和展示于更广阔的舞台,这也是笔者衷心的愿望。? ?鹑伪嗉?:马林? ?余6 6)停?? ?了佟吨泵嬖?生态 检视大流脉:“当我们直面文 论思想发育的原生态时,”? ?了诩稳薏刈逯饕?居隹在四川省阿坝州的卓客基、 松潘及大、小金川一带,建国前分属四名土司管辖, 俗称四土地区。? ?了酆谒?地区的尔麦人的族属虽在上世纪 5050年 代被划分为藏族,但其历来所使用的语言为羌语北方 语系,其宗教信仰及风俗均还相当程度的保留着羌族 原有有传统, 并至今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