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通用穴位及取穴方法_第1页
腹针通用穴位及取穴方法_第2页
腹针通用穴位及取穴方法_第3页
腹针通用穴位及取穴方法_第4页
腹针通用穴位及取穴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耳鸣引气归元、腹四关、大横双2、失眠主穴:引气归元穴(中腕、下脘、气海、关元四穴组成) 。配穴:商曲 (双) 、滑肉门 (双) 、下风湿点 (双)、气旁 (双)。 操作方法:患者平卧位,带上眼罩,暴露腹部,上述输穴的皮肤进行常规消毒,避开毛孔及 血管,将 0 25mmx40mm规格的毫针通过针管迅速进入输穴皮下,针尖抵达预计的深度后, 留针 20 分钟。结论 本研究表明腹针治疗妇女失眠症近期疗效较药物满意。3、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取腹穴 中脘、下脘、双上风湿点,高热 (体温 39)时加气海、关元 针刺,病例均留针 30 60 分钟,留针期间可采用轻捻转、徐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方法,

2、针毕按进针顺序依次 出针,起针过程中不提插不捻转;提示腹针组退热效果优于中药组与西药组相当。 结论 腹针疗法对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发热具有良好的退热效果,退热作用平稳而缓和 。4、慢性荨麻疹 取穴:以腹针引气归元方 ( 中脘、下脘、气海、关元 )为主穴;配穴:腹四关 ( 双侧滑肉门、 外陵 ),调脾气 (双侧大横穴 ) 方法:先测准腹针穴位,以确保疗效,然后常规消毒,用薄氏腹针专用针S4 40(34 号) 毫针迅速刺入皮下,然后缓慢进针到地部, 进针时首先应避开毛孔、 血管及疤痕,然后施术要 轻、缓。如针尖抵达预计深度时,一般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使腹腔 内大网膜有足够的

3、时间游离。施术分 3步进行,即候气、行气、催气。进针后停留35 分钟为候气; 3 5 分钟后再捻转,使局部产生针感为行气;再隔5 分钟行针 1 次,使之向远端传导为催气。 留针 30分钟。其间在神阙加灸架灸。 每曰 1次,每周 5 次(周六、周日休息 ), 4 周为 1 疗程。结论 薄氏腹针治疗慢性荨麻疹近期疗效与西替利嗪相当,但无抗组胺药物的不良反应,较 为安全,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理想方法之一。5、膝关节术后疼痛 薄氏镇痛处方: 水分(M) 、气旁 (M、健侧) 、 关元 (D) 、外陵 (M、患侧 ) 、下风湿点 (S 、患侧 ) 。根据切口的位 置加穴: 膝关节内侧下风湿内点、 膝关节外

4、侧下风湿点、 膝关节中间一下内与下风湿连 线上。6、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主要处方为 :引气归元;滑肉门 (患)和上风湿点 (患 ),另取病变区相应点,若干穴位前者 深刺 (D) ,中者中刺 (M) ,后者浅刺 (S)同时采用浮针治疗,主要在患者病区取点结论 采用腹针和浮针并用时,对该种病症止痛效果很好,并且治疗方法无痛,易于患者接 受,患者康复快,无副作用。7、无先兆偏头痛处方: 中脘、阴都或中脘梅花刺、阴都三角刺。辩证加减:血虚头痛加气海、天枢( 双)。瘀血头痛加气海、关元、滑肉门 (双 )。针刺前首先明确无肝脾肿大等阳性体征再施治,患者取 仰卧位,选用 40一 60mm长度的毫针,避开毛孔及

5、血管、疤痕,施术分三步进行,即候气、 行气、催气。进针后停留 3 5 分钟为候气: 3 5 分钟后再捻转,使局部产生针感为行气: 再隔 5 分钟行针 1 次,使之向四周或远端传导为催气。针法:直刺,快进针,只捻转不提插 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隔 5min 行针 1次,留针 30min ,1次 d,10d疗程,共 2 个 疗程。结论腹针加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的疗效。结论 腹针加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明显优于电针。8、腹针结合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火针治疗: 在患者腰椎椎旁及下肢找到压痛最明显部位, 施以火针后拔罐 ( 常见有淤血排出 ) 每次取 35 穴,隔卜 2 日治疗一次,

6、 5 次为一疗程。腹针治疗: 主穴取水分、气海、关元。配穴: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加水沟、印堂,病程长者 加气穴;以腰痛为主者加气旁、四满;伴有下肢症状者加患侧外陵、下风湿点 (外陵下 5 分 外 5 分) 、下风湿下点 (石门旁开 3 寸) 得气后平补平泻 ,每次留针半小时,隔日针一次, 6 次为一疗程。9、肩周炎腹针疗法。根据腹壁脂肪及体形的胖瘦分别选用O 2240mm 的毫针,对准穴位直刺,选穴:中脘(深刺 )、商曲 (中刺)、滑肉门 (中刺 ),根据痛点在滑肉门周围加针以浅刺,不捻转或 轻捻转慢提插手法。留针 30 分钟起针,每日 1 次,每周 5 次10、强直性脊柱炎取穴:君 (主穴):

7、引气归元 (即中脘,脐上 4 寸。下脘,脐上 2寸。气海,脐下 1 5寸。关 元穴,脐下 3寸);臣(次穴):中极(脐下 4寸):大横 (脐旁 35寸双)佐:气穴(关元穴旁 05 寸,双穴 )。腹四关 (滑肉门,水分穴旁开 2 寸,双穴;水分穴脐上 1 寸取之。外陵,阴交穴 旁开 2 寸,双穴;阴交穴脐下卜寸取之。左右共四个穴位组成);寒湿阻络型加神阙灸。湿热阻络型加水分 。针刺后不行针,每曰 1 次,约 30 分钟。并予中药口服加英太青 50mg,每 日 2 次,柳氮磺吡啶 O5 3日开始,每周每次加 O25至 2 3日口服。结论 与药物组比较,腹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是安全有效的。11、原发性

8、面肌痉挛腹针组取穴: 引气归元 (中脘、下脘、气海、关元 ) 、天枢、阴都。 行针手法及疗程:各穴直刺进针,平补平泻,针感向四周扩散。结论 :腹针疗法优于体针疗法和卡马西平片疗法。12、焦虑性神经症抑郁焦虑失眠腹针组处方: 引气归元,左气穴、气旁刺灸法:“夏普” 牌一次性针灸管针针刺,规格为 022 30-40mm。引气归元均深刺,气穴、 气旁均中刺。留针 30分钟。针完后行鼻子深呼吸 6次,休息 1分钟再深呼吸 6 次,直到出 针。每周治疗 2 次。结论 腹针、体针治疗焦虑性神经症的安全、有效,疗效以腹针较好。13、颈性眩晕准确量取腹针穴位。取 天地针 (中脘、关元 )、下脘、双侧商曲、双侧

9、滑肉门 。其中中脘和关 元深刺,商曲浅刺, 滑肉门中刺。合并颈项疼痛可在下脘用梅花刺法浅刺; 久病者加用腹四 关( 双侧滑肉门和外陵 ),以加强通调气血、 疏理经气之功。 对腹部穴位严格消毒, 快速进针, 针尖抵达预期深度时,采用轻捻转、 慢提插, 使腹腔内的大网膜有足够的时间游离,以避免 刺伤内脏。留针时隔 5 分钟运针一次。留针 30 分钟后起针。14、颈椎病取穴: 主穴为 中脘关元商曲 (双侧) 滑肉门 (双侧)随证加减: 伴见头晕加下脘上, 头痛加阴都 (患侧 ) ,项肌板硬加石关 (患侧) ,上肢麻木加上 风湿点和上风湿外点 (患侧 ) ,肩痛可在滑肉门旁加刺 (患侧)。 结论 腹针

10、治疗颈椎病高效安全无痛苦。15、脾肾两虚型椎基地动脉供血不足 取穴:中脘、下脘、阴都 (双)、商曲 (双)、气海、关元、滑肉门 (双) 操作:患者卧位,术者定位取穴,常规消毒,选取O25 40mm长度的毫针,直刺,快速进针,只捻转不提插或小幅度提插,直至术者手下有沉紧感,而患者无疼痛及酸胀感。 结论腹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16、偏头痛主穴: 中脘、阴都。配穴: 头顶痛取中脘,前额痛取脘下 (中脘下 5 分) ,后项痛取脘上,侧头痛分取左右阴都, 若病情较重或病程较长,可用三星刺或梅花刺。方法:患者平卧, 腹部常规皮肤消毒, 根据病人胖瘦选用 40 一 60mm

11、毫针, 选准学穴位直刺, 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慢提插手法。 必要时在相应穴位加三星刺或梅花刺, 可在神阙穴加灸 或 TDP 照射,留针 30 分钟,每日一次, 10 次为一疗程。结论结果提示腹针这一新疗法具有传统疗法同样良好的疗效 。17、神经根型颈椎病)处方: 天地针 (中脘、关元 )为君、臣穴,针刺地部 (深刺),石关(双)、商曲 (双)为使穴, 针刺天部 (浅剌) ,滑肉门(双)为佐穴,针剌人部 (中刺) 。配穴:下脘上 (经验穴) ,取此穴时 依据骨质增生的部位高低不同而上下移动,如颈 7 增生取下脘穴,颈 4、5 增生取下脘上 5 分,以次类推。上肢麻木、疼痛加患侧滑肉门三角(经验穴

12、 ) ,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加气穴( 双) ,耳鸣、眼花加气旁 (双)。配穴均刺人部 (中刺) 。注:下脘上位于下脘穴的上方任脉上; 气旁位于气海穴的平行旁开 5 分;滑肉门三角是 在滑肉门穴的平行线和上外方各取一穴,及上风湿点、上风湿外点、上风湿上点。结论 上述研究表明,腹针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近远期疗效好,疗程短,操作简便的 一种新的微针技术,在临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研究领域中,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18、特发性面神经麻痹(1)处方:中 脘、下脘、上风湿点 (滑肉门外 5分上 5 分) 、患侧阴都。(2)取穴:取仰卧位,暴露腹部,以神阙为中心定位取穴。脐以正中点为准,脐与胸剑联合之间为

13、 8 寸,脐与耻骨联合之间为 5寸,脐至腹侧壁的水平距离为 6 寸。中脘位于腹白线上 脐正中点上 4 寸,下脘位于腹白线上脐正中点上 2 寸,气海位于腹白线上脐正中点下 1 5 寸,关元位于腹白线上脐正中点下 3寸,上风湿点位于脐上 15 寸再以腹白线为准水平旁 开 2 5 寸,阴都位于中脘旁开 O 5 寸。(3)针刺:常规皮肤消毒,选用 32 34 号细针,根据体形胖瘦选择针具长短,直刺,轻轻捻 转,缓慢进针,中脘、下脘深刺至地部,上风湿点中刺至人部,阴都穴浅刺至天部,不要求 患者有酸、麻、胀感,留针 30分钟,每日 1次, 10次为 1 疗程。19、痛风性关节炎腹针组取穴:中脘、下脘、气海

14、、 关元、水分、大横 (患侧 )。随症加减:肩痛加滑肉门三星刺、 上风湿点 (皆患侧 ) ;肘痛加上风湿点三星刺 (皆患侧 ) ;腕痛加上风湿点、 上风湿外点三星刺 (皆患侧 ) ;膝痛下风湿点三星刺 (患侧 ) :踝痛、趾痛加下风湿点、下风湿下点三星刺 (皆患 侧)。每日 1 次, 6次为一疗程,两疗程间休息 1 天。 28天后复查血清尿酸含量。 结论 腹针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方法,并可显著降低血尿酸水平 。20、腰椎间盘突出症 腹针组 主穴取引气归元 (由中脘、下腕、气海、关元)组成,及腹四关 (由滑肉门 (双)外陵(双)组成, 神阙穴 (灸) ,以腰疼为主加水分、气旁 (健侧

15、) ,合并坐骨神经疼加气外穴 (患侧) 、下风湿点 (患侧),以 025X40mm进针后得气, 用平补平泻法,根据病程长短决定进针深浅(天地人三部) ,高血压病人禁灸21、抑郁症腹针“ 引气归元”法,君穴取水分 (深刺);臣穴:中脘 (深刺)、下脘 (深刺)、气海(深刺)、关 元(深刺 ): 佐穴取阴都 (双,中刺 )商曲 (双,中刺 )、滑肉门 (双,中刺 )、天枢 (双,中刺 ),大 横(双,中刺) 、气旁 (左,中刺)、气穴 (左,中刺)、关元下 (双,中刺)。每日针 1次,留针 30min, 治疗 1 O 次为 1 个疗程。结论 薄氏腹针疗法对抑郁症有确切的疗效。22、失眠腹针拟定处方

16、 :中脘(S)、下脘(S)、气海(D) 、关元(D)、滑肉门 (M 双)、气旁(左侧)、气穴(左 侧),每日 1次,每次 30分钟,连续治疗 5次为 l 疗程。结论 薄氏腹针对失眠症具有确切疗效,特别是对虚证失眠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23、腹部穴位针灸加中药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 60 例临床观察 取穴 关元、中极、归来、带脉、子宫穴、三阴交 。配穴:湿热淤滞型,加阴陵泉、水道;寒 湿凝滞型加地机、秩边;邪毒伤阴型加太溪、复溜、肾俞:冲任虚寒型加足三里、气海。选 用 15 寸针,进针后行提插捻转,达到酸胀感为最佳。行针30 分钟,每日 1 次,10 次为 1个疗程。结论 腹部穴位针灸加中药外敷治疗

17、慢性盆腔炎有较好的疗效24、小儿脑瘫处方:引气归元 (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四穴组成 )。腹四关 (滑肉门、外陵左右 4个穴位组 成) 。商曲、阴都、气穴、上下风湿点 ,可依据偏瘫的类型随证加减。结论 :以腹针治疗小儿脑瘫疗效好,操作简便,痛苦小。25、中风偏瘫水肿上肢远端水肿为主:取 引气归元的中脘、 下脘、气海、关元 , 针刺到地部:取双侧滑肉 门、双侧外陵、对侧商曲、水分针刺到人部。上风湿点(滑肉门外上 O5 分 )上风湿外点 (滑肉们旁开 1 寸 ) 针刺到天部。在上风湿点及上风湿外点,可加用三角针、三星针针法,以 加强局部调整。下肢患侧远端水肿为主的:引气归元的中脘、下脘、气海、关元

18、,针刺到地部:双侧滑 肉门、外陵、水分中刺到人部;患肢对侧气旁(气海旁开 05 分)、气穴 (关元旁开 0.5 分)中刺到人部地部之间、 下风湿点 (气海旁开 2 寸半,外陵下外 5 分)、下风湿下点 (下风湿点下外 5 分 ) 浅刺到天部;在下风湿点及下风湿下点加用三角针、三连针等。针刺后以神阙穴为中心施以温灸器灸 40 分钟;每日针灸一次;每周五次连续十五次。结果 3周 1 个疗程后 30例患者痊愈 12例;有效 15例;无效 2 例。总有效率 90。结论 脑 卒中的恢复期病人多为气血不足脾肾亏损, 以气虚多见。 患侧肢体远端的肿胀为气虚不能运 化水湿水饮流注于肢节或瘀痰阻络而成。 用腹针

19、来调理脏腑气血、 从而更有效的疏通局部经 络,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辅以温灸温通经脉助气血运行,疗效确切。26、多发性抽动症基本穴位: 中脘,水分,气海,关元,天枢,神阙 。 随症配穴:口眼抽动者加中脘梅花刺,阴都。手足抽动者加外陵,滑肉门,上下风湿点。躯干抽动者加建里,石关,阴交。 任脉上的穴位宜深刺,神阙用艾条悬灸,肾经上的穴位宜中刺,外陵、滑肉门浅刺。以上治疗法每日一次,每次 30 分钟,连续治疗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一周。 结果 6 患儿治愈 4,显效 1,好转 1,随防无复发。 结论 腹针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疗效确 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27、慢性胃肠炎治疗方法:主穴:

20、 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大横、三里 。方法:常规消毒,根据病人腹壁脂肪及体型胖瘦分别选用4060 毫米长的毫针,对准穴位直刺。快速破皮,后慢慢进针,有得气感为好。不行手法每 过分钟催气一次。患者肤部有沉感,留针 30分钟,每日一次。 10 为一个疗 程,治疗 23 个疗程。结果 22 例痊愈 19 例,好转 3 例。治愈率为 85。好转率为 100。结论腹针对治疗慢性 胃肠炎有较好的疗效。28、偏头痛取穴: 中腕、气海、关元、阴都 (取同侧 )、滑肉门 (双 )2 2 方法:针刺前首先检查肝、脾脏器的大小与否,若确诊肝脾脏器大小正常,然后局部 常规消毒,采用 40 60mm 长度毫针,

21、依据病人的腹壁脂肪而针刺不同的深度,剌入穴位 后,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首先候气:进针后停留35 分钟,然后行气,候气后再捻转提插使局部产生针感, 最后崔气: 候气后 5 分钟行针 1次,目的是为了加强针感。 而后在神阙穴施以灸法。留针 30分钟,每日一次, 10 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 2 天。治疗 2 疗程统计疗效。29、腰椎间盘突出症取穴: 主穴取水分、气海、关元, 配穴辩证加减如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加人中、印, 陈旧性腰椎间盘突出加中脘、气穴;以腰痛为主加外陵(双),四满 (双),气穴 (双);合并坐骨神经痛加气旁 (对侧)、外陵(患侧)、下风湿点 (患侧)、下风湿下点 (患

22、侧),若腰痛随气候变化 而变化加上风湿点 (双 )、下风湿点 (双 )。2 2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露腹。针刺部位用75,酒精常规清毒,用 32#的套管针按照顺序及深度依次进针后候气,再行气继之催气,一般留针30 分钟。2 3疗程制定:治疗 10 次为一个疗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者,前两天每天两次,后三天一 天次,后 5次隔天 1次;慢性腰椎间盘突出者,前 5天 1次日,后 5次隔天 1次。30、抑郁症采用腹针 引气归元针法,天地针法,中脘梅花刺法 ,均深刺:另灸神阙,关元各 30 分,每 日 1 次, 60 天为 1 疗程,共治 3 个疗程,疗程间休息 3 5 天。结论 : 腹针对于抑郁症有较

23、好的疗效。31、脑出血、脑外伤术后昏迷的促醒康复治疗方法 腹针引气归元,腹四关 (滑肉门双侧 ),外陵 ,另外配合水沟、百会,血压不高者 在神阙穴位置自神阙散适量, 加温灸器艾灸。 以上穴位根据病情加减。 患者平卧, 定位取穴, 常规消毒,快进针,只捻转,不提插,视病程长短、身体强弱在天、人、地 3 个深度 ( 表浅、 中度、深度 ) 施术治疗,留针 30一 60分钟, 10次为 1疗程。结论 腹针治疗脑出血外伤术后昏迷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32、椎动脉型颈椎病主穴: 中脘、关元,深刺。配穴:双商曲、双滑肉门中刺,下脘上 5 分、建里、建里与双侧商曲连线的中点浅刺,病 程长者配气穴 (双 )浅刺

24、。方法:治疗前先检查肝脾大小, 确无阳性体征即可施治。 常规消毒后,选用 32号 4060mm 长度的毫针,进针时首先避开毛孔血管, 施术要缓,在针尖抵至预定深度后,采用只捻转不 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施术过程分三步进行,即侯气、行气、催气。进行后停留35 分钟称之侯气; 3 5 分钟后再捻转使局部产生针感, 称之行气; 再隔 5 分钟行针 1 次加强 针感使之向四周或远处扩散称之催气。 如无高血压可同时将灸架置于神阙穴上施灸法。 留针 30分钟,每日 1 次,7次为 1 疗程。33、黄褐斑 腹针疗法: 选穴: 中脘、下脘、水分、滑肉门 (双 )、上风湿点 (双 ) 治疗方法:采用腹针疗法

25、。根据腹壁脂肪及体形的胖瘦分别选用0.2240mm 的毫针,对准穴位直刺,不捻转或轻捻转慢提插手法,均用深刺留针, 30 分钟后起针,每周 3 次, 10 次 为一疗程。加减:肝气郁结:外陵 (双 );脾土亏虚:气海、关元、气穴、气旁;肾水不足:气海、关元; 胃中瘀热:商曲;(2)梅花针叩刺:沿黄褐斑中心部位开始,向周围一圈圈叩刺,使皮肤潮红,每周 3 次, 10 次为一疗程。34、头痛治疗方法主穴取 中脘、阴都 (患侧 )或中脘梅花刺、阴都三星刺; 并根据头痛的中医分型进行辩证 加减,外感头痛加体针针刺曲池 (双)或十二井放血,血虚头痛加刺气海、天枢(双 ),瘀血头痛加刺气海、关元、滑肉门

26、(双);进针后留针 20一 30分钟,针毕按进针顺序依次起针,留 针期间可行徐捻转、慢提插的手法运针。结论腹针疗法对头痛有较好的止痛效果。35、腹针治疗月经不调 78 例主穴: 中极、关元、中脘次穴:气门、外四满、经中辩证加减: 血虚者:加血海、三阴交 气虚者:加足三里、脾腧 血寒者:加命门、归来、三阴交 血热者:加行间、太溪 旰郁气滞者:加中脘、期门、内关 肾虚者:加肾腧、水泉 选用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 规格为 32#15寸毫针, 按腹针的标准化取穴,刺主穴时将 针进入地部,病人可无针刺反应或略有胀感, 次穴将针刺入人部。 虚证、寒证者可在主穴温 针灸,或在神阙穴艾箱灸。36、围绝经期综合征

27、治疗方法21 取穴 主穴取引气归元 (中脘、下脘、气海、关元 )、开四关 (双侧滑肉门、外陵 )大横、 气穴、关元 下。2 2 操作方法针刺前先检查肝脾的大小及有无包块、触痛等,无阳性体征者方可施治。常 规皮肤消毒,上述腧穴用 025m m40m m 规格的毫针迅速刺入皮下,不用提插捻转等其 它针刺手法,照射 TDP。留针 30min,1周3次,1 0 次 1疗程疗程中间休息 2d,观察治疗 3 疗程。结论腹针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较好的疗效。37、周围性面瘫治疗方法急性期针刺法: 取中脘、 水分、 双上风湿点, 中脘穴浅刺并在其患侧半径用梅花针轻叩 至皮肤潮红,水分、双上风湿点均按腹针取穴标

28、准刺至中等深度。恢复期针刺法: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滑肉门(双)、大横 (双 ) 。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深刺,滑肉门中刺,大横中刺。均留针 30分钟,有面部水肿或疼痛者中脘部位加灸罐, 每天一次 10次一疗程, 疗程间 隔 2 天。3 疗效观察结论 腹针疗法不直接刺激面部,从而避免了因刺激过度引起的面肌痉挛等后遗症,值得临床推广、38、腹针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脊柱错位引起的多汗症治疗方法:颈椎关节错位采用广州军区总医院龙层花老师的颈椎错位的手法进行治疗(1) 放松手法, (2)仰头摇正,侧头摇正,侧向搬按法牵引正骨法纠正错位的颈椎关节。胸椎关节错位采用 (1)俯卧位冲压法和捶正式进行治疗

29、.薄氏腹针治疗:采用 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商曲、阴都(双)、气穴 (双)、外陵 (双)、滑肉门 (双 ),患者取仰卧位,使用腹针专用 O.22mm*40mm 毫针,均用平补平泻手法为主, 架灸神阙穴,留针 30分钟,以上两种治疗每天 1次, 10天为 l 疗程。结论 脊柱关节错位可刺激不同节段的交感神经节采用推拿可调节脊椎错位,配合腹针可治 疗多汗症。39、小儿脑瘫处方:引气归元 (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四穴组成 )。腹四关 (滑肉门、外陵左右 4个穴位组 成) 。商曲、阴都、气穴、上下风湿点, 可依据偏瘫的类型随证加减。结论 :以腹针治疗小儿脑瘫疗效好,操作简便,痛苦小。40、月经不调主

30、穴: 中极、关元、中脘次穴:气门、外四满、经中辩证加减: 血虚者:加血海、三阴交 气虚者:加足三里、脾腧 血寒者:加命门、归来、三阴交 血热者:加行间、太溪 旰郁气滞者:加中脘、期门、内关 肾虚者:加肾腧、水泉 选用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 规格为 32#15寸毫针, 按腹针的标准化取穴,刺主穴时将 针进入地部,病人可无针刺反应或略有胀感, 次穴将针刺入人部。 虚证、寒证者可在主穴温 针灸,或在神阙穴艾箱灸。41、中老年尿频腹针处方主穴 :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中极 。 配穴:天枢(双) 、水道(双) ,病史久者加气穴(双) 、神阙加灸。2 2 方法 治疗前先检查肝脾大小, 确无阳性体征即可施术

31、。 为避免针刺意外的发生, 便于控制进 针深度, 腹针治疗时对每一个病人通常采用同一长度的针具来进行治疗。 常规皮肤消毒后选 用 3060mm 长度 32 号毫针,进针时应避开毛孔、血管及瘢痕,施术要轻、缓,针尖刺至 所需深度后一般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施术过程分三步进行,即候气、行气、催气。进针后停留35 分钟称之候气; 3 5 分钟后再轻捻转, 使局部产生针感称之行气: 再隔 5 分钟行气一次加强针感, 使之向远端扩散 称之催气。一般前 5 次每日治疗 1 次,后 5 次隔日治疗 1 次,每次留针 30 分钟,治疗 10 次为一个疗程42、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方法主穴: 中脘

32、、关元,深刺。配穴:双商曲、双滑肉门中刺,下脘上 5 分、建里、建里与双侧商曲连线的中点浅刺,病 程长者配气穴 (双 )浅刺。方法:治疗前先检查肝脾大小, 确无阳性体征即可施治。 常规消毒后,选用 32号 4060mm 长度的毫针,进针时首先避开毛孔血管, 施术要缓,在针尖抵至预定深度后,采用只捻转不 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施术过程分三步进行,即侯气、行气、催气。进行后停留35 分钟称之侯气; 3 5 分钟后再捻转使局部产生针感, 称之行气; 再隔 5 分钟行针 1 次加强 针感使之向四周或远处扩散称之催气。 如无高血压可同时将灸架置于神阙穴上施灸法。 留针 30 分钟,每日 1 次, 7

33、 次为 1 疗程。每疗程间隔 2 天, 2 疗程后观察疗效。43、SARS 引起的股骨头坏死处方:主穴:中脘(深刺)、气海 (深刺)、关元(深刺)辅穴:水分 (深刺)、双侧气穴 (中刺 )、患侧外陵 (中刺 )。患侧下风湿点 (浅刺 )。 加减:根据患者的疼痛部位的不同在腹部的全息相关部位及中医辨证分型进行辨证配 穴。风寒湿痹型配双侧大横 (中刺)、痰湿型配双侧天枢 (中刺 )、气血虚弱配气旁双侧 (中刺)、 肝肾不足型配下脘 (深刺 )手法:针刺用补法,针刺得气后,留针 30min 疗程:每日一次,连续治疗五次后,隔天治疗一次,十次为一疗程。第一疗程结束后, 停止治疗七天,进行下一疗程治疗。

34、结论 腹针健脾益肾法治疗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有明显的疗效。 腹针因具有治疗方法简单、 见效快、无副作用、经济、疗效显著等特点,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44、特发性眼睑痉挛 针刺 双侧太阳、球后、白会、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穴 。同侧太阳、球后连一对电极,选 连续波,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度,留针30分钟, 10次为 1 个疗程45、单纯性肥胖治疗方法主穴: 府舍、腹结、腹哀、大横、大巨、天枢、滑肉门、梁门、石门、关门、中皖、关 元、水道、水分、足三里。配穴:胃肠实热型加支沟、曲池、上巨虚、梁丘脾虚湿阻型加脾俞、丰隆、阴陵腺 脾肾阳虚型加脾俞、肾俞、太溪、复溜针刺时选用直径 0 25mm 长 25 60

35、mm 毫针针刺。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每次留 针 30 分钟,其间行针一次。隔日一次, 10 次为一疗程。两疗程之间隔 7 10 天。 临床治愈 3 例,有效 19 例,无效 1 例,总有效率为 95 6。46、老年腰脱引气归元 、治疗:主方加 关元下、四满 (双)、气穴 (双)、外陵(双)、下风湿点 (双)留针 30 分 钟,每日一次47、老年性便秘引气归元 、主方加 天枢(双)、大横 (双)留针 30 分钟,每日一次。治疗一次后患者大便畅通, 治疗两次后患者无便感,一夜未醒,睡眠好,巩固一次共三次痊愈,大便恢复正常。48、慢性胃炎引气归元 、主方加 开四关 (滑肉门、外陵 )、大横 。共

36、针 2 疗程,患者能吃饭,肉类,吃饱, 夜间腹不胀,晨起不反酸,胃适49、快速治疗呃逆中脘(浅刺)、下脘(浅刺)、气海(深刺)、关元(深刺)、阴都(双侧)(浅刺)、滑肉门 (双侧)(中刺), 除双侧阴都强刺激外,均为轻刺激。进针约 10 分钟后呃逆停止, 20 分后出针。患者回家后 未再有呃逆发作,觉得腹针神奇,来电话感谢。50、眼底病老年黄斑变性 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商曲 (双)、滑肉门 (双)大横 (右) 操作:中脘穴双刺法,一针向下针刺,另一针向上平刺。余穴同常规针法。“引气归元 四穴用补法。余穴用泻法。隔日治疗一次,10 次为一个疗程。治疗效果:经过 5 个疗程 (50 次 ),在

37、原医院眼科检查,视力右眼 0.5+,左眼 0.1;眼底: 右黄斑陈旧渗出, 出血基本吸收。 中心凹反射 (一 )。左黄斑大片陈旧出血, 有少量残余出血, 中心凹反射消失51、眼底病青光眼案例:郗某某,男 64 岁,某公司高级顾问。初诊 200111 26,自诉:患开角型青光眼 20 余年,眼压高,左眼已手术。眼压:右27 、左 25。曾在德国经中西医治疗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诊疗过。查裸视:右0 3,左 0 8,舌红,苔薄黄脉弦细。辨证:青光眼之病因、病机主要是气滞血瘀、阻塞脉络。房水流通受阻,眼压升高。 又视盘缺血、缺氧,导致视野缩小,视力下降。治法:疏肝、活血、补气血。 腹针治疗:取

38、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商曲(双 )、滑肉门 ( 双)、大横 (右 )、水分、水道 (左 ) 操作:“引气归元”直刺地部,补法。商曲向上斜刺,水分、水道向下斜刺,大横先 泻后补。隔日治疗一次, 10 次为一个疗程。52、静脉曲张:“ 引气归元”、滑肉门 (双)、上风湿点 (右)上风湿上点三角、大横 (左)、下风湿点 (左 ) 针刺到第 3 次时右上肢胀疼明显减轻, 6 次基本痊愈。53、带状疱疹 “引气归元 ;滑肉门 (双 ),右上风湿点 (左) 留针 30分钟,每日一次。治疗 3 次后隐痛缓解,但时而仍有灼热感,第四天用拉罐从大椎 拉至尾椎,拔罐后又继续作腹针, 做 3 次后又再次拉罐,经

39、 10 次腹针, 两次拉罐后, 自觉症状逐渐消失。54、贲门失迟缓症呕吐腹针:D 中脘、下脘、气海、关元M 梁门 (右 )膻中、内关 (双 )2、艾灸:中脘、神阙、关元3、埋针:耳穴:胃、贲门、膈;体穴:膈俞(右)、胃俞 (左)留针三天。55、产后风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气旁 (气海旁开 5 分)、气穴、滑肉门 c 双,下风湿点 (气海 旁开 25 寸)、下风湿下点 (石门旁开 3寸,下 O 5寸)、大巨。双, 、上肢疾患加上风湿点 (滑肉门旁开 5分上 5分)、上风湿上点 (下脘旁开 3 寸)、上风湿外点 (滑肉门外开 1 寸)、遗精 穴(关元旁开 1 寸)。2 针刺方法:中脘、下脘

40、、气海、关元针刺地部、遗精穴用 3 寸至 4 寸毫针刺入 2 5 寸至 3 寸,使针感到达外生殖器,有的可达到后腰部;腰骶部,其余针刺人部。并加艾灸神阙穴 30 分钟。 10 次为一疗程,一个疗程后视身体状况可间隔2 3 天再进行下一疗程。按上述方法治疗后该四例患者均已治愈, 半年后追访无复发。 四例患者中最少的治疗 26 次, 最多的治疗 84 次;平均治疗 448 次。56、前列腺肥大湿热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皆深刺、外陵、大横皆中刺、关元下、旁O5 寸浅刺。操作方法:用 0.30ram 40mm 毫针刺入皮下分别到达所需深度要求。深刺不能刺入腹 腔,觉针下有抵触感即可;浅刺刺入皮下

41、、皮内即可。不要求针感。每次留针 30 分钟,每 日一次。每次针刺时患者都自觉自左肩至手有酸、麻、胀感,取针后此感觉即消失。针刺 2 次后,患者夜尿次数开始减少, 10 次后减少到 2 3次每夜。 15次后 1 次每晚57、神经性耳聋中脘、建里、双滑肉门、气海、关元、双外陵加灸神阙26 次58、视神经萎缩失明先引气归元、腹四关,针刺 20 次,一日两次,后刺背部脊柱两侧各穴18 次。经中医诊断:肝火旺,脾肾两虚,气穴两亏,问诊:孩子讲经常上网看小说,在被窝里用手 电看,久视伤血、伤神,日久伤五脏六腑,久病及里,最后伤眼,导致眼失调。59、多寐何女 73岁农民 2004年 9月 10日来诊,患者

42、三月前觉睡眠增多,逐渐加重,每晚 睡眠 1 3 个小时以上,白天亦睡,睡时唤能醒。患者困倦态,懒言少语,面色苍白无华,消 瘦,食少便溏。 30 年前因与家人生气患此症,治愈后又多次复发,但此次较重,服药无效 来诊。诊断:多寐。 辨证:肝气郁结。脾失健运。治则:疏肝健脾。治疗:引气归元 (中脘、下脘、 气海、关元 )开四关 (滑肉门、 大陵),大敦,留针 30分钟, 每日一次,二诊患者述清晨已能自己醒来,继针一次,患者睡眠恢复正常,无困倦感,精神 足,三次痊愈。60、腓神经麻痹刘女 75 岁农民 2004 年 9 月 24 日来诊患者五个月前觉右小腿以下麻木,踝关节不能伸 屈,到医院做 CT 否

43、定脑血栓,经针灸治疗好转。昨日左踝关节不能伸屈由家属搀扶来诊。 患者走路足尖先着地,足下垂内翻,双下肢无力,腓骨以下感觉障碍,左踝关节不能动,右 踝关节能背伸 50 ,右拇趾屈 50,面浮无华,食少,便溏,睡眠差。诊断:腓神经麻痹 (足癖 ) 辨证:脾胃虚弱,筋脉失养。治则:健脾益气滋养肝肾。治疗:处方一:腹针:引气归元 (中脘、下脘、气海、关元 ),开四关 (滑肉门、外陵 ), 下风湿点,下风湿下点。处方二,体针:阳陵泉、足三里、悬钟解溪、太溪、照海、足临泣。 上方每次一组, 留针 30 分交替使用,隔日一次, 10次一疗程,休息三日继续下疗程,第一次治疗起针后患 者右踝关节能背伸 100,

44、右拇趾能背伸 100,跖屈 50,左拇趾屈 50。治疗两次后患者觉腿部 有温热感,蚁走感、麻串,治疗一疗程后,患者右踝关节活动如常,左踝关节背伸150,跖屈 200 ,睡眠好,有食欲,大便正常。继针一疗程后患者双腿活动自如,已无麻木感,能独 自行走 400 米尚无疲劳感而愈。分析:本症因患者年老气衰。肝肾精血亏虚,不能濡养筋骨,致骨弱筋软无力;脾胃虚 弱,运化不健,气血生化不足,肌肉筋脉失于濡养,以致肢体痿软无力。 素问 • : 痿论篇提出“治痿独取阳明” 。阳明助胃,治疗应注重调脾胃, “引气归元”调脾胃,养肝 肾,强筋骨。 “四关穴”系足阳明胃经穴,健脾胃,通调气血,疏理经气。下

45、风湿点、下风 湿下点为薄氏经验穴,治疗下肢无力,活动困难、麻木等症。局部取八会穴之筋会阳陵泉, 舒筋活络;八会之髓会悬钟,通经活络,坚筋壮骨;骨经穴解溪健脾化湿,为治踝关节疾病 之效穴:足三里调理脾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治疗重调脾胃,兼调肝肾。诸穴合用使内脏与局部同时得到调整,病症得愈。61、幼儿颅脑损伤引气归元 (中脘、下脘、气海、天元四穴 )等。每日 1次,10次为一疗程, 共治疗 3个疗程。 2电针 (上海医疗器械厂产 G6805 电麻仪 )针刺穴位:主穴肩隅、曲池、外关、合谷、 中渚、脾关、阳陵、足三里、悬钟、解溪、太冲、配穴随证加减,通电15 20 分钟,通电强度及波形连续波,每日

46、 1次,每 15次一疗程,针刺 4个疗程共 67 次。62、盆腔炎腹针疗法:选穴:引气归元 (中脘、下脘、气海、关元 )、天枢、水分、气海下、下风湿点。治疗方法: 选用夏普牌薄氏腹氏专用针, 用管筒进针法快速刺入皮下, 引气归元四穴用 深刺激,天枢、水分、气海下用中刺激,下风湿点用浅刺激。进针后停留35 分钟为候气;3 5 分钟后再捻转,使局部产生针感为行气;再隔5 分钟行针 1 次,使之向远端传导为催气。留针 30min ,每日 1 次。63、脑病1、临床资料: 三名患者,两名为男性,年龄分别为 45 及 83 岁,一名女性年龄为 38 岁,患脑病病程介 于 2-26 月间,DG,男性, 4

47、5岁, 2004年 8月发病,诊断为非外伤性脑部血肿,引致左侧偏瘫及构 音障碍。IF,男性, 83岁, 2003 年发病,因心源性脑栓塞导致左侧肢体偏瘫。I V ,女性, 38岁, 2002年 8月因交通意外脑挫伤导致昏迷、脑水肿。2、方法及处方:穴位处方: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滑肉门,外陵;进针深度为深、中 度;留针30 分钟左右;无须运针;针灸针使用华陀牌O 25 40mm 规格针灸针;疗程:共进行 10次针灸治疗,前三次每日一次,其余为隔天进行。3、疗效评价标准:1 级:言语清晰,上下肢运动功能正常,行走良好。2 级: 言语近乎清晰, 下肢近乎正常, 上肢可部分抬举, 但肌张力较高, 患者基本可以自理。3 级:患者在言语及运动功能上有中等程度的好转, 不能完全自理。4 级:无临床改善。4、治疗结果:D.G.患者达到 1级疗效等级,临床痊愈。 IF患者达到 3 级疗效等级,左下肢曲伸功 能可达到 3级,左上肢肌痉挛情况得到改善,可进行直立动作。Iv患者达到 3 级疗效等级,舌头回复正常位置,吞咽功能正常,牙关紧闭改善,右上下肢肌力达到 3 级,左侧肌痉 挛改善,可直立。5、讨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