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33588.6-2020 雷电防护系统部件(LPSC) 第6部分:雷击计数器(LSC)的要求》相较于《GB/T 33588.6-2016 雷电防护系统部件(LPSC) 第6部分:雷击计数器(LSC)的要求》,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更新:

  1. 术语与定义:新版标准对部分术语进行了修订或新增,以更加准确地描述相关概念和技术要求,确保了标准语言的一致性和专业性。

  2. 技术指标:对于LSC的技术性能指标进行了细化和完善,比如提高了某些参数的测试精度要求、增加了对特定环境下设备性能稳定性的规定等,使得产品设计与制造时有更明确的方向指导。

  3. 测试方法:针对LSC的功能验证及性能评估提出了更为详尽的操作指南,并引入了一些新的检测手段,如模拟雷电流冲击试验条件下的响应特性测试等,增强了测试过程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4. 安全规范:加强了关于使用过程中人身安全保护方面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防触电措施、防火灾隐患处理建议等,旨在提高用户在安装、维护以及日常操作中的安全性。

  5. 环境适应性:考虑到不同应用场景下可能面临的极端气候条件,新版本还特别强调了产品需具备良好耐候性的要求,并给出了具体的设计考量因素。

这些变化反映了行业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发展的趋势,有利于促进雷电防护领域内产品质量的整体提升。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20-11-19 颁布
  • 2021-06-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T 33588.6-2020 雷电防护系统部件(LPSC)第6部分:雷击计数器(LSC)的要求_第1页
GB∕T 33588.6-2020 雷电防护系统部件(LPSC)第6部分:雷击计数器(LSC)的要求_第2页
GB∕T 33588.6-2020 雷电防护系统部件(LPSC)第6部分:雷击计数器(LSC)的要求_第3页
GB∕T 33588.6-2020 雷电防护系统部件(LPSC)第6部分:雷击计数器(LSC)的要求_第4页
GB∕T 33588.6-2020 雷电防护系统部件(LPSC)第6部分:雷击计数器(LSC)的要求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T 33588.6-2020 雷电防护系统部件(LPSC)第6部分:雷击计数器(LSC)的要求-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ICS91.120.40

K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3588.6—2020/IEC62561-6:2018

代替GB/T33588.6—2016

雷电防护系统部件(LPSC)

第6部分:雷击计数器(LSC)的要求

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components(LPSC)-

Part6:Requirementsforlightningstrikecounters(LSC)

(IEC62561-6:2018,IDT)

2020-11-19发布

2021-06-01实施

GB/T33588.6—2020/IEC62561-6=2018

目次

tuW I

弓iw n

i翻 i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體 3

53

5.1一般要求 3

5.2使用说明书 3

5.33

5.4谢十 3

6试验方法 4

6.1一般试验要求 4

6.2抗紫外线试验 6

6.3而寸腐蚀试验(金属部分) 6

6.4机械试验 6

6.5防护等级(IP代码)确定 7

6.6电气试验 8

6.7标识试验 9

7电磁兼容性(EMC) 10

7.1抗扰性 10

7.2发射性 10

8检测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10

8.1一般要求 10

8.2报告标识 10

8.3样品说明 10

8.4标准和参考文件 11

8.5试验程序 11

8.6试验设备说明 11

8.7测量仪器说明 11

8.8记录的结果和参数 11

8.9合格/不合格声明 11

附录A(规范性附录)LSC非金属防护罩的环境影响试验——抗紫外线能力 12

附录B(规范性附录)LSC金属部分的环境影响试验 13

附录C(规范性附录)LSC的试验流程 14

参考t献 15

库七七提供下载

GB/T33588.6—2020/IEC62561-6=2018

GB/T33588((雷电防护系统部件(LPSC)》分为7个部分:

一第1部分:连接件的要求;

——第2部分: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极的要求;

——第3部分:隔离放电间隙(ISG)的要求;

——第4部分:导体的紧固件要求;

——第5部分:接地极检测箱和接地极密封件的要求;

一第6部分:雷击计数器(LSC)的要求;

一第7部分:接地降阻材料的要求。

本部分为GB/T33588的第6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33588.6—2016((雷电防护系统部件(LPSC)第6部分:雷击计数器(LSC)的要求》,与GB/T33588.6—2016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删除了术语“阈值电流”“最大计数放电电流”“最大耐受放电电流”(见2016年版的3.2〜3.4);一增加了“雷击计数器(I型)”“雷击计数器(II型)”等术语(见3.2〜3.9);

一修改了雷击计数器的分类,并对每种类型增加了相应的试验方法(见第4章和第6章.2016年版的第5章);

——修改了电气试验(见6.6,2016年版的6.6);

一增加了“LSC的试验流程”(见附录C)。

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EC62561-6:2018«雷电防护系统部件(LPSC)第6部分:雷击计数器(LSC)的要求》。

与本部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一GB/T4208—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IEC60529:2013.IDT)

一GB17799.4—2012电磁兼容通用标准工业环境中的发射(IEC61000-6-4:2011.IDT)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6.1.1中增加了注;

一纠正了6.6.1中的错误:将“5.2”修改为“第4章”;

一纠正了附录A中的错误:将A.3中的“(65士3)°C”修改为“(63士3)°C”,将A.4中的“B.2”修改为“A.2”;

一纠正了图C.1中个别试验对应的章条编号。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部分由全国雷电防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8)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天津市中力防雷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电力大学、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雷电防护装置测试中心、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浙江雷泰电气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孙巍巍、张立阅、姚喜梅、边晓燕、胡醇、夏薇佳、张利华、周璟、李红斌。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33588.6—2016。

I

库七七提供下载

GB/T33588.6—2020/IEC62561-6=2018

GB/T33588的本部分涉及根据IEC62305系列标准设计和安装的雷电防护系统(LPS)所采用的雷击计数器(LSC)的要求和试验方法。

库七七提供下载

GB/T33588.6—2020/IEC62561-6=2018

雷电防护系统部件(LPSC)

第6部分:雷击计数器(LSC)的要求

1范围

GB/T33588的本部分规定了雷击计数器的要求和试验方法。雷击计数器对通过某一导体的雷电流进行计数,这类导体或是雷电防护系统(LPS)的某部分导体,或是连接到电涌保护器(SPD)的导体,或其他导体,而流经这些导体的雷击电流不能是大部分的雷击电流。

雷击计数器(LSC)亦适用于危险环境,安装在此条件下的部件需考虑必要的附加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18—2012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b:盐雾,交变(氯化钠溶液)(IEC60068-2-52:1996n,IDT)

GB/T2423.55—200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环境测试试验Eh:锤击试验(IEC60068-2-75:1997 IEC60068-2-52:1996为第二版,IEC60068-2-52:2017(第三版)已发布。

IEC60068-2-75:1997为第一版,已被IEC60068-2-75:2014(第二版)代替。

,IDT)

GB/T9789—2008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通常凝露条件下的二氧化硫腐蚀试验(ISO6988:1985,IDT)

IEC60529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DegreesofprotectionprovidedbyenclosuresCIPCode)]IEC61000-6-4电磁兼容(EMC)第6-4部分:通用标准工业环境中的发射[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EMC)—Part6-4:Genericstandards—Emissionstandardforindustrialenvironments]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ISO和IEC在以下网址持续更新术语用于标准化的数据库:

IEC:http:///

ISO在线浏览平台:/obp

3.1

雷击计数器lightningstrikecounter;LSC

根据导体中流过的电流来记录雷击次数的设备。

3.2

雷击计数器(I型)lightningstrikecounterCTypeI)

用于计数冲击放电电流的LSC。

1

库七七提供下载

GB/T33588.6—2020/IEC62561-6=2018

3.3

雷击计数器(H型)lightningsurgecounter(TypeH)

用于计数标称放电电流的LSC。

3.4

冲击放电电流impulsedischargecurrent

Iimp

在规定时间内通过LSC的具有规定电荷(Q)、规定单位能量(W/R).波形为10/350Ms的冲击电流峰值。

3.5

最小}中击方女电电流minimumimpulsedischargecurrentcounted

Iimpmin

LSC记录的冲击放电电流的最小峰值。

3.6

最大冲击放电电流maximumimpulsedischargecurrentcounted

Iimpmax

LSC记录和承受的冲击放电电流的最大峰值。

3.7

标称放电电流nominaldischargecurrentcounted

In

通过LSC的8/20Ms波形的电流峰值。

3.8

最小标称放电电流minimumdischargecurrentcounted

LSC记录的标称放电电流的最小峰值。

3.9

最大标称放电电流maximumdischargecurrentcounted

/nmax

LSC记录和承受的标称放电电流的最大峰值。

3.10

外壳防护等级degreeofprotectionofenclosure

IP

按照IEC60529的规定,在等级分类的数字前加IP符号,作为电气设备外壳的防护等级:一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外壳内部的带电部件和运动部件(光滑的旋转轴和类似部件除外);

一防止外界固体异物进人电气设备内部;

一防止水进人电气设备内部引起有害影响。

[IEC60050-426:2008.定义426-04-02]

3.11

雷击点pointofstrike

雷电击中大地或突出物体的点。

注:一个雷闪可以有不只一个雷击点。

3.12

雷击strike

对地雷闪中的单次放电。

4分类

按测试电流分类:

a) I型:按照3.2定义的LSC;

b) II型:按照3.3定义的LSC。

按照安装位置分类:

a) 室内LSC:有机罩和(或)位于建筑物或遮蔽物内;

b) 室外LSC:无机罩和位于建筑物或遮蔽物外。

IEC60529中定义的IP代码与LSC的预期位置有关,但不适用于作为SPD—部分的LSC。注:安装在室外外壳或遮蔽物中的LSC适用于室内。

5要求

5.1—般要求

LSC应保证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具有可靠性.不会对人员和周围设备造成危害。

材料特性应满足特定场合的使用要求。

5.2使用说明书

LSC的制造商或供应商应在他们的资料里提供充分的信息,保证安装者能够用合理且安全的方法进行选择和安装。

制造商应说明工作温度、湿度和海拔高度。

还应提供这些信息(如适用):Iimpmin、impmax、imp、/n、/nmin、/nmax°

核查资料,检查符合性。

5.3标识

所有符合本部分的产品应至少有以下标识:

a) 制造商或供应商的名称或商标;

b) 参考类型或序列号;

O类别;

cb厂■厂 T11] .

e) 外壳防护等级(IP);

f) 与标准的符合性;

对于小型设备,如果可用空间不足以标有全部标识,至少上述a)、b)应标注在设备上,安装后要能看到。上述c)、d)、e)和f)可以印刷在包装上和/或安装数据表上(文档)和/或制造商目录上。按6.7检查符合性。

注:标识可采用模印、压印、雕刻、不干胶印刷标签或移印等。

5.4设计

LSC的设计应使其具有记录导体流过雷电流次数的功能。

不管放电电流极性如何,LSC应能检测到雷击,并记录雷击次数。

拟用于室外的LSC应能承受各种环境条件,包括温度、灰尘和湿度。根据IEC60529的要求,它本身或者安装在盒体内后,外壳应具有的最低外壳防护等级是IP43。

3

制造商应提供与工作环境条件范围有关的信息,如计数器的工作温度、海拔高度和湿度。

LSC应能够计数并承受规定的电流,而不会对其特性造成不可接受的影响。

按照6.6.2、6.6.3、6.6.4和6.6.5检查符合性。

按照制造商的说明安装后,显示屏的尺寸应能正常读取雷击次数记录。

通过目视检查是否符合要求。

LSC的固定系统不宜对导体施加不可接受的应力或损坏。

通过目视检查是否符合要求。

LSC的材料应与导体材料兼容(电耦合)。

6试验方法

6.1—般试验要求

6.1.1—般要求

本部分规定的试验为型式试验。

一除非另有规定,试验时根据制造商或供应商的安装说明按正常使用情况组装和安装样品;所有试验都应在新的样品上进行;

一除非另有规定,三个样品为一组进行试验,所有试验都通过时才符合要求;

一如果仅有一个样品由于组装或制造缺陷导致试验失败,该试验和所有可能影响该试验结果的前面的试验应重复进行。后续试验应在另一组样品上按照规定的次序进行,所有样品都应符合要求。

注1:一组的三个样品可用于一次以上的试验,但需经制造商同意。

注2:委托方提交样品时,可额外提供一组样品。当某一样品试验失败时,检测机构可直接使用额外提供的该组样品进行测试,并仅在样品再次试验失败时判定不合格。如果委托方未同时提供额外样品,一个样品试验失败则判定为不合格。

提交试验的LSC将按以下要素判定是否合格:

具有5.3中规定的标识和指7K;

具有参考文献和日期的安装说明。

LSC应按照制造商的说明进行安装。

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应在周围温度为5°C-35°C条件下进行,且进行试验期间温度变化不应超过3°C。LSC应避免过热或外部过冷。

LSC的试验流程图见附录C。

注3:如按“另有规定”进行的试验,非本部分规定的型式试验。

6.1.2I型LSC的冲击放电电流

通过样品的冲击放电电流由电流峰值、电荷量(Q)和单位能量(W/I?)进行定义。冲击电流应无过零振荡,峰值应在50Ms内达到。

电荷量(Q)的传递应发生在5ms之内,传递的单位能量(W/R)应在5ms内耗散。表1给出了峰值对应的Q(As)值和W/R(k]/a)值。

Jimp、Q和W/R之间的关系如下:

Q=IimpXa

式中:

a=5X10—4so

W/R=Iimp2Xb

式中:

6=2.5X10-4s。

表1冲击放电电流(Jimp)的首选参数

峰值(1_)

50以内

kA

电荷量(Q)

5ms以内

As

单位能量CW/R)

5ms以内kj/fl

100

50

2500

50

25

625

25

12.5

156

10

5

25

5

2.5

6.25

2

1

1

1

0.5

0.25

注:符合上述参数的试验脉冲是IEC62305-1中的10/350ys波形。

参数的允差如下:

Q

W/R士g%。

6.1.3II型LSC的标称放电电流

通过样品的标称放电电流由峰值1„确定(见表2)。

表2标称放电电流(J„)的首选参数

库七七提供下载

GB/T33588.#—2020/IEC62561-6=2018

通过样品的电流波形的允差如下:

峰值±10%;

波前时间士20%;

半峰值时间±20%。

允许冲击波上有小过冲或振荡,但其幅值应不大于峰值的5%。在电流下降到零后的任何极性反向的电流值应不大于峰值的30%。

注:满足上述参数的试验脉冲为1EC62475中提出的8/20仲波形。

6.2抗紫外线试验

6.2.1 —般要求

对于设计安装在室外或特定环境中的LSC应进行本试验。

用于室外的LSC的非金属防护罩应能承受紫外线影响。

应按照制造商的安装说明,三个新样品为一组,将牢固地安装在绝缘板块(例如聚四氟乙烯)上。样品应进行环境影响试验,包括附录A规定的抗紫外线试验。

6.2.2合格判断标准

在正常视力与矫正视力检查下,未发现解体或裂纹现象,则视为样品通过试验。

确保安装板表面能抗紫外线辐射。

6.3耐腐蚀试验(金属部分)

对于设计安装在室外或特定环境的LSC应进行本试验。

通过6.2试验后的样品应按附录B进行耐腐蚀试验。

对于由铜含量低于80%的铜合金制成的样品还应按B.4进行氨熏试验。

制造商或供应商应提供由铜合金制成的任何组件部分的铜含量证明。

把被测样品放在(100±5)°C的烘箱中烘干10min后,样品表面不应出现任何生锈痕迹。可擦去的边缘生锈痕迹和淡黄色斑点可不予考虑。白锈、铜绿及其他表面氧化都不视为腐蚀性劣化。

6.4机械试验

样品通过6.2和6.3的试验后应进行3次机械试验。

应用机械撞击对所有样品进行机械试验。

对LSC可接触的部分进行撞击,这些部分可承受意外的机械应力。

样品应按照制造商的说明在正常操作条件下组装。

按照GB/T2423.55-2006中第4章的规定,应将LSC固定在摆锤撞击试验装置上,如图1所示。按照GB/T2423.55—2006中表1和表2的规定,撞击元件的材料应为尼龙,且质量应为200g。

#

库七七提供下载

GB/T33588.6—2020/IEC62561-6=2018

单位为毫米

说明:

1——摆锤;

2框架:

3——下落高度;

4 样品;

5——安装架。

图1摆锤撞击试验装置

摆锤应从200mm的高度落下,并尽可能垂直于样品装置长度的方向,以确保对样品每一面进行撞击。下落高度是指摆锤在释放时测量点的位置与摆锤在撞击瞬间测量点的位置间的垂直距离。

测量点是指撞击元件表面的一个标志点。该点是通过摆杆轴线和撞击元件轴线相交的点作垂直于该二条轴线所构成的平面的垂线与撞击元件表面的交点。

冲击不应施加到显示屏和连接器上。

注:在理论上,撞击元件的重心是测M点。实际上,重心很难确定,测M点就按以上描述选定。

合格判定标准

试验后,LSC不应有任何裂痕,在无放大的常规目视(正常视力与矫正视力)检查下也没有可视损坏,对今后的使用不会造成潜在的影响。

试验后,显示屏上LSC记录的数值不应增加或减少(尤其是对于机电LSC)。

6.5防护等级(IP代码)确定

根据IEC60529.应对使用过的且通过6.4试验的样品进行IP等级确认试验。

被测样品应符合IEC60529的规定。

6.6电气试验

6.6.1—般要求

通过6.5规定的试验后,每个样品应通过如下电气试验。

根据第4章分类为I型和II型的LSC应使用其列出的冲击放电电流和标称放电电流进行试验。

6.6.2最小放电电流计数试验

I型LSC

对于I型LSC,用峰值等于7impmin波形为10/350Ms的冲击放电电流正负极性各进行一次试验。合格判定标准

如果LSC计数增加2,则样品通过试验。

试验过程中不得出现可见损坏。载流部件或LSC外壳不应损害或打开。

II型LSC

对于II型LSC,用峰值等于波形为8/20Ms的标称放电电流正负极性各进行一次试验。合格判定标准

如果LSC计数增加2,则样品通过试验。

试验过程中不得出现可见损坏。载流部件或LSC外壳不应损害或打开。

I型和II型LSC

对于I型和II型LSC,用相应的冲击放电电流Iimpmin波形为10/350Ms和相应的标称放电电流In_波形为8/20Ms的电流分别进行正负极性冲击试验。

合格判定标准

如果LSC计数增加4,则I型和n型LSC样品通过试验。

试验过程中不得出现可见损坏。载流部件或LSC外壳不应损害或打开。

6.6.3阈值电流试验

I型LSC

对于I型LSC,用峰值等于0.5倍7impmin波形为10/350Ms的冲击放电电流正负极性各进行一次试验。

合格判定标准

如果LSC计数没有增加,则样品通过试验。

试验过程中不得出现可见损坏。载流部件或LSC外壳不应损害或打开。

II型LSC

对于D型LSC,用峰值等于0.5倍波形为8/20Ms的标称放电电流正负极性各进行一次试验。合格判定标准

如果LSC计数没有增加,则样品通过试验。

试验过程中不得出现可见损坏。载流部件或LSC外壳不应损害或打开。

I型和II型LSC

对于I型和n型LSC,用相应的冲击放电电流O.5Iinip_波形为10/350Ms和相应的标称放电电流O.57Iimill波形为8/20Ms的电流正负极性各进行一次试验。

合格判定标准

如果LSC计数没有增加,则样品通过试验。

试验过程中不得出现可见损坏。载流部件或LSC外壳不应损害或打开。

6.6.4最大电流计数试验

I型LSC

对于I型LSC,用3个峰值等于7impmax波形为10/350Ms的冲击放电电流正负极性各进行一次试验。

合格判定标准

如果LSC计数增加6,则样品通过试验。

试验过程中不得出现可见损坏。载流部件或LSC外壳不应损害或打开。

II型LSC

对于n型LSC,用3个峰值等于Inniax波形为8/20Ms的标称放电电流正负极性各进行一次试验。合格判定标准

如果LSC计数增加6,则样品通过试验。

试验过程中不得出现可见损坏。载流部件或LSC外壳不应损害或打开。

I型和II型LSC

对于I型和n型LSC,用相应的3个峰值等于Iimpmax波形为10/350Ms和相应的3个峰值等于Lin、J皮形为8/20Ms的电流正负极性各进行一次试验。

合格判定标准

如果LSC计数增加12,则I型和n型LSC样品通过试验。

试验过程中不得出现可见损坏。载流部件或LSC外壳不应损害或打开。

6.6.5性能验证试验

该试验应在6.6.4的最大电流计数试验之后进行。

按6.6.2重复进行一次试验。

6.6.6多脉冲试验

在研究中。

6.7标识试验

通过6.6试验的3个样品应进行标识试验。

模印、压印或雕刻制成的标识不适用该试验。

目视检查,并用一块浸水的布用手擦15s,再用一块浸湿浓度不低于85%的正己烷溶剂(n-hexane)的布用手擦15s。

试验后,标识应清晰,LSC标识能够识别,标签不应轻易移除。

9

库七七提供下载

GB/T33588.6—2020/IEC62561-6=2018

7电磁兼容性(EMC)

7.1抗扰性

LSC应符合IEC61000-6-2。

7.2发射性

LSC应符合IEC61000-6-4。

8检测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8.1 —般要求

本条规定了检测报告的一般性要求,促使检测机构在编制检测报告时遵循清晰、完整的流程。检测机构的试验结果应在报告中准确、清楚和客观地体现,确保符合试验方法的所有要求。检测报告应包括所有对解释试验结果必需的信息和采用的试验方法要求的信息。

应特别注意报告的编排,尤其是试验数据的表达方式应易于读者理解。应仔细地为每项完成的试验设计专门的报告格式,但报告中各章节的标题应按8.2〜8.9的标题予以规范。

每份报告应至少包含8.2〜8.9中的信息。

8.2报告标识

报告中应包含以下信息:

a) 报告的标题或主题;

b) 检测机构的名称、地址和电子邮件或电话号码;

c) 当试验在指定检测机构之外的分包检测机构中完成时,分包检测机构的名称、地址和电子邮件或电话号码;

d) 检测报告的唯一性识别号码(或序列号);

e) 委托方的名称和地址;

f)页数和总页数,包括附录或附件;

g) 签发报告的日期;

h) 进行检测的日期;

i) 检测人、报告编制人、授权签字人等相关人员的签名或其他批准标记;

j) 声明:“未经出具报告的检测机构书面许可,不允许部分复制使用型式试验报告。本型式试验报告仅涉及提交试验的样品,不作为批量生产的质量证明。”

8.3样品说明

a) 样品名称;

b) 样品和(或)试验组件的详细名称和明确标识,如零件号、类型、分类、材料、尺寸;

c) 样品和(或)试验组件的特性和状态;

d) 抽样程序(如适用);

e) 样品的接收日期;

f) 照片、图片等或其他图像文件(如有)。

8.4标准和参考文件

a) 参照的试验标准号和该标准的发布日期;

b) 其他相关文件及其日期。

8.5试验程序

a) 试验程序说明;

b) 任何违背、增加或删除参照标准规定的理由;

c) 其他与特定试验相关的信息,如环境条件;

d) 试验装置和测试装置的设置;

e) 样品在测试区的位置和所采用的测量技术。

8.6试验设备说明

每项试验使用的设备的说明,例如发生器、环境影响试验设备等。

8.7测量仪器说明

用于测量本部分规定的数值的所有仪器的特性和校准日期,例如计量器等。

8.8记录的结果和参数

应至少清楚地标识出以下测量、观察、或推导出的结果:

a) 冲击放电电流(10/350Ms);

b) 峰值电流;

c) 电荷量(Q);

d) 单位能量(W/R);

e) 标称放电电流(8/20Ms);

f) 峰值;

g) 波前时间;

h) 半峰值时间;

i) 电流转换时间。

以上结果应以表格、图表、图纸、照片或其他适当的可视性文件形式进行表述。

8.9合格/不合格声明

应在报告中声明样品测试结果为合格或不合格。如果不合格,应提供不合格情况的相关说明。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LSC非金属防护罩的环境影响试验——抗紫外线能力

A.1 —般要求

对于LSC的非金属防护罩,应根据A.2.A.3或A.4中的说明,对一组样品进行紫外线环境影响试验。所有试验组应包含材料所有的色谱范围。

样品应安装在紫外线仪圆筒的内侧,样品的安装位置应使得其用于固定导体的安装板表面与光源垂直。

合格判断标准:试验以后,在正常视力与矫正视力检查下,不应发现解体或裂纹现象。

A.2氙弧灯照射试验

根据ISO4892-2给出的方法A,样品在氣弧灯下照射(1000±1)h。由(102±1)min单独光照和(18士l)min喷水结合光照,组成(120士1)min的程控循环,来实现连续的光照以及间断的喷水试验。装置包括一个水冷式的氙弧灯,内外都采用由硅酸硼玻璃制成的光学滤光片,提供340nm、0.35W-m-2•nm-1的光谱辐照,达到(65±3)°C的黑色面板辐照温度。试验室温度应为(45±5)°C,相对湿度应为(50±5)%。

A.3开放式碳弧灯照射试验(对A.2的第一种替换试验)

根据ISO4892-4.样品在开放式碳弧灯下照射(720±1)h。由(102士1)min单独光照和18min喷水结合光照,组成(120士Dmin的程控循环,来实现连续的光照以及间断的喷水试验。装置包含一个碳弧灯,内外都采用由1型硅酸硼玻璃制成的光学滤波器,提供340nm、0.35W•m-2•nm-1的光谱辐照,达到(63±3)°C的黑色面板辐照温度。试验室温度应为(45±5)°C,相对湿度应为(50±5)%。

A.4荧光紫外灯照射试验(对A.2的第二种替换试验)

根据ISO4892-3,样品在紫外荧光灯下照射,总辐射能量等于A.2中所给出的数值。如ISO48923:2016中表4给出的方法A循环3所述,由(360士l)min单独光照和(60士1)min喷水结合光照,组成程控循环,来实现连续的光照以及间断的喷水试验条件。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LSC金属部分的环境影响试验

B.1 —般要求

环境影响试验包括按B.2进行的盐雾试验,然后按B.3进行的二氧化硫腐蚀试验,此外当样品的部件由铜含量不超过80%的铜合金构成时,还应按B.4进行氨熏试验。

制造商或供应商应提供由铜合金制成的任何部件的铜含量证明。

B.2盐雾试验

盐雾试验应按照GB/T2423.18—2012进行,其中第7章、第10章和第11章除外。应采用严酷等级(2)进行试验。

如果盐雾箱能够保持在GB/T2423.18—2012中9.3规定的温度条件,且相对湿度不低于90%,那么样品在湿度贮存期间可以保持在盐雾箱中。

B.3二氧化硫腐蚀试验

二氧化硫腐蚀试验应按GB/T9789—2008进行,在二氧化硫体积浓度为(667士25)X106的条件下进行7次循环,其中第9章和第10章除外。

每次循环持续24h,包括在(40±3)°C、相对湿度100%的试验箱内暴露8h,再在室内环境大气中储存16h。试验后,更换二氧化硫气体进行下一循环试验。

如果试验箱保持在GB/T9789-2008中6.5.2规定的温度条件,样品也可以在储存期间放置其中。B.4氨熏试验

氨熏试验应按ISO6957=1988在pH值为10的中度腐蚀性大气中进行,其中8.4和第9章除外。

13

库七七提供下载

GB/T33588.6—2020/IEC62561-6=2018

库七七提供下载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LSC的试验流程

LSC的试验流程见图C.l。

带电路的

抗扰性7.1

14

发射性7.2

图C.lLSC的试验流程图

GB/T33588.6—2020/IEC62561-6=2018

参考文献

[1]IEC60050-426:2008Internationalelectrote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