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一、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表现形式1.表现形式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还有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的变化常以热能、电能、光能等形式表现出来。2.类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对化学反应,以反应过程中放热或吸热为标准划分,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两种类型。有热量放出的反应叫做放热反应,需要吸收热量的反应叫做吸热反应。思考感悟思考感悟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有能量的变化?为什么?提示:是的。原因是能量的变化与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有关,反应物中化学键断裂消耗的能量之和与生成物中化学键形成所放出的能量之和是不相等的。二、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
2、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反应热,恒压下的反应热又称为焓变,符号用H表示,其单位常采用kJmol-1。2.实质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这需要 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结合成生成物分子,即新化学键形成时,又要释放能量。3.焓变与吸热反映、放热反应的关系当H为“+”或H0时,为吸热反应;当H为“-”或HE2时,反应吸收能量;当E1E2时,反应释放能量,H=E1(断键)-E2(成键)。特别提示反应物的键能越小,稳定性越弱,能量就越高,破坏它需要的能量就越少;生成物的键能越大,稳定性越强,能量就越低,形成时释放的能量就越多。
3、二、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比较:用E(反应物)、E(生成物)分别代表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能量;Q(吸)、Q(放)分别代表反应物断键吸收的热量和生成物成键放出的热量。焓变、反应热概念的理解【例题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焓变单位是kJmol-1,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B.反应吸热时H0C.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H为“-”D.一个化学反应中,当生成物总键能大于反应物的总键能时,反应吸热,H为“+”解析:焓变单位中的kJmol-1,是指每摩尔具体的反应,不一定指参加反应的物质,A错误;在反应中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减少,反
4、应就放热,反之就吸热,C正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断键时吸收能量,成键时释放能量,所以D错误。答案:C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判断【例题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可以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大小某些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A.B.C.D.解析: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主要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反应开始需加热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例如C+O2 CO2的反应为放热反应,但反应开始也需要加热,即需要向反应体
5、系先提供一定的能量。答案:D点拨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主要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放热反应和某些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都能发生。反应开始时需要加热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吸热反应不但反应开始时需要加热,反应发生过程中仍需不断加热才能使反应继续进行下去;有的放热反应在反应开始时也需加热,反应发生后会放出一定的热量,如果此热量可使反应维持下去,则反应过程中不需要再加热,如煤的燃烧,一旦加热使煤燃烧起来后就不需要再加热,煤可继续燃烧下去。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例题3】 下列变化一定是放热反映反应的是()A.H2O(g) H2O(l)B.2HI(g) H2(g)+I2
6、(g)C.形成化学键时共放出能量862 kJ的化学反应D.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 解析:A项,气态水变成液态水放出热量,但属于物理变化;B项,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C项,未告诉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无法判断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D项,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答案:D点拨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正确认识: 放热反应、吸热反应都属于化学反应。 并非所有的分解反应都为吸热反应,如过氧化氢的分解为放热反应。 并非所有的化合反应都为放热反应,如CO2+C 2CO为吸热反应。-14-第2 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的测定3.书写原则(1)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
7、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 分子个数,可以用整数也可以用分数。(2)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H的“+、-”和单位。(3)对于相同反应,H的数值必须与化学计量数对应。思考感悟思考感悟同一个化学反应,是否只有一种形式的热化学方程式?提示: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而H的值与参加反应物质的物质的量有关,故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不同时,H也不同,一个化学反应,可有多种形式的热化学方程式。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目的】测定强酸与强碱反应的反应热,体验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实验用品】仪器:大烧杯(500 mL)、小烧杯(100 mL)、环形玻璃搅拌棒、量筒(50 mL)两个、温度
8、计、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药品:盐酸(0.50 molL-1)、氢氧化钠溶液(0.55 molL-1)。 【实验原理】实验时,先测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起始温度,求其平均温度t1,两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读取混合液温度t2。为了使计算简便,可以近似地认为:(1)50 mL0.50 molL-1盐酸和50 mL0.55 molL-1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则:盐酸质量m1=50 g,氢氧化钠溶液质量m2=50 g。近似认为混合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1,所以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是:Q=(m1+m2)c(t2-t1)=0.418(t2-t1)
9、kJ。 一、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注意事项1.书写“三”步骤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1)注意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方程式中每种物质的化学式后面用括号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g、l、s),不用标“”或“”,水溶液用aq表示。(2)注意注明必要的反应条件:焓变与温度和压强等测定条件有关,所以书写时必须在H后指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298 K、101 kPa时,可不注明)。(3)注意明确化学计量数的含义:化学计量数只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个数或原子个数,因此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也可以是分数。(4)注意H的单位及符号:H的单位是Jmol-1或kJmol-1,H只能写在化学方程式的右边,表示
10、正向反应的焓变。H0则表示为吸热反应。(5)注意同一反应中化学计量数与H数值的对应关系: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加倍,则H的数值也加倍;若反应逆向进行,则H改变符号,但绝对值不变。特别提示热化学方程式书写中的常见错误:物质聚集状态的标注错误、H的正负及单位书写错误、热量数值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不对应等。二、中和热的测定1.实验装置 如图所示的简易装置可用来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两杯口相平,可使盖板把杯口尽量盖严,从而减少热量损失。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达到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的
11、目的。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注意:(1)环形玻璃搅拌棒的作用:匀速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实验中不能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因为铜丝易导热,使热量损失较大。(2)泡沫塑料板(或碎纸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3)不能用同一个量筒测量盐酸和NaOH溶液的体积。因为量筒内的酸会与碱发生反应而使热量散失。(4)酸、碱混合时,要把烧杯中的NaOH溶液快速倒入量热计中而不能缓缓倒入,若动作迟缓,将会使热量损失而使误差增大。2.实验产生误差的原因(1)量取溶液的体积有误差(测量结果是按50 m
12、L的酸、碱进行计算,若实际量取时,多于50 mL或少于50 mL都会造成误差)。(2)温度计的读数有误。(3)实验过程中有液体洒在外面。(4)混合酸、碱溶液时,动作缓慢,导致实验误差。(5)隔热操作不到位,致使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而导致误差。(6)测酸后的温度计未用水清洗便立即去测碱的温度,致使热量损失而引起误差。3.实验结论所测得的三次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相同。4.实验分析溶液中所发生的反应均为H+OH- H2O。由于三次实验中所用溶液的体积相同,溶液中H+和OH-的浓度相同,因此三次反应的反应热也是相同的。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例题1】 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 mol水蒸气放出241.8 kJ
13、的热量,1 g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放出2.45 kJ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解析:放热反应H为“-”,C、D错误;1 mol水蒸气转化为相同条件下的1 mol液态水时要放出44.1 kJ的热量,可求出H为-285.9 kJmol-1,B错误,故选A项。答案:A点拨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正误的“三看”“一看”H的符号是否正确(根据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二看”物质的聚集状态是否正确(根据题中表述);“三看”H的数值是否正确(根据反应热与化学计量数的对应关系)。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例题2】 在一定条件下,氢气和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H=-571
14、.6 kJmol-1C3H8(g)+5O2(g)3.CO2(g)+4H2O(l)H=-2 220 kJmol-15 mol 氢气和丙烷的混合气完全燃烧时放热3 847 kJ,则氢气和丙烷的体积比为()A.1 3B.3 1C.1 4D.1 1答案:B 与中和热有关的实验探究【例题3】 50 mL 0.50 molL-1盐酸与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 。 (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实验中改用60 mL 0.50 molL-1盐酸与50 mL 0.55 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填“相等”或“不相等”),简述理由: 。 (4)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解析:(1)碎泡沫塑料的作用为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2)不盖硬纸板会损失部分热量,故所测结果偏小。(3)由中和热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绿色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
- 基于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合同
- 202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协同报告
- 物业岗位着装培训
- 那片天空的情感倾诉作文(12篇)
- 养老护理课件初级
- 智能电网在2025年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智能电网与智能电网人才培养报告
- 学校专业培训课件
- 新能源技术创新投入产出分析:2025年行业应用前景报告
- 置业顾问精彩培训课件
- 黑布林阅读初一10《霍莉的新朋友》英文版
- 中国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八年级
- 政治校本课程
- 特劳特《定位》PPT通用课件
- GB/T 1732-1993漆膜耐冲击测定法
- 二十四节气演讲稿
- GA/T 2000.7-2014公安信息代码第7部分:实有人口管理类别代码
- 2023年安徽国贸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初中作文指导-景物描写(课件)
- 植物灰分的测定
- 实验室资质认证评审准则最新版本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