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规程 SDJ3-79 的通知(79) 水电规字第 7 号 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SDJ3-76 于一九七六年颁发试行后,对架空送电线路的设计工作 起到了一定的指导和提高作用。现根据近年来的建设经验和各单位的意见,对本规程的内容作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并颁发执行。在执行中如遇到问题,请告我部规划设计管理局。一九七九年一月十一日基本符号内外力及材料指标(7 ma*-导线或避雷线在弧垂最低点的最大使用应力;c叶导线或避雷线的抗拉强度;T-瓷横担的受弯破坏荷载或悬式绝缘子 1小时机电试验的试验荷载;T max-绝缘子最大使用荷载;Wx-垂直线路方向导线或避雷线的风荷载;WS-杆
2、(塔)身的风荷载;N-上拔力;G-基础自重;GT-基础底板上的土重。几何特征D-导线水平线间距离;Dx-导线三角排列的等效水平线间距离;Dp-导线间水平投影距离;Dz-导线间垂直投影距离;S-导线与避雷线在档距中央的最小距离;d-导线或避雷线直径;F-杆(塔)身侧面的构件投影面积;Fk-桁架的轮廓面积; b-桁架前后面的距离; h-桁架迎风面的宽度;L-档距;Lp-水平档距;Lk-悬垂绝缘子串长度; f-导线最大弧垂。计算系数C-风载体型系数;K-强度安全系数;K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l风速不均匀系数;匸空间桁架背风面的风载降低系数。其他n-海拔1000米以下地区的绝缘子数量;nh-高海拔地区
3、的绝缘子数量;H-海拔高度;V-设计风速;U-线路电压第一章 总 则第 1 条 在设计送电线路过程中,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有关方针和政策。必须做好调查研 究工作,不断总结运行和施工经验,积极、慎重地采用先进技术,使设计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和安全适用的原则。第2条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35330千伏架空送电线路(以下简称送电线路)的设计。 临时送电线路可参照本规程设计,但标准可适当降低。原有送电线路的升压和改建,可根据具体情况和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参照本规程进行设计。第 3 条 送电线路的路径和导线截面的选择、对弱电线路的危害影响和城市规划区的预备走廊等,一般根据510年电力系统发展规划进行设计
4、 第 4 条 新建送电线路,应积极推广预应力混凝土杆,逐步代替普通钢筋混凝土杆。第 5 条 送电线路的导线布置和杆塔结构等,应考虑便于带电作业。第二章 路 径第 6 条 选择送电线路的路径,应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少占家田,综合考虑运行、施工、交 通条件和路径长度等因素,与有关单位协商,本着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原则,进行方案比较,做 到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第 7 条 选择路径应尽量避开重冰区、不良地质地带、原始森林区以及严重影响安全运行的 其他地区,并应考虑对邻近设施如电台、机场、弱电线路等的相互影响。第 8 条 发电厂或变电所的进出线走廊,应根据厂、所总体布置统一规划。进出线宜采用双 回路或多回
5、路杆塔。第9条耐张段的长度,一般米用35公里,如运行、施工条件许可,可适当延长;在高差 或档距相差非常悬殊的山区和重冰区,应适当缩小。大跨越应自成一个耐张段。 送电线路转角的位置应根据运行、施工条件并结合耐张段长度确定。第 10 条 有大跨越的送电线路,其路径方案应结合大跨越的情况,通过结合技术经济比较 确定。大跨越杆塔,一般设置在 5 年一遇洪水淹没区以外,并考虑 30 50 年河岸冲刷变迁的影响第三章 气 象 条 件第 11 条 送电线路的计算气象条件,应根据沿线的气象资料 (采用 15 年一遇的数值 ) 和附近 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如沿线的气象与附当一典型气象区接近,一般采用典型气象
6、区所列数值。第 12 条 送电线路的最大设计风速,应采用离地面 15 米高处 15 年一遇 10 分钟平均最大值。 平原地区线路的最大设计风速,如无可靠资料,不应低于 25 米 /秒。 山区线路的最大设计风速,如无可靠资料,应采用附近平地风速的 1.1 倍,且不应低于 25 米/秒 。如附近平地也无可靠资料,则采用的风速不应低于 30 米/秒。第 13 条 大跨越的计算气象条件,应采用 30 年一遇的数值。如当地无可靠资料,一般以附近平地线路的计算气象条件为基数,最大设计风速增加 10% ,设计冰厚增加 5 毫米 跨越处的水面风速还应增加 10% 。大跨越还应按稀有气象条件验算。第 14 条
7、重冰区的线路,可根据需要,按较少出现的覆冰厚度进行验算。第 15 条 送电线路通过城市或森林等地区,如两侧屏蔽物的平均高度大于杆塔高度的 2/3 , 其最大设计风速宜较一般地区减小 20% 。第 16 条 送电线路设计采用的年平均计算气温,应按下述方法确定:一、如地区年平均气温在317C之间,年平均计算气温应采用与此数邻近的5的倍数值;二、如地区年平均气温小于3C或大于17C,应将年平均气温减少 35C后,采用与此数邻近的5 的倍数值。第四章 导线、避雷线和金具第 17 条 送电线路所采用的导线和避雷线,应条例国家电线产品技术标准。 供计算用的导线和避雷线的机械物理特性,一般采用附录二所列数值
8、。第 18 条 钢芯铝线及其他复合导线应按综合拉断力进行计算。第 19 条 送电线路的导线截面,一般根据经济电流密度选择。 大跨越的导线截面一般按允许载流量选择,并宜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第20条验算导线载流量时,钢芯铝线的允许温度一般采用+70C (大跨越可采用+90C );钢绞线的允许温度一般采用+125C。环境气温应采用最高气温月的最高平均气温;风速应采用 0.5米/秒;太阳辐射功率密度应采用 0.1瓦/平方厘米。第21条 海拔不超过1000米的地区,如导线直径不小于表1所列数值,一般不必验算电晕。表1不必验算电晕的导线最小直径(海拔不超过1000米)颔定电压(千伏)50WT110154
9、220330导线外锤S.6013.6821*233.202x21.28第22条导线和避雷线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2.5,避雷线的设计安全系数,宜大于导线 的设计安全系数。导线和避雷线在弧垂最低点的最大使用应力,应按下式计算:式中c max-导线或避雷线在弧垂最低点的最大使用应力(公斤/平方毫米);cp导线或避雷线的抗拉强度(公斤/平方毫米);K-导线或避雷线的安全系数。在大跨越的稀有气象条件下和重冰区的较少出现的覆冰情况下,导线在弧垂最低点的最大应力 ,均应按不超过抗拉强度的60%验算。如悬挂点高差过大,应验算悬挂点应力。悬挂点应力可较弧垂最低点应力高10%。架设在滑轮上的导线或避雷线,应计
10、算悬挂点局部弯曲引起的附加应力。第23条避雷线与导线的配合,应符合表 2的规定表2避雷线与导线配合表异线型号LGJ-25LGJ-50LGJ-70LGJ-95LGJ-120LGJ-150LGJ-185LGJQ-150LGJQ-185LGJ-240LGJ-300LGJQ-240LGJQ-300LGJQ-400LGJ-400LGJQ-500 及以上避雷线型号GJ-25GJ-35GJ-50GJ-70第24条导线和避雷线的平均运行应力的上限和相应的防振措施,应符合表3的要求。如根据多年运行经验证明当地导线和避雷线的振动危险很小,可不受表3限制表3导线和避雷线的平均运行应力的上限和防振措施情况防扳猎施平均
11、运行应力上限 (抗拉强度的钢芯铝线钢绞线档距不超过500米的开 阔地区不需耍1612档距不超过500米的非 开闽地区不需要1818档距不超过12。米不需要1818不论档距:fc小护线条2Z-不论档BE大小防振邀(线或 另加护线条2525第25条导线和避雷线的架线后塑性伸长应通过试验确定;如无资料,一般采用下列数值钢绞线10C轻型钢芯铝线 4X 105X 104加强型钢芯铝线 3X-40钢绞线 1 X-40导线和避雷线的塑性伸长对弧垂的影响,一般用降温法补偿,如采用上列塑性伸长值,降低的 温度可采用下列数值:钢芯铝线1525C轻型钢芯铝线 2025C第 26 条 金具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12、下列数值:运行情况 2.5断线情况 1.5 金具应热镀锌。第五章 绝缘、防雷和接地第 27 条 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表 4 所列数值。表 4 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绝缘子种类运行情况断线情况瓷横担3.0悬式绝缘子2,01*3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应按下式计算:TK =下(2)亠 1FX式中T-瓷横担的受弯破坏荷载或悬式绝缘子1小时机电试验的试验荷载(公斤);Tmax-绝缘子最大使用荷载(公斤)。第28条直线杆塔上悬垂绝缘子串的绝缘子数量,应米用表5所列数值。耐张绝缘子串的绝缘子数量应比悬垂绝缘子串的同型绝缘子多一个表5直线杆塔上悬垂绝缘子串的绝缘子数量电压(千伏)350110
13、1542203$0X-4_ 5型绝绿子数 量(个)357101319全高超过40米有避雷线的杆塔,高度每增加10米应增加一个绝缘子;全高超过100米的杆塔,绝缘子数量可根据运行经验结合计算确定第29条 在海拔为10003500米的地区,绝缘子串的绝缘子数量,一般按下式确定:1 +0.1 ( H - 1 )式中 nh- 高海拔地区的绝缘子数量 (个); n-海拔 1000 米以下地区的绝缘子数量 (个);H-海拔高度 (千米)。第 30 条 一般地区,设计绝缘子串或瓷横担采用的单位泄漏距离,不应小于1.6 厘米 / 千伏(额定线电压 )。空气污秽地区,应根据运行经验和可能脏污的程度增加绝缘子串或
14、瓷横担的泄漏距离,或采取 其他防污措施。如无运行经验,可参照附录三设计。第 31 条 空气污秽地区宜采用防尘绝缘子。如按第 30 条的要求,采用绝缘子的数量已超过 表 5 的规定,则耐张绝缘子串的绝缘子数量,可不再增加第32条154千伏及以下线路的绝缘子串,不应装保护金具。220千伏线路除特殊情况外,不宜装保护金具。330千伏线路宜装设保护金具。第33条 在海拔不超过1000米的地区,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等)的间隙, 不应小于表6所列数值。表6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的最小间隙(米)线路电压t千伏3501302203 30外过电压0*450疋51*001.401*90260内过电压0.
15、250.590#70L.101*452.20运行电压0.100.290.250-55Oh51 .00注:按外过电压和内过电压情况校验间隙的相应气象条件,见附录 按运行电压情况校验间隙采用最大风速及其相应气温。 110 千伏小接地电流电力网,内过电压的间隙不应小于0.8 米,运行电压的间隙不应小于 0.4 米。第 34 条 在海拔超过 1000 米的地区,海拔每增高 100 米,内过电压和运行电压的间隙,应较表 6 所列数值增大 1% 。如因高海拔或高杆塔而需增加绝缘子数量,则表 6 所列的外过电压最小间隙,也应相应增大。第 35 条 带电作业的杆塔,带电部分与接地部分的间隙不应小于表 7 所列
16、数值。表 7 带电作业杆塔上带电部分与接地部分的最小间隙线站电压(千伏35601101512203 SO14小间米)0K0.71.01,41.82*4对操作人员需要停留工作的部位,还应考虑人体活动范围3050厘米。检验带电作业情况的间隙应采用下列计算条件:气温+15C,风速0米/秒。第36条 送电线路的防雷设计,应根据线路的电压、负荷的性制裁和系统运行方式,并结 合当地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地区雷电活动的强弱、地莆地貌特点及土壤电阻率高低等情况,通过 技术经济比较,采用合理的防雷方式。各级电压的送电线路,一般采用下列防雷方式:、35 千伏送电线路不宜沿全线架设避雷线 二、60 千伏送电线路,在年
17、平均雷暴日数超过 30 的地区,如负荷重要,宜沿全线架设避雷线。三、110 千伏送电线路宜沿全线架设避雷线,在年平均雷暴日数不超过15 或运行经验证明雷电活动轻微的地区,可不架设避雷线。四、220 千伏送电线路应沿全线架设避雷线,山区宜采用双避雷线 (年平均雷暴日数不超过 15 的 地区除外 )。五、330 千伏送电线路应沿全线架设双避雷线。无避雷线的送电线路,一般在变电所或发电厂的进线段,架设12公里避雷线。第37条 杆塔上避雷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一般采用 2030度。330千伏线路及双避雷线的220千伏线路,一般采用20度左右。山区单避雷线线路,一般采用25度左右。杆塔上两根避雷线之间的距
18、离,不应超过避雷线与导线间垂直距离的5倍。在档距中央,导线与避雷线间的距离,应按下式校验 (计算气象条件为:气温 +15C,无风):(4)式中S-导线与避雷线间的距离(米);L-档距(米)。大跨越的防雷设计,尚应符合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SDJ7 的要求。第38条有避雷线的杆塔应接地。在雷季干燥时,每基杆塔的工频接地电阻,不宜大于表8所列数值。表8杆塔的接地电阻土壤电阻率(欧米100及以下100以上至500600以上1000I0D0以上20002000 以上工频接地电阴欧101B3025注:如土壤电阻率较高,接地电阻很难降到 30欧时,可采用68根总长不超过500米的放射形接地体 或连
19、续伸长接地体,其接地电阻不限制。土壤电阻率较低的地区,如杆塔的自然接地电阻不大于表8所列数值,一般不再装人工接地体。小接地电流系统在居民区的无避雷线的钢筋混凝土杆和铁塔,应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宜超过30在年平均雷暴日数为 40 以上的地区,小接地电流系统的无避雷线杆塔,应接地,其接地电阻不 宜超过 30 欧。第 39 条 钢筋混凝土杆的导线和避雷线的铁横担 (或瓷横担的固定部分 ) 与接地引下线宜有 可靠的电气连接。非预应力钢筋可以兼作接地引下线。在小接地电流系统中,如无可靠措施,预应力钢筋不宜兼 作接地引下线。利用钢筋兼作接地引下线的钢筋混凝土杆,其钢筋与接地螺母、铁横担(或瓷横担的固定部分
20、)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接地体引出线应热镀锌,其截面不应小于 50 平方毫米。第40条通过耕地的线路,其接地体应埋设在耕作深度以下。第六章导线布置第41条 导线的线间距离应按下列要求,结合运行经验确定。一、对1000米以下档距,水平线间距离一般按下式计算:0 = 0.4乙十磊+ 0.65f式中D-导线水平线间距离(米);Lk-悬垂绝缘子串长度(米);U-线路电压(千伏);f-导线最大弧垂(米)。一般情况下,使用悬垂绝缘子串的杆塔,其水平线间距离与档距的关系,可采用附录四所列数 值。二、导线垂直排列的垂直线间距离,一般采用公式 (5)计算结果的75%。使用悬垂绝缘子串的杆 塔,其垂直线间距离不应小
21、于表9所列数值。表9使用悬垂绝缘子串杆塔的最小垂直线间距离线路电压(千伏)3560110154220330垂直线何距离(米)2.02*253,54.5氛7,5三、导线三角排列的等效水平线间距离,一般按下式计算:式中Dx-导线三角排列的等效水平线间距离(米);Dp-导线间水平投影距离(米);Dz-导线间垂直投影距离(米)。10所列数值。第42条覆冰地区上下层导线间或导线与避雷线间的水平偏移,不应小于表表10导线间或导线与避雷线间的水平偏移(米)线骂电压千伏】3560110154220330设卄冰厚10毫湫0*20,350-50.71*0K5设计冰厚巧毫米0*350*50-71.0152.0设计冰
22、厚5毫米的地区,上下层导线间或导线与避雷线间的水平偏移,可以根据运行经验适当减 小。在重冰区,导线应采用水平排列。导线与避雷线间的水平偏移数值,应较表10中“设计冰厚15毫米”栏内数值至少大0.5米。第43条 多回路杆塔,不同回路的不同相导线间的水平或垂直距离,应比按第41条要求的线间距离大0.5米,且不应小于表11所列数值。表11不同回路的不同相导线间的最小线间距离缰路电压(千伏)3560110154220330线间距离(米)3.04*06*08+0第44条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网中,长度超过100公里的线路,均应换位。换位循环长度不宜大于200公里。如一个变电所某级电压的每回出线虽小于10
23、0公里,但其总长超过200公里,可采用变换各回线路的相序排列或换位,以平衡不对称电流。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电力网,为降低中性点长期运行中的电位,可用换位或变换线路相序排列的方法来平衡不对称电容电流。第七章 杆 塔 型 式第 45 条 送电线路的杆塔分为直线型和耐张型两类。直线型包括直线杆塔和直线转角杆塔 ;耐张型包括耐张、转角和终端杆塔。直线转角杆塔的转角,不宜大于 5 度。第 46 条 杆塔的型式,应考虑运行安全和维护方便,注意施工和制造条件,因地制宜地进 行选择。第 47 条 为减少对农业耕作的影响, 110 千伏及以上的送电线路应尽量少用带拉线的直线型 杆塔;60 千伏及以下的送电线路,宜
24、采用无拉线的直线型杆第 48 条 在平地、丘陵以及便于运输和施工的地区,应首先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杆。在运输 和施工困难的地区,宜采用拉线铁塔;但不适于打拉线处,可采用铁塔。第 49 条 转动横担和变形横担不应用于检修困难的山区、重冰区以及两侧档距或标高相差 过大容易发生误动作的地方。第 50 条 在设计冰厚 15 毫米及以上的地区,不宜采用导线非对称排列的单柱拉线杆塔或无 拉线单杆。第 51 条 直线型单柱拉线杆塔,不应采用三根拉线。第八章 杆 塔 荷 载第 52 条 各类杆塔均应计算线路的运行情况、断线情况及安装情况的荷载。第 53 条 各类杆塔的运行情况,应采用下列荷载计算条件: 一、最大风
25、速、无冰、未断线。二、覆冰、相应风速、未断线。三、最低气温、无风、无冰、未断线 ( 适用于终端杆塔和转角杆塔 )。第 54 条 直线型杆塔的断线情况,应采用下列荷载计算条件 ( 适用于单回路或多回路杆塔 )一、断一根导线、避雷线未断、无风、无冰。单导线的断线张力应采用表 12 所列数值。两分裂导线的断线张力,应取一根导线最大使用张力的 30%、一根避雷线有不平衡张力、导线未断、无风、无冰避雷线的不平衡张力应采用表13所列数值。表12单导线的断线张力钢芯铝线型号断线张力(戢大使用张力的百分数)钢筋混凝土杆 及拉线铁塔铁塔大跨越抨塔95及以下304060120185354060240及以上4050
26、60注: 最大使用张力系指综合拉断力除以安全系数,安全系数一般采用2.5冲击系数可按具体情况采用 转动横担、变形横担的启动力应满足运行和施工安全的要求,110千伏及以下的线路一般采用200300公斤,220千伏线路一般采用500600公斤。表13避雷线的不平衡张力杆塔类别钢筋混凝土杆拉线铁塔萤塔不平衡张力 最大便用张力的百分数、1520305Q第55条耐张型杆塔的断线情况,应采用下列荷载计算条件(适用于单回路或多回路杆塔)一、在同一档内断两相导线、避雷线未断、无风、无冰。二、断一根避雷线、导线未断、无风、无冰。 在断线情况下,所有导线张力均取导线最大使用张力的 70% ,所有避雷线张力均取避雷
27、线最大使 用张力的 80% 。第 56 条 各类杆塔的安装情况,应按安装荷载、相应风速、无冰条件计算。导线或避雷线及其附件的起吊安装荷载,应包括提升重量 (一般按两倍计算 )和安装工人及工具 的重量。导线及避雷线的紧线荷载,应包括紧线张力和安装工人及工具的重量。注:验算杆塔组立的荷载,仅计及杆塔的自重和安装工人及工具的重量。验算水平材,应同时计及100公斤活动荷载。安装情况的计算,应计及临时补强措施(如采用临时拉线及个别部件临时补强等) 第 57 条 终端杆塔应按进线档已架线及未架线两种情况计算。单回路终端杆塔,还应按断 一相导线、避雷线未断、无风、无冰条件计算。第58条重冰区,各类杆塔的断线
28、张力,还应按覆冰、无风、气温 -5C计算。断线情况覆 冰荷载不应小于运行情况计算覆冰荷载的 50% 。各类杆塔尚应按三相导线及避雷线不均匀脱冰 (一般为一侧冰重 100% ,另一侧冰重不大于 50%)所 产生的不平衡张力进行验算。直线型杆塔,一般不考虑导线及避雷线同时产生不平衡张力;耐张型 杆塔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第 59 条 地震基本烈度为 9 度及以上地区的各类杆塔,均应进行抗震验算。设计烈度应采用基本烈度。验算条件:风速取最大设计风速的 50%、无冰、未断线第60条 杆(塔)身的风荷载应按下式计算:WZ=CFV216式中Ws-杆(塔)身的风荷载(公斤);C-风载体型系数,采用下列数值:环
29、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杆 0.6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杆 1.41.4(1+ n)角钢铁塔圆钢铁塔1.2(1+ n)n为空间桁架背风面的风载降低系数,一般采用表14所列数值;F-杆(塔)身侧面的构件投影面积(平方米);V-设计风速(米/秒 )。表14空间桁架背风面的风载降低系数 n0*20-S叽40.50-61-0q1.0050.660*500.3SOUS0*15注: 表中Fk为桁架的轮廓面积; 表列数值适用于b/h wi的桁架,b为桁架前后面的距离,h为桁架迎风面的宽度各类杆塔均应按风向与线路方向相垂直的情况计算(转角杆塔按转角等分线方向)。方形截面高塔还应考虑塔身斜向风荷载引起的主材应力增大,角钢铁
30、塔的主材应力为风向与线路垂直情况的1.6倍,圆钢铁塔为1.4倍。第61条导线和避雷线的风荷载,应按下式计算:(8)式中Wx-垂直线路方向导线或避雷线的风荷载(公斤); a-风速不均匀系数,采用表15所列数值;C-风载体型系数,采用下列数值:线径v 17毫米1.2线径17毫米1.1覆冰(不论线径大小) 1.2d-导线、避雷线或覆冰的计算外径(米);Lp-水平档距 (米);V-设计风速 (米/秒);9-风向与线路方向的夹角(度)。表15风速不均匀系数a设计风速(米/秒20W下刖30以下3QS5U1 下35及抵上a1.00.8&(1,750.7两分裂导线的风荷载应取单导线风荷载的 2倍。方形截面高塔
31、斜向风情况的计算,风向与线路方向的夹角一般取60度,顺线路方向的风荷载可忽略不计。第62条高杆塔的塔(杆)身风荷载应分段计算。导线和避雷线的风荷载,应按导线和避雷 线的平均高度计算。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一般采用表16所列数值。表16风压高度变化系数KZ离地髙虔(米以下3040506070809010015020C250K-,01,231.S41,421.491.551.601.651,701,902.072.20第63条60米以上的杆塔,应考虑阵风的振风作用,塔(杆)身风荷载应乘以风振系数。铁 塔的风振系数取1.5,拉线杆塔取1.25。第九章杆塔结构第64条各类杆塔应按线路的运行情况、断线情况和
32、安装情况所受的荷载,进行强度、稳 定、变形和抗裂计算。第65条计算各类杆塔所用的荷载,根据不同情况,还应乘以相应的荷载系数。荷载系数般采用下列数值:运行情况 1.0继线情况直线型杆塔 0.75耐张型杆塔0.9大跨越杆塔0.90.75。安装情况 0.9注:对各种杆塔的验算,荷载系数应采用 第 66 条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强度计算,一般采用安全系数设计方法;钢结构构件的强度计算,一般采用允许应力设计方法。第 67 条 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1.7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强 度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1.8 。第 68 条 拉线 (镀锌钢绞线 )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2
33、.2。拉线的设计强度,应按国 家规定的抗接强度乘换算系数取用。拉线的设计强度,应按国家规定的抗拉强度乘换算系数取用。 拉线的截面,不宜小于 35 平方毫米。拉线棒的直径,应按允许应力设计方法计算,并应根据土壤的腐蚀程度,适当加大24毫米,且不得小于 16 毫米。第 69 条 在长期荷载 (无冰、风速 5 米/秒、年平均气温 )作用下,杆塔的计算挠度 (不包括基础倾斜和拉线点位移 ),不应大于下列数值:无拉线直线单杆杆高的 5/1000 ;无拉线直线铁杆杆高的 3/1000 ;直线型拉线杆塔的杆(塔)顶杆塔高度的4/1000 ;直线型拉线杆塔,拉线点以下的杆(塔)身拉线点高度的2/1000 ;转
34、角及终端塔塔高的 7/1000。设计中应根据杆塔特点提出施工预偏要求,预偏数值应保证单柱杆塔不向双线侧倾斜,转角杆 塔不向转角内侧倾斜。第 70 条 在运行情况荷载作用下,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裂缝计算宽度,不应超过 0.2 毫米;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抗裂安全系数,一般不小于1.0。第71条钢材、螺栓及焊缝的允许应力,应采用表17表17钢材、螺栓及焊缝的允许应力(公斤/平方厘米)所列数值。包应力压应力弯曲应力剪应力孔壁压 应力8号钢UOO160016001000220016镭钢23 0Q210023001400820ft8号钢祖制螺栓120010008号钢底脚螺栓1100一T - 42对搂焊缝140
35、016001Q00焊条贴角焊缝110011C0L1100T- 50对接焊缝200023001400-焊条贴角焊缝160016001600注:表中钢材孔壁压应力适用于构件端距为1.5d(螺孔直径)的情况。第72条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和弹性模量,应采用表18所列数值。表18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和弹性模量(公斤/平米厘米)强度种类和 弾性模量符号混凝土标号100150200250300400500600軸心抗压5585110145175230285325弯曲抗压70105140iso220290355405抗拉矶S19.51315.517,521#52426.5抗裂Rf101316192125.528.53
36、05弹性模量Ea1.852.602.853,003.303,50器65第73条钢筋的设计强度和弹性模量,应采用表 19所列数值。表19钢筋的设计强度和弹性模量(公斤/平方厘米)钢筋种类符号受拉钢筋 设计强度 丘疗或盘*受压钢筋 设计强度 血或对世严V标准强度*弹性模量I级钢筋(AC240024002,1X10*II级钢筋34093400-2.0XJ04Hl 级钢筋 25MnSi)並3SOO38002.0X1O6IY级钢筋(HMnaSl等)56004000*2.0H冷拉I级钢筋直径12*280024002.0x IOfc冷拉H级钢筋双揑45033400lf8 x to6单控4200冷拉m级钢筋双
37、控並L&3003300530ft1宀诃单控5000续表19钢筋种类受拉钢筋 设计强度受压钢筋设计强度Rd或只丁标准强度弹性模量冷拉IV级钢筋双控750040007500T.8XI0&单控7000V级钢筋(热处理44Mn2Sit 45MnSiV)12000400015000甲级直径3毫米直径4毫米直径5毫米乙级 宜径 95毫米用于焊接骨架用于绑扎骨架直径8髦米直径4毫米直径5毫米冷 拔 低 炭 钢 丝炭素钢丝600056003600750070001.8X10&0b52006500S800860055002800280014400180001S6001280036001700016000注:Rg
38、、Rg-钢筋抗拉及抗压设计强度;Ry、Ry-预应力钢筋抗拉及抗压设计强度。 直径大于12毫米的冷拉I级钢筋,Rg应采用2400公斤/平方厘米。 在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如所用钢筋的Rg大于3400公斤/平方厘米,设计强度仍取 3400 公斤/平方厘米。其他构件如所用钢筋的 Rg 大于 3800 公斤/平方厘米,设计强度仍 取 3800 公斤 /平方厘米。 甲级冷拔低炭钢丝,如作预应力钢筋用时,应逐盘检验钢丝的标准强度;如作非预应力钢筋用 时,仅要求分批检验,其设计强度采用乙级冷拔低炭钢丝的数值。第 74 条 钢结构构件的长细比,不应超过下列数值:主才和塔腿受压斜材15
39、0其他受压材 220辅助材 250受拉材 400 拉线钢筋混凝土杆主杆的长细比,不宜超过下列数值:直线植 180转角和终端杆 150 单醉拉线铁塔主柱的长细比,不宜超过 80;双柱拉线铁塔主柱的长细比,不宜超过 第 75 条 计算钢结构轴心受压构件的纵向弯曲系数,一般采用表 20 所列数值。110。表20钢结构构件纵向弯曲系数细比 钢卜、4050go708090100J1012013014&3号钢0,9270.8980.8420.7890.7310.6690.6040,5363U660.4010.34916猛钢0.8950.8100.7760.7050,5270.5460.4620.384&-
40、S250.2790,242细比钢、1501601701801902002102202302402503号钢0.3060730.2430.2180.1970.1800.1640.150,139).1290.12016猛钢0.2130.1880.1680.1510.1360,1240,1130.1040.096).0890.082第76条用离心法制造的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混凝土标号不应低于300号,预应力混凝土200号构件不宜低于400号。用振捣法制造的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混凝土标号不宜低于第77条60米以下的铁塔一般装设脚钉。高于 60米的铁塔可装高梯子。钢筋混凝土杆和拉线铁塔的登杆(塔)设施,
41、应根据运行经验确定。第78条 杆塔构件使用钢材的厚度,不应小于表 21所列数值。表21杆塔构件使用钢材的最小厚度(毫米)构席热锻锌涂漆主材45斜材34第79条杆塔的铁构件,应尽量热镀锌,以增加使用年限和减少维护工作量 第 80 条 拉线棒应热镀锌。在腐蚀严重的地区,尚应采取其他有效的防腐措施。第十章 杆 塔 基 础第 81 条 杆塔基础的型式,应结合线路沿线地质特点、施工条件和杆塔型式综合考虑确定 :一般采用装配式预制基础;在粘性土或吵性土中,宜采用灌注桩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宜采用岩 石基础;交通运输困难的山区,可采用金属基础。第 82 条 杆塔基础应根据线路的地质资料进行设计。重要杆塔或地质
42、复杂的地段应有塔( 杆)位的勘探资料。第 83 条 杆塔基础的上拔和倾覆稳定安全系数 (按极限土抗力计算 ) 不应小于下列数值:1.5直线杆塔耐张杆塔1.8转角、终端和大跨越杆塔2.2第84条重力基础的上拔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下列数值:直线杆塔 1.2耐张杆塔 1.3转角、终端和大跨越杆塔1.5重力基础的上拔稳定安全系数,应按下式计算:K=巒式中 G-基础自重 (公斤 );GT-基础底板上的土重 (公斤 );N-上拔力 (公斤 )。第 85 条 计算基础的上拔时,如采用倒截锥体土重方法,铁塔基础的极限计算埋深,不宜 大于底盘宽度的 2.5 倍,拉线盘的极限计算埋深不宜大于拉线盘宽度 (矩形拉
43、线盘取折算宽度,圆形 拉线盘取直径 )的 3 倍。如有试验根据,可不受上述规定的限制。倒截锥体的计算上拔角,可参照附 录五所列数值采用。第 86 条 普通钢筋混凝土基础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1.7 ;混凝土基础的强度设计 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2.7预制基础的混凝土标号不宜低于 200 号;普通钢筋混凝土基础的混凝土标号不宜低于 150 号;混 凝土基础的混凝土标号不应低于 100 号。第 87 条 采用岩石预制基础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岩石预制基础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不庆小于下列数值:岩石底盘3岩石卡盘3岩石拉线盘3岩石预制基础应选择结构完整,质地坚硬的石料,并应取有代表性的岩石进行试
44、验,以确定设 计强度。第 88 条 岩石基础应逐基鉴定。如无经验,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塔位进行试验,以确定有关 计算数据。第 89 条 埋置在土中的基础,其埋深宜大于土壤冻结深度,且不应小于 0.6 米。 寒冷地区的钢筋混凝土杆及基础,应采取防止冻裂的措施。第 90 条 设计跨越河流的杆塔基础,应有水文地质资料。如基础可能被洪水淹没,应考虑 对基础的冲刷和漂浮物 (包括流冰 )的撞击作用,并应采取防护措施。第十一章 附 属 设 施第91条新建送电线路宜设保线站,其维护半径一般为4050公里。如沿线交通方便或该 地区已有生产运行机构,也可不设保线站。保线站应配备必要的备品备件、检修材料、工具和设备以
45、及交通工具等。第 92 条 杆塔上的固定标志,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所有杆塔均应标明杆塔号;二、所有耐张型杆塔、分支杆塔、换位杆塔和换位杆塔的前后各一基杆塔上,均应有明显的相 位标志;三、在多回路杆塔上或在同一走廊内的平行线路的杆塔上,均应标明每一线路的名称或代号;四、高杆塔应按航空部门的规定装设航行障碍标志。第 93 条 新建送电线路一般不架设检修专用的通信线。第 94 条 新建送电线路一般不修建维护道路。在难以通行的地段,宜修建人行巡线小道、便桥或采取其他渡河措施。第十二章 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第 95 条 导线与地面、建筑物、树木、铁路、道路、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种架空线路的 距离,应根据最
46、高气温情况或覆冰情况求得的最大弧垂和最大风速情况或覆冰情况求得的最大风偏 进行计算。计算上述距离,不应考虑由于电流、太阳辐射等引起的弧垂增大,但应计及导线架线后塑性伸 长的影响和设计、施工的误差。重冰区的线路,还应计算导线覆冰不均匀情况下的弧垂增大。 大跨越的导线弧垂应按导线实际能够达到的最高温度计算。送电线路与标准轨距铁路、一级公路交叉,如交叉档距超过 200 米,最大弧垂应按导线温度为70C计算第96条导线与地面的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不应小于表22所列数值。表22导线与地面的最小距离(米)药110154-220330居民区7.07.58.5非居民区6.57*5交通困难地区5.05.
47、56.5注:居民区-工业企业地区、港口、码头、火车站、城镇、公社等人口密集地区非居民区-上述居民区以外的地区,均属非居民区。虽然时常有人、有车辆或农业机械到达,但未建房屋或房屋稀少的地区,亦属非居民区交通困难地区-车辆、农业机械不能到达的地区导线与山坡、峭壁、岩石之间的净空距离,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不应小于表23所列数值。表23导线与山坡、峭壁、岩石的最小净空距离(米)千优 路经过洽=35 110154220$30步行可以到达的山坡2.05.56.5步行不能到达的山坡, 歸壁和岩石3. 04HSeO第97条 送电线路通过居民区宜采用固定横担和固定线夹第98条送电线路不应跨越屋顶为燃烧材料做成
48、的建筑物。对耐火屋顶的建筑物,亦应尽 量不跨越,如需跨越时,应与有关单位协商或取得当地政府的同意。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垂直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不应小于表 24所列数值。表24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线诗电压(千伏3560110154220330垂直距倉(米)4*05*06/7,0线路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不应小于表25所列数值。表25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距离线路电压千伏35閏II。154230330距离(米,S.04.05.06*0注:导线与城市多层建筑物或规划建筑线之间的距离,指水平距离。导线与不在规划范围内的现有建筑物之间的距离,指净空距离。在无风
49、情况下,导线与不在规划范围内的城市建筑物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表25所列数值的一半。第99条送电线路通过林区,应砍伐出通道。通道净宽度不应小于线路宽度加林区主要树 种高度的2倍。通道附近超过主要树种高度的个别树木,应砍伐在下列情况下,如不防碍架线施工,可不砍伐出通道:、树木自然生长高度不超过2米;、导线与树木(考虑自然生长高度)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小于表26所列数值。表26导线与树木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线路电压(千伏、85110154220390垂宣距离(米)4.04.55.5线路通过公园、绿化区或防护林带,导线与树木之间的净空距离,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不 应小于表27所列数值。表27导线与树木之间的最小净空距离线畤电压t千伏35 110154220330距离 米)趴54.05.0线路通过果林、经济作物林或城市灌木林不应砍伐出通道。导线与果树、经济作物、城市灌木以及街道行道树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表 28所列数值。表28导线与果树、经济作物、城市灌木及街道行道树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级略电压G千伏)asno154*-22&330垂直距离(M)3+04.5第100条 送电线路跨越弱电线路时,其交叉角应符合表29的要求。表29送电线路与弱电线路的交叉角弱电线路筹级一级二级三级交 叉角不限制第101条 送电线路与甲类火灾危险性的生产厂房、甲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