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第七章干燥课后习题及答案_第1页
化工原理第七章干燥课后习题及答案_第2页
化工原理第七章干燥课后习题及答案_第3页
化工原理第七章干燥课后习题及答案_第4页
化工原理第七章干燥课后习题及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 干 燥 湿空气的性质湿空气的性质 【7-1】湿空气的总压为,(1)试计算空气为 40、相对湿度为时?%?60kPa3101.?与湿已知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为,求该空气在 50时的相对湿度的湿度与焓;(2)度 H。 解解 湿空气总压 kPa.3p?101(1),40时水蒸气的饱和蒸气压 ?kPa.375p?0.67s?p0.6?7.375 干气湿度 skgkg 水/?622?0.0284?0.H?0622 ?p101.3?0.6?7.p?375s? 焓 H2492t?1.88HI?1.01 kg/3kJ.0284?113.0284?0.)?40?2492?0= (1.01?1.88(2)

2、湿空气中水汽分压 kPa39.p?V50时水的饱和蒸气压 kPa3412.p?sp9.3 相对湿度 ?V754?0? p12.34sp9.3 干气 湿度 Vkg 水0.0629kg=0622?H ?0.622 p?p101.3?9.3V?,试用计算式求空气 303K,相对湿度【7-2】空气的总压为,干球温度为%?70 的下列各参数:(1)湿度 H;(2)饱和湿度;(3)露点;(4)焓 I;(5)空气中的水汽 Htsd分压。 pV? 总压解解 7.?0303K?30,tp?101.33kPa,?(1) 30时,水的饱和蒸气压 kPa2414.?ps?p0.7?4.241 干气湿度 skg 水00

3、188?kgH?0.622?0622? ?p101.33?0.p?7?4.241sp4.241 干气 (2) 饱和湿度s H 水kg?0.622622?0?0.0272kg s241?4.p?p10133st时的饱和湿度干气 (3)露点 kg 水.0188kg?H0dsps 6220.H? sp?pspH101.33?0.0188 skPa.?p297? s0.622?H0188.0?622.0s从水的饱和蒸气压为查得水的饱和温度为 23.3,故空气的露点 .3t?23d(4) 干气时,空气的焓为 kg 水.0188kgt?30,H?0? H?H2492t1.01?1.H?88 干气 kg2k

4、J/0.0188?78.?1.88?0.0188)?30?24921= (.01?(5) t=30时的 kPa241?4.ps水汽分压 ?kPa97?2.7?4.241 p?0p?.sV【7-3】在总压为下测得湿空气的干球温度为 50,湿球温度为 30,试计算湿空气的湿度与水汽分压。 解解 湿球温度时,水的饱和蒸气压,比汽化热 kg/kPa2378kJrt?50?p12.34WWs湿球表面处的湿空气,在总压及湿球温度时的湿度为 ?.3kPa50tp?101Wp12.34 干气 skgkg 水?00863?0622H?0622? Wp?p101.3?12.34s空气在时的湿度为 50t?1.09

5、?干气 kg 水.07750?30?H.(t?t)?00863?kg?0H WW2378rk?WH湿空气的水汽摩尔分数为 0.077/18.02 11.?0y 0.077/18.02?1/28.95 水汽分压 kPa111.10111?.3? p?yp?0.VI?H图填写下表的空白。 【7-4】利用湿空气的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湿度 ?1?kg/kg 水干气 相对湿度 /%焓 ?1kg?/kJ 干气水汽分压/kPa 露点/50 40 20 )55( 3030 )26 (16) ) (39 )20( () () () () (23) ()60 )39( )37(97) (76) )43 (16

6、0 )(56() () () () (2420(12(36(14 【7-5】空气的总压力为,干球温度为 20湿球温度为 15。该空气经过一预 50后送入干燥器。热空气在干燥器中经历等焓降温过程。离开干燥器热器,预热至时相对湿度。利用 1-H 图,试求:(1)原空气的湿度、露点、相对湿度、焓及?%80?3原空气经预热器加空气离开预热器的湿度、相对湿度及焓;(3)100m 水汽分压;(2)3原空离开干燥器时空气的温度、焓、露点及湿度;热,所增加的热量;(4)(5)100m 气在干燥器中等焓降温增湿过程中使物料所蒸发的水分量。 ,干球温度 t=20,湿球温度。解解 空气总压15t3kPa?p?101

7、.W,焓原空气的湿度干气,露点,相对湿度(1)?kg/水.0085kgH?0%?12?60t000d 干气,水汽分压。kPa3p?1.I?43kJ/kg0V0(2) 空气离开预热器的温度 t=50,求得湿度干气,相对 kg 水/?0.0085kgH?H01湿度,焓干气。 ?kgkJ%/I?72?1211(3) 原空气的比体积 T273?20?3?0干气 kg844m 湿气244?01.244H01)?0?(0.774?1.?0.774? 0H2732733原空气在预热器所增加的热量为 m100100100? kJ?I?=43?Q?343672I? 01?0.844H(4) 空气在干燥器中为等焓

8、降温增湿过程,离开干燥器时,已知相对湿度求得温度,焓干气,露点,湿度,?t?24kg 水/0.018kgH?/I?72kJkg80%27?t?d22222干气。 3原空气,在干燥器中,等焓降温增湿过程中,使物料所蒸发的水分量(5) m100 为 100100? 水 0kg0085 ?1W?.H?H?126018?0 12?0.844H【7-6】在去湿设备中,将空气中的部分水汽除去,操作压力为,空气进口温度3湿空气所除去的水分 100m 为 20,空气中水汽分压为,出口处水汽分压为。试计算 量。 总压解解 kPa.?1337,p?6.kPa,pkPa?p101.321vv 空气进口湿度 p76.

9、1v 干气 kg 水0441?0.622?0.?H0622kg? 17.?.101pp?361v 空气出口湿度p1.33?3干气 2vkg 水kg?H?0.6228.28?10?0622 2p?p101.3?1.332v进口湿空气的比体积 T293?3?干气 kgm0?H0441 湿气=0.?890.774?1.?2440.774?1.244 1H2732731003,除去的水分量为 100m 湿空气中含有的干空气量为(干气)kg 0.89100100? 水 0H?H?0441?000828?4.02kg 210.890.89【7-7】湿空度的总压为,温度为 10,湿度为0.005kg 水/k

10、g 干气。试计算:(1)空气的相对湿度;(2)空气温度升到 35时的相对湿度 。 ;(3)温度仍为 35,?1总压提高到 115kPa时的相对湿度 ;(4)温度仍为第(1)问的 10,若总压从增大到H,并与原空气的湿度 H,试求此条件下的湿空气饱和湿度比较,求出加压 500kPas后每千克干空气所冷凝的水分量。 解解 (1)总压干气 kg 水/0.005kgp?101.3kPa,湿度 H?温度 t=10时水的饱和蒸气压 kPa2271.p?1sHp0.005?101.3 相对湿度?6580 ? ?1p(H00.622?622?0.005)?1.2271s 另一解法:0218.005/.0 湿空

11、气中水汽摩尔分数?y 9528.10.00518.02?0.005/18.02?水汽的分压 ?101.3?807kPa0p?yp? v0.005/18.02?1/28.95?p0.807? 相对湿度v6580?.? 1p1.2271s(2) 温度 t=35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 kPa.808p?52sp1.227? 相对湿度 1s139.?0?0.658 12p5.8082s(3)与(2)问相比,总压由 kPa?1153kPa 改为 p?p101.32?与总压成正比,故 相对湿度 pp115? 31580.1390.? 23p101.32(4) 温度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 ?10t kPa500

12、?p,总压 pkPa227.1?sp1.227 干气 饱和湿度skg/00153kg 水 0.H?0.622622?0.? sp?p500?1.227s原空气的湿度 干气 kg/005kg 水 H?0.每千克干空气所冷凝的水分量为 干气 kgkg 水/.00153?0.00347HH?0.005?0s【7-8】氮气与苯蒸气的混合气体,总压力为。在 24时,混合气体的相对湿度为 60%。(1)试计算混合气体的湿度(kg 苯蒸气/kg 氮气) ;(2)试计算使混合气中的苯蒸气冷凝 70%时的饱和湿度;(3)若混合气温度降为 10,试计算总压力增加到多 Hs大,才能使苯蒸气冷凝 70%。 苯的饱和蒸

13、气压用附录十的 Antoine 方程计算。 ps解 总压,相对湿度。 ?kPa4,温度 t?24p?102.60.?1(1) 计算湿度 ?6.?.4kPa,0p?102 H111苯在 24时的饱和蒸气压计算 p1s1211.033 kPa112.?lgp?6.03055? 1s24?220.79 氮的摩尔质量,苯的摩尔质量。 kmol.02kg/M?28kmol/78.11kgM?gV?pM78.110.6?12.1苯蒸气/kg 氮气 1vs1kg.213 ? ?H?0?= 1?p28.02102.4?0.6Mp?12.1111gs(2) 苯蒸气冷凝 70%时的饱和湿度计算 HsH?H?苯蒸气

14、/kg 氮气 s1 0639kg213.3?0.?0.?H?1?0.7H?0.3H07.?0 1s1H1(3) 温度,苯蒸气冷凝 70%,总压力? ?pt?1022苯在 10时的饱和蒸气压计算 p2s1211.033 kPa076.,p03055lgp?6.? 2s2s10?220.79Mp78.116.07 vs2?.0639?0?H s28.02p?6.07ppM?2sg22总压力增加到时,才能使苯蒸气冷凝 70% 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 (质量 10%,其湿基含水量为 h 湿料100kg】某干燥器的湿物料处理量为 7-9【分数) ,干燥产品湿基含水量为

15、2%(质量分数) 。进干燥器的干燥介质为流量 500kg 湿空气h、温度 85、相对湿度 10%的空气,操作压力为。试求物料的水分蒸发量和空气出干燥器时的湿度 H。 2解解 操作压力 kPa3101.p?湿物料处理量湿料h,湿基含水量。干基含水量为 ?kgL?10010.?11?0.10.1 1?X? 1?1?0.10.91?1产品湿基含水量,干基含水量为 ?020.?2?0.020.02 2?X 2?1?0.020.1?982(1) 物料的水分蒸发量 W 湿物料中绝干物料的质量流量为 ? hkg 干料?100901?L?L01?.1?11c水分蒸发量为 0.10.02? h 水分.16LX?

16、Xkg?90(?)?8W? 2c10.90.98(2) 空气出干燥器时的湿度 H 计算 2空气的流量为 500kg 湿空气h,温度t=85时,水的饱和蒸气压,kPa7458.p?s相对湿度 ?1.?0 空气进干燥器的湿度 ?p0.1?58.74 干气 skg 水 H?06220383kg?0622?0 1?p101.3?0.1?58.p?74s干空气的质量流量为 500500 干气/h kg482?G H?10.0383?11H 的计算如下 2? HH?GW?12W8.16 水/kg 干气 kg.?H?00383?0?H0552? 12G482【7-10】某干燥器的生产能力为 700kg 湿料

17、/h,将湿物料由湿基含水量(质量分,经 40%20,相对湿度为。空气的干球温度为数)干燥到湿基含水量(质量分数) 。若空气在预热器加热到 100,进入干燥器,从干燥器排出时的相对湿度为?%60? 干燥器中为等焓过程,试求空气消耗量及预热器的加热量。操作压力为。 ,湿基含水量,则干基含水量为 L=700kg 湿料/h 解解 湿物料流量?4?0.1?4.400 1?X? 1?6.41?01?01 ,干基含水量为产品湿基含水量?050.?2?05.0500 2?X? 2?95.050?10.12 湿物料中绝干物料的质量流量为? h 干料4/?420?700kg1?0L?L.11c 物料中的水分蒸发量

18、为 05.400.? 水分/hkg420?W?L?X?X302? 21c950.0.6?干,从图上查得湿度空气温度,相对湿度?HI?kg/0057kg 水?H0.4.?0?t20110 气。干气,经预热器加热,温度升到,湿度未变,为 kg/0057kg 水 H?H?0.?100t011 干气。焓kgkJ/I?1161沿 1 态点干燥器的状从来时的相对湿度,空气进器空气从干燥出?6?0.2?干时,直到空气出干燥器的湿度的等 I 线,?干气/kgI?116kJkg/.029kg?0.6 水 H?022 气。3600/W302 空气消耗量 skg 干气?3.6G? 0057.029?0.?HH002

19、 预热器的加热量为? tH?.3)tt?.6?1011.88t?(Gc?Q000H1p1? ?.?361011kW294?0057.?.88010020?】在常压干燥器中将某物料从湿基含水量(质 7-11【。干燥器的生产量分数)干燥到湿基含水量(质量分数)25与,物料进、出口温度分别为 7200kg 能力为干料/h0.007kg65。热空气进干燥器的温度为 120,湿度为 附图 7-11 习题水/kg 干气,出干燥器的温度为 80。空气最初温度为 20。干物料的比热容为。若不计热损失,试求:(1)干空气的消耗量 G、空气离开干燥器时的)/( kg?1.8kJ 湿度 H;(2)预热器对空气的加热

20、量。 2解解 已知数据如习题 7-11 附图所示。 ?0.055 物料的干基湿含量为 1?X? 1?1?0.051?951?0.0055 2?X? 2?1?0.1?0059952水分蒸发量为 ?X?XW?L21c55? h/343kg7200? 95995?0.0952kg/s(1)干空气消耗量 G 与空气离开干燥器时的湿度的计算 H2空气进、出干燥器的焓为 ? 0070.?249288?0.007?1.88H120t?2492H?1.01?1.I?1.011111 干气 kg/?140kJ?80?2492?.88?HH?t?2492HH1.01?1I?1.01?1.88222222 =80.

21、8+2642H2物料进、出干燥器的焓为 5?干料 ?kg/50.5kJ8.?4.187I25?c?Xc?1? 11sw195?5?干料 ?kgkJ/65?118.4Xc?c1871?.8?4.I? 222sw995?干燥器的热量衡算 ? IGII?I?L?1212c? 5?450.8?80.?2642H?7200118.G1402? 7889002642?H?2G59.2(a) 干空气消耗量W343 ?G? 0070.HH?H?212(b) ?求得与式 由式ba4干气/h 干空气消耗量 kg10G?4.16?空气离开干燥器时的湿度 H=0.0152kg 水/kg 干气 (2)预热器对空气的加热

22、量 Q 计算 p空气进预热器的焓为 ? 007.?0?20?2492.1.01?188?0I?H1.01?1.88.t?2492H?0070000 干气 kgkJ/?37.9410?.16G4? 1180kW9?140Q?I?I37?. 01P36003600干干燥速率与干燥时间燥速率与干燥时间 【7-12】 在恒速干燥阶段,用下列 4 种状态的空气作为干燥介质,试比较当湿度 H 一定而温度 t 升高及温度 t 一定而湿度 H 增大时,干燥过程的传热推动力?t?t?tw与水汽化传质推动力有何变化,并指出哪种情况下的推动力最大。 -HH?H?m(1) t=50,H=0.01 kg 水/kg 干气

23、;(2) t=100,H=0.01 kg 水/kg 干气; (3) t=100,H=0.05 kg 水/kg 干气;(4) t=50,H=0.05 kg 水/kg 干气; 解解 (1) t=50,H= (2) t=100H=0. 01 t?25H?0.021t?35H?0.037, wwww 65?H?0?t?t?.25?H?0270.011?(3) t=100,H= (4) t=50,H= t?47.5H?0.0725t?42.5H?0.053, , wwww 5?.527.5?H?0225?t?0.H?0030.t(2)与(1)比较,H一定,t 增大,则增大,增大,增大,增大。 H?tt?

24、Hww(3)与(2)比较,t 一定,H 增大,则堵大,增大,但减小,减小。 H?t?tHww(3)与(4)比较,H 一定,t 增大,则增大,增大,增大,增大。 H?t?tHww(4)与(1)比较,t 一定,H 增大,则增大,增大,但减小,减小。 H?tt?Hww结果是:t 增大,能使、 都增大,H?t?H 增大,能使、都减小, H?t?H 较小时,使 t 增大,对、的增大效果显著。 H?t?第(2)种情况的推动力最大。 【7-13】在恒定干燥条件下,将物料从干料,干燥至水/kgkg 水/X=0.33kg09kg.X=01干料,共需 7h,问继续干燥至干料,再需多少时间?已知物料的临界kg 水/

25、0.07kgX?2含水量为 0. 16 kg 水/kg 干料,平衡含水量为 0.05kg 水/kg 干料(以上均为干基含水量) 。降速阶段的干燥速率与物料的含水量近似呈线性关系。 解 已知干料,干料 kg16kg 水 kg/X?0.X?0.33kg 水/cl干料,干料 kg 水/X?0. 09kgkg05kg 水/X*?0.2 ?h?7?21干燥时间计算式为 L? ?cXX? c11Aucu cK? X*XX?c?*XXL?*XXX?X*?Lccc? cc?n?11n? 2AKX?X*AuX?X*?22cX?*XX?L?Cc ?1nX?X?X*X? 2C11C*AuX?X?2cL?0.16?0.05? 将已知数据代入,得 C1n0516?0.337?0.?0.16?0.? 0.09?0Au.05?cL 干料Ckg924?.kg 水?/h Auc当 (kg 水/kg 干料)时, 070.X?2?0.16?0.05?= 1n0?.0516339?24.0.?0.?0.16? 210.07?0.05?需增加的时间为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