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 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主要学派价值取向的主要特点,要求学生对中国古代主要学派及其主张有个基本了解与把握,宜课前阅读一些相关的著作与文章。教学难点中国古代主要学派价值取向的主要特点。教学重点中国古代主要学派价值取向的主要特点。教学内容韦尔期在人类和命运中: “在大部分中国人的灵魂里斗争着一个儒家、一个道家、一个土匪”。闻一多在善于儒、道、匪里认为,这是一个“是卓越的断案”一、追求仁义的儒家第一节 不同学派的不同价值取向儒家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如下二个方面:1、以仁为思想核心仁构成了儒家学派的思想核心。在万余字的论语中,仁”字出现达百余次之
2、多。其基本含义是“爱人” ,是人之区别于物的基本标志。如孔子所言“仁者,人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 “人而不仁 ,如礼何?人而不仁 ,如乐何?” (论语八佾);孟子:“亲亲,仁也”,“仁之实,事亲是也”,“无恻隐之心,非人 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荀子:“水火有气而无生 , 草木有生而无知 , 禽兽有知而无义 , 人有气、有生、有知 , 亦且有义 , 故最为天下贵也。 ”故“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 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以义为价
3、值准绳如何确立人的行为是否符合“仁”的精神,儒家提出了以“义”为价值准绳的思想。故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君子以义为上”,孟子:“义,人之正路也”,荀子:“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故义胜利者为治世,禾悅义者为乱世”。既如此,什么是“义”呢?“义者,宜也”。(礼记中庸)也就是说,言行举止,一定要与“礼”相合,所以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矣”;“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孟子也说:“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琵琶记第四出描述蔡伯喈与蔡太公父子辩说如何叫做孝聚伯喈说:“凡为人子者,冬温夏清,昏定晨省。问其煥寒,搔其痾痒。出入则扶
4、持之,问所欲则敬进之。所以,父母在,不远游。出不易方,复不过时。古人的孝,也只是如此。”蔡太公说:“孩儿,你说的都是小节,不曾说着大孝。”“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 之终也。是以家贫亲老,不为禄仕,所以为不孝。你若是做得官时节,也显得父母好处,兀 的不是大孝是什么?”按照蔡公的说法,孝有大小之分。小者只知关心父母的生活方面,而大者却要求禄为官, 以显示父母养育之恩德。这种大孝是和忠君相一致的。陈眉公说:“做官就是孝乎?”的确,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从来就是服从于君王的。“大丈夫当万户封侯,肯守着故园空老?毕竞事君事亲一
5、般道,人生怎戏中的小黄门说:全忠和孝。却不见母死王陵归汉朝。”戏中的皇帝说得更直接一一“孝道虽大,终于事君。王事多艰,岂遑报父?”忠君事亲,这只是就一般情形而言,事实上,绝大多数儒生总要在外游宦的。事亲,只 能在家里,在未仕之前,在解职赋闲之后,或者在外传书递简稍事问候而已。还是蔡太公说得好如今夫赴选的,家中部有七子八婿么? ”“春闱里纷纷都是大儒, 难道是没爹娘的方去求试?”二、崇尚自然的道家道,本义为道路,引申为道理、规律等等,先秦诸子之中,以“道”为学说核心内容的 学派为“道家”。1、“天道”、“无为”庄子大宗师也提到:“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 自本自根。未
6、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F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故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江海之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上无
7、事而民自富,上无欲而民自 朴,上无为而民自化,上好静而民自正”。“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贞臣”,“绝圣去智,民利百倍;绝仁去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81章道德经以“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结束。庄子亦曰:“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在之也者,恐天下之淫其性也;宥之者,恐天下之迁其德也。不淫其性,不迁其德,有治天下者哉?”2、超世、顺世、游世与儒家汲汲于仁义礼智,奔命于修齐平治的“游方之内者”不同,道家视功名如粪土,视帝王如秕糠的“游方之外者”,人们往往称前者为“入世”,后者为“出世”。史记即载: 此,父子之间也如此:“主利在有能
8、而任官,臣利在无能而得事;主利在有劳而爵事,臣利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莫知其所终”,成为“出世”的楷模。而庄子更是提出了“出世”、“顺世”和“游世”三种境界,面对“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试图置身世外而不能时,就提出了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终至“游戏于污渎之中自快, 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世”,“人能虚己以游世,孰能害之?”三、主张兼家的墨家墨家借助“天志”的权威提出尚贤、尚同、兼爱、交利的主张。他们认为“交相贼” “别相恶”是一切社会灾难的根源,而“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故强烈主张以“兼相爱”“交相利”易之,提出了著名的“非攻”主张:“
9、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兼相爱,交相恭,犹若相利也”,“兼相爱,交相利,以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太平天国提出“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人,尽是姊妹之群,”“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 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今天下无大小国,皆天下之邑也。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可见,虽然“至西汉,儒复兴而墨竟绝”,但其影响仍然是深远的。四、注重事功的法家法家认为,人都有欲利之心,欲得是人行为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目的,不但君臣之间如在无功而富贵;主利在豪杰使能,臣利在朋党结私”,“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 杀之,此俱出父母之怀衽,然男子受贺,女子杀
10、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故父母之于 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也, 而况无父子之泽乎! ”。同样,舆人欲人富贵,匠人欲人夭折, 也无非一个利字而已。第二节人格理想与修养之道一、儒家追求“内圣”的心性修养1、“为己”以自我实现人格完善是儒家基本的价值目标,所以提出“为己”、“成己”之说,无论在外在的道德“君实践还是内在的德性修养方面,儒家都认为自我起着主导作用,都取决于自身的努力, 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吾未见 其力不足者。盖有之,吾未见也”。儒家看来,自我完善并不具有排他性,故“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
11、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 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2、仁、智双重品格的追求在儒家那里,仁与知总是联系在一起的,“未知,焉得仁? ”只有通过理性升华,才能形成完善的人格,故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 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 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 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而对于“知”,孔齐而后
12、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子说是“知人”,而孟子更说“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 弗去是也”。3、“居敬”、“穷理”涵养心性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主张以“居敬”、“穷理”的方法涵养心性。“居敬”即专心一志,“穷理”就是深入研究。王阳明是理学中心学的集大成者,“致良知”是其颇有特色的学说,“致良知”即扩充良知。理学的根本精神可以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代表。二、道家崇尚“自然”的虚静导引1、道法自然道家的思想核心是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其最高的法则就是 “道法自然”。老子说:道大,天大,地
13、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按照自然之法修炼,“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本;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2、修养之道养身之道,概括起来不过“养气”、“养神”、“养形”三个方面。如何“养气”?老子说“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即通过专心守气,达到像婴儿一样纯洁、虚静、柔顺、柔和的境界。而“养神”即通过去私、虚静、利人等途径而达形神合一,“既以为人己俞有,既以与人己俞我。”“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无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
14、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致虚极,守静笃”。三、释家倡导“静虑”的定慧双修相传释迦牟尼亲眼看到世间诸般苦难后毅然出家,先到深山修行,后到菩提树下冥想49天,终于悟得:世间万事万象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一旦条件发生改变,一切物象都将消失。因此一切皆是因缘而起的假象,并无自性,都是“空”,所以,对于一切都不必执着,都不必苛求。佛教的基本内容是“四谛”,谛,即真实不虚之义。四谛者,即苦、集、道、灭四谛也。其理论基础是“缘起论”,而缘起论有四个重要论点:一是无造物主,二是无我,三是无常, 四是因果相续。而人的生死轮回亦无休止,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 苦、怨憎恨苦、所求不得苦、五
15、取蕴苦。2、定慧双修论定与慧,也释家非常重视修养方法与途径,把五花八门的途径与方法归结为二个方面:“慧”或“观”就是学习佛教义叫止与观,“定”或“止”就是禅定,着重于佛教思维修习,理,培养佛教智慧。隋代天台宗的创始人智岂页I出“定慧双修”,认为只有“止” “定”才能消除烦恼,为增长智慧创造条件,只有“观”“止”,才能断除妄惑,产生正确证解。【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本章重点是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派别的不同价值取向,难点是对正确分析评判其历史影响 及其现实意义作业:1、儒家价值取向有什么基本特点?2、道家价值取向有什么基本特点?3、墨家价值取向有什么基本特点?官身不自由。其中的辛酸苦辣,没有做过官
16、的人,是绝对体会不到的。首先,自己要身正:一切皆要从我做起。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要立德,立功, 立言。那都是把个人的品性修养摆在第一位。因为既然做官,就要治人,既然治人,就要有 威望和尊严,否则,谁人肯俯首贴耳地服从于你?所以,做官首先要是个正人君子,其次才要论到才学知识。这是因为我国是个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有以仁义立国的民族传统。第二,自己要有气度,要能包容万物。宰相肚子能撑船,这要仔细寻思起来,大概要有 两个方面的内涵:一则要能虚怀纳谏,集合众智以就大业。二则要能做到该忍的就忍,该让的就让,这耳朵听,那耳朵能够冒出去。不记前嫌,不传闲话。惟公为是,惟贤是听;话要 少说,事要多做,城附要深,必要的于腕也绝对不可少。官之为官,也实在是难矣!既然是 官身,就要限制更多的人身自由, 压抑更多的人之本性。 戏文中描述做官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汉字笔顺的课件
- 汉字的构造及分类课件
- 广东省肇庆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 工厂车间承包合同(5篇)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二中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史记》的当代价值转换知到智慧树答案
- 年度个人先进工作总结
- 《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基础》知到智慧树答案
- 能源环保产业前景分析报告
- 2024年秋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一起做游戏 教学课件
- 《石膏的护理》课件
- 护理法律相关案例分析
- 2025版《折弯机安全操作规程》全
- 2024版标准性二手车贷款合同模板(含车况鉴定)3篇
- 孕期阴道炎的健康宣教
- DB32-T 4467-2023 南美白对虾小棚养殖尾水生态化处理技术规程
- 31个工种安全技术交底
- 人工智能概论课件完整版
- 管道承诺质量保证书范本
- 门窗订购电子合同模板
- 渠道衬砌施工方案(渠道预制混凝土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