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题画诗 鉴赏 ? 题画诗,是中国画与诗歌 联姻的产物,在我国有着悠久 的历史。题画诗把无声的画和 有声的诗巧妙地融为一体,从 而使画意与诗情相映成趣,相 得益彰。题画诗的鉴赏要注意 以下两点: 一是运用想象,再现画面画面 ? 题画诗的共同特点往往是将静止 的画面写得活灵活现,写得画中 之物如在目前,让即使没见过画 的人也能想象得到画面的图景, 诗与画交相辉映。 要分清画境和实境 真实景 画面景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宁夏 ? 题李世南画扇 蔡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 隔坞闻钟觉寺深。 注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蔡肇(?1119): 字天启,丹阳(今
2、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瓮:这里指水瓮。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 山坞。 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1分;三至四种景物的,给2分;五 至六种景物的,给3分。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气氛的,给2分。 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 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3分 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2分 二是借题发挥,抒怀咏志。 ? 题画诗大多是一方面对画中的 某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 阐发画意;另一方面抒发自己的感 情,表白自己的心志,寄托深沉的 感慨,或是宣
3、泄内心的不满。 如杜甫的画鹰: ?不同的不同的绘画题材绘画题材在中国画家的笔下,往往是在中国画家的笔下,往往是 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如 ?梅之冷艳高雅、 ?竹之清雅高贵、 ?兰之坚贞高洁、 ?菊之不畏风霜、 ?山水之逸士优游、 ?渔家之闲适自在. 因此读题画诗也要注意因此读题画诗也要注意“意象意象”。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歌刻画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 辞手法?诗人借以表现了怎样的志趣?请作简要赏析。 答:刻画了梅花淡雅朴素、高洁清秀的特点。 诗的后两句运
4、用了拟人手法,赞颂了梅花 的高洁品格,反映了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 合污的志趣。 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 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6分) ?1.“水潺潺”声音的描写, 2.“秋风瑟瑟”声音的 描写,3.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 4.远处寺庙 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的好处是: 1.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 2.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 隔坞闻钟觉寺深。 宁夏卷第二题 题画诗歌常见手法题画诗歌常见手法 ?描写手法:虚实结合 ?抒
5、情手法: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修 辞:比喻、拟人、对比 ?其 他:联想、想象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 本诗是题画诗,诗中运用了 多种表现手法, 请就其中的一种加以赏析。(5分) 答案一:托物言志。答案一:托物言志。 ? 诗人借画中之竹抒情,把萧萧 的竹声与民间疾苦声联系在一起, 表达了做好民众父母官的心声; 又由于这幅画是送给上司大中丞 的,所以又有几分劝勉劝勉之意蕴涵其 中。 答案二:虚实结合。 ? 画中之竹是实,萧萧的竹声 与民间疾苦声是虚;画上的一枝 一叶是实,而它所关联的百姓情
6、 感是虚。以眼前实的画面,点示 出应该关注的民间疾苦,巧妙自 然且意味深长。 答案三:比喻。 ? 如把竹之“萧萧”声比喻为百 姓的“疾苦声”;用“一枝一叶” 比喻百姓生活中的琐细小事, “一枝一叶总关情”暗含着一个 “当官应为民着想”的关心民生 的问题。 苏东坡说: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 实战高考实战高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辽宁2011 ? 题郑防画夹五首(其一) 黄庭坚 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惠崇:北宋僧人,画 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潇湘:指湘江
7、,流入洞庭湖。 1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6分) 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画, 画面上烟雨笼罩湖面,天上 掠过归雁;进而作者仿佛已由画境置身于现实的湖上, 望着归雁,就想唤一条小船归去;突然,耳旁响起朋友 的声音:这是一幅画。于是作者才发现自己是将画境当 作真景了。 作者从画面引出真景,再从真景返回画境 2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 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 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 ?请简要说明理由。 (5分) ?不恰当。表面看,这首诗确有不合常理处, 但其实十分高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因欣赏 画中景色而产生幻
8、觉的一种独特感受,从而 赞赏画的高度逼真。批评者却未能领悟诗的 这种佳趣。 答出诗表面不合理其实很高妙的,给2分;能简要说明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认为前人的说法恰当,只要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赏析】【赏析】 ?题郑防画夹共有五首,是作者题咏郑防画夹 中作品的诗,这是第一首。郑防是藏画的人,画 夹大概相当于现代的集锦画册之类。夹大概相当于现代的集锦画册之类。 ?这首诗题惠崇的画。惠崇是僧人,能诗善画。 图绘宝鉴说他图绘宝鉴说他“工画鹅、雁、鹭鸶工画鹅、雁、鹭鸶”;图;图 画见闻录说他“尤工小景,为寒江远渚,潇洒 虚旷之象,人所难到”。正因为惠崇的山水、花 鸟饶有诗意,才格外引起诗人品
9、题的兴味。王安鸟饶有诗意,才格外引起诗人品题的兴味。王安 石、苏轼都有诗题咏他的画。苏轼的七绝惠崇 春江晚景,更是脍炙人口。黄庭坚这首诗的首 句六字,既点明画的作者,又描绘出画境。句六字,既点明画的作者,又描绘出画境。 ?画中景物画中景物并不止“烟雨”、“归雁”,但作者 有意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诗中给人们展现了 一幅烟雨归雁图。二三句承上,一气而下,写 因欣赏画中景色而生幻觉:恍惚之间,好像坐 在潇湘、洞庭的烟波之上,目送行行归雁,乡 情油然而生。诗人很想唤一叶扁舟,回归故乡。 第三句中的第三句中的“唤唤”字,有的版本作字,有的版本作“买买”。 “买”字不如“唤”字灵活。这三句不仅笔致 疏朗轻
10、淡,传写出画中的“虚旷之象”,而且 化画境画境为实境,融入思归之情思归之情。第四句从前三 句中跌落,描写诗人身心已沉浸于幻境之中, 忽听得友人说:“这是丹青!”才恍然省悟, 知道错把画境当作真境。这样结尾,峰回路转, 饶有情趣。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郭熙林泉高 致),诗画有相通之处。因此,诗歌可再现画 境。但以诗题画,一般不宜于全写真境,更不宜 全写画境。全写真境,变成了山水景物诗,不成 其为题画诗;全写画境,用诗句一一描述画中景 物,无异于舍弃诗歌的想象和抒情之长,容易写 得呆滞而无生气。沈德潜说杜甫题画诗“全不粘 画上发论。如题画马、画鹰,必说到真马真鹰, 复从真马、真鹰发出议论。后人可以为式。” (说诗晬语)他的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 歌,便从画面引出真景,又由真景返回画景。 黄庭坚这首诗,便学习了杜甫题画诗的手法,使 画中之景与画外真景水乳交融,并同人的感情发 生交流。 ? 题画竹题画竹 郑燮 且让青山出一头,疏枝瘦干未能遒。且让青山出一头,疏枝瘦干未能遒。 明年百尺龙孙发,多恐青山逊一筹。 诗中的“龙孙”指什么?请分析本诗是如何运用 对比手法来揭示哲理的。对比手法来揭示哲理的。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答:“龙孙”指的是初长的幼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电力负荷控制员高级工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CAAC执照理论复习考试总题库及完整答案
- 安全管理目标及保证措施
- 财经基本技能实训
- 2025版淋巴瘤症状解读及护理措施
- 2025版男性不育症状解析及护理培训
- 风险管理方法矩阵
- 阿根廷经济介绍
- 东莞工厂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中医儿科执医试题及答案
- DB11-T 1754-2024 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规范
- 《项目管理培训模板》课件
- 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五年级英语上学期期中达标测试卷(一)含音频听力+答案解析
- 旅游安全管理培训
- 羽毛球培训机构简介
- 采购石子协议
- 2024年历史教案:跨学科的教学方法与实践
- 国开药物化学(本)形考2
- 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方法验证报告
- 2024制冷系统管路结构设计指导书
- NB∕SH∕T 0941-2016 精密铸造专用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