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县板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0001_第1页
平利县板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0001_第2页
平利县板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0001_第3页
平利县板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0001_第4页
平利县板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000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陈益军(工程师) 刘文锋(助理工程师) 邱茂慈(工程师) 曾启勇(高级工)陕西省平利县板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人员: 黄立刚(工程师) 陈宏儒(工程师) 凌受松(助理工程师) 周 盛(助理工程师) 史右东(高级工)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概要1.1.1 项目名称平利县板栗基地建设1.1.2 主管单位平利县林业局1.1.3 组织实施单位 平利县林业局1.1.4 项目建设单位 平利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1.1.5 项目性质低产改造嫁接板栗1.1.6 项目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 3年(2012 年 2014 年)1.1.7 项目规模 低产改造嫁接板栗良种示范基地 10 万亩1.1.8 项目建设主要

2、内容 在平利县城关镇、长安镇、兴隆镇、洛河镇、三阳镇、兴隆镇、广佛镇、老县镇、西河乡、女娲山乡以安栗一号、安栗二号板栗良种为主的板 栗嫁接示范基地 10 万亩(低产改造 5 万亩),其中:城关镇 1 万亩、长安 镇 1 万亩、兴隆镇 1 万亩、洛河镇 1 万亩、三阳镇 1 万亩、兴隆镇 1 万亩、 广佛镇 1 万亩、老县镇 1 万亩、西河乡 1 万亩、女娲山乡 1 万亩。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 . 1项目背景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 :“陕南要突破发展、要充分发 挥陕南地区自然环境优美,生物和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建设绿色产业 基地为重点,实现陕南突破发展的思路” 。 平利

3、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这 一千载难逢的机遇, 充分发挥林业在实现绿色产业突破发展中的作用 .把板 栗基地建设作为我县林业产业建设的骨干项目之一 , 以此来建设绿色平 利,加快平利经济发展 ,实现我县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平利地处全国板栗分布的中心地带,境内板栗资源丰富,品种多样。90 年代以来,县委、县政府把板栗生产列入平利县财源建设的骨干项目, 先后推广嫁接了“安栗一号、安栗二号”两个板栗优良品种,并先后在平利 县城周边 8 个乡镇推广,累计推广嫁接面积 3 余万亩,年产板栗 60 余万 公斤,年产值达 360 万元。板栗已成为平利县农民增收的骨干项目之一。2 . 2项目建设必要性板栗是我国重要

4、的木本粮食树种,也是传统的出口商品。栗实营养丰 富,甘美适口,既可炒食,又可加工成系列产品。平利地处全国板栗最佳 适生区之一,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板栗,不仅对调整我县农村 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都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人口多,耕地相对较少的平利,发展木本 粮食板栗,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但是,平利嫁接板栗生产还存在着一 些问题,一是管理水平不高,重嫁接轻管理现象比较突出,单产低 , 效益 差。二是贮藏保鲜能力不足,特别是板栗加工及系列食品开发还是空白, 与板栗生产的发展不相适应。 平利板栗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 ,必将有力推动 我县板栗产业化

5、步伐 ,为我县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3.1 自然条件优越平利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大巴山北坡,汉水南岸,东临湖北省竹溪 县,南靠镇坪县和重庆市城口县,西依岚皋县,北连汉滨区、旬阳县,是 连接鄂、渝、陕的咽喉。东西宽 60 公里,南北长 96 公里。地理坐标东经 108 58-109 33、北纬 31 51-32 37之间。地势南高北低,山峦叠嶂,起伏较大,地貌以中、低山为主,山川丘 陵交错,错落有致。境内最高点化龙山海拔 2917 米,最低点海拔 300 米, 一般地区海拔为 400-1600 米。全县面积 2646 平方公里,其中浅丘、山地占总面积的 70% ,平坝占

6、总面积的 1%,水域占总面积的 1% ,陡坡、高山占总面积的 28%。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 充沛,年降雨量 1013mm ,但多集中在 6-9 月,占年均降水量的 57% 。光 热资源丰富,年均日照时数为1736小时;年平均气温13.9 C,极端最高 气温40C,最低气温-11.2 C,无霜期250天左右,10C积温在4000 C 以上。主要灾害性天气是干旱、暴雨和低温冻害等因素均达到了板栗生长 发育的最佳条件。3.2 资源丰富,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板栗资源在我县 9 镇3 乡都有大量的天然分布,尤以海拔 1100 米以 下地区是板栗资源的集中分布区,近几年

7、来,全县累计栽植实生板栗苗 6 万亩,建立良种示范基地 600 余亩。为板栗良种基地建设奠定了的基础。 同时,野生板栗面积达 16 万亩达需改造,生长在土壤较薄的荒山地段, 不与农业争地,这是一条解决平利县人多地少矛盾非常有效的途径。在巴 山海拔 1100 米以下,发展板栗生产,向荒山和退耕地要粮,既绿化了荒 山,又增强了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灾年农民温饱和社会稳定。 同时全县有大于 25以上的退耕地 22.76 万亩,都能适应板栗生长,发展 板栗既满足了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又能增加农民收入,是一个一举多得 的好项目。3.3 市场潜力大。板栗在国内外县场看好,价格不断上涨。 80 年代每

8、公斤板栗卖到 1 元多钱,90 年代涨到 4 元多。近年来,每公斤板栗县场销售价在 5 元以上。 特别是安栗一号、安栗二号板栗市场更为紧俏,常常在产地被收购一空。 我国板栗品质优良, 属于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深受日本、 东南等国家青睐。 我国目前出口能力,仅能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一半,而且需求量呈上升趋 势。特别是我国已加入世贸 ,为板栗生产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板栗 贮藏保鲜和系列食品的开发 ,板栗的利用领域将进一步扩大。3.4 技术力量雄厚。目前全县从事板栗的技术人员达 60 余人,其中:具有中高级技术职 称的有 12 余人,经过 10 多年的努力,全县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 农民

9、技术队伍, 在板栗栽培和新技术推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 编印了板栗丰产栽培技术材料,录制板栗丰产栽培技术录像。以 板栗低产林改造、安栗一号、安栗二号板栗良种选育为主的一批科 研和推广项目获得了省、县科技成果奖。3.5 群众积极性高。 由于板栗具有结果早、栽培管理方便而深受群众欢迎。近年来,栗区 广大群众通过购买、承包荒山荒地等形式,大力营造板栗园,先后涌现出 了一批以板栗为主的专业乡镇和板栗种植大户,全县建成万亩乡镇 3 个, 300 亩以上的板栗专业大户 10 户,掀起了一个群众性的板栗生产高潮。第四章 项目区概况4.1 自然地理概况项目区主要分布在平利县境内的 9镇 3乡, 平

10、利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 大巴山北坡, 汉水南岸,东临湖北省竹溪县, 南靠镇坪县和重庆市城口县, 西依岚皋县,北连汉滨区、旬阳县,是连接鄂、渝、陕的咽喉。东西宽 60 公里,南北长 96 公里。地理坐标东经 108 58-109 33、北纬 31 51-32 37之间。地势南高北低,山峦叠嶂,起伏较大,地貌以中、低山为主,山川丘 陵交错,错落有致。境内最高点化龙山海拔 2917 米,最低点海拔 300 米, 一般地区海拔为 400-1600 米。第五章 项目建设内容5.1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 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主体

11、,以科技创新为动 力,紧紧围绕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和农业主导产业这个中心,以良种推广、 栗园管理、病虫害防治及贮藏保鲜为基本内容, 从抓丰产示范园建设入手, 突出抓好关键技术的普及推广,加快板栗建设步伐 .5.2 项目建设原则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原则。2、科学规划、适地适树、主攻单产,提高效益的原则。3、良种与良法相结合的原则。4、依靠科技创新,立足实际,主攻难点、重点突破的原则。5.3 项目建设目标2012 2014 年在平利县的城关镇、长安镇、兴隆镇、洛河镇、三阳 镇、兴隆镇、广佛镇、老县镇、西河乡、女娲山乡建立以安栗一号、安栗 二号板栗良种嫁接示范基地 10 万亩(低

12、产改造 5 万亩),其中:城关镇 1 万亩、长安镇 1 万亩、兴隆镇 1 万亩、洛河镇 1万亩、三阳镇 1 万亩、兴 隆镇 1 万亩、广佛镇 1 万亩、老县镇 1 万亩、西河乡 1 万亩、女娲山乡 1 万亩。在县林技中心建立一处年贮藏能力 50 万公斤的贮藏保鲜库。 通过推广嫁接安栗一号、安栗二号等板栗良种及垦复、施肥、修剪、病虫防治为重点的板栗高产栽培技术,到项目期末,使全县嫁接板栗面积 由现在的 3 万亩增加到 13 万亩,平均亩产由现在的 12 公斤,提高到 24 公斤,丰产示范园亩产达 300 公斤以上,总产由现在的 72 万公斤,提高 到 264 万公斤,增长 3 倍,产值由现在的

13、720 万元,增长到 2640 万元。 同时,通过栗粮间作,栗草(牧草)间作,可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使生 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为全县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 发挥重要的作用。5.4 项目建设技术措施5.4.1 推广优良品种推广嫁接以安栗一号、安栗二号等板栗良种为主的优良品种5.4.2 接穗蜡封处理及保鲜技术。选用 3 5 个饱满芽,长 1520 厘米,粗 0.6 1 厘米的一年生结果 枝做接穗,蜡封处理后,采用低温沙藏保鲜,这样不仅延长了嫁接期,而 且有效地提高了嫁接成活率。5.4.3 栗园管理技术。一是推广栗园间作,针对栗园投产初期或未投产前,树间空隙大的特 点,通过间作豆类粮

14、食作物,不仅弥补了栗园早期收入不高的缺陷,而且 起到了以耕代抚,促进栗树的正常生长;二是推广板栗矮化栽培技术,即 在苗木栽植时,通过对苗木主根进行断根处理,投产后进行隔年重修剪、 每年轻修剪,有效地控制了树体高度,达到矮化高产的目的;三是抓好栗 园垦复、施肥技术的推广,特别是注重磷、硼等肥料的施入,促进栗树的 正常生长;四是搞好板栗病虫害综合技术的推广,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 兼顾化学防治措施, 每年在秋冬季节结合修剪, 对栗园进行一次卫生清理, 集中烧毁枯枝落叶、空苞等。同时在板栗收获季节对采收的栗苞及时进行 薰蒸处理,消灭了虫源,有效地控制病虫的蔓延危害。第六章 项目建设目标、地点和期限6.

15、1 项目建设目标低产改造嫁接良种板栗基地 10 万亩;培训农民技术人员 0.9 万人次。6.2 项目建设地点按照交通便利、 土地资源丰富、 土层深厚肥沃、 集中连片、 适地适树、 海拔 1100 米以下,重点安排在城关镇、长安镇、兴隆镇、洛河镇、三阳 镇、兴隆镇、广佛镇、老县镇、西河乡、女娲山乡板栗基地 5 万亩。6.3 项目建设年限平利县板栗嫁接基地建设分三年实施完成, 从 2012 年起到 2014 年完 成基地建设, 2012 年嫁接 4 万亩, 2013 年嫁接 3 万亩; 2014 年嫁接 3 万亩。科技培训分三年完成,每年培训 0.3 万人次,培训农民技术人员 0.9 万人次。第七

16、章 投资估算7.1 项目总投资按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有关标准,结合现行市场价格,估算项目总投 资 1725.5 万元。其中 : 接穗费 150 万元, 嫁接费 500 万元 , 清林砍灌费250 万元 ,肥料农药等费用 500 万元,管理及不可预见费 275.5 万元,板栗 保鲜库 50 万元。7.1.1 接穗费 按每亩嫁接 100 株,每支接穗 0.15 元计算,每亩接穗费 15元, 嫁接 10 万亩板栗,共需接穗费 150 万元。7.1.2 嫁接费 按每亩嫁接用工 1 个,每个劳动日值 50 元计算 ,每亩嫁接费 50 元, 嫁接 10 万亩板栗共需 500 万元。7.1.3 清林砍灌费 按

17、每亩清林砍灌用工 1 个,每个劳动日值 50 元计算 ,每亩清林砍灌费50 元 , 清林砍灌 5 万亩共需 250 万元。7.1.4 肥料农药等费用 按每年施肥 1次,每次每亩 40元;每年防治病虫害 2次,每次 5元计算, 每亩投资 50 元,共需投资 500 万元。7.1.5 其他费用科技支撑费 按总投资的 5% ,投资 72.5 万元。规划设计费 按总投资的 2% ,投资 29.0 万元。工程监理费 按总投资的 2% ,投资 29.0 万元。管 理 费 按总投资的 5% ,投资 72.5 万元。 不可预见费 按总投资的 5% ,投资 72.5 万元。7.1.6 资金来源: 项目建设总投资

18、 1725.5 万元, 其中:1.申请国家无偿投资 1380.4 万元 , 占项目总投入的 80%;2 地方财政配套 345.1 万元, 占项目总投入的 20% 。第八章 效益分析8.1 生态效益板栗生长寿命长,抗干旱,耐瘠薄且萌发能力强,是荒山和干旱地区 造林的理想树种。该项目的实施,可有效改善荒山造林的林种结构,对改 善项目区生态环境,保持水土等方面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8.2 经济效益项目建成达产后,按平均亩产种子 50 公斤,每公斤板栗按 2 元计算, 年产量可达 1500 万公斤,年产值可达 0.30 亿元。8.3 社会效益加快板栗的发展,既是应对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

19、题的重要举措,同时也符合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的目标,对实现林业 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大力培育和发展板栗等经济林建 设。将能显著提高农民收入,同时对于人口多,耕地相对较少的平利,发 展木本粮食板栗,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项目建成后,可吸纳基地周围 剩余劳动力,给他们提供一个增加家庭收入的机会,还可解决部分下岗职 工再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促进社会稳定, 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第九章 项目实施的保障措施9.1 政策保障国务院关于扩大内需拉动社会经济稳步快速增长 , 为板栗基地建设的 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陕南绿色突破发展的有 关政策 ,保证了板栗基地建设的可行性。9.2 加强组织领导今年国家扩大内需开发新的项目,是国家拉动经济建设,为此,县、 乡应切实加强领导,分别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县领导小组由县人民政 府主管县长任组长、县林业局局长任副组长,成员有各乡镇主管林业乡镇 长,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各乡、镇林业站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 小组设专门的办公室,工作人员由县、乡镇人民政府有关人员及林业干部 组成。项目实行目标管理,各乡镇主管林业为第一责任人,由县政府与各 乡镇签订目标责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