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6)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导学案(2)_第1页
部编版(2016)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导学案(2)_第2页
部编版(2016)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导学案(2)_第3页
部编版(2016)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导学案(2)_第4页
部编版(2016)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导学案(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 最新教学资料部编版初中语文 3 *安塞腰鼓 【知识与技能】 1.词语积累。 2.体会排比、反复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恢弘的气势,理解其中包含的情感和深意。 2.品析关键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对高原生命的热烈赞颂,对民族精魂的礼赞,感受生命的律动和力量,从而热 爱生命,热爱生活。 1.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韵律和恢弘的气势。 (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的片断) 2品味语句,体会语言的节奏美、 诗意美。 3.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 精品文档 就是我国大西北黄土高原上有着 我们谁都会觉得它

2、美、 好、精彩。 就让 同学们, 刚才我们观看的这一段如火一样热烈的舞蹈, “天下第一鼓”美称的安塞腰鼓。 在这样激越的舞蹈面前, 可是真要我们用文字去描述这舞蹈, 却又会觉得很难很难,会感到言语的匮乏。那么, 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七课安塞腰鼓 ,去欣赏作家刘成章的精彩文笔吧! 二、资料助读 刘成章, 1937 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当代作家。 1961 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七种散文集子,其中 羊想云 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著作还有转九曲 高跟鞋,响过绥德街头 黄土情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标出段意,借助工具书,扫除

3、字词障碍。 教师利用多媒体提示学生积累词语。 2快速阅读全文,理清结构,概括内容。 鼓” 按照安塞腰鼓表演的程序, 将全文划分为三个部分; 并以腰鼓为线, 用“ 形式的短语概括三部分的内容。 的腰 安静的腰鼓( 14) 宏伟的场面( 513) 雄壮的响声( 1417) 安塞腰鼓 激越的腰鼓( 527) 击鼓的后生( 1822) 奇丽的舞姿( 2327) 寂静的腰鼓( 2830) 第二部分分层理由: 句子“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出现四次, 充当层次标志, 自然将第二 部分分成四层。 四、合作研讨,确定集体朗诵方案 1将学生就近成立六人小组,分组商讨朗诵方案并进行组内试读。 2各小组之间交流朗诵方

4、案,确定最佳方案。 3教师引导学生研讨: (1)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应怎样读?适宜多少人朗读?为什么? 第一部分应满怀期待之情, 读得沉稳些, 中速而不乏力量。 因为第一部分写的是腰鼓表 演前的准备,腰鼓尚未敲响,后生们正在积蓄激情,等待爆发。 第三部分朗读时要读出若有所思的情绪, 稍慢, 轻声。 因为这一部分描写的是腰鼓表演 突然结束时人们的心理感受, 大脑仍在回想刚才火烈的表演, 心灵仍沉浸在表演的激情之中, 还没有回过神来,场面上一片寂静。 第一部分应由一名男生朗诵,第三部分则可让一名女生朗诵。 (2)第二部分应如何读?为什么? 第二部分,整体要读得激越、昂扬、饱满、迸发、快而有节奏感,刚

5、健有力。这是根据 腰鼓表演的特点和文章语言的特点决定的。 (3)从文中挑出形容安塞腰鼓的词语或句子,了解安塞腰鼓的特点。 文中形容腰鼓表演特点的词语有:豪放的、雄浑的、火烈的、容不得束缚的、使人叹为 观止的、激扬而飞动的、痛快了山河的、蓬勃了想象力的、充满激情与力量的、凝聚生命力 量的、象征黄土高原人元气与神魂的等等。 (4)从句式和修辞角度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 文中运用了大量的短句,营造出一种激越的气氛。 文中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加上又多是短句,使文章的语言气势充沛、 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排比, 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 意思密切关联的一组句子或词语排列起来,以 增强语势

6、, 加深感情。 文中的排比运用在句内、 句间、 段间, 不仅交错出现, 而且一连很多。 如“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等, 层层递进,排山倒海般让人透不过气来。又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 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 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 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 是强健的风姿” 一段排比句,对偶工整,气势昂扬;再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一连用三个排 比段,犹如江河一泻千里,不可遏止。 反复, 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 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在文中常与排 比结合使用。如“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就突出

7、了要冲破束缚、阻碍的 强烈愿望。 五、教师小结 本文语言铿锵激昂、 急促有力、 感情强烈,气势充沛,完美地表现了安塞腰鼓舞蹈的特 色,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第 2 课时 、质疑探究 学生提出疑问,合作探究。 1“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作者用这几个字组成短句作为文章的开头,有什么作用? 用“茂腾腾”来形容后生, 有一种耳目一新的美感。 “后生”, 年轻的生命, 如日中天, 光辉耀眼,“茂腾腾” 沸腾着生命的激情, “茂腾腾的后生” 简洁传神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 情奔放。 2如何理解“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这几句?这一段中运用排比修辞 有什么表达效果? 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 力

8、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运用排比句, 展示了一场壮阔、豪 放、火烈的舞蹈安塞腰鼓, 作者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生命和力量的咏叹和礼赞, 同时也 强调了安塞腰鼓使人产生的联想和感悟。 3“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一句中“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 “撞开”什么?是什么“束缚” “羁绊” “闭塞”了 “那么一股劲”? “那么一股劲”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 让人“遗落了 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 4“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

9、居然可 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 他们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 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这是他们力量的源泉。 5“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为什么说“多水的 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现柔媚的风格,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载原始、粗犷的生命力量的“厚 土”。 6“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鸡啼”? 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时以“鸡啼”反衬寂静。 (也可认为这是写实) 7.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

10、歌颂西北汉子? 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拥有雄睨世界的辉煌文明。 在今天,凝重的土地,贫困的生活,西北好像落伍了。但是,“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 躯体,并没有因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复生的生命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腾, 终有一天会喷发的。 这里的人们是有希望的, 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 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 二、领会主旨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本文主旨可作多角度理解: 1 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这股力量,由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 2 表现要冲破阻碍、束缚的强烈渴望。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 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因 袭重负的力量。 3歌颂阳刚之美。“一群”“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的“茂腾腾的后生”,他们“释 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表现了一种独特的美。 4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遗落了一切冗杂”,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 硬的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