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一章第5课时地球的圈层结构_第1页
必修一第一章第5课时地球的圈层结构_第2页
必修一第一章第5课时地球的圈层结构_第3页
必修一第一章第5课时地球的圈层结构_第4页
必修一第一章第5课时地球的圈层结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第5 5课时课时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频考点突破高频考点突破考点一考点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内部圈层 基础梳理基础梳理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内部圈层 1.1.地震波地震波概念: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概念: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 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即为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即为 地震波地震波特点:传播速度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特点:传播速度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分类分类纵波(纵波(P P波)传播速度波)传播速度 ,通过,通过 、 、 传播传播横波(横波(S S波)传播速度波)传播速度 ,只能通过

2、,只能通过_ 传播传播快快固体固体液体液体气体气体较慢较慢固体固体2.2.不连续面不连续面概念:地震波传播速度突然发生变化的面概念:地震波传播速度突然发生变化的面分类分类莫霍界面:地面下平均莫霍界面:地面下平均 处处古登堡界面:地下古登堡界面:地下 处处3333千米千米2 9002 900千米千米3.3.圈层划分圈层划分地壳地壳地幔地幔上地幔上地幔下地幔下地幔莫霍界面莫霍界面地核地核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古登堡界面古登堡界面外核外核内核内核地壳的结构特征及内部差异地壳的结构特征及内部差异(1 1)地壳在地球表面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两部)地

3、壳在地球表面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两部分,其中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厚度不均分,其中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厚度不均是地壳的结构特征之一。是地壳的结构特征之一。(2 2)地壳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硅铝层,一般只在)地壳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硅铝层,一般只在大陆地壳部分存在,是一个不连续圈层;下层为硅大陆地壳部分存在,是一个不连续圈层;下层为硅镁层,是一个连续圈层,因此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镁层,是一个连续圈层,因此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也是地壳的特征之一。也是地壳的特征之一。(3 3)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是岩浆的主要发源)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深化探究深化探究(4 4)

4、岩石圈的范围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岩石圈的范围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软流层是由塑性物质组成的。壳,软流层是由塑性物质组成的。1.1.关于地壳和岩石圈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关于地壳和岩石圈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岩石圈就是整个地壳岩石圈就是整个地壳B.B.岩石圈为地壳的一个组成部分岩石圈为地壳的一个组成部分C.C.地壳和上地幔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D.D.地壳为岩石圈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岩石圈的厚地壳为岩石圈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岩石圈的厚 度大于地壳度大于地壳解析解析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构成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构成岩石圈

5、。强化专练强化专练D考点二考点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基础梳理基础梳理1.1.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 、 、 。2.2.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 是是 和和 。3.3.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 但但 的圈的圈层。它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水圈的层。它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4.4.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 的总称。它占有大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气圈的 、

6、水圈的、水圈的 和岩石圈的和岩石圈的 。它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它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 大气圈大气圈水圈水圈生物圈生物圈氮氮氧氧连续连续不规则不规则生存环境生存环境底部底部全部全部上部上部学法指导学法指导1.1.列表说明外部圈层的含义、分布、特征列表说明外部圈层的含义、分布、特征 含义含义 分布分布组成组成其他特征其他特征 大大气气圈圈 包围着地球,包围着地球,由气体和悬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复杂系统 地球大地球大气上界气上界至地表至地表 气体和气体和悬浮物,悬浮物,主要由氮主要由氮和氧组成和氧组成 是地球自是地球自然环境的

7、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重要组成部分部分 水水圈圈 由地球表层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则的圈层 地表、地表、地下、地下、大气和大气和生物体生物体中中 地表水、地表水、地下水、地下水、大气水、大气水、生物水生物水等等 水圈里的水圈里的水处于不水处于不间断的循间断的循环运动之环运动之中中 生生物物圈圈 地球表层生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环境的总称 大气圈大气圈的底部、的底部、水圈的水圈的全部和全部和岩石圈岩石圈的上部的上部 生物及其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生存环境 生物圈与大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气圈、水圈、岩石圈相互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是有影响,

8、是有生命存在的生命存在的圈层圈层 2.2.生物圈的特殊性生物圈的特殊性(1 1)生物圈是有生命存在的圈层,而其他的圈层如大)生物圈是有生命存在的圈层,而其他的圈层如大气、水、岩石都是生物生存的无机环境。气、水、岩石都是生物生存的无机环境。(2 2)从范围上看,生物圈与众不同,它与其他圈层交)从范围上看,生物圈与众不同,它与其他圈层交错分布,其界线不像其他圈层那样分明,是一个跨圈层错分布,其界线不像其他圈层那样分明,是一个跨圈层的圈层。的圈层。(3 3)生物圈不仅包括了地球上的全部生物,而且包括)生物圈不仅包括了地球上的全部生物,而且包括了生物生存的无机环境,因此,它的组成与结构与其他了生物生存

9、的无机环境,因此,它的组成与结构与其他圈层相比最为复杂。圈层相比最为复杂。2.2.有关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有关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所有生物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所有生物B.B.生物圈是和地壳完全平行的、包围在地壳外围的生物圈是和地壳完全平行的、包围在地壳外围的 一个圈层一个圈层C.C.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及岩石圈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及岩石圈 的上部,它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的上部,它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的结果相互影响的结果D.D.岩石中生物没办法生存,因此生物圈与岩石圈没岩石中生物没办法生存,因此生物

10、圈与岩石圈没 有联系有联系强化专练强化专练解析解析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称,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一个跨圈层的圈层,并且和这些圈层之间上部,是一个跨圈层的圈层,并且和这些圈层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答案答案 C考向一考向一 地震波特点及应用地震波特点及应用【例例1 1】 在不同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不同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科学家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探知

11、地球内部结构的,据此回答(传播速度的变化探知地球内部结构的,据此回答(1 1) (2 2)题。)题。(1 1)下列有关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下列有关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震波波速突然变化处,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地震波波速突然变化处,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 在很大差异在很大差异B.B.地震波向下传播的过程中,波速一直在增加地震波向下传播的过程中,波速一直在增加C.C.地震波中的横波不能通过软流层地震波中的横波不能通过软流层D.D.在任一深度都是横波的速度大于纵波在任一深度都是横波的速度大于纵波试题考向调研试题考向调研解析解析 由于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12、,由于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根据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可以推测该处上下层根据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可以推测该处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横波能通过软流层传播;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横波能通过软流层传播;在任一深度,横波的速度都小于纵波。在任一深度,横波的速度都小于纵波。答案答案 A(2 2)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正确叙述是()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正确叙述是( )A.A.划分地壳和地核的是古登堡界面划分地壳和地核的是古登堡界面B.B.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C.C.在莫霍界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在莫霍界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突

13、然下降,横波 则完全消失则完全消失D.D.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解析解析 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在古登堡界面下,纵波的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增加;在古登堡界面下,纵波的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这两个界面分别是地壳和地幔、地幔和则完全消失。这两个界面分别是地壳和地幔、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地核的分界面。答案答案 D反思归纳反思归纳地球的圈层结构所涉及知识较多,记忆量大,且这地球的圈层结构所涉及知识较多,记忆量大,且这些知识之间都是并列关系,如纵波与横波、内部圈些知识之

14、间都是并列关系,如纵波与横波、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等,因此在学习时应多通过对比、列层与外部圈层等,因此在学习时应多通过对比、列举比较等方法进行,这样既有助于搞清它们之间的举比较等方法进行,这样既有助于搞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也有助于加深知识的记忆,避免出现区别与联系,也有助于加深知识的记忆,避免出现知识间的相互混淆。知识间的相互混淆。【预测预测1 1】 浅层地热能是在太阳能照射和地心热产生浅层地热能是在太阳能照射和地心热产生的大地热流的综合作用下,存在于地壳下近表层数的大地热流的综合作用下,存在于地壳下近表层数百米内的恒温层中的土壤、砂岩和地下水里的低温百米内的恒温层中的土壤、砂岩和地下水里的

15、低温地热能。浅层地热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资源,其地热能。浅层地热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资源,其开发利用对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开发利用对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据此回答(据此回答(1 1)(3 3)题。)题。(1 1)浅层地热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浅层地热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 )A.A.地壳地壳B.B.地幔地幔C.C.地核地核D.D.软流层软流层(2 2)浅层地热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浅层地热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 )A.A.太阳辐射太阳辐射 B.B.地面辐射地面辐射C.C.大气辐射大气辐射D.D.地球内部地球内部(3 3)对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对浅层地热

16、能开发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A.浅层地热能太分散,根本不可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太分散,根本不可开发利用B.B.浅层地热能属可再生能源,可循环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属可再生能源,可循环开发利用C.C.浅层地热能分布普遍,目前人们已普遍使用浅层地热能分布普遍,目前人们已普遍使用D.D.浅层地热能虽可开发,但由于技术要求高,目前浅层地热能虽可开发,但由于技术要求高,目前 仍处于论证阶段,还未开发利用仍处于论证阶段,还未开发利用解析解析 本题通过浅层地热能开发为背景材料,考查地球本题通过浅层地热能开发为背景材料,考查地球内部结构及能源开发利用。第(内部结构及能源开发利用。第(1 1)题,浅层地热能主

17、)题,浅层地热能主要存在于地表数百米内,在陆地地壳平均深度范围内。要存在于地表数百米内,在陆地地壳平均深度范围内。第(第(2 2)题,浅层地热能埋藏浅,主要来自地球外部太)题,浅层地热能埋藏浅,主要来自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少量来自地球内部。第(阳辐射能,少量来自地球内部。第(3 3)题,浅层地热)题,浅层地热能属可再生能源,目前在某些地区已得以开发利用。能属可再生能源,目前在某些地区已得以开发利用。答案答案 (1)A(2)A(3)B考向二考向二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例例2 2】 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

18、内部结构。据此回答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回答(1 1)(2 2)题。)题。(1 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离地面大约2 9002 900千米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千米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 )A.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B.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C.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D.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

19、差异(2 2)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 ( )A.A.传递声音信号传递声音信号B.B.进行地质探矿进行地质探矿C.C.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D.D.测量山峰的高度测量山峰的高度解析解析 在不同物质组成的介质里,地震波的传播速在不同物质组成的介质里,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其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物质,而纵波度是不同的,其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物质,而纵波可通过固、液、气各态物质,因此,根据地下可通过固、液、气各态物质,因此,根据地下2 9002 900千米处的波速变化可知,该处上下层物质组成存在千米处的波速变化可知,该处上下层物质组成存在较大差异,

20、较大差异,2 9002 900千米以下为非固态物质。同理可知,千米以下为非固态物质。同理可知,如果地下某处存在矿产资源的话,那么它的物质组如果地下某处存在矿产资源的话,那么它的物质组成肯定与周围地区有差异,地震波经过该处时,其成肯定与周围地区有差异,地震波经过该处时,其波速会发生异常变化。波速会发生异常变化。答案答案 (1)D(2)B【预测预测2 2】 新华网新华网20092009年年4 4月月2222消息:今年消息:今年4 4月月2222日是日是世界第世界第4040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纪念世界地球日的主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纪念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题是“认识地球,保障发展认识地球,保障发展了解我们的

21、家园深了解我们的家园深部部”。而直接观察陆壳的。而直接观察陆壳的“大陆科学钻探大陆科学钻探”是伸入是伸入地球内部的地球内部的“望远镜望远镜”,是解决人类发展所面临的,是解决人类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灾害和环境三大问题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资源、灾害和环境三大问题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大陆科学钻探最深的科学井位于江苏省东海县毛北大陆科学钻探最深的科学井位于江苏省东海县毛北村,井深为村,井深为5 1585 158米。据此回答(米。据此回答(1 1)(2 2)题。)题。(1 1)我国科学钻井的深度位于)我国科学钻井的深度位于( )A.A.地幔地幔B.B.地壳地壳C.C.地核地核D.D.软流层软流层(2 2)

22、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实施,被称为)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实施,被称为“伸入地球伸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内部的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我们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成果是通过直接我们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成果是通过直接 观测得到的观测得到的B.B.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地球内部的认识大多是通过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地球内部的认识大多是通过 地球物理等间接方法获得的地球物理等间接方法获得的C.C.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可以揭示整个地球内部的物质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可以揭示整个地球内部的物质 组成与结构构造组成与结构构造D.D.科学钻探并不能有效地监测某些地震活动科学钻探并不能有效地监测某些

23、地震活动解析解析 本题组以第本题组以第4040个地球日主题为背景材料,主个地球日主题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地球圈层结构及意义。第(要考查地球圈层结构及意义。第(1 1)题,该科研钻)题,该科研钻深深5 0005 000多米,而地壳的平均厚度为多米,而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17千米,故千米,故B B选选项正确。第(项正确。第(2 2)题,目前我们人类对地球内部的认)题,目前我们人类对地球内部的认识主要是依靠物理方法间接获得的,大陆科学钻探识主要是依靠物理方法间接获得的,大陆科学钻探成功后可揭示的只是大陆地壳的物质组成等信息,成功后可揭示的只是大陆地壳的物质组成等信息,也可监测地震活动。也可监测地震活

24、动。答案答案 (1)B(2)B题组一:地震波特点题组一:地震波特点 (原创题)(原创题)地球内部的结构,人类无法直接观地球内部的结构,人类无法直接观察,到目前为止,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察,到目前为止,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据此回答据此回答1 12 2题。题。1.1.在地下在地下2 9002 900千米处,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千米处,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可推测地球内部圈层当中为液体的是波完全消失,可推测地球内部圈层当中为液体的是( )A.A.软流层软流层B.B.上地幔上地幔C.C.下地幔下地幔D.D.外核外核考点对应练习考点对应练习2.2.地震发生时,附近轮船上的人

25、的感觉是(地震发生时,附近轮船上的人的感觉是( )A.A.左右摇晃左右摇晃B.B.上下颠簸上下颠簸C.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D.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解析解析 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横波能使人左右摇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横波能使人左右摇晃,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而纵波能使人上下颠簸,晃,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而纵波能使人上下颠簸,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结合题目条件可得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结合题目条件可得出结论。出结论。答案答案 1.D 2.B题组二:地壳的厚度特点题组二:地壳的厚度特点 读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

26、厚度线图”,完成,完成3 34 4题。题。3.3.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A.A.由西向东逐渐增厚由西向东逐渐增厚B.B.由北向南逐渐增厚由北向南逐渐增厚C.C.由东向西逐渐增厚由东向西逐渐增厚D.D.由南向北逐渐增厚由南向北逐渐增厚4.4.图中图中M M和和N N所对应的地形区分别是所对应的地形区分别是( )A.A.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B.B.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四川盆地C.C.黄土高原、汾河谷地黄土高原、汾河谷地D.D.四川盆地、大别山区四川盆地、大别山区解析解析 第第3 3题,由图中等值线的数值可直接读出。第题,由图中等值线的数值可直接读

27、出。第4 4题,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定位可确定题,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定位可确定M M、N N的位置。的位置。CD题组三:地球圈层结构与特点题组三:地球圈层结构与特点5.5.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一 20082008年年5 5月月1212日日1414时时2828分,一个世人永远铭分,一个世人永远铭记的时刻,四川汶川发生了记的时刻,四川汶川发生了8.08.0级特大地震。这场新级特大地震。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地震瞬间袭来,山崩地裂、江河寸断,数度最大的地震瞬间袭来,山崩地裂、江河寸断,

28、数万人被夺去生命,几百万同胞失去家园。万人被夺去生命,几百万同胞失去家园。20092009年年5 5月月1212日日1414点点2020分,纪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纪念分,纪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活动在映秀镇举行。活动在映秀镇举行。材料二材料二 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1 1)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的是( )A.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B.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C.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

29、是地震波中的横波D.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2 2)结合材料二判断两个不连续面)结合材料二判断两个不连续面A A为为 ,B B为为 ,地震波通过,地震波通过B B界面时,波速变化有何特界面时,波速变化有何特征?征?(3 3)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C C ,D+ED+E ,F+GF+G 。(4 4)自己设计图例,并在图中画出岩石圈的范围。)自己设计图例,并在图中画出岩石圈的范围。(5 5)如何推断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是固态还是液)如何推断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是固态还是液态?态?解析解析 第(第(1

30、1)题,地震发生时会释放出巨大能量,)题,地震发生时会释放出巨大能量,主要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由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主要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由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可知,陆地上的人先感受到纵波,后感的传播特点可知,陆地上的人先感受到纵波,后感受到横波。第(受到横波。第(2 2)、()、(3 3)题,结合地球内部圈层)题,结合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图示各字母的位置可判断各字母代表的名称,结构及图示各字母的位置可判断各字母代表的名称,明确明确B B界面为古登堡界面,进而判断地震波通过此界界面为古登堡界面,进而判断地震波通过此界面时的波速变化特征。第(面时的波速变化特征。第(4 4)题,设计好图例后

31、,)题,设计好图例后,根据岩石圈范围画出。第(根据岩石圈范围画出。第(5 5)题,依据纵波和横波)题,依据纵波和横波的特点分析。的特点分析。答案答案 (1 1)A A(2 2)莫霍界面)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古登堡界面 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降,横波完全消失。(3 3)地壳)地壳 地幔地幔 地核地核(4 4)岩石圈指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岩石圈指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画图略。分),画图略。(5 5)由于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三态传播,)由于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三态传播,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因此可以判断:地壳和而横波只能通过

32、固体传播,因此可以判断:地壳和地幔属于固态,地核可能为液态。地幔属于固态,地核可能为液态。基础落实演练基础落实演练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每小题4 4分,共分,共6464分)分) 下图表示全球处在同一日期时,曲线下图表示全球处在同一日期时,曲线ABCABC上的太上的太阳高度为阳高度为0 0。读图完成读图完成1 12 2题。题。1.1.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A.A.(1010N N,0 0)B.B.(2020N N,0 0)C.C.(2020N N,180180)D.D.(1010N N,180180)2.B2.B点正北点正北333333千米处的某点,

33、该日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千米处的某点,该日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幅度是变化幅度是 ( )A.3A.33737B.3B.33030C.16C.163737D.16D.164242解析解析 第第1 1题,曲线题,曲线ABCABC上的太阳高度为上的太阳高度为0 0,说明,说明ABCABC曲曲线为晨昏线,由图中所示纬度判断极点为北极点;从图线为晨昏线,由图中所示纬度判断极点为北极点;从图中分析可知,中分析可知,7070N N以北地区有极昼现象,可以判断太以北地区有极昼现象,可以判断太阳直射阳直射2020N N;由全球处在同一日期可知,;由全球处在同一日期可知,180180经线为经线为0 0时经线,说明太

34、阳直射时经线,说明太阳直射0 0经线,故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经线,故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坐标为(2020N N,0 0)。第)。第2 2题,题,B B点纬度为点纬度为7070N N,B B点点正北正北333333千米处的某点纬度为千米处的某点纬度为7373N N(由纬度相差(由纬度相差1 1,距离相差约距离相差约111111千米得出),那么该日一天中太阳高度千米得出),那么该日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为最大为3737,排除,排除BDBD项。由项。由7070N N以北地区有极昼现象以北地区有极昼现象可知,可知,B B点最小太阳高度为点最小太阳高度为0 0,则其正北,则其正北333333千米处的千米处的

35、某点的最小太阳高度为某点的最小太阳高度为3 3。答案答案 1.B 2.A下图为下图为20102010年年1 1月月2 2月期间,某条经线上月期间,某条经线上1616时的昼夜时的昼夜分布状况(粗线部分为夜,细线部分为昼)。分布状况(粗线部分为夜,细线部分为昼)。A A、B B、C C为经线上的三点,为经线上的三点,B B、C C两点的纬度相同。两点的纬度相同。读图完成读图完成3 34 4题。题。3.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SA.AS段全天为昼段全天为昼B.NAB.NA段全天为夜段全天为夜C.BCC.BC段都是昼长夜短段都是昼长夜短D.CSD.CS段有部分全天为昼段有部分全

36、天为昼4.4.若图中若图中A A点此刻恰好就是某纬线与晨昏线的切点,点此刻恰好就是某纬线与晨昏线的切点,B B点点的纬度为的纬度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则,则C C点的正午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太阳高度为( )A.90A.90-B.+-90B.+-90C.+90C.+90-D.+90D.+90-解析解析 第第3 3题,题,ASAS段上的赤道,有段上的赤道,有1212小时白天,小时白天,1212小小时黑夜,故时黑夜,故A A错;错;NANA段段A A点点1616时正值日落,可以计算时正值日落,可以计算出日出为出日出为8 8时,故时,故B B错;错;BCBC段一部分在北半球,一部段

37、一部分在北半球,一部分在南半球,分在南半球,1 1月月2 2月,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月,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故长夜短,故C C错。第错。第4 4题,已知题,已知B B、C C两点纬度相同,两点纬度相同, 则则C C点的纬度为点的纬度为,A A点此刻恰好就是某纬线与晨昏点此刻恰好就是某纬线与晨昏线的切点,说明线的切点,说明,所以,所以C 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点的正午太阳高度H=90H=90- -(-),因此),因此C 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90-。答案答案 3.D 4.D 图图1 1为为“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其中昆

38、仑站于中昆仑站于20092009年年1 1月月27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图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图2 2为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动示意图”。读图完成读图完成5 57 7题。题。5.5.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A.昆仑站昆仑站B.B.中山站中山站C.C.长城站长城站D.D.南极点南极点6.6.我国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我国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2 2中的中的( )A.A.B.B.C.C.D.D.7.7.近百年来,南极地区冰川消融速度有加

39、快趋势,其原近百年来,南极地区冰川消融速度有加快趋势,其原因主要是因主要是 ( )A.A.气候变暖气候变暖B.B.酸雨危害酸雨危害C.C.风速加大风速加大D.D.降水变化降水变化CDA 下图为下图为“A A地地平面观察到的一天的太阳视运动地地平面观察到的一天的太阳视运动过程图过程图” ” (图中虚线圈为太阳视运动轨迹,(图中虚线圈为太阳视运动轨迹,C C为太阳视为太阳视运动某一位置),运动某一位置),读图回答读图回答8 89 9题。题。8.8.当太阳位于当太阳位于C C位置时,位置时,BAC=43BAC=4308,08,北京时间为北京时间为1616:0000,则,则A A地的经纬度位置为地的经

40、纬度位置为( )A.66A.6634N34N,6060E EB.46B.4652N52N,9090E EC.43C.4308N08N,150150E ED.90D.90N N,6060E E9.9.从此时起从此时起3 3个月后,太阳直射点可能位于(个月后,太阳直射点可能位于( )A.A.北回归线附近北回归线附近B.B.赤道附近赤道附近C.C.南回归线附近南回归线附近D.15D.15S S附近附近解析解析 第第8 8题,此题可用排除法解析,因为该地区有题,此题可用排除法解析,因为该地区有极昼现象,可排除极昼现象,可排除B B、C C选项;由于该地区正午太阳选项;由于该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为高度为46

41、465252,可排除北极点,因为北极点的最,可排除北极点,因为北极点的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为大正午太阳高度为23232626。第。第9 9题,根据题意可知,题,根据题意可知, 此时太阳直射此时太阳直射232326N26N,所以从此时起,所以从此时起3 3个月后,个月后,太阳直射点可能位于赤道附近。太阳直射点可能位于赤道附近。答案答案 8.A 9.B 下图为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读图完成10101212题。题。10.10.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是(双选)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是(双选) ( )A.A.为大气平流层为大气平流层B.B.为岩石圈为岩石圈C

42、.C.为软流层为软流层D.D.为下地幔为下地幔11.11.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双选)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双选) ( )A.A.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B.B.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C.C.圈层物质由铁镁硅酸盐类组成圈层物质由铁镁硅酸盐类组成D.D.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12.12.下列有关各圈层对人类影响的表现,判断正确的是下列有关各圈层对人类影响的表现,判断正确的是(双选)(双选) ( )A.A.层适于高空飞行层适于高空飞行B.B.人类开发矿产资源主要集中于人类开发矿产资源主要集中于层层C.C

43、.层是地下水主要贮存区层是地下水主要贮存区D.D.人类开发铁矿主要在人类开发铁矿主要在层层解析解析 图中图中为大气平流层,为大气平流层,为地壳,为地壳,为软流为软流层,层,为外核,为外核,为内核。平流层(为内核。平流层(层)气温随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外核(高度增加而增加;外核(层)的主要成分虽以铁、层)的主要成分虽以铁、镍为主,但却是液态。平流层大气运动以平流运动镍为主,但却是液态。平流层大气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适于高空飞行;地壳是目前人类开发矿产资为主,适于高空飞行;地壳是目前人类开发矿产资源的主要圈层。源的主要圈层。答案答案 10.AC 11.BC 12.AB 读下图,图中虚线表示晨

44、昏线,每两条经线之间读下图,图中虚线表示晨昏线,每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差相等,阴影部分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的经度差相等,阴影部分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回答回答13131414题。题。13.13.若图中的日期为若图中的日期为6 6日与日与7 7日,则北京时间是(日,则北京时间是( )A.6A.6日日2323时时B.7B.7日日2323时时C.6C.6日日1111时时D.7D.7日日1111时时14.14.该季节该季节( )A.A.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地球公转速度较慢B.B.北半球昼短夜长北半球昼短夜长C.C.天山的雪线上升天山的雪线上升D.D.地球自转速度最快地球自转速度最快解析解析 由题干及图示信

45、息可知,北极圈以内有极夜,由题干及图示信息可知,北极圈以内有极夜,从而确定从而确定0 0时所在经线和时所在经线和180180经线,并计算出经线,并计算出180180经线为经线为3 3点钟,由此可以知道点钟,由此可以知道120120E E为为2323点,结合日点,结合日期变更规律可以知道北京时间是期变更规律可以知道北京时间是6 6日日2323时。由于此时时。由于此时为北半球冬季,北半球昼短夜长。为北半球冬季,北半球昼短夜长。答案答案 13.A 14.B 读读“大气年平均臭氧总量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分布大气年平均臭氧总量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分布示意图示意图”,回答回答15151616题。题。15.15.大

46、气中的臭氧主要集中分布在(大气中的臭氧主要集中分布在( )A.A.对流层对流层B.B.平流层平流层C.C.高层大气层高层大气层D.D.大气上界大气上界解析解析 大气中的臭氧主要集中分布在平流层,这是大气中的臭氧主要集中分布在平流层,这是常识。常识。B16.16.由图中信息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由图中信息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赤道上空大气层平均臭氧总量比中纬度地区低赤道上空大气层平均臭氧总量比中纬度地区低B.B.南半球上空大气臭氧总量春季小于秋季南半球上空大气臭氧总量春季小于秋季C.C.北极上空臭氧含量最高值出现在春季北极上空臭氧含量最高值出现在春季D.D.北半球大气臭氧量极大值高于南半球北半球大气臭氧量极大值高于南半球解析解析 读图可知,南半球大部分地区读图可知,南半球大部分地区9 91111月臭氧含月臭氧含量最高,此时是南半球的春季。量最高,此时是南半球的春季。B二、综合题二、综合题(共(共3636分)分)17.17.下面四幅图,是同一时刻从不同位置上空观察到的下面四幅图,是同一时刻从不同位置上空观察到的昼夜情况(阴影代表黑夜,其他部分代表白昼),昼夜情况(阴影代表黑夜,其他部分代表白昼),此时杭州(此时杭州(3030N N,120120E E)正值正午时刻。回答下)正值正午时刻。回答下列问题。(列问题。(1717分)分)(1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