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优秀评比《中国旅游地理》演示课件_第1页
在职优秀评比《中国旅游地理》演示课件_第2页
在职优秀评比《中国旅游地理》演示课件_第3页
在职优秀评比《中国旅游地理》演示课件_第4页
在职优秀评比《中国旅游地理》演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单单 位:铜陵市鼎盛民航中专学校位:铜陵市鼎盛民航中专学校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姓姓 名:汪慧云名:汪慧云联系电话:联系电话件制作意图、课件内容简介:课件制作意图、课件内容简介:一、课件制作目的:一、课件制作目的:1、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环境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环境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能够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呈现传、能够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呈现传统教学无法呈现的教学过程。统教学无

2、法呈现的教学过程。二、课件内容简介:二、课件内容简介:第一张幻灯片:第一张幻灯片:出示本课课题,让学生知道本课的 学习内容。第二张幻灯片第二张幻灯片:超链接视频资料魅力安徽,为激发学生的兴趣,设置情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然、顺利地导入新课。第三张幻灯片:第三张幻灯片:展示本课第一部分内容,出示安徽省地图,更形象、直观地让学生去了解安徽省的行政区划。第四、五张幻灯片第四、五张幻灯片:展示第二部分内容,设疑,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然后图片展示安徽省的几种地形。图片的展示可以更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掌握这一知识点。第六张幻灯片第六张幻灯片:展示第三部分内容,表格展示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地掌握安徽省的气候特点

3、。第七第七十二张幻灯片十二张幻灯片:展示第四部分内容,设疑分组讨论,激发学生求知兴趣,然后分别用图片展示了安徽省的历史文化,目的是为了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生动和有趣的环境中学习。由于这部分是重难点,这样就有利于突破重难点。第十三第十三二十四张幻灯片二十四张幻灯片:展示第四部分内容,在这部分,我精选了一些精美的图片来介绍安徽省的一些主要的风景旅游景区。让学生有一个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主动去探求这一知识点。有利于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点和难点。第二十五张幻灯片第二十五张幻灯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水平的练习。第六章第六章 华东旅游区华东旅游区第五节第五节 安徽省安徽省授课人:

4、汪慧云授课人:汪慧云第五节:安徽省第五节:安徽省 考考你的眼力考考你的眼力:视视频频“魅力安徽魅力安徽”中给中给我们介绍了哪些旅游我们介绍了哪些旅游资源?资源?一、行政区划一、行政区划 安徽省安徽省 简称简称“皖皖”,位于中国东,位于中国东南部,横跨淮河、长江、南部,横跨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水系。东连江新安江三大水系。东连江苏,南邻浙江、江西,西苏,南邻浙江、江西,西靠湖北、河南,北接山东靠湖北、河南,北接山东,面积,面积13.96平方千米。平方千米。辖辖17个地级市,个地级市,44个市辖个市辖区区 ,5个县级市,个县级市,56个县个县,省会合肥市。,省会合肥市。二、地貌二、地貌 思考:思考

5、:安徽省的地形和地势安徽省的地形和地势是怎样的?是怎样的? 答案:答案:安徽省地貌安徽省地貌类型多样,以平原、类型多样,以平原、丘陵和低山为主,平丘陵和低山为主,平原与丘陵、低山相间原与丘陵、低山相间排列,地势南高北低排列,地势南高北低。自南至北为皖南山。自南至北为皖南山地、长江沿江平原、地、长江沿江平原、江淮丘陵、淮北平原江淮丘陵、淮北平原。皖南山地皖南山地沿江平原沿江平原江淮丘陵江淮丘陵淮北平原淮北平原三、气候三、气候 安徽省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终年温和湿润,并有明安徽省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终年温和湿润,并有明显的南北气候过渡特征。其中淮北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显的南北气候过渡特征。

6、其中淮北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一般南高于北。年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一般南高于北。年降水量适中,南多于北,山地多于平原。降水量适中,南多于北,山地多于平原。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合肥市 气温 2.1 4.2 9.2 15.5 20.6 25 28.3 28 22.9 17 10.6 4.5雨量 33.5 50.3 75.3 105.9 105.5 96.4 181.6 114 79.8 43.1 52.6 31.5黄山市气温 8.8 5.6 10.3 16.2 20.8 24.5 28.1 27.

7、7 23.3 17.3 11.4 6雨量 65.4 108.8 155.9 205.1 268.4 303.8 154.6 120.7 110 70.9 56.3 50.1四、历史文化四、历史文化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作为作为一名安徽人,你对一名安徽人,你对安徽的历史了解多安徽的历史了解多少呢?少呢? 安徽省历史悠久,人安徽省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杰地灵,英才辈出。有旧石器时代的有旧石器时代的“和和县猿人县猿人”,秦汉之争,秦汉之争、淝水之战以及太平、淝水之战以及太平天国抗清等的战争遗天国抗清等的战争遗存。歙县、寿县、亳存。歙县、寿县、亳州都列为中国历史文州都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古城。徽文

8、化是明化古城。徽文化是明清最有影响的文化。清最有影响的文化。1、徽文化徽文化2.茶文化茶文化祁门红茶祁门红茶屯溪绿茶屯溪绿茶太平猴魁太平猴魁黄山毛峰黄山毛峰3.戏剧戏剧黄梅戏黄梅戏庐剧庐剧凤阳花鼓凤阳花鼓“说凤阳,道凤阳,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四方。曲艺曲艺“双条鼓双条鼓”、戏、戏曲曲“花鼓戏花鼓戏”、民间、民间歌舞歌舞“花鼓灯花鼓灯”,合,合称为称为“凤阳花鼓凤阳花鼓”。4.安徽

9、名人安徽名人四、旅游资源四、旅游资源 想一想:想一想:你最想你最想去安徽哪个旅游风去安徽哪个旅游风景区?为什么?景区?为什么? 安徽省是中国旅游资源最安徽省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全省共丰富的省份之一,全省共计有国家级、省级各类旅计有国家级、省级各类旅游点游点290多处,其中国家多处,其中国家级重点名胜风景区级重点名胜风景区5处,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3座。以黄座。以黄山、九华山为中心的皖南山、九华山为中心的皖南旅游区是我国品味最高,旅游区是我国品味最高,景点最集中的旅游区。景点最集中的旅游区。1 1黄山风景名胜区黄山风景名胜区(1 1)一绝)一绝奇松奇松 (2 2)二绝)二绝怪

10、石怪石(3 3)三绝)三绝云海云海 (4 4)四绝)四绝温泉温泉(一)、皖南旅游亚区(一)、皖南旅游亚区黄山日出、佛光和雾凇黄山日出、佛光和雾凇(一)、皖南旅游亚区(一)、皖南旅游亚区祗园寺中的佛事祗园寺中的佛事古拜经台古拜经台地藏王肉身殿地藏王肉身殿2 2九华山山风景名胜区:九华山山风景名胜区:我国我国 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享有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享有“莲花佛国莲花佛国”之称号。之称号。3 3齐云山山风景名胜区:齐云山山风景名胜区:是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全山分为月华街、云岩湖、楼上楼三大景区。是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全山分为月华街、云岩湖、楼上楼三大景区。(一)、皖南旅游亚区(一)、皖南旅游亚区4 4

11、皖南古村落皖南古村落 (1 1)西递古村落)西递古村落 (2 2)宏村古村落)宏村古村落皖南古村落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是皖南古村落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是“中国画里的乡村中国画里的乡村”。1 1巢湖风景名胜区:巢湖风景名胜区:位于巢湖市,因湖呈鸟巢状而得名。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巢湖市,因湖呈鸟巢状而得名。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二)、皖北旅游亚区(二)、皖北旅游亚区半汤温泉半汤温泉巢湖巢湖姥山姥山巢湖三珍巢湖三珍2 2采石矶:采石矶:位于马鞍山市,与南京燕子矶、岳阳城陵矶并称为位于马鞍山市,与南京燕子矶、岳阳城陵矶并称为“长江三矶长江三矶”。(二)、皖北旅游亚区(二)、皖北旅游亚区太白楼太白楼捉月台捉月台3 3醉翁亭:醉翁亭:位于滁州市琅琊山中,为我国四大名亭之一。因北宋欧阳修的位于滁州市琅琊山中,为我国四大名亭之一。因北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醉翁亭记而得名。而得名。(二)、皖北旅游亚区(二)、皖北旅游亚区双双绝绝4 4寿县古城:寿县古城:是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