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复习题_第1页
《资本论》复习题_第2页
《资本论》复习题_第3页
《资本论》复习题_第4页
《资本论》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简述从价值到生产价格的转化过程。108、简述利润趋向下降规律。139、简述马克思的地租理论。1410、简述竞争对劳动力价值与价格的影响。16资本论复习题目录资本论复习题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货币是怎样产生的?3、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4、大机器生产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什么影响?5、资本积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什么影响?6、马克思通过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得出什么结论?. 1712、全体资本家是如何瓜分剩余价值的?1811、简述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精选文档3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价值抽象劳动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1)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原理2)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3)货币的产生与发展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结阶段。4)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交换实行等价交换。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的逻辑线索和基础地位:(1) 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派比较,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最大贡献是证明了“劳动的二重性”;(2)在劳动二重性的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3)在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3、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并由此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概括地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揭示资本主义从产生到灭亡的历史规律的基础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理论基石,是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为工人阶级争取经济和政治主体地位的学说。马克思从“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源泉”入手,无情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的异化和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罪恶,并由此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结论。精选文档42、货币是怎样产生的?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和私有制,劳动产品也就转化成了专门为交换而生产

4、的商品。商品的交换比例是由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即商品的价值决定的。随着交换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价值形式。价值形式先后经历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在货币形式下,产生了货币。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1)货币首先是商品,它与其他商品一样,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2)但货币又不是普通商品,而是特殊商品,其特殊性表现在:第一,货币是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具有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成为一般的交换手段;第二,货币具有二重化的使用价值。货币从它的自然属性来说,与其他商品一样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如金可作饰物的材料。但

5、更重要的是它对任何人都具有一般的使用价值,即一般等价物,握有它就等于握有任何使用价值。精选文档53、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1) 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货币不是生来就是资本的,只有当它能带来剩余价值时才成为资本。(2) 流通中的等价交换和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3) 剩余价值之所以能产生,是因为资本家在流通中买到了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不仅能创造自身价值,而且能够创造超过自身价值以上的一部分价值。(4)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它和其他商品一样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劳动力商

6、品的价值包括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劳动力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还受历史和道德因素的影响。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它不仅能创造出自身价值,而且还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一一剩余价值。资本家的货币只要和劳动力进行交换,就能够使其带来剩余价值。所以,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精选文档64、大机器生产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什么影响?机器的应用使生产更加社会化,但生产资料更加集中在

7、少数资本家手里, 从而使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进一步发展。(一)机器大工业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典型形式 1、机器大工业在质上改变了相对剩余价值的技术基础。2、机器和大工业在量上大大增加了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四)机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 1、机器的资本主义使用,可以使资本家大量雇佣童工和女工。2、机器的资本主义运用,创造了延长工作日的新条件,也创造了延长工作日的 新动机。3、机器的资本主义使用还是提高劳动强度榨取相对剩余价值的一种重要手段。劳动力的活动能力同它的活动时间成反比。法定工作日的出现。发展机器体系、 提高劳动强度。(五)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造成过剩人口 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

8、资料一旦作为机器出现,立刻就成为工人本身的竞 争者。机器不仅扼杀手工工人,在大工业内部,机器不断改进,也会排挤更多的 工人,而且可以用不熟练的劳动代替熟练的劳动, 用童工代替熟练工,用女工代 替男工,从而大大地降低劳动力的价格。2、机器不仅是排挤工人的手段,而且是资本用以压制工人运动的武器。3、机器排挤工人并不可能游离出相应的资本,而是游离出一个过剩人口。因为代替工人的机器是靠排挤工人腾出来的可变资本购置的。机器排挤工人只能游离 出工人的生活资料,因为工人被机器排挤之后,根本无钱购买生活资料。4、机器本身对于把工人从生活资料中“游离”出来是没有责任的,因为资本主 义大机器生产带来的矛盾与对抗不

9、是源于机器本身,而是产生于机器的资本主义 应用。5、机器会排挤本部门的工人,但会引起其他部门工人的增加,由于这些部门吸 收工人是由于新的积累的资本而来的, 而不是由排挤工人腾出的资本而来的, 所 以与所谓补偿理论毫无共同之处。(六)机器的广泛使用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统治全社会。1、机器的运用要把分散的家庭劳动和工场手工业迅速转变为工厂生产。所以, 精选文档7机器的资本主义运用首先征服了手工经营,并逐步使近代工场手工业属于自己。工厂法的推行又加速了生产技术的改进,一方面使工场手工业转化为工厂的物质 条件成熟起来,另一方面又由于资本支出的扩大加速了小师傅的破产和资本的集 聚。2、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工

10、厂法的普遍化,还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发展。它使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加深;它使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 的阶级斗争普遍化;它使资本主义企业内部的计划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 态的矛盾加深。因此,工厂法“在使生产的物质条件及其社会结合成熟的同时, 也使生产过程的资本主义形式的矛盾和对抗成熟起来,因此也同时是新社会的形 成要素和旧社会的变革要素成熟起来。” 3、机器在农业中的应用,首先引起农村人口过剩。同时,它消灭了旧社会的堡 垒一一“农民”,代之以雇佣工人,并使农业也社会化了,机器的运用既造成了精选文档8时破坏了一切财富的源泉土地和工人。”农业和工业的分离与对立,同时又为工业和农

11、业更高级别的结合创造了物质前 提。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是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他不仅要剥削劳动者,使农民日益贫困,而且还要掠夺土地,拼命耗费土地肥力。“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 进步,都不仅是掠夺劳动者的技巧的进步, 而且是掠夺土地的技巧的进步, 在一 定时期内提高土地肥力的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破坏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发展了社会生产过程的技术和结合,只是由于它同精选文档95、资本积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什么影响?1、资本积累作为原动力,加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从根本上动摇和瓦解了圭寸建社会的经济基础;2、资本原始积累冲破了封建制度闭关锁国的状态, 开拓了广阔的国内外市场

12、,使资本主义经济成为开放的经济。精选文档106、马克思通过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得出什么结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平衡只是一种偶然现象,二者在时间上不衔接,价值上不相 等是经常存在的现象。这样,就必然会产生货币不足、商品过剩,或者货币过剩、 商品不足的现象。因此,需要有一种不断的生产过剩来补救。在资本主义社会, 这种生产过剩是危机的一个要素,因而是一种祸害。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不可能按照社会的客 观需要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因此,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总是存在着矛盾, 平衡经常遭到破坏,到一定程度时,只有通过经济危机来强制地暂时解决。精选文档11不一致倒7、简述

13、从价值到生产价格的转化过程。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由生产成 本加平均利润构成。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同一个转化过 程。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指明,商品按照它们的价值或接近它们的价值 进行交换,比那种按照它们的生产价格进行的交换,所要求的发展阶段要低得多;而按照它们的生产价格进行的交换,则需要资本主义的发展达到一定的高度。这 就是说,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商品就不再按价值出售,而是按生产价格 出售。商品的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生产价格是由价值转化而来,生产价格是价值 的转化形式。但是,商品的生产价格和价值在量上一致是偶然的观

14、象, 是大量经常的现象。具体说就是:资本有机构成高的生产部门,平均利润大于剩 余价值,从而生产价格高于价值;反之,资本有机构成低的生产部门,平均利润 小于剩余价值,从而生产价格低于价值;只有资本有机构成中等的生产部门, 均利润和剩余价值才大体上相一致。商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后,商品的市场价格不再以价值为中心,围绕着价 值上下波动,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围绕着生产价格上下波动。这样,价值规 律的实现形式就发生了变化。而且,随着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在各个特殊的生 产部门内,不仅利润率同剩余价值率之间有差别, 而且利润量同剩余价值量也不 再一致,似乎利润的多少只同资本的数量有关。 这样,就把利润

15、的本质和起源完 全掩盖起来了。这种情况是否意味着对价值概念和价值规律的否定呢?正是在这个问题上,资产 阶级古典学派李嘉图产生了混乱。 他既然混同了价值和生产价格,当然也就不明 白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只是感到现在的生产价格和他原来坚持的劳动时间决 定价值的原理发生了矛盾。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第2篇里,第一次详细地论证了生产价格和价值的关 系,以及它们在本质上的一致性。(1)从概念上或质的规定性来说,商品的生产价格是从商品的价值引申而来的, 是在商品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说:“生产价格以一般利润率的存在为前 提;而这个一般利润率,又以每个特殊生产部门的利润率已经分别化为同样大的平均率为前提。

16、这些特殊的利润率在每个生产部门都=m/C,并且像本卷第一篇 精选文档12所作的那样,它们要从商品的价值引申出来。没有这种引申,一般利润率(从而 商品的生产价格),就是一个没有意义、没有内容的概念。”(2)从生产价格的量的规定性来看,虽然从每个生产部门看,商品的生产价格 和价值是不一致的,但从全社会来看,利润总和与剩余价值总和是相等的, 生产价格总和与价值总和是相等的。这就是所谓“总和相等两命题”。在个别生产部 门中,生产价格和价值的偏离情况确实是存在的, 但从全社会来说,这种偏离情 况是可以“互相抵消”的,“一部分商品出售时比自己的价值高多少,另一部分 商品出售时就比自己的价值低多少”。“如果

17、把社会当作一切生产部门的总体来 看,社会本身所生产的商品的生产价格的总和等于它们的价值的总和”(3)从生产价格的变动来看,它是由商品价值的变动引起的。因为成本价格和 平均利润率的变动,都是由商品价值的变动决定和引起的, 而且平均利润率的变 动一般是比较缓慢的。所以,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是由商品价值变动引起 的,是以商品价值变动为基础的。由此可见,生产价格只不过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从它的质的规定性、量的规定性 及其变动来看,不仅没有否定价值概念和价值规律, 相反,它是以价值理论和价 值规律为基础的。精选文档138、简述利润趋向下降规律。指平均利润在资本积累过程中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资本周

18、转速度的减慢而趋于下降的客观必然性。亦称“一般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它是资本主义 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是社会生产力日益发展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所特有的表 现。引起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因素资本家为了追逐超额利润以及在竞争中 取得优势,不断地竞相改进生产技术,在愈来愈多的生产环节中用机器来代替手工劳动,这就必然要引起各个生产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从而引起社会资 本的平均有机构成的提高,使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假定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定时期中,可变资本(V)的绝对量不变(例如始终是100),剩余价值率(m ) 不变(例如始终是100%),资本的周转速度也不变,但不变资本(C)的绝对量 却不断增加

19、,从而资本总量也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平均利润率(p)下降的倾向精选文档149、简述马克思的地租理论。绝对地租是马克思的发现,绝对地租理论是马克思所特有的。马克思在价值规律 的基础上科学地论证了绝对地租的存在和性质。、假定最坏的土地也提供地租,那么 (一)农产品的出售价格就不再是生产价格,而是生产价格加上这部分地租了;(二)级差地租的规律决不因此就失去作用,或者说,级差地差的规律和以下的研 究结果无关。、资本投在土地上而不付地租的几种例外情况 (一)当资本家自己就是土地的所有者的时候;(二)在一整片租地中间,可能会有一些个别的地块,按当前的市场价格水平不能 支付地租;(三)租地农场主

20、追加在同一租地上的投资所取得的追加产品,按现行的市场价格 不能使他支付追加的地租。所有这些例外,在研究绝对地租时都必须加以抽象。三、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 土地所有权本身就是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四、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 农业中的资本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的构成,这是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五、绝对地租的实体和本质及其发展趋势 (一)绝对地租是农产品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差额,这个差额实质上是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二)农业中生产的超过平均利润的剩余价值,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地租,这不取 决于土地所有权,而取决于一般的市场状况。(三)如果农业资本的平均构成或等于或高于社会平均资本的构成,上述意义的绝 对

21、地租就会消失。精选文档1510、简述竞争对劳动力价值与价格的影响。Comp etiti on will drive the labor p rice dow n, because supply may bey ond dema nd.竞争会使劳动力价值降低,因为供应会大于需求。Labor value is a p olitical idea. Its all the effort and en ergy contained with in the p roduct or service.劳动力价值是一个政治观点,Accord ing to our textbook, the labor val

22、ue is fixed, however the labor p rice is volatile.In summary, comp etiti on makes the labor p rice lower, which en able bus in ess owner makes more money.总的来说,竞争使劳动力价值下降,以使资本家赚更多的钱。This is what we got in classroom, which is quite differe nt from western textbook.精选文档16虽然“没有11、简述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由

23、于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髙,不增加劳动力也可以推动更多的劳动。积累,还是能够在一定界限之内扩大它的生产规模。但是,这里要讲的是特定 意义上的资本积累,因此,生产的扩大,要取决于剩余价值到追加资本的转化, 也就是要取决于作为生产基础的资本的扩大”。精选文档1712、全体资本家是如何瓜分剩余价值的?产业资本和产业利润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和剩余价值本来是一个东西,所不同的只是剩 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利润是对全部预付资本而言。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二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 付总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利润率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 源

24、。利润率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推动力, 资本家从事生产经营的唯一目标, 就 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哪里的利润率高,资本就投向那里。2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使各生产部门 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了社会的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后,各个部 门的资本家,根据平均利润率获得与其资本量相适应的那部分利润,就是平均利润。3. 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也转化为生产价格。剩余价值转化为平 均利润以后,商品就不再是按价值出售,而是按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构成的生产 价格出售。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平均利润率的 形成为前提。商品

25、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后,市场价格就不再是围绕着价值上下 波动,而是围绕着生产价格上下波动。4.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规律的作用。生产价格形成以后,商品就按照生产价格出售,因此,剩余价值规律转化为平均利润规律, 价值规律也就转化为生产价 格规律。商品的市场价格以生产价格为中心而上下波动,这是价值规律在新条件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生产价格规律的作用具体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节资本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第二,调节着剩余价值在各资本家之间的分配。第三,刺激资本主义企业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和加强经营管理。受超额利润的 驱动,各企业必然要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 济效益,从

26、而自发地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1. 商业资本的本质和职能。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的商品资本职能中分离出 来独立发挥作用的资本形式,是商品资本职能的独立化形态。商业资本的职能, 就是商品资本的职能,也就是从事商品销售,实现预付资本的价值和剩余价值。2. 商业利润的形成。从现象上看,商业利润是来自商品的出售价格高于购买 价格的差额。这就造成一种假象,似乎商业利润是来源于商品价值以上的加价, 它是从流通领域产生的。事实上,商业利润只是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 余价值的一部分,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 商业资本独立化后,同产 业资本一样,也必须获得平均利润。3. 商业流通

27、费用及其补偿。生产性流通费用在必要的限度内,会全部加入商品的价值中去,增大商品的价值,然后通过商品价值的实现而得到补偿, 并获得 平均利润。纯粹流通费用不能加入商品的价值, 它的补偿和利润的获得,在形式 上是通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的方法来实现的。精选文档18借贷资本和利息1. 借贷资本和利息。借贷资本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这是通过货币的借贷关系来参与剩余价值瓜分的资本形态。利息率的最高限不能超过平均利润率。在平均利润率一定的条件下,利息率受借贷资本 的供求关系的调节。2. 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货币资本的借贷,主要是通过银行来进行的。银行是专门经营货币资本、充当借贷关系中介人的资本主义企业。 银行资本家经营货币资本业务的目的也是为了获得利润。银行利润是由放款利息和存款利息之间的差额形成的。银行利润同银行家投资银行的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