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语文高分一轮 专题09 课外古诗词阅读课件_第1页
【最新】中考语文高分一轮 专题09 课外古诗词阅读课件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九课外古诗词阅读 中考考情速递 注:2017-2018年吉林卷未考查课外古诗词,2014-2018年长春卷未考查课外古诗词。 中考考情速递 【考情总结】 (1)考查范围:课外古诗词主要考查浅易的古代作品,以唐宋为主,表达羁旅、思乡、爱国、抑郁、 热爱自由等复杂的思想情感。考生需要读懂诗词基本意思,结合注释,推测与想象作者的心境,体验古代 诗词的美感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2)题量分值:题量一般为3道,分值一般为5分,题量与分值近五年来较为稳定。 (3)考点分布:词语解释、画面描绘、思想感情、概括内容为基本和常考考点,需要重点把握与特 训。 (4)备考提醒:课外古诗词阅读中的词语解释题需要借助

2、课内所学,因此对专题七、八的专项突破 即课标古诗文的逐篇梳理与扎实训练是答好这道题的关键;在掌握近五年的考点的基础上,对其他题型 或考点的试题也要有所涉猎,并适当增加难度,以游刃有余的姿态迎接2019年的中考。 文体知识清单 概念 主题(主旨) 古代诗人以诗言志,诗歌中所表达的理想志向,所阐述的人生哲理,所蕴含的美 好情操,或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进行的总结等。 意象 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天地间的一切包括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亭 台楼阁等等,在特定情况下还有人,全都是“物”。按一般情况说,物是客观存 在,它原来是什么样子,就应当说成什么样子,不能有丝毫差错,这便是所谓客观 表述。但物象

3、一旦进入诗人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因此,所谓意象,就 是沾染或渗透了诗人情感而有所变形的物象。 意境 意境是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的达到“内情”与 “外物”相统一而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境界。如:雄浑壮丽、苍凉、恬淡闲适、 雄奇瑰丽、清新自然、沉郁悲凉、萧瑟凄凉、苍茫、高远等。中考试题中的 “画面描述”题便是考查对意境的把握。(提示:意象是意境构成的“细胞”, 若干个和谐统一的意象便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 文体知识清单 分类 从形式上 诗 古体诗: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乐府诗:歌、行、吟、引、 曲。 律诗:五律、七律、排律;绝句:五绝、七绝。 词小令(58字以内)、中调

4、(59-90字)、长调(90字以上)。 曲小令;套数。 按题材 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咏物诗(另:山水田园诗、咏物诗、羁旅行 役诗、边塞征战诗、咏史诗、怀古诗、宫怨诗等)。 按表达方式 叙事诗、抒情诗(一说: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 文体知识清单 (续表) 文体知识清单 (续表) 文体知识清单 (续表) 文体知识清单 (续表) 文体知识清单 (续表) 考点技法突破 【阅读攻略】 如何读懂古代诗词? 古代诗词虽然篇幅短小,但因为言简义丰,且属于古人作品,距离现代生活较远,因此中学生阅读起 来总觉得存在障碍,明明每个字都认识却觉得处处是隔膜,反复阅读几遍,却越读越觉得云山雾罩,不明所 以。到底

5、如何才能真正读懂古代诗词呢?尤其是在考场上,如何提升阅读的效率和速度,提高答题的精准 程度? 考点技法突破 一、抓背景 诗人抒情写志,怀古咏物,都因现实生活某种因素的触动而有感而发,其喜怒哀乐,与他所处的历史 时代以及自身的生活遭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了解作家人生遭遇,了解作家创作的历史背景,包 括当时的时代氛围、地理环境和社会习俗,以便设身处地揣摩诗人的心境,运用联想和想象,填补因诗歌 描述所留下的空白。 以杜甫的春望为例,如果不了解杜甫是一个爱国忧民的诗人,他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正值安史之 乱,这首诗正是写于安史之乱,叛军进入长安之后,那么“国破”“烽火”的含义,“感”什么“时”,“恨”

6、 什么“别”就难以得到很好的理解。 考点技法突破 另外,一些诗歌中可能会有注释,这些注释的目的就是把在鉴赏时可能涉及的背景知识罗列出来, 所以在阅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诗歌后面的注释内容。比如张九龄归燕诗: 海燕虽微眇,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无心与物竞,鹰隼 莫相猜。 注释:本诗写于诗人被罢免宰相的前夕。 看完这首诗我们很容易知道这是一首迁谪失意诗,因为注释里边有很明确的信息:本诗写于诗人被 罢免宰相的前夕。 考点技法突破 二、解标题 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它往往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所以在阅读鉴赏诗歌前,先把文章的题目弄明白 了,对整首诗歌的理解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7、。比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题目中的“春夜”即表明作者在春夜这个睡觉的时刻,在洛阳城里听了笛子的独奏。表明诗人内 心的不平静,而为什么不平静?这就是中心。 考点技法突破 三、读诗眼 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也就是关键词,通常包含诗眼。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诗中的“故园”便是本诗的诗眼,点明了诗人深夜无法入眠的原因。 考点技法突破 四、善联想 读诗,须从意境入手,反复揣摩诗中所营造的情景、氛围,才能正确理解,进行鉴赏。诗歌文字精练含 蓄,要准确把握意境,常常要借助联想和想象,尽量走进作品,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比如李白

8、的黄鹤楼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作者写故人在美好的“烟花三月”到繁华的扬州去,在离愁别绪之中有了几分宽慰。而当故人离 去之后,诗人在千帆来往的长江之中,却只见到友人的那一叶“孤帆”,只见到诗人对友人无限深情的滔 滔江水。如果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不去设身处地想象当时的情景,理解势必肤浅。 又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 在天涯。”只要我们放飞想象,羁旅人的落寞情怀便很容易被理解了。 考点技法突破 第1讲字词释义、画面描绘、思想感情 真题体验 2016吉林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5

9、分) 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考点技法突破 【考点一】字词释义 1.“夜宿七盘岭”中“宿”字的意思是。(1分) 【答案】住宿(住);过夜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实词的释义,平时要注意积累。 考点技法突破 【考点二】画面描绘 2.“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2分) 【答案】略。提示:围绕“山月近得仿佛就在窗前,银河低得好像要流进房门”来回答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理解时要注意重点词语的解释,其中“临”“入”要注 意翻译的准确性。 考点技法突破 【考点三】

10、思想感情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2分) 【答案】示例:这首诗通过描写旅途夜宿七盘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独宿异乡的愁思(失意惆怅的情绪), 流露出对故乡的依恋。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正确理解和感受。可从诗歌的意境、意象和个别词语中判断。意象 要注意“山月”“子规”,往往代表思念、别离的惆怅之情;意境上,“清夜”略带冷清孤寂之感;关键 词语上,“独游”可看出作者只身离家在外的孤独。 考点技法突破 考点1字词释义 【常见题型】 1.诗句中“”一词的含义(意思)是什么? 2.本诗中的词语“”是指。 3.联中的“”一词指的是什么? 技法精讲 考点技法突破 【答题思路】 1.首先了解

11、词语的本义,要注意词语的词性。判断该词语是动词、形容词、副词,还是代词、名词 等。 2.结合语境解释。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如“烽火连三月,家 书抵万金”一句中的“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这里就要回答词语的比喻义家书的珍贵。像“了 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结合词的内容就不难理解它的含义,是指收复中原,统一山河。 3.答题步骤是:(1)看清题干要求,锁定词语。(2)回到文中,还原词语位置。(3)划定语言环境,前后勾 连,综合信息。(4)组织语言,完成答案。 【答题模板】 “”一词的意思是,在本诗中是指。 考点技法突破 考点2画面描绘 【常见题型】 1.这首诗描

12、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情景?请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联的画面。 3.展开合理想象,描述两句的情景。 技法精讲 考点技法突破 【答题思路】 第一,明确全诗出现了哪些景物。 第二,变换角色,将自己代入诗歌情境中,假设自己是作者,以作者的角度去观察景物。 第三,描述时既要忠实于原诗,也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要对诗句内容进行丰富和完善。 第四,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语言力求优美。 第五,在画面的描绘过程中,渗透诗歌或诗句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 壮阔、萧瑟凄凉等,所描绘出的画面要能准确地体现主人公的心情和景物的特点。 考点技法突破 考点3思想感情 【

13、常见题型】 1.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3.后两句写,诗人想借此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4.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之情,请选取你感触最深的一处进行分析。 技法精讲 考点技法突破 【答题思路】 1.审视标题与注释。通过标题可以知道诗歌的类别,通过注释可以了解创作背景,从而大致推断出 诗人的思想感情。如写景诗的借景抒情,咏物诗的托物言志,咏史诗的借古讽今,送别诗的离愁别绪,羁旅 诗的漂泊愁苦,边塞诗的壮志豪情或厌战思乡等。 2.抓住诗中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古诗词中常用到一些直接表露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如李 商隐的夜雨寄北,从题目中的“寄”及诗

14、中的“共剪”,可以看出诗人对友人(或妻子)的一片深情。 3.分析意象。意象即诗中已经带有主观感情色彩的景和物,如杨柳表示送别怀远,月亮是思乡的代 名词,松柏表示坚强、正直,梧桐表示凄凉悲伤,抓住这些意象可以帮助考生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4.准确表述作答。在平时学习时,考生要积累一些概括感情的常用词语,避免答题时说外行话。如 喜悦、欢快、恬淡、闲适、烦闷、愤怒、壮志未酬、旷达乐观等。 考点技法突破 【答题模板】 1.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表达)什么感情。 2.描绘了的景物,抒发了诗人的感情,歌颂了品质,批判了观点。 应考必备 具体内容见Word版资源“专题09 考点3/应考必备 ”

15、 考点技法突破 第2讲内容概括、写作技法 真题体验 2017菏泽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4分) 牡丹 徐凝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注释占断:独占。破:超出、胜过。 考点技法突破 【考点四】内容概括 1.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爱牡丹的两个原因。(2分) 【答案】暮春时节,群芳凋谢,牡丹独开,享尽春光,独占万物之风光。在旭日东升的时候,是牡丹的 千姿万态冲破了朝霞,给人带来了美丽和希望。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提取能力。诗人爱牡丹是因为牡丹的美丽,美丽又体现在两个方面。前两句 写在所有花都凋谢的时候,唯有牡丹占据垄断了万物风光,因此牡丹是美丽

16、的。后两句把牡丹比作洛川 神女的作品,更是神化了牡丹的美丽,同时还给人带来了希望。 考点技法突破 【考点五】写作技法 2.诗人写牡丹为什么要联系洛川神女?(2分) 【答案】洛神是“皎若太阳升朝霞”,而牡丹是“千娇万态破朝霞”,犹言牡丹花放射着洛神的灵气, 千娇百媚、千姿百态,胜过灿烂的朝霞。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方法。需要考虑“牡丹”和“洛川神女”之间的关系。其中写牡丹的句子 “千娇万态破朝霞”,即取意于洛神赋,将牡丹之形、态、色以一“破”字托出。洛神是“皎若 太阳升朝霞”,而牡丹是“千娇万态破朝霞”,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写牡丹要联系洛川神女。 考点技法突破 考点4内容概括 【常见题型】

17、1.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2.本词是一首“壮词”,词人却在结尾发出的慨叹,你对此如何理解? 3.作者在诗中为什么说?请结合全诗说说你的理解。 技法精讲 考点技法突破 【答题思路】 这类题通常针对整首诗歌进行理解,要求解答出具体内容。 首先要诵读,反复诵读整首诗,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 其次,确定诗歌题材,如咏史怀古诗、咏物诗、边塞征战诗等,初步掌握诗歌主旨。 再次,抓住关键词句和主要意象,体会相关词句的内涵,了解意象所表达的意思。 最后,概述出题干所要求解答的内容,概括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感情,并对内容根据分值进行分点 表述。 应考必备 具体内容见Word版资源“专题09 考点4/应考必备” 考点技法突破 考点5写法技巧 【常见题型】 1.诗歌某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