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李中为纪念李中五十华诞暨李中校志编成问世而作_第1页
我与李中为纪念李中五十华诞暨李中校志编成问世而作_第2页
我与李中为纪念李中五十华诞暨李中校志编成问世而作_第3页
我与李中为纪念李中五十华诞暨李中校志编成问世而作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十六、我与李中为纪念李中五十华诞暨李中校志编成问世而作我在李集中学历经学生、教师、校长的角色转换,至今为时二十七年。李中,她是我一生为之奋斗的 事业的全部,我一生命运的起伏,也几乎都与李集中学息息相关。我与李中形成了最为密切、也最为特殊 的关系,这种历史渊源孕育了我终生不解的李中情结。一、童年的梦想 在我孩提时代的朦胧记忆中,南会馆(李中校园主体的前身)还残存着破旧的花戏楼、阴森森的大殿 和一口清澈见底的古井,除此之外便是遍地瓦砾、丛生的蒿草和其中出没的虫蛇,昔日的壮观和繁荣,早 已荡然无存。 1952 年春天,在南会馆建中学的消息不胫而走。出于好奇,南会馆便成为我放学后经常光顾 的地方。李中

2、建校初期,那新建的两排标准教室,便成为我亲眼所见的最了不起的建筑物,李中,她在我童年 关注的目光和幼小的心灵中拔地而起。我的姐姐恰好是李中首届招收的初一学生,这又拉近了我与李中之 间的距离。她,宽敞明亮的教室,生动活泼的校园生活,成为我童年唯一的向往。一九五三年我在李小读 三年级,同班同学袁志果的父亲是李中老师,我从他的手中借到一本李中图书馆的藏书钢铁是怎样 炼成的,如获至宝,竟在三天之内囫囵吞枣把它读完。这是我阅读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激发了我对文 学的兴趣,也许就是从这个时候,我开始热爱文学。从此我对李中的心驰神往有了进一步的意义。要上李中,是我童年最大的有意义的追求和甜蜜的梦想,但这只是一

3、种朴素的愿望。由于贪玩,一直 没有好好读书。在班上仅仅靠“小聪明” ,成绩很不稳定。加之我在七、八岁的时候,身体不太好,后来 又生了一场黑热病,耽误了好多课程。那时,我早上几乎不上学,而算术课基本都排在早晨,致使我算术 拉了下来。一九五六年我十二岁时,第一次考李中,落榜了,这对我震动和刺激很大。回到李小复读六年 级,这一年是我小学唯一比较认真读书的一年,我的语文成绩更突出了,算术也补了上去,自然成为班上 数一数二的学生。可是第二次报考李中却又名落孙山。至今我都不十分明白,到底是因为什么。这一残酷 的事实,对手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来说,打击实在太大、教育也太深刻了。家庭出身不好,社会关系复杂, 我的

4、哥哥在大学读书时被打成右派,这些都成为我不堪重负又无法解脱的包袱。再次没考上李中,使我似 乎一下子明白了许多事理,变得沉默寡言。从此,家庭背景复杂这一阴影一直笼罩了我二十多年。童年美 好的梦被无情打碎了。但我依然要读书,别无选择地到县城报考了县民办中学,在众多的竞争者之中,我 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录取了。但笼罩我的阴影,使我感到沉重的思想压力而无法沉下心来读书。在大跃进 的狂热中学校改成睢宁县工业学校,我读初二(上)时,学校又进行整顿,只留下初二一个班的学生坚持 办学,其它学生则被疏散到各乡镇农业中学,因为我是班长故有幸被留下。可是,仅仅一个学期学校宣布 解散。记得当时是文教局一位姓曹的局长给我

5、们开会,宣布了这一消息。如何安排这一班学生,这位局长 说,除了睢中之外,可任选全县任何一所中学继续读书。有了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我自然选择了李中。二、青年的求索那是一九五九年暑假。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到李中报到,接见我的是杨建樵主任。从杨主任那儿 得知,一起来李中的还有八、九个同学。因为工业学校初二没有开平面几何这门课,李中准备安排王君平 老师给我们补课。八月份,天气暑热难当,王老师大概用了七、八天的时间,给我们补完了初二一学年的 平几,然后考试。这样我和其它两名考试过关的同学一起升入初三,其它没有过关的同学仍读初二。开学后,我被分在初三(乙)班,班主任薛家勃老师教语文,这是一位责任心强,要

6、求十分严格的老 师。初三(乙)班是一个团结向上又生动活泼的班集体,学生整体素质比较高,我所在的第五小组的组长 是魏礼群同学。薛老师批阅开学第一篇作文后,叫我当他的语文科代表。失而复得的学习机会,优良的学 习环境, 使我童年的梦想得以实现, 激发了我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情。 另外, 我感觉到周围的同学都很优秀, 便暗下决心追赶他们。在班里,语文学科我有明显优势,而数学只成绩平平。我十分感谢平几王君平老师 和代数高纵云老师,两位老师都十分敬业,而且课上得特别好,激发了我学习的兴趣,这也是我对数学发 生兴趣的开始。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我便脱颖而出,以总分第二令班级同学刮目相看了。我的自信心增 强了,班级

7、要求进步的气氛诱发了我入团的愿望,我开始了对共青团不懈的追求。初三毕业适值教育大发展的一九六零年,部分高二学生提前毕业保送升人大学,高中招生规模扩大, 生源不足,我十分庆幸自己赶上了这个机遇。当时班级里,除了少数同学考上中师中专外,其它几乎整班 被李中录取,我也幸在其中,从而开始了我在李中三年的高中生活。进入高中,我被编在高一(甲)班,班主任张建国老师,也是教语文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之看到 自己的同学一批批被吸收入团,而自己却置身于门外,原来笼罩我初三一年又曾经淡化了的阴影再度笼罩 了我的心头,而且我的压抑感愈来愈强烈。当时全国性的大饥荒,威胁着校园。我和同学们忍饥挨饿参加 频繁的劳动和紧张

8、的学习,进入高一不久我便得了浮肿病。来自多方面的压力,使我无法潜心去学习。虽 然高一我仍是语文科代表,学习成绩仍是班上的佼佼者,但是我心中明白,高一我又没有好好读书。到了 高二,整个形势发生了变化,强调认真读书,劳动明显减少,学校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抓教学质量。在班 级干部调整时,我当上了学习委员(兼语文科代表) ,我学习的激情一下子又重新焕发了,高二我又认真 读了一年书。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又鼓起了勇气,积极要求入团。当时团支部组织委员是魏本信,而魏本 信、张志先、王心岱、卓士烨这四位都是和我相处很好的团员,他们都十分同情和支持我。因此整个高二 我情绪稳定,积极向上,两个学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

9、 。在团支部书记林学兰的主持下,支部大会两次 通过了我的入团申请,当第二次又报到团委会时,才获准填写“入团志愿书” 。 1962 年 11 月 19 日,是一 个飘雪的日子,团委书记张玉庆老师把我叫去,给我一份“入团志愿书” ,教我如何填写,并说了一些鼓 励我的话,使我周身热血沸腾、终生难忘。可是“入团志愿书”填写之后,和我同时填写的同学纷纷获准 入团,而我却杏无信息。那时我虔诚的认为,这是团组织对我的考验,我告诫自己要经得起考验。团支部 书记林学兰又对我说:高三毕业会有一个你满意的结果的,我为之激动,但对我来说, “入团”依然是一 个奥妙的方程式,我不知何时才能求出它的实质来。随着高中毕业的

10、日益逼近,阶级斗争的调门愈唱愈商,加之我“入团志愿书”长期被搁置,我越来越 感到入团的渺茫。那时我清醒的(当然也是幼稚的)认为,入团的无望即是我考大学的无望、前途无望。 这种想法一直在脑海中翻腾而挥之不去。整个高三我就是在这种煎熬中渡过的。尽管如此,我仍怀着一线 希望和侥幸,在一九六三年三月分科复习时,班主任王从俭老师动员我报考理工科,文科老师希望我报考 文科。说实话我最喜欢也是最强的依然是文科,但是我最终还是选择了理工科,其原因是家庭背景复杂, 学理工可减少在政治风浪中的震动。 (我以后从教选择数学,而不选择语文是出于同样的考虑)一九六三年七月五日高考前夕,我被叫到校长室,那时校长室在后排教

11、室中间。我走进几年来从未涉 足的校长室,心中忐忑紧张而又抱着一丝希望,我知道将被告知我要求人团的结果,显然也就是我参加高 考的结果,这是“决定”我命运的时刻。我怀着十分矛盾的心情走进校长室,等待着命运的宣布。杨建樵 校长亲切地叫我坐下,以十分沉稳的语调和我进行了时间短暂的谈话,他首先肯定了我的表现和积极争取 入团的进步要求。并询问我哥哥五七年到底有没有被打成右派,我据实回答说,没有公开宣布,是内定的 右派。然后杨校长说,根据你家庭背景,团组织需要长期对你进行考验,暂时不能批准你入团。顿时,我 泪如雨下,头脑一片空白,以致后来他讲的许多鼓励和宽慰我的话,都没有听进去。高考无望,便是注定 中的事了

12、。没有任何人能明确告诉我为什么,我也无从确切知道高考失败真正的原因,沉重的打击使我一度悲观 消沉而不能自拔。而年轻幼稚,心存侥幸的心理,又使我不死心、不服输。总结高考失败的原因,我又把 它归结为没有报考我的强项文科。 于是又在家复习, 一九六四年改报文科。 考场上和考试后自我感觉良好, 更使我心存幻想。 但无情的事实, 再度使我希望破灭, 从而死了上大学的心。 考大学无望, 当兵更是无门, 招工、招干被打入另册。高中毕业后,白自浪费了两年青春岁月。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适逢睢宁县精简 安置办公室根据江苏省劳动厅的安排,组织一批城镇知识青年去黄海农场插场,我便别无选择地成为其中 的一员,一九六五年

13、十月开始了我在“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的十四年知青生涯。三、历史的转机我在黄海农场最初战天斗地的四年,经历了我有生以来最繁重劳动和最艰苦生活的磨练,恶劣的生存 环境、日复一日的简单劳动、饥饿和内心痛苦的综合作用,锤炼了我吃苦和忍耐精神。感谢李中给我高中 毕业学历和文化知识素养,使我在众多的知青中自然地崭露头角,于是我频繁地被抽调到农场机关帮助工 作,并在一九七二年二月所谓“回潮”的气候下,被选送到农场中学当数学代课教师,从初一教到高二毕 业班,一干就是八年:粉碎“四人帮”之店,特别是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历史出现了重大转机, 知青的命运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笼罩我心头二十多年韵;阴影也随之

14、逐渐消退。一九七九年十二月, 父亲从供销社退休,我以“顶替”的名义,被睢宁县劳动局招回,分配在当时最红火的李集供销社当“文 书”,可我却坚辞不去。出于当时一些“不识时务”的考虑,一心想到学校教书,特别是想回母校工作。 感谢祁开文校长和夏荣桂主任,对我的要求毫无保留地给予支持。经过一番周折,我终于办好手续,在一 九七九年即将结束时,到李中报到,从而开始了我在李中漫长的教育生涯,那年已经三十五岁。当时,李中老教师中诸如邱宗池、郝桂莲、张缮家、王从俭、葛孝棠、洪学泗等都曾是我高中的老师, 学校领导和这些教师,或许是因为他们对我在李中读书时情况的了解,加之对我经历的生活曲折的同情都 十分关心和支持我,

15、使我处在一个很好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之中,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很自 然地产生了要求人党的愿望。我在李中要求入团的努力始终未果,成为我终生的遗憾,我要在李中入党, 用我的实际行动给历史以证明,给关心我的学校领导和老师对我的选择以证明,这是我当时朴素而又坚定 的考虑。我以仅有的高中学历,从事高中数学的教学,一方面,深感知识的不足,另方面,我对年轻时没 能进大学深造一直耿耿于怀。于是,一九八三年我报考徐州教育学院数学专修科并被录取。学校当时缺教 师,祁校长希望我留下来。我二话没说,自觉地放弃了难得的进修机会。回想当年,我为什么能那样做, 原因只能是我一贯的为人处事的态度,或许就是我这样生活态

16、度,成就了我在李集中学后来的事业。第二 年,我再次报考徐州教育学院,又被录取,那年我三十八岁。当时任徐教院数学科主任的刘相老师,曾经 在李中工作过。我在李中读初三时他教高中。我上高中时,他又调到王集中学,所以一直无缘受业于这位 良师。此番脱产进修,朝夕亲临教诲,受益非浅。其为人正直和治学严谨的风范,成为我效法的楷模。两 年脱产进修,四十岁我拿到了大学专科文凭,或许这就是命运对我所可能给予的补偿。一九八四年七月,我进修毕业回李中工作,继续从事高中教学。坎坷的人生道路,艰苦生活的磨炼, 特别是更富有挑战性的高三教学和班主任工作,造就了我对事业的忠心耿耿、对工作的勤于思考,吃苦耐 劳和淡泊名利的人生

17、态度。我在教育和教学中,不断取得显著的成绩,自一九八七年开始,陆续在省级中 学数学教学杂志上发表论文,高考成绩在全县连续夺冠。我连年被评为县、市先进教育工作者。一九八四 年六月十八日,我被获准参加中国共产党。一九八八年被评为中学一级教师,一九九一年国家教委和人事 部联合授予我“全国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一九九二年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感谢生活,给我一番新的 天地,感谢李中给我施展才华的机会。四中年的奉献经祁开文校长、夏荣桂副校长的举荐,二九八九年八月,我从一名普通教师破格提拔为李中副校长, 分管教学业务,这是我踏上领导岗位的开始。之后,我仍然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教两个高三班的数学,在教 学中领导教学

18、,教改中指导教改;逐渐和教职工达成心理相容,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也许是一种巧 合,我的恩师刘相老师此时也调到徐州一中任校长,在双方互动下,李中与徐州一中建立起亲密的联谊关 系,得到徐州一中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勘。一九九三年九月一日,老校长祁开文同志退居二线,我以副校 长韵身份主持学校全面工作,祁并文同志仍担任党支部书记,在老校长的辅佐下,我顺利地实现了角色转 换,担当起重任。一九九五年九月,县委组织部、教育局正式宣布我担任李中校长、党支部书记。从而使 我成为李中校史上第一位李中毕业的校长。我主持李中全面工作以后,即开始对李集中学发展目标的思考。李中,是解放后睢宁创办的第一所农 村中学,经过四十

19、年的办学实践,已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农村完全中学:形成良好的校风、激风和学 风,在睢宁县乃至徐州市都享有一定的名望和声誉。但是由于长期经费紧缺,缺乏投入,学校硬件和软件 建设都严重地落后于时代。校舍的主体建筑依然是建校初期的产物,历经四十年风雨,破烂不堪、危机四 伏,、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濒于零装备,建校初期曾拥有的辉煌,已不复存在。在新时期,求开拓、 求创新,成为李集中学面对的重大课题,也迫使我无可回避地作出思考和回答。要象建校初期那样置身子 时代的前列,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和提高,我“第二次创业”的构想和决心,逐渐萌生和成熟,成为我明 确的工作基本思路。“第二次创业”实施的基本目标是争创江

20、苏省重点中学,使李中一跃而跻身于江苏省 名校之林。“第二次创业”经历了目标的确立、舆论的准备、全面规划、允步实施、目标的实现这五个阶 段,历时五年。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全校上下形成了共识,大体在一九九五年底完成了确立目标的奠基性任务。随即 充分利用我是李中六三届高中毕业生的优势,筹备和组织了六三届校友聚会。六三届校友时任中央财经领 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魏礼群、第二十一集团军副司令员赵守华,都十分关注和支持校友聚会。魏礼群 同学并于九六年春节后(六三校友聚会后的十天)回访母校;地方党政领导、县教育行政主要负责人陪同 魏礼群副主任视察李集中学,在此期间,李集镇党委书记赵忠厚,分管教育的副县长朱振迎

21、,教育局长梁 化学对李中确定的发展目标,都表示十分赞回和坚决支持。此后不久,睢宁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的政 府工作报告中确认我校这一奋斗目标,从而完成了争创江苏省重点中学的舆论准备工作。回顾李中“第二次创业”的艰苦历程,鲜明的目标定位是其一大显著的特点,而根据目标定位进行全 面规划,绘制发展建设蓝图则是其中关键步骤。为了开阔视野,打开思路,我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遍访了 大江南北十多所省内著名的重点中学,博采众长,结合校情,草拟校园建设规划图,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 建议, 其间九易其稿。 同时对照省重点中学的标准, 在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制定相应的创建规划, 分步实施、 逐一落实。由于规划科学合理,校园

22、建设既展现了宏大的气势和强烈的现代意识,又融合了浓厚的乡土气 息,投资效益显著、整体辉煌效果凸现。几年来,用于基本建设和教育教学设备总投入达一千五百万元,其中学校自筹资金投入500 万元,争取上级拨款和各界捐赠 500 万元,借贷和赊欠工程款 500 万元。新扩校园面积二十亩, 新建校舍面积 16000 平方米,教学楼和实验楼分别为市、省级优质工程,新建成经江苏省田径协会验收合格的拥有400 米跑道的标准田径场,并建成学生餐厅及其附属设施,包括可同时容纳 2000 人就餐的学生餐厅以及浴室、理发室、超市、书报电话亭等配套设施。为了营造优美 的校园环境,依托校园内小桥流水的自然优势,因地制宜,设

23、置草坪、花园、雕塑和小品,进行全方位的 绿化、美化和硬化,校园旧貌换新颜。根据省重点中学的标准,从图书馆藏书,到实验室标准化配置,从 电化教学“三机一幕”的配备,到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装备,项项达标,件件落实。在“第二次创业”的日子里,为了增强全校师生争创省重点中学的意识,五年来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开 展“我为创建作贡献,增光彩”的自我教育活动。我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人心在创建中凝聚;事业在创 业中发展。学校管理严格有序,教育教学秩序井然,成果显著。学校先后被评为“徐州市合格高中” 、“徐 州市文明示范学校” 、“徐州市教育先进集体” 、“徐州市模范学校” ,李集中学的发展变化有目共睹,为社

24、 会各界所称道。历经五年的第二次艰苦创业励精图治,一座现代化的崭新的李集中学,呈现在世人面前。较为完备的 教育教学设施,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必要的物质 条件。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是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我所作出的正确的选择。我不失时机地实施学校封 闭式管理,使学校常规管理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五年的努力相期待,终于在 2000 年 11 月 21 日,迎来 了江苏省教育评估院专家组对我校为期三天的全面评估验收。 专家组组长、 镇江市教委副主任陈自立同志, 把我校誉为“苏皖两省三县交界处一颗璀灿的明珠” ,专家组在充分肯定我校创建成绩的基础上,提出了

25、整改要求。此后,学校以积极的态度,进行整改,逐一落实。 2001 年 3 月,江苏省教育评估院派员到我校 进行复查,对学校的整改工作表示满意。 2001 年 5 月 10 日,江苏省教育厅正式下文,确认李集中学为省 级重点高中。五月二十四日,江苏省教奄厅、江苏省环保厅联合下交,确认我校为江苏省绿色学校。同年 十月, 省教育厅授予我校 “江苏省教育技术装备先进集体” 的光荣称号。 争创江苏省重点中学的预期目标, 得以圆满实现。在“二次创业”中,我尽心尽力。做了一些我责无旁贷的工作,上级领导和群众对我的工 作,给予充分地肯定和支持,一九九七年九月我荣获江苏省红杉封园丁奖(银奖) ,一九九八年被评为睢 宁县“十佳廉政干部” ,一九九九年被评为徐州市“优秀共产党员” 。在欢庆胜利的喜悦中,我以冷静的心情,思考着新的目标。 2002 年 10 月 2 日,它是李中建校五 十周年纪念日。抓住这一机遇,与时俱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