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哲学史选修课 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 绪论绪论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 一、中国古典哲学概况一、中国古典哲学概况 l世界三大哲学系统世界三大哲学系统 l古代中国哲学独立发展史古代中国哲学独立发展史 l儒道对立互补的两极:阳刚与阴柔,积极儒道对立互补的两极:阳刚与阴柔,积极 有为与自然无为,人文主义与自然主义有为与自然无为,人文主义与自然主义 l三教鼎立:儒家为主导,佛、道为辅翼三教鼎立:儒家为主导,佛、道为辅翼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 二、中国传统哲学之源流二、中国传统哲学之源流 l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 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 三
2、、中国哲学史介绍三、中国哲学史介绍 (一)先秦(一)先秦 l儒家、道家儒家、道家 l墨家、名家、法家墨家、名家、法家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 (二)两汉(二)两汉 l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 l 郑玄郑玄 (三)魏晋南北朝隋唐(三)魏晋南北朝隋唐 l 魏晋玄学:王弼、郭象魏晋玄学:王弼、郭象 l 佛教、道教佛教、道教 l 唐中期儒学复兴的先驱韩愈唐中期儒学复兴的先驱韩愈 (四)宋代理学(四)宋代理学 l 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 l理学与心学理学与心学 l朱熹、陆九渊朱熹、陆九渊 l南宋浙东学派:吕祖谦、叶适、陈亮南宋浙东学派:吕祖谦、叶适、陈
3、亮 (五)明代(五)明代 l王阳明、王畿、钱德洪王阳明、王畿、钱德洪 l泰州学派:王艮、何心隐、李贽泰州学派:王艮、何心隐、李贽 l蕺山学派:刘宗周蕺山学派:刘宗周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 (六)清代(六)清代 l清初三大儒: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清初三大儒: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l浙东学派浙东学派 l六经皆史、经史之学六经皆史、经史之学 l乾嘉学派乾嘉学派 l汉学、宋学、实事求是之学、考据学汉学、宋学、实事求是之学、考据学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 l晚清今文经学:经世实用、救亡图存晚清今文经学:经世实用、救亡图存 l魏源、康有为魏源、康有为 (七)现代(七)现代 l五四新文化运动:陈独秀、胡适五四新文
4、化运动:陈独秀、胡适 l现代新儒学:梁漱溟、熊十力现代新儒学:梁漱溟、熊十力 l人生观论战:科学派与玄学派人生观论战:科学派与玄学派 l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进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进程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 四、中西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之异:整体思四、中西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之异:整体思 维与分析思维,面向人生与面向自然,天维与分析思维,面向人生与面向自然,天 人一体与天人二分,追求和谐与重视斗争人一体与天人二分,追求和谐与重视斗争 五、中国传统哲学的价值和意义五、中国传统哲学的价值和意义 l有分析地继承弘扬有分析地继承弘扬 l人格修养人格修养 l墨家、名家:科学精神 l法家:法治精神 中国哲学史
5、选修课 第一章第一章 先秦诸子之学先秦诸子之学 第一节第一节 孔子孔子 一、孔子生平一、孔子生平 l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在春秋末年,公元前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在春秋末年,公元前 551年前年前479年,是鲁国陬邑昌平乡阙里人(今年,是鲁国陬邑昌平乡阙里人(今 山东曲阜)。山东曲阜)。其父叔梁纥。 l 有教无类,六经 l 颜子、曾子、子夏 l 二、哲学思想二、哲学思想 (一)仁学(一)仁学 l 仁者爱人仁者爱人 l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 l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l亲亲、尊尊、爱有差等亲亲、尊尊、爱有差等 (二)中庸之道(二)中庸之道 l适中不偏适
6、中不偏 l绝四: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三、义利观三、义利观 l君子谋道不谋食,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 (四)认识论(四)认识论 l生而知之和学而知之生而知之和学而知之 l博学与守约,下学而上达博学与守约,下学而上达 l知行统一,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学用结合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 第二节第二节 孟子孟子 一、孟子生平一、孟子生平 l 孟子,名轲,字子舆,生活于战国中期,约公元孟子,名轲,字子舆,生活于战国中期,约公元 前前385年至前年至前304年,是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年,是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 人。人。 l 杨朱为我,墨翟兼爱杨朱为我,墨翟兼爱 l 王道仁政
7、王道仁政 二、哲学思想 (一)“民为贵”的政治思想 l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 l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 l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 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 视君如寇仇。视君如寇仇。 (二)“制民之产”的经济主张 l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 (三)性善论 l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l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l
8、 养浩然之气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 (四)仁义思想(四)仁义思想 l上下交征利而国危 l舍生而取义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 第三节第三节 老子老子 一、老子生平一、老子生平 l老聃,姓李,名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老聃,姓李,名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 人。春秋末周守藏史,道家始祖。人。春秋末周守藏史,道家始祖。 l道德经道德经:精深的道家哲学体系:精深的道家哲学体系 l“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 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l“绝圣弃智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仁弃义”,“绝巧弃绝巧弃 利利”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 二、哲学
9、思想二、哲学思想 (一)道的概念(一)道的概念 l“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 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l“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 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l“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 名。名。” l“有生于无有生于无”,“玄之又玄玄之又玄”,“无无 为而无不为为而无不为”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 (二)辩证法思想(二)辩证法思想 l“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 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
10、随。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l“反者,道之动反者,道之动” l“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l自然无为,守柔处下,阴柔与阳刚互补自然无为,守柔处下,阴柔与阳刚互补 l两极互补:道家的自然主义与儒家的人文两极互补:道家的自然主义与儒家的人文 主义主义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 第四节 庄子 一、庄子生平一、庄子生平 l庄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人,先秦道家另一庄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人,先秦道家另一 著名代表。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家著名代表。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家 l侧重于人生观哲学,浪漫主义的风格。侧重于人生观
11、哲学,浪漫主义的风格。 l庄子庄子一书:内篇、外篇、杂篇。一书:内篇、外篇、杂篇。 二、哲学思想二、哲学思想 (一)逍遥游(一)逍遥游 l精神的自由精神的自由 ,无待,无待,“与造物者为人与造物者为人”, “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 l游心,真人无己。游心,真人无己。 l坐忘:物我两忘。坐忘:物我两忘。 l心斋:心中虚静。心斋:心中虚静。 l安命:不知安命:不知“所以然而然,命也。所以然而然,命也。” l悬解:解脱倒悬之苦。悬解:解脱倒悬之苦。 (二)齐物论(二)齐物论 l“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 l“彼亦
12、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l“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 随无涯,殆已。随无涯,殆已。” l“朝三暮四朝三暮四”的故事的故事 (三)生死观(三)生死观 l人生来自天地间之气,死又复归天地人生来自天地间之气,死又复归天地 之间之间 l“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 彼与此,何其偏也!彼与此,何其偏也!”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 第五节第五节 周易及其哲学周易及其哲学 一、一、易经易经与与易传易传简介简介 l占筮之书:卦名、卦象(卦画)、占筮之书:卦名、卦象(卦画)、 卦辞、爻辞卦辞、爻辞 l易传易传:象传上、象传下
13、、彖传:象传上、象传下、彖传 上、彖传下、系辞传上、系辞传下、上、彖传下、系辞传上、系辞传下、 说卦传、序卦传、文言传、杂卦传说卦传、序卦传、文言传、杂卦传 l“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 曰归藏,三曰周易。曰归藏,三曰周易。”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 l易经易经有六十四卦,六十四卦由八个经有六十四卦,六十四卦由八个经 卦重叠而来。卦重叠而来。 l每卦先有卦画,然后有卦名,再有卦辞,每卦先有卦画,然后有卦名,再有卦辞, 还有六个爻辞。例如:还有六个爻辞。例如: 乾,乾,“元、亨、利、元、亨、利、 贞贞”,“初九,潜龙勿用初九,潜龙勿用”(此为爻辞,(此为爻辞, 从初九,
14、九二,九三,九四,九五,到上从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到上 九,六个爻有六个爻辞)。九,六个爻有六个爻辞)。 l八个经卦即八卦为六十四卦之基础:乾八个经卦即八卦为六十四卦之基础:乾 (天),坤(地),震(雷),巽(风),(天),坤(地),震(雷),巽(风), 坎(水),离(火),艮(山),兑坎(水),离(火),艮(山),兑 (泽)。每两个经卦上下重叠成六十四个(泽)。每两个经卦上下重叠成六十四个 卦。卦。 l卦中每一划称为爻,有阴爻卦中每一划称为爻,有阴爻-与阳爻与阳爻。阳。阳 爻称为爻称为“九九”,阴爻称为,阴爻称为“六六”。卦由爻。卦由爻 组成。组成。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 二、二、易传
15、易传的辩证法思想的辩证法思想 l系辞上系辞上说:说:“日新之谓盛日新之谓盛 德德” ,“生生之谓易。生生之谓易。” l“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 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l“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之谓道。” l“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 象,四象生八卦。象,四象生八卦。” l“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 l“太和太和” l附:附:周易周易筮法筮法 l合计数为一根则是乾卦,为两根时兑合计数为一根则是乾卦,为两根时兑 卦,三根是离卦,四根时震卦,五根卦,三根是离卦,四根时
16、震卦,五根 是巽卦,六根是坎卦,七根是艮卦,是巽卦,六根是坎卦,七根是艮卦, 八根是坤卦。八根是坤卦。 l掷钱法:掷钱法: l得两个面一个背时是少阳得两个面一个背时是少阳,即阳爻;,即阳爻; 得两个背一个面时是少阴得两个背一个面时是少阴-,即阴爻;,即阴爻; 三个背时是变爻老阳(变爻指可能三个背时是变爻老阳(变爻指可能 变为相反的爻),老阳在卦中亦作为变为相反的爻),老阳在卦中亦作为 阳爻;三个面时是变爻老阴阳爻;三个面时是变爻老阴,老阴,老阴 也作为阴爻。也作为阴爻。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 第二章第二章 汉至唐时期的哲学与宗教汉至唐时期的哲学与宗教 第一节第一节 王弼王弼 一、王弼生平一、王弼生
17、平 l王弼,王弼字辅嗣,山阳(今河南王弼,王弼字辅嗣,山阳(今河南 焦作)人,三国魏人,生活于公元焦作)人,三国魏人,生活于公元 226年年249年。年。 l王弼和何晏是王弼和何晏是“正始玄风正始玄风”的主要的主要 人物,他是魏晋玄学的主要创始者。人物,他是魏晋玄学的主要创始者。 l论语论语、老子老子、周易周易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 二、哲学思想二、哲学思想 (一)名教与自然(一)名教与自然 l“崇仁义,愈致斯伪崇仁义,愈致斯伪”,“巧愈思精,巧愈思精, 伪愈多变,攻之弥甚,避之弥勤。伪愈多变,攻之弥甚,避之弥勤。” (二)以无为本(二)以无为本 l“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 l“天
18、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 以无为本;将欲全有,必反于无也。以无为本;将欲全有,必反于无也。” l“万物万形,其归一也。何由致一,万物万形,其归一也。何由致一, 由于无也。由无乃一,一可谓无。由于无也。由无乃一,一可谓无。” l“寂然至无,是其本矣。寂然至无,是其本矣。” “崇本以崇本以 息末,守母以存子息末,守母以存子”,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 (三)(三)“得意在忘象得意在忘象”,“得意得意 在忘言在忘言” l“言言”、“象象”、“意意” l“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 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 中国哲
19、学史选修课 第三章第三章 宋明理学与明清实学宋明理学与明清实学 第一节第一节 程颢和程颐程颢和程颐 一、二程生平一、二程生平 l程颢、程颐兄弟,河南洛阳人。程程颢、程颐兄弟,河南洛阳人。程 颢字伯淳,生活于公元颢字伯淳,生活于公元1032年年 1085年,世称明道先生。程颐,年,世称明道先生。程颐, 字正叔,生活于字正叔,生活于1033年年1107年,年, 世称伊川先生。世称伊川先生。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 二、程颢的哲学思想二、程颢的哲学思想 (一)(一)“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仁者浑然与物同体” l“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 信皆仁也。信皆仁也。” l“若夫至
20、仁,则天地为一身,而天地若夫至仁,则天地为一身,而天地 之间,品物万形为四肢百体。夫人岂之间,品物万形为四肢百体。夫人岂 有视四肢百体而不爱哉?圣人,仁之有视四肢百体而不爱哉?圣人,仁之 至也,独能体是心而已。至也,独能体是心而已。” l“医家以不认痛谓之不仁,人以不知医家以不认痛谓之不仁,人以不知 觉不认义理为不仁,譬最近。觉不认义理为不仁,譬最近。”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 l“切脉最可体仁。切脉最可体仁。” l“体之而乐体之而乐”相当于主客体最高统相当于主客体最高统 一的艺术阶段(情感)。一的艺术阶段(情感)。 (二)动静皆定的定性(二)动静皆定的定性 l“所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无所谓定者
21、,动亦定,静亦定,无 将迎,无内外。苟以外物为外,牵将迎,无内外。苟以外物为外,牵 己而从之,是以己性为有内外己而从之,是以己性为有内外 也。也。”“”“既以内外为二本,则又乌既以内外为二本,则又乌 可遽语定哉?可遽语定哉?” l“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 “是圣人之喜怒,不系于心而系于是圣人之喜怒,不系于心而系于 物也。物也。”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 (三)一元论(三)一元论 l“道,一本也。或谓以心包诚,不道,一本也。或谓以心包诚,不 若以诚包心;以至诚参天地,不若若以诚包心;以至诚参天地,不若 以至诚体人物,是二本也。以至诚体人物,是二本也。” l“合天人,已是为不知
22、者引而致之。合天人,已是为不知者引而致之。 天人无间。天人无间。” l“须是合内外之道,一天人,齐上须是合内外之道,一天人,齐上 下,下学而上达,极高明而道中下,下学而上达,极高明而道中 庸。庸。” l“只心便是天只心便是天” 。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 (四)(四)“器亦道,道亦器器亦道,道亦器” l周易周易系辞系辞曰:曰:“形而上者谓形而上者谓 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l“系辞系辞曰: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下者谓之器。又曰:又曰:立天立天 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23、。又曰:。又曰:一一 阴一阳之谓道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亦形而下者。阴阳亦形而下者 也,而曰道者,惟此语截得上下最也,而曰道者,惟此语截得上下最 分明,元来只此是道,要在人默而分明,元来只此是道,要在人默而 识之也。识之也。” l“器亦道,道亦器。器亦道,道亦器。”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 (五)(五)“性即气,气即性性即气,气即性” l“性即气,气即性,生之谓也。性即气,气即性,生之谓也。” l “天下善恶皆天理,谓之恶者非本恶,天下善恶皆天理,谓之恶者非本恶, 但或过或不及便如此,如杨、墨之但或过或不及便如此,如杨、墨之 类。类。” l“生生之谓易生生之谓易,是天之所以为道,是天之所以为道 也。天只
24、是以生为道。继此生理者,也。天只是以生为道。继此生理者, 即是善也。善便有一个元底意思。即是善也。善便有一个元底意思。 元者善之长元者善之长,万物皆有春意,便,万物皆有春意,便 是是继之者善继之者善也,也,成之者性也成之者性也, 成却待他万物自成其性始得。成却待他万物自成其性始得。” “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氤氲,天地氤氲, 万物化醇万物化醇,生之谓性生之谓性,万物之,万物之 生意最可观,此元者善之长也,斯所生意最可观,此元者善之长也,斯所 谓仁也。谓仁也。”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 三、程颐的哲学思想三、程颐的哲学思想 (一)抽象的理本体论(一)抽象的理本体论 l“至显者莫如事,至微者
25、莫如理,至显者莫如事,至微者莫如理, 而事理一致,微显一源。而事理一致,微显一源。” (二)二元的倾向(二)二元的倾向 l“爱自是情,仁自是性,爱自是情,仁自是性,仁者仁者 固博爱,然便以博爱为仁,则不固博爱,然便以博爱为仁,则不 可。可。” “圣人本天,释氏本心。圣人本天,释氏本心。”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 (三)(三)“所以阴阳者道所以阴阳者道” l“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之谓道,道非阴阳也,道非阴阳也, 所以一阴一阳道也。所以一阴一阳道也。” (四)天命之谓性和生之谓性(四)天命之谓性和生之谓性 (五)(五)“与理为一与理为一”的修养的修养 l“大而化,则己与理一,一则无己。大而化,则己与
26、理一,一则无己。” l“公只是仁之理,不可将公便唤作仁。公只是仁之理,不可将公便唤作仁。 公而以人体之,故为仁。公而以人体之,故为仁。” (六)格物穷理(六)格物穷理 l训训“格格”字为字为“至至” 。“自一身之中,自一身之中, 至万物之理,但理会得多,相次自然至万物之理,但理会得多,相次自然 豁然有觉处。豁然有觉处。” l明心性之善,而非求科学之真明心性之善,而非求科学之真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 第二节第二节 朱熹朱熹 一、朱熹生平一、朱熹生平 l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 晦庵;晚年号晦翁,沧州病叟。晦庵;晚年号晦翁,沧州病叟。 他生活于他生活于1130年年1200年
27、。徽年。徽 州婺源(婺源今属江西省)人。州婺源(婺源今属江西省)人。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他生于建州南宋高宗建炎四年他生于建州 (今属福建)龙溪,时其父朱(今属福建)龙溪,时其父朱 松任建州龙溪尉。松任建州龙溪尉。 l朱熹是程朱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是程朱理学集大成者。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 二、哲学思想二、哲学思想 (一)理气关系(一)理气关系 l“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 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 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 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 性。必禀此气,
28、然后有形。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 l“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 l“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 l“理与气本无先后之可言,但推上理与气本无先后之可言,但推上 去时,却如理在先气在后相似。去时,却如理在先气在后相似。”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 (二)体用二元倾向(二)体用二元倾向 l“理搭于气而行。理搭于气而行。” l刘宗周:刘宗周:“理即是气之理,理即是气之理, 断然不在气先,不在气之断然不在气先,不在气之 外。外。” l“所谓理与气,此绝是二所谓理与气,此绝是二 物。物。”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 (三)格物致知(三)格物致知 l“所
29、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 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 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 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 尽也。是以尽也。是以大学大学始教,必使学始教,必使学 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 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 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 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 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中国哲学史选
30、修课 第三节第三节 陆九渊陆九渊 一、陆九渊生平一、陆九渊生平 l陆九渊,字子静,自号存斋。生活陆九渊,字子静,自号存斋。生活 于公元于公元1139年年1193年,南宋抚年,南宋抚 州金溪人。因他后来还乡讲学于江州金溪人。因他后来还乡讲学于江 西贵溪象山,自号象山居士,故学西贵溪象山,自号象山居士,故学 者称之为象山先生。者称之为象山先生。 l心即理心即理 l心学心学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 二、哲学思想二、哲学思想 (一)(一)“心即理也心即理也” l“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 宙。宙。 ” l“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 理也。理也。” l
31、“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 (二)义利之辨(二)义利之辨 l辨志辨志 l道德动机:君子道德动机:君子 l私利动机:小人私利动机:小人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 第四节第四节 王阳明王阳明 一、王阳明生平一、王阳明生平 l王守仁,字伯安,生于明宪宗成化八王守仁,字伯安,生于明宪宗成化八 年(年(1472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七年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七年 (1529年)。生于浙江余姚,因其年)。生于浙江余姚,因其 境内有姚江,故称其为境内有姚江,故称其为“姚江姚江”。又。又 因他曾筑室阳明洞,自号因他曾筑室阳明洞,自号“阳明子阳明子”, 学者咸称其为学者咸称其为“阳明先生
32、阳明先生” l明代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明代最有影响的哲学家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 二、哲学思想二、哲学思想 (一)知行合一(一)知行合一 l反对先知后行、知行分离反对先知后行、知行分离 l“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 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l“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 知。知。” (二)致良知之教(二)致良知之教 l“致知云者,非若后儒所谓充广其知致知云者,非若后儒所谓充广其知 识之谓也,知吾心之良知焉耳。识之谓也,知吾心之良知焉耳。”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 l“致致”即是工夫、行,即是工夫、行,“良知良知”即即 是本体、知。是本体、知。 l“致良知致良知”是本体与工夫的统一,是本体与工夫的统一, 知与行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 l“尔既有官司之事,便从官司的事尔既有官司之事,便从官司的事 上为学,才是真格物。上为学,才是真格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保密教育知识题库及答案
- 中医中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中国移动四平市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 中国广电池州市2025秋招笔试题库含答案
- 中国广电汉中市2025秋招面试典型题目及答案
- 中国联通楚雄自治州2025秋招技术岗专业追问清单及参考回答
- 安顺市中石油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油品分析质检岗
- 国家能源桂林市2025秋招面试典型题目及答案
- 福建道教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小儿高热考试题及答案
- 色素痣诊疗专家共识(2025版)解读
- AI基础知识培训课件教学
- 窗帘采购项目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2025年高考真题-化学(湖南卷) 含答案
- 学堂在线 唐宋词鉴赏 期末考试答案
- 果树认领活动方案
- 第9课《天上有颗“南仁东星”》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 心脑血管健康知识讲座
- 麻醉复苏室病人的护理查房
- 小学python竞赛试题及答案
- 下浮率合同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