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课件:第二章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_第1页
温病学课件:第二章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_第2页
温病学课件:第二章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_第3页
温病学课件:第二章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_第4页
温病学课件:第二章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第2 2章章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一 、 温 病 的 病 因一 、 温 病 的 病 因 二、温病的发病二、温病的发病 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 (一)温病病因的共性:(一)温病病因的共性: (一)温病病因的共性:(一)温病病因的共性: (二)各种温邪的致病特点(二)各种温邪的致病特点 温邪致病具有共同的特性,主要表现有:温邪致病具有共同的特性,主要表现有: 从外感受从外感受 性质属热性质属热 致病迅速致病迅速 与季节相关与季节相关 病位有别病位有别 (二)各种温邪的致病特点(二)各种温邪的致病特点 1 1、风热病邪、风热病邪 风温风温 (1 1)形成条件:)形成条件: 风热病邪多形

2、成于冬春季节。风热病邪多形成于冬春季节。 春季阳气升发,气候温暧多风,易产春季阳气升发,气候温暧多风,易产 生风热病邪,正如吴鞠通所说:生风热病邪,正如吴鞠通所说:“风温者,风温者, 初春阳气始升,厥阴行令,风夹温也。初春阳气始升,厥阴行令,风夹温也。” ( 2 2 ) 致 病 特 点 :) 致 病 特 点 : 多先犯肺卫:多先犯肺卫:风热病邪在侵袭人体时,风热病邪在侵袭人体时, 多先犯于上焦肺卫多先犯于上焦肺卫 易伤肺胃阴津:易伤肺胃阴津:风与热都属阳邪,风热风与热都属阳邪,风热 相搏,最易耗损阴津相搏,最易耗损阴津. . 病情病情变化迅速:变化迅速:因风邪因风邪“善行数变善行数变”, 温邪

3、又具有温邪又具有“热变最速热变最速”的特性,故风热的特性,故风热 病邪入侵人体,变化较快。病邪入侵人体,变化较快。 2 2 、 暑 热 病 邪、 暑 热 病 邪 暑温暑温 暑热病邪的形成多在夏季,其形成与夏季暑热病邪的形成多在夏季,其形成与夏季 气候酷热密切相关。气候酷热密切相关。 (1 1)形成条件:)形成条件: (2 2)致病特点:)致病特点: 发病可径犯阳明发病可径犯阳明 故叶天士说:故叶天士说:“夏暑发自阳明夏暑发自阳明”。 易耗气伤津易耗气伤津 易致闭窍动风易致闭窍动风 易夹湿为患易夹湿为患 叶天士说:叶天士说:“长夏湿令,暑必兼湿。暑伤气分,长夏湿令,暑必兼湿。暑伤气分, 湿亦伤气

4、。湿亦伤气。” 3 3、湿热病邪、湿热病邪 湿热病邪是兼具湿与热两重特性的一种外感病邪。湿热病邪是兼具湿与热两重特性的一种外感病邪。 湿温湿温 长夏季节因气候炎热,湿易蒸动,雨长夏季节因气候炎热,湿易蒸动,雨 水较多,湿气较重,故湿热病邪更易形成,水较多,湿气较重,故湿热病邪更易形成, 并伤人尤胜,所以湿热病邪致病以长夏为并伤人尤胜,所以湿热病邪致病以长夏为 多见。多见。 (1)形成条件:)形成条件: (2 2)致病特点:)致病特点: 4 4、燥热病邪、燥热病邪 秋燥秋燥 (1 1)形成条件:)形成条件: 初秋季节久晴无雨,气候干燥之时,容易发生初秋季节久晴无雨,气候干燥之时,容易发生 燥邪为

5、患。燥邪有寒热两种不同属性:一般晚秋燥邪为患。燥邪有寒热两种不同属性:一般晚秋 初凉,多为凉燥,其性质近于风寒;早秋季节,初凉,多为凉燥,其性质近于风寒;早秋季节, 如秋阳以曝,则易形成燥热病邪,其性质近于风如秋阳以曝,则易形成燥热病邪,其性质近于风 热。热。 (2 2)致病特点:)致病特点: 5 5、温热病邪、温热病邪 (伏寒化温伏寒化温) 春温春温 温热病邪是一种能引起在温热病邪是一种能引起在 春季发病,病初即以里热炽盛春季发病,病初即以里热炽盛 为主要特点温病的病邪。为主要特点温病的病邪。 温热病邪即传统所说的温热病邪即传统所说的“伏寒化伏寒化”。 (1 1)形成条件:)形成条件: 传统

6、认为冬季感受寒邪,当时未传统认为冬季感受寒邪,当时未 发病,寒邪内郁日久化热,到春季再发病,寒邪内郁日久化热,到春季再 发病,称之为伏寒化温。发病,称之为伏寒化温。 也可认为是在春季温热之气上升时,也可认为是在春季温热之气上升时, 形成的一种具有较明显温热性质的病形成的一种具有较明显温热性质的病 邪,又称为温热病邪。邪,又称为温热病邪。 (2 2)致病特点:)致病特点: 病初即见里热证:病初即见里热证: 病情较重而易闭窍、动风、动血:病情较重而易闭窍、动风、动血: 易耗伤阴液,后期多肝肾阴伤:易耗伤阴液,后期多肝肾阴伤: 6 6、疫疠病邪、疫疠病邪 疫疠病邪又称为疠气,是六淫疫疠病邪又称为疠气

7、,是六淫 邪气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播邪气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播 散、流行的一类致病因素。散、流行的一类致病因素。 ( 1 1 ) 形 成 条 件 :) 形 成 条 件 : 疫疠病邪的形成与非时之寒暑、疾风淫雨、疫疠病邪的形成与非时之寒暑、疾风淫雨、 久旱大涝等气候特别反常有关;亦与某些久旱大涝等气候特别反常有关;亦与某些 地区的特殊气候地理环境有关,此外,战地区的特殊气候地理环境有关,此外,战 乱之后,灾荒之年,环境卫生差,动物尸乱之后,灾荒之年,环境卫生差,动物尸 体腐烂熏蒸,均可促使形成疫疠病邪。体腐烂熏蒸,均可促使形成疫疠病邪。 (2 2)致病特点:)致病特点: 7 7、温毒

8、病邪、温毒病邪 温毒病邪是指六淫邪气蕴蓄不解而温毒病邪是指六淫邪气蕴蓄不解而 形成的属性为温热性质的一类致病因素。形成的属性为温热性质的一类致病因素。 又称为时毒。温毒病邪包括风热毒邪、又称为时毒。温毒病邪包括风热毒邪、 风热时毒、暑热毒邪、湿热毒邪、温热风热时毒、暑热毒邪、湿热毒邪、温热 毒邪等。毒邪等。 (1 1)形成条件:)形成条件: 温毒病邪的形成与时令气温毒病邪的形成与时令气 候反常有关,乃邪气蕴结而成,候反常有关,乃邪气蕴结而成, 并多能引起流行。并多能引起流行。 (2 2)致病特点:)致病特点: 具火热之性:具火热之性: 攻窜流走:攻窜流走: 蕴结壅滞:蕴结壅滞: 疫疠病邪与温毒

9、病邪实疫疠病邪与温毒病邪实 际上都不是一种单一的病邪,际上都不是一种单一的病邪, 而各包括了多种病邪。而各包括了多种病邪。 二、温病的发病二、温病的发病 (一)发病因素(一)发病因素 (二)感邪途径(二)感邪途径 (三)发病类型(三)发病类型 (一)发病因素(一)发病因素 1 1、体内因素:、体内因素:张景岳张景岳景岳全书景岳全书杂证谟杂证谟说说“瘟瘟 疫乃天地之邪气,若人身正气内固,则邪不可干,疫乃天地之邪气,若人身正气内固,则邪不可干, 自不相染。自不相染。”在在温疫论温疫论中吴又可也说:中吴又可也说:“本气本气 充满,邪不易入,本气适逢亏欠,呼吸之间,外邪充满,邪不易入,本气适逢亏欠,呼

10、吸之间,外邪 因而乘之。因而乘之。” 2 2、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古人所说的古人所说的“大灾之后,必有大大灾之后,必有大 疫。疫。”就反映了自然灾害与温疫的关系。就反映了自然灾害与温疫的关系。 3 3、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人们所处的社会状况,包括经济条人们所处的社会状况,包括经济条 件,营养调配,体育锻炼,卫生习惯,卫生设施,件,营养调配,体育锻炼,卫生习惯,卫生设施, 防疫制度等防疫制度等. . 此外,空气中存在的放射性物此外,空气中存在的放射性物 质,污染尘粉,剌激性气体,或质,污染尘粉,剌激性气体,或 其它有毒物质,对人体防御功能其它有毒物质,对人体防御功能 可产生明显影响,降低防邪

11、抗病可产生明显影响,降低防邪抗病 能力,增加温邪的易染机会。能力,增加温邪的易染机会。 (二)感邪途径(二)感邪途径 1 1、空气相染,从呼吸道入侵、空气相染,从呼吸道入侵 如叶天士明确指出:如叶天士明确指出:“大凡吸入之大凡吸入之 邪,首先犯肺邪,首先犯肺”。 2 2 、 饮 食 相 染 , 从 口 入 侵 :、 饮 食 相 染 , 从 口 入 侵 : 口气通于胃,温邪通过饮食从口腔而口气通于胃,温邪通过饮食从口腔而 入,可直犯脾胃及肠道。入,可直犯脾胃及肠道。 3 3、接触相染,从皮毛而入:、接触相染,从皮毛而入:邪从皮邪从皮 毛而入是中医学对外邪入侵途径的最早认识。毛而入是中医学对外邪入

12、侵途径的最早认识。 如如灵枢灵枢百病始生百病始生说:说:“虚邪之中人也,虚邪之中人也, 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皮毛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皮毛 入。入。 (三)发病类型(三)发病类型 1 1 、 新 感 温 病 :、 新 感 温 病 : 新感温病又简称新感温病又简称“新感新感”,指感,指感 邪后立即发病的一类温病。邪后立即发病的一类温病。 新感温病的特点是:初起新感温病的特点是:初起 病邪在表,一般无里热证,以病邪在表,一般无里热证,以 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头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头 痛,咳嗽,苔薄白,脉浮数等痛,咳嗽,苔薄白,脉浮数等 卫表证候为主。卫表证候为主。

13、 2 2、伏邪温病:、伏邪温病: 伏邪温病又称伏气温病,简伏邪温病又称伏气温病,简 称称“伏邪伏邪”,或称,或称“伏气伏气”,是,是 指感邪后未即发病,邪气伏藏,指感邪后未即发病,邪气伏藏, 逾时而发的温病。阴精不足的体逾时而发的温病。阴精不足的体 质易患伏邪温病。质易患伏邪温病。 新感温病与伏邪温病比较表新感温病与伏邪温病比较表 新新 感感 温温 病病 伏伏 邪邪 温温 病病 成因成因 感邪后立即发病感邪后立即发病 感邪后邪气伏藏感邪后邪气伏藏, ,逾时而发。逾时而发。 病机病机 初起病邪在表初起病邪在表, ,或从表或从表 伏邪自里而发伏邪自里而发, ,或由里外达或由里外达, , 解解, ,

14、 或自表入里或自表入里, ,由浅由浅 或进一步内陷深入。若伏邪或进一步内陷深入。若伏邪 至深传变。至深传变。 不能外达不能外达, ,或邪透不尽或邪透不尽, ,则病则病 难速愈。难速愈。 证候证候 初起即现表证初起即现表证, ,一般无一般无 初起即现里热证初起即现里热证, ,如无外感如无外感 特点特点 里热证。里热证。 引发引发, ,则无表证。则无表证。 治疗治疗 初起多以解表透邪为主。初起以直清里热为主。初起多以解表透邪为主。初起以直清里热为主。 病种病种 风温、秋燥、大头瘟等。春温、伏暑等。风温、秋燥、大头瘟等。春温、伏暑等。 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 1 1、什么是温邪?你认为温病的病因是、什么是温邪?你认为温病的病因是“温热病温热病 邪邪”的提法是否妥当,为什么?的提法是否妥当,为什么? 2 2、风热病邪与燥热病邪致病特点有何异同?、风热病邪与燥热病邪致病特点有何异同? 3 3、风热病邪、暑热病邪、湿热病邪、燥热病邪、风热病邪、暑热病邪、湿热病邪、燥热病邪 分别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