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兼并合并方式下的税务安排_第1页
企业兼并合并方式下的税务安排_第2页
企业兼并合并方式下的税务安排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企业兼并合并方式下的税务安排企业兼并合并方式下的税务安排兼并合并是指并购方企业取得被并购方企业 也称为目标企业 的 全 部净资产或股权组成单一经济主体和法律主体企业的运营活动。 兼并合 并也称为完全收购或资产收购,是控股收购的特殊形式,其 又可细分为 两种方式,即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一吸收合并方式的税务安排吸收合并是指并购方企业取得目标企业的全部净资产 或股权后, 目 标企业即被解散。并购方企业可以用现金、债券或发行股票的方 式来换 取目标企业的净资产或股权吸收合并的结果仍然是一个单 一的经济 主体和法律主体。1. 目标企业法人地位被取消, 并作企业所得税清算处理 应税处 理 国税发 2000

2、1119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合并分立业务有关 所 得税问题的通知?规定,企业合并一般应采用应税处理:目标企 业应视 为按公允价值转让、处置全部资产,计算资产的转让所得, 依法缴纳所 得税;目标企业以前年度的亏损,不得结转到并购方企业弥补; 并购方企业接受目标企业的有关资产,计税时可以按经评估确 认的价值确定成木, 目标企业的股东取得并购方企业的股权视为清 算分配。这种免税处理安排只适用于并购方企业通过股权支付完成吸收合 并 目标企业的情况。当目标企业没有或很少有未弥补亏损,而支付 的溢价 比拟大时,采用免税处理安排对目标企业相当有利,但对并 购方企业没 有产生节税利益,因为并购方企业获得的

3、目标企业净资 产的计税根底是 原账而价值而不是公允价值。同时,这种安排还应 当经过有关税务机关 核准。二新设合并方式的 税务安排新设合并是指参与并购各方以自己的股权或股票按一定的比率 换 取新成立企业的股权或股票,原企业宣告解散。新成立的企业 接受 己解散企业的资产,承当己解散企业的债务。己解散企业的股 东按一定 的比率用净资产或股权换取新成立企业的股权后,成为新 企业的股东。 新设合并的结果仍然是一个单一的经济主体和法律主 体。1. 并购双方企业的法人被取消,并作清算处理应税处理这种安排与吸收合并的应税处理安排是一样的, 新企业取得的参 与并 购各方的净资产按可识别的净资产公允价值入账,参与

4、并购各 方存有的 未弥补亏损不能抵扣新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 参与并购各方 企业被解散, 各自按净资产公允价值确认资产转让所得,并进行清 算处理。这种安排 适用于参与并购各方有较多的未弥补亏损,按净 资产公允价值确认资产 转让所得也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情况。新 设合并后的企业可以按净资 产公允价值作为资产的计税根底,参与 并购各方净资产的评估增值都发 挥了节税作用。这种税务安排主要是考虑未弥补亏损额和净资产评估增值的充分 利 用问题。实际操作时,净资产评估增值尽可能调整到充分利用未 弥补亏 损额的程度,方法主要是通过确认和计量可识别的无形资产 的数额以调 整评估增值。2. 并购双方企业的法人被

5、取消,不作清算处理免税处理新设合并一般都是经过交换股权完成并购的, 满足税法规定的免 税处 理条件,参与并购各方可以采用免税处理方式进行税务安排。 采用免税 处理安排时,参与并购各方企业把原企业的净资产以及未 弥补的亏损按 账而价值转移至新成立的企业中。新设合并后的企业 按参与并购各方净 资产原账面价值作为资产计税根底,原存有的未 弥补亏损仍可在新企业 中继续用于抵补 ; 参与并购各方企业被解散但 不作清算处理,不确认资产 转让所得。这种免税处理的税务安排较 适用于参与并购企业没有或很少 有未弥补亏损的情况,可以不必缴 纳清算所得税,但合并后企业的计税 根底只能是参与并购各方净资 产的原账而价

6、值,得不到按净资产公允价 值作为计税根底的好处。总之,判断采用哪种税务安排更适宜,首先需要相互协商采用何 种 税务处理方法更能使参与并购各方的总节税价值最大,其次需要 根据支 付方式和并购双方的具体情况进行所得税测算,分析参与并 购各方的未 弥补亏损和净资产评估增值情况进行统筹安排。在现金 支付方式下,只 能采用应税处理的税务安排 ;在股权(或股票)支付方 式下,经税务机关核 准,可以采用应税处理安排,也可以采用免税 处理安排。免税处理安排 木质上也不是所得税减免,而是所得税的 纳税递延。在企业并购税务安排时,还要注意税法与会计在识别谁是并购方 企 业、谁是被并购方企业上可能有所不同。税法上一

7、般把支付对价 的一方 作为并购方企业,接受对价的一方作为目标企业 ; 会计上那么根 据实质重于 形式原那么确定。例如,在新设合并中,在税法上各参与 合并的企业均为 目标企业 (被并购方企业 ) ,新设立的企业为并购方 企业; 而在会计上,应 该在参与并购的企业中识别一家作为并购方企 业,其余作为被并购方企 业进行会计处理。从税收方面分析,对于合并方来说,主要是一种支付行为,所以 一 般不涉及税收问题 (非货币性资产支付一般需要视同销售 ) ;对于被 合并 方来说, 企业被合并注销后, 企业资产被兼并转移, 企业股东 获得收入, 因此,被合并企业涉及资产转移的税收问题。财税(2021) 59号文

8、件第四条第四项规定,企业重组,除符合木通知规定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的外,按以下规定进行税务处理:(1) 合并企业应按公允价值确定接受被合并企业各项资产和负债 的计 税根底。(2) 被合并企业及其股东都应按清算进行所得税处理。(3) 被合并企业的亏损不得在合并企业结转弥补。以上处理,即 一般 性税务处理。举例:甲企业合并乙企业, 乙企业被合并时账面净资产为 5000 万元, 评估公允价值为 6000 万元。乙企业股东收到合并后新企业股 权 4000万 元,其他非股权支付 2000 万元。此合并中,甲企业接受 乙企业的净资产 按公允价值 6000 万元作为计税根底。乙企业资产评 估增值 1000

9、 万元需 要按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税后按清算分配处理。财税(2021) 59号文件第五条规定,企业重组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1) 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且不以减少、免除或者推迟缴纳税款 为主 要目的。(2) 被收购、合并或分立局部的资产或股权比例符合本通知规定 的比 例。(3) 企业重组后的连续 12 个月内不改变重组资产原来的实质性经 营 活动。(4) 重组交易对价中涉及股权支付金额符合木通知规定比例。(5) 企业重组中取得股权支付的原主要股东,在重组后连续12 个 月内,不得转让所取得的股权。该文件同时规定,符合通知第五条 规定条 件的企业合并,企业股东在该企业合并发

10、生时取得的股权支 付金额不低 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 85%,以及同一控制下且不需要支 付对价的企业合并, 可以选择对交易中股权支付暂不确认有关资产 的转让所得或损失。举例:甲企业合并乙企业, 乙企业被合并时账面净资产为 5000 万元, 评估公允价值为 6000万元。乙企业股东收到合并后企业股权5500 万元,其他非股权支付 500 万元,那么股权支付额占交易支付总额比例为92%(55004-6000X100%),超过85%,双方可以选择特殊性 税务处理,即资 产增值局部 1 000万元不缴纳企业所得税。同时,甲 乙双方的股份置换也 不确认转让所得或损失。假设此比例不超过 85%,那么资产增值局

11、部 1000万 元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250万元,股份 支付也要确认所得或损失。财税(2021) 59号文件第六条第六项规定,重组交易各方按规定对交易中股权支付暂不确认有关资产的转让所得或损失的,其非 股权支付仍 应在交易当期确认相应的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并调整 相应资产的计税 根底。非股权支付对应的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二 ( 被 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 - 被转让资产的计税根底 )X ( 非股权支付金额一 被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 ) 。 按上例,乙企业股东取得新合并企业股权 5500万元,取得非股权 500万 元。假设乙企业股东原投入乙企业的 股权投资本钱为 4000万元, 那么增值 2000万元(5

12、500+500-4000)。股 东取得的非股权收入500万元对应的转让 所得为: 5004-6000X2000=166. 7 (万元)。股东取得新股的计税成木不是5500万元,而是 3666. 7万元(4000-500+166.7)。这就是财税(2021) 59号文件第六条第四项规定的“被合并企业股东取得合并企业股权的计税根底,以其原持有的被合并企业股权的计税根底确 定。特殊合并的企业, 由于被合并企业资产增值和损失税收上没有确 认, 所以,接收资产时也是按原企业资产账而价值作为计税根底。财税 (2021)59 号文件第六条第四项规定,企业合并,企业股东在 该企业合并发生时 取得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以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