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中文版PPT第八版第四章)_第1页
国际经济学(中文版PPT第八版第四章)_第2页
国际经济学(中文版PPT第八版第四章)_第3页
国际经济学(中文版PPT第八版第四章)_第4页
国际经济学(中文版PPT第八版第四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第四章 资源、比较优势与收入分配:资源、比较优势与收入分配: The Heckscher-Olin(H-O)Model本章简介本章简介n在真实的世界中,一部分贸易模式可以由劳动在真实的世界中,一部分贸易模式可以由劳动生产率差异来解释,而另一些贸易模式则反映生产率差异来解释,而另一些贸易模式则反映了资源的差异了资源的差异nH-O理论:理论:该理论强调资源的差异是贸易的唯一原因该理论强调资源的差异是贸易的唯一原因表明比较优势是由以下因素所反映的:表明比较优势是由以下因素所反映的:相对要素丰裕度(对国家而言)相对要素丰裕度(对国家而言)相对要素密集度(对产品而言)相对要素密集度(对产品而言)n

2、该理论也被称为要素比例理论(该理论也被称为要素比例理论( factor-proportions theory)模型假设 一个经济体生产两种产品:布和粮食生产这些产品需要两种有限供给的投入:劳动(L)和土地(T)。在两国,粮食的生产是土地密集型的,布的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的所有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两要素经济模型4-4生产可能性生产可能性n生产可能性受所需要的土地和劳动两种资源的约束:aTFQF + aTCQC TaLFQF + aLCQC LTotal amount of land resourcesLand required for each unit of food productionTotal

3、units of food productionLand required for each unit of cloth productionTotal units of cloth productionTotal amount of labor resourcesLabor required for each unit of food productionLabor required for each unit of cloth production4-5生产可能性生产可能性(cont.)n假设每单位布的生产更密集地使用劳动,而每单假设每单位布的生产更密集地使用劳动,而每单位粮食的生产更密集

4、地使用土地位粮食的生产更密集地使用土地: naLC /aTC aLF/aTF 生产棉布所需要的劳动与土地的比例要大于生产粮食的比例nOr aLC /aLF aTC /aTFn如果如果LC /TC LF /TF. ,那么布的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的,而粮食的,那么布的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的,而粮食的生产是土地密集型的。生产是土地密集型的。n这个假设会影响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这个假设会影响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4-6图图4-1: 要素不可替代时的生产要素不可替代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可能性边界4-7生产可能生产可能性性n上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是劳动和土上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是劳动和土地之间不可替代的情形地之间不可替代

5、的情形.n如果要素可替代,则如果要素可替代,则PPF变成曲线变成曲线4-8图图 4-2: 要素可替代下的要素可替代下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1单位卡路里粮食的生产投入组合单位产出的土地投入单位产出的土地投入, aTF(英亩(英亩/卡路里)卡路里)单位产出的劳动投入单位产出的劳动投入, aLF(小时(小时/卡路里)卡路里)图4-3: 粮食生产的投入组合可能n要素密集度要素密集度n在一个两种产品(布和粮食)和两种 要素(土地和劳动)的世界里,对于任一给定的工资租金比率,粮食生产中的土地劳动比大于布生产中的土地劳动比,那么粮食生产是土地密集型的: TF/LF TC/ LCnExample

6、: 如果粮食生产使用 80 单位工人和200英亩土地,而布的生产使用20单位工人和20英亩土地,那么粮食是土地密集型的,而布是劳动密集型的。两要素经济模型4-11生产与价格生产与价格n经济会在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哪点上生产呢?这经济会在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哪点上生产呢?这取决于两种产品的价格取决于两种产品的价格n一般来说,经济会在产值最大化的点上生产一般来说,经济会在产值最大化的点上生产, V:V = PCQC + PFQFnPC :布的价格:布的价格nPF :粮食的价格:粮食的价格4-12生产与价格生产与价格(cont.)n定义一等价值线:即线上任何一点的产出价值定义一等价值线:即线上任何一点的产出

7、价值不变不变, V.nV = PCQC + PFQFnPFQF = V PCQC nQF = V/PF (PC /PF)QCn等价值线的斜率是等价值线的斜率是: (PC /PF)4-13图 4-4: 生产与价格生产与价格(cont.)4-14生产与价格生产与价格(cont.)n给定产出价格,等价值线上的任一给定产出价格,等价值线上的任一点代表产出价值的最大化,如点点代表产出价值的最大化,如点Q。n在那点,在那点,PPF的斜率等于的斜率等于 (PC /PF), 所以布所以布的机会成本等于布的相对价的机会成本等于布的相对价格。格。4-15要素价格、产出价格与生产要素要素价格、产出价格与生产要素的水

8、平的水平n生产者选择不同的生产要素数量去生产布或粮生产者选择不同的生产要素数量去生产布或粮食。食。n这一选择取决于工资率这一选择取决于工资率 w和土地的(机会)成和土地的(机会)成本本 。n当工资率相对于租金率上升时,生产者原意使当工资率相对于租金率上升时,生产者原意使用更少的劳动和更多的土地来生产粮食和布。用更少的劳动和更多的土地来生产粮食和布。n由于粮食是土地密集型的,而布是劳动密集由于粮食是土地密集型的,而布是劳动密集型的型的CCFFWage-rental ratio, w/rLand-laborratio, T/L图图4-5: 要素价格与投入选择要素价格与投入选择4-17要素价格、产出

9、价格与生产要素要素价格、产出价格与生产要素的水平的水平 (cont.)n在竞争性市场上,产品的价格等于生产成本,而在竞争性市场上,产品的价格等于生产成本,而生产成本取决于工资率和租金率。生产成本取决于工资率和租金率。n工资率变动的效应取决于生产中使用的劳动的密工资率变动的效应取决于生产中使用的劳动的密集度集度n租金率变动的效应取决于生产中使用的土地的密租金率变动的效应取决于生产中使用的土地的密集度集度n土地租金率的上升对粮食价格的影响会大于布土地租金率的上升对粮食价格的影响会大于布的价格,既然粮食是土地密集型产业的价格,既然粮食是土地密集型产业n在竞争条件下,工资在竞争条件下,工资租金比率(租

10、金比率(w/r)的变动会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到布的相对价格(直接影响到布的相对价格(PC /PF)的变动。)的变动。SSRelative price ofcloth, PC/PFWage-rentalratio, w/r图图 4-6:要素价格与商品价格要素价格与商品价格n我们已经建立起投入(要素)价格、产出价格和生产中使用要素的水平之间的联系nStolper-Samuelson Stolper-Samuelson 定理定理 ( (效应效应) ):n保持要素供给不变,如果一种产品相对价格上升,那么那种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要素的实际工资率或租金率就会上升,而另一种要素的实际工资率或租金率就会下降。n在

11、完全竞争条件下,实际工资率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出。n当生产中使用的要素水平上升时,要素的边际产品就会下降要素价格、产出价格与生产要要素价格、产出价格与生产要素的水平素的水平 (cont.)FFCCSSLand-labor Ratio, T/LRelativeprice ofcloth, PC/PFWage-rentalratio, w/r(PC/PF)1(TC/LC)2(TC/LC)1(TF/LF)2(TF/LF)1(w/r)2(w/r)1IncreasingIncreasing图图4-7: 从产品价格到要素投入的选择从产品价格到要素投入的选择(PC/PF)2n布的相对价格( PC/PF)上升 ,

12、将:n提高工人的相对收入, w/r. n提高在布和粮食生产中的土地劳动比率(T/L), 并因此提高以两种产品衡量的劳动的边际产出。 n通过提高以两种产品衡量的实际工资和降低实际租金,提高工人的购买力和降低地主的购买力。要素价格、产出价格与生产要要素价格、产出价格与生产要素的水平素的水平 (cont.)n资源的配置是如何决定的?n给定布的相对价格及土地与劳动的供给,可以决定经济中每种产品的生产所使用每种资源的数量。资源与产出LFTFLCTCLabor used in food productionLabor used in cloth productionOFIncreasingIncreasi

13、ngIncreasingIncreasingLand used in cloth productionLand used in food production1FCOC图4-8: 资源的配置n当经济中的资源变化时,两种产品的产出水平如何变化?nRybczynski Theorem (effect)Rybczynski Theorem (effect):n在任一给定商品价格下,如果生产中一种要素(T or L)增加,那么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供给增加, 而另一产品的供给下降。n相反则反是。资源与产出CL2FL2CT1FT1CF1L1FL1CT2FT2C1图 4-9: 土地供给的增加Labor us

14、ed in food productionLabor used in cloth productionIncreasingIncreasingIncreasingIncreasingLand used in cloth productionLand used in food productionF2O1FO2F2OCTT1TT2Output offood, QFOutput ofcloth, QCSlope = -PC/PFSlope = -PC/PF2Q2FQ2C1Q1FQ1C图 4-10: 资源与生产可能性n土地(劳动)供给的增加会导致生产可能性偏向于粮食(布)的生产扩张。n资源增加或减少

15、对生产可能性的偏向性效应是理解资源差异如何导致国际贸易的关键。要素价格、产出价格、要素水平与产出水平4-28要素价格、产出价格、要素水平与产出水平n具有较高土地劳动比的经济体,会有较高的粮食产出(相对于棉布而言)和相对于棉布的较低的粮食价格。n这个经济体在粮食的生产上相对有效率(具有比较优势)。n这个经济体在棉布的生产上相对无效率。n一个经济体生产本国相对丰裕要素密集型的产品是比较有效的。nHeckscher-Ohlin 模型的假设:n两国 (本国和外国)拥有:n相同偏好n相同技术n不同资源(本国土地稀缺、外国劳动稀缺)n本国拥有比外国更高的劳动土地比率n两国拥有一个两要素经济中相同的生产结构

16、。n因为本国劳动丰裕,而布是劳动密集型的,所以本国生产布相对有效率。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n相对价格和贸易模型n要素丰裕度要素丰裕度n当且仅当本国可利用的劳动总量与土地总量的比率大于外国,本国才是劳动相对丰裕的(相对于本国,外国则是土地丰裕的):L/T L*/ T*nExample: 如果美国有8000万工人和2亿英亩土地,而英国有2000万工人和2000万英亩土地,那么英国是劳动丰裕的国家,而美国是土地丰裕的国家。n这种情形下,本国稀缺的要素是土地,外国是劳动。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4-31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n既然布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相对于外国的PPF而言,本国的PPF将会有

17、一个更高的棉布粮食比。n在每一相对价格下,本国将生产比外国更高的棉布粮食比n相对于外国而言,本国将会有更高的棉布的相对供给。n当本国与外国进行贸易时,它们的相对价格会趋同。本国布的相对价格上升,而外国下降。n在本国,布的相对价格上升导致布的产出增加和相对消费下降,因此本国成为布的出口国和粮食的进口国。n相反,外国布的相对价格下降导致它变成布的进口国和粮食的出口国。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RDRSRS*123图4-8: 贸易使相对价格趋同Relative price of cloth, PC/PFRelative qualityof cloth, QC + Q*C QF + Q*FnHecks

18、cher-Ohlin Theorem:n每一个国家出口那些密集使用在本国较为丰裕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进口本国稀缺生产要素密集型产品。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4-35n对一国而言,消费的价值须等于生产出来的价值。PCDC + PFDF = PCQC + PFQF DC :本国棉布的消费需求 DF :本国粮食的消费需求 (DF QF) = (PC /PF)(QC DC)Quantity of exportsPrice of exports relative to importsQuantity of imports相对价格与贸易模式 4-36(DF QF) = (PC /PF)(QC DC)

19、n这个方程代表一个经济体的预算约束,其斜率是-(Pc/PF)(DF QF) (PC /PF)(QC DC) = 0相对价格与贸易模式 4-37图图 4-12: 参与贸易国家的预算约束参与贸易国家的预算约束4-38n在预算线和生产可能性边界的交点上:一国总是可以消费得起自己所生产的产品。n然而,在贸易的情形下,一国不必只消费自己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n出口和进口可大于零出口和进口可大于零。n而且,贸易后一国可以消费得起更多的两种产品。相对价格与贸易模式 4-39图4-13: 贸易均衡4-40图4-14: 贸易扩展了经济体消费的可能性n点点2:贸易前:贸易前4-41n在贸易后,由于经济体可以消费得更

20、多,因此国家作为整体的福利改善了。n但一部分人并没有从贸易中获益,除非模型能够解释收入再分配。n贸易改变产品的相对价格,进一步对工人和土地所有者的相对收入产生影响。n布的价格的上升提高了本国工人的购买力,但降低了土地所有者的购买力。n此模型的结论:丰裕要素所有者将从贸易中获益,而稀缺要素所有者则受损。贸易与收入分配 要素价格均等化要素价格均等化n在不存在贸易的情况下,由于假定要素在国际在不存在贸易的情况下,由于假定要素在国际间不能流动,要素的报酬在各国间是不同的间不能流动,要素的报酬在各国间是不同的n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国际贸易后,产品价格的趋同导致了要素价格国际贸易后,产

21、品价格的趋同导致了要素价格国际间的趋同。国际间的趋同。这一定理说明商品的贸易可以替代要素的流动这一定理说明商品的贸易可以替代要素的流动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在真实的世界中,贸易是否真的导致了各在真实的世界中,贸易是否真的导致了各国要素价格的趋同?国要素价格的趋同?n事实上,数据显示现实生活中世界各国的事实上,数据显示现实生活中世界各国的要素价格并不相等,而且相互间差别很大要素价格并不相等,而且相互间差别很大n一个更现实的说法是,国际贸易减少了而一个更现实的说法是,国际贸易减少了而不是完全排除了要素报酬的国际间差异不是完全排除了要素报酬的国际间差异要素价格的国家间差

22、异要素价格的国家间差异表表 1: 各国工资率的比较各国工资率的比较 (美国美国 = 100)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以下三个假定是要素价格相等化的关键以下三个假定是要素价格相等化的关键n两个国家同时生产两种相同的产品两个国家同时生产两种相同的产品n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同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同技术的差异会影响要素的生产率进而影响要素的报酬技术的差异会影响要素的生产率进而影响要素的报酬n贸易使两个国家的产品价格相同贸易使两个国家的产品价格相同 贸易障碍(关税和进口配额等)和交通成本使价格不完全一致贸易障碍(关税和进口配额等)和交通成本使价格不完全一致n上述三个条件在现实世界中是

23、不存在的上述三个条件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存在的事实上,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并不意味着国际贸事实上,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并不意味着国际贸易会减少国际间人均国民收入的巨大差异易会减少国际间人均国民收入的巨大差异4-46贸易会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吗?贸易会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吗?nH-O模型预言:丰裕要素所有者将从贸易中获模型预言:丰裕要素所有者将从贸易中获益,而稀缺要素所有者因为贸易而受损。益,而稀缺要素所有者因为贸易而受损。n但很少证据支持这一预言。但很少证据支持这一预言。n根据模型,当产品价格变化时收入分配才会发根据模型,当产品价格变化时收入分配才会发生变化生变化 ,但没有证据表明相对于非技能密集型,但没

24、有证据表明相对于非技能密集型产品而言的劳动技能密集型产品的变化产品而言的劳动技能密集型产品的变化n对一些大国而言,贸易只占经济中很小一部分对一些大国而言,贸易只占经济中很小一部分,它对产品价格和工资的影响是很小的。,它对产品价格和工资的影响是很小的。4-47贸易会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吗?贸易会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吗?(续)(续)n每一种的经济变动都会影响收入分配,而不仅仅是国际贸易。n技术变化、消费者偏好变化、资源枯竭和新资源的发现都会影响收入分配。n经济学家把美国收入不平等的加剧主要归因于技术变革和教育回报 溢价。n对贸易(或其它经济变化)受损者进行补偿比禁止贸易要好。n经济作为整体的确从贸易中

25、获益。n贸易的潜在受损者比受益者更有组织。n受损者一般集中于少数人,但受益者却较为分散。n美国制糖业的例子。主动学习一:主动学习一:n假设生产以蒲式耳小麦需要假设生产以蒲式耳小麦需要9单位土地和单位土地和3单位劳动,而生产一码棉布需要单位劳动,而生产一码棉布需要6单位单位劳动和劳动和1单位土地。并假设一国有单位土地。并假设一国有120单单位劳动和位劳动和180单位土地。单位土地。nA. 画出这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画出这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nB.如果土地供给增加了如果土地供给增加了90单位,生产可单位,生产可能性边界将如何变化?这个结果有什么能性边界将如何变化?这个结果有什么含义?含义?

26、主动学习二:n假设生产假设生产1加仑葡萄酒需要加仑葡萄酒需要10单位劳动和单位劳动和5单位土地单位土地,而生产,而生产1磅奶酪需要磅奶酪需要4单位劳动和单位劳动和8单位土地。单位土地。nA.如果葡萄酒与奶酪的单位价格分别是如果葡萄酒与奶酪的单位价格分别是30美元和美元和16美元,证明在一个竞争性经济中,单位工资和租金美元,证明在一个竞争性经济中,单位工资和租金不可能是不可能是2和和3;画出对两种产品而言价格等于边际;画出对两种产品而言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直线,并确定土地和劳动的要素价格。成本的直线,并确定土地和劳动的要素价格。nB.如果奶酪的价格上升到每磅如果奶酪的价格上升到每磅24美元,要素价

27、格会美元,要素价格会如何变化?如何变化?nC.奶酪价格的上升将怎样影响工人和土地所有者的奶酪价格的上升将怎样影响工人和土地所有者的购买力?购买力?H-O模型的实证分析对H-O模型的检验n美国数据 里昂惕夫悖论(Leontief paradox) 里昂惕夫发现美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密集程度要低于其进口产品的资本密集程度。全球数据 Bowen, Leamer, and Sveikauskas使用更多国家的数据对H-O模型进行了检验,其结果证实了里昂惕夫悖论,即贸易并不是按照H-O理论所预见的方式进行的。n对中低收入国家与高收入国家制造业数据的检验数据更多倾向于支持理论表表 2: 美国进出口产品包含的要素H-O模型的实证检验H-O模型的实证检验表表 3: 检验H-O模型H-O模型的实证检验模型的实证检验对南北贸易的考察n尽管国际贸易的整个模式似乎并不能很好地由H-O模型来解释,但南北的制造品贸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