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教考试学霸笔记_第1页
招教考试学霸笔记_第2页
招教考试学霸笔记_第3页
招教考试学霸笔记_第4页
招教考试学霸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7 史上最全教综考试知识点汇总教综也“拼爹”:人物总结教综中的“之父”总结教综中常考的 12 个“之父”。一、现代教育之父 赫尔巴特 同时也被誉为“科学教育奠基人” 、“科学教育学之父” 。 其他考点: 1.普通教育学 ;2.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3.主张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 的基础上; 4.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5.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6. 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二、心理学之父 冯特 1879(记忆技巧:一把气球 )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 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三、教育心理学之父 桑代克 :1903 年,出版教育心理学 ,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2、。 其他考点: 1.迷箱实验; 2.尝试 -错误说; 3.学习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4.痕迹消退说; 5.共同要素说。四、终身教育之父 保罗朗格朗五、课程评价之父 泰勒 同时也被成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当代教育评价之父” 。 其他考点:泰勒原理: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六、幼儿教育之父 福禄贝尔 首创“幼儿园”的名称,也被称为幼儿园之父。 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七、中国现代幼儿教育之父 陈鹤琴八、行为主义心理学之父 华生 :最早使用“行为主义”一词。华生的名言: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 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 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 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

3、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 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 律师、艺术家、 大商人, 甚至乞丐或强盗。外铄论教育思想的体现。九、程序教学之父 斯金纳 在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程序教学。其他考点: 1.正强化、负强化、惩罚(回复“强化” ,即可查看这几个知识点的讲解视频) ;2. 逃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 3.普雷马克原理。十、俄国教育心理之父 乌申斯基 也被成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他的著作:人是教育的对象他的名言:1.“儿童是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体现。2.“复习是学习之母”巩固性教学原则的体现十一、智商之父推

4、孟他修订了比奈-西蒙量表,即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 (Stanford-BinetScale) ,提出智商概念。其他考点:智商的计算公式:智商 =智力年龄 /实际年龄 *100十二、北大之父 蔡元培 1916 年担任北大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 念。提出“以美育代宗教” ,被毛泽东成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教综中常考的文言名句考试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题: 题干给出一串的文言文, 让我们判断这句话 (或这段话) , 反映的是哪个知识点、哪个原则 or 哪个方法之类的好多同学对这些名言比较头大,我学习参考 们今天就把这些常考的文言文总结下,方便大家备考。一、论语1. “不愤不启,不

5、悱不发”启发性教学原则2.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巩固性原则3. “有教无类”扩大教育的对象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过程5.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疏导原则6.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二、学记1.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教学2. “学不躐( li )等”“不陵节而施”循序渐进教学原则3.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和政治的关系4.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臧息相辅”课内与课外相结合5. “教学相长”新课程师生关系6.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关键期;不均衡性7. “长善救失”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

6、素原则三、孟子1.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2.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性善论四、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对教育的解释五、荀子1. “生而有好利焉” 、“生而有疾恶焉” 、“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色焉” ,“从人之性,顺人之 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纷乱理而归于暴”性恶论2. “化性起伪”教育的作用3.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环境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六、汉 ?杨雄法言 .学行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七、韩愈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

7、角色八、中庸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教学过程九、朱熹朱子全书 “宽着期限,紧着课程”最早把“课” “程”两字连用。 十、杜甫春夜喜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陶冶法教综中常考的 17 个实验1. 同卵双生子爬楼实验格赛尔同卵双生子爬楼实验证明,人的身心发展受成熟机制的制约。 格赛尔也被视为内发论的代表人物。2. 视崖实验证明了人的深度知觉。3. 陆钦斯:量杯实验证明了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有好,有坏。4. 邓克尔:蜡烛实验证明了功能固着对问题解决的影响。5. 皮亚杰:三山实验前运算阶段儿童的图式特征:自我中心。学习参考6. 皮亚杰:守恒实验前运算阶段儿童的图式

8、特征:单维思维,不能形成守恒观念。7. 巴普洛夫:狗听铃声分泌唾液实验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获得、消退、泛化、分化。8. 桑代克:迷箱实验联结派:尝试 -错误说。三条学习律:准备率、练习律、效果率。9. 斯金纳箱:白鼠、鸽子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强化理论。提出了系列概念:正强化、负强 化(逃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 、正惩罚、付惩罚。10. 班杜拉:儿童看电影学打人实验班杜拉通过这一实验提出: 人的学习主要是替代性学习, 也即观察学习这在德育培养中, 被视为社会模仿模式。他还区分了三种强化的类型: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11. 苛勒:猩猩抓香蕉实验 格式塔学派通过这一实验证明:学习不是桑

9、代克所说的尝试错误,而是“顿悟” 。12. 托尔曼:白鼠走迷宫实验托尔曼通过白鼠走迷宫的实验证明, 学习不是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而是在大 脑中形成情境的 认知地图 。13. 辐射问题实验“指挥官如何顺利的让部队攻克敌人要塞” 这一问题, 启发了大学生解决 “不同强度辐射如 何摧毁肿瘤”这一问题,这即是学习迁移。14. 贾德:水下打靶实验水下打靶实验证明: 两种学习活动之间存在共同要素是知识产生迁移的必要条件, 而迁移产 生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通过概括形成了能够泛化的共同原理。 这被称为概括化理论 或经验类化说。15. 苛勒:小鸡觅食实验作为桑代克的冤家和对头,格式塔学派用小

10、鸡觅食 (也成小鸡啄米)实验证明:迁移的关键 不在于共同要素,而在于学习者对情境中关系的顿悟与理解。这也被称为关系转化理论。16. 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实验科尔伯格在皮亚杰道德研究的基础上, 改进了对偶故事法, 使用道德两难故事法, 把人的道 德发展分成了三水平六阶段。 其中大部分人都能达到习俗水平, 少部分人可以达到后习俗水 平。17. 罗森塔尔实验 罗森塔尔通过实验证明了教师期望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学生会顺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他引用希腊神话中的故事,将其命名为皮哥马利翁效应。后人也将其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教综中常考的那些“关键”1. 迁移是习得的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向能力与品德转化的关

11、键环节。2. 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3. 道德意志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关键4. 克服困难以实现所作出的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关键环节5. 识记是保持和回忆的前提,保持是记忆的关键,再认或回忆是对识记和保持结果的表现6. 有效地复习是提高记忆效果的关键学习参考7.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间接兴趣是保持有意注意的关键8. 提出假设是问题解决的关键步骤9. 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10. 教育平等是教育民主化的关键11.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12. 道德行为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和重要标志13. 操作的熟练是技能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操作技能转化为能力的关键环节14. 品德的结构

12、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15. “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16. 读书指导法中学生读书是核心和基础,教师指导是关键和前提心理学中的“首次”和“第一”1. 奥尔波特于 1937 年首次提出了人格特质理论。2.1908 年, 由房东岳译、 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 理学著作。3.1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4. 在教育科学的发展史上,裴斯泰洛齐首次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设想。5.1879 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先河。6.程序教学是 20 世纪第一个具有全球影响的教学改革

13、运动。7. 教育心理学史上的第一个系统的学习理论是桑代克的试误说。8. 桑代克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用动物研究学习的人9. 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10. 知识的获得是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学习参考11. 法国心理学家比内和他的助手西蒙于1905 年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用来测量儿童智力水平的量表,即著名的比内一西蒙量表( B-C 量表)12. 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从理论上论证和谐发展教育的思想家13. 华生于 1913 年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旗帜,是美国第一个将巴甫洛夫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基础的人。14. 托尔曼首次提出了中介变量(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中介变量:认知因素)的概念。15. 皮亚杰是

14、第一个系统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心理学家。16. 构造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史上的第一个学派17. 桑代克是第一个用刺激 -反应联结理论来解释学习实质的心理学家18.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第一个以多因素论来解释智力19. 感知运动阶段儿童在认知发展上的第一个成就是发展客体永恒性20. 第一个著名的解决问题的过程模式是由哲学家杜威于1910 年提出的心理学中的“最早”总结1. 最早的认知学习理论完形顿悟说2. 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班杜拉3. 最早对遗忘发展进程进行系统研究艾宾浩斯4. 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系统研究加里培林5. 最早研究心理动力勒温6. 人类文明史上关于心理现象的最早论著亚里士多德轮灵魂7.

15、 最早的智力测验比纳西蒙智力测验8. 对学习迁移现象最早的系统解释形式训练说9. 最早提出归因理论海德学习参考10. 元认知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被最早提出弗拉维尔11. 最早用精确的实验对条件反射进行研究巴普洛夫12. 最早用动物实验来研究学习规律的心理学家桑代克13. 最早提出认知失调理论费斯廷格14. 最早提出动机性遗忘理论弗洛伊德15. 最早研究人的一生发展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16. 最早的有关气质的学说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的“体液理论”17. 最早提出行动研究勒温18. 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一部教育心理学著作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19. 教育心理学家进行最早也是最多的一项研究内容

16、学习过程20. 最早提出场独立和场依存的认知方式的心理学家威特金21. 最早尝试把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著作普通教育学22. 最早就问题解决进行实验研究的学者桑代克23. 最早对教师期望进行研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教综重点: 34 道简答题教育学 17 题1 人身心发展的规律 1.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 循序渐进性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 展 2.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 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关键期】 4. 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2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1. 遗传及其作用 2.环境及作用 3. 学校教育及作用 4.个体的

17、主观能动 性3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 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4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 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2.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3.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4.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5 教师的职业素养 1.思想道德素养 2.知识素养 3. 能力素养 4.心理素养 5.身体素养学习参考6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1.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

18、 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 者。 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4.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7 新课程的结构 1.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 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 劳动与技术教育。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8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观 1. 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2.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 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要重视客观真理,但更重视获得真理的过程

19、。 4.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9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2. 上课 3.作业检查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10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特点)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3. 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11 常用的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 (系统性原则)5. 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2 一堂好课的标准 1.目标明确 2.重点突出 3.内容正确 4.方法得当 5.表达清晰 6.组织严密 7. 课堂气氛热烈13 班级授课制的评价班级授课制的

20、主要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 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不足之处: (1)不利于因材施教; (2)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3) 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14 新课改背景下的评价观 1.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实现发展功能。2. 评价内容多元化。提倡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共同参与到评价过程中,3.评价方式多样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 4.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更注重评价过程。形成性评价和 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15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特点)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

21、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16 德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原则 (循循善诱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 则 4.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5. 因材施教原则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17 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1.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2.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 3.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中各任课教师的纽带4.班主任是沟通学校与家庭、 社会的桥梁5.班主任是学校领导实施教学、教育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 心理学 16 题1 影响遗忘的因素 1.时间因素的制约。 2. 识记材料的重要性

22、,或者识记者的态度。3. 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4.识记材料的学习程度。 5.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2 防止遗忘的方法 1.及时复习。 2.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3. 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复习 方法多样化。 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3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1.定势与功能固着 2.问题情境 3.原型启发 4. 已有知识经验 5.情绪与动 机4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二 )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1.保护好奇心 2. 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

23、恐惧心理 (三 )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1.发散思维训练 2.头脑风暴训练5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 (0-2 岁) 2.前运算阶学习参考段( 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 7-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 11、12 岁以上)6 需要层次论马斯洛把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 只有低级需要基 本满足后,才会出现高一级需要7 气质类型与教育我们克服气质偏见,根据学生的气质特征因材施教。 1. 对多血质类型的学生,在严格其组织纪律的同时,

24、对他们要热情。“刚柔相济” 。2.对胆汁质类型的学生,在发展其热情、豪放、爽朗、勇敢和主动的个性品质的同时,要避免产生粗暴、任性、高傲等 个性特点。 “以柔克刚” 。3.对粘液质类型的学生,要着重发展其诚恳待人、踏实顽强等品 质。多给予参加活动的机会。 4.对抑郁质类型的学生,要着重发展敏感、机智、认真细致、 有自尊心、和自信心等品质,要给予他们关怀、帮助、避免在公共场合指责。8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 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动态性,知识不等同真理,只是一种解释或假设 2.学习观: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的情境性。3.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4.教学观:教学不能

25、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 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 “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 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9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好奇 心 2. 根据作业难度, 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 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 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10 促进迁移的教学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 提高迁移意识性11 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一般认为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

26、 2.加强词(言语直观) 与形象 (实物和模象直观) 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 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12 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 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13 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 立稳定清晰的动觉14 考试焦虑的形成原因 1.家长或教师期望值过高 2.学生自身期望值过高 3.有过失败的考试 经理 4.有容易引发焦虑的品质15 教师成长的途径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种 :一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 二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专门 的教学能力训练 4.反思性教学16 教师威信的形成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3.注重良好仪表、态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