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测量技术报告模板_第1页
水深测量技术报告模板_第2页
水深测量技术报告模板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水深测量技术报告模板四会市川达置业有限公司拟建码头水陆域测量 工程技术报告广州邦鑫测绘有限公司二O 一 O年九月f批准页文件名称四会市川达置业有限公司拟建码头水陆域测量工程技术报告文件编号文件属性测量技术报告文件审批记录版本号编制校核审查批准生效日期012010-09-21文 件 说 明其它:1.1测区概况1.1.2 1任务依据及测量内容1.2测量t时间及参加人员12.1测设时间1.1 工程概况12.2参加人员.3完成的工作量4工程施工组织及使用的仪器或设备4.1工程施工组织.4.2使用的仪器设备.1.1.223.5.66.1平面R控制刖6.6.2 咼程1控制刖7.6.3其它:资料8.7平面控

2、-制测量8.7.1 控制1网的布设8.7.2选点与埋石9.7.3控制点的编号及点之记10.7.4彳控制|网观测10.7.5彳控制U网数据处理及精度统计 1.1.8高程控制测量138.1彳控制|网观测13.8.2彳控制网平差及精度14.9地形测-日. 甲.15.9.1 陆域戈地形测量1.5.5作业技术依据6已有资料,.15.17.18地形图测绘9.2水域地形测四会市川达置业有限公司拟建码头水陆域测量工程技术报告189.2.1米用的深度基准及基面关系9.2.2验潮点设置及高程引测199.2.3验潮测量199.2.4平面位置定位199.2.5水深测量219.3 地形冬分幅2610检查:和验收2610

3、.1 -级检查2610.2 :级检查2610.3内部验收2711提交的成果资料212结论281 .工程概况1.1测区概况为满足工程设计和工程决策的需要,受广东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的委托,广州邦鑫 测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司)承担了四会市川达置业有限公司拟建码头的上下游水深地形 测量任务。测区地处四会市的马房北江大桥,测区中心位于东经114 34,北纬21 12。 测区潮差较大,近岸水域水深较浅,有部分水域停泊货船等船舶,航道船舶往来频繁,对水 深测量外业行船作业带来不利影响;测区陆域房屋建筑物、构筑物、树木等障碍物较多,通 视条件较差,测量外业期间天气炎热,增加了测量的难度。测区交通状况良好。

4、1.2任务依据及测量内容a)我司2010年8月23日下达的四会市川达置业有限公司拟建码头水陆域测量 工程任务书(编号:H-2008-039)。b)本次测量任务的主要内容为:对码头陆域及水域进行1: 500地形测量。测区具体测绘范围参见附图1。2测量时间及参加人员2.1测设时间本工程外业从2010年10月8日进场开始工作,2010年10月12日完成外业工作;内业工作从2010年10月13日开始,至2010年10月14日完成。2.2参加人员参加人员有:张淑强(总工)、陈广春(生产部经理)、李晓红(质检办经理)、蓝诗 景(项目负责人)、汪显文、苏保明等6人。3完成的工作量四等GPSS 8个; 一级G

5、PSS 4个; 一级导线测量15.32km计20点; 二级导线测量8.25kn,计18点; 代替四等水准的三角高程测量14.46km 四等水准13.53km 图根水准测量2.56 km; 1: 500地形测量1.10km。其中陆域0.12km,水域0.98 km2。4工程施工组织及使用的仪器或设备4.1工程施工组织我司根据本测绘项目的测量技术要求、测量工期和现场实际工况,按质量控制相关规 定,精心组织测量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以保证测绘生产质量和工期。具体工程施工组织及 测量任务实施流程如图4.1-1和4.1-2所示。(1)测绘工程施工组织流程水陆域测量工程技术报告(2)测量任务实施流程图4.1

6、-2测绘任务实施流程图4.2使用的仪器设备本项目投入使用的仪器设备见表4.2-1。表4.2-1投入的仪器设备清单序号设备名称型号编号数量精度备注1双频RTKTrimbl1套2cne58002ppm2测深仪HY -16001套0.01m0.1%DD为水深3全站仪索佳SET220K1套1m2ppm14水准仪DSZ21套2mm/k n5绘图机HP-5001部6S-cass 海洋软件1套7HYPAC软件1套8测量导航1套软件9数字化仪1套10GPS接收机Trimbl e1套15 4 15 4510 1.6三6方向数不多于3个时不归零,半测回归零差W12,一测回内2C互差W18,测回差W12;边长往返各

7、一测回施测(直接施测平距),一测回内读数较差5mm并对边长进行气象、加 常数、乘常数改正。7.5控制网数据处理及精度统计数据后处理采用商用随机软件GPP(V5.0)进行数据的下载和基线长度的解算。解算 时正确处理周跳和大气残差等质量较差的观测数据,剔除信号不好的卫星。基线解算采用单 基线解算模式,数据处理模型采用双差固定解,数据剔除率小于5%。基线解算后,检查重 复基线较差,检验同步环、异步环闭合差及同步环坐标分量和环全长相对闭合差,以保证各 项指标符合GPS规范的技术要求。在各项指标满足技术要求后,对GP测进行整体平差,平差时采用GPS0和 GPS1点作 为约束点。平差计算采用武汉测绘科技大

8、学商用GPSt处理软件CosaGPS V20(进行约束平差。平差所采用的椭球参数为克拉索夫斯基参考椭球参数,采用高斯投影,中央子午线经度 为 123。复测基线长度最大较差的绝对值为5mm规范允许值为14.8mm符合规范=22( a2 (bd)2,其中a为固定误差,以mn为单位,b为比例误差系数,d为距离,以km为 单位)的技术要求。最大较差的重复基线如下:基线名X增量Y增量Z增量基线长度SH03 SH041367.468506.076509.2601544.482SH03 SH041367.466506.069509.2541544.477异步环最大闭合差、环相对闭合差结果见表7.5-1所示表

9、7.5-1异步环最大闭合差、环相对闭合差统计表刀S坐标分量闭合差、环闭合环相对闭环号差(mm)(m)合差EX EY EZ WsSH03 SH02H0415197.7-9.017.03.019.51/779369坐标分量闭合差限差W3n c=83.1mm环闭合差限差W3“3n c=144.0mm由统计知,重复基线和坐标分量闭合差、环闭合差及环相对闭合差均符合规范要求。经二维约束平差后,最弱边边号为SH0SH01其相对中误差为1/16.6万,符合规范 不大于1/4.5万的技术要求;最弱点为SH04其点位中误差为土0.83cm,符合规范不大于土 5cm的技术要求。在整网平差后,为验证GP测的外符合精

10、度,用索佳SET 220K全站仪实测了 3条边, 实测边长与GP测平差后坐标反算边长统计见表7.5-2所示。表7.5-2实测边长与反算边长较差统计表序号边号实测边长(m)反算边长(m)较 差(cm)较差相对误差1SH0 SH021059.5971059.584+ 1.31/815062SH03- SH041541.7381541.731+0.71/2202003SH01-SH051261.0361261.024+ 1.21/105086从以上精度统计知:GPS网的内符合及外符合精度优良可靠,符合相关规范的 技术要求。在平差前进行角度闭合差检验,角度闭合差均符合规范要求。平差使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

11、编制的平面控制网数据处理自动化软件系统APS-H(Version 3.0A )按最小二乘法进行平差解算。一级导线网平差后精度见表7.5所示。表7.5一级导线精度统计表导线点区间导线长度(km)边数平均边长(m角度闭合差最弱点位中误差(cm)最弱边相对差实测允许实测允许实测允GPS1 SH01-GPS114.56751012.3 :28.22.25.01/520001/2由上表知:一级导线精度符合规范要求8高程控制测量8.1控制网观测首级高程控制采用闭合水准路线方式布设,等级为四等。四等水准以BMO点为起算点, 将E级GPSS纳入四等水准路线组成水准闭合环,水准网的网图参见附图3。四等水准的观测

12、按照水运规范P22第4 25条款的要求进行,采用中丝读数法, 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使用仪器为DSZ2水准仪,水准尺为双面木制厘米区格式水准尺。 四等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指标见表8.1所示。8.1四等水准观测技术要求视线长前后视前后视视线高黑红面黑红面度(m)距差(m)距累积差(m)度(m)读数差(mm)咼差之差(mm)1005100.235首级咼程控制米用代替四等水准的二角咼程方式布设。二角咼程线路以BM03点为起算 点,将E级GP茨纳入四等三角高程路线组成三角高程闭合环,网图参见附图3。代替四等水准的三角高程的观测按照水运规范P23第 4 .3.5条款的要求进行,采用 徕卡全站仪(测角精

13、度为土2,测距精度为土 2mm+1ppni施测。观测的主要技术指标见表 8.1-1所示。8.1代替四等水准的三角高程观测技术要求垂直角测回数指标差互差()垂直角互差()斜距测回数测回差(mm)往返测高差之差(mr)4810210 458.2控制网平差及精度平差前首先检查环形线路高差闭合差是否在水运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在闭合差均 符合技术要求的条件下,采用平差软件进行平差计算。平差采用最小二乘法,数据处理采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编制的高程测量控制网 数据自动化软件系统一APS-V3.0A软件进行平差。平差后的精度统计见表8.2所示。表8.2四等水准线路平差精度统计表等级路线路线长度(km最弱点 高程中

14、 误差(mrh高差闭合 差(mr)实测允许实测允许实测允许四BMOSHOSH07BM038.32208.120.0+16.4+57.7上表数据表明,精度符合水运规范要求。9地形测量本工程地形图测绘分为陆域和海域两个部分,根据各自的特点对其采用了不同的作业 方法和技术要求。9.1陆域地形测量陆域地形测量平面系统采用佃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佃85国家高程基准。图根测量陆地部分采用全站仪按幅射法(通视条件不良时采用RTK测定)进行图根点的加密。在困难情况下,连续支站数不超过2站,为防止粗差出现,水平角观测采用左右角观测,圆 周角闭合差不大于土30;边长观测采用1测回4次读数读取平距,读数较差

15、不大于10mm 满足此条件后,取其平均值作为边长值。高程测量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测量时变换标高 两次,直接测量高差,在高差互差不大于5cm时,取其平均值作为高差值。在通视条件不良 时采用GPS RTK测定。观测时采用六个已知控制点现场进行点校正并求解七参数,以测区 内地势条件较好且外界干扰信号较小的任意一点为基准站,保证流动站半径v 5km,以 SH01、SH02、SH03 SH04 SH05 SH06为已知校正点,点校正精度和已知点使用情况 见表9.1-1所示。表9.1-1GPS-RTK点校正精度统计表jh i=r.点号x残差(cm)y残差(cm)水平残 差(cm)垂直残差(cm)使用情况

16、平面高程SH012.52.13.31.9VSH021.71.92.52.6VSH032.00.82.21.6VSH042.21.32.63.5VVSH051.42.42.82.9VVSH061.82.32.93.1VV点校正后进行七参数的求取,上表中水平残差最大为3.3cm,垂直残差最大为3.5cm, 表明精度良好,可作为求取七参数的依据。求取七参数后在已知控制点上设立基准站,然后 依次在每个待测点上精确整平、对中,每点独立观测时间均大于20秒,测量其三维坐标, 对中误差小于2mm为了保证图根点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分别采用IV-4和SPTO两个控 制点作为基准站点,观测后的成果其平面较差均不大

17、于土5cm高程互差均不大于土4cm然 后取两次观测的中数作为最终结果,两次观测成果互差统计见表9.1-2所示。9.1-2不同基站图根点测量点位误差统计表互差 区间 项目 0-1 (cm)1-2 (cm2-3(cm3-4 ( cm)平面(个)022111高程(个)011716双观测值平均值平面点位中误差:m= 2.8cm双观测值高程平均值中误差:m= 3.1cm上表数据统计表明,精度符合水运规范要求。地形图测绘地形图比例尺为1: 500,陆域等高距为1m。采用索佳SET-220K全站仪按极坐标法和美国Trimble5800 RTJ进行陆域地形碎部测 量,测定测区内道路、斜坡、陡坎、草地、建筑物、

18、构筑物、岸线、滩涂、码头、草地、菜 地、鱼塘、河涌、管线等地物和碎部点高程,并现场绘制地形草图。采用全站仪施测时在每 个测站均进行控制点和地物点的检测,主要测量技术要求如下: 在测站测图时,做到测站检查、定向点检查,确保点位的正确,在该站测图过程中, 做到动态归零,归零方向值之差小于T。 对于重要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大于图上0.6mm次要地 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大于图上0.8mm等高线高程中误差平地不大 于1/3h,山地不大于1/2h (h为等高距)。 地形图高程注记至厘米。将陆域地形测量数据经过系列计算整理后采用CASS7.0数字化测绘成图软件通过CAD

19、 计算机平台进行成图,绘制出陆域地形图。9.2水域地形测量水域地形图等深距为1m采用的深度基准及基面关系水深测量采用当地理论最低潮面,其与佃85国家高程基面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1985国家高程基面4.217m当地理论最低潮面922验潮点设置及高程引测因本次水深测量水域为沿岸线长度约500米、垂直岸线长度约300米所构成的区域,设 置一个验潮站已能满足水深测量的精度要求。本工程在码头设置临时验潮工作点1 个,验潮工作点编号为YCD以测区内的H02点作为水准测量起算点,用DSZ2自动精 平水准仪按四等水准观测技术要求联测验潮工作点YCD勺高程。因SH02点至YCD点距离较 短,水准观测采用变换仪器

20、高的支线水准测量方法,同测段最大高差较差为6mm符合规范 精度要求。求得YCE点的高程后,将验潮工作点YCD勺高程按基面间的换算关系换算为当地 最低理论最低潮面的高程。验潮测量水位观测从水深测量前10分钟开始,每隔10分钟观测一次,直至测量结束后10 分钟。在验潮工作点处设置两根水尺,两水尺零点差为0.30米,采用水准间视法进行 每个水尺的的潮面高程测量。同时刻两水尺测定的潮高的差值不超过3cm取其中数 作为最终值,并以时间为横坐标,以潮面高程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图,配合水深测量,从 而确定水下地形点的高程。平面位置定位本项目水域水深测量平面定位采用GPS自动导航定位系统,该系统由美国产的Trim

21、ble-GPS接收机和中海达自动化测深导航软件组成,工作方式为动态差分方式,接收来 自国家海事局设置建立的沿海信标台站发射的卫星信号,信标台站提供的差分信号稳定,可 以满足1: 500水下地形测量平面定位的精度要求。水深测量前检测 Trimble-GPS的水深 测量导航平面定位精度及稳定性并在已有控制点进行点校正。以测区SH03 SH05 E级GPS 点作为校验点,将观测结果与控制点已知坐标进行比较,经现场比对,Trimble-GPS的平面 定位精度及稳定性符合规范有关技术要求,可作为本工程平面定位使用。现场检校的DGPS的平面定位精度详见表9.2-1所示。表9.2-1检校DGPS的平面定位精

22、度统计表(单位:m)检较点1: SH03检较点2: SH05X0=2529114.416(X)Y0=452082.498(Y)X0=2527875.942(X)Y0=453059.034(Y)2529110.04520820.22527870.70453059-0.24.34571.213855.2348.3218732529110.1452082-0.12527870.37453059-0.54.2296.674765.5675.5687352529110.2452082-0.32527870.154530580.684.16749.896985.7866.34587252911-0.445

23、20820.1252787-0.34530580.554.87862.325736.32583.47857X( 0.2E (0.2E (0.E (0. 5X)2445Y)258X)2405Y)2166755士J(瓦擇2吃M)/n0.仃7却瓦ZX2吃ZY2)/n0. 328925水深测量(1)测深仪检校本工程采用全数字HY-1600测深仪进行水深测量。其通过发射单束声波测出水下 测点深度,并由计算机同步采集测深数据,测深仪标称精度为土0.1%D 0.01m( D为所测深度)。测深前对水深测区运用55X55cm钢质测试板对测深仪所测水深进行 比对校核,比对结果显示本次测量所采集的水深数据误差在仪器

24、精度以内,测深精 度满足规范要求。有关测试板与测深仪比对校核数据指标详见下表所示测试板与测深仪比对数据表序号测试板深度(m测深仪数值(m差值(cmii0.982221.991332.982443.991554.982665.982776.991887.982998.99110109.982111110.991121211.982131312.982141413.991151514.982161615.991171716.982181817.991191918.991202020.982212120.991222221.982(2) 主测线与水深检查线的布设水深测量主测线垂直于拟建码头前沿线或岸

25、线按东、西走向布设,测线间距为7.5米, 符合水运规范要求。水深测量完毕后,在水深测区按规范要求布设 3条水深检 查线测量水深以检验水深测量的精度。水深测量时,测船上的技术人员密切注意测船航迹、测深记录及接收机接收卫星质量等状况,当遇到测线航迹间距、测深纸记录、DGPS接收机等出现如下情况时,均采取措施进行现场补测:a)测线航迹间距大于计划测线1.5倍;b)测深仪记录纸上的回波信号中断或模糊不清,在纸上超过3mm且水下地形复 杂;c)DGP接收机接收卫星个数少于5颗或信号质量强度少于6时;d)测深仪零信号不正常、无法量取水深;e)连续漏测两个以上定位点或断面的起、终点及转折点未定位;f)测深点

26、号与定位点号不符,且无法纠正。(3)数据采集及绘图采用自动测深系统实时同步采集来自 GPS接收机、测深仪的测点坐标、水深值、时间、点号、线号、航迹线、原始自然水深断面曲线等原始数据,并自动以文本文件格式保存到PC记录卡。水下地形测量采集的定位和水深数据经潮位改正、 声速改正、假水深改正和波浪改正后,生成可被南方CASS5.成图软件录入的文件格式。 测量完毕后将上述原始数据存盘以供内业绘制水深地形图(4)水深测量内业作业流程水深测量内业作业流程图见下图所示。水深内业整理作业流程图水深数据*格式转换潮位改正海洋成图软件航速改正编辑水深(草图)AUTOCAD资料整理归档9.3地形图分幅地形图按A0幅面自由分幅。图幅按从上到下、从左至右编号,图名由工程名称+(图 幅号/总图幅数)组成。图幅共分5幅,图幅接合表见附图410检查和验收测绘工作完成后,我司组织成立质量检查小组对所有内外业资料进行了全面的 检查。按照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的有关规定,采 用了 “二级检查、一级验收”的方式。由队级进行一级检查,由质检部进行二级检查, 最后由总工办组织内部验收。10.1 一级检查 检查观测资料、计算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图面巡视检查。对图面不合理和错误处进行检查和改正。10.2二级检查对观测资料、计算资料、地形图和测量技术报告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