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情景默写及翻译4页_第1页
《六国论》情景默写及翻译4页_第2页
《六国论》情景默写及翻译4页_第3页
《六国论》情景默写及翻译4页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国论1.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_,_,_,_。2.六国论中借古讽今的诗句是:_,_,_。3.六国论中总结六国灭亡的原因的一句话:_,_,_,_。4.六国论的两个分论点是:_,_;_。5.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对此也有非议,如苏洵就在六国论里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6.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_。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7.六国论中从反面提出假设,“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结果会怎样:_,_,_,_。8.六国论运用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将赂秦者与被赂者的心理进行对比,说明暴秦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_,_,_,_

2、。9.六国论中引用古人的话,作比喻论证,说明赂秦的危害。古人云:“_,_,_,_。”10、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提出“六国破灭,_,_,_”的精辟论点,其中描写祖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思厥先祖父,_,_,以有尺寸之地”,说明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_”,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至丹_,_”,结尾指出“苟以天下之大,_,_”,明确体现文章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的主旨。 六国论重点语句翻译1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3.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4.然则诸侯之地有

3、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5.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6.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7.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8.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9.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tng)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0.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1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2.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2.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3.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4.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赂者以赂者丧5.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6、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7、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8、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9、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10、非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