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5020RAMP0.1OFF酿酒科技20152015年第3 3期127-129127-129页原子吸收石墨炉法测定白酒中的氰化物向双全1,2张志刚121甘肃省固态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 徽县742308;2金徽酒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徽县742308摘要:本文通过对白酒样品进行前处理后,利用氰化物能与铜离子、CTAB生成稳定的Cu2+一 CN-CTAB三元络合物,再用正戊醇将络合物萃入有机相,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络 合物中铜的含量,间接求得氰的含量。同时对增敏剂加入量和介质酸度的影响,以及基体和共存离子的干扰情况等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法检出限为 0.24冯/L,样品加标准的回收率为 96.4
2、% 103.1/%。关键词:白酒;氰化物;络合物;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由于白酒中的氰化物主要来自原料,以木薯、野生植物酿制的酒, 氰化物含量较高,而一般谷物原料酿制的酒,氰化物含量极微。因原料中含有的氰苷类物质在酿制生产过程中会 水解生成氢氰酸,大部分氢氰酸会在蒸煮时挥发,但任有少部分氢氰酸会馏入酒中。氰化物为剧毒物质,对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国标GB2757-2012中规定了氰化物在白酒中的最大限量为8mg/L (以HCN计,按100%vol折算)。按照GB2757-2012中氰化物测定的推荐 方法GB/T 5009.48-20032,实验中经过蒸馏处理后的样品任然会出现白色沉淀物质干扰氰 化物
3、的测定1。白酒中氰化物测定方法有化学分析法3、分光光度法4、冷原子吸收法5、荧光法、色谱法、离子选择电极法8、化学发光分析法9、间隔流动分析法10。利用石 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白酒中氰化物含量的报道尚未有。石墨炉测定铜元素具有极高的准确度和灵敏的11,本文利用氰离子能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络合物的原理,经处理后的样品 与铜离子络合,再将络合物萃取到有机溶剂中,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有机相中络合物的金属铜离子含量,间接求出氰化物的含量,该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选择性高,干扰小,其检出限为 0.24 /L,样品加标准的回收率为96.4%103.1/%,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获得满意结果。1
4、1材料与方法1.1试剂与仪器主要试剂:AA级铜标准液1mg/mL (AccuStandard USA ),临用前逐级稀释成 10 (g/m L ;氰标准工作液:含 CN- 1.040 g/mL ; 4%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用15%乙醇溶 液配制;pH8.2缓冲溶液:称25g氯化铵加17.5 mL浓氨水并稀释至250 mL ; 2g/L的氢氧 化钠溶液;正戊醇(GC级)。主要仪器:美国PE公司AA-800原子吸收风光光度计, 配石墨炉 和火焰检测器,100位盘自动进样器;铜空心阴极灯( PE公司)。主要样品:从市场购得 2款四川浓香型白酒,均为52度,甘肃浓香型白酒 52度1款,山
5、西清香型酒1款,53度。1.2仪器分析条件测定波长:324.8nm;灯电流:5m A ;狭缝0.5nm ;进样量20此;选择纵向赛曼扣除背 景方式。石墨炉的升温程序选择见表1。表1石墨炉升温程序控制表温度(C) 时间(S)升温方式气流量(L/min )采样25010RAMP0.1OFF100020RAMP1OFF10003STEP0OFF25002STEP0ON27002STEP1OFF1.3实验方法1.3.1工作曲线分别准确吸取含 CN- 0.026 g/mL的氰化物标准溶液 0.00、0.20、0.40、0.60、0.80、1.00 于25mL比色管中,加入 pH8.2缓冲溶液 2.0mL
6、,10g/mL铜标准工作液 1.00mL , CTAB 溶液1.00 mL ,以蒸馏水定容至10mL摇匀,放置5min ,再加入正戊醇 2.50 mL ,萃取2min , 放置5min,待溶液透明后,于波长 324.8 nm处,在选定仪器工作条件下,用石墨炉原子吸 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有机相中的铜,绘制工作曲线见图1。CB-工作曲藝閒(nc/L)图1 CN离子工作曲线1.3.2样品前处理及测定取酒样5.0mL于25mL具塞比色管中,加入2g/L的氢氧化钠溶液 2.0mL,放置10min固定CN-后水浴蒸干,加入 5.0mL蒸馏水溶解后,滴入 1滴酚酞试剂,用乙酸(1+6)调至 溶液褪色,加入 pH
7、8.2缓冲溶液1.0mL , 10 /mL铜标准工作液1.00mL , CTAB溶液1.00 m L,以蒸馏水定容至 10mL摇匀,放置5min,再加入 正戊醇2.50mL,萃取2min,放置 5min,待溶液透明后,于波长 324.8 nm处,在选定仪器工作条件下,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 光光度法测定有机相中的铜,从而间接算出氢氰酸的含量。2 2结果与讨论2 .1酸度的选择及缓冲溶液的用量CN-宜在碱性介质中保存,但当它与CTAB Cu2+形成三元络合物时,却不宜在强碱性介质中进行,也不宜在酸性介质中进行。试验结果表明pH在8.08.6时吸光值最大且稳定,故经试验知道,pH8.2的缓冲溶液,其用
8、量在 0.502.00 mL均有很好的结果,本文选定其 用量为1.00 mL。本文选微碱性 pH8.2的氨性缓冲溶液中进行。2.2铜离子浓度的选择试验结果指出,在体系内加入525用铜,氰的回收率均能达到最佳效果,本文选加入10 铜。2.3表面活性剂的选择与用量试验了吐温-8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ABSNa )、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 )、辛基化苯酚(OP )、TritonX-100、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胺(CTA B)等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发现CTAB最佳, 故选定CTAB。试验表明 CTAB用量在0.502.00mL ,氰的回收率均理想,本文选定其用 量为 1.00mL。2 .4正戊醇用量的
9、确定因正戊醇微溶于水, 为保证其萃取效果, 进行了正戊醇的用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正 戊醇用量在2.00mL以上时,氰的回收率均很好,为提高铜的检测效果,本文选正戊醇用量 为 2.50 mL。2.5检出限及线性范围IUPAC于1975年推荐检出限的定义12:“检出限以浓度(或质量)表示,指由特定的分 析方法能够合理地检测出的最小分析信号xL求得的最低浓度cL(或质量qL) ”,表达式为:亠XL Xb KSbcL (或 qL) =( 1)m m式中m为工作曲线斜率;Xb为空白平均值;Sb为空白标准偏差。测定次数为20次,见表2, IUPAC建议K = 3作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出限计算标准。表2
10、连续20次测定空白的吸光度次数12345吸光率0.01110.00970.00960.00980.0094次数678910吸光率0.01040.00950.00950.01230.0105次数1112131415吸光率0.01080.00920.00890.00840.0085次数1617181920吸光率0.00860.00880.00860.00930.0087由表2可得Xb =0.00958, Sb =0.00202, m=0.0255,根据公式(1)可计算出氰化物的最 低检出限cL为0.24 冯/L。2.6共存离子的影响在试验条件下,对 10用/LCN-, 2000 倍的 Na+、K+
11、;1000倍的Zn2+、Fe2+、Cl-、Ca2+、NO2-、CO32; 500 倍的 Mg2+、Br-; 300 倍的 Sn2+-; 100 倍的 Al3+、Cd2+; 50 倍的 Ba2+。不 干扰测定,故可不加任何掩蔽剂直接测定。试验结果表明,Cu2+一 CN- CTA B三元络合物萃取到正戊醇中,放置48h后测定,氰的回收率仍在 96%104%之间,说明方法稳定性好, 能用于大量样品的测定。2.7方法的准确性与精密度为考察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对氰化物标准物质进行了 6次平行测定,选定其标准值 为:10.40 用/L,测定值为:10.59、10.60、10.33、10.38、10.4
12、4、10.67,平均值为 10.50 冯/L , 标准偏差为0.137 ,相对标准偏差为1.30%。3样品的测定从市场购得2款名优四川浓香型白酒,均为52度,甘肃浓香型白酒52度1款,山西清香型名酒1款,53度;进行多次单独测定,并做了回收试验,结果见表3。表3样品测定及回收验证结果n=6RSD%标准加入量卩g/L平均回收量卩g/L回收率%J.职业与健康,2003, 19(10): 52- 532000, 11(1): 57J.分析化学,1989 , 17(3): 187.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 600-四川浓香11.341.2720.8020.4298.17四川浓香17.772
13、.3920.8020.0596.40甘肃浓香8.831.2110.4010.61102.2山西清香37.931.3920.8021.44103.14 4结论通过上述实验我们找到了测定酒中氰化物的有效方法,该法具有快速、准确、高灵敏度、无背景干扰、无记忆效应等特点,适用于含复杂组分蒸馏白酒中氰化物的测定。同时我们在实验过程中也总结出几点注意事项:首先灰化温度不要低, 能高尽可能高,否则背景有一定干扰;其次原子化温度过高,谱图开叉,降低原子化温度有时可以改善谱图,但有时又需要配合升高灰化温度,同时降低原子化温度的办法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如果所做酒样有机物或者固形物含量较高时,必须将灰化温度设置为两
14、个阶段,如增加一个400 C的阶段,在此温度下相当于增加了一次样品前处理、净化样品;尽量稀释样品溶液, 基体浓度大,灰化和原子化阶段都会提前,使采集到的谱图形状变坏;如果测定到的氰化物浓度小于0.72冯/L(3倍最低检测限)时,建议再使用标准加入法验证测定样品的氰化物浓度。5 5参考文献1GB2757- 12.蒸馏酒及配制酒的卫生标准S.2GB/T 5009.48-2003.蒸馏酒与配制酒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S.3GB/T5009.36 1996.粮食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S.4宋楠测定酒中氰化物时比色液浊变的原因及对策李会涛间接测定白酒中氰化物J.河南预防医学, 武建军,池新民酒中和空气中氰化物的
15、荧光测定7杨惠芬,李明元,沈文食品卫生理化检验标准手册 6108蔺岩,王丹.用氰电极测定酒中氰化物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 25(3): 131- 1329董文宾白酒中氰化物的化学发光测定法J.中国酿造,1997, 5: 23- 25110康妍,张镅,李靖间隔流动分析仪测定白酒中的氰化物J.酿酒,2006 , 33(2): 4511郁建桥,陈素兰,刘建林快速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地面水中痕量铜和铅J.2000,8(20):547-54912 IUPAC. Nomendature, Symbols,Units and Their U sage in Spectrochem icalAnaly
16、sis(一 n ).Data Interpretation. Pure and App lied Chem istry, 1976, 45: 99- 103.作者简介:向双全(1979-),男,大学,工程师,一级品酒师,高级食品安全师,主要从 事酿造、白酒香味成分及安全性研究。通讯作者:向双全, HH.XSQ163.COM ;通讯地址:甘肃省陇南 市徽县伏家镇金徽酒股份有限公司;742308 ;向双全 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 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 先帝遗德,恢弘
17、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 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 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 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F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 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黎平教师考试题及答案
- 朗诵古诗考试题及答案
- 课件显微镜教学课件
- 肯德基厨房考试题及答案
- 城市管理网格员三级安全教育(班组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制线工操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金属铬浸滤工特殊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烫呢(光)挡车工上岗考核试卷及答案
- 金融国贸考试题及答案
- 重冶净液工专业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小学体育与健康三年级(全一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14)
- 河南省天一联考2026届高三年级开学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 遴选笔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年消防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 医疗科室外包合同协议书
-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小学安全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路径
- 2025年医院安全员安全技能测试
- 网络安全技术培训
- 超级充电综合站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心房颤动管理指南2025解读
- 《云计算与大数据》课件第3章“大数据”关键技术与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