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节医疗体育概述应用_第1页
第十八节医疗体育概述应用_第2页
第十八节医疗体育概述应用_第3页
第十八节医疗体育概述应用_第4页
第十八节医疗体育概述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八章 医疗体育概述 第一节 医疗体育的意义及理论基础 一、医疗体育的重要性 一 医疗体育是身体康复的主要手段 康复医学的目的是使伤病者和残疾者在身体功能上、 精神上和职业上得到康复, 并尽量 能回归社会。 其中只有身体功能上得到康复后, 才谈得上精神上与职业上的康复, 才能回归 社会。而身体康复的基础为运动器官功能的康复, 运动器官康复是使身体功能得到康复的主 要手段方法。 医疗体育的手段方法有多种, 属于主动疗法的体疗是积极的, 是其他方法所不能代替的, 是受到世界卫生组织残疾预防与康复专家委员会提倡的。 (二】医疗体育有广阔的应用范围 (1) 运动器官创伤的康复:战争创伤、生产事故、交

2、通事故、运动损伤、生活中意外事 故等引起的运动器官伤残,都需要进行运动器官的体疗康复。 这部分伤残发生的年龄分布很广,但多为在学习、生产、 工作第一线 的中青年,他 们伤后功能恢复的好坏,对个人和整个社会都有重要意义。 运动器官体疗康复对受伤运动员来讲更有特殊的意义。 实践证明, 损伤后及时进行体疗 康复锻炼, 可以大大缩短伤后恢复期的时间, 使运动员能尽快投入训练和比赛, 还可起到预 防停训综合征的作用。如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教研室体疗康复门诊病人、足球运动员李 XX,腓骨骨折、踝关节韧带断裂及脱位,术后经及时进行康复锻炼,伤后3个多月可参加 正常训练及比赛。全能运动员高x x,跟腱完全断裂

3、手术治疗后接受系统康复锻炼指导,伤 后 4 个多月参加丁部分项目测验,有的项目成绩较赛前还有提高。 (2) 运动器官疾病的康复:如骨关节病、身体发育畸形等。 (3) 长期卧床病人的康复:长期卧床会引起肢体关节活动幅度下降、肌肉萎缩等,需要 进行运动器官的体疗康复。 (4) 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如偏瘫、截瘫、脑性麻痹、外周神经损伤等造成的运动器官 功能障碍的康复等。 二医疗体育的生理作用 在运动器官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轴”的作用、肌肉起“动力”作用,并在 神经系统支配下完成各种活动。 运动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可因以下改变而引起: 关节活动幅度下降或关节僵直、 肌肉力 量不足或麻痹、肢体残

4、缺或神经支配功能出现障碍。 就运动器官本身的体疗康复来讲, 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幅度的恢复是关键问题。 两者是 恢复力量、耐力、灵敏、协调、平衡等身体素质的基础,也是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和职业 训练,操纵各种辅助支具、 假肢和轮椅的基础。 很多运动器官伤病也需要通过恢复肌肉力量、 关节活动幅度来进行康复。 运动器官体疗康复的生理作用为: 【一)保持及恢复关节活动幅度 (Range of Motion . ROM) 1 ROM下降的原因 骨、关节、肌肉的改变均可引起ROMF降。 (1) 骨性改变:如骨性僵直、骨质增生等。这种情况一般需手术治疗,单纯用体疗手段 很难使ROM#到恢复。 (2) 关节柔

5、韧性下降:柔韧性指在全关节活动幅度 (full range ofm。tioon . FROM内活 动关节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组织老化,会使关节的柔韧性下降,RO贓小。但更主要 的是长期制动,引起关节产生一系列改变, 导致ROMF降,这是运动器官体疗康复中要解决 的首要问题。 (3) 肌肉挛缩:跨过关节的肌肉产生挛缩,是使ROM下降的又一原因。长期制动、长期 不在FROM肉活动、肌肉损伤后结缔组织增生、局部肿胀疼痛引起肌肉痉挛、痉挛性麻痹等, 均可使痉挛肌肉所跨关节的ROM暂时或长期下降,这是运动器官体疗康复中不容忽视的问 题。 2 ,长期制动对关节的影响 长期制动后,关节囊和韧带组织缺乏被

6、动牵伸,可逐渐缩短,引起关节括动受限。 其内 部纤维排列紊乱,韧带止点骨质吸收,使韧带强度明显下降。 制动使关节周围疏橙结缔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因胶原分子横链增加,或新纤维形成而互相 粘连,致使伸展性受限,引起关节挛缩。 关节内滑膜纤维、 脂肪组织增生, 软骨表面有血管翳增生, 可侵蚀软骨, 形成关节内粘连。 制动妨碍关节滑液的分泌和流转,关节面软骨缺乏挤压,可引起软骨营养障碍及萎缩; 受压处软骨出现坏死、脱落,形成溃疡。 制动还可使滑液干涸,滑囊闭合粘连,甚至消失,从而造成关节周围粘莲。 上述变化会引起关节严重的活动障碍, 其预防基本措施为尽可能地保持关节在正常活动 范围内运动。 3 关节活动幅

7、度医疗体育的作用 为预防ROM下降,当肢体必须制动时,应尽量绪小制动范围,缩短制动时间。并尽早开 始关节活动角度的体疗康复锻炼。其作用为: 主动活动各关节,可预防因长期制动而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故可防止关节粘连、挛缩, 保持现有的ROM如果ROME下降,通过关节活动幅度的练习可有助于恢复正常的ROM或 尽量加大 ROM。 当肌肉机能不全,不能进行主动运动时,被动活动关节,不但可避免关节粘连、挛缩, 还可保持肌肉的伸展能力,防止因肌肉挛缩而影响ROM =) 增强肌肉力量及力量耐力 l 肌肉力量对维持机体正常功能的重要性人们常把肌肉力量与跑得更快、跳得更高、投得 更远、举起得更大重量联系起来。 实际

8、上肌力的大小与人体的正常生活, 甚至生命密切相关。 (1) 呼吸肌有必要的力量,才可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生命才能继续。 (2) 骨骼肌有必要的力量,才能克服重力。而克服重力是维持身体正常姿势,以及在不 负任何重量时抬起自己肢体的起码要求。 (3) 肌肉力量达到一定程度, 才能克服外界阻力。 克服外界阻力, 是维持日常生活自理、 从事各种劳动及运动所必需的。 (4) 肌肉的力量耐力是保证人体多次重复,或长时间维持某一动作所必需的。 2 肌肉力量下降的原因 肌肉力量下降可因各种肌病所引起,包括神经原性(脑、外周神经病变)及肌原性(肌 营养不良)两种,但最多见的是“废用性肌萎缩”。 就肌肉本身而言,

9、 肌肉的绝对收缩力量主要取决于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肌肉横断面的单 位面积所能产生的最大肌力称作“肌力比” ( 约 34 kg/cm:) 。一般认为肌力比不受年龄、 性别和运动训练的影响, 故肌肉力量的强弱取决于肌肉体积的大小, 主要是肌肉蛋白古量的 多少。 肌肉蛋白按一定的转换率进行代谢, 按一定速度分解与重新合成。肌肉被使用的程度 影响肌肉蛋白分解和合成的速度, 这是肌肉“用进废退”的基础。 老年人合成代谢过程降低, 肌肉逐渐萎缩,这是人体发展的规律。通过锻炼可延缓肌肉萎缩的进程。 除年龄因素外, 肌肉对废用非常敏感。实验发现,成年鼠的肢体制动后,肌肉的失重在 第三天即达到统计学显著性, 估

10、计废用性肌萎缩实际开始的时间还早于此。 有人报告, 正常 人做长臂石膏固定 30 天,握力下降 44%。 肢体被固定, 或因其他原因长期不动, 肌肉主动及反射性收缩均大大减少, 神经的向心 及离心冲动也减少, 减弱了神经的营养作用, 从而影响肌肉代谢, 引起肌肉萎缩, 即废用性 肌萎缩。 废用性肌萎缩多数是可逆的,仅有肌纤维变细,但其数量不变。当肌萎缩严重时, 肌组 织可发生变性。故早期肌肉收缩是预防废用性肌萎缩的重要措施。 3 肌肉力量练习的作用 利用不同种类的肌肉力量练习,可产生不同的生理作用。 (1)不同种类的肌肉力量:目前在肌肉力量分类上存在不同看法,一般可将肌肉力量分 为最大力量绝对

11、力量、快速力量爆发力、反应力量、力量耐力耐力等。运动训练中, 不同专项的运动员, 需要不同的力量。在体疗康复锻炼中,病人主要需增强力量耐力, 即需 要力量达到一定水平,并能持续一定时间,或重复一定次数。 (2)肌肉力量提高的生理机制:除增加肌肉的生理横断面可提高肌力外,肌肉力量的 大,、还与神经支配及肌肉内的物质代谢有关。 概括起来, 肌肉力量提高的生理机制有以下 儿方面: 增大每根肌纤维的直径, 从而使整个肌肉生理横断面增粗。 改善神经系统对肌 肉收缩的支配功能, 包括提高神经冲动的频率, 提高肌肉协调性 (同时动员更多运动机能单 位参加工作的能力) 和提高肌肉间协调性 (协同肌及对抗肌相互

12、配合的能力)等。 提高肌 肉对氧的利用率。 (3)肌肉力量练习的生理作用:进行最大力量的训练,相对来讲,提高肌肉体积的作用 不明显、 以改善神经支配能力为主。 同时有提高肌肉内无氧代谢物质储备量的作用, 如肌糖 原(提高 66%)、腺苷三磷酸(提高 18%)、磷酸肌酸(提高 22%)等。 进行肌肉力量耐力耐力训练, 可有效地提高肌肉质量, 提高肌肉生理横断面, 并可提 高肌肉有氧代谢活动能力。 表现为: 肌肉中毛细血管数量增加 (有训练者毛细血管数量较无 训练者增多41% ;肌肉中线粒体的数量增加(最大力量训练使肌肉线粒体密度下降);nb 型肌纤维向na型转换;肌红蛋白含量增加,氧储备量提高;

13、甘油三酯及肌糖原的储备量增 加;肌肉活动的机械效率提高等。 三)其他 通过运动器官的体育康复, 还可以刺激本体感受器, 保持运动条件反射; 保持肌肉的协调 性;并有助于促进静脉血液及淋巴回流,消除肿胀;减轻关节疼痛;预防褥癌形成等作用。 第二节 医疗体育的方法与手段 医疗体育的方法和手段很多, 主要有医疗体操、 医疗运动、 我国传统体疗手段和适应性 体育活动等。 一)医疗体操 1 医疗体操的概念 医疗体操是根据伤病情况, 为达到预防、 治疗及康复目的而专门编排的体操运动及功能练 习。它对损伤、 手术后、瘫痪病人运动器官的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作用,也可以用于某些内 科疾病的防治。 2 医疗体操的特

14、点 (1)选择性强:由于医疗体操是按照伤病情况编排的体操动作及功能练习,故可根据各种 伤病的性质和病情有针对地选择运动内容,使其作用到全身,也可作用在局部关节、肌肉。 准备姿势、活动部位、运动幅度、运动速度、动作的复杂性及肌肉收缩程度等,都可以根据 需要来选择,能针对伤病个别对待。 (2)容易控制和掌握运动负荷:医疗体操根据伤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负荷、动作 幅度、持续时间、重复次数等,准确地控制着运动负荷。使患者恢复更快。 (3) 发展不同的身体素质:根据不同的伤病所编排的医疗体操,可分别达到发展力量、 耐力、速度、协调、平衡关节活动的幅度等不同身体素质,适合康复者进行锻炼。 (4) 提高

15、患者情绪:因为医疗体操动作多样化,不仅可以根据病情进行编排,还可以根 据患者的兴趣爱好进行编排。这样有助于提高病人的情绪,能取得更好的锻炼效果。 3 医疗体操的种类 医疗体操根据运动方式及目的不同,可分为下列数种: (1) 被动运动:是依靠外力帮助来完成动作的一种运动。进行活动时应肌肉放松,固定其 近端关节, 远端肢体由助力帮助, 根据病情需要尽量关节各方向全幅度运动, 运动一般应在 没有疼痛的范围内进行。 动作应先缓慢, 活动幅度应逐渐加大, 严禁冲击或使用突然的暴力 活动。 它适用于治疗因多种原因引起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起到解除肌肉痉挛, 牵伸挛缩的 肌肉和韧带,恢复或维持关节活动幅度的

16、作用。 (2) 助力运动:是在病人的患肢没有足够的力量完成主动运动时,由医务人员、患者本 人的健侧肢体或利用器械提供力量来协助患肢进行运动。 进行助力运动时, 应以病人主动用 力为主,助力为辅,互相配合。助力应与主动用力配合一致。避免以助力代替主动用力,随 着肌肉力量的恢复, 逐渐减少助力部分。 助力运动适用于创伤后肌肉无力或功能暂时丧失的 情况,也可用于关节活动幅度存在障碍时,用助力来帮助加大关节活动幅度。 (3) 主动运动:是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由病人主动进行单关节或多关节的、单方向和 不同方向的运动, 运动的速度和幅度可随需要进行调整。 主动运动叉分等张收缩和等长收缩 两种类型。等张收缩

17、,即日常体育活动中引起关节恬动的肌肉收缩运动,又称动力性运动; 等长收缩,即静止性肌肉收缩,并无关节活动,又称静力性运动,它能有效地增长肌力,特 别适用于被固定的肢体进行肌肉力量训练;等速运动(等动练习) 这是一种必须用专门器 械进行的有效的发展肌力的练习。 还有一种称为传递神经冲动的练习, 是通过意念, 从大脑 有节律地向肌肉主动传递神经冲动, 广泛应用于偏瘫、 截肢和周围神经损伤等丧失功能的肌 肉,一般与被动运动配合应用,能有效地促进主动运动的恢复。但是任何形式的主动运动, 都必须注意掌握正确的姿势和适宜的活动范围。 (4) 抗阻运动: 是肢体在主动运动中克服外部给予的阻力完成动作, 重点

18、用于发展肌力。 阻力可来自他人、自身、健肢或器械,但抗阻运动一般采用负重方式进行,如举哑铃、提沙 袋、抛实心球、 拉弹簧和橡皮筋等方式进行抗阻练习。阻力的大小根据病人的情况而定,随 病情的好转逐渐调整。抗阻运动广泛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肌肉萎缩。 (5) 本体促进法:通过刺激本体感受器而促进和加速机体神经肌肉系统功能恢复的一种 方法。 利用对动作施加阻力以加强肌肉收缩; 利用牵张反射、 反牵张反射、 姿势反射和利用 刺激视觉、 触觉、 听觉等感受器米加强运动的方法。 是治疗瘫痪病人时用于神经肌肉再训练 的一种方法, 特别适用于肌力很弱、 主动运动困难者, 亦可用于一些骨关节疾病和软组织损 伤的康复

19、治疗,以增强肌力和恢复关节话动范围。 (6) 放松运动:是一种常用的有节律的、柔和而费力少的练习。例如,肢体摆动性练习 和主动意识性放松练习等。广泛用于痉挛性麻痹、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等病症。此外,运动 结束时也应做放松运动,以利肌肉疲劳的消除。 (7) 矫正运动:是一种用来矫正脊柱和胸廓畸形、扁平足,及外伤引起畸形的运动。在 有利于矫正畸形的预备姿势下, 进行选择性增强肌肉的练习, 以增强被畸形牵拉而削弱了的 肌内,加强能促进畸形矫正的肌肉群,同时牵伸由于畸形的影响而缩短的肌肉和韧带。 (8) 协调运动:是一种恢复和加强协调性的运动。动作应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个肢体到 多个肢体的联合协调运动。

20、包括上下肢运动协调、 四肢躯干的运动协调、 左右两侧肢体对称 或不对称的运动协调等。 上肢和手的协调运动应在训练动作的精确性、 反应速度以及动作的 节奏性方面进行锻炼;下肢的协调运动主要练习正确的步态和上下肢动作的配舍、协调等。 协调运动主要用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疾病和损伤患者。 (9) 平衡运动: 是一种锻炼身体平衡能力的运动。 锻炼时身体的支持面应由大逐渐到小, 身体重心由低逐渐到高, 由视觉监督练习逐渐过渡到闭目练习。 平衡运动直接作用于前庭器 官,加强它的稳定性, 可改善身体的平衡功能, 常用于神经系统或前庭器官病变而引起的平 衡功能失调。 (10) 呼吸运动: 是改善呼吸功能,促进

21、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担的一种运动。 常用的有 一般呼吸运动、局部呼吸运动和专门呼吸运动三种。 一般呼吸运动有单纯的练习、 配合肢体躯干运动的呼吸等。 局部呼吸是重点作用于某一侧或 某一部分肺叶的呼吸练习, 如胸式呼吸主要作用于肺尖和肺上叶, 膈式呼吸主要作用于肺底 部和肺下叶, 配合侧弯的呼吸重点作用于一侧的肺叶。 专门呼吸运动有延长呼气和延长吸气 的呼吸练习, 在呼气时可配合发音或用手压迫胸廓来增加排气量。 局部呼吸和专门呼吸练习 主要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和胸膜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和胸腔手术后病人。 (11) 器械运动:是依靠器械进行的主动、助力、抗阻或被动运动。 利用器械的重量

22、、杠杆作用、惯性力量和器械的依托来增强肌力, 扩大关节运动幅度, 发展 动作的协调性。 应用器械还可以使体操动作多样化, 提高病人锻炼的兴趣。 医疗体操中常用 的器械有两类,一类是自由重物,如沙袋、哑铃等;另一类是大型力量练习器,如联合练习 器械、墙挂拉力器、功率自行车、跑台等。常用于病愈后恢复局部力量和体力。 二) 医疗运动 1 医疗运动的概念 医疗运动是指将一般体育手段用于疾病的预防、治疗及康复。 2 医疗运动的特点及应用 常用的体育手段是以有氧训练为主的耐力性项目, 其运动负荷比一般医疗体操大些。 对 增强患者体质、 发展心肺功能有较大的作用, 适用于体力中等的慢性病患者和健康的中老年

23、人。医疗运动是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病等患者的主要体疗手段。 3 医疗运动的分类 (1) 走、慢跑、骑车、上下台阶等周期性运动:这类运动由于运动时可达到运动中最大吸 氧量的 50% 60%,因此体内物质代谢主要依靠有氧形式进行,而且这类运动容易控制运动 强度及运动负荷。走和跑通过调节其速度、坡度、距离、时间等;骑车通过调节阻力大小及 蹬车时间; 上下台阶以调节台阶高度、 上下台阶频率及持续时间等来控制运动强度及运动负 荷。锻炼时应使吸氧达到一定水平(一般以最大吸氧量的40%一 70%为安全有效强度的上下 限),从而对心肺功能和新陈代谢起着有效的锻炼作用。对增进全身健康、防止过早衰老、 防

24、治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以及“运动不足病”都有良好作用。 (2) 游泳和划船:这类运动的特点是体力负担大,从动作结构看,游泳和划船主要是上 肢肌肉和肩胛带的活动, 运动时下肢肌肉也参加活动, 因此能加强四肢肌肉力量并改善关节 的运动功能。 此外这两项运动对呼吸系统也有良好影响, 广泛用于神经衰弱、 脂肪代谢障碍 和慢性支气管炎恢复期患者。 (3) 球类运动:常用的有羽毛球、乒乓球、高尔夫球、保龄球、门球、地掷球以及篮、 排球中某些动作(如投篮、传接球等) ,球类运动是一种全身肌群几乎都参与活动的综合性 运动项目, 能活跃情绪, 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适合

25、于体 力达到一定水平的人。 三) 我国传统医疗体育手段 我国传统体疗手段的内容非常丰富,其共同特点是:要求做到意、气、身相结合,即意 识、呼吸锻炼与身体动作、按摩相结合。还要求动静结合、形意相随、意气相依。由于锻炼 的着重点不同, 后人将着重意识、呼吸锻炼的方法称为气功, 或划归气功中的“静功”;以 肢体运动为主的方法如太极拳、 八段锦等则划归气功中的“动功”。 是适应于防治内脏器官 系统疾病及中老年人保健的有效方法。 1 气功疗法 气功主要是通过练“气”而达到健身治病的一种功夫。 气功疗法在我国已有 2000 年左 右的历史。自汉代至清代,历代医书中均有通过气功进行康复医疗的记载。 在20世

26、纪 5070 年代, 我国气功以练内气为主。 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后发展为练外气。 目前气功练习方法很 多,在体疗中使用较早的是放松功、内养功和强壮功三种。 所谓“气”, 主要是指人们所呼吸的空气和人体内在的“元气”。 那么练气, 就是指锻 炼人体内部的“元气”。 这个“元气”, 相当于人体的生理功能、 对疾病的抵抗力、对外界 环境的适应力和体内的修复能力。旺盛的“元气”是维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重要因素, 气功就是一种锻炼“元气”、增强体质的功夫。各种气功都要求在特定的姿势下(调身) , 进行一定形式的呼吸(调息) ,同时要求思想和全身肌肉放松,排除一切杂念,将注意力集 中在身体的某

27、一部位(如丹田) ,称为“意守”(调心) 。 (1) 放松功:以诱导肌肉和精神放松为主。也就是静养“元气”。以适当的安静来保养 损耗了的“元气”, 使身体抵抗力逐渐增强, 使扰乱了的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适用于一般身 体虚弱的慢性病、手术后、痉挛性麻痹等,也可作为内养功的准备阶殷。 练功时采用自然仰卧。排除各种杂念,双眼轻闭,自然呼吸。呼气时默念“松”,吸气 时默念“静”,并主动地使全身放松。每次练功 20 -30 nun 。一周后使呼吸逐渐柔和细长, 每次练功时间可适当延长(又称调息功) 。气功的人静状态,就是大脑皮层处于内抑制的状 态。依靠内抑制过程的这种保护,使过度兴奋而导致功能紊乱的皮层

28、细胞有可能得到复原, 使顽固的病理性兴奋灶转入抑制状态,为恢复健康创造有利条件。 (2) 内养功:以调心与调息为主。适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肝炎、顽固性便 秘、慢性消化不良、肺气肿、高血压病、神经衰弱等。 内养功除采用仰卧式外,还可采用侧卧式或坐式。姿势摆好后,开始用鼻呼吸。吸气时 舌顶上颚,稍停,将舌放下,将气缓缓呼出。呼吸要求自然、慢、细、匀、长而不要憋气。 呼吸时加默念“内养功”三个字, 念“内”字时吸气, “养”字时停顿一会儿, 念“功”字 时呼气。同时可意守丹田,或意守身体其他部位。 (3) 强壮功:以调心与调身为主。适用于神经衰弱、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一般身体 衰弱、便秘

29、等。 强壮功做法与内养功类同, 除采用上述三种姿势外, 还可采用盘膝坐或站式。 年老体弱 者及肺结核患者可用静呼吸法, 用鼻自然呼吸,要求均匀细缓。神经衰弱、 便秘等患者可用 深呼吸法,呼吸深长,逐渐做到静细、深长、均匀。 2 太极拳 太极拳是我国流传较广的传统健身手段,在治疗上有以下特点。 (1) 动作柔和、稳定、圆活、缓慢进行,适用于体弱和慢性病患者练习。 (2) 动作复杂、前后连贯,有助于训练协调性和平衡性。 (3) 太极拳的动作涉及全身主要关节和肌群,长期练习可增进关节活动性,增强韧带的 机能。 (4) 练太极拳时,用意不用力,所有动作都以意识和想像做引导。 练习时全神贯注,使大脑皮层

30、兴奋和抑制过程能够很好集中。 (5) 练太极拳时,呼吸要调整得深沉稳定,匀细柔长,呼吸和动作配合一致。用腹式呼 吸能活跃腹腔血液循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6) 太极拳运动负荷可大可小,老幼强弱皆可练习。对某些疾病的患者,可以根据病情 特点和治疗要求,选用其中某些动作或突出某些要领。 太极拳对治疗高血压痛、动脉硬化、溃疡病、神经衰弱、慢性腰腿痛、肺结核等病症都 有较好疗效。 3 五禽戏 五禽戏是后汉名医华佗参照包括虎、 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动作编成的一套导引术。 五禽戏运动负荷较太极拳大,常用于外伤关节功能障碍、慢性关节疾病、慢性腰痛等。 练习时可针对某些疾病选用其中的某些动作。

31、 例如发展腰、 髋关节活动可练习虎戏; 发 展灵敏可练习猿戏;发展平衡能力选用鸟戏;训练步行能力练习鹿戏;增强肌力则练熊戏。 五禽戏流传至今已衍化成很多派别。可酌情选用。 4 八段锦 八段锦是我国民间流传的一套健身防病导刊法。因动作少,易学易练,容易推广,故流 传至今。八段锦由 8个动作组成, 即“两手托天理三焦, 左右开弓似射雕, 调理脾胃单举手, 五劳七伤向后瞧, 摇头摆臂去心火, 两手攀足固肾腰, 攒拳怒目增气力, 背后七颠诸病消”。 练习时应做到刚柔结合,意守丹田,呼吸均匀。每段可做两个八拍,每日 l 一 2 次。适用 于发展肌肉力量,防治不良姿势和腰背痛。 5 练功十八法 练功十八法

32、是在我国传统体疗手段和我国医学推拿术的基础上, 依据颈肩腰腿痛的病因病 理,整理戚的一套防治颈肩腰腿痛及其他疾病的锻炼方法。它由 3 套共 I8 个动作组成,即 第一套防治肩颈痛; 第二套防治腰背痛; 第三套防治臀腿痛的练功法。 每套中包括 6 节动作, 每节可做 24 个 8 拍。 练功十八法的特征是有目的地通过各大关节、 肌肉群的柔韧性及力量练习, 来改善软组 织的血液循环, 活跃软组织代谢和营养过程, 以防治软组织挛缩、 粘连、 退行性变化和萎缩, 提高运动系统的功能。其动作具有针对性强、活动全面、形式多样、节拍缓慢、动作连贯、 简单易学的特点。 练习时应注意动作正确,要用“内劲”, 动

33、作幅度要大, 要有得气感, 练功要与呼吸配 合。 6 自然力锻炼 自然力锻炼是利用日光、 空气和水等自然因素的作用来改善机体调节功能, 提高人体对外 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活跃生命过程, 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的方法。 常用的有日光浴、 空气浴和水浴。 (1) 日光浴: 是生物赖以维持生命活动的刺激物。 按照一定的方法使日光照射在人体上, 能够引起一系列的生理、 生化反应。 太阳能射出的紫外线、 红外线和可见光线对人体各有不 同的作用。紫外线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血液、淋巴循环,促进物质代谢,活跃网状内 皮系统功能,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紫外线能使皮肤中的麦角固醇转变成维生素D,调节钙、 磷代

34、谢,促进骨骼的正常发育, 防止发生佝偻病或骨软化症。 紫外线照射后,使皮肤产生红 斑,皮肤细胞蛋白质分解变性, 释放出的类组织胺物质进入血液后,能刺激造血功能, 使红 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增加,吞噬细胞更加活跃,并使皮肤变黑、色素沉着,增强了皮 肤的抵抗力。此外, 紫外线具有强大的杀菌能力, 是一种良好的天然消毒剂。红外线主要是 温暖光线。 能透过皮肤达到深层组织, 红外线被身体吸收转变为热能, 使局部和全身温度升 高,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心脏搏出量、肺活量增加,呼吸加深,新陈代谢加强。经常 参加日光浴,可提高体温词节能力和对高温的耐受力。常用于治疗关节疾病、肌肉酸痛、钙 缺乏等。进行

35、日光浴应循序渐进,先照射身体一部分,再逐渐增强照射范围,照射时间可从 十几分钟逐渐增加到 l 一 2 小时。日常生活、劳动或体育锻炼时顺便进行日光浴。 进行日光浴时应选择在没有尘埃、干燥、绿化的环境内,不应在水泥、沥青地上进行。 注意保护头部和服腈。 根据不同的地区和季节选择不同的照射时间, 一般在上午 91l 时或 下午 3-5 时,夏天可在上午 B 10时或下午 4。6时进行。冬季日光中紫外线量为夏季的 1/6 , 因此冬季照射的时间可适当延长。但是,饭前或饭后 1 N1. 5 小时内不宜进行日光浴,进行 日光浴时要避免被紫外线灼伤。 (2) 空气浴:空气浴是利用空气的温度、湿度、气流、气

36、压、散射的日光和阴离子等物 理因素对人体的作用,来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的一种健身锻炼法。 进行空气浴时, 应穿短衣短裤, 在户外或通风良好的室内进行,应从温暖季节开始,逐 渐向寒冷季节过度。专门的空气浴前,要做适当的准备活动,并尽可能与体育括动相结合。 空气浴的持续时间应因人而异, 一般以不引起寒颤为度。 有太阳照射时是进行空气浴的最好 时间, 使空气浴与日光浴结合起来。 进行空气浴应遵守循序渐进、 个别对待和持之以恒的原 则。 (3) 冷水浴:冷水洛主要是利用水的温度、器械和化学作用来锻炼身体的方法。由于水 的导热性比空气大 28 倍,所以冷水浴对人体的刺激作用较强,对各器官系统功能

37、的影响也 更大。 冷水浴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冷水刺激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减轻或消除大 脑皮质的抑制过程。 对精神萎靡不振、情绪抑郁、 疲倦及神经衰弱的患者, 短时间的冷水浴 可以振奋精神, 改善情绪,消除疲劳和提高工作效率;冷水浴能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进 行冷水浴时,心率加强,血流加快,血压上升。由于冷水的刺激,使皮肤血管急骤收缩,大 量血液流向内脏和深部组织, 皮肤苍白并出现寒冷感。 不久皮肤血管扩张, 体表的血流量增 加,皮肤变为浅红,全身有温热感。冷水浴时间过长,散热过多,使皮肤毛细血管又收缩, 皮肤又变成苍白并起鸡皮疙瘩, 可产生反应性寒战。 经过冷水浴锻炼, 可以提高

38、血管神经的 调节功能, 增强机体对寒冷刺激的适应能力。 冷水浴锻炼可使呼吸加深,胃肠蠕动增强,促 进体内新陈代谢,改善皮肤营养,皮下脂肪层增厚,使皮肤清洁、红润、富有弹性和皱纹较 步。此外,水的机械作用是指水的压力、流动对身体起着按摩作用,水中的碳酸镁、碘、溴 盐、氯化钠等化学物质刺激皮肤,也能使皮肤血管轻微扩张、充血。 冷水浴的方法有擦浴、冲浴、淋浴、盆浴和游泳。开始冷水浴锻炼时,要从气候比较温 暖的季节或作用最轻的擦浴开始, 逐渐降低水温或转入淋浴和盆浴, 应全年坚持进行。 冷水 浴效果最好的是游泳, 既起到了冷水浴的作用又达到了锻炼的目的。 每次冷水浴的持续时间 因人因地而异,可以从 3

39、 5 min 开始,逐渐延长,水温越低持续时间就越短,一般在冷水 中不超过 15 nun 。 医疗体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临床痊愈和功能恢复, 又具有预防治疗疾病 及康复健身的作 用,只要安排恰当,许多疾病都可以进行体疗。 一)医疗体育的适应征 (1) 运动器官伤病:骨与各关节损伤及其后遗功能障碍、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腿 痛、脊柱畸形及扁平足、断肢再植、人工关节等。 (2) 内脏器官系统疾病: 高血压、 动脉硬化、 冠心病、 心肌梗死 (恢复期)、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哮喘、肺结核、矽肺、溃疡病、内脏(肾、胃)下垂、习惯性便秘、子宫位置不正、 盆腔炎等。 (3) 代谢障碍疾病:糖尿病、肥胖病等

40、。 (4) 神经系统疾病:各种原因(创伤性、炎症性、脑血管意外等)所致瘫痪、神经衰弱、 脑震荡后遗症等。 (5) 需长期卧床及手术后病人 二】医疗体育的禁忌征 (1) 急性或亚急性疾病:心绞痛发作频繁、肺结核、咯血等。 (2) 体温升高、全身症状严重、脏器功能丧失代偿的各型肺结核活动期、严重炎症,发 热在38 C以上等。 (3) 锻炼中可能发生严重合并症:消化管出血、呼吸道出血、动脉瘤、体内金属异物可 能损伤血管和神经的、 骨折未愈合的局部、 关节内有骨折片未清除者、 偏瘫或肿瘤等病变尚 在进展期或有明显转移者、癌症、精神病患者等。 第三节运动器官的功能评定 对每个准备进行运动器官系统医疗体育

41、锻炼的患者,都要先进行功能检查和评定。 功能检查评定的目的是: 确定功能障碍的部位及程度、 设定康复目标、 制定运动处方以 及积累资料以便评定康复锻炼效果。 检查评定的内容重点为运动器官系统功能状况, 如关节活动幅度、 肌肉力量、 步态分析 等。但不可忽略心脏功能能力、 神经系统功能以及骨科临床检查, 这些是确定体疗锻炼的运 动负荷及按照伤情个别对待的依据。 检查的方法有视诊、 触诊、动诊和测诊。 本节主要介绍 运动器官系统功能检查和评定。 关节为人体运动的“轴心”,对维持人体正常活动起着重要作用。关节恬动幅度( ROM) 是评定运动器官功能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如ROM下降,肢体出现功能障碍,

42、会影响到日常 生活、工作、劳动以及运动。在制定体疗康复锻炼运动处方之前,一定要对关节的 ROM进行 检查评定。 一)关节活动幅度大小的决定因素 身体各关节ROM大小不同,与关节的解剖特点有关。 但ROM是否能维持正常, 决定于以 下几种因素: (1) 关节的结构是否正常:骨质增生、骨性僵直、关节囊及韧带挛缩等均可影响关节活 动幅度。 (2) 对抗肌是否充分放松: 当原动肌收缩时 对抗肌痉挛, 不能充分放松, 必然会使 ROM 下降。 (3) 原动肌肌力是否正常:原动肌衰弱肌力不足,或原动肌断裂,不能引起关节产生运 动,也表现为ROM下降。 (4) 关节有无疼痛、肿胀等因素影响关节活动。 二 l

43、 主动与被动关节活动幅度 由于影响ROM的原因不同,在进行 ROM检查评定时,要分别评定主动ROM与被动ROM 主动ROM旨患者主动活动关节时 ROM的大小;被动 ROM力在外力帮助下,所能达到的 ROM 肌肉断裂、肌肉无力、神经支配功能障碍、关节疼痛或肿胀等,是使主动ROMF降的原因。 被动ROM下降,主要由于关节本身结构异常引起。主动、被动ROM勺检查,有助于判断关节 活动障碍的性质。 (1) 主动和被动活动均无障碍为 ROME常。 (2) 被动活动正常而主动运动不能者神经麻痹。 (3) 主动和被动活动均不能者关节僵直、关节或其周围组织有剧痛和肌肉痉挛。 (4) 主动和被动活动均有部分障碍

44、者关节僵硬(如长期固定引起),关节囊、韧带 粘连,肌肉痉挛,皮肤疤痕挛缩等。 三) 关节活动幅度正常值 不同的测量方法,会引起身体各关节ROM的正常值有一定差异。身体训练也会使ROM 产生很大变异,如运动员、舞蹈演员、杂技演员等。 但仍可提供关节活动幅度的正常值,作为评定时的参考。 四) 关节活动幅度的测定 I 检查评定ROM勺几种定性试验 在没有测量仪器时,可用以下简单试验,检查关节有无功能障碍。 (1) 仰卧直抬腿试验:检查膝关节伸直位时髋关节屈曲的幅度。 方法: 仰卧。术者帮助患者缓慢抬起一侧下肢,保持膝关节伸直, 直至患者要求停止上 抬,对比两侧上抬幅度。 (2) 俯卧伸膝试验:检查伸

45、膝功能。 方法: 患者俯卧于床上,两脚伸出床外。 观察患者两足跟是否同高,足跟较高一侧的膝 关节有伸膝功能障碍。 (3) 坐位抱膝试验:检查屈膝功能。 方法:患者坐于床上,双手抱膝,尽量使足跟靠近臀部。观察两足尖位置,足尖在前一 侧有屈膝功能障碍。 (”坐位踝关节屈伸试验:检查踝关节屈伸功能。 方法: 患者取坐位, 两腿伸直, 令患者尽量屈伸踝关节。 对比两侧跖屈、 背屈活动幅度, 观察有无障碍。 (5) 站立摸足尖试验:检查体前屈、骨盆前倾和屈髋活动的幅度。 方法:站立位,嘱患者体前屈,用双手尽力触及地面。检查时膝关节不得屈曲。 (6) 仰卧肩关节屈曲试验:检查肩关节屈曲、上举幅度。 方法:

46、 仰卧,术者帮助患者慢慢抬起上肢,使肩关节屈至最大限度。如能将上肢平放于 床面,上臂贴近耳侧,说明肩关节屈曲正常。 (7) 摸颈后试验:检查房关节外旋功能。 方法:令患者两手分别触摸自己的颈后部位,如能摸到,说明肩关节外旋功能正常。 (8) 颈部活动幅度试验:检查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倾、及旋转的活动幅度。 方法:取坐位,背部紧靠椅背。嘱患者低头、抬头、左右转头、左右侧慨。理想幅度为: 低头时下颌贴近胸部;抬头时可视后上方天花板;侧倾时耳朵可接近肩部(不得耸肩) ;转 头时下颌接近肩头方向。 2 角度测量器测定法 角度测量器(Goniometry)又可简称量角器。使用量角器测定ROM可得到定量

47、数据,便 于前后对比。 (1) 角度测量器的种类:使用不同种类量角器,结果会稍有差异,对比时应加以注意。 “传统”量角器。 其基本结构为, 在半圆仪的圆心处固定两个臂,一为固定臂, 另一 为活动臂。活动臂可以半圆仪圆心为轴转动。量角器可用金属或有机玻璃等材料制成。 “重力”量角器。 利用重力原理, 可制成各种量角器。 如金属重锤量角器、 方盘量角 器、液体(或滚珠)圆盘量角器等。这类量角器使用比较方便,可减少一些操作误差。 电子量角器。有利用传感器制成的三维电子量角器,及CYBExEDI - 320型关节活动 幅度测量器等。 (2) 关节角度测量原则:不论使用何种量角器,测定ROM寸,均应遵循

48、以下原则。首先 应明确被测关节的关节轴心位置、关节两端环节纵轴线位置以及关节的中立位(O 点)。当 关节产生位移时,按关节运动的方向及活动幅度的大小,确定ROM测定结果。如肘关节中立 位为上臂纵轴与前臂纵轴呈 1800 夹角当前臂用力屈曲,两纵轴线夹角只能缩小到 1200 时,应定屈肘 ROM为600。 (3) 传统量角器测量方法:量角器的中心对准关节轴心,固定臂对准近端环节的纵轴或 其延长线,活动臂对准远端环节的纵轴,以中立位为00,固定臂固定在中立位,活动臂随 肢体移动。测出关节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的角度。 一 J - 般测量方法 一般体检中测定肌肉力量, 常用“肌力计”。 如用

49、握力计测定前臂及手部屈肌力量; 用 背力计测定腰背肌力量。 另一方法为选择一定的动作, 测定可重复的次数或持续的时间, 用 以评定肌肉的力量或耐力。 如用立定跳远或纵跳评定腿部肌力; 引体向上或屈臂悬垂评定上 肢肌力;仰卧起坐 或俯卧抬起上体评定腹、 背肌力等。 上述方法在体疗康复中, 远远不能 二)肢体围度 肌肉力量大小与其生理横断面成正比, 故在四肢某些部位, 可用肢体国度来间接表示肌 力的大小。除人体测量中常用的上臂围度、前臂围度、大腿围度、小腿围度之外,膝关节损 伤病人可加测髌骨上 5 cm髌骨上10 cm的围度。方法是用小皮尺由髌骨上缘测量,在5 cm 10 cm处用笔标记,测定沿标记水平的围度,测23次,取稳定值。这两个围度主要反应股 四头肌内侧头萎缩及肌力变化情况。 肢体横断面积的大小取决于骨骼、 肌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