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2)_第1页
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2)_第2页
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2)_第3页
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2)_第4页
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探索平行关系1. 2016枣强中学模拟如图所示,在正四棱柱 AiC中,E, F , G , H分别是棱CCi, C1D1, DiD,D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点M在四边形EFGH及其内部运动,则 M只需 满足条件 _,就有MN /平面B1BDDH注:请填上一个你认为正确的条件, 不必考虑全部可能的情况)Q F CLAB答案:M位于线段FH上(答案不唯一)解析连接HN ,FH ,FN,则FH / DD1,HN / BD , FH n HN = H , DD1Q BD = D,平面 FHN /平面 B1BDD1,故只要 M FH,贝V MN?平面 FHN,且 MN /平面

2、 B1BDD1.2如图所示,在正方体 ABCD-A1B1C1D1中,E是棱DD1的中点.(1)求直线BE和平面ABB1A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在棱C1D1上是否存在一点 F,使B1F /平面A1BE ?证明你的结论.解:(1)如图所示,取AA1的中点M,连接EM , BM.因为E是DD1的中点,四边形ADD1A1为正方形,所以 EM /AD.(2分)又在正方体 ABCD-A1B1C1D1中,AD丄平面ABB1A1,所以EM丄平面ABB1A1,从而BM为直线BE在平面 ABB1A1上的射影,/ EBM为BE和平面ABB1A1所成的角.(4分)设正方体的棱长为 2,则 EM = AD = 2, BE

3、 =22+ 22+ 12= 3.于是,在Rt组EM中,sin ZEBM = 豐=2, (5分) BE 32 即直线BE和平面ABB1A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 3.(6分)在棱CiDi上存在点F,使BiF /平面AiBE.事实上,如图(b)所示,分别取 CiDi和CD的中点F, G,连接BiF, EG, BG, CDi, FG.因 AiDi /BiCi /BC,且 AiDi =BC,所以四边形 AiBCDi是平行四边形,因此 DiC /AiB.又E, G分别为DiD , CD的中点,所以 EG DiC,从而 EG/AiB.这说明Ai, B, G, E四点共面.所以 BG?平面AiBE.(8分)因四

4、边形CiCDDi与BiBCCi皆为正方形,F, G分别为CiDi和CD的中点,所以 FG CiC/BiB,且 FG = CiC = BiB,因此四边形BiBGF是平行四边形,所以 BiF BG ,(iO 分)而 BiF?平面 AiBE, BG?平面 AiBE,故 BiF /平面AiBE.(i2 分)3.如图,四棱锥 P-ABCD中,PD丄平面 ABCD,底面 ABCD为矩形,PD = DC = 4, AD = 2, E为PC的中点.(1)求三棱锥A-PDE的体积;(2)AC边上是否存在一点 M ,使得PA /平面EDM ?若存在,求出AM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1).PD 丄平面A

5、BCD ,PD 1AD.又-.ABCD是矩形,AD JCD.PD n CD = D ,AD丄平面PCD ,AD是三棱锥A-PDE的高.E为PC的中点,且PD = DC = 4, SZPDE = ;S/PDC = X 2 X 4X 4 = 4.又 AD = 2,1 1 8/A PDE = 3AD S/PDE = 3 X 2X 4= 3.取AC中点M,连接EM , DM , VE为PC的中点,M是AC的中点, EM /PA.又-.EM?平面 EDM , FA?平面 EDM ,PA/平面 EDM.AM = ;AC= 5.即在AC边上存在一点 M,使得PA /平面EDM , AM的长为 5.4如图所示

6、,在三棱锥 P - ABC中,点D , E分别为PB, BC的中点.在线段 AC上是否存 在点F,使得AD /平面PEF ?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FC设点E为AB的中点,在棱又点D , E分别为PB, BC的中点, G PBC的重心, A; = DG =.故在线段AC FC GC 2AF 1上存在点F,使得AD /平面PEF,且匚q = _.FC 25. 2016北京卷如图,在四棱锥 P - ABCD中,PC丄平面 ABCD , AB / DC , DC丄AC.(1) 求证:DC丄平面PAC.(2) 求证:平面 PAB丄平面FAC.PB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PA /平面CEF

7、?说明理由.解:(1)证明:因为PC丄平面ABCD , 所以PC丄DC.又因为DC丄AC, 所以DC丄平面PAC.(2)证明:因为 AB/ DC , DC 丄AC, 所以AB丄AC.因为PC丄平面ABCD ,所以PC丄AB,所以AB丄平面PAC,所以平面 PAB丄平面PAC.棱PB上存在点F,使得PA/平面CEF.证明如下: 取PB的中点F,连接EF, CE , CF.解:假设在AC上存在点F,使得AD /平面PEF , 连接DC交PE于G,连接FG,如图所示. AD / FG.因为E为AB的中点,所以 EF / PA. 又因为FA?平面CEF ,所以FA /平面CEF.6.2016 四川卷如

8、图,在四棱锥 F -ABCD 中,PA丄 CD, AD / BC, Z ADC = Z FAB = 90, 1BC = CD= 2AD.(1)在平面FAD内找一点M,使得直线 CM /平面FAB,并说明理由;证明:平面FAB丄平面FBD.解:(1)取棱AD的中点M(M 平面FAD),点M即为所求的一个点理由如下:1因为 AD / BC, BC = 2AD,所以 BC/ AM,且 BC = AM ,所以四边形AMCB是平行四边形,从而 CM / AB.又AB?平面FAB , CM?平面FAB,所以CM /平面FAB.1因为AD / BC, BC = 2AD,所以直线 AB与CD相交,所以FA丄平

9、面ABCD ,从而FA丄BD.1因为 AD / BC, BC = 2AD ,所以 BC/ MD,且 BC= MD , 所以四边形BCDM是平行四边形,1所以BM = CD= 2AD,所以BD丄AB. 又AB n AF = A,所以BD丄平面FAB.又BD?平面FBD,(说明:取棱FD的中点N,点)(2)证明:由已知,FA丄AB,(2)在线段PA上存在点E,.PE = PF=PA = PD =所以平面 PAB丄平面PBD.7. 2016 阳泉模拟如图 7-41-10,在四棱锥 P-ABCD 中,BC / AD, BC = 1, AD = 3, AC丄 CD , 且平面 PCD丄平面 ABCD.求

10、证:AC丄PD.PE(2)在线段PA上是否存在点E,使BE /平面PCD?若存在,求出PA的值;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解:证明:平面 PCD丄平面 ABCD,平面 PCD门平面 ABCD = CD , AC丄CD , AC?平 面 ABCD , AC丄平面 PCD ,/ PD?平面 PCD , AC丄 PD./ AD = 3, BC= 1 ,在厶PAD中,分别取 PA , PD靠近点P的三等分点 E , F,连接EF , BE , CF.1 1 ;, EF / AD,且 EF = ;AD = 1.又.BC / AD , BC / EF,且 BC= EF ,四边形BCFE是平行四边形, BE

11、/ CF,又.BE?平面 PCD , CF?平面 PCD , BE /平面 PCD.& (10分)2016河南中原名校联考如图所示,在四棱锥S -ABCD中,平面SAD丄平面ABCD , AB / DC,A SAD 是等边三角形,且 SD= 2, BD = 2 . 3, AB= 2CD = 4.(1)证明:平面 SBD丄平面SAD.若E是SC上的一点,当E点位于线段SC上什么位置时,SA/平面EBD ?请证明你 的结论.求四棱锥SABCD的体积.解:(1)证明:. SAD是等边三角形,AD = SD= 2,又 BD = 2 3, AB= 4, AD2+ BD2= AB2,: BD 丄 AD,又

12、平面 SAD丄平面 ABCD,平面 SADA平面 ABCD = AD. BD丄平面SAD.又BD?平面SBD,.平面 SBD丄平面 SAD.当E为SC的三等分点,即 ES= 2CE时,结论成立. 证明如下:连接 AC交BD于点H,连接EH.1CD / AB , CD = 2AB,.CH _ 1HA = 2CEES, HE / SA SA/平面 EBD.过S作SO丄AD,交AD于点O. SAD为等边三角形, O为AD的中点, SO= 3易证得SO丄平面 ABCD ,1 V 四棱锥 S -ABCD = 3S 梯形 ABCD SO.3S 梯形 ABCD = 2 X (2 + 4) X 3= 3 3,

13、 V 四棱锥 S - ABCD = 3.、探索垂直关系1.如图所示,在三棱锥 P -ABC中,已知PA丄底面ABC , AB丄BC, E, F分别是线段PB, PC上的动点,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PA .当AE丄PB时, AEF 一定为直角三角形B .当AF丄PC时, AEF 一定为直角三角形C.当EF /平面ABC时, AEF 一定为直角三角形D .当PC丄平面AEF时, AEF 一定为直角三角形答案:B 解析已知PA丄底面 ABC,贝U PA丄BC,又AB丄BC, PAA AB= A, 贝U BC丄平面 PAB, BC丄AE.当AE丄PB时,又 PBA BC= B,贝U AE丄平面 PBC

14、,贝U AE丄EF, A正确.当EF /平面 ABC时,又EF?平面PBC,平面 PBC A平面 ABC = BC,贝U EF / BC, 故 EF丄平面PAB,贝U AE丄EF,故C正确.当PC丄平面 AEF时,PC丄AE,又BC丄AE, PC A BC = C,则AE丄平面 PBC,则AE丄EF, 故D正确.用排除法可知选 B.2.如图所示,在三棱柱 ABC-AiBiCi中,侧棱 A丄底面ABC,底面是以/ ABC为直角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C= 2a,BBi= 3a, D是AiCi的中点,点F在线段AAi上,当AF = _时,CF丄平面BiDF.A答案:a或2a 解析由题意易知,BiD丄平

15、面ACCiAi,所以BiD丄CF.要使CF丄平 面BiDF,只需CF丄DF即可.当CF丄DF时,设AF = x,贝U AiF = 3a x.由 Rt CAFs Rt FAiD 得=圧,即一 =勺 整理得 x2 3ax+ 2a2 = 0,解得 xAiF AiD3a x a=a 或 x= 2a.3.如图所示,PA丄圆O所在的平面,AB是圆O的直径,C是圆O上的一点,E, F分别 是点A在PB , PC上的正投影,给出下列结论: AF丄PB;EF丄PB :AF丄BC;AE丄平面PBC.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_.答案: 解析由题意知PA丄平面ABC,: PA丄BC.又AC丄BC, PA n AC =

16、A, BC 丄平面 FAC, BC丄 AF. / AF丄 PC,BC n PC= C, AF 丄平面 PBC, AF 丄 PB,AF丄 BC. 又AE丄PB , AE n AF = A, PB丄平面 AEF , PB丄EF.故正确.4如图所示,已知长方体 ABCD-AiBiCiDi的底面ABCD为正方形,E为线段ADi的中点,F 为线段BDi的中点.(1) 求证:EF /平面 ABCD ;(2) 设M为线段CiC的中点,当DD的比值为多少时,DF丄平面DiMB ?并说明理由.解析:证明:TE为线段ADi的中点,F为线段BDi的中点, EF /AB.EF?平面 ABCD , AB?平面 ABCD

17、 ,EF /平面ABCD.D1D厂,十十(2)当AD = 2时,DF丄平面DiMB.ABCD是正方形,AC JBD.DiD丄平面ABC ,DiD _LAC.AC丄平面BBiDiD ,AC JDF.F , M分别是BDi, CCi的中点,FM AC.DF JFM.DiD = /2AD,DiD = BD.矩形DiDBBi为正方形.F为BDi的中点,DF JBDi.FM A BDi = F ,DF丄平面DiMB.5如图(i),在Rt ABC中,/ C = 90 D, E分别为 AC, AB的中点,点F为线段CD上的 一点,将 ADE沿DE折起到 AiDE的位置,使AiF丄CD,如图 .(i)(i)求

18、证:DE /平面 AiCB.求证:AiF丄BE.线段AiB上是否存在点 Q,使AiC丄平面DEQ ?说明理由.解:-D, E分别为AC, AB的中点,DE /BC.(2 分)又.DE?平面 AiCB ,DE /平面AiCB.(4 分)由已知得 AC JBC且DE /BC,/DE 1AC.DE lAiD , DE JCD.DE丄平面AiDC.而AiF?平面AiDC , (6分)DE !AiF.又AiF_LCD , CD A DE = D,AiF丄平面BCDE,又BE?平面BCDE ,AiF JBE.(9 分)线段AiB上存在点Q,使AiC丄平面DEQ.理由如下:4如图,分别取 AiC, AiB的

19、中点P, Q,贝U PQ伯C.又TDE BC,.DE /PQ.平面DEQ即为平面 DEP.由知,DE丄平面AiDC ,DE !AiC.又TP是等腰三角形 DAiC底边AiC的中点,AiClDP.又 DP n DE = D ,AiC丄平面 DEP .(12 分)从而AiC丄平面DEQ.故线段AiB上存在点 Q,使得AiC丄平面DEQ.(14分) 6.如图,在正方体 ABCD-AiBiCiDi中,E、F分别是CD、AQi的中点.(1) 求证:ABi 丄 BF ;(2) 求证:AE丄BF;(3) 棱CCi上是否存在点P,使BF丄平面AEP ?若存在,确定点 P的位置,若不存在, 说明理由.解析:证明:连接AiB,则ABi丄iB,又-.ABilAiF,且 AiBn AiF = Ai,ABi丄平面AiBF.又 BF?平面 AiBF , /ABilBF.Ai F D,证明:取 AD中点G,连接FG, BG,贝U FG丄AE,又-/BAG也zADE ,AE JBG.又.BG A FG = G,/AE 丄平面 BFG.又 BF?平面 BFG ,.AE JBF .存在.取CCi中点P,即为所求.连接 EP , AP, CiD ,EP /CiD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