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施工方案_第1页
监测施工方案_第2页
监测施工方案_第3页
监测施工方案_第4页
监测施工方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工程概述1.1工程概况龙洞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康定县境内,大渡河右岸一级支流瓦斯河上,为低闸引水式电站。电站枢纽建筑物由首部枢纽、引水系统、地下厂房等组成。闸址位于康定县动物检疫站下游约30m的瓦斯沟河段,地下厂房位于金龙水电站厂房与小天都库尾之间的瓦斯沟左岸。闸、厂相距约6.5km。电站闸址距康定 2km,距成昆铁路线上的汉源(乌斯河)火车站 255km (经石棉、瓦斯沟口)。 国道G318线穿过工程区。电站外围交通运输线路主要有国道G318线和G108线、东西省道 S306线和S305线、南北省道S211线、电站东面的成昆铁路,对外交通较为方便。龙洞水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2440.00m,总

2、库容11.1万卅,径流式运行。工程的开发任务为发电,同时兼顾下游生态及景观用水,无灌溉、防洪、通航等其它综合利用要求。电站首部枢纽包括 2孔泄洪闸、1孔冲沙闸及1孔排污闸、左、右岸挡水坝段和进水口等建筑 物。闸坝顶长度 104.50m,闸坝顶高程为 2442.00m,最大闸坝高15.5m。闸坝覆盖层基础防渗采 用悬挂式混凝土防渗墙,河床部位最大墙深36m岸坡部位最大墙深 60m,防渗墙两岸基础基岩部分采用帷幕灌浆。引水隧洞全长 5375.115m,纵坡分别为 2.268%、5.196%、4.699%、7.051%,开挖断面 6.20mX 6.20m(宽X高),过水断面6.20mX6.00m (

3、宽X高)5.00mU、川类围岩段底板衬砌 20cm厚素混凝 土,川类围岩边顶拱采用15cm厚挂网喷混凝土及锚杆支护;W、V类围岩低压洞段钢筋混凝土衬砌后 成5.40m的圆形断面,顶拱回填灌浆及周边固结灌浆。1.2主要工作内容瓦斯河龙洞水电站监测工程项目涉及的工作内容包括:大坝、引水系统监测仪器设备的验收和保管;仪器的检验、安装、埋设、维护及施工期的观测、数据分析等,与上述工作内容相关的土建工程。1.2.1巡视检查按照规范、合同文件规定和监理工程师指示,对工程各部位在施工期进行日常巡视检查、年度巡视 检查和特别巡视检查。1.2.2表面变形监测根据设计要求,将采用真空激光准直系统对首部枢纽建筑物表

4、面进行水平位移和铅直位移的监测。1.2.3深部变形监测根据设计要求,坝体垂直位移监测和坝体挠度监测采用双标倒垂校测系统法,采用多点位移计等相 关仪器对边坡或洞室岩体深层变形进行监测。1.2.4渗流监测渗流监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大坝在上下游水位、降雨、温度等环境量作用下的渗流规律以及验证大 坝防渗设计。在本项目主要采用渗压计监测地下水位和基岩孔隙水压力。首部枢纽监测仪器设备汇总表序 号设备名称单 位技术参数数 量备注1真空激光准直 系统套分辨力:w 0.1%F.S1含接收端、发射端、 波带板及测点箱7个等2温度计支测量范围:-30 C +70C,分辨力:w 0.05 C1/3遥测水位计套/1/4多

5、点位移计套量程 100mm 精度土 0.1%F.S, 分辨率:w 0.2%F.S,耐水压0.5Mpa14测点5绕渗孔测管米 76mm PVCt1208孔,还花管、孔口保 护、过滤料等6水尺付油漆绘制,宽1米4/7渗压计支0.5Mpa 0.1%F.S20/8测压管米/11仅在UP1SN装测压管9双标倒垂校测 系统套/1含双金属标仪、垂线坐标仪、套管等生活营地和施工道路的规划、设计、修建与管理。(1)在满足生产、生活要求的前提下,做到结构合理,布局整齐美观、运行经济。(2) 施工生产设施布置在土建工程承包人规划的场地内,生产设施布置要避免对主体工程施工造成 干扰,同时充分考虑到施工程序,减少现场临

6、时设施的迁移次数。(3) 施工布置做到能充分发挥施工工厂设施的生产能力,满足施工总进度和施工强度的要求的前提 下节约用地,同时,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要求以及生活、生产区的卫生、消防安全等方面的要求。(4)施工营地内各厂区分开布置,相对独立,尽可能减少彼此作业时的相互干扰。(5)施工营地设置有效的防护和排水系统,满足场地的防洪和排水要求。(6)统筹最优原则,即在满足要求前提下,用系统分析方法求得最经济的布置方案原则。2.2施工道路及施工用水、用电我部将使用项目部提供的生活和办公用房,以及电源和水源,以保证室内作业的正常操作。现场土 建施工供电、供水系统不到的部位,我部将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主动创造满足

7、施工要求地相应条件。三、仪器的埋设和观测序 号设备名称单 位技术参数数 量备注1 0十芯电缆米/400/11四芯电缆米/1600/12电缆保护管米/800/13读数仪台/1工做温度:-40 C-60 C3.1监测点、观测站的位置和埋设时间 话/“sag 旦仪器名称仪器编号坝横坝纵高程P1SN0+065.75闸 0-000.002430.5渗压计P2SN0+051.00闸 0-006.502430.5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技术参数数量备注1多点位移计套量程100mrp精度 0.1%F.S,分辨率:W 0.2%F.S,耐水压 0.5Mpa34测点2锚杆应力计支/3/3渗压计支0.5Mpa 0.1%F.S

8、2/4十芯屏蔽电缆米/400/5四芯屏蔽电缆米/1000/6电缆保护管米/200/引水发电系统监测仪器设备汇总表二、施工总布置2.1施工总平面布置的原则根据场内现有条件及业主的布置规划,结合场内外交通线路,按照工程施工的需要,进行施工生产、P3SN0+036.00闸 0-006.502430.5P4SN0+027.75闸 0-006.502430.5P5SN0+020.25闸 0-006.502427.5P6SN0+011.25闸 0-006.502427.5P7SN 丁0.002.50闸 0-006.502427.5温度计T1SN0+019.50闸 0+002.002432.5遥测水位计WL

9、进水口0+0.0002442.0UP1SN0+091.00闸 0+003.502431.0UP2SN 10+051.00闸 0+003.502431.0UP3SN0+051.00闸 0+013.502431.0测压管UP4SN =0+020.25闸 0+007.502427.5UP5SN0+020.25闸 0+021.502427.5绕渗孔RK1SNRK8NS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观测房MR0+073.00闸 0+000.802442.0DS1SN(横)0+075.20闸 0-000.202442.0IP1SN(横)0+075. 20闸 0-000.202442.0DS2SN(横)0+000.6

10、0闸 0+000.002442.0双金属标 倒垂线IP2SN(横)0+000.60闸 0+000.002442.0LA1SN0+065.75闸 0+000.802442.0LA2SN 0+051.00闸 0+000.802442.0LA3SN0+036.00闸 0+000.802442.0LA4SN 10+027.75闸 0+000.802442.0LA5SN0+020.25闸 0+000.802442.0LA6SN0+018.75闸 0+000.802442.0激光准直测占LA7SN0+011.25闸 0+000.802442.0M41SD进 0+032.002443.0M42SD 1隧 0

11、+036.002431.5M43SD隧 0+036.002434.5多点位移计M44SDJ隧 0+036.002431.5RrlSD隧 0+036.002431.5Rr2SD隧 0+036.002434.5锚杆应力计Rr3SD ”隧 0+036.002431.5P1SD隧 0+036.002428.5渗压计t t r t A .rt rtP2SD隧 0+036.002428.53.2施工期巡视检查3.2.1巡视检查的要求3.2.1.1从施工期到运行期,各级大坝均须进行巡视检查;3.2.1.2巡视检查应根据大坝的具体情况和特点,指定检查程序,携带必要的工器具或具备一定的 检查条件下进行;3.2.

12、1.3巡视检查中发现大坝有损伤,原有缺陷有进一步发展,近坝岸坡有滑移崩塌征兆或其他异 常迹象,应分析原因。3.2.2巡视检查频次3.2.2.1日常巡视检查。在施工期,宜每周两次;水库第一次蓄水或提高水位期间,宜每天一次或 两天一次(依库水位上升速率而定);正常运行期,可以逐步减少次数,但每月不宜少于一次;汛期应 增加巡视检查次数;水库水位达到设计洪水位前后,每天至少应巡视检查一次。3.2.2.2 年度巡视检查。在每年汛前、讯后或枯水期(冰冻严重地区的冰冻期)及高水位低气温时, 对大坝进行较为全面的巡视检查。年度巡视检查除按规定程序对大坝各种设施进行外观检查外,还应 审阅大坝运行、维护记录和监测

13、数据等资料档案,每年不少于二次。3.223 特殊情况下的巡视检查。在坝区(或其附近)发生有感应地震、大坝遭受大洪水或库水位 骤降、骤升,以及发生其他影响大坝安全运用的特殊情况时,应及时进行的巡视检查。四、仪器的检查和保护4.1监测仪器的检查方法和程序4.1.1监测仪器的检查4.1.1.1 力学性能检查本工程所用振弦式仪器主要为多点位移计、锚杆应力计、渗压计、温度计等率定准备将拟率定的仪器提前2小时以上放置到率定间。率定步骤 记录人员在进入率定间后先记录率定间的温湿度、仪器名称、仪器型号、仪器编号、自由状态下 的频率(或频率模数)值、检验人员姓名、记录人姓名、检验日期、厂家检验卡片数据等。 对不

14、同的仪器进行分级检验率定,重复三个循环,分别记录频率(或频率模数)值。具体的检验率定加荷分级与厂家提供检验卡片相同。灵敏度系数(或者直线系数)计算Pi式中:Pii f0 fi误差计算:时刻作用在传感器上的压力 零点时的输出频率 对应于Pi时的输出频率K厂K ik i 100 %kK厂K厂厂家提供的灵敏度系数或直线系数Ki实际率定的灵敏度系数或直线系数检验结果评定误差要求:灵敏度系数或直线系数绝对值不大于1%即为检验率定合格。4.1.1.2防水性能检查(1)电缆的防水性能检验:根据监测仪器埋设部位的水压力状况确定检验方法。1)浸水法:将专用电缆置于盛水的容器中,使其两端处于盛水容器之外,浸泡24

15、小时以上,绝缘电阻满足规定即为合格,该方法一般用于在无水作用下运行仪器的检验。(2)专用电缆与一次表防水检验不合格或不符合规程规范规定、设计要求的,不能用于施工,需更换 或退货。4.1.1.3温度性能检验温度性能检验的一般要求:参比工作条件尽量满足规程规范要求,环境温度控制在20C 2C;环境相对湿度不大于80%4.1.2监测仪器的验收监测仪器到货后三天内会同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查、验收工作。检查合格由验收人和监理工程师签字 验收,不合格的做好标记和登记并退回厂家承包人更换。检验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厂时仪器资料参数卡片是否齐全,仪器数量与发货单是否一致,出厂说明书、合格证书、配件是否齐全;(

16、2)检验材料与购置计划中所列材料规格、型号及性能是否符合;(3 )外观检查,检查仪器外部有无损伤痕迹,锈斑等;(4)用万用表检查测量仪器线路有无断线;(5)用兆殴表检测仪器本身的绝缘是否达到 出厂值;(6)用接收仪表检测仪器测值是否正常。4.2监测仪表的维护保护技术措施4.2.1监测仪器设备保管仪器开箱检验合格后,存入项目专门的仪器仓库。仪器设备、材料保管时,应根据各种仪器、材料 的保管要求,采取相应的保管措施,包括防潮、防火、防晒、防盗及温度要求等措施,确保采购的仪 器设备及材料可以随时根据工程施工进度情况投入使用。4.2.2监测电缆的连接和保护4.2.2.1 热缩连接(1)根据设计和现场情

17、况准备仪器电缆的加长。(2) 在连接的电缆一端预先套上的里层带有热融胶的热缩套管,再在电缆的每根芯线的一端分别套上一根细的热缩套管。(3)把铜丝的氧化层用砂布擦去,按同种颜色互相搭接,铜丝相互叉入,拧紧,涂上松香粉,放入 已熔化好的锡锅内摆动几下后取出,使上锡处表面光滑无毛刺,如有应用锉锉平。(4)检查各芯线电阻,测值正常后加热热缩每根芯线的热缩套管,用火从中部向两端均匀的加热, 排尽管内空气,使热缩管均匀的收缩,并紧密的与芯线结合。(5)将芯线并在一起,用专用的自粘胶带紧紧的把芯线裹在一起,裹时一圈一圈地依次进行,并用 力拉长胶带,边拉边缠,使粗细一致,包扎体内不能留空气。(6)接好电缆的屏

18、蔽层(可以互相压按在一起),包裹之后的电缆外径略小于外层热缩管的内径为 宜。(7) 将预先套在电缆的外层热缩套管移至缠胶带处加温热缩,如果外层热缩套管的内层不自带热融 胶,热缩前应在热缩管与电缆外皮搭接段缠上热熔胶,用火从中部向两端均匀的加热,排尽管内空气, 使热缩管均匀的收缩,并紧密的与电缆结合。(8)接头热缩前后应测量、记录电缆芯线电阻、仪器读数。4.222 电缆的保护(1严格防止各种油类沾污腐蚀电缆,经常保持电缆的干燥和清洁。(2)电缆在牵引过程中,要严防开挖爆破、受力过大、施工机械损坏电缆,以及焊接时焊渣烧坏电 缆。(3)对于外露和混凝土内的电缆,需沿电缆牵引线路挖槽形成电缆沟,电缆应

19、埋设于电缆沟中。(4)电缆跨施工缝或结构缝时,会采用穿管过缝的保护措施,防止由于缝面张开而拉断电缆。五、监测记录整理整编和资料分析方法5.1 一般要求(1)观测测次和观测精度满足 DL/T 5178 2003混凝土坝监测技术规范、中的要求。做到无缺 测,无漏测、无不符合精度、无违时,必要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监理人指示,调整测次,以保证监测资料的精度和连续性。(2)若遇到特殊情况,如大暴雨、大洪水、汛期、地下水位长期持续较高、库水位骤降、强地震结 构受力状况发生明显变化以及建筑物出现异常等情况,根据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增加测次。(3)各类仪器测读前准备好记录读数的专用表格,记录数据后及时分析比较,如发

20、现读数有异常, 立即重测。(4)每次观测后,对观测成果进行初步判别和分析,特别是和前几次测值进行比较,如发现异常, 作认真校对、复核,必要时进行重测。(5)每次观测时会了解现场的施工情况,如仪器埋设点附近是否有开挖、爆破,附近是否施工或浇 注混凝土,是否在进行人工冷却,工程蓄水、充水或放水等工况变化,如有,必须作好记录。自然条 件的重大变化,如下大雨、地震等也详细记录。5.2监测资料的整理整编和分析方法5.2.1安全监测结果整理(1)监测资料整理的原则:及时性和必要性原则;可靠性和真实性原则;实用性和理论性原则;不 定性和预见性原则;特殊分析与综合评估原则。(2)监测数据当日输入计算机并计算监

21、测结果,形成图、表,原始监测资料定期归档。(3)埋设在同一监测断面的同类监测仪器,除绘制单支监测仪器的过程曲线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 下同一监测断面的同类监测仪器的过程曲线绘制同一张图中。(4)埋设在同一监测断面的不同类别的监测仪器,它们之间有相关联系时,其过程曲线绘制同一张 图中。(5)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的图、表,判断监测结果的质量和正、误。7.2.2监测成果的分析5.2.2监测资料分析监测资料分析内容:一是初步分析,重点判识有无异常监测值,二是根据特定重点监测时段的工作 需要,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开展较为系统全面的综合分析。其分析成果将作为安全预报、安全评 估、技术决策的基本依据和重要组成

22、部分。监测资料初步分析的常规方法可分为比较法、作图法、特征值统计法和测值影响因素分析法等四类。(1)比较法通过对比分析检验监测物理量量值的大小及其变化规律是否合理,或建筑物和构筑物所处的状态是 否稳定的方法称比较法。比较法通常有:监测值与技术警戒值相比较;监测物理量的相互对比;监测 成果与理论的或试验的成果(或曲线)相对照。工程实践中则常与作图法、特征统计法和回归分析法 等配合使用,即通过对所得图形、主要特征值或回归方程的对比分析作出检验结论。一般采用: 监测物理量的相互对比,即将相同部位(或相同条件)的监测量作相互对比,以查明各自的变化 量的大小、变化规律和趋势是否具有一致性和合理性; 监测成果与理论的或试验的成果对照,比较其规律是否具有一致性和合理性;警戒界限法,在施工初期可用设计值作技术警戒值, 或施工中应用足够的监测资料经分析求得的(SL/T513-2012) (DL/T5178-2003) (DL/T5209-2005) (DL/T5200-2004) (DL/T5211-2005)(DL/5006-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